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
中缅油气管道由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共同组成,该项目历经10年风雨建设,于2017年4月正式投产,从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的马德岛一直延伸至中国云南省的瑞丽。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难度大的原因中缅油气管道是目前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管道,其线位受沿线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制约严重。
自然因素气候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旱季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容易使工人高温中暑;雨季时降水丰富,雨季长,在湿热的气候下施工困难。
地形沿线高山峻岭,地形起伏大,从海底到山上的落差达1300米,这是管道修建面临的最大难题。
同时还会穿越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技术要求很高。
所以山区管道大量采用山体隧道穿越方式,增加了技术和资金投入。
地质沿线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带,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
这就对管道抗震性能提出了很大挑战。
水文管线经过伊洛瓦底江、米坦格河等上百条河流,穿越河流多处采用跨越方式通过,需要修建桥梁进行支撑。
生态沿线生物多样性丰富,线路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又是一大难题。
缅甸森林植被覆盖率达52%,管线势必经过文物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需要对施工后的地貌进行及时恢复。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沿线由于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落后,建筑材料等运输苦难、运距远。
基础设施缅甸经济落后,很多配套的基础设施不齐全,如工人休憩场所、电力供应等。
政局动荡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非政府组织势力强,政局长期不稳定,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历时近十年,经缅甸军政府和民选政府更迭考验。
2015年因缅甸政党更迭而搁置2年之久,2017年3月才重新启动。
民生问题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等问题,易遭受当地村民的反对。
中缅油气管道:六载磨剑功始成

他 也是 国 内最 早提 出 修建 中缅 油 管 的学 者之 一 。 “ 大概 是 在 19 年 的时候 ,我们在 云南瑞丽 开中缅方面 的会议 的时候就 提 91
出 来 了 。 当时 谈 到 中 缅 关 系 时 , 我 们 提 出修 中 缅 公 路 、伊 洛 瓦 底 江 的 水 路 联 运 ,还 有 ,就 是 修 建 这 条 油气 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 。 ” 林 锡 星
中缅 油管投 资额 高达数 十亿美元 ,根 据规划 ,2 1年将建 00
成3万吨原油码头和6 万立方米 的油库 ,实现每年输送20 万吨 o 0 00 原油的预定 目标 。如果能够引进 40 万 ̄ 60万吨原油 ,产品除 00 f00 ]
瓦底江作为出印度洋 的通道 。之后 ,缅甸能源部部长和贸易推广
原油管道缅甸境 内段长 7 1 7 公里 。中缅原 油管道 设计能力为2 0 20
万吨/ ,中缅 天然气管道 年输气 能力为 1 0Z立方米 。天然 气 年 2{ 主要来 自缅甸近海油气田 ,原油主要 来 自中东和 非洲 。
教授在 接受国内媒体采访的时候回忆说 。 2 0 年 ,原 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缅甸时 ,缅方曾 同意将伊洛 01
正意义上的 “ 落地 ” ,并在2 1年6 00 月进入实质建造阶段 。
按照规 划 ,中缅 油气管道 起点设在 了缅甸 西部 港 口城市 实
多方面都认 为投资太 高而未引起 重视。
林 锡 星 , 暨 南 大 学 东 南 亚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缅 甸 归 国 华 侨 ,
兑 ,从 云南瑞丽进 入我 国 ,终点到达 云南省省会 昆明 , 全长约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最新文档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缅油气管道在经济方面对中国和缅甸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该管道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保障了能源安全。
本文将介绍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背景和重要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背景2008年5月,中缅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缅油气管道合作框架协议》,并在2009年正式启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
该管道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为起点,经过缅甸境内各地,到达缅甸的西海岸和东海岸,通往印度洋。
目前,中缅油气管道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全长771千米,净输送能力分别为每天44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每天22万立方米的原油。
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计划到2020年建成,届时能够将输送能力进一步提高到每天12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每天22万立方米的原油。
中缅油气管道的重要意义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而且大多数进口能源都需要通过海上运输,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可以缓解中国能源进口的压力,减少在海洋运输中的安全风险。
此外,中缅油气管道还可以帮助中国降低油气进口成本,提高能源的供给效率。
相对于其他进口能源方式,中缅油气管道的运输成本更低,可以有效减少进口成本。
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不仅可以为中国保障能源安全,同时也将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缅甸是中国的南向战略的重要一环,这条管道的建设可以使缅甸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经济活动中来,带动缅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中缅油气管道还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通讯等方面。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沿线地区的市场开发和投资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还可以促进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缅两国相邻,历史渊源深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两国之间的关系曾经经历过波动。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可以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近年来,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满足能源需求,中国建设
了三条重要的石油管道,分别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中国—俄罗
斯管道和中国—缅甸管道。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这三条管道。
第一条管道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这条管道是中国和哈萨克
斯坦两国为增强经济合作所共建,全长1434千米,运输能力为2000
万吨/年。
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外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
经济圈,对于满足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条管道是中国—俄罗斯管道,这条管道全长2921千米,运
输能力为3000万吨/年。
该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其建成后将有效增加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这条管道还得到
了俄罗斯境内的轨道交通运输补充,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成本的优势。
最后一条管道是中国—缅甸管道,这条管道全长771千米,分为
原油管和天然气管,其原油运输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运输能
力为120亿立方米/年。
这条管道连接了中国的云南省和缅甸的若开邦,是中国对外运输石油的第三大通道。
通过这两根管道,中国可以直接
从缅甸进口原油和天然气,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总之,中国建设三条石油管道是为了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增强国
家安全保障能力和推动经济发展。
这些管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我国
能源短缺问题,也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缅甸等国家的经济
合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了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3

第四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A。
②③④⑤B。
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 D。
①②⑤“开源”方面的内容。
2.缓解中国能源问题的途径,正确的是()A。
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B。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C。
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D。
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利用国外能源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下图为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部分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3。
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煤改气,导致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措施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C.部分地区暂缓实施煤改气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4.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A。
山高谷深,气候湿热B。
植被茂密,虫蛇出没C。
荒漠广布,水源不足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5。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有()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②解决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A。
①②④ B。
②③④C。
①③⑤D。
③④⑤3题,实施煤改气导致“气荒”,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措施是部分地区暂缓实施煤改气。
第4题,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不利于管道建设;管道建设所经地区纬度低而气温高、降水多而湿度大,不利于施工,故A正确、C错误。
植被茂密,虫蛇出没的影响要小于地形、气候因素,B错误;经济落后,维护困难不是自然障碍,D错误.第5题,中缅油气管道以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①错误;中缅油气管道不能解决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问题,②错误;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③正确;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增加了油气进口渠道,可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④正确;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能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⑤正确。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是连接中国和缅甸之间的一条重要能源运输线路。
该管道被视为中缅两国合作的重要成果,将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背景、建设、地缘政治意义、经济影响等方面对中缅油气管道进行分析。
背景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与中缅两国多年来的密切合作密不可分。
中缅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而能源合作一直是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以迅速地满足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并同时推动缅甸的经济发展。
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经历了多年的艰难努力。
该管道的总长度约达2000多公里,起点位于缅甸皎漂,终点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
整个管道分为油气两线,分别满足中缅双方对油气能源的需求。
该管道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了地质勘探、环境影响评估、管道设计、施工安装等多个环节,规模庞大,技术难度高。
地缘政治意义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不仅仅是能源合作,还涉及到了地缘政治的因素。
对于缅甸来说,油气管道的建设将推动缅甸的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并加强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该管道可以迅速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减轻对中东地区能源的依赖,并且优化地缘政治战略格局,增加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地缘影响力。
经济影响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对中缅两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该管道使得中国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来自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这将保障国内能源供应,提高能源安全性。
其次,缅甸也将从油气管道建设中获益,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国内财政收入。
此外,油气管道的建设还将促进中缅两国的贸易往来,推动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总结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是中缅两国合作的重要成果。
该管道不仅推动了两国经济发展,增加了能源供给,还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
能源合作不仅在实际意义上具有重要作用,也为两国未来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奠定了基础。
同时,该管道的建设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合作顺利进行,为中缅两国和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年磨一剑的中缅油气管道

十年磨一剑的中缅油气管道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7期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主要在于我国西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大地区没有原油供应和炼油厂,所需油品全靠兰成渝管道和沿长江逆流而上,这一问题在汶川地震救灾中较为突出。
4月10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缅甸总统吴廷觉的共同见证下,中缅代表双方在北京签署《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
同日晚间,油轮在印度洋畔的缅甸马德岛卸油进入中缅原油管道,经12年筹备建设,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
从此,除来自东北的中俄石油管道、西北的中哈石油管道及来自东部的海上通道外,又多了一条来自西南的石油运输通道,我国原油进口多元渠道形成,能源运输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酝酿:为什么要建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在2004年就开始酝酿。
2004年10月14日,我主持会议,要求中石化拿出中缅原油管道前期研究报告,同时要求中石油同步开展研究。
因为当时中石油已经承担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油气管道的任务,我想应该让中石化也承担一项任务。
2005年1月7日,中石油调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张加林到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任党委书记、副院长,专门负责中缅原油管道前期研究工作。
200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派出能源局负责油气工作的副局长张玉清为团长,组团赴缅甸考察中缅原油管道的可行性。
回来后,听取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各自编写的研究报告。
2005年7月4日,缅甸能源部长吴伦迪准将应我邀请访华,并分别代表两国签署了《中缅关于加强能源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其中,第五条“双方同意适时就启动中缅输油管道前期研究开展进一步磋商”。
2005年9月28日,缅甸能源部长建议“中国在考虑原油管道的同时最好能一并考虑开展天然气管道问题”。
2006年6月19日,国家发改委给国务院报告“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中缅油气管道有关工作的请示”,报告中说“实施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尽管存在各种困难因素,但从长远看,具有战略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是连接中国和缅甸两国的一条重要能源运输通道,也是两国合作的重要项目之一。
本文将对中缅油气管道的背景、建设情况、运营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与缅甸两国政府合作的项目,旨在满足中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并促进缅甸经济发展。
油气管道可以使中国从缅甸进口更多的油气资源,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该项目也为缅甸创造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和就业机会。
二、建设情况中缅油气管道自2010年开始建设,采用了先进的管道技术和设备。
整个管道系统由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组成,分别负责从缅甸的油气田将石油和天然气输送至中国的终端用户。
管道的总长度约为2000公里,其中包括陆上和海上两部分。
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中缅两国共同投资建设,并合作进行管道的维护和管理。
三、运营过程中缅油气管道的运营始于2013年,从缅甸开始输送油气资源至中国。
运输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油气的安全运输和供应。
管道系统设有监控系统和安全设施,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管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管道运营的过程中,中缅两国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输送的油气量和目的地,以满足能源需求的变化。
四、影响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对中缅两国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
首先,该项目为中缅两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该管道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使中国能够从缅甸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确保了中国的能源供应,减少了对进口石油资源的依赖。
此外,中缅两国通过这一项目的合作,也增强了双方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总之,中缅油气管道是中缅两国合作的重要项目,它连接了中国和缅甸两国,实现了能源资源的互补和合作。
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中缅两国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双方的互利合作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石油资源紧张的状况,我国的四大能源通道的战略布局显得尤为突出。
所谓“四大能源通道’指的是我国领土布局中的四个方向,主要包括我国国土布局中的四个方向,即东北方向的中俄原油管道,西北方向的中哈石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方向的中缅油气管道,东南沿海的海上石油输送线路。
”四大能源通道“的提出是中石油集团以及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审时度势,在国际能源形势极其严峻以及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而作为中国的四大能源通道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缅原油管道,其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中缅;油气管道;战略意义一、中缅油气管道的概况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之后又一条重要能源进口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我国。
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的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经缅甸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将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而曾一度被“油荒”困扰的重庆,将成为原油管道的末站。
天然气管道,则将南下到达广西。
这条管道在缅甸的境内长约771公里,在国内的原油管道全长1631公里,天然气管道全长1727公里,预计这条管道每年能像国内输送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原油管道的设计能力则为每年2200万吨,把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之后将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的云南丽江和重庆直辖市建立年产1000万吨的配套炼油厂。
这个项目的总投资高达25.4亿美元,其中石油管道投资额达到15亿美元,天然气管道的投资额达到10.4亿美元。
二、缅甸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和产业状况1988年以后缅甸石油公司改名为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1988年11月缅甸发布外国投资法后,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开始邀请外国石油公司到缅甸开展互利合作,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将缅甸的陆地石油和海上石油划分为陆地石油区块47块,莫塔玛海湾、德林达依省近海海域和若开近海海面的缅甸海域深海区25个区块后开始对外国投资者进行招商开发。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缅甸发现了陆地和近海地区的的石油与天然气田,过去发现并已开采的石油与天然气田的产量也在不断提高。
按照缅甸的地质构造情况,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前景看好,缅甸共有14个地质沉积盆地,其中,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仅对位于缅甸中部地区、卑谬地区和伊江三角州地区的盆地进行过广泛的勘探,缅甸尚有许多地方具有新发现石油与天然气的可能性。
按照生产分成的基本原则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共签署34项陆地区块合作协定,19项近海区块合作协定,目前正在执行的有11个协定的11个陆地区块和10个协定的11个近海区块。
据此,从1988-89年度至2001-2002年度止,外国投入到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合作勘探开发项目的资金已达27.29484亿美元。
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陆地石油区块中,除发现了大储量的阿漂天然气田和良栋油田外,又发现了近海的耶德贡和耶德那天然气田。
因此,针对缅甸油气资源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开发缅甸的近海的天然气资源然后通过管道运送到中国的西南地区,另外也可以通过缅甸的港口城市把中东的石油运送到中国。
三、中缅油气管道修建的必要性1.绕开马六甲海峡,保障我国石油运输安全由于我国的进口原油,80%来自于中东和非洲,这就决定了进口原油基本上要靠海运。
而从海运来言,中东和非洲进口的石油,基本上要穿越马六甲海峡等重要的航运通道,而这些水道虽然成为是国际水道,但是被美国长期控制,这就使我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存在着巨大地风险。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如果马六甲海峡有不测局势发生,那么等于中国能源的“咽喉”可能被卡。
因此,中缅油气管道不仅在于它提供了另一个稳定的能源供给源,更将有助于破解一直困扰中国的所谓马六甲困局。
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认为,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哈石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缓解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的石油安全。
2.可以缩短原油进入我国的路程如果不通过马六甲海峡而通过这条线路把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资源输送到我国将会节省很大一笔运费。
这条路径比按传统方式通过马六甲海峡将石油运抵湛江,提炼后再运往中国其他地方,至少能减少1200千米的路程。
通过运费的节省而取得长远利益将是非常可观的。
3.中缅两国具备长期的睦邻友好关系中缅两国自古就是友好的邻邦,在个各个方面都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中缅建交近60年来,两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彼此信任、真诚合作,在彼此关切的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协调和配合,两国友好关系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缅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各领域务实合作日益深化,双方在文化、教育、宗教、军事、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两国地方政府之间的交往也在不断扩大。
因此,在中缅两国在石油管道方面的合作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
4.可以促使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从1993年开始,中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1999年原油及油品净进口达4000万吨,占当年全国石油消费量的20%以上。
预计2010年以前,中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3.5%左右,2010—2020年为3%左右。
2010年和2020年石油需求将分别达到2.9亿吨左右和3.9亿吨左右。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但国内的石油资源却十分有限,虽然我国有几个比较大型的油田,但是产量仍然十分有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些年来提出“两个重要的战略思想,一个是“走出去”的战略思想,即中国承接外国的项目,与国外的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从而提升中国石油企业的知名度,努力建设“海外大庆”,另外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就是中国的“四大能源通道建设”,我国的东北中俄管道,西北的中哈,中亚管道已经基本建成,如果中缅油气管道建成以后,可以对我国的管道网线进行区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的管道进口以及运输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方式,避免了石油进口单一化的尴尬局面。
四、中缅油气合作面临的挑战1.西方国家的一些非政府组织进行干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到中缅油气合作的项目以后,进行各种阻拦和干扰,不断挑拨中缅之间在气合作领域的合作文件的时效性和权威性,例如2009年西方媒体曝光中国如何上马兴建一条横穿缅甸腹地、长达近4000公里的油气管道管道,该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等行为,在国际关系变幻莫测的就今天。
很多西方国家都在渲染着“中国威胁论”他们看不惯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更是他们关注的敏感话题之一,因此,他们对我国石油安全以及能源建设方面的干涉更是屡见不鲜。
2.缅甸国内的一些专家的不同见解对项目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在两个国家进行双边合作的时候,其合作的基础就是看是否有共同的利益,在中缅油气管道谈判初期,中缅两国对修建管道的观点持不同的看法,缅甸从维护本国的利益出发,只要求把缅甸近海的天然气资源通过管道运输卖给中国,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10位,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
但中国要求除了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外,中国还希望建设一条石油管道,把从中东进口的原油从缅甸输送到国内,油、气两条管道同时铺设则更为经济,而且更为方便和安全,可以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可以提供很大帮助,但是缅甸出于本国经济建设的方面考虑,希望本国的天然气资源尽快转化为经济利益,这是中国在谈判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周边国家与中国进行项目方面的竞争在中缅接洽谈判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不少外国公司的竞争,主要来自韩国和印度。
韩国大宇公司早就参与缅甸石油天然气开发,但是大宇公司要把缅甸的天然气液化,并运回韩国或出售给他国,在谈判的过程中不是很顺利,而且在技术方面也不是很成熟。
在多方的竞争中,韩国处于弱势。
而印度则是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印度与缅甸也有着良好的双边关系。
印度最早的竞争方案是从缅甸铺设输气管道,过境孟加拉国,到达印度。
但是印度和孟加拉国在管道过境谈判上一直不顺利,印度的第一方案因此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又提出绕道铺设输气管道,但是这不仅成本太高,而且管道安全上也难以保障。
缅甸选择与中国合作,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长期稳定的中缅睦邻友好关系是重要保证,缅甸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合作伙伴,是无可厚非的。
五、中缅油气合作的双方的利益1.可以促进西南地区的石化产业的发展众所周知,石油和天然气需要炼化以后,才可以投入使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这就需要石油炼化之后投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而要供应西南地区重庆,成都,昆明等重要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在本地区建立大型的炼油厂。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大省,最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在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石油资源的是其中影响力最为深远的资源之一,原来云南省本地的石化产业规模很小或者几乎没有,供应云南,重庆等地的成品油需要从东北或者西北等地区运输,云南因此就成为了成品油运输的末端地区,而随着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可以在云南本地修建大型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石油炼化基地,从而把从中缅管道运送的石油直接放在云南本土炼化,这样既节约了运输原油的成本,又减少了成品油输送的成本。
为充分利用中缅原油管道所输送的原油,重庆市发改委已成立了炼油办,重庆市政府并将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将国际知名石油公司引入已经规划好的长寿工业园区进行合作,这样就可以带动西南地区的相关石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的发展。
2.可以促进双方项目所在地区的就业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可以带动中国和缅甸相关地区的人民的就业。
据中石油集团公司的介绍,承担中缅管道工程建设的主要单位是中石油管道局,该单位在中缅相关地区进行施工需要的工程配套人员就会在西南地区招募,这就为当地人员的就业提供了很多岗位。
在2012年7月新挂牌成立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管道公司就是为了配合西南地区的管道网络建设,从而可以吸纳更多该地区乃至全国的相关人才,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另外,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建成后,中国西南地区将新增炼油厂,并且建立配套的乙烯工程、基本有机原料置等,可以提供很多就业岗位,解决西南地区的就业问题。
而且也将对云南省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云南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在中缅管道的整个线路过程,不论是国内段的项目还是国外段的项目,建好以后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维护和看官,沿途经过缅甸的部分也需要招募缅甸当地人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缅甸地区相关人员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