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案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案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案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装置的对比。

②掌握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③掌握催化剂的定义,了解催化剂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②根据不同的物质类别及条件探究氧气的不同制备装置,为以后讲解气体的制取做下铺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装置的探究。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

[学生讨论]总结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及原理:

知识回顾【提问】

1.自然界中氧气是如何产生的?

2.工业上是如何制备大量的氧气?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回答】1.光合作用;

2.分离液态空气法;

对重要知识的回顾,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重要知识点,还可以为本课的学习作好知识准备。

【设疑】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经常遇到如下问题:

①很多的高锰酸钾只能制取很少量的氧气;

②当产生氧气不够时,不能随时添加高锰酸钾;

③操作比较烦琐,试管容易破裂;

④剩余物很难处理,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把学生的思绪带回到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情景中,反思实验中成功的方面以及不足之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很好巩固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重要实验。

[提问]制取氧气的原料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实验]

文字表达式:

总结反思:

[教师演示] 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观察] 观察三个文字表达式,共性是什么?

学生结论:

[思考探究一]: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慧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慧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的工地上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清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他还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小结:1、工业上是如何制取氧气的。

2、催化剂的概念。

3、能书写制取氧气的表达式。

【板书设计】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法: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初)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初稿)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了解分解反应。 3. 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 3、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理解分解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理解物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题是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升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药品、仪器装备: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夹)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既然氧气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个节课我们就来实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二、新课学习 板书: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 生:还能够加热高锰酸钾。 教师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 生:高锰酸钾是一种黑紫色的固体。 师: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师: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节课再实行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了解什么是催化剂。 过程与方法:动手实验制得一瓶氧气,体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动手实验,乐于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前的准备】 1.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药品的准备。 2.学生复习常见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氧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都需要氧气,哪些方法可以得到氧气呢?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引入今天的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在实验室里我们如何来制取氧气? [问题一]:如何选择原料? 【学生自学】活动天地4——2,完成学案第一题 1、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1.水(H2O) 2.二氧化碳(CO2) 3.氯化钠(NaCl) 4.高锰酸钾(KMnO4) 5.过氧化氢(H2O2) 6.甲烷(CH4) 【小结】:氧气是可以在实验室里通过化学转化的方法获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含氧元素的物质转化成氧气。 [问题二]:如何选择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第2 题 2、你认为下列原理中哪一种最适宜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呢?你不选择其他方法的原因是什么?通电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水氢气+ 氧气 加热 2、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双氧水分解制氧气:二氧化锰 + 氧气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课本中对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中加入 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不复燃,但说明了“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结论。显然这样的结论会使学生感到矛盾。将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一天(用橡皮塞塞紧),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就会复燃,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学生对“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就会变得清晰。 (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因过滤操作安排在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中,在本课题的学习中较难安排将催化剂二

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条件为常温,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所选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缺点: 1. 在实验操作中,很难做到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即很难做到使过氧化氢溶液 粉末分离而使反应停止)。 与MnO 2 2. 无法控制液体药品的用量,浪费药品。 因此做了适当的改进: 改进一 1. 改进所需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2. 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下图2所示: 3. 操作方法 ①先将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放入大使管的底部。 ②然后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打开活塞,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使 反应停止。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活塞关闭,使反应停止。 4. 改进后发生装置的优点 ①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向试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可以得到 平稳的氧气流,同时也便于收集。 ②可以控制所加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节约药品。 ③操作简便。 改进二 1. 1. 改进所需器材 吸滤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 2.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3 1. 操作方法 ①按上图将一根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伸入到吸滤 瓶底部。 ②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5℅过氧化氢溶 液,使反应发生,产生气体。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铜丝向上拉起,将小砂袋脱离液面,使反应停止。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

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7.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⑦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课堂讨论(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 (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拓展⑴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可巧记为“白加黑,制氧气”)。高锰酸钾为暗紫色(或紫红色)固体。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①微热法: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可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中的液面会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②降温法:如果气温较高,先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沾有冷水的毛巾或将容器浸于冷水中,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探究点二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用以上方法制取两集气瓶氧气,将木炭和铁丝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讨论交流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了解氧气的性质。 实验活动 1.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收集的氧气中,观察现象,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制取氧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制取氧气 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制取氧气”课题是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案

、分解反应: 1、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表示为: 2、 特点是“一变多” 三、学案 [名师导学] 1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 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所起作用叫催化作用。催化剂是反应条件,要求“一变二不变”。 2 ?氧气有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变化) ①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 氧气+水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② 、氯酸钾 二氧化锰 >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③ 、高锰酸钾一加热r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3. 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梯度导练] 1 ?下列与催化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发生了变化 B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 ?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 ?在化学反应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2. 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 2O 4将航天员呼出的 CO ?转化为。2,而NiFe 2O 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都不变。则NiFe 2O 4在该过程中是( ) A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催化剂 D .消毒剂 3 ?加热氯酸钾能缓慢地放出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等量的 氯酸钾固体,其 [板书设计] 一、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 实验室制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①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在 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特点:一变二不变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③、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 氧气+水 2、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A4 A+B 二氧化锰 > 氯化钾+氧气 高锰酸钾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教程文件

药品双氧水(过氧化氢)反应原理 装 置 发生 装置 收集 装置 步骤: (连) 查、装、 定、点、 收、移、 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 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 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⑥收集气体: a、排水集气法——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 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在水下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 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气体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的集气瓶瓶口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 固固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空气) 排水集气法(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可初步感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 研究反应原理; 2.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 3.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 4.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气体发生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 ①“固+固”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 所示,如用KMnO 4或KClO 3和MnO 2制O 2。 ②“固+液”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 、C 、D 、E 。如用H 2O 2和MnO 2制O 2 。同B 装置相比,D 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 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瓶内空气) 气体集满的标准: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 管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 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 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检验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 是氧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练习仪器装配、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1)知道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五、实验准备 (1)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及酒精灯、双孔塞和分液漏斗、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坩埚

钳、棉花、火柴。 (2)高锰酸钾、双氧水、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一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和一空集气瓶。[问]哪一瓶是氧气?[复习提问] 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回答]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而不选择氧化汞(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汞有毒)、空气或者水(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回答]因为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 [教师]那么又将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呢?下面请同学们做好自学指导和[活动准备],各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制取氧气的方案,看那组设计的又快又合理。讨论后各小组①板书反应原理②展示连接好的发生装置并回答问题2和③收集装置并回答问题3)。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哪位同学愿意自己动手来体验做化学实验的乐趣? [学生]愿意。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 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资料图片展示、媒体放映。【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5%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 夹)、棉花、酒精灯、集气瓶,水槽·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过氧化氢制氧气 3、氯酸钾制氧气 二、重难点 1、催化剂 2、分解反应【教学反思】【素材链接】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气的制取是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第一次制取实验,它是建立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内容:药品的选择,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装置的选取,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采取合理的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采取验满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并对氧气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比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氧气有广泛的用途。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碰到的困难。为什么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以及双氧水来制备氧气?又如何选择仪器组装装置?如何进行收集和验证?催化剂是什么?怎么起作用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

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重点、难点与突破策略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五、教学前的准备 1.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药品的准备。 2.学生复习常见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 3.对氧气的性质和其他物质的特性有所了解。 六、教学思路与学习活动的设计 1、情景导入:展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 需要纯净的氧气应该如何制取的问题? 2、出示过氧化氢溶液,叙述性质。出示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对二者 进行认识。 3、合作探究: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学 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A:在试管里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

过氧化氢制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过氧化氢的颜色状态,知道过氧化氢常温下是无色的气体; 2.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 3.能组装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学会探究学习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氧气的制取,在氧气的制取中学生一个明白氧气制取的原理,反应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装置等部分,掌握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明确气体制取的装置,知道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2.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的相关内容,以这个知识储备为基础,对氧气的制取及收集进行一些讨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 进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复习知识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 在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那么当时我们用什么药品制 取了氧气?制气装置是怎样 的?收集装置呢?书写比较三 个化学方程式 (回忆)用高锰酸钾 作药品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 内容,也为下面的新知识 打下埋伏。 2.课题引入 对比之后发现由过氧化氢制 取氧气比较简单环保,认真听讲学生能比较出用高锰 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制 取氧气实验的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 为下面的实验方案选择 提供依据。

3.学习活动1通过实验方程式2H2O2MnO2 2H2O+ O2↑,分析理论实验 步骤。 【提问1】打开漏斗的活塞 会看到什么现象? 认真思考做笔记 代表上台观察,描述 现象 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 方法 现象:过氧化氢接触二氧 化锰,反应剧烈,导管口 有气体产生。 学习活 动2 【提问2】在实验室氧气的收 集装置该怎样确定呢? (提示回忆上节课内容) 从下图中选择: 小组的成员回忆、讨 论 希望同学们记住向上 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制取 氧气的方法。并注意能与 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 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 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 收集。并得出“气体收集 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气体 的密度和水溶性”的结 论。 教师要补充说明:在“塞”好带 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后 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若 为分液漏斗,则打开塞子,缓慢 滴入溶液(根据反应速度确定滴 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度)。】 回忆固、液试剂加入 的先后顺序。 让学生们想到先“固” 后“液” 的顺序。 待气泡均匀且较快放出时,用排 水法收集气体。【若为分液漏斗,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从水槽中取 出导管。】 清理实验台。 学生体会制取到氧气 时的快乐 体验分液漏斗与长颈 漏斗在制取气体过程中 的不同之处。同时让学生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原理:五、实验步骤:连:按装置图连接装置。。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倾斜试管中上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预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开始收集。收集满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法收集氧气,理由收:采用排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用于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的集气瓶,瓶中正放在桌面上。以后,移出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离:将导管移开水槽。熄:熄灭酒精灯。六、实验操作:、观察

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1 2、 - 1 - 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至发红,然后将木炭缓慢插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现象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正确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上,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插写出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留有水)集气瓶中,发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符号表达式七、讨论、在实验时,为什么会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 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本实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连接装置。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怎样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气体后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需留有少量水等等。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去制取氧气与探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信息,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与氧气性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和发扬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的规范。 【教学准备】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实验室是用什么物质来制取氧气的?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分小组竞赛)[学生活动]写出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引入课题]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板书]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 二、推进新课 1.设计实验装置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装置学生对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并对装置进行组装。)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制取氧气教案

【黄冈零距离】备战2011年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 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 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 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实验】 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对比。 【实验】 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讨论】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大同铁一中仝淑英 一、教材分析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制取氧气》的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利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而且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催化剂,对催化剂的探究及实验装置的优缺点探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中学阶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并且学习了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通过这一节实验探究课,让学生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 (一)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氧气的制取→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分小组制取并收集氧气→小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二)教学策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将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随堂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 姓名:汪祎晨学号:39班级:09化本1班,2012年3月19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 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 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实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 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三、教学课时安排10分钟 四、教学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氯酸钾二氧化锰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 五、板书版面安排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氧化锰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比空气重的气体),向下排空气 法(比空气轻的气体) 实验现象:①排空气法:收集满时,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会复 燃。 ②排水法:有气泡生成,集气瓶内水逐渐下降直至没有。 六、教学过程设计

时序教师活动(教学技能指令和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1分30秒【上课】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氧气及其性 质,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在实验室里怎样制 取氧气。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下实验室制取 氧气有哪些方法?板书,写出课题名称。 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取氧 气的方法有三种,分别 是:高锰酸钾制氧法;氯 酸钾制氧法;过氧化氢制 氧法。 2分【讲解】非常正确,今天我们就利用氯酸 钾制氧法。板书,写出反应方程式。所要 用的实验器具及药品已经在桌面上了。由 于时间关系,仪器的组装及药品的放置我 们已经准备好了。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 3分【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实验室收集气体 的方法有哪几种呢?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收集氧气可以使用 什么方法呢?板书,写出收集方法。 学生回答:排上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收集氧气可以使用排水 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4分【讲解】好,看来大家之前学的知识掌握 的挺好的,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用这两 种方法来收集氧气。首先我们用排空气法 收集,这就是我们的实验装置了。 学生观看老师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制取》教案设计

2.3 氧气的制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学生回答]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 把燃烧的木知分别伸入3个集气瓶中,若木知燃无什么变化则是空气;若木知燃烧更旺盛则是气气;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 3.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足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

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步骤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氧气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液不加热型)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A.(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a、步骤:组—查—装—定—点—收—离—熄(组,茶庄定点收利息) 组----现组装好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熄灭酒精灯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在管口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不过还要不时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治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B.(以过氧化氢制氧气为例) a.步骤:查---装---收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夹子把导管夹上(应使用两节导管,中间用较短橡皮管连接,便于检查),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的颈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收---收集气体(同上高锰酸钾收集法) b、注意点 ①长颈漏斗的颈部应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以及反应的速度) ②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4)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排气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排水法: 当集气瓶瓶口冒气泡时(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是纯氧)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

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