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葛学派的幸福观
简述古罗马文化的主要内容

简述古罗马文化的主要内容古罗马文化是指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53年建城之时。
古罗马文化在政治、军事、法律、艺术、哲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政治1.共和制: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即执政官、元老院和民众大会。
这种制度在欧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帝国制:公元27年,奥古斯都成为第一位罗马皇帝,标志着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罗马皇帝享有绝对权力,但也需要保持人民的支持。
3.征服与扩张:古罗马通过不断征服周围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些地区的文化和艺术也对古罗马产生了影响。
二、军事1.军队组织:古罗马军队采用严格的组织结构和纪律。
士兵分为不同等级,并有专门的训练和装备。
2.战争技术:古罗马军队拥有先进的战争技术,如长矛、剑、弓箭等武器。
他们还发明了许多工程设施,如城墙、道路和桥梁等。
3.征服与扩张:古罗马通过征服周围地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些征服也促进了文化和艺术的交流。
三、法律1.法典:古罗马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典,如《十二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
这些法典对欧洲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司法制度:古罗马采用审判制度,即由陪审团进行判断。
这种制度在现代司法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3.人权保护:古罗马对人权保护非常重视,例如禁止酷刑和奴隶贩卖等行为。
四、艺术1.建筑艺术:古罗马建筑风格以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和宏伟的竞技场所著称。
例如,斗兽场和万神殿等建筑物仍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2.雕塑艺术:古罗马雕塑以真实主义和表现力著称。
例如,大卫像和拉奥孔与狮子像等作品被认为是艺术史上的杰作。
3.绘画艺术:古罗马绘画以描绘人物和场景为主。
例如,庞贝壁画是古罗马绘画的代表作之一。
五、哲学1.斯多葛学派:斯多葛学派是古罗马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之一。
该学派强调道德和自我控制,其理念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强调幸福和快乐。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价值及实现途径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价值及实现途径作者:李征宇来源:《商情》2013年第39期【摘要】伊壁鸡鲁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和获得快乐,快乐是人间最高的善。
他所强调的快乐,是以人的精神快乐为主题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个人的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现实价值;实现途径伊壁鸠鲁生活在马其顿帝国统治雅典的时期,在那个时代,城邦奴隶制不复存在,自由伦理也就失去了孕育的土壤,道德哲学便从关注社会回归到探讨个人意识。
相对于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那时的人们更关注自身的安危、个人的追求、自我的救赎以及内心的宁静。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觀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价值从根本上讲,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观强调的是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努力达到纯粹的精神层面的快乐。
在充斥着物欲的当下,正确认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对我们如何追求快乐和达到幸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知足常乐,内心平和伊壁鸠鲁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快乐其实是肉体和心灵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
与之相对应,他认为人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也是最终取决于这两大因素的相互关系。
在他看来,人的欲望可以分为三类:自然和必要的、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
时下,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有的人还要继续追求金钱等身外之物,这些都是“既非自然又非必需”的欲望。
它经常使人处于追逐奔波状态,根本没有“无纷扰”可言。
所以,我们说要想拥有真的快乐,最基本的一点是人应保持知足的心态。
(二)运用理智,合理判断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欲望,而理智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欲望加以管控,帮助我们规避不合理的欲望,使我们达到人生最大的快乐。
同时,合理运用智慧也可以帮助我们对传统的美德做出理性的评价。
伊壁鸠鲁也指出:“如果活着不明智、不美好、不公正,就不可能生活得愉快。
活着不愉快,也就不可能活得明智,美好和公正。
谈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浅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一.快乐主义的基本内容快乐主义的伦理学说,是伊壁鸠鲁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中心是人生问题。
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
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快乐是幸福人生的开端也是其终结,因为快乐是唯一的生而为善的东西。
由快乐出发,人生开始了各种选择和取舍,并把快乐的感觉作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所以,快乐也是人生的全部归宿。
但是,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指奢依放荡的快乐,而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持久的,不伴随或较少伴随痛苦的快乐,即心灵的快乐。
他所说的快乐我们的一种“自然的快乐”,指身体健康和灵魂平静。
伊壁鸠鲁从理性出发,他区分了三类不同的欲望:第一类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欲望。
这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吃饱穿暖,渴饮困睡,其目的在于消除体内的痛苦。
;第二类是自然的,但是却是不必需的欲望,如性欲的满足,或者奢侈的宴饮,这类欲望的满足同样体现为快乐,但却不能增加新的快乐;第三类是既不自然又不必需的欲望,而是由虚幻观念产生的。
认为这种欲望违背了人的天性。
如虚荣心、权利欲的满足,当然同样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自然的又必要的欲望可以解除痛苦,例如渴的时候想喝水。
自然而非必要的欲望则是指仅能使快乐多样化而不能消除痛苦。
同时,我们可以把人的欲望归结为: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
自然欲望带来的痛苦是可以祛除的,而社会欲望则是无止尽的,使人陷入无边的痛苦。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是自然但却不是必要的以及那种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需要我们节制与抛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在区分三类不同快乐的同时,伊壁鸠鲁还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
他认为,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如无饥无渴、无欲无求的轻松状态。
,心灵的快乐、静态的快乐才是一种最高的快乐、最高的善。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对大学生的有益启示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对大学生的有益启示(一)快乐与善的关系伊壁鸠鲁主张快乐本身就是善,因此快乐也即是生活所追求的目的。
伊壁鸠鲁曾言:“快乐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辛福生活是我们天生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高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既然快乐本身就是善,人们理应去主动寻求和享受人间的快乐;但伊壁鸠鲁同时强调快乐绝非是专门追求物质的满足和感官的享受,更绝非是沉溺于平庸和奢靡的享乐主义,而是通过控制和减少内心不必要的欲望从而获得的精神宁静。
(二)快乐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具有两种形态,一是来自于身体上的动态快乐,一是来自于精神上的静态快乐。
虽然快乐常常被人们体验为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但是静态的精神快乐价值远高于动态的肉体快乐,因为动态快乐给人们带来的只是短暂的欢娱,并且这种欢娱时强时弱,只有静态快乐能给人们带来持久稳定的幸福。
因此静态快乐才是一种完美的快乐,人们不应只陷入动态快乐便停滞不前,而应进一步通过节制欲望谋求静态快乐。
(三)快乐是一个发展过程伊壁鸠鲁认为对快乐的追求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快乐的最高境界是肉体上完全无痛苦和精神上完全无纷扰,但伊壁鸠鲁认为这样的境界实际上难以企及,因为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层次,我们便不再需要任何东西,这样与神无异,但我们毕竟不可能成神。
所以人们追求的快乐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是动态的,在满足一定的生活所需之后,再去追求静态的愉悦,而且要注重把握尺度,既不能只沉溺于身体上的动态快乐追求享乐,也不使自己陷入盲目的静态快乐而脱离现实。
(四)快乐与古希腊传统四美德的关系伊壁鸠鲁以快乐为核心把古希腊传统的四美德——爱智、公正、节制、勇敢,纳入了其伦理体系,认为“各种美德都与愉快的生活共存,愉快的生活是不能与各种美德分开的”,由此美德就变成了人们借以达到快乐的手段。
人们凭借智慧美德可以接近快乐、达到快乐、拥有快乐,尤其是有助于获得长久的、心灵上的静态快乐。
伊壁鸠鲁

“快乐”是一种善———试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摘要: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是以他的感觉论和原子论为哲学基础的。
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和获得快乐,快乐是人间最高的善。
他所追求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
伊壁鸠鲁强调,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循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快乐主义与享乐主义区别开来,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成为后世功利主义的滥觞。
希腊化时期的伦理思想多以个人为思考对象,形成了不同于古希腊伦理思想的个人伦理学。
古希腊的伦理学强调社会性要求,认为人的德性的养成和幸福生活的获得必须通过城邦才能实现,因为“人是城邦的动物”。
但是,随着马其顿王国的入侵,城邦纷纷瓦解,依附于城邦的公民成为无依无靠的个人,原有的城邦伦理丧失其道德价值,关于个人的思考反而成为一种潮流,人们认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养成德性、得到幸福。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希腊化时期的伦理思想无一例外地关注个人如何安身立命、倡导追求个人幸福、张扬个人价值。
而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正是这一时期的个人伦理学的重要代表。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哲学基础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首先是建立在他的感觉论哲学基础上的。
他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关于一切事物的知识都是产生于感觉。
人们的认识离不开感觉,因为感觉是最可靠的。
“一切感觉都是真理的报道者”。
离开了感觉,一切事物都会失去判断标准。
当然,这里所说的感觉既是指人的身体、肉体的感觉,又是指人的心灵的感觉与体验,而快乐就是人们唯一的真实的感觉和体验。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觉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从感觉出发来判断快乐与痛苦,成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思想的鲜明特征。
既然“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那么人们就应大胆地去追求快乐。
伊壁鸠鲁悖论的解释

伊壁鸠鲁悖论的解释伊壁鸠鲁悖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提出的一个悖论,它涉及到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
这个悖论揭示了我们对于幸福的常见错误观念,引发了人们对于幸福真正本质的深思。
伊壁鸠鲁悖论可以简单地表述为:我们追求幸福的行动往往使我们更加不快乐。
这一观点的核心在于,人们常常错误地以为追求物质财富、地位、名誉等外在因素会带来真正的幸福,然而实际上这些追求往往只会加重我们的负担和焦虑,进而削弱我们的幸福感。
伊壁鸠鲁认为,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的平静和对于生活的满足。
这是一种内在的状态,不依赖于外界的因素。
然而,当我们追求外在的物质和社会地位时,我们往往会陷入竞争、焦虑和不满的漩涡中。
我们常常感到追求更多财富、更高地位的压力,而这些追求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满足感和幸福。
伊壁鸠鲁悖论的解释在于我们需要改变对于幸福的认知。
幸福不是取决于外在的因素,而是取决于我们对于内心的掌控和满足。
我们应当关注自己内在的需求和情感,培养积极的心态,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只有当我们能够满足自己内在的需求,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感受。
伊壁鸠鲁悖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思考幸福的方式。
它提醒我们不要盲目地追求物质财富和外在的成功,而是要注重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白幸福的本质时,我们才能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更加明智地取舍,去关注那些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内心满足的事物。
总而言之,伊壁鸠鲁悖论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幸福的新的认识。
它教导我们要意识到幸福来自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追求。
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更加明智地选择,并找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
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学派作为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延续了4个世纪。
伊壁鸠鲁的学说广泛传播于希腊——罗马世界。
罗马时,伊壁鸠鲁学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谟和卢克莱修。
他写的哲学长诗《物性论》,系统地宣传和保存了伊壁鸠鲁的学说。
伊壁鸠鲁派宣扬认为人死魂灭,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提倡寻求快乐和幸福。
但他们所主张的快乐决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
伊壁鸠鲁派生活简朴而又节制,目的就是要抵制奢侈生活对一个人身心的侵袭。
古希腊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年)创立的哲学派别。
伊壁鸠鲁生在萨摩斯岛的一个教师家庭,曾在小亚细亚的许多城邦教授哲学,后来在雅典的一个花园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称为“伊壁鸠鲁花园”,逐渐形成了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的著作很多,但大都失传,现仅留下来三封信和一些残稿。
他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
伊壁鸠鲁派宣扬无神论,认为人死魂灭,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提倡寻求快乐和幸福。
但他们所主张的快乐决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
伊壁鸠鲁派生活简朴而又节制,目的就是要抵制奢侈生活对一个人身心的侵袭。
伊壁鸠鲁就曾发誓要放弃政治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对现实世界漠然置之。
他认为最大的快乐是友谊,而个人的幸福就在友谊和社会之中。
伊壁鸠鲁的学说包括准则学、伦理学和物理学三个部分。
3世纪以后,伊壁鸠鲁的学说成了基督教的劲敌。
在中世纪,伊壁鸠鲁成了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同义语。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卢克莱修《物性论》的发现和出版,扩大了伊壁鸠鲁学说对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7世纪P.伽森狄全面恢复了伊壁鸠鲁学说,它直接影响了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
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说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直接先驱,他的伦理思想对英国J.边沁、J.S.密尔等的功利主义发生了影响。
伊壁鸠鲁的学说被他的历代弟子奉为必须遵守的信条。
《伊壁鸠鲁的哲学》读后感

《伊壁鸠鲁的哲学》读后感《伊壁鸠鲁的哲学》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揭示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伊壁鸠鲁对于幸福和快乐的理解,以及他对于人类生活中的痛苦和困扰的深刻洞察。
伊壁鸠鲁的哲学主张追求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他认为快乐是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一切行为都应当以追求快乐为根本动机。
他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自律来达到快乐,认为只有通过理性的选择和节制,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这种对于快乐的理解,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思考了什么才是真正让人幸福的东西。
另外,伊壁鸠鲁对于痛苦和困扰的看法也让我深有感触。
他认为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的无止境追求,只有通过控制欲望和理性思考,才能摆脱困扰和痛苦。
这种对于痛苦的理解,让我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追求和欲望,思考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以及如何摆脱无谓的痛苦和困扰。
通过阅读《伊壁鸠鲁的哲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哲学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思绪,认清自己的欲望,找到真正让自己幸福的东西。
在这个物质丰富而精神贫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哲学这种深刻的思考和反思,来指引我们走向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总的来说,读完《伊壁鸠鲁的哲学》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于快乐和痛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反思,我们才能找到真正让自己幸福的东西,走向更加充实和满足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像伊壁鸠鲁一样,通过哲学的指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葛学派的幸福观
12法11 权艳
古希腊哲学发展到晚期,哲学家们开始将研究重心由物质本原转
移到幸福、快乐、“善”等伦理学问题,使哲学初步具有了伦理化倾
向。以伊壁鸠鲁学派为代表的快乐观和以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德性观
的关系问题,是当时西方伦理学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近现代许多哲
学家关注的聚焦点。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是西方伦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
尽管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各自宣称有德即幸福和快乐即幸福,
但是二者都主张人的真正的快乐或者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心灵的宁
静、无纷扰。这两个学派都是对小苏格拉底哲学的发展, 同时也对后
来的西方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 伊壁鸠鲁学派影响了功利主义, 斯多
亚学派影响了欧洲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伊壁鸠鲁学派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快乐,将快乐划分为
身体快乐和精神快乐,静态快乐和动态快乐。伊壁鸠鲁学派主张的快
乐并非专门指物质享受,还包括精神上的快乐,而精神上的快乐要以
一定的物质享受为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友谊是获得个人快乐的
主要方式,“在智慧所提供的保证终生幸福的各种手段中,最为重要
的是获得友谊。”在结交朋友或与人相处时,应持公正、宽容的态度。
伊壁鸠鲁学派并不否定理性,认为理性也是获得快乐的方式之一。
在斯多葛学派看来,人的本性是理性,按照理性生活的人就是道
德的人。快乐、幸福不是真正的善,只有德性才是唯一的善。世界上
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人类不应该被快乐、烦恼、欲望等感情控
制,财产、衣物等都是微不足道的,肉体的痛苦也无关紧要。真正有
智慧的人,即使遭受身体的极度痛苦,心理也不会有不安和恐惧。对
人的最高要求是服从上帝和命运,顺应自然生活,追求精神愉悦。两
派观点可谓相辅相成却又相互对立。
首先,伊壁鸠鲁学派认为快乐即是幸福;斯多葛学派主张德性才
是幸福。二者的观点是相悖的。快乐主义认为快乐、幸福是人类至高
无上的追求,先有快乐后有德性。伊壁鸠鲁在《致美诺寇的信》中写
道;“只有当我们痛苦而不快乐时。我们才需要快乐;当我们不痛苦
时,我们就不需要快乐了,因为这个缘故,我们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
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
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仍是得到快乐。”。即快乐
是人的自然属性,当物质欲望得到满足,才有精力或能力发展德性,
德性只是获得快乐的手段之一。与伊壁鸠鲁学派相反,德性观排斥及
时享乐。人类应该过有理性的生活,牺牲自身、奉献社会才能得到真
正的快乐,鼓励人类为社会多做贡献,追求精神愉悦。
虽然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葛学派在“善”的本质问题上是对立的,
但仔细研究其思想内涵,发现有相通之处。
首先,伊壁鸠鲁学派认为以一定物质享受为基础的精神快乐也同
等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与斯多葛学派追求精神愉悦不谋而合。伊壁鸠
鲁学派认为注重精神生活和友谊,可以使人内心平静,免受痛苦的折
磨。此外,伊壁鸠鲁学派不否定理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性是获得
快乐的方式之一,这与斯多葛学派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并不矛盾。
其次,二者均重视节制、简朴的生活方式。伊壁鸠鲁曾提及:“当
要求所造成的痛苦取消的时候,简单的食品给人的快乐就和珍贵的美
味一样大;当需要吃东西的时候,面包和水就能给人很大的快乐,养
成简单简朴的生活习惯,是增进健康的一大因素,使人对于生活必需
品不加挑剔。”即伊壁鸠鲁学派主张的快乐是一种简单适度的快乐,
抵制奢侈生活对身心的侵袭。斯多葛学派在这一点上与伊壁鸠鲁学派
一致,十分注重节制和简朴,禁欲主义是最好的体现。认为激情是一
种病态的夸张的感情,我们要节制感情不被外物所触动。
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作为古希腊伦理思想的先驱,对“善”
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幸福观,对伦理学
发展影响深远。两派的幸福观虽然有缺陷,但其合理优秀的部分对现
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人面临各种精神压力,陷入沮丧、
忧虑和自卑中不能自拔:还有很多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无止尽的
追求金钱、地位等身外之物,误入歧途。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能树
立并具备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
不被物质的浮华所蒙蔽双眼,避免成为物质的奴隶。在社会这样一个
各种关系复杂纷乱的大圈子里,还要能理性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理性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形
成高度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与人为善,坦诚相见,有助于营造和谐的
社会氛围。
总之,在当代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伊壁鸠鲁学派的快乐
主义和斯多葛学派的德性观,努力成为真正快乐、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