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木雕的文化特质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徽州古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建筑空间和雕刻装饰展现着艺术魅力,赢得世人瞩目,徽州木雕,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技艺,经受大自然暴力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是徽州木雕一大特色。
木雕选用木质多为特种木材,如圆柏、梓、椿、银杏、楠木、榧、甲级杉树等,为炫耀木材质地的高贵,雕艺品均不油漆,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及自然纹理来充分体现徽州人的建筑风格和气派;同时雕刻的细部在自然成色中更是熠熠生辉,尽显匠心独韵。
家具方面,如床和衣橱,一般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徽州木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它的艺术特色能充分体现在刀刻形象上,应该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徽州木雕作品绘画性很强,作品从正面观赏最佳,每地一块或一组献词是在一个平面上,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使层次加深。
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基本上在允许雕刻深度的平面上变化,整体感很强。
从雕刻装饰角度,安装时也有技巧,这类雕刻在动工之初,设计者已有整体规化,特别是梁托,梁架,斗拱,雀替,檐条,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成后方能安装,使用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既要考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不损梁柱承重功能。
如大窗子下方栏板,天井四周上方横板,檐条等,板薄采用浮雕较多,雕刻戏剧题材如连环计里的貂蝉和吕布,白蛇传里的许仙与白娘子,庆功堂上的八千岁程咬金与众将官等多采用亮相式的手法表现,一天到晚在窗下或檐条上粉墨登场,也有表现动态的如打仗、比武、游艺等。
在窗子和屏门隔扇下方的雕刻花鸟走兽,虫芋、八宝博古等也都是采用浅浮雕表现手法,但刻画的比较精细。
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粗大的月梁上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雕,还要不妨碍它的承重力。
徽州木雕

清 代 木 雕 神 龙 四 只 一 套
清代金漆木雕花蓝
徽州木雕起源
从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徽商崛起,成为当时社 会经济的明星商人。他们发家致富后,遵循儒家 文化传统,纷纷回故乡臵良田、造豪宅,并以木 雕技艺雕梁画栋进行内部装修,形成了一股徽州 民居木雕艺术装饰风尚。而文化的基因,杂交文 化冲撞的开放,使得徽商在木雕艺术中更多的追 求儒家文化的气息,并使其成为具有鲜明的儒家 文化特色的木雕艺术流派。
那种潜移默化的儒家文化熏陶、滋养了 一代又一代村民,民风纯朴、文化浓郁, 如在安徽已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 递、宏村,村民就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
木 雕 上 的 儒 家 文 化
徽商在明清经济上的地位早已载入史册,但徽 商通过民间木雕来传播儒学,却一直被学术界 所忽视。要知道儒林文苑,虽然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象征,但文字的魅力总是逊色于艺术形象 的。
尤其对于那些平平淡 淡生活在乡村僻野的 乡民、农妇、幼童, 他们在日常起居时, 就能处处感染到宅门 窗部、飞檐、桌椅、 床塌、窗口以传播儒 家学说为特征的木雕 道教故事图、案世同 居图、恶让中庸图等。
木雕既考虑美观,又重视实用,大 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 檐条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采用浮雕较多
而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木雕的边框一般又都雕有 缠枝图案、婉转流动,琳 琅满目。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风格拙朴粗犷,以平 面浅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 炬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 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入清以后, 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涂金透镂,穷根华丽, 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过于繁琐。
徽州木雕的文化底蕴及其艺术特征

人文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徽州木雕的文化底蕴及其艺术特征□胡然然摘要:徽州木雕的题材与内容、创作方法与造型形式富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包含深刻的文化底蕴。
徽卅木雕受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等因素影响,以“礼”与“理”、“孝”与“爱”、“忠”与“节”、"知”与“贵”、“传说”与“自然”为主要题材,具有意与形结合、实用与观赏结合、内敛与夸张结合、雅与俗结合等艺术特征。
关键词:徽州木雕艺术特征理学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大量中原民众向南方迁徙,最终有一些居民定居在徽州。
中原地区的文化、民风民俗等在徽州地区不断沉积,最终形成了中国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杰出代表一徽州文化。
徽州历史源远流长,徽州文化博采众长。
徽州文化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兴盛造就了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版画等各类形态的艺术形式。
其中,被称为“徽州三雕”的木雕、砖雕、石雕极具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间艺术瑰宝。
徽州木雕的形成和发展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背景、繁荣的徽商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徽州木雕虽然出现在明清时期,但其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美学观念;徽州木雕产生于民间,具有民间美术的典型特征,反映了徽州地区百姓朴素善良的情感、艺术审美理想和浓厚的宗族意识;徽州木雕的题材、创作技艺与造型特征富有鲜明的徽州地域特色,包含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一、徽州木雕的兴起徽商崛起是徽州木雕兴起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其倡导离土不离乡,普遍重视修建祠堂、修缮家谱、建设府宅,以荣宗耀祖、孝义传承。
这个时期,雕刻技艺被广泛应用于祠堂、府宅等徽派建筑,修建的徽派建筑中遍布木雕、砖雕。
早期,徽州木雕技术简单、风格粗犷;后期,随着徽商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对建筑雕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期的“徽州三雕”以多层透雕逐渐取代了早期较为简单的平面浮雕。
徽州雕刻现状分析报告总结

徽州雕刻现状分析报告总结1. 引言徽州雕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被誉为中国木雕艺术的代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徽州雕刻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减弱,因此本报告旨在对徽州雕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徽州雕刻的历史和特点徽州雕刻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和技术。
徽州雕刻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致的雕刻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其独特的特点是追求自然和谐,富有灵性和生命力。
3. 徽州雕刻的现状分析3.1 艺术传承困境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徽州雕刻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由于传统徽州雕刻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传承的师徒制度已经逐渐瓦解,导致技艺无法有效传承给后代。
同时,徽州雕刻技艺的术语和技巧也缺乏系统化的书籍和资料的记录,加大了传承的难度。
3.2 缺乏市场竞争力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时尚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传统艺术品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减少。
徽州雕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同时,由于生产周期较长、制作成本较高,徽州雕刻的价格也相对较高,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3.3 缺乏创新和融合受限于传统的工艺和样式,徽州雕刻缺乏创新和融合的力量。
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和工艺技术,但徽州雕刻很少能够将其与传统技艺融合,无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4. 改进措施4.1 文化遗产保护政府应加大对徽州雕刻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学校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更多的徽州雕刻传承人才。
同时,建立雕刻技艺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培训体系,为传承者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4.2 创新和融合徽州雕刻需要与现代艺术形式相融合,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作品。
重视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以增加徽州雕刻作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鼓励徽州雕刻艺术家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合作,推动创新和融合的艺术形式的出现。
介绍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与特色

徽州古建筑中木雕之美在于其高超的雕刻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徽州木雕是指徽州古建筑中的雕饰部分,那些隔扇、窗扇和拦板、梁、柱、斗拱、雀替等,到处都是精雕细刻的木雕艺术,构成徽州建筑别具一格的艺术韵味。
徽州木雕艺术具有中国正统文化思想,又带有地域文化的烙印。
在徽州木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正统的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贯穿于其中,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徽州木雕艺术特色1. 徽州木雕展现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
徽州木雕产生于明清时期,由于徽州区域经济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徽州木雕同时又洋溢着浓郁的祥和之气。
徽州木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
表现远景的木雕作品构图紧凑,层次分明。
表现近景的木雕作品着重刻画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将人物身材雕刻的较为短小,衬托人物的脸更加饱满生动,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明代,徽州木雕以平面淡浮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成为徽州木雕的主流。
清朝以后,由于追求木雕装饰美感,使有些作品因过于精工而趋向繁琐。
明初为发展期,明中叶至清中叶为鼎盛期,清末至民国间为衰落期;明代的风格呈古朴特征,接近汉画像砖风格,造型浑圆结实,简朴中富有变化,用线粗放刚劲,人物形象略有夸张,其间雕刻工艺有浅浮雕、深浮雕和圆雕几种。
清后期又一改明代的质朴,趋向繁复精巧,增加了透雕、凹雕、线刻和多层雕刻等手法。
到民国时,由于受到绘画的影响而呈现出较强的写实性,民间的拙味相对减弱。
在雕刻的题材内容上,明代木雕内容相对单纯,清代更为注重情节和典故,如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更加普及,内容更为丰富多样。
从整体风格上来看,徽州木雕呈现出民族上升时期所特有的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就在于徽州地区当时的强盛,这种热情的格调与地域经济生活的富庶是契合的。
明清时期古朴的艺术风格中,人物造型非常生动,造型准确,栩栩如生。
2. 徽州木雕强调主观的艺术表现手法。
建筑装饰反映了一定群体的意识,民间艺人根据世俗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木雕的内容和形式,在体裁的选择上也反映出不同文化层次的审美标准。
小议徽州木雕

黟县卢村 的志诚堂
徽州木雕 在明代风格粗 放 , 清代细腻 繁复 , 图 、 局深受 构 布 传统 中国画的影响 , 讲究意境美 ; 在形象构 造和题材选择上与 民 间 艺术和一 艺美术互通互融 , 用传 统题材 中的龙 、 、 选 风 麒麟 等 ; 并 且通 常 在 采 用 花 卉 纹 样 时 ,巧 用 二 方 连 续 和 四方 连 续 等 表 现 手法 。常用深浮雕和 圆雕提倡镂空效果 , 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 有 层 , 台楼谢 , 木 山水 , 亭 树 人物走兽 , 鸟虫鱼集 中于同一画 面 , 花 层 次 分 明 , 落 有 致 , 栩 如 生 , 分 展 示 了徽 州 木 雕 独 特 的 形 错 栩 充 式美 。 3 州 木 雕 的装 饰 美 . 徽 徽 州 木 雕 注 重 画 面 的题 材 和 工 艺 的精 美 , 与 民居 的 粉 墙 、 它 黛 瓦 相 结 合 , 成 了 黑 、 的交 响 曲 , 现 出较 强 的 艺 术 感 染 力 , 构 白 表
起 到 了 重 大 的 影响。 三 、徽 州 木雕 的 文化 价 值
徽州小雕的内容极其 广泛 , 寓意吉祥 、 祥禽瑞兽 、 神话故事 、 名人轶事 、 文学戏 曲等各种题材 , 在题材 的表现 手法上意欲含蓄 并且象征意味浓厚 , 深具徽州传统文化。并且徽州木雕的用材 随 意, 构图布局 上散 而不 乱 , 艺精湛 , 技 采用线雕 、 浅浮雕 、 浮雕 、 深 圆雕 、 空雕 等多种技法 , 镂 其不涂彩漆 。 只髹 以桐油 , 没有富丽堂 皇的感觉倒 显得古朴而雅致 , 达到了儒 雅的境界 。
徽 州木雕体现 了以儒商思想伦理道德为 【心的美学思想 , f 1 从 文 化 内 涵 和 内容 题 材 上 , 们 十 分 清 楚 地看 到徽 州 木 雕 的美 学 价 我 值; 徽州术雕 是历史 的遗存 , 它身上承载 了许多的历史信 息 , 在 可 以通 过 它们 来 了解 明清 时 期 人们 的生 活 、 习俗 和 思想 方 法 等 社 会 现 象 和 发展 规 律 ; 中华 民族 的道 德 观 念 和传 统 美德 是 民族 原 始 创 造 力 的 基础 和凝 聚 力 量 的 源 头 , 当 时 起 到 了社 会 教 化 作 用 的徽 在 州术雕对今 天的现实生活仍然具有它们 的社会意义 。 1 州木 雕 雕 刻 纹 案 基 本 形 态 的 美 学价 值 . I 徽 民间传说和故事的木雕作 品 , 国各地都 有 , 全 而徽州 木雕却 能在这些庸 常作 品中脱颖而出 , 那是因为徽 州木雕作 品中能不 断 涌 现 一 些 与 时俱 进 、 反 映徽 州 社 会 生 活 的 新鲜 血液 。徽 州 木 直接 雕 的 雕 刻 纹 案 的基 本 形 态 有 :. 物类 。徽 州 木 雕 的 人 物 案 种 a 人 类繁多 , 包括 《 八仙 》 中的铁拐李 、 韩湘 子 、 仙姑 、 何 张果 老《 白蛇
徽州三雕艺术特点

徽州三雕艺术特点作者:汪艳张耀天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1期摘要:徽州木雕、石雕、砖雕合称“徽州三雕”,是徽州匠人历经长久实践而创造的独特建筑造型语言,主要用于民居、祠堂、牌坊、园林等建筑装饰。
木雕撑栱、雀替、梁柁等均起到支撑作用,造型多种多样,图案纹样内涵丰富;石雕多用于基座、围栏、漏窗、石阶、牌坊等建筑物的装饰,种类繁多,古朴大方;砖雕主要用以装饰门楼、门罩、屋檐、屋顶、漏窗等,纹样题材较为广泛,且寓有深意。
结合安徽博物院展出的藏品,实地考察,探究徽州三雕艺术,根据纹样、环境、功能以及工艺多维度赏析安徽博物院的藏品。
关键词:徽州三雕;安徽博物院;赏析;纹样;艺术特点;寓意徽州三雕艺术源于徽文化,是徽州人文积淀的集中体现,是徽州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徽州地区丰富的木材、砖、石原料以及匠人高超的雕刻技巧,使徽州三雕呈现布局工整、结构巧妙、装饰优美、细小精致、内涵丰富的美学特征。
雕刻匠人在徽州三雕的工艺基础上,将浮雕、线刻、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并用,通过选材、放样、打柸、雕琢、打磨等多道工序,精雕细刻,实现了建筑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一、徽州三雕艺术特征(一)制作工艺以及雕刻纹样1.徽州木雕制作工艺徽州木雕以楠木、樟木、柏木、红木、松木等为材料,采用线刻、圆雕、浮雕、剔地雕、透雕等技法,通过选取木材、打柸、打磨、上漆等复杂程序,制作出撑栱、雀替、栏杆、月梁等建筑构件,使用到的工具主要有钢锯、斧头、木锤等。
徽州木雕的纹样主要有动物纹、瑞兽纹、人物纹、花鸟纹、建筑纹与博古纹六种(图1—6)。
2.徽州石雕制作工艺徽州石雕的原材料很多,以汉白玉、青白石、花岗岩、砂岩、软玉等最为常见,匠人运用不同的工具(锤子、钢钎、刀子、毛笔、墨斗、角尺、砂轮、切割机以及电磨等)、不同的技法(圆雕、浮雕、线雕、影雕等),刻画不同的造型与纹样。
石雕的种类有很多,一块石材要经过相石、确定造型、勾勒轮廓、减荒、整理造型、精雕细琢、打磨等一整套徽州石雕的制作工艺。
徽州的工艺

徽州的工艺徽州工艺是指中国安徽省徽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和艺术创作。
徽州工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
徽州工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随着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徽州地区的手工艺逐渐形成,并且以传统的形式和技艺代代相传。
徽州工艺主要包括木器雕刻、石雕、漆器、铜器、陶瓷、织绣等领域,涵盖了多个艺术门类。
徽州木器雕刻是徽州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特点是造型繁密、线条流畅、细节之处精致入微。
徽州木雕主要以红木、楠木、榉木为材料,雕刻出的作品形态各异,有人物像、动植物、建筑景观等多种题材。
徽州石雕也是徽州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徽州石为原料,雕琢出造型逼真、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徽州石雕作品以石碑、门楼、雕塑等形式呈现,其中代表作之一是位于黄山的“黄山石”雕刻,作为中国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石雕第一峰”。
徽州漆器是徽州工艺中的瑰宝,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多层漆涂在木器上,并通过一系列手工工艺加工而成。
徽州漆器工艺技术自唐代传入徽州,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工艺。
徽州漆器的样式繁多,有器物、屏风、屏蔽、酒桶等等,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常常以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为主题。
徽州铜器是徽州工艺的又一瑰宝,它以铜为主要材料,通过铸造、锻打、雕刻、鎏金等工艺制成。
徽州铜器的造型多样,有烛台、香炉、花瓶、盘碗等等,作品造型独特,纹饰丰富,寓意深远。
徽派陶瓷是徽州工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宜兴官窑瓷器、芜湖彩陶和黟县炭窑为主要发展方向。
徽派陶瓷制作工艺复杂,精细,釉色鲜艳多变,器型独特。
徽派彩陶器以彩料丰富、器型优美而著称,黟县炭窑器以泥质细腻、釉色独特而闻名。
徽派织绣是徽州工艺中的特色之一,其以丝绸织造、刺绣等技术为主要内容。
徽派织绣作品以工艺精细、图案华丽而著称,色彩明亮、线条精细,形式独特,图案多以自然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 lu a e Cu t r lCha a t r s i s o i h u W o d a v ng r c e i tc f Hu z o o c r i
和 中原文 化 , 自古文 风 昌盛 。宋 元 时 期 的儒 道 故 文化 得 以确定 , 明清 时期徽 州文 化达 到鼎 盛 , 于 其 文化 特征 是成 熟 的封 建社 会文 化 。古徽 州府所 辖
年 1月 3 1 0日安徽黟县西递村正式被联合 国列人 世界 文化 遗产 目录 , 州 木雕 也 被越 来 越 多 的人 徽
第2 O卷 第 3期
21 0 2年 6月
安 徽 建 筑 工 业 学 院 学报 ( 然 自 科学 版)
J u n l fAn u n t u eo c i cu e& I d sr o r a h i si t fArht t r o I t e n u ty
Vo . O No 3 12 .
ig f r au i u ritcc n e t n n o m nq ea tsi o c p i .A n l o h s r vd p ra te l h e me tt d r r o d al ft e ep o iei o tn n i tn n o mo e n at m g d sg . H uz o o c r i g h sb c me a u iu u t r ls mb l. e in ih u wo d a vn a e a n q ec lu a y os Th r f r e t e r s a c fis e eo c , h e e rh o t c l r 1c a a trsish sc n e p rr au . u t a h r c eit a o tm o ay v l e u c Ke r s ywod :H uz o o d a vn c lu a ris e t ei f m n s ; e in e l h e m e t ih uW o c r ig;u t r ltat ;a sh tci i n r e sd s ni tn n g g
理学 因其 奠基人 朱熹 的祖籍 系徽 州而 得名 。被统 治者 尊奉 为正 统儒 家 的理 学 , 经统 治 者 肯 定 与推
广, 已成 为徽 文 化 的核 心 内容 。徽 州 木 雕 的 发展
统一 后 , 黟县 、 将 歙县 同属会 稽 郡 , 是 徽 州 的建 这 置之 始 , 汉朝 末年 朝 至南宋一 千 多年里 , 从 中原 出
彰显 出它 的文化 特质 。
1 悠久深厚 的徽州文化铸就徽州木雕
1 1 徽 州的 形成与 发展 . 徽州地 区有 古老 的文 化发 展史 , 在距 今三 、 四 千年 的殷 商时期 , 这里 居住 着 山越先 民 , 汉人袁 康 《 越绝 书 》 中记 载 “ 、 以南 皆大越 之 民也 ” 黟 歙 。秦
h s o y o h u z o u t r k r f u d e f c n H u z o o c r i g H u z o o d a v it r ft e H ih u c lu e ma ea p o o n f e t o i u wo d a v n . h ih u W o c r —
也对理学的传播产生一定 的影响, 助徽州木雕 借 传统 题材 , 如“ 理教化 ”“ 禽瑞 兽” “ 诸 伦 、祥 、风俗娱
乐” “ 曲故 事” 历史 典 故 ” , 、戏 “ 等 理学 也 在 民间潜 移默 化 的传 播 , 到教化 民众 的作 用 。随着 20 起 01
现了三次大移 民进人徽州地区, 他们来到山区中, 依 山 择 水 而 居 , 当地 山 民进 行 了 融合 , 衍 生 与 繁 息, 形成 聚居村 落 , 为徽州 带来 了先进 的生产技 术
徽 州木 雕集 中于 黟县 、 歙县 等地 , 流 布于 以 后 徽 州 为 中心 的 皖南 地 区 的木 雕 艺 术 , 因其 独特 的 皖南 风情 和深厚 的传 统 底蕴 , 而被 越 来 越 多 的人 所青 睐 , 为 我 国三 大 区域 文化 之 一 ——徽 州文 成
化 的重要组 成 部分 。徽州 , 朱熹 的桑梓 之地 , 新安
LU n z o Xu -h u
( c o lo e h nia n ie rn ,AHUT ,M a a s n 2 3 0 S h o fM c a c l gn eig e ’ n ha 4 0 2,Anh i u ,Chn ) ia
Ab ta t Hu z o o d a vn si fce y Ch n s r dto a u t r e py Th o g a d d e sr c : ih u W o c r i g i n e td b ie e ta iin lc l e d e l . u eln n e p
Jn 02 u .2 1
徽 州 木 雕 的 文 化 特 质
鲁 勋洲
( 安徽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艺术设计 系, 马鞍 山 230) 4 0 2
摘
要: 徽州木雕深受 中国传统文化 的滋 养 , 久深厚 的徽州文 化对其产 生深刻 影响 , 悠 形成 了特定 的审美 内
涵, 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 了重要启示 。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 , 对徽州木雕文化特质 的研究具有 当代价值 。 关键词 : 徽州木雕 ; 文化 特质 ; 审美 内涵 ; 设计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