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尿激酶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的协同性研究(精)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扩容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扩容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扩容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脑保护剂应用以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
另外,治疗组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转化,给0.9%氯化钠液100 ml+尿激酶针30万u(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3276), 30min滴注完毕, 1次/d,根据效果连续应用3~5d,每日复查凝血功能及血常规,观察出血倾向;同时静脉滴注右旋糖苷40氯化钠液射液(山东齐都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65232), 500 ml/次, 1次/d,连续治疗一周。
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第1周末和第2周末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
1. 3 疗效评价疗效评定分为四个等级:当患者症状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时为痊愈;当患者症状显著改善, nihss下降值大于21分,病残程度为1~3级时为显效;当症状有所改善, nihss 下降值介于8~20分之间时为有效;当症状无改善, nihss下降值低于8分时为无效。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其差异的比较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治疗组在第1周末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40,p<0.01),第2周末的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32, p<0.0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7-30T10:26:42.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方坤郑硕穆易张锐莉王磊[导读] 它还与水蛭素样物质共同作用,抑制血管损伤后局部的血液凝固以及附壁血栓的形成。
方坤郑硕穆易张锐莉王磊(淮南新康医院心内科安徽淮南 232007)【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214-02【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比较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天内起效例数多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疏血通注射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下肢深静脉系统阻塞性疾病,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5万例,超过5万例患者并发肺栓塞死亡[1],因此选择有效地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疏血通注射液是由动物类中药水蛭和地龙分别提取而成,其有效成分为水蛭素和蚓激酶,具有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和细胞保护作用[2]。
笔者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60例,均经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
均为单侧肢体受累,左侧36例,右侧24例,病程l一3周,平均1周,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9—76岁,平均60.3岁。
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1—77岁,平均61.2岁。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药物

右旋糖酐铁分散片:孕妇服用较适合
注射制剂
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
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仅限于少数严重贫
血又不能口服者
小儿误服1g以上可致急性中毒,特效解毒剂去铁胺
(二)叶酸
Folic acid
四氢叶酸,是一碳单 位的传递体,参与多 种生化反应。 其缺乏导致DNA合成 障碍,细胞有丝分裂 减少,出现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高分子化合物,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体内消除慢、无抗原性、无毒性
右旋糖酐 dextran
血浆胶体渗透压↑,吸收细胞外 中分子量(70~75 KD) 右旋糖酐70/75 液水分↑→血容量↑,利尿 作用维持12h
最佳血浆代用品,用于失血性、创伤性及烧伤性休克等
低分子量(20~40 KD) 右旋糖酐20/40 小分子量(10 KD)
管内皮细胞中,呈强酸性,带有大量负电荷, 与其抗凝作用有关。 分子量5~30 kDa,平均约12 kDa 低分子量 肝素(LMWH)一般小于6.5 KDa
〔体内过程〕
高极性大分子,不易通过生物膜,口服不吸收, 静脉给药
t1/2随剂量增加而延长,静注100、400、800U/kg, 抗凝t1/2分别为1,2.5,5h 均匀分布于血浆、白细胞,能进入胎盘、乳汁
肝素通过AT-Ⅲ灭活因子Ⅱa、Ⅸa、Ⅹa时, 必须同时与AT-Ⅲ及因子结合;
低分子量肝素LMWH灭活Ⅹa时,只需与ATⅢ结合即可。
凝血酶IIa、因子Ⅹa、 Ⅸa、Ⅺa、Ⅻa及纤溶酶
〔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血栓形成和栓塞 心梗、脑梗、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术后血 栓的防治 各种原因所致的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早期应用抑制难溶性纤维蛋白的形成,对已 经形成的血栓无效 体外抗凝:心导管手术,血液透析等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定)

g-羧化酶
凝血因子IIa, VIIa, IXa, Xa
氢醌型维生素K
维生素K环氧化 环氧型维生素K 还原酶
-- K3 脑室内注射有明显镇痛作用,能被纳洛酮拮抗
•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 【临床应用】---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1.低凝血酶原血症(吸收和利用障碍)。如阻塞性黄疸、胆 瘘、慢性腹泻、胃肠广泛手术后患者 2. 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新生儿出血 3. 口服过量香豆素类和水杨酸类等所致出血
•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 【临床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肺
栓塞、动脉血栓栓塞、透析通道栓塞、人工瓣膜栓塞等
【不良反应】
1. 出血 对羧基苄胺对抗 2. 过敏反应
•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 尿激酶(Urokinase) 【药理作用】 溶栓 直接激活纤溶酶原
纤溶酶原 尿激酶 (+) 纤溶酶
形成;
(2)大剂量:抑制血管壁中COX-1,使PGI2生成减少,促进血
栓形成。 目前认为每日剂量< 325mg,用于心肌梗塞、脑 成倾向的病人。 血栓形
•
25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 2.TXA2合成酶抑制药和TXA2受体阻断药
利多格雷 ridogrel,匹可托安 picotamide
临床用于血栓病的治疗尤其对新形成的血栓
水蛭素 hirudin
直接与凝血酶的催化点和阴离子外位点结合,抑制其活性。
是迄今为止最强的凝血酶特异性抑制药
•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
(四)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药 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配体有纤溶酶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内皮诱导因子。血小板之间借助这些配 体联结,形成聚集。
29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 可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 时用新鲜血液或血浆。 禁忌症同肝素。
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 与发展。 优点:口服有效,作用持久,应用方 便。 缺点:起效慢,剂量不容易控制。
药物相互作用
• 与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起协 同作用 • 水合氯醛、水杨酸等可加强其作用 • 肝药酶诱导剂如巴比妥和苯妥英钠 使本药作用减弱 • 维生素K缺乏时作用加强
【临床应用】
• 【不良反应】
【禁忌症】
1、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鱼 精蛋白对抗。 2、孕妇应用,引起早产和胎儿死 亡。 3、长期应用引起骨质疏松,发生 自发性骨折。 4、其他:过敏、血小板减少。
肝、肾功能不全、出血素质、 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 孕妇都禁用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普通肝素降解后分离得到。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定义:是一类能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溶解血栓的药物, 又称溶栓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 疾病,对已机化的血栓无法复通。 常用纤维蛋白溶解药
链激酶(streptokinase, SK) 尿激酶(urokinase,UK)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阿尼普酶(anistreplase)
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
1、抗凝, 其特点 2.其他作用:
(1)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 (2)作用强大、迅速。
------ 释放脂蛋白酯酶,水解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 白,起调血脂作用。
------ 抑制炎性介质活性和炎性细胞活动,具有抗炎作 用。 ------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增生。 ------ 抑制血小板聚集。
【结构与来源】
基本结构为甲萘醌 维生素K1:脂溶性,存在于植物中。 维生素K2:脂溶性,由肠道细菌合成或来自腐 败鱼粉。 维生素K3、维生素K4 :人工合成品,水溶性。
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分析

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分析断指再植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将断裂的指头重新接合,从而使患者能够回复手部功能。
手术后的血管危象成为了影响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
血管危象会导致术后血流不畅,甚至出现组织坏死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
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具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 罂粟碱的作用罂粟碱是一种镇痛药物,同时也具有扩张血管和增加血液流动性的作用。
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受伤组织和周围血管可能会出现水肿和痉挛的情况,导致血流不畅。
罂粟碱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组织水肿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风险。
2. 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改善微循环和抗凝血的作用。
在断指再植术后,微循环障碍和血栓形成是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使用可以改善组织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保持血管通畅,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
二、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效果分析1. 临床应用情况目前,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临床应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临床医生通过给予患者罂粟碱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2. 效果分析针对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在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大部分临床研究表明,这种联合应用可以明显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
一项对500例断指再植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使用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仅为5%,而未使用的组为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术后使用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后,术后伤口愈合快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这些结果表明了该联合应用在断指再植术后的有效性。
DIC的治疗

DIC的病情严重,病势凶险,发展迅速,必须积极抢救,否则病情即可发展为不可逆性。
原发病与DIC两者互为因果,治疗中必须同时兼顾,严密观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化验结果的变化。
(一)消除病因及原发病的治疗治疗原发病是治疗DIC的根本措施,控制原发病的不利因素也有重要意义,例如积极控制感染、清除子宫内死胎、以及抗肿瘤治疗等。
其他如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改善缺氧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也有积极作用。
输血时更应预防溶血反应。
在去除病因后,病情可迅速缓解,消除DIC的诱因也有利于防止DIC的发生和发展。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二)肝素治疗肝素和血液中的抗凝血酶Ⅲ(ATⅢ)形成复合体,加强ATⅢ对凝血酶及活性凝血因子Ⅸa、Ⅹa、Ⅺa及Ⅻa的灭活,发生抗凝作用。
故在肝素治疗时,必须考虑到血中的AT Ⅲ水平。
如ATⅢ水平过低时,即使给予大量肝素也不易见效。
近年来发现肝素也有促进纤溶和阻碍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关于肝素应用的指征包括:①DIC诊断明确,包括原发病或病因不能控制或去除时,在后者作为DIC的对症治疗;②如已证实发生DIC而准备去除病因时,为防止术中或术后促凝物质进入血循环而加重DIC,也可短期适当使用;③当准备应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或补充凝血物质时,如有促凝物质已在血液中发挥作用,也应先用肝素,后给纤溶抑制剂、输血及纤维蛋白原等。
对急性DIC,特别是伴有新鲜创口、创面等病情较复杂的病例,肝素的应用要谨慎,如果使用不当,有加重出血的危险;对慢性或亚急性DIC,没有血管损伤及新鲜创面,使用比较安全。
对疑似DIC的病人,例如有DIC的倾向而3P试验或其他化验检查阴性,或3P试验阳性而无临床出血症状者,可暂不用肝素,待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明确支持DIC时,即用肝素治疗。
目前对肝素应用的指征,看法尚无统一,但大多数人认为,凡诊断明确并有用药指征的,应争取早用。
据上海瑞金医院1986年一组47例DIC用肝素治疗的病例报道中,产科意外的治愈率高达72.2%,感染性疾病为42.2%。
吉大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药物治疗学》大作业 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药物治疗学》大作业一、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应如何治疗。
答:重在防止钾过多,要严格限制食物及药品中钾的摄入,彻底清创,防止感染,如已出现高钾血症应及时处理;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缓慢静注,以拮抗钾离子对心肌及其他组织的毒性作用;25%葡萄糖液300ml加普通胰岛素15IU,静滴,以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钠型离子交换树脂20-30g加入25%山梨醇100-200ml作高位保留灌肠;纠正酸中毒,使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重症高钾血症应及时作透析疗法。
2.简述延缓慢性肾衰的疗法。
答:(一)饮食疗法①蛋白质摄入量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加以调整,一般采用低蛋白饮食,但以不产生负氮平衡为原则。
②高热量。
③补充维生素。
④饮水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⑤少尿者应严格限制含磷含钾的食物。
(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多巴胺,作用于肾血管的多巴胺能受体,舒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和GFR。
酚妥拉明可直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肾血流,尿量增加,促进尿素氮排出。
(三)口服氧化淀粉20-40g/d,可使肠道中尿素与氧化淀粉相结合而排出体外,有头晕、恶心、腹泻等副作用。
3.何为原发性高血压?答:原发性高血压也叫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有着自己的病因、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临床表现。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的升高。
占人群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目前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依据排除了其他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后才能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是因外周小动脉阻力增高所致,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血容量和心输出量的增加。
晚期常导致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生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降低血压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致死原因为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和肾功能不全,我国以脑血管意外为多见,心力衰竭和尿毒症次之,而欧美国家以心力衰竭多见,脑血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尿激酶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的协
同性研究
[ 08-01-30 10:54:00 ] 作者:张永顺刘建
青编辑:studa20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尿激酶在抗血小板聚集上的协同作用。
方法将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的无菌注射液,经静脉注入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并用生理盐水和尿激酶作为对照,分别于6 h后采血制备PRP与PPP,以ADP为诱导剂,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和单用尿激酶均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发生时间
(P<0.01);但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组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强于尿激酶组(P<0.01)。
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尿激酶联合应用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上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血小板聚集率鼠
Study on cooperation of dextran-40 and urokinase on anti-platelet agglutin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operation of dextran-40 and urokinase on anti-platelet
agglutination.Methods Asepsis injection liquid of dextran-40 and urokinase was injected into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rat’s body from vein with physiology salt solution and urokinase for
contrasts,then picked blood respectively and prepared PRP and PPP,to determine quotiety of anti-platelet agglutination with nephelometry by revulsant ADP.Results Liquid of dextran-40 and urokinase or single urokinase could reduce the quotiety of platelet conglomeration,and prolong time of maximum quotiety of platelet conglomeration(P<0.01).But the inhibitory action on anti-platelet agglutination of the injection liquid of dextran-40 and urokinase was stronger than group of urokinase obviously
(P<0.01).Conclusion Dextran-40 and urokinase have definite cooperation on antiplatelet agglutination and autithrombotic.
[Key words] dextran-40;urokinase;blood
platelet;agglutination;rat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由于本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及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是当今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有学者认为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尿激酶在治疗脑血栓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
1.1 药品低分子右旋糖酐(生产单位: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60311),尿激酶(生产单位: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号:051206),无菌生理盐水(生产单位: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60221)。
1.2 动物健康Wistar雄性大鼠,体重(320±20)g,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试剂与器械 10%水合氯醛,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Sigma产品),3.8%枸橼酸钠液,手术剪,止血钳,动脉夹,直镊,弯头镊,缝合线,3mm尼龙线,LBY-NJ2全自动四通道血小板凝集仪(北京普利生仪器中心),硅化离心管,微量移液器(10 μl、20 μl),离心机等。
2 方法[1,2]
2.1 分组取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重(320±20)g,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组、尿激酶组。
2.2 制备脑缺血模型及采血大鼠称重,10%水合氯醛0.3~0.4 ml/100 mg ip麻醉后仰卧位,四肢固定于手术台上,颈部备皮并消毒后作正中皮肤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浅深肌肉,分别暴露并游离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翼腭动脉,分别结扎颈外动脉、翼腭动脉及颈总动脉近心端;在颈总动脉靠近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分叉处剪一小口将直径3 mm的尼龙线经小口沿颈内动脉方向插入颅内,深度约17~20 mm,至大脑中动脉处,将尼龙线连同血管一起结扎,剪去多余的尼龙线,制成脑缺血模型;同时各组均采用颈外静脉给药,6 h后断头取血3 ml,放入有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硅化离心管中(血与抗凝剂比例为9∶1);用塑料膜盖着离心管口,将离心管倾倒3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用滤纸擦去管壁上残留的血液,加盖备用。
2.3 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k plasma,PRP)与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 plasma,PPP)将上述血标本以800 r/min离心10 min,用微量移液器小心取出上清液,得富血小板血浆即PRP。
余下血标本以3000 r/min离心15min,用微量移液器小心取出上清液,得贫血小板血浆即PPP,留作空白对照用。
2.4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取PRP与PPP各50 μl,分别置于比浊管内,以ADP(0.5 μmol/L)为诱导剂,37 ℃环境中按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说明书测定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测得数据按F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见表1。
2.5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F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