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柳宗元)原文

捕蛇者说(柳宗元)原文
捕蛇者说(柳宗元)原文

捕蛇者说(柳宗元)原文

捕蛇者说(柳宗元)原文及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 )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挛踠(lu n wǎn)、瘘(l u )、疠(l ),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 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 )为之十二年,几(jī)死者数(shu )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 )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 )。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 ),触风,犯寒暑,呼嘘毒疠(l ),往往而死者相藉(ji )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

宁焉。吾恂恂(x n x 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 )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d n)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 )夫(f )观人风者得焉。

注释

1.之:的。

2.野:郊外。

3.产:生产。

4.异:奇特的。

5.黑质而白章:黑底子,白纹。质:原指质地,在这里指蛇的身体,花纹的衬托面。章,花纹。

6.触:碰。

7.尽:全。

8.以:假设连词,如果。

9.啮:用牙咬。

10.御:抵挡。

11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12然得而腊之:然,但。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

永州的异蛇。

13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14以为饵:以,用来。为,作为。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即药引子

15可以:可以用来。可,可以。以,用来。

16已:止,治愈。

17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

18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19其始:其,助词,不译。始:刚开始。

20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命:命令。聚,征集。之:这种蛇,指永州异蛇。

21岁赋其二:岁,每年。赋,征收、敛取。其,这种蛇,指永州异蛇。二,两次

22募:招收。

23者:的人。

24当其租入:(允许用蛇)抵他的税收。当,抵。

25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

26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

27专其利: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用交税的)好处。

28则:却。

29死于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

30今:现在。

31嗣:继承。

32数:几次

33为之:做捕蛇这件事。

34几死者:几乎死掉的情况。

35数:多次。

36言之: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37貌若甚戚者:表情好像非常忧伤的样子。戚,忧伤。38余悲之:我同情他。

39且:并且。

40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

41将:打算。

42于:向。

43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

44更若役:更换你的差事。役:给官府做劳力。

45复:恢复。赋:赋税。

46则何如:那么怎么样。

47大:非常。

48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

49涕:眼泪。

50生:使活下去。

51斯:此,这。

52若:比得上。

53甚:那么。

54向:从前。

55为:做。

56病:困苦不堪。

57自:自从。

58居:居住。

59积于今:算到现在。积,一年一年累积起来。60生:生活。

61日:一天天。

62蹙:窘迫。

63徙:迁移。

64殚:尽,竭尽。

65竭:尽。

66庐:简陋的房屋。

67顿踣:(劳累地)跌倒在地上。

68犯:冒。

69疠:这里指疫气。

70曩:从前。

71其室:他们的家。

72非则:不是就是。

73尔:用于句尾,表示限制的语气。

74嚣:叫喊。

75隳突:骚扰。

76骇:使人害怕。

77虽:即使。

78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提心吊胆的样子。79缶:瓦罐。

80弛然:放心的样子。

81之:指代蛇。

82时:到(规定献蛇的)时候。

83退:回来。

84甘:有味地。

85有:生产出来的东西。

86齿:年龄。

87盖: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

88犯:冒着。

89熙熙:快乐的样子。

90旦旦:天天。

91毒:怨恨。

92是:这,指冒死亡的危险。

93苛:苛刻。

94乎:相当于,对.

95于:比。

96故:所以。

97以:用来。

98俟:等待。

99人风:即民风。唐代为了避李世民的讳,用人字代民字。

100永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永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两水汇于永州市区(零冷城区)。

翻译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把它晾干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抵他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捕蛇者说练习及答案

《捕蛇者说》练习 一、阅读《捕蛇者说》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回答下没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然得而腊.之()(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焉() (3)苛政猛于.虎也()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⑴去死肌,杀三虫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⑶西蜀之去南海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译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 文: 二.阅读《捕蛇者说》第四节,完成下面题目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君将哀而生之乎?译 文: 3.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答: 三.[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 1原文 [唐]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1],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3],去死肌,杀三虫[4]。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5],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6]。”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7],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8],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9];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而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10],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11],

视其缶[12],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13]。”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4]。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 2注释 [1]啮(niè聂):咬。 [2]腊(xī西):干肉。这里作动词,有“风干”之意。[3]大风:麻疯病。挛踠(luánwǎn峦宛):一种手脚拳曲不能伸直的病。瘘:颈部肿烂流脓。疠:恶疮。[4]三虫:古时道家迷信的说法,认为人的脑、胸、腹三部分有“三尸虫”,此虫作崇,有关部分即得病。 [5]太医:唐代设太医署,有令二人,其下医师为皇室治病。 [6]数(shuò朔):多次。 [7]莅(lì利)事者:管这事的官吏。 [8]向:从前。这里有假使的意思。 [9]顿:劳累。踣(bó薄):倒毙。 [10]隳(huī 灰)突:骚扰。

柳宗元诗歌鉴赏

柳宗元诗歌鉴赏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代:柳宗元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译文及注释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注释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

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⑶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郑玄注:“异服,若聚鷸冠、琼弁也。”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夷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于外门。” ⑷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宋周密《武林旧事·进茶》:“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 ⑸趁虚:即“趁墟”。赶集。宋钱易《南部新书》辛:“端州已南,三日一市,谓之趁虚。” ⑹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元倪瓒《次韵曹都水》:“萧闱馆里挑灯宿,山罽重敷六尺床。” ⑺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宋苏轼《雷州》诗之一:“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⑻公庭:公堂,法庭。唐王勃《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 柳宗元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

《捕蛇者说》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捕蛇者说》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捕蛇者说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常常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12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但是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但是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下面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蒋氏大戚 B.殚其地之出 亲戚畔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吾恂恂而起 D.向吾不为斯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缚者曷为者也 12.翻译下面句子。(2分) (1)谨食之,时而献焉。 (2)又安敢毒耶?

13.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受做了对照,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进行对照,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进行对照,从而深入揭露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2分) 14.文段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1.D(评分:3分) 12.(1)谨慎地豢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 (2)又怎么敢怨尤这件差事呢?(评分:2分。每小题1分) 13.非死则徒尔旦旦有是(评分:2分。每空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14.对劳动人民悲惨遭受的同情;对统治阶级苛税的不满;但愿统治者能关切百姓疾苦。(评分:3分)

古代诗歌赏析柳宗元《岭南江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②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述,潭心日暖长蛟涎③。 射工④巧伺游人影,飓母⑤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 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因谗言被贬赴柳州途中。②黄茆:黄茅草。③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④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入影以杀人。⑤飓母:南方秋夏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瘴气弥漫的江水蜿蜒南去隐入云烟,想象遍地黄茅的尽头是大海。 B.诗歌中间两联将所见所感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含蓄反映了作者被贬的复杂心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D. 本诗将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冷峻奇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16.本诗意蕴深婉,没有直接抒发迁谪之意而迁谪满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当理想遭遇现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屈原在人生抱负不得施展的时候,却能 ①“,”(司马迁《屈原列传》),自动远离污浊泥水,摆脱污秽环境;陆游在怀才不遇、时不我待之际,却仍旧以诸葛亮来激励自己,②“,”(陆游《书愤》),以典明志,追慕先贤;王安石游览褒禅山时,用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告诫人们只要尽了全力,即使无法达到目的,也无怨无悔。 14.①朱嘉肯定王安石的文章、品行,才杆,而否定他在变法中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事务以及用人不当造成恶果的做法。 ②梁启超高度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英杰, ③我赞同朱嘉的观点,客观公正,因为王安石变法多用自己门生,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或:我赞同梁启超的观点,王安石心存经国济世之志,不畏人言。勇于变法,是著名的改革家。(每条要点1分,第三条只要意思对,酌情赋分。) 15. D (尾联语言浅显直白,面非冷峻奇诡。) 16. (1)首联写隐人云烟、充满瘴气的江水,极目远眺,想象长满黄茅的大地尽头应该就是大海了。暗指贬滴之地偏僻荒凉。 (2)中间两联用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事物,曲折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和自己处境的险恶,含蓄表达了诗人贬谪南来充满忧俱的复杂心情。 (3)尾联写虽因谗言被贬忧虑之事很多,但诗人不想虚度光阴,想在被贬谪之后有所建树。(共6分,每点2分。) 17.①自疏深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②出师- - 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共6分,每空1分)

《捕蛇者说》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捕蛇者说》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篇一: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

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一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可以用蛇来抵他们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受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问起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死掉。”他说这些话时,神情很悲伤。 我怜悯他,并且说:“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姓蒋的更加悲伤,眼泪汪汪地说:“您想哀怜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村子,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

捕蛇者说翻译

柳宗元《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 审核:初三语文组 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映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 “捕蛇者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可分为两层。 1.永州之野产异蛇,( 异蛇)黑质而白章;( 异蛇) 触草木,( 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产:产出,天然生长质:质地,底子章:花纹异:奇异,特别以:假设连词,如果啮:咬御:抵御“无御之着”中的“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方法。 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腊:干肉。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把蛇晾干。得:得到,这里指捉到。以为:在这里是“把……制成”的意思。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可,可以以:用来已:止,这里指治好(病)。死肌:死肉,腐肉 译文: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脖子肿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 以上第一层,从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方面写蛇的“异”,并由此引出下文。 3.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其始:起初岁:每年赋:征收募:招募当:抵挡入:交纳。 译文: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 4.永之人争奔走焉。 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焉:指捕蛇这个差事,有语气词兼代词的作用。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 以上第二层,写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争”字很关键。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还“争”着去捕蛇?是为了免受苛征重税之苦。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的毒还要厉害。“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 第二部分(第2----4段):通过蒋氏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5.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专:独占利:好处三世:三代。父子相承为世。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好处已经三代了。

《捕蛇者说》《礼记·檀弓》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捕蛇者说(节选)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日:“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坨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zhi)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扶着车轼。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而乡邻之生日蹙(窘迫) B.以尽吾齿(牙齿) C.又安敢毒耶(怨恨) D.何为不去也(离开) 1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其它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悍吏之来吾乡 B.今以蒋氏观之 C.谨食之 D.使子路问之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蒋氏大戚”的原因是作者说要“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蒋氏的乡邻“号呼而转徙”的原因是“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B.【乙】文“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的直接原因是妇人之舅、夫、子均死于“猛于虎”的苛政。 C.【甲】文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 D.【乙】文中妇人一家有三口人被老虎吃掉却不搬家的原因在于“苛政猛于虎也”。 13向子翻译(6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小子识之,苛政猛子虎也 答案: 10.B(齿:年龄) 11.A(A悍吏之来吾乡,“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可不译;B今以蒋氏观之,“之”:代词,代上文孔子说的“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C谨食之,“之”:代词,它,代蛇;D使子路问之,“之”:代妇人。) 12. B(因为妇人的舅、夫、子都被老虎吃了) 13.(1)(3分)(假使)从前我不做(干)这个差事,就早已经困苦不堪了。(“向”“病”各1分,句子通顺1分)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 柳宗元著,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税收。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

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二,原文: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 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种柳戏题 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能够流传。 注释 戏:逗趣。戏题:以题诗作为消遣之意。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昔年:往年,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垂阴:指柳树遮阴。当:理应。覆地:遮盖大地。 耸干(sǒnggàn,即怂赣):高耸的树干。会:能够,一定能。 参(cān餐)天:高入云天。 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 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 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大意即召公有惠 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所种的甘棠树,还做了诗 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后世诗词中,遂用“思人树”作为赞 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 福于民的愿望。 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赏析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之所 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 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 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 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使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 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 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不过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 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 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的一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一开始,太医用皇

《捕蛇者说》练习题以及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叫嚣()2.隳突()3.日蹙()4.谨食之()5.腊( )之以饵( )6.募有能捕之者()7.貌若甚戚者()8.熙熙而乐()9.孰知赋敛之毒()10.以俟夫观人风者()11.呼嘘毒疠()12.号呼而转徙()13.吾恂恂而起()14.视其缶()15.则弛然而卧()16.悍吏之来吾乡()17.鸡狗不得宁焉()18.哗然而骇者()19.当其租入()20.吾嗣为之十二年()21.往往而死者相藉也()22.几死者数矣()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当其租入()2.貌若甚戚者()3.谨食之()4.吾嗣为之十二年()5.募有能捕之者()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7.以俟夫观人风者()8.更若役()9.黑质而白章()10.曩与吾祖居者()11.积于今六十岁矣()12.殚其地之出()13.则弛然而卧()14.犯寒暑() 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1.【已】①可以已大风()②则久已病矣()③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若】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②更若役()③貌若甚戚者()④若毒之乎() 3.【食】①谨食之()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焉】①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今其室十无二三焉。()③时而献焉()5.【以】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而吾以捕蛇独存()③以尽吾齿。()④以啮人() 6.【乎】①若毒之乎()②叫嚣乎东西() 7.【居】①居十日()②曩与吾祖居者()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8.【毒】①若毒之乎()②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9. 【赋】①岁赋其二()②复若赋() 10.【而】①黑质而白章()②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恂恂而起()④时而献焉() 11.【之】①悍吏之来吾乡()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⑤君将哀而生之乎()⑥太医以王命聚之() ⑦言之,貌若甚戚者()⑧若毒之乎() 12.【是】①吾祖死于是()②吾尝疑乎是()③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13.【于】①余将告于莅事者()②积于今六十岁矣()③吾祖死于是()④苛政猛于虎() 14.【生】①而乡邻之生日蹙()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15.【夫】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②夫大国难测也()③荷担者三夫()16.【其】①当其租入()②专其利三世矣()③视其缶()17.【自】①自吾氏三世居是乡()②自三峡七百里中()③一板已自布字()④其印自落() 18.【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故为之说()19.【疠】①可以……瘘疠()②呼嘘毒疠() 20.【入】①当其租入()②竭其庐之入() 21.【岁】①岁赋其二()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柳宗元《重别梦得》翻译赏析

柳宗元《重别梦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重别梦得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鉴赏: 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相互赠诗惜别。《重别梦得》是柳宗元赠给刘禹锡三首诗中的一首。 这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个愁字,而在表面的平静中蕴蓄着深沉的激愤和无穷的感慨。“二十年来万事同”,七个字概括了他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二人在贞元九年(793)同时进士及第,踏上仕途,迄今已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二十多年来,他们在永贞改革的政治舞台上“谋议唱和”、力革时弊,后来风云变幻,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去国十年以后,二人又一同被召回京,却又再贬远荒。共同的政治理想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造成了这一对挚友“二十年来万事同”的坎坷遭遇。然而使诗人慨叹不已的不仅是他们个人出处的相同,还有这二十年来朝廷各

种弊政的复旧,刘禹锡深深理解柳宗元的这种悲哀,所以在答诗中抒发了同样的感慨:“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他们早年的政治革新白白付之东流,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今朝”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最后一刻相聚的留恋,“忽”字又点出诗人对光阴飞逝、转瞬别离的惊心。“西东”非一般言别套语,而是指一去广东连县,一去广西柳州,用得正切实事。 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这两句粗看语意平淡,似与一般歌咏归隐的诗歌相同,但只要再看看《三赠刘员外》中,诗人又一次问刘禹锡:“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就可以明白诗人与刘禹锡相约归田为邻的愿望中深蕴着难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身处罻罗①之中而向往遗世耦耕②,是封建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碰壁以后唯一的全身远祸之道和消极抗议的办法。因此这“皇恩”二字便自然流露了某种讥刺的意味。“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唯其如此,诗人那信誓旦旦的语气也就更觉凄楚动人。这首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见。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苏东坡赞柳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及译文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及译文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捕蛇者说》)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C.①叫嚣呼东西②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D.①谨食之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饥渴而顿踣②潭西南而望 B.①时而献焉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①吾尝疑乎是②苍颜鹤发,颓然乎其间者 D.①故为之说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我们现在对税收与作者对“赋”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参考答案 ⑻A ⑼D ⑽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手册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捕蛇者说(学生)

《捕蛇者说》 永州1之2野3产4异5蛇,黑质而白章6,触7草木,尽8死;以啮9人,无御10之11者。然12得而腊之13以为饵14,可以15已大风、挛踠、瘘、疠16,去死肌17,杀三虫18。其始19太医以 王命聚之20,岁赋其二21;募22有能捕之者23,当其租入24。永之人争奔走25焉26。 【注释】 1、永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永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两水汇于永州市区(零冷城区)。 2、之:结构助词,可解释为“的”。 3、野:郊外。 4、产:出产。 5、异:奇特的。 6、黑质而白章: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质:质地,底子,东西的本体,在这里指蛇的身体。章,花纹。 7、触:碰。 8、尽:全。9、以:假设连词,如果。啮(niè):用牙咬。10、御:抵挡。 11、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12、然:然而,但是。13、得而腊(xī)之:抓到并把它的肉晾干。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永州的异蛇。腊: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14、以为饵:以,用来。为,作为。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即药引子。 15、可以:可以用来。可,可以。以,用来。16、已:止,治愈。大风:麻风病。挛踠(luánwǎn):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lòu):脖子肿。疠(lì):毒疮、恶疮。17、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18、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19、其始:其,助词,不译。始:刚开始。20、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命:命令。聚,征集。之:这种蛇,指永州异蛇。21、岁赋其二:岁,每年。赋,征收、敛取。其,这种蛇,指永州异蛇。二,两次22、募:招收。23、者:……的人。24、当其租入:(允许用蛇)抵他的税赋。当,抵充。25、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26、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 有蒋氏者,专其利27三世矣。问之,则28曰:“吾祖死于是29,吾父死于是,今30吾嗣31为之32十二年,几33死者34数35矣。”言之36,貌若甚戚者37。 【注释】 27、专其利: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用交税的)好处。28、则:却。29、死于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是,代词,这件事。30、今:现在。31、嗣:继承。32、为之:做捕蛇这件事。33、几(jī):几乎,差点儿。34、几死者:几乎死掉的情况。35、数(shuò):屡次,多次。36、言之:之,音节助词,无实义。37、貌若甚戚者:表情好像非常悲伤的样子。戚,悲伤。 余悲之38,且39曰:“若毒之乎40?余将41告于42莅事者43,更若役44,复若赋45,则何如46?”【注释】 38、余悲之:我同情他。39、且:并且。40、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41、将:打算。42、于:向。43、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44、更(gēng)若役:更换你的差事。役:给官府做劳力。 45、复:恢复。赋:赋税。 46、则何如:那么怎么样。何如,即“如何”。 蒋氏大47戚,汪然48出涕49曰:“君将哀而生之50乎?则吾斯51役之不幸,未若52复吾赋不幸之甚53也。向54吾不为55斯役,则久已病56矣。自57吾氏三世居58是乡,积于今59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60日61蹙62,殚63其地之出,竭64其庐65之入。号呼而转徙66,饥渴而顿踣67。触风雨,犯68寒暑,呼嘘毒疠69,往往而死者相藉70也。曩71与吾祖居者,今其室72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73。而吾以捕蛇独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1、《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捕蛇者说的阅读答案

捕蛇者说的阅读答案 导读:【甲】 ①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 段太尉①在泾州为营田官②。泾大将焦令谌③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④,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

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⑥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⑦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注释】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唐朝名臣,死后追究赠太尉,谥忠烈。②营田官:掌管屯垦的官员。③焦令谌(chén):人名。④巽(xùn):同逊,这里指委婉。⑤判:状纸。⑥舆:抬。⑦衣:包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汪然出涕曰涕: (2)竭其庐之入入: (3)谨食之,时而献焉食: (4)太尉判状,辞甚巽辞: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而:而乡邻之生日蹙/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乎:叫嚣乎东西/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C.也:我知入数耳,不知早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以:以大杖击二十/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2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文: 4、【甲】文第①段采用对比手法,反映了百姓的痛苦生活。请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相关内容并填在ABC三处。(要求: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 乡邻蒋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