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分类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分类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分类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分类

空气净化技术:一、我国气体污染物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结构中的煤炭消耗急剧增长,使大量的烟尘、烟气被排放到空气中,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1998年国务院批准了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划分方案,实行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收费制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02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第4.6.4条明确规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新建成使用(含扩建、改造)单台容量≥14MW(20t/h)的锅炉,必须安装固定的连续监测烟气中烟尘、SO2排放浓度的仪器。”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环境质量监测的同时,对重要的污染源要进行定时的监督监测,以便及时了解污染源的排放情况,为污染的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依据。所有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必须有准确可靠的烟尘烟气自动监测仪器来保证。

二、监测方法分类、优缺点

1、烟尘监测子系统

烟尘在线自动监测采用的原理主要有激光透射法、激光散射法、β射线法和电荷法等。

·激光透射法:根据烟尘对光吸收符合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原理研制而成。根据光检测器与光源位置不同,可分为单光程和双光程;

优点:成熟可靠,与国标法一致性好;缺点:安装定位复杂,标定工作量大。

·散射法:根据烟道内烟尘散射光原理研制而成;

优点:准确度高;缺点:价格高。

·β射线吸收法:先将颗粒物样品采样道滤纸上,根据样品对β射线吸收符合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原理研制而成;https://www.360docs.net/doc/b216945636.html,

优点:可直接测量质量浓度;缺点:需采样单元,数据代表性低。

·电荷法:根据烟道内颗粒物与探头摩擦生电原理研制而成。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缺点:测量结果与流速相关,准确度低。

2、烟气监测子系统

气态污染物国际上通用的监测方法分为三种:1、完全抽取法;2、稀释采样法;3、直接测量法。

·完全抽取法:是最传统的烟气连续监测方法,它通过加热管线将烟气抽取、经过采样探头

和过滤装置,进入分析测试仪器,SO2、NOx的测量采用红外、紫外、热导法测量。但由于采用全程加热保温,预处理系统复杂,维护工作量大,总体价格较高。目前安装的比例为9.5%。https://www.360docs.net/doc/b216945636.html,

优点:单台分析仪器多参数测量,可实现1拖多功能,可标定仪器;缺点:采样管路需加热、除湿,管路复杂。

·直接测量法:是将测量单元直接在烟道内部测量,可分为红外、紫外以及紫外差分吸收法。本方法是目前最为简明的监测方法,免去了复杂的采样管路和预处理系统,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小,几乎没有消耗品,但由于其安装在烟道上,难以实现实时校准,并且由于监测器直接放置在工作现场,受环境影响较大。

优点:直接测量烟气成分;缺点:价格高,不能实现1拖多,标定复杂。

·稀释采样法:是在直接抽取的基础上,用干净的零空气将烟气稀释至可以直接测量的干烟气,SO2采用紫外荧光法测量、NOx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由于零气的预处理在前,消除了空气中水分对测量的影响,无须加热和保温,大大减少了维护量,后期的样品监测采用国际通用的物理光谱测试技术,监测精度高,实时性好,因而被列为美国EPA的优选方法。此种方法目前安装比例大约占85.5%。

优点:采样管路不需加热、除湿,测量准确度高,可实现1拖多功能,可全程标定,维护量低;缺点:增加测量参数需增加仪器。

3、流速测量单元

流速测量的原理主要有皮托管差压法、热导法、超声波法和靶式流量计法等。

·皮托管差压法:皮托管实现流速-动压转换、差压变送器实现动压-电信号转换;

·热导法:采用双铂电阻温度计测量流速带走热量原理;

·超声波法:采用超声波法测量。

大气监测方案

大气监测方案 制定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二、监测目的是: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三、有关资料的收集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包括:弄清污染源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另外,区别高低烟囱形成污染源的大小,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应区别清楚。 二)气象资料。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及变化情况有影响。主要有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温度的垂直梯度和逆温层底部高度等资料。 三) 地形资料。地形对当地的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情况等有影响。因此,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 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这也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状况是不同的。如工业区、商业区、混合区、居民区等污染状况各不相同。(五)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维护自然和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群的健康。因此,掌握监测区域的人口分布,居民和动植物受大气污染危害情况及流行性疾病等资料,对制订监测方案、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是有益的。 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二节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有关资料的收集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系别:生物系专业:生物技术2班陈婉婷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摘要:自英国工业革命后,人类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关键词:大气污染危害原因生物监测法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地球上人口在急剧增加,人类经济在急速增长,地球上的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由于一些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不仅使大气造成局部地区的污染,而且影响到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以及大气成分的组成,即出现所谓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现在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已经破坏自然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现在,我最深的感受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比想象中还要严重,大自然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类的身心健康也已经受到严重的损坏,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后果,不断地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危害人类健康。 1. 大气污染的危害: 1.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吸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

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1.2 对生物的危害。 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大气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 1.3 对物品的危害。 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成化学性损害和玷污损害。 1.4 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大气增暧,导致全球天气灾害增多,又如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大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气气候异常。 现在污染会越来越严重,有以下几个原因:(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3)、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2、生物监测法 利用生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反应,监测有害气体的分和含量以了解大气的环境质量状况。概述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包括动物监测和植物监测。动物监测由于动物对环境的趋性和管理困难,目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测方法,但一般能起到指示环污染的作用。由于植物有位置固定,管理方便且对大气污染物敏感等特点,大气污染物的植物监测被广泛应用。 2.1植物症状监测法

大气污染物治理工艺汇总

大气污染物治理工艺

目录 一、大气污染物的相关介绍 (3) 二、大气污染物治理工艺 (4) 2.1、除尘装置 (4) 2.1.1、机械除尘装置 (4) 2.1.2、电除尘器 (6) 2.1.3、袋式除尘器 (7) 2.1.4、湿式除尘器 (9) 2.1.5、颗粒层除尘器 (10) 2.1.6、除尘器的选择 (11) 2.2、硫氧化物的控制 (13) 2.2.1、燃烧前燃料脱硫 (13) 2.2.2、高浓度SO?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13) 2.2.3、低浓度SO?烟气脱硫 (14) 2.3、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控制 (20) 2.3.1、低NOx燃烧技术(源头控制) (20) 2.3.2、烟气脱硝技术(末端治理) (21) 2.4、除汞 (22)

一、大气污染物的相关介绍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 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 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所谓人类 活动不仅包括生产活动,而且也包括生活活动, 如做饭、取暖、交通等。自然过程,包括火山 活动、森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 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一般来说,由于自然环 境的自净作用,会使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 经过一段时间后生态平衡能自动恢复。所以可以说,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2.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气体介质和悬浮在其中的分散粒子所组成的系统)状态污染物可分为: 粉尘: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 烟:一般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 飞灰: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得较细的灰分。 黑烟:一般指由燃料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霾(或灰霾):霾天气是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使 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气现象。 雾:是气体中液体悬浮体的总称。 总悬浮颗粒物(TSP):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 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 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细颗粒物(PM2.5):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2.5μm的颗粒物.

大气污染物检测及分析方案

大气污染物检测及分析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1) 1.1.1形成原因 (1) 1.1.2危害 (1) 1.3大气污染物监测的意义 (2) 1.4大气污染物监测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2)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测定与分析技术 (4) 2.1大气污染物的各种测定方法 (4) 2.1.1大气中S02的测定方法及其特点 (4) 2.1.2大气中NO x的测定方法及特点 (5) 2.1.3大气中TSP的测定的方法 (6) 2.2实验方法的最终选择 (6) 2.2.1大气中S02的测定 (6) 2.2.2大气中NO x的测定 (10) 2.2.3大气中TSP的测定 (12) 第三章绘制标准曲线 (15) 3.1S02标准曲线 (15) 3.1.1标准曲线绘制前的工作 (15) 3.1.3测定数据 (15) 3.2NO X标准曲线 (16) 3.2.1标准曲线绘制前的工作 (17) 3.2.2配置好的标准色列图 (17) 3.2.3测定数据 (17) 第四章废气样品的测定分析 (19) 4.1废气采样 (19) 4.1.1 S02的采样 (19) 4.1.2 NOx的采样 (19) 4.1.3 TSP的采样 (19) 4.2样品的测定与分析 (20)

4.2.1 S02的测定与分析计算 (20) 4.2.2 NOx的测定与分析 (21) 4.2.3 TSP的测定与分析 (21) 4.3结果与讨论 (22) 4.3.1 S02的采样分析结果 (22) 4.3.2 NOx的采样结果分析 (24) 4.3.3 TSP的采样结果分析 (26) 4.4误差分析 (29) 第五章VB编程 (31) 第六章全文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实验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建议与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

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的内容,具体内容:空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欢迎阅读。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欢迎阅读。 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 大气污染主要由人的活动造成,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1)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4)焚烧农作物的秸杆、森林火灾中的浓烟 (5)焚烧生活垃圾、废旧塑料、工业废弃物产生的烟气 (6)吸烟 (7)做饭时厨房里的烟气 (8)垃圾腐烂释放出来的有害气体 (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 (10)居室装修材料(如油漆等)缓慢释放出来的有毒气体 (11)风沙、扬尘 (12)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有毒农药 (13)使用涂改液等化学试剂 (14)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 (15)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 我国大气污染的原因 我国现在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加强重视,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有这些: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T55-2000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监测气象条件的判定和选择、监测结果的计算等作出规定和指导,是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的补充和具体化。 1.2适用范围 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的监测,亦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1.2.2本标准为技术指导性文件,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6297—1996附录C的规定和原则要求,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执行标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1.2.3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设置,仍按其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9O78—1996;16171—1996;4915-199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余有关问题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定义 本标准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包括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单位周界等,其含义均与6297-1996中相应的定义相同。 4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 4.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 按照16297—1996所作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规定设立监控点(即监测点)和规定监控点的空气浓度限值。在16297一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4.2设置监控点的位置和数目 根据6297-1996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按规定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4.3采样频次的要求 按规定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实行连续1小时的采样,或者实行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在进行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实际安排的采样时间可超过1小时。 4.4对于低矮有组织排放源造成影响的处理 依照上述规定设置监控点所测得的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并非都是由无组织排放所造成,事实上某

[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治理

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治理 摘要: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环境问题,如何防止大气污染已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如何防止城市大气污染,减轻其危害的影响,是中国环保工作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加剧,能源消耗迅速增加,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中国已是世界少数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大气污染;危害;治理;措施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 一、中国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部分污染较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环境质量劣三级城市比例下降,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比例也在减少,污染仍然很严重。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和生产用煤,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和SO2。颗粒物是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SO2污染也保持在较高水平。老问题还远没解决,新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来。随着机动车辆迅猛增加,中国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正在由烟煤型向汽车尾气型转变,NOx、CO呈加重趋势,有些城市已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多地出现雾霾天气、沙尘暴天气.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②对生物的危害。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大气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③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成化学性损害和玷污损害。④造成酸性降雨,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酸雨的危害遍及欧洲和北美,我国主要分布贵阳、重庆和柳州等地。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质恶化,对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植物叶片和根部吸收了大量酸性物质后,引起枯萎死亡。酸雨进入土壤后,使土壤肥力减弱。人类长期生活在酸雨中,饮用酸性的水质,都会造成呼吸器官、肾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据估计,酸雨每年要夺走7500-12000人的生命。 ⑤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⑥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大气增暧,导致全球天气灾害增多,又如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大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

空气污染治理方案

空气污染治理方案(一) 防治空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活动。逆温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因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3、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4、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空气污染治理方案(二) 1、光触媒治理 该方法是新近从国外引入,应用较多的一种,对重度污染具有治理见效快的显著特点,但价格也较高。光触媒在进行光合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轻微的二次污染,对壁纸、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会有影响。此类清除剂对甲醛去除效果为70%左右,对苯、T VOC 的去除效果在80%以上。 2、臭氧治理 臭氧属强氧化性,是国际上公认的常用、安全的物理治理方法,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其最大特点是不产生任何残留物及二次污染。但采用该技术治理时,人要暂时离开房间,以免中毒。其对甲醛的去除效果为40%左右,对苯的去除效果在90%以上,对T VOC 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 3、负离子治理

中国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方法

中国大气主要污染物及防治方法 摘要:本文对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总计和分析。提出大气污染的几点主要危害,结合我国当下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大气污染来源危害解决方法 大气层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纯净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等组成,还有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成分和比例相对稳定。因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大气中增加了其他成分,当大气成分的变化增加到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时,会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类的生活、工作、人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建筑物及设备财产等方面直接和间接地产生恶劣影响,这种现象就是大气污染[1]。 一、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大气污染来源很广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燃料的燃烧。在我国,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使用的各种燃料有煤炭、石油、重油,燃烧过程会产生大气污染,污染物为其燃烧产物,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飞灰等;(2)工业生产。在冶金、化工、有色冶炼、造纸、纺织、建筑材料等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如矿石破碎过程、各种研磨加工过程及物料的混合、筛分等有大量的粉尘产生,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材料被加热时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此过程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工业生产因使用的原料不同,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也不同。包钢使用的白云鄂博铁矿石中含有7%的氟,因生产排放的含氟气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3)农业生产。由于广大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粮产量大幅增加及日常生活燃料结构有很大变化,在我国一些粮食产区的大量麦杆就地燃烧,产生的烟雾不仅污染大气,使空气的能见度下降,还造成周围的机场关闭; (4)交通运输。目前大多数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都使用汽油或柴油,由燃料燃烧不完全,大量的汽车尾气会造成大气污染。污染物主要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铅化物、甲醛等。人为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较广泛,必需引起重视。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 据统计,已经产生危害或引起人们注意的污染物有100多种,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是煤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氨、氟等。全球已经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大气污染事件,例如1952年12月5日~8日的“伦郭烟雾”,是由硫氧化物引起,四天死亡4000人。本世界40年代初的“洛衫矶烟雾”是一种光化学烟雾,连续几天不散,使许多人喉咙发炎,眼睛、鼻子受到刺激,还出现头疼、恶心等症状。这种烟雾是由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经阳光照射形成的。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危害。

“常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常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一、有机废气治理的常用方法 1、冷凝回收法 把有机废气直接导入冷凝器经吸附、吸收、解析、分离,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该法适用于有机废气浓度高、温度低、风量小的工况,需要附属冷冻设备,主要应用于制药、化工行业,印刷企业较少采用。 2、吸收法 一般采用物理吸收,即将废气引入吸收液进行净化,待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析、冷凝回收;本法适用于大气量、低温度、低浓度的废气,但需配备加热解析回收装置,设备体积大、投资较高。 3、燃烧法(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 直接燃烧法: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将混合气体加热,使有害物质在高温作用下分解为无害物质;本法工艺简单、投资小,适用于高浓度、小风量的废气,但对安全技术、操作要求较高。 催化燃烧法:把废气加热经催化燃烧转化成无害无臭的二氧化碳和水;本法起燃温度低、节能、净化率高、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投资投资较大,适用于高温或高浓度的有机废气。 4、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的表面力把有机废气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以净化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离子交换树脂等。吸附法有直接吸附法法、吸附-回收法、新型吸附-催化燃烧法。 补充理由:环评中经常会遇见这类行业,如石油化工、制药、喷漆、制鞋、印刷等。目前,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的防治比较重视。 二、恶臭废气治理常见方法 恶臭物质有4000多种,其中对人体影响较大的八大恶臭物质是:硫化氢、氨、三甲胺、甲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二甲二硫。 1、燃烧法 采用将废气升温至800度以上,使废气中的有机成分燃烧分解的方法解决废气污染问题。 2、氧化法 采用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将废气中的污染物分解,从而达到废气中产生恶臭的物质被分解成无机小分子,或转化成味小或转化成无味的物质,从而达

气体传感器—空气污染物检测基本方法

气体传感器—空气污染物检测 气体传感器常用于探测可燃、易燃、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检测其他空气中常见气体的浓度。气体传感器按照检测原理不同,分为半导体式、电化学式、气相色谱式、热学式、磁学式、光学式等。可检测的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CO 、CO ),二氧化硫(SO ),氮氧化物(NO 、NO ),甲醛,苯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氧气(O ),氢气(H ),碳氢化合物等。 1)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 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是根据由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制成的检测元件,与气体相互作用时产生表面吸附或反应,引起载流子运动为特征的电导率或伏安特性或表面电位变化而进行气体 浓度测量的。 从作用机理上可分为表面控制型(采用气体吸附于半导体表面而产生电导率变化的敏感元件)、表面电位型(采用半导体吸附气体后产生表面电位或界面电位变化的气体敏感元件)、体积控制型(基于半导体与气体发生反应时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导率变化的工作原理)等。具有结构简22222

单、检测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等诸多实用性优点,但其主要不足是测量线性范围较小,受背景气体干扰较大,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等。 2)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 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是利用被测气体的电化学活性,将其电化学氧化或还原,从而分辨气体成分,检测气体浓度的。较常见的电化学传感器类型有原电池型、恒定电位电解池型等。 目前,电化学传感器是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最常见和最成熟的传感器。其特点是体积小,功耗小,线性和重复性较好,分辨率一般可以达到0.1ppm,寿命较长。不足是易受干扰,灵敏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3)气相色谱式分析仪 气相色谱式分析仪是基于色谱分离技术和检测技术,分离并测定气样中各组分浓度,因此是全分析仪表。气相色谱仪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适合于微量和痕量分析,能分析复杂的多相分气体。缺点是定期取样不能实现连续进样分析,系统较为复杂,多用于试验室分析用,不太适合工业现场气体监测。 4)热学式气体传感器 热学式气体传感器主要有热导式和热化学式两大类。 热导式是利用气体的热导率,通过对其中热敏元件电阻的变化来测量一种或几种气体组分浓度的,其仪表类型较多,能分析的气体也较广泛,包括H、CO、SO、NH、Ar等。 2223

大气污染监测

大气污染监测 §1 大气污染监测概论 一、大气与大气污染 围绕在地球表面厚度为1000-1400km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它对人类的生存是极为重要 的。一个人每次呼吸约需0.5升空气,每天吸入的空气总量为:10~12 /人·天,停止呼吸 几分钟就可能造成死亡。因此,清洁无污染、化学组成正常的空气是人类生活生存必不可少 的重要物质。 1.大气的组成 大气层由多种气体、少量水滴、冰晶、尘埃、花粉和孢子组成。除去水和固体杂质的空 气叫做干洁空气。未受污染的干洁空气的组成如下: 2.大气的结构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下面的一层,其厚度随地球纬度不同而不同:极地:6~10Km 赤道:16~18Km;中纬度; 10~12Km 平均厚度;12Km 。对流层的上界在极地的冬季接 近地表,而在赤道的下界达到最高。温度曲线在一个过度层中骤然变徒,并达到极小值。这 个过渡层就是对流层。通常处于10~20Km处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流层的空气质 量占大气层总质量的75%,这一层包括大气层中的绝大部分水汽和颗粒物。 对流层的温度分布特点是:下部气温高,上部气温低,大气易形成较强型的对流运动(平 均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5℃),并且由于太阳辐射和大气对流的影响,会出现及其复杂 的气象现象,有时易形成易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有时形成对生态系统有危害的逆温:风、 雪、雨、霜、雾和雷电等自然现象也都出现在这一层。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无绝大多数 聚集于对流层。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这一层,特别是近地1~1Km的近地层。所以,对流层 是大气污染研究的主要对象。 3. 大气污染及其分类 定义: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所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 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一般来说,自然现象所造成的空气污染,自然环境可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机能,经过

治理大气污染的新方法

治理大气污染的新方法 大气污染,犹如人类用自己的手,扼断了自己的生命之源。治理大气的污染,只有靠人类自己的力量。防治大气污染,主要的努力是地组织管理和治理技术两方面。 组织管理诸如合理的工业布局、清洁的燃烧方法、集中的供热措施、及时的扩散稀释、合理的交通流量以及丰富的绿化造林等;治理技术包括硫酸烟雾的防治、光化学烟雾的防治以及氟化氢、硫化氢、氰化物的处理等。日本、美国等国家,已经将控制大气污染的主攻方向逐步转移到氮氧化物上来。为了控制氮氧化物的污染,他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使用含氮量少的原料,采用少生产氮氧化物的燃烧方法。 最引人瞩目的是日本氮素公司采用液相吸收还原法来提取氮素,这个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把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同时转变为化肥硫酸铵,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澳大利亚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小型汽油废气监视器,这种灵敏的仪器可以辨别出汽油的种类,以及有多少废气被散发出来。它由一个笔记本大小的计算器和汽油传感器组成,可以装入皮包大小的箱子内,科学家已用这种仪器对汽车排出的未燃尽的油烟中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进行检测,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探测下水道中的烟气、石油工业中的泄漏现象、水中的细菌和重金属及有毒阴离子、开矿爆炸气体混合物等,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具有多种功能。 科学家还在研制一种装在汽车上减少废气逸出的装置和一种使内燃机排出物不形成气体的方法。因为在城市中全部禁用汽车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使每辆汽车上都安装喷射废气不严重的发动机,使1加仑汽油能跑2倍远的距离,从而使废气污染减少一半,并使现有的石油资源再延长使用几十年。 一旦城市交通全部使用蒸汽发动机或电气发动机,空气污染问题才能大大地改善。 “诺亚方舟”的危机 在群星(甲)璨的茫茫宇宙中,目前已知惟有地球是生命的“诺亚方舟”。地球上的全部有机体,以及与之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环境统称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1)无穷,异彩(乙)呈的世界,从最小的藻类到最大的蓝鲸,地球上的芸芸众生都有其狭小的环境。 生物在生物圈里不能孤立地生存。在池塘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这地古老寓言,形象地展示了地球上各种生物之间激烈竞争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大自然正是依靠生物间一定的结构和食物链关系,不断进行能量的传递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并产生一定的功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万物兴歇皆自然。地球上大量的生物和生物之间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各种生物总是处于一种(2)的、彼此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无数条食物链,编织成一个无形的网络,所有的生物各得其所,共存共荣,组成了繁荣的生命世界,使地球充满了勃勃生机。 自从“小小(丙)球”印下了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的容颜渐渐变丑了。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了数以亿吨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5)。地球伤痕累累,公害频频发生。(6)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不健康、不舒畅的环境中。 进入20世纪,社会高速发展,全球环境恶化步伐随之加快。科学家忧虑地看到,“地球保护伞”臭氧层出现了空洞,每天都可以听到关于滥伐森林、物种消失、海洋红潮、食物中毒、水质恶化、疾病流行的消息。有人估计到20世纪末,地球上五分之一的物种将惨遭灭绝的厄运。整个生物圈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地球的忍耐超过了极限,它开始无情地报复人类的过失。飓风、干旱、洪水、林火、飞蝗等自然灾害结伴而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3)享受清洁的空气和(4)的水源。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地球生物圈的危机实际上就是人类的危机,而且与人类生死攸关。因此,人类已经到了非反(丁)自问不可的时候了。人们必须以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地球、审视自己。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然生态平衡,这样,人类的前途才会美好。 1、文中甲、乙、丙、丁四个空格中填入最恰当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为文中(1)(2)(3)(4)处各选一个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1)奇妙(2)美好(3)希望(4)清洁 B、(1)微妙(2)奇妙(3)盼望(4)洁净 C、(1)奥妙(2)微妙(3)渴望(4)清澈 D、(1)美妙(2)奥妙(3)期望(4)澄澈 3、第四段(5)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源、土壤和空气 B、土壤、水源和空气 C、空气、土壤和水源 D、土壤、空气和水源 4、原文有一个段末总结句“这就是生态系统”,它最合适的位置是() A、一段末 B、二段末 C、三段末 D、四段末 5、第四段(6)内,按文意和语境应选填的最恰当的一个句子是() A、“三废”的阴影像盗贼在世界各地横行。 B、“三废”的阴影像魔怪在世界各地肆虐。 C、“三废”的阴影像神灵在世界各地巡游。 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6、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目前已有的资料看,生物圈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B、“人类的过失”是指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忽视了改造自然。 C、无数条食物链编织成的一个无形的网络,统称为生态系统。 D、文内几个词义按范围大小的顺序排列,就应是:宇宙—地球—有机体—生物圈—生物—人类。 7、“诺亚方舟”出自() A、中国神话 B、《圣经》故事 C、罗马神话 D、印度神话 8、短文的题目取为“‘诺亚方舟’的危机”,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对比。 10、最后一段冒号的作用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的结构为__________式,前五段的层次划分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污染及治理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大气质量的优劣,对人体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人类又通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影响和改变着大气环境,使其质量恶化,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因此,大气污染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和控制大气污染已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环境问题。 第一节大气污染概述 一、大气圈的结构和组成 覆盖于地球表面随地球引力而旋转的空气层叫大气圈。它的厚度一般认为有1400km,超出这一高度就成为空气极其稀薄的宇宙空间了。由于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大气质量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极不均匀,其质量的50%集中在离地球表面5~6km以下,99%集中在30km以下,且离地球表面愈近密度愈大。 (一)大气圈的结构 根据大气的成分、密度、温度等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可将大气层分成5个层次。 1.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随纬度和季节而不同,低纬度为16~18 km,中纬度为10~12 km,高纬度8~9km。对流层相对于整个大气圈来说是很薄的,但它的质量却占整个大气圈的3/4,并几乎占去了全部的水汽。其特点是: (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每上升100m,气温平均下降0.65℃。 (2)在该层中有大规模的垂直对流和水平对流运动,湍流混合强烈,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3)该层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发生在这里,特别是近地面1~2km范围内。 2.平流层对流层顶以上至50~55km左右为平流层,其特点是: (1)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这是因为臭氧层强烈吸收紫外线的结果。 (2)该层无垂直对流运动,多为平流运动,因此气流平稳。 (3)该层空气干燥、清洁、尘埃少,无天气变化,大气透明度好,是超音速飞机理想的飞行场所。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法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法 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把大气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能源结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布局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以改善大气质量。 大气污染按影响范围可分为局部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和全球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和广域污染是多种造成的,并受该地区的地形、气象、绿化面积、能源结构、工业结构、工业布局、建筑布局、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又不可能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因此只靠单项治理措施解决不了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只有从整个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出发,统一规划并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才可能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 一、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根本措施,而治理途径是多方面的,这里就其主要方法进行介绍。 1、工业合理布局,以方便于污染物的扩散和工厂之间互相利用废气,减少废气排放量。 2、实行区域集中供热,以高效率的锅炉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群,以高效率的锅炉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排放方式。这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 3、改变燃料构成。如城市工业和民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的发展,低硫燃料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采用。要推行采煤,以除去煤中大部分硫(主要是硫铁矿硫)。 4、减少汽车废气排放。主要是改时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加强交通管理。 5、工业装置排放的有毒气体,要从工艺改革和回收利用方面予以控制。 6、烟囱除尘。烟气中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干法(以固体粉未或颗粒为吸收剂)和湿法(以液体为吸收剂)两大类。 二、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环境呢 1、减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 ①改革能源结构,采用(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酒精)。②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减少燃烧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③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如改革炉灶、采用沸腾炉燃烧等)以提高燃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适用于环境科学专业] 第一部分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环境监测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环境监测能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治理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保护要先行,环境监测课程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都是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 环境监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独立分析、设计、解决环境监测问题,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境监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环境中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的布点采样方法、预处理技术及重要监测指标的分析技术;掌握制订监测方案的方法;掌握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了解环境自动监测、生物监测、遥感遥测等最新环境监测技术与发展前沿。通过学习环境监测,培养学生解决环境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为该课程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特别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噪声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环境监测对象和目的。这部分内容,是对“环境监测”这门学科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概括,包括该课程的性质、特点、学习方法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环境标准的概念及分类、制订原则。 2、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分析方法、环境标准物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的表述方法,为以后各环境要素的监测过程质量保证做好铺垫和准备。

环境监测总复习

环境监测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监测概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2.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3.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3、按筛选原则,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4、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个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国家环保部对监测方法分类?P38 分为三个层次:A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B统一方法;C等效方法。 2、.简述地面水监测方案的制定包括哪些内容?P42 (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考察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4)采样及检测技术的选择 (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3、具体说明地表水检测中河流监测断面,采样垂线及采样点布设的内容。P42—44 (1)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①背景断面:设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的水系污染程度。 ②对照断面:设在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③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废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 ④削减断面: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根据水面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小于等于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大于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3)根据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不足0.5m时在二分之一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0.5—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大于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及二分之一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工业废水在检测时应如何设采样点?P47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析(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 析(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析(新版) 摘要:人类需要发展但更需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保护环境;大气污染;治理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

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随着人类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保卫地球、保护我们生成的环境”不再仅仅是一句危言耸听的口号,而是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能否生存的刻不容缓的大事。人类需要发展但更需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主要污染物为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废渣(即工业“三废”),其中工厂每天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气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极大,尽可能将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到最低限度是非常必要的。 1.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1.1大气污染的概念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