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数的产生

课时:共12课时,第7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3.学情分析

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介绍,自主阅读教材,知道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交流,知道数的产生过程。

评价任务:

1.通过老师介绍,自主阅读教材,知道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完成教材17页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交流,知道数的产生过程。

《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十进制计数法

课时:共12课时,第8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教材分析

在介绍了数的产生的基础上,教材接着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计数方法有多种,十进制计数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有关十进制计数法的知识比较丰富,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计数单位(一般到千亿),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记数的符号一一阿拉伯数字,数位和位值原则,数的分级,读、写的方法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计数的基础知识。

3.学情分析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试着“填出万级以上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然后,教材概括地指出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这样在不大的篇幅中,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将有关十进制计数法的知识全部呈现出来,并注意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进行类推、试做,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数数,知道新的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运用已有的知识补充完善“数位顺序表”,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会用自己的话说出“十进制计数法”。

评价任务

1.知道数的产生、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完成22页第1题。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运用已有的知识补充完善“数位顺序表”,能有序地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会用自己的话说出“十进制计数法”,完成做一做第2题。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doc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第16---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数”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让学生体会“数”是随着人类生活、生产及社会的发展逐步发展和完善 的过程。 3.认识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感受数学文化的内涵。 4.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5.让学生“扩建”数位顺序表,总结出“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点: 1.认识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 2.认识计数单位与数位、数级的知识,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学模式: 导、学、议、练 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看来有关“数”的知识真不少,我们的生活也和数字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是怎样产生的和有关数的其他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2.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数”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认识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 (3)理解十进制记数法。 二、学、议 1.出示自学提示(一) 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本 16 页。 (1)数是何时产生的? (2)对于古人用这样的方法记数你有什么想法? (3)各个国家曾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记数,有哪些好处和不足? (4)现在通用的数字是什么? 2.议 师:同学们,这些内容是不是很有趣,你找到答案了吗? 谁来跟大家讲一讲你了解的内容。 (1)学生汇报问题 1: 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记数的需要,所以产生了数。 师追问:古时候有什么记数的方法? 学生回答:用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师:你觉得这些方法怎么样? (2)学生汇报问题 2: 用起来不方便,记录小数还可以,较大的数就很麻烦了。 师:所以各个国家都有了自己的记数方法,你觉得他们的方法都怎么样? (3)学生汇报问题 3: 没有统一的方法也不方便互相交流。 师:那现在呢? (4)学生汇报问题 4: 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步统一成现在用的阿拉伯数字。就像我们现在用的: 1、2、3、4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我们了解了数的产生,那你觉得阿拉伯数字用着方便吗?(方便)它有什么特点你想知道吗? 3.出示自学提示(二) 课本第 17 页有我们想知道的秘密:

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 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 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 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 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小数部分: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ABC微课堂 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的写法: 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的性质: 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 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小数大小比较: 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分数和百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 1” 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 4、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宁武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张俊文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数的产生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1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四年级数学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 学习 了三年多 数学 ,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

数学教案-十进制计数法

数学教案-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教学难点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教师板书:数的产生)二、探究新知.(一)教学数的产生.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

失.(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2.提问: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我国人口十二亿就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请同学们拿出算盘.让学生在算盘上先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16~18页)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 2.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课件。 师: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1.学习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相关资料。 (2)讲述数的产生。

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数捕获的野兽的数目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总之,过去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3)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 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4)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是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它们是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 数法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产生) 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入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学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

三年级数学:十进制计数法

三年级数学:十进制计数法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熟悉亿级的数,把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教学重点 把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数学,天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定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熟悉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我国人口十二亿就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请同学们拿出算盘.让学生在算盘上先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数的产生和进制计数法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7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2.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掌握含有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地非常广泛, 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板书:数的产生)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数的产生过程。 (1)如果没有了数字, 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根呢?(教师举起手中的4根粉笔)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表示有4根粉笔? (学生通过讨论, 会想到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在生产劳动中, 人们需要数人数、数物体个数或记录打猎后捕获的野兽的数量等等, 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数。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7页中的图片, 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在远古时代, 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用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随着语言的发展, 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 这就是数字。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 后来流传到阿拉伯, 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 人们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 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 即0, 1, 2, 3, 4, 5, 6, 7, 8, 9……经过了几千年, 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3)了解了数的产生过程, 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教育学生要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 认真努力地学好知识, 创造出更多的知识。 2.认识自然数。 (1)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 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十进制计数法。 (1)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 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 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数是1339724852人, 世界人口有70多亿等。

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亿级的数。 (2)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 (3)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二、重点、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三、考点分析: (1)计数单位。一般到千亿。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3)计数的符号——阿拉伯数字 (4)数位和位值原则。一般到千亿位。 (5)数的分级。从右边起四位一级。 知识梳理 1. 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 2. 十进制计数法。 典型例题 [方法应用题] 例1. 写出万级以上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了解数位顺序表。 (2)解题思路:借助计数器,在原有的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迁移旧知识,学习新内容。 解答过程: 在计数器上先拨出十万,边拨边数: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然后,在数位顺序表上填上万级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接着在计数器上拨出亿,边拨边数:十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十个一百亿是一千亿。然后,在数位顺序表上填上亿级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解题后的思考:我们数数时,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满几就要向前一位进l,像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法。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我们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例2. 一百亿有()个十亿,()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掌握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解题思路: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即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 解答过程: 一百亿有(10)个十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解题后的思考:在熟悉例1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例3. 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了解数位。 (2)解题思路: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的内容。 解答过程: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千万位)和(十亿位)。 解题后的思考:像个位与十位,十位与百位,万位与十万位,千万位与亿位这样紧挨着的数位就是相邻的两个数位。 - 9 -

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二)使学生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 (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出多位数是教学重点,中间和末尾带一个0或几个0的数的读法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数的产生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三年半数学,每天都和数打交道,但是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数人数,数物体的个数,于是产生了数.那时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只知道同样多或同样少,还不会用一、二、三……等数来数物体的个数,于是就借助其它物品,如摆小石子.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出一只羊,摆一个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还

有用在木棒上刻道的方法来计数.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比较完善的计数方法.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十进制计数法”.(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二)十进制计数法 1.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约有12亿,世界人口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2.用算盘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可以在算盘上先拨上亿,边拨珠边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分别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提问:你学过的个、十、百、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它们叫什么? (叫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习的个、十、百、千……亿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你共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也就是十进关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1.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重等)2.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 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号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 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 (5)课件出示: (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 (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 3.介绍阿拉伯数字 (1)课件出示: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8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2.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掌握含有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地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板书:数的产生)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数的产生过程。 (1)如果没有了数字,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根呢?(教师举起手中的4根粉笔)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表示有4根粉笔? (学生通过讨论,会想到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在生产劳动中,人们需要数人数、数物体个数或记录打猎后捕

获的野兽的数量等等,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数。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7页中的图片,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在远古时代,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数字。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后来流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即0,1,2,3,4,5,6,7,8,9……经过了几千年,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3)了解了数的产生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教育学生要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认真努力地学好知识,创造出更多的知识。 2.认识自然数。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十进制计数法。 (1)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数是1339724852人,世界人口有70多亿等。 (2)用计数器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数的产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学习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学习难点: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一、自主学习 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刻道记数。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2、表示物体个数的1、2、 3、 4、 5、 6、 7、 8、 9、10、11、12、……都是()。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独立补充完整课本20页数位顺序表。 3、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 4、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 三、过关检测: 1.10个一千万是(),10个一亿是(),10个一百亿是()。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亿级的四个数位是()。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4.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5.有一个整数,它里面有100个一千万,这个数是()。 6.一个数由7个十亿、5个百万、2个一组成,这个数是(),读作()。 7.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位和()。 8."千"和"万"的进率是(),请你写出三组进率是十的计数单位。 ()与()的进率是十; ()与()的进率是十;

《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案设计

第六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三中的习题P1-2。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第一学期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建立自然数有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关键: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3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板书课题: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数的产生。 1、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在木头上刻道来计算捕鱼条数和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

十进制计数法

第十一课时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亿以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万”。 教学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法设计: 引导法 学法设计: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具准备: 数位顺序表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例如: (1)我国人口:1339724852人全球人口:7000000000人 (2)北京的密云水库可以容纳四十三亿七千五百万吨水。 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不能知道这些数字是多少了,所以要学习比亿还大的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二、探究新知. 1、十进制计数法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出数位顺序表。(出表)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2、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3、小组合作研究: (1)观察数位顺序表,个级与万级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根据它们的特点,顺序填上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学生反馈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精品教学设计)

6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 2.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 法。 3.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重点: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习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相关资料。 (2)讲述数的产生。 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数捕获的野兽的数目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 数,只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 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 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 样。

总之,过去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3)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 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4)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是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它们是0,1,2,3,4……)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是1)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是0)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了解其他进制。 在古罗马没有进位制,古代美洲的玛雅人用的是二十进制,古巴比伦人用的是六十进制,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是只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进位制有很多种,因为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比较完善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十进制计数法”。 提问:说一说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千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一亿)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 关系是怎样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设计意图: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激发我们的求知热情】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填空。 (1)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2.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教学重点: 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一、导入: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亿以内的大数,从读到写,到比较大小和改写,对亿以内的数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仅仅认识亿以内的大数是不够的,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顺序表来读写,大家知道我国人口有多少吗? 板书:2010年第六次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为:1339724852. 二:新知介绍 提问:怎么读这个大数呢? 启发学生:用数位顺序表来试试。 师: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说一说,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出示不完全的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

同学们:能填出剩下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吗? 引导学生把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 提问:观察数位顺序表,每两个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同学们理解相邻的意思:和千位相邻的是百位和万位;和千万位相邻的是百万位和亿位;和十位相邻的是各位和百位。举例子让同学们明白相邻的含义。让同学们举举例子,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 用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引导同学们说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十个百亿是一千亿。 让他们总结出刚才这些数的特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板书: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3)和以为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4)一个数由5个亿、三个千万、2个万组成,这个数是()。 四、课堂小结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