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发展及表现

第二章 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发展及表现
第二章 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发展及表现

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发展及表现

(公元前21世纪——1840年)

第一节中国古代商品广告的出现

(原始社会)

?生产力发展

?三次社会分工:

?游牧部落从野蛮人群中分离

?手工业从农业分工

?商业从手工业

最原始的商品广告表现形态

?《诗经·卫风》记载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最早的实物陈列广告

又口头叫卖广告逐渐产生

第二节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初步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商业广告的发展

?奴隶社会

?此时的广告形式仍是以口头广告和陈列广告为主。

?吕尚在被周文王起用前,曾隐于市井,在肉铺子里“鼓刀扬声”招徕顾客。

?姜太公钓鱼

二、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广告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史上第一次繁荣时期。

?1、春秋时期广告环境变化及广告表现形态

–1、悬物广告

2、“旗帜”广告出现

?3、包装广告

?古代商人的包装意识最早见于《韩非子》,“虏自卖裘而不售”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买椟还珠”的故事。

?4、名人广告

?《战国策·燕二》“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于市,人莫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一旦而马价十倍。”?伯乐一顾、其价十倍

?2、战国时期的商业繁荣及广告表现形态

?店铺广告

?旗帜广告

?悬物广告

?幌子广告

三、秦代商业广告的发展

?汉代广告表现形态

?1、旗亭:市亭(市楼)上高悬旗帜。

旗亭是市场的标志,带有明显的标识和识别作用。旗帜广告成为旗亭广告的组成部分。

东汉张衡《西京赋》提到“尔乃郭开九市,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2、市鼓:市场的标志之一。市场的开启与关闭击鼓告之民众。

?市鼓本身也是旗亭广告的组成部分。击鼓示众又是一种音响广告形式。

3、标记、铭刻广告

?“物勒工名”

4、在频繁的民间贸易中,一些广告形式成为商家促销的手段

?吹箫卖饧

?悬壶售药:幌子广告的一种类型。作为售药的标志也是民间的一种风俗。

?《后汉书》记载:“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壶于肆头。”?妇人当垆。汉初民间可以酿酒和卖酒。商家促销的一种手段。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置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东汉诗人辛延年在《羽林郎》中留下“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的诗句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广告表现

?口头叫卖、击鼓开闭市场、悬物、当垆、悬帜等仍然很活跃。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第三节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发展及兴盛——隋唐两宋元

?一、隋唐时期商业发展和广告表现

?隋唐时期广告形态

?1、鼓、钲声响广告。

?2、标记广告

?唐代长沙窑生产的青釉褐斑壶,壶口刻有“卞家小口天下第一”、“郑家小口天下有名”。?3、口头广告

?元稹在《估客乐》“经由天下偏,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第次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4、商标广告

?5、“唱衣”——典型的口头广告形式。

?佛教僧侣的口头广告。采用唱经时的韵律进行叫卖,称之为“唱衣”。

?6、幌子广告——酒幌——“酒旗风”

二、两宋时期商业和广告的发展

?1、店招广告

?特点:

?(1 )更注重宣传经营者的字号或名号,突出经营者的信誉或承诺。

?如:刘家上色沉檀栋香、赵太丞家

?(2)行业的标志性更加明显。

?北宋时期,饭店分为“正店”和“脚店”两种。

?2、叫卖广告

?《东京梦华录》“……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3、吟唱广告

?”4、店堂装饰

?彩楼、观门广告是宋代新出现的广告形式。

?彩楼指店铺的门面装饰;

?观门指喜庆节日临时采用彩色的纸帛或树枝鲜花扎成的栅栏或特殊造型。

?宋

?彩楼广告

?5、标记广告。

?除了产品标记外,此时的标记广告出现店铺标记和独立于产品及店铺之外的广告形式。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雕刻铜板广告

?6、幌子。

?草标的使用。

?a《水浒传》第七回。

?酒旗?a?a?°三碗不过岗?±

?7、印刷广告。除了木版印刷图书外,开始雕刻铜板——铜板印刷广告。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雕刻铜板广告

?书籍广告在南宋比较流行

?丁申《武林藏书录》载:“本铺将古本《莲花经》一一点句,请名师校正重刊。选栋道山场抄造细白上等纸札,志城印造。见住杭州大街栅前南钞库相对沈二郎经坊新雕印行。望四远主顾,寻认本铺牌匾,请赎。谨白。”

?8、声响广告

?这里“鼓乐”和“响盏”都是声响广告所借助的工具。

?“惊闺”——货郎手中

?9.诗歌广告

?苏东坡:救弱扶贫为卖馓(sǎn)子老妇人作诗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南宋画家李嵩《货郎图》

?11、陈列展示广告

?周密在《武林旧事》记载:?°御街如绒线、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ˉ。灯烛华灿,竟夕乃止。?±

?吴自牧在《梦梁录》描述?°杭城风俗,凡百货卖饮食之人,多是装饰车盖担儿,盘合器皿新洁精巧,以炫耀人耳目,盖效学汴京气象,及因高宗南渡后,常宣唤买市,所以不敢苟简,食味亦不敢草率也。?-?-街市买卖人,各有服色头巾,各可辨认是何名目人。?±

元代商业广告及表现

?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广告传播内容更具有民族特色。

?元朝大都是一个国际大都市。

?马可.波罗盛赞大都的繁华:“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元大都的形制是以“前期后市,左宗右社”为蓝本,在皇宫的四周和钟鼓楼一带,则分布着各种市场,如羊市、马市、柴市、菜市、米市等等,各个市场都曾有独特的广告形式

?1、印刷广告

?元代先后出现锡活字和木活字印刷术;铜板铸印技术已经出现,并用于印刷纸币,如“至元通行宝钞”

?另外,套色印刷术开始运用于刻书。

?元代的印刷广告:

?(1)书坊广告

?(2)书籍广告

?(3)图书征稿广告

?、吟唱广告。

?元杂剧盛行,元杂剧是宋金杂剧和南宋时期在温州地区流行的“南戏”两种戏剧形式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较为成熟的艺术形式。

?在戏曲中出现吟唱广告。

?3、声响广告

?元代小商小贩走街串巷贸易频繁。

?“街市蒸作面糕,诸蒸饼者,五更早起,以铜锣敲击,时而为之。”

?“小经纪者,以薄盒就其家市之,上顶于头上,敲木鱼而货之。”

?——《成都通览》

?元代继承唐宋以来的传统,酒幌仍为主要表现形态。

?“酒店门前三尺布,人来人往图主顾。”

?形象幌:

?5、商品装饰广告

?宋代就出现的商品装饰广告,在元代进一步流行。宋代就出现专门生产包装纸的作坊——“裹贴作”。

?在后世却发现大量元代包装纸实物。

第四节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延续发展

和相对成熟(明清)

?一、明代经济发展和广告表现

?1、叫卖广告。

?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吟唱广告

?3、诗歌广告。

?诗歌中提及的广告表现形态。

?4、声响广告

?5、印刷广告

?明代的雕版印刷业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行业。

?6、招牌广告

?招牌史称“青龙牌”

?茶楼酒肆——“太白遗风”、“飞觞醉月”、“香溢壶觞”、“玉树含英”

?药店——“杏林春色”、“天地同春”

?帽子店——“冠冕堂皇”

?钱庄、银号——“钱谷流通”、

?“珠光宝气”

?7、幌子

?8、楹联广告

?肇始宋而盛于明清。

?明末浙江嘉兴:东兴酒馆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二、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和广告表现形态

?1、诗词广告。清代尤以竹枝词较为流行。

?竹枝词中的酒旗、酒幌广告:

?2、店堂装饰广告。

?3、冲天招牌。

?一般竖立在店铺门前或店铺门前相对的街面中央,一般宽三尺,高不等。

?4、招幌。这里指除了冲天招牌以外的招牌和幌子的统称。

?水牌”出现——在酒店、茶楼、饭庄、戏院、寺庙等。

?清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水牌》写道:“水牌,便于浮记之物也,粉地朱丝,罩以油,便于涂洗。”

?5、匾额、楹联广告

?匾额一般由皇帝、大臣、名人题写。

?都一处(清乾隆年间)

?狗不理(清同治年间)

六必居(一说明嘉靖9年,另一说清康熙19年)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三说:六必居最初是六人合办,开业之前请严嵩题匾,严嵩遂写…六心居?三字。

同仁堂(清康熙八年)

灵兰秘授,琼藻新栽

王麻子刀剪店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6、叫卖和吟唱。

?7、声响广告。

?8、墙体广告。

?《姑苏繁华图》共有16块墙体广告。

?9、布帘广告。由旗帜广告转换而来。

?古时酒旗多以青白布缝制,因此称“青帘”。《广韵》释义:“青帘,酒家望子。

广告发展时间简史

第一节中国广告发展简史 在我国,对广告学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新闻学专家徐宝璜和戈公振。 1919年12月,徐宝璜编著的《新闻学》一书出版,其中设有“新闻纸之广告”一章专述广告。戈公振是我国著名的报学史专家,1927年,出版了他编著的《中国报学史》,其中在第六章“报界之现状”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广告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发展中国广告的一些主。 1918年,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问世,为我国第一部广告学专著。稍后出版的有上达编《广告学纲要》(1930年)、丁馨伯著《广告学》(1933年)等广告的市场力量学派和信息学派。 从1900年到1960年,市场力量学派一直是广告经济效果的流行学派。市场力量学派将大多数广告视为市场效益的一种威胁,认为广告是一种劝服形式,靠制造虚假的产品差别,给产品增加进入市场的障碍而使市场无法竞争;与此相反,在本世纪70年代出现的信息学派视广告为市场效益的助长剂,认为广告是市场信息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刺激竞争,降低消费者寻找产品的代价。理论争论和研究结果显示,广告为市场贡献了有用的信息,但是,只有消费者才能决定是否将广告容当作信息。 属于信息学派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广告有助于生产成本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他们认为,由于广告可以使做广告的企业比不做广告的企业更快地达到生产和分销的规模经济,同时可以降低寻求消费者的成本,因此广告可以降低价格。市场

力量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反驳说,广告就是一种花费,广告主必然通过价格来弥补广告成本,从根本上讲,他们认定“有人必须负担”广告,而必须负担广告的人是消费者。 对广告信息学派的支持者来说,累积证据表明,广告通过增加上市商品和服务的品种,通过传播更多关于上市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围。1、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以前) 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销售现场广告。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宋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最早的刊登广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发行并销售到、等地的《遐尔贯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办广告业务。 1858年,在出版的《孖刺报》,增出中文版《中外新报》,最早刊登了商业广告。 1904年,国人开办闵泰广告社。国人开办的广告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成立于1926年的华商广告公司和成立于1930年的联合广告公司。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在成立的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27年,有六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中华广告公会”,这是我国广告同业的最早组织。 2、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

第二章 广告发展简史

第二章广告发展简史 一、国外广告发展简史 (一)古代时期(远古——1450年) 口头、实物、招牌、文字广告等为主。 1、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的广告 公认现存最早的文字广告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它是在古埃及的底比斯(Thebes)城散发的“广告传单”,内容是悬赏追捕逃走的奴隶闪。 2、古希腊、古罗马的广告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一向沿海的商业比较发达,广告已有叫卖、陈列、音响、诗歌和招牌等多种形式。在内容上既有推销商品的广告,也有文艺演出、寻人启示等社会服务广告,甚至还有政治竞选广告。 3、在发掘公元前79年被火山爆发埋没已久的古城庞贝时,发现了1600多处墙头广告。 4、世界上最早的官报《罗马公报》(凯撒统治时期),除记载重要的社会和政治事件外,也刊载有广告形式的内容。 (二)印刷广告时期(15世纪初——19世纪中期) 1、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采用铅和其他金属的合金浇铸字母,从15世纪中叶起,印刷术得到广泛运用。 传单、招贴、标语、商业名片等广告形式得到发展。 第一份用机器印刷广告:威廉·坎克斯顿(1472年)推销宗教图书的广告 2、印刷报纸 (1)17世纪初,德、法、英等国家先后出现了早期的印刷报纸。(开始定期出版) (2)现存最早的报纸:1609年德国的《通告报》。 PS:第一则“报纸广告”的三种说法: ①1622年伦敦出版第一份英文报纸《每周新闻》上的一则书籍广告。 ②1625年,英国《信使报》在背面版上刊登的图书出版广告。 ③1650年,英国《每周新闻》“国会诉讼程序”栏目刊载的寻马悬赏启事。 (3)1704年4月24日,美国创办的第一家报纸《波士顿新闻通讯》(Boston News Letter)刊登了一则向广告商推荐的以报纸为宣传媒介的广告。 (4)被认为是美国广告业之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1729年创办的《宾夕法尼亚日报》,把广告栏放在创刊号第一版社论的前头。首次刊登的是一则推销肥皂的广告。 在整个殖民地时代美国的报纸中,《宾夕法尼亚日报》的发行量和广告量上都居首位。在这家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有推销船舶、羽毛制品、书籍、茶、等商品的广告。 (5)到1830年,美国已有l200种报纸,其中65种是日报。英国在1837年有400多种报纸,刊出广告8万余条。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

中国古代商业史 一、商业发展进程 1﹚北宋 益州﹙今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明清 出现会馆 晋商、徽商 例1 ﹙2013·重庆文综﹚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答案:D 例2 ﹙2014·新课标Ⅱ﹚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理解能力。B 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出的商业纠纷是在交子使用之后出现的。C、D两项为无关项,所以排除这两项。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私为券”。 例3 ﹙2014·全国大纲﹚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说明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明显,故本题选择A;B和市场有关系;C和D不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 (1)先秦: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商人,如春秋后期的范蠡(“陶朱公”)和战国后期的吕不韦。 (2)南北朝:南北朝时,不少城市遭到战争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北魏时,洛阳城内市场很多且有周长近八里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或远走异域。建康(南京)城内建有四市,市内唐铺林立;秦淮河两岸商旅云集,交易兴盛。草市(农村集市)开始出现,含义有二:一是贩饲马料之市;二是草草构成之市。 (3)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隋唐商业的四个特点如下:一是交通发达(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二是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远通宝);三是市场发达(场所固定——市;官员管理——物价和税收等;邸店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店铺限定——营业面积;时间限定——市的买卖时间;夜市草市——繁华大城市里有夜市,偏远的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四是商人众多(大商人、中等商人、小商小贩、胡商、外商)。 (4)宋元:北宋时期的商业有了一个新的转折。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②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④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有“市易法”,由政府设立市易务,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5)明朝: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国内商业繁荣(市场大——国内市场扩大、品种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品种达到两百余种、贩运快——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城市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向农村——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对外贸易艰难(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2.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论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发展及表现

论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发展及表现 易浪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世界商品物欲横流,令人目不暇接,取得的这些功劳是离不开广告的宣传与传播的.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未来广告的发展,我们就简单地研究一下中国的古代商业广告. 随着城邦的形成、城市国家的发展和城市商业的繁荣,商业广告首先在分布于全国不同地区的商业城市出现;随着商业贸易的兴盛,跨地区的商业广告活动也日益频繁,在不同的地区逐渐形成商业贸易中心,各地名优产品也打破地区限制在全国各地流通,商品交换的空间和地域空前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广告也冲破“市”、“坊”的桎梏而成为遍布于街头巷尾、深入民众生活之中的普遍现象. 关键词:广告商业产品

一、中国古代商品广告的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时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广告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一种新的广告表现形式---商品广告的出现,而这个时期的广告以“实物陈列”和“口头叫卖”为主,这种最为简单、最为原始的广告形式出现以后,一直延续了几千年,时至今日,简单的陈列展示与口头叫卖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一)商品广告出现的物质基础 商品广告的出现,有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这一时期人类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人类已创造出更丰富的社会物质基础,这是商品广告出现的物质基础;二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促进了行业的形成和商品产生及商品交换的出现,这是商品广告出现最直接的动因. (二)社会分工的出现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也就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出现.由于社会分工,使劳动者的技术呈现出专业化的倾向,使各个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都不相同,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产品的种类逐渐增多,剩余产品也随之增多,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人们开始了产品交换,为促成交换,则进一步刺激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三)商品生产和交换是最直接动因 第一,商品交换的数量、区域、范围不断扩大;第二,商品交换的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而日趋成熟;第三,相对固定的交换场所出现. 二、中国古代商品广告的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商业广告的发展 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到隋代,中国古代社会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实现了从封建割据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建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经济也得到不断发展.在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商业逐步繁荣过程中,商业广告也得到初步发展.而在这一时期,城市商业的出现和“市”、“肆”的形成,使口头广告和实物陈列及展示广告已成为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广告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史上第一次繁荣时期,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间贸易更加活跃;二是城市商业更趋兴盛,这就促使了旗帜广告、悬物广告的产生及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概况

第一,中国商业的萌发、形成很早。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生产者之间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以后又有了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和居间的商业出现。古代中国商业的起源,就是从物与物的交换开始。 古代中国使用货币始于夏代。司马迁提到夏代的货币有“龟贝”。“龟”在夏代用于占卜,不可能成为货币流通;“贝”作为货币流通完全可能。“货”字从贝从化;化,变化,含交易的意思;而交易则用“贝”。由此可见,“货”字本身暗藏着货币起源于海贝的信息。在汉字中,跟货币有关的字大多带“贝”旁,如贡赋、贿赂、贫贱、買賣(买卖)、赏赐、贮、贪、赈、贩、赊、贷等等。这说明早在汉字形成之前,贝已经作为货币在交换中充当媒介了。这个认识得到考古材料的支持。 夏代既有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玄贝和专供交换的市场,又有专门从事交换,以牟利为已任的商人,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说商业在夏代已经初具雏形,这绝不是无稽之谈。如果保守一些,把古代中国的商业形成推迟到商代早期,在学术界没有疑问。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章中说:“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是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正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的那样,货币是交换的结晶,由于交换的扩大与加深,发展了在商品性质中睡眠着的使用值价与价值的对立。为了方便交易,把这种对立外部地表现出来的需要,要求有一个独立的商品价值形态,从而促使某种商品变成其他商品的等价物——货币。换句话说,那就是货币是在交换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与其他商品相对立的特殊商品。 首先取得货币形态的东西,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并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也不一样。比如工具——斧、刀、镈、牲畜——牛、羊、猪,外来交换品——珠、玉、贝等,都曾取得过货币形态。这种情况,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古代世界,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些首先取得货币形态的东西,充当货币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它们当中,以海贝充当货币的时间为最。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从夏商至秦统一,贝币使用长达1300年;在古代中国边地云南,从春秋晚期到明末清初,贝币使用长达2100多年;而两者衔接起来,在古代中国,贝币使用长达3400多年。 第二,古代中国商业一开始就是由官府垄断的。商业主要由官办官营是上古中国商业的又一特点。这对后世影响很大。 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见《国语·晋语》。所谓“工商食官”,就是工商奴隶为官府生产商品,从事交换,为操纵工商大权的奴隶主贵族服务;而工商奴隶的衣食由官府供给。这种工商业由官办官营。 官办官营的商业性质,在商周时代体现在商业的所有环节上。据《周礼·考工记》讲,周朝国都建设格局是“面朝后市”。侯国都城也仿效这种制度建设。周天子的王宫位于王城中心,市场设在王宫后面,即北面。市场分三个部分:大市居中间,日中交易,商品是奴隶主贵族所需要的奇珍异宝、奢侈品和奴隶。朝市居东面,早晨交易,供往来商旅和官府商贾进行大宗商品批发贸易。夕市居西面,傍晚交易,供小商小贩经销一般平民所需要的东西。市场的设立,主要是为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提供方便。 官府对市场上经营的商品有严格限制,准许卖什么东西,不准卖什么东西,规定得很详细。凡是体现奴隶主贵族身份品级的礼器,如命服、命车、圭壁金璋、宗庙器物,禁止买卖;凡是武器,如弓、矢、剑、戈等,禁止买卖;凡是没有成熟的瓜果谷蔬不许上市。 总之,商周时期,官府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对商业实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和监督。官办官营的商业占主要地位。 第三,古代中国独立、自由的大私商出现很晚,而且给私商自由发展的春天非常短暂。 中国商业早在夏商时期已经形成,但是,独立、自由的大私商到春秋后期才出现。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是以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出现与发展为前提的。纵观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呈现 出如下特点: 第一,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 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 的商业。商朝的商业活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专门通过物品交换牟取暴利的职业 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工商食官”制度的逐 步瓦解,各地涌现出许多商品市场,私营商业应运而生,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 也开始用为货币,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都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西汉“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魏晋南北 朝时期,社会动荡,北方商业发展时起时伏,波动较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隋唐时期, 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坊市不分,“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明 清时期,社会上经商风气浓厚,农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成为商品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等大商帮。 第二,对外贸易由盛转衰。对外贸易起自汉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 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唐朝陆路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 都得到发展,与亚洲各国都有直接的贸易联系。宋元时期边境贸易、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明朝前期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东非海岸和红海海岸地区。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我国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多次 下令禁止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因为中世纪的西欧实行庄园制,其 经济单位远远大于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用品可以在庄园内解决, 无须通过市场交换获得,有限的交换仅是用于弥补庄园自给自足经济中的不足。而中国农 民家庭仍然需要以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去换那些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尤其是再生产所需 要的生产资料。所以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 第四,古代中国的商业没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一般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 起点。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的发达,是资本主义的前提。然而,在古代中国,不管其市场 交换怎样发达,却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这是由古代中国传 统的市场模式造成的。古代中国的商品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城市市场;另一类是乡村墟集市场。城市市场上主要进行的不是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其主要功能是满足皇室、贵族、

浅谈中国古代品牌广告传播

分类号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中国古代品牌广告传播 系别视觉传达系 专业名称视觉传达 年级 06级 学生姓名张醒 学号06131100 指导教师周亚齐余昭陈柏寒李琳 二0一0年四月

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说明) 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设计撰写的《浅谈中国古代品牌广告传播》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引用的插图均已注解说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本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学校所有。 学生(签名): 2010年04月28日

目录 中文摘要 (4) 英文摘要 (5) 一、品牌的定义 (6) 二、中国古代品牌意识的萌芽 (6) 三、中国古代的品牌广告传播策略 (7) 四、总结 (10) 参考资料及注释 (11)

内容摘要: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商家发现了品牌的重要性,并且把品牌策略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在中国古代,工商业者们也十分重视品牌的树立和维护。本文从品牌的定义、品牌意识的萌芽、古代的品牌广告传播策略三个部分详细的介绍了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性品牌的广告传播策略和商业性品牌的广告传播策略,包括口头广告、招幌广告和古代品牌广告传播中的商标等内容。阐述了中国古代品牌意识的产生以及各种各样的品牌广告传播形式。 关键词:品牌品牌传播口头广告招幌广告商标

Abstract:In today market competition, more and more businesses discover the importance of the brand and the brand strategy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petition. In ancient China, businessmen were als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rand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brand, brand awareness budding, the ancient three-part strategy for brand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nature of the brand's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commercial brand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oral advertising, recruit of advertising and brand advertising in the spread of the ancient trade mark and so on.. Describe the ancient Chinese brand awareness generation and a brand advertising various forms of communication. Keywords: Brand Brand Communication Oral Advertisements Posters Advertising Trademark

第二章 广告发展史

第二章广告发展史 一、报纸出现前-------漫长的非专业时代 (一)、简单有效的广告手段 1、口头广告 2、音响广告 3、实物广告(注释:我国古代商人分行商、坐贾两类,上面的肯定是行商常用的广告手段,之后的多为坐贾之广告手段) 4、悬物广告 5、招牌广告 6、彩楼广告 7、古代的印刷广告 (二)、古代广告的特点 1、古代生产的特点 (1)、手工业 (2)、产品数量少 (3)、销售范围比较局限 2、古代广告的特点 (1)、本质是上人员推销 (2)、广告只是起一个吸引注意的手段 (3)、广告文案的信息量比较少 (三)、总结 在古代,销售的主要模式是人员推销,广告在这个过程中只起一个辅助作用,所以在手工业的时代,广告的形式是非常简单的,因而广告文案的也就非常简单。 二、报纸开辟广告新纪元 (一)、背景 1、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生产 2、传统的人员推销日渐乏力 3、报纸等大众传媒的产生为现代广告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2 (二)、现代意义的广告产生 1、人均成本比较低 2、时间短 3、广告代理业的萌芽、发展并形成一批最早的现代广告公司 (三)、总结 1、这个时代总的市场特征是:企业只需要关注需求量,关注生产,因为只要生产出来产品,就能卖出。所以在这个时代,广告也并不是至关重要的,他仅仅起一个广而告之的作用。这个时代的广告基本上完全是文人手中的产物,只是现代广告的雏形。 2、广告特点有二:一是广告作品以文字为主、插图为辅,有许多人甚至反对用插图;二是英美两国广告作品呈现“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倾向。歌谣广告广为流行,华丽的辞藻修饰成风,把广告文稿视作次文学作品。 三、企业产能过剩,进入推销时代-------文案主导时代的来临 (一)、撰写广告文案成为专业的工作 案例:艾耶父子广告公司 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合同制度外加15%佣金”的制度,标志着现代意义的广告公司的诞生。这一制度于1917年在美国得到正式确认,并一直沿用至今,逐步成为国际惯例。 艾耶父子广告公司的业务进一步拓展,从广告创意、文案撰写、美术设计、媒体选择等传统意义上的广告艺术与技术服务扩展到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去,并从事市场调查,了解产品的市场情况,掌握同类竞争产品的情况,探究广告效果并反馈给广告主,使之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防止产品过剩,降低投资风险,如此等等,使广告公司深入到营销的各个环节,起到促销先锋的作用。 因此,艾耶广告公司被广告历史学家称为“现代广告公司的先驱”。 案例:约翰·肯尼迪 1904年,美国广告人约翰·肯尼迪提出了其著名观点“广告是印在纸上的推销术”。肯尼迪销售主义的广告观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广告研究的中心问题几乎都是围绕着销售力展开的。

中国古代商业与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 (一)商业的发展 1、商业发展的表现 (1)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原始商业。 (2)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流动为商,坐地为贾。) (3)周朝时期:“工商食官”,商业为政府服务。 (4)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都会,金银成为货币。(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吕不韦资助嬴政他爹。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一字千金,) (5)秦朝:颁布管理“市”的法律。 (6)汉朝:县以上设置管理“市”的机构,通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7)南北朝:出现“草市” (8)隋唐时期:外国商人来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邸店、柜房、飞钱。 (9)宋朝时期: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打破了坊市限制,取消了营业时间、地点限制;出现纸币,集镇、夜市、草市兴盛,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 (隋唐时期,商业的经营范围还在固定区域,长安城有东市和西市,所以现在我们把购物叫买东西跟这有关系。当时是实行宵禁的,黄昏时分击鼓四百下城门就得关闭,做生意就赶紧收拾东西回家,鼓声六百下坊门就得关闭,行人得赶快回家,慢了就要挨板子了。虽然有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感觉当时是夜生活丰富,其实也都是一些官员,他们有特权。到了宋朝,夜市才算是真正红火起来,据南宋吴自牧所着的《梦粱录》记载,当时临安夜市十分热闹,什么衣帽扇帐,盆景花卉,鲜鱼猪羊,糕点蜜饯,时令果品,应有尽有。) (10)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纸币,大都成为国际大都会。 (11)明清时期:江南商业市镇兴起并出现专业化趋势(清乾隆《嘉定县志》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四大商业名镇位于交通

21世纪中国广告发展史

?广告不仅为商品造形、为企业塑像,广告还提供了消费者认识产品,协助品牌成长,带动企业发展与刺激经济成 长,甚至影响社会文化的功能,同时藉由各项媒体,进入每一户家庭,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前) ?上古与夏商周的萌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的过渡时期,到隋唐宋的鼎盛与印刷广告,再到元明清(1840年前)的近代广告,传统广告 元明清(1840年前)的近代广告传统广告 形式趋于丰富和稳定。 ?1840年-1949年:现代与报刊广告成为了最主要的新兴载体。还出现了路牌广告和车体广告。

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1979年初,中国广告恢复全面启动。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刊登商业广告,第一则广告是蓝天牌高级牙膏,紧接着,1月28日15:30为上海药材公 司制作的名为参桂养容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放。中国人第司制作的名为“参桂养容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放中国人第 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广告。 ?1983年6月,中国第一个广告专业正式开课。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就这样成为中国第一批广告专业的学生。

?1983年12月27日,中国广告协会成立(简称中广协)。 ?广告是和经济水平相同的。早在1985年,省优、部优、国优型的告白式广告横行中国大地。可以看出,在物资刚刚开始丰富的中国,人们还是相信传统体制下的标准。 ?一直到1990年,中国的电视、广播中才逐渐没有“省优、部优”这样的字眼。创意开始进入中国广告。

?1995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正式实施。 ?中国广告的内容一开始是以药品为主,基本上都是上 海产出的药品。然后才是化妆品广告慢慢进入人们的 视线,之后是烟酒、电器,最后是房地产、汽车。 ?由此可见,中国百姓的生活从最基础的健康一步一步 迈向高端需求。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简史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简史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先后发生了畜牧业、农业、手工业的分工,产品有了剩余,为了互通有无,不同部落间的交换活动成为经常的现象。这种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是最原始的商业活动。传说神农氏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是原始商业的反映。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不从事生产、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尚书·酒浩》记载有殷人“肇牵牛远服贾”,意思是说商代有人专门用牛车到远处做买卖。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代后期出现了铜币。但是,当时商业行为主要发生于方国部落之间,并且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只起着微小的作用。西周时,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但是,商业由奴隶主官府垄断,并没有专门的职官来管理市场。《周礼·地官·质人》记载:“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卖亻卖者质剂焉。”“质人”就是管理市场的经纪人。市场交换的商品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宝等,凡成交的商品都要由“质人”给买卖双方立书契券约。那时的商人和百工一样,是属于奴隶主贵族的,称为“工商食官”,他们主要是替奴隶主贵族经营,为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服务。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私商兴起,有的大商人周游列国做生意,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和各国之间的交际,能和诸侯“分庭抗礼”。弦高假借郑国君命犒秦师的故事是很出名的。可见当时大商人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地位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更加促进商业的发展。到了西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都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各中等城市均设有市,连军队驻地、屯戍地区也设有军市。当时城市的市场有固定的地点,叫做“市井”。长安城最初有东、西二市,后增至九市。市井同宅区严格分开,周围有墙,叫,市门叫。市内设有供摆设出卖商品的店铺“商肆”(又叫“市肆”),同类商品集中在一起,称做“列肆”。另有存放货物的仓库“店”,或称“邸 舍”、“廛”。官府对市井控制、管理很严,市门有专职的门吏掌管。市内设官署,置“市令”或“市长”管理、监督交易,还有专管治安的官吏。市井官署设于市楼(旗亭),楼皆重屋,上悬大鼓,以击鼓来通知开市和闭市。闭市后,市门关闭,不再有任何营业活动,逗留市内不去的人要处罚。凡在市井营业的商人,须向市井官署登记,交纳市租。四川新繁出上的汉代市井画像砖,较全面地表现了当时城市中的市井容貌,是我

中西方商业文化差异研究

中西方商业文化差异研究 当今世界,随着各国交流的持续密切,文化差异引起的各种冲突持续 显现。在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中,各种商业活动接二连三。很多外国 企业纷纷来中国展开商业活动,而中国的大企业也大步跨到国际市场。他们在实行着各种商业活动的同时,都同样面临着不同的商业文化所 带来的冲突。商业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商业中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尤其是商业文化差异,能协助我国企业适合其国际商业伙伴的文化环境,从而在竞争中取得 优势,获得商业活动的成功。 一、文化与商业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是人类通过 社会实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关于文化的定义,国内外学 者提出过各种观点,但都无法形成统一的看法。A.L.Kroeber和ClydeKlukhohn1就曾在他们1952年发表的著作《文化:概念与定义之回顾》(Culture:ACriticalReviewofConceptsandDefinitions)中 收集了近300个相关文化的定义。著名学者胡文仲认为:1)文化是人 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点、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3)文化是人们的 行动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4)文化并非生而有之,而是 后天所学会的。5)价值观点是文化的核心,能够根据不同的价值观点 区分不同的文化。2而商业是人们从事的经济贸易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商业也随之逐渐成熟,从最初的只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 使用的需要,演变成越来越注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精神方面的体验。而要提升商品的体验价值,就要给商品注入一定的文化因素。同时, 消费者的消费观点和消费水平也在持续地变化,他们不再仅仅简单地 追求实用,而是更看重商品的文化价值。所以,商业和文化的关系越 来越紧密,文化对商业的影响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商业决策的重要因 素之一,所以,商业文化也就这样悄然地出现了。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商业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所创造的成果自然也是人类

我国古代招牌广告的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招牌广告的发展过程 文法系汉语言(新闻学) 08级8班 贾佳 0810106

我国古代招牌广告的发展过程招牌广告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商业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由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悬帜广告发展而来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换活动的频繁,招牌广告的内容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其表现形式也开始多样化。中国古代社会的招牌广告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洋溢着丰富多彩的商业民俗气息。 一、招牌广告的萌生 招牌广告是从先秦时期的悬帜广告发展起来的。悬帜广告最早 出现在战国时期,这是坐贾出现以后所采用的一种广告形式。悬帜广告能够在整个贸易时间内,起着招引顾客的作用。只要人们眼力所及,都能看到迎风飘动的旗帜。它的出现不但说明当时已具备了这种广告形式产生的物质条件(如织染、缝制技术等),而且说明了商人广告宣传意识的增强。 同时,由实物广告发展而来的悬物广告也起着招牌广告的作用。它是店铺前悬挂与经营范围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的标志。《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西汉文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就是在酒店前垒土为垆,安放酒瓮,卖酒的坐在垆边,称为“当垆”。垆即是卖酒的标志。其他店铺也有这样的情景。如中药店的药葫芦,铁匠铺前的锄头镰刀等。 二、招牌广告的发展 招牌广告在唐五代时只是集中于官府统一管理的市场内,至宋代

遍及城乡,都市商店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招牌名称。宋代招牌广告的使用非常普遍,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招牌有横额、竖牌和挂板的多种形式。从宋代张择瑞得《清明上河图》中,也可以看到当时北宋汴京的繁荣和众多商店使用招牌的景象。据有人统计,画面仅汴京州城门外十字街口,就有各家商店设置的招牌、横匾、竖标、广告牌等30余块。同时,广告上也有文有图,文字写明店铺的名称、性质,图案则显示其行业性质。如药店画药葫芦,膏药店画膏药,铁铺门前画钳、刀等标记。 这一时期,招牌广告已成为当时商家最基本的广告形式。招牌广告已不单是局限用文字写出店名,还具有介绍商品,宣传商品的功能。从《清明上河图》中,还可以看到,在闹市区的赵家药铺门前放有四块招牌。招牌上大致内容是介绍这家医药铺药的功效以及医生医术的高明。此外,《梦梁录·茶肆》条里也载有“俞七郎茶坊”、“蒋检阅茶肆”等招牌名。这些店铺的名字招牌使人一看就明白茶坊的性质特征。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竞争的激烈,店铺的门面修饰也成为广告竞争的主要手段,起到了招牌广告的作用。《东京梦华录》说:汴京城内,“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过龙津桥南去,路心又设朱漆杈子如前”。这杈子,是用红绿木条制成,固定临街房屋之外,用以阻挠人马成为茶楼的装饰,这是门外装饰。又有“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这里所说的彩楼、欢门,是一种

户外广告发展史

中国户外广告25年发展分析 许多年来,人们把目光投向传统的四大媒体,在相关的广告年鉴及媒体监测数据中,提及户外媒体时至多在结尾处补充一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户外广告也有较大发展”这样的字样。户外广告的研究长期以来被忽视了。基于此,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外广告的发展做了一个调查分析,以期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1979-1987:全面恢复期 从1979年广告业恢复到1987年《广告管理条例》的颁布执行,这是中国广告业恢复、争论、探索的一个阶段。户外广告在这个大背景下,也处在全面恢复期。1979年春,北京西单出现了广告墙,正式体现出当时中国改革的路径方向。这一时期在广告媒体选择上,户外广告也是与报纸广告并列的主要广告形式。当时的著名品牌,如瑞士雷达表、西铁城手表、精工表、松下电器、雀巢咖啡、白猫洗衣粉、鹅牌衬衫、金星电视等都投放了户外媒体。这一时期的户外广告以路牌广告为主,虽然整体水平不高,但在推动树立广告意识、为广告正名的运动中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时期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外商的户外广告较多。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8年,外商共有35种品牌的商品在广州推出过户外广告,其中以日本商品居多。 1987-1992:默默无闻的陪衬者 1987年在中国广告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广告管理、广告创作、广告公司的经营等多方面都预示着现代广告意识在中国的抬头。1987年10月26日,国务院颁发《广告管理条例》,并从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广告史上第一部重要的法规,为广告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广告创作中,策划和创意的观念开始被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在1986年中国广告协会的学术讨论会上,北京广告公司的代表提出“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口号。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把这一口号进一步补充为“以策划为主导,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这一口号由中国广告协会推广到全国。从此,策划和创意成为中国广告界关注的两大核心术语。但在当时,中国广告界对策划和创意的理解还处于散乱的阶段,没有真正结合现代市场整体营销理论和实践来探讨广告策划、创意的深层问题,并往往与中国传统谋术混为一谈。但对广告策划和创意的重视,无疑已深入到广告的核心问题,证明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7年,中国广告业复兴近10年,但广告体制依然陈旧而且混乱,成为广告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何改革广告体制,成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广告理论界的核心问题之一。1987年初,陈志宏在《试论代理制的优越性》一文中,率先提出实行广告代理制的观念。同年8月,中国广告协会年度学术讨论会便集中讨论了广告代理制的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87-1992年的户外广告并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广告营业额的增长以及广告理论和实践的各种探索主要体现在报纸广告和电视广告中,户外广告并没有值得称道的成绩,在广告研究中还是最容易受忽视的。1991年的《中国广告年鉴》在提及户外广告时,仅指出“户外广告与其他媒体相比,显得较分散,营业额也不高,但在广告业的整体发展中,仍是不可或缺的,是任何其他媒体不能代替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广告所关注的媒体必然集中于传统的大众媒体——报纸和杂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人们对刚刚走进家门的电视兴

特色商业街5大开发模式(文化时尚历史艺术主题)及12个成功案例详解讲课讲稿

核心提示:本文从三里屯village、世贸天阶、蓝色港湾、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成都锦里、天津鼓楼文化街、南锣鼓巷、798艺术区、美国City Walk、天津音乐主题商业街、日本秋叶原动漫商业街12大知名案例全面分析特色商业街的开发模式与成功因素。 一、时尚+商业 1、三里屯village 定位:集文化、艺术、休闲和购物于一体的全新空间。 艺术建筑: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独立品牌大楼,以三维建筑去宣示品牌形象。 不规则的楼体、色彩斑斓的外观,到大胆的建筑材料的运用,以及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连接的多层空间设计,使得建筑整体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趋势:世界一线品牌购物终端的发展史,大多都经历了从只重视店铺内的设计,到重视整体建筑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 业态:业态丰富,南区偏重年轻时尚,北区定位更高端,多为国际一线品牌。 南区业态 定位:南区更偏重年轻时尚,中高端为主。 领域广泛:业态涉及时装/配饰、美容、家居、电子产品、书店、餐厅、影院和艺术文化,经营范围延伸到了家电和儿童乐园的领域,如香港知名大型儿童教育品牌WiseKids,也是三里屯Village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是进入北京的首家店。 配比:业态比餐饮等。

北区业态 定位更高端,瞄准国际一线品牌。品牌旗舰店装修风格前卫、时尚。 品牌—特色体验 接连不断的创意、艺术、展示、活动使得三里屯village成为北京时尚潮流地标。 2、世贸天阶 京城时尚旅游新地标。 定位——定位为“结合美食、娱乐、空间艺术、时尚信息橱窗以满足看、听、嗅、味、触的全感官之旅的休闲购物场所”,将为CBD内的中高收入的白领提供流行时尚零售业态及商业服务设施,将集6星级Night Club异域特色主题餐厅、家居生活、Spa、美食广场、品牌旗舰店等于一体。 京城独一无二的巨型天幕使世贸天阶成为时尚旅游新地标。 品牌——世贸天阶汇集了世界各地时尚特色品牌,其中包括很多北京首家店铺及旗舰店:o西班牙时尚品牌ZARA北京第一家旗舰店; o MissSixty/Energy 北京旗舰店; o FUBU北京唯一店; o直营概念店Adidas Heritage;

商业广告史

世界商业广告史期末作业 ——月份牌广告 月份牌简单说就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上海发源的一种商品广告画。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迫开埠通商,外国商人为推销西洋百货,进行广告宣传。起先他们从国外运来一些印有西方历史文化题材的画片,中国百姓反应冷淡,而后雇用中国的画家将中国传统年画、农历、广告三种因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商家印制,免费赠送。这种商品广告因有月历,所以接受者在墙上一贴就是一年甚至几年,商品宣传的效果也就加大了。月份牌因其印制精美,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故而在当时的上海很快流行开来。 月份牌的发展直到20世纪20至40年代,是老月份牌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期主要以旗袍时装美女居多,因而人们又把月份牌俗称为“美女月份牌”。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新颖;二是商业广告需要;三是贴近大众生活。在20年代初,社会风气开化,有关女性的传统观念得到更新,女性形象在月份牌画面上逐渐增多,并突破了女性消费品领域。时髦美女在报纸广告等其他新闻媒介也频频亮相,成为社会的一种象征,在多变复杂的社会时尚中,美女形象却是永恒的主题。20年代末身穿旗袍的清纯女学生可谓是时髦中的佼佼者。30年代是月份牌创作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电影红星如蝴蝶、阮玲玉等也都纷纷走进了月份牌画中,成为当时受欢迎的“美女月份牌”。全新包装的时装美女,使那些看惯《点石斋画报》“海上百艳图”中都市仕女的平常百姓,为之耳目一新。月份牌中的时髦美女是都市时尚的代表,她们穿最流行的时装、用最新潮的物品、享受最时尚的消遣,时髦女郎为月份牌与旗袍找到了共同表达的形式,因而旗袍与月份牌得以走着流行的一致步伐,使月份牌中旗袍总是以时尚、新潮出现在人们眼前。 月份牌作为一种传统广告的形式,无论是对当时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当今社会来说它是一种新颖、独特的广告形式,但是它又与现代社会中的广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作为一种传统宣传广告,对当时社会来说,它迎合了人们的需要,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它可以作为一种装饰画,同时又是厂家进行产品宣传的有效手段。 月份牌初期的题材从历史掌故、戏曲人物到民间传说、时装美女无所不包,约从民国元年开始,随着上海中外工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月份牌的题材反而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