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妇产科复习笔记整理(终结版)详解

最新妇产科复习笔记整理(终结版)详解
最新妇产科复习笔记整理(终结版)详解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

2、女性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3、阴道

●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4、子宫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

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

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子宫的4对韧带:①圆韧带:保持前倾。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5、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宫外孕好发部位);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伞部(拾卵作用)

6、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7、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处2cm,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8、骨盆的组成:

●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

9、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

10、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

护。

11、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12、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

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

●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

●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

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4、性周期调节:

●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

●月经后半期(排卵后):促LH→LH→黄体形成—孕激素↑↑,雌激素↑→内膜分泌5、雌激素、孕激素区别

雌激素孕激素

乳房腺管增生腺泡增生

子宫收缩(敏感性↑)松驰

子宫内膜增生分泌

宫颈粘液变稀变稠

阴道上皮增生pH↓脱落pH↑

其它Ⅰ、Ⅱ性征发育,钠水储留致热作用

垂体正、负反馈负反馈为主

第四章妊娠生理

1、精子获能(capacitation):精液射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进入宫腔及输卵管腔,精子顶体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β淀粉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性,此时的精子具有受精能力,称精子获能。

2、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整个受精过程约需24小时。当精子与

卵子相遇,精子顶体外膜破裂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周的放射冠和透明带,称顶体反应。

3、透明带反应(zona reaction):借助酶的作用,精子穿过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之时,开始受精过程,其他精子不再进入这一过程称为透明带反应。

4、受精卵着床(implantation):受精后第6~7日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侵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

受精卵着床需经过定位(apposition)、黏附(adhesion)和穿透(penetration)3个过程。

5、受精卵着床的必备条件:

●透明带消失;

●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

●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

6、子宫内膜的变化: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的细胞致密层变成蜕膜细胞,此时的子宫内膜叫蜕膜(Decidua)。将蜕膜分为三部分: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

7、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羊水、脐带

8、胎盘组成:羊膜(胎儿部分)、叶状绒毛膜(胎儿部分)、底蜕膜(母体部分)

9、胎膜组成:绒毛膜和羊膜10、羊水呈中性或弱碱性,pH约为7.20

11、羊膜光滑,无血管、神经及淋巴,具有一定的弹性。

12、血管合体膜(vasculo-syncytial membrane,VSM):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5层组一成的薄膜。是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

13、胎盘的功能

●代谢功能: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

●防御功能:滤过细菌;抗体;病毒,药物可通过。梅毒、结核秆菌→局部病灶→破坏血管→入血

●内分泌功能:胎盘能够合成许多激素和酶类,合成的激素有蛋白激素和甾体激素两大类。蛋白激素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人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等。甾体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合成的酶有催产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等。

●免疫功能:胎儿及胎盘组织免疫学特征--免疫保护作用:早期胚胎无抗原性;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面有一层类纤维蛋白物质沉积构成免疫屏障。妊娠期母体免疫力低下:妊娠期间胎儿细胞可以少量进入母体,刺激母体对胎儿抗原产生免疫耐受。保持胚胎不被母体排斥,否则流产。

第五章妊娠诊断

1、早孕的诊断:

1)症状与体征

●停经:生育期年龄,月经规则,出现停经,超过10天。除外老年妇女、未婚、无性生活者。

●早孕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纳差,喜食酸性食物等,与HCG有关。

●尿频;乳房变化:增大,乳晕着色,蒙氏结节

●妇科检查:宫颈、阴道粘膜呈紫蓝色;宫颈峡部极软(hegar sign );子宫增大

2)辅助检查

●妊娠试验:检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超声检查:B超见宫内妊娠囊,有胚芽及原始心血管搏动可确诊内孕活胎。

2、胎姿势(fetal attitude):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为胎姿势。正常胎姿势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

3、胎产式(fetal lie):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的纵轴的关系。三种: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

4、胎先露(fetal presentation):最先进入母体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头先露: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臀先露: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双足

先露。

●肩先露

5、胎方位(Fetal position):胎儿先露某一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指示点:①枕先露→枕骨粗隆;

②面先露→颏骨;③臀先露→骶骨(不是臀部和软组织);④肩先露→肩胛骨(不是肩)

6、具体胎位:

●枕先露→6种,枕左(右)前位,占95%,属正常胎位;其它胎位,属异常胎位。

●臀先露→6种,占2-4%,均属异常。

●面先露→占0.5%,异常胎位。

●肩先露→占0.5%,异常胎位。

第六章产前保健

1、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指产前、产时、产后的一段时间。分为4种,我国采用第一种,即妊娠满28周(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厘米)→产后1周。最容易发生母儿并发症,涉及小儿优生。

2、产前检查的时间

●从确诊早孕起行首次产前检查,首次产前检查无

异常者:共9次。①妊娠20-36周:每4周检查

一次;②妊娠36周后:每周检查1次;

●高危孕妇者酌情增加次数。

3、预产期计算:末次月经开始之日,月份+9或-3,

天数+7(旧历+15),年份酌情+1或不变

4、骨盆测量

●骨盆外测量(多用)

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18-20cm);出口平面横径;出口平面后矢状径;耻骨弓角度(90度)●骨盆内测量(准确,阴道检查,少用)

对角径;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宽度(骶棘韧带);

5、胎心:胎背传导最清楚。正常为120-160次/分

6、胎动计数:大于30次/12小时→正常;小于10次/ 12 小时→异常,提示缺氧,最简单。

7、胎心率:加速(胎儿良好的表现);早期减速(宫缩影响);变异减速(脐带受压);晚期减速(宫内缺氧);

8、无应激实验(NST,non stress test) :在无宫缩、无外界负荷刺激下,对胎儿进行胎心率宫缩图的观察和记录。阳性:有胎心改变,反应好,正常。

9、缩宫素激惹试验(OCT)/宫缩应激试验(CST):诱发宫缩时进行胎心率变化监测,了解胎盘于宫缩时一过性缺氧的负荷变化,测定胎儿储备能力。阴性:安全,一周复查;阳性,无胎心改变,反应差,提示胎盘功能减退,异常。

10、孕期合理用药原则:

●避免联合用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

●避免用大剂量药物

●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

第七、八章正常分娩与产褥

1、分娩(delivery):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

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早产(premature delivery):28周≤孕期<37周;足月产(term delivery): 37周≤孕期<42周;过期产(postterm delivery):

孕期>42周

2、分娩四要素:

●产力: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

●产道:骨产道、软产道

●胎儿:大小、胎位、畸形

●精神心理因素

3、子宫收缩力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

4、骨产道

骨盆入口平面(横椭圆形)前后径(真结合径)11 cm ;横径13c 中骨盆平面(纵椭圆形)前后径11.5 cm ;横径(坐骨棘间径)骨盆出口平面横径(坐骨结节间径)9cm ;前矢状

8.5cm

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

骨盆倾斜度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之角度 60°

5、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骨盆底、阴道及会阴

6、生理性缩复环(physiologic retraction ring):由于子宫肌

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

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

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性缩复环。

7、胎头径线:双顶径(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上常用B超检

测此值来判断胎儿大小)、枕额径、枕下前囟径(胎头俯屈

后以此径通过产道)、枕颏径

8、枕先露的分娩机转:原则: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各平面

的全过程。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

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下降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9、衔接(engagement):胎头双顶径进入入口平面,

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10、先兆临产: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表现为1、不

规则宫缩:假宫缩、假临产;2、见红(show)3、胎儿下

降感:轻松感

11、临产: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

间歇时间5~6分钟左右,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

张,胎先露下降

12、三个产程的定义、临床特点及相应处理

产程定义及时限临床表现产程观察及处理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规律宫缩至宫

口开全。

初产妇11—

12h

经产妇6—8h

●规律宫缩

●宫口扩张

●胎头下降程度

●胎膜破裂

1、宫缩、胎心;

2、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

潜伏期: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内,一般8小时,最长不超过16小时;

活跃期:从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10cm,一般4小时,最长不超过8小时;

4、胎膜破裂多在近开全时破裂,注意胎心、羊水等情况;必要时人工破膜;

5、其他:血压、饮食、精神、活动与休息、大小便,必要时灌肠、导尿、清洁会阴,准备接生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宫口开全至胎

儿娩出.

初产妇1—2h;

经产妇< 1h

●子宫收缩增强

●排便感

●胎儿下降及娩出:

“胎头拨露”、“胎头

着冠”

1、密切观察胎心;

2、指导产妇屏气;

3、接产准备;

4、接产:1)保护会阴,协助胎儿俯屈2)协助胎儿仰伸3)助前肩娩出4)助后肩娩

5、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胎儿过大,病情急需结束分娩。

第三产程:

胎盘娩出期

胎儿娩出后到

胎盘胎膜娩出。

需5—15分钟,

< 30min

●子宫收缩

●胎盘娩出:胎盘剥离

征象

●阴道流血

1、新生儿处理:1)清

喉反射、皮肤颜色;4

2、胎盘处理:1)协助

3、检查软产道;

4、预防产后出血

13、胎头拨露(headvisibleonvulvalgapping):当宫缩

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到阴道

内。

14、胎头着冠(crowningofhead):胎头双顶径超过骨

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回缩。

Apgar评分:呼吸、心率、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

15、胎盘剥离征象:

●宫体变硬成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

●阴道外露的脐自行下降变长

●阴道少量流血

●在耻骨联合上轻压子宫下段,宫底升高,而外露的

脐带不回缩。

16、会阴撕伤分度:Ⅰ:皮肤、皮下、粘膜;Ⅱ:会阴

体、提肛肌;Ⅲ:肛门外括约肌;IV:指肛门、直肠和

阴道完全贯通。

17、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

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规定

为6w

18、子宫的变化—复旧(Involution):6周完全修复

19、恶露(lochia):产后阴道流出的含血液,坏死蜕

膜组织,粘液及上皮细胞的分泌物。分为血性恶露、

浆液性恶露、白色恶露

第九章妊娠时限异常

1、流产(abortion):妊娠在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不满1000克者。占妊娠总数的10-15%。

早期流产(early abortion ):12周以前;晚期流产(late abortion ):12周-28周

2、先兆流产(threatened abortion):妊娠28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轻微腹痛,妇检宫口未开,无组织物排出,子宫大小同月份,经治疗或休息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

处理:1、卧床休息、营养、精神安慰;2、VitE;3、补充黄体功能;黄体酮;4、补充甲状腺素功能;5、必要时镇静

3、难免流产(inevitable abortion):在先兆流产基础上,流血多,腹痛加重,宫口已开,流产不可避免。处理:一旦宫口已开至2cm,不再保胎,应尽早促使其完整排出;注意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必要时清宫抗感染

4、不全流产(incomplete abortion):难免流产继续发展,部分妊娠物已排出,胚胎组织部分或全部滞留于宫腔或嵌流于宫口,反复出血,影响收缩。

处理:出血多→清宫止血、宫缩剂。失血多、休克→补液、补血、抗休克、抗感染。晚期流产→静滴催产素,过程同分娩,后用宫缩剂加强。5、完全流产(complete abortion):胚胎及附属物全部排出,出血停止,子宫接近正常大小。

处理:若无残留,无感染征象,无需特殊处理。注意随访:超声、HCG

6、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胎盘因机化可能发生粘连,不易剥离,影响子宫收缩大出血。雌激素不足、死胎过久→DIC。

处理:1、若凝血功能正常,先用雌激素,Ca片,提高子宫敏感性。2、<12孕周,清宫,一次不干净可清2次;3、>12孕周的宫内死胎, 引产,静滴缩宫素。

4、若凝血功能障碍,应纠正凝血功能后再清宫。

7、习惯性流产(Habitual abortion):自然流产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可在同一月份。原因:孕激素不足,染色体异常,内口松弛,子宫畸形,肌瘤,母儿血型不合等。

处理:遗传咨询;查找原因;对症处理;免疫治疗

8、感染性流产(infectious abortion):合并感染(流血时间过长、性生活、无菌操作不严、非法坠胎)腹痛、压痛、发热、分泌物臭、败血症、WBC↑。

处理:先抗感染,后清宫,出血多时可同时进行。注意防止感染。其远期影响易致不孕不育、慢性炎症等9、各型流产临床表现比较

妇产科学笔记+名词解释

中南大学妇产科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精选 【名词解释】 1、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和处理的医学科学。 2、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 3、子宫峡部:指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粘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组织学内口。妊娠期逐渐伸展变长,形成子宫下段。 4、子宫附件:输卵管和卵巢合称子宫附件。 5、围绝经期: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 6、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7、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下丘脑分泌GnRH,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又有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8、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9、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称为骨盆轴。 10、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度。若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11、生理缩复环:临产后,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下段的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缩复环。 12、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13、胎头着冠: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也不再回缩,称为胎头着冠。 14、初乳:指产后7日内所分泌的乳汁,含β-胡萝卜素及较多蛋白质,如分泌型IgA,脂肪和乳糖含量较少,极易消化。 15、产褥感染: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16、产褥病率: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17、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尚未自然派出者。 18、习惯性流产:连续自然流产3次或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临床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 19、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 20、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足周间分娩者。 21、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本病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急母儿生命。 22、ICP: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点,主要危害胎儿,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23、妊娠剧吐: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至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称妊娠剧吐。 24、MAP:即平均动脉压,是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方法之一,计算公式为MAP=(收缩压+2×舒张压)÷3。当MAP≥85mmHg表示有发生子痫前期的倾向。当MAP≥140mmHg时,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导致孕妇昏迷或死亡。 25、翻身实验:孕妇左侧卧位测血压稳定后,翻身仰卧5分钟再测血压,若仰卧位舒张压较左侧卧位≥20mmHg,提示有发生子痫前期倾向。 26、A-S反应:Arias-Stell反应,宫外孕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和分泌的反应,镜检见内膜腺体上皮细胞增生、增大,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排列成团突入腺腔,细胞极性消失,细胞核肥大、深染,胞浆有空泡。27、陈旧性宫外孕: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若长期反复内出血所形成的盆腔血肿不消散,血肿极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临床上称陈旧性宫外孕。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1

《生物化学》绪论 生物化学可以认为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生命是发展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人类起源等,说明生命是在发展,因而人类对生命化学的认识也在发展之中。 20世纪中叶直到80年代,生物化学领域中主要的事件: (一)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a. 分配色谱法的创立——快捷、经济的分析技术由Martin.Synge创立。 b. Tisellius用电泳方法分离血清中化学构造相似的蛋白质成分。吸附层析法分离蛋白质及其他物质。 c. Svedberg第一台超离心机,测定了高度复杂的蛋白质。 d. 荧光分析法,同位素示踪,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生物化学的分离、纯化、鉴定的方法向微量、快速、精确、简便、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物理学家、化学家、遗传学家参加到生命化学领域中来 1. Kendrew——物理学家,测定了肌红蛋白的结构。 2. Perutz——对血红蛋白结构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3. Pauling——化学家,氢键在蛋白质结构中以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为某些protein具有类似的螺旋结构,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 (1.2.3.都是诺贝尔获奖者) 4.Sanger―― 生物化学家 1955年确定了牛胰岛素的结构,获1958年Nobel prize化学奖。1980年设计出一种测定DNA内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方法,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5.Berg―― 研究DNA重组技术,育成含有哺乳动物激素基因的菌株。 6.Mc clintock―― 遗传学家发现可移动的遗传成分,获1958年诺贝尔生理奖。 7.Krebs―― 生物化学家 1937年发现三羧酸循环,对细胞代谢及分生物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Lipmann―― 发现了辅酶A。 9. Ochoa——发现了细菌内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10.Korberg——生物化学家,发现DNA分子在细菌内及试管内的复制方式。(9.10.获1959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1.Avery―― 加拿大细菌学家与美国生物学家Macleod,Carty1944年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著名实验。肺炎球菌会产生荚膜,其成分为多糖,若将具荚膜的肺炎球菌(光滑型)制成无细胞的物质,与活的无荚膜的肺炎球菌(粗糙型)细胞混合 ->粗糙型细胞也具有与之混合的光滑型的荚膜->表明,引起这种遗传的物质是DNA 1 / 29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女性外生殖器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 二、女性内生殖器 1.阴道 ●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2.子宫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 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 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子宫的4对韧带: ?①圆韧带:保持前倾。 ?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 ?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 ?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3.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宫外孕好发部位);伞部(拾卵作用) 4.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三、血管、淋巴与神经 1.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外侧2cm处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四、骨盆 1.骨盆的组成: ●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 2.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 五、骨盆底 1.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护。 2.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六、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 ●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 ●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 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4、性周期调节: ●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

妇科护士出科小结

妇科护士出科小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妇科护士出科小结妇科主要的工作如下:照顾待产妇,协助生产及母婴健康宣教。早上除了协助老师进行婴儿洗澡,测量黄疸值,打疫苗及抽血、测血糖等,还有婴儿抚触,下午便是铺婴儿床和打包器械。虽然我还没有结婚,但是这一切我现在都已经习惯了,只有在医院认真学习和实习,自己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在医院老师安排我做的事儿,我一件也不拉下,每次都是认真的执行和完成,虽然中间有很多不愉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是我还会努力的完成,工作笔记还有各项事宜我都暗示执行,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我在医院妇产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免费论文无迟到、早退现象,尊敬老师,工作积极主动,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

践。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妇产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使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渡,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上是我总结的关于妇科出科小结。现在我的妇产科的实习生涯即将结束,在那一个多月的练习期间,我对待妇产科病人和蔼可亲,勤恳将所学理论学问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外我努力提高独立思虑、独立处置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尽能力将我在书本外所学学问用于现实。在教员的指点下,我认识了妇产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练习生逐渐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和必须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正接触临床才发觉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论文写作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很多时候都是要靠一些日常工作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认真投入练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累积经验,以上关于妇科出科小结就这么多了,希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 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什么是教育现象呢?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这句话比较长,也比较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最新妇产科重点知识总结大汇总【给力版】

1、分娩: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早产:28周≤妊娠〈3周;足月产:37周≤妊娠〈42周;过期产:妊娠≥42周 2、决定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3、产力主要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 4、正常宫缩的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腹作用。 5、骨盆平面分为: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 6、软产道分为:子宫下段、宫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 7、临产前宫颈的变化: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 8、生理缩复环:是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隆状突起。 9、双顶径:是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平均约9.3cm。 10、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 11、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的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12、枕左前胎产式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胎儿娩出。 13、衔接时,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矢状缝坐落在盆骨入口斜径。俯屈时,借肛提肌阻力用杠杆原理形成,此时,枕额径已变成枕囟前下径。 14、先兆流产包括:假临产、胎儿下降感、见红。 15、假临产的特点:1)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时间不规律,强度不增加;2)不适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宫颈管不缩短,宫口不扩张;3)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4)给予强镇静药物能抑制宫缩。 16.临产的诊断标准:1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2伴进行性宫颈管消失;3宫口扩张;4胎先露下降. 17、总产程世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的过程。分为3个产程: 第一产程: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为止。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6-8h。 第二产程:从宫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初产1-2h,经产小于1h。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过程,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18、第一产程的临床表现: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破裂(前羊水100ml) 19、第一产程可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世指临产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需8h。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需4h。活跃期又分为加速器,最大加速器,减速器。 20、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 21、胎头拔露是指宫缩时胎头露出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的过程。 胎头着冠是指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缩回的过程。 22、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内容及意义 appar score是用以判断有无新生儿窒息及窒息严重程度,决定抢救方法,并预测预后。评分内容: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每项0-2分,满分10分,属正常新生儿。总分7分以上,只要进行一般处理;4-7分为轻度窒息;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 23、胎盘剥离的征象包括; 1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上升达脐上; 2外露的脐带自行延长; 3阴道少量流量; 4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24、若第三产程超过30分钟,胎盘仍未排出且出血不多时,应排空膀胱后,再轻轻按压子

妇科发展规划范本

2013-2016年妇科发展规划: 一、学术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计划及引进计划: 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业务素质。为使妇科工作不断取得更好成绩,未来更好发展,就需要不断培养人才,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特提出今后三年人才培养计划。关于住院医师培养:建立以科主任、主治医师以上技术医疗人员组成的培训领导小组,定时拟定培养计划。 分阶段培养:1、第一阶段(新毕业1-2年医生)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1)、要求全面熟读?妇产科学?各章节,尤其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相关知识做出笔记。结合国内、国外专著及杂志,如:?中国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做出读书笔记。加强妇产科基础理论的学习。 (2)、工作能力培养:轮转全院各相关科室,包括产科、功能科、检验科等科室,以拓宽业务面,结束轮转由轮转所在科室主任予以业务考评及工作能力判定,并指明不足和努力方向。 (3)、妇科基本功训练:专科病历书写,病历书写、病历分析各医疗文书记录,要求达到甲级病历标准。妇科疾病诊断,专科查体。要求掌握后穹窿穿刺术、腹部穿刺术、羊膜腔穿刺术等;能据病情阅读常规化验单、彩超报告单、心电图等。 2、第二阶段(高年资医师):

(1)、理论回到实践,实践中理论得以升华,定期阅读国内、外有关妇科杂志掌握国内外新技术、新业务; (2)、妇科基本功训练常抓不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专业技术; (3)、在科主任领导下,结合国内外发展情况,不断开展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第三阶段:派遣我科医师外出进修宫腔镜及腹腔镜。 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开展,我国患者对微创的手术也越来越接受。腹腔镜手术的优越在于首先是创伤小,瘢痕小。第二,手术为单刀直入的进入,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发生粘连的机会变小。第三,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减轻。第四,住院天数较少,有的只要2-3天即可出院,7天即可完全恢复健康并投入工作,从而使患者负担费用大大减少。因此对微创手术要求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我科医师学习和掌握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技术也越来越迫切。 近几年通过和医院的沟通,克服我科医师资源匮乏的问题后拟规划和培养一支能够熟练掌握并开展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的年轻医师队伍。 二、专科建设发展总体目标: 专科建设发展的具体目标:1、配备一支优秀的医疗技术团队,扩大规模,培养高素质人才,坚持以病人为主体,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2、发展微创技术,树立微创品牌,以高、精、尖的技术服务于病人,以高品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呵护患者的健康。3、转变服务模

生物化学重点笔记(整理版)

教学目标: 1.掌握蛋白质的概念、重要性和分子组成。 2.掌握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20种氨基酸的名称、符号、结构、分类;掌握氨基酸的重要性质;熟悉肽和活性肽的概念。 3.掌握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的特点及其重要化学键。 4.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 5.熟悉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和分类 导入:100年前,恩格斯指出“蛋白体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今天人们如何认识蛋白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1839年荷兰化学家马尔德(G.J.Mulder)研究了乳和蛋中的清蛋白,并按瑞典化学家Berzelius的提议把提取的物质命名为蛋白质(Protein,源自希腊语,意指“第一重要的”)。德国化学家费希尔(E.Fischer)研究了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在1907年奠立蛋白质化学。英国的鲍林(L.Pauling)在1951年推引出蛋白质的螺旋;桑格(F.Sanger)在1953年测出胰岛素的一级结构。佩鲁茨(M.F.Perutz)和肯德鲁(J.C.kendrew) 在1960年测定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晶体结构。1965年,我国生化学者首先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胰岛素(insulin)。 蛋白质是由L-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具有较稳定的构象和一定生物功能的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是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大分子。 单细胞的大肠杆菌含有3000多种蛋白质,而人体有10万种以上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白质,人体干重的45%是蛋白质。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是通过蛋白质的多种功能来实现的。新陈代谢的所有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已发现的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许多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它们的运输由蛋白质来完成。生物的运动、生物体的防御体系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在遗传信息的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高等动物的记忆、识别机构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蛋白质工程和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经元素分析,主要有C(50%~55%)、H(6%~7%)、O(19%~24%)、N(13%~19%)、S(0%~4%)。有些蛋白质还含微量的P、Fe、Cu、Zn、Mn、Co、Mo、I等。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因此,可以用定氮法来推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100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g%)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蛋白质在酸、碱或蛋白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游离氨基酸(amino acid),即蛋白质组成单体或构件分子。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仅20种(称编码氨基酸),最先发现的是天门冬氨酸(1806年),最后鉴定的是苏氨酸(1938年)。 (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有共同的结构特点: 1.氨基连接在α- C上,属于α-氨基酸(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 2.R是側链,除甘氨酸外都含手性C,有D-型和L-型两种立体异构体。天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 注意:构型是指分子中各原子的特定空间排布,其变化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旋光性是异构体的光学活性,是使偏振光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的性质,(-)表示左旋,(+)表示右旋。构型与旋光性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二)氨基酸的分类 1.按R基的化学结构分为脂肪族、芳香族、杂环、杂环亚氨基酸四类。 2.按R基的极性和在中性溶液的解离状态分为非极性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极性带负电荷或带正电荷的四类。 带有非极性R(烃基、甲硫基、吲哚环等,共9种):甘(Gly)、丙(Ala)、缬(Val)、亮(Leu)、异亮(Ile)、苯丙(Phe)、甲硫(Met)、脯(Pro)、色(Trp) 带有不可解离的极性R(羟基、巯基、酰胺基等,共6种):丝(Ser)、苏(Thr)、天胺(Asn)、谷胺(Gln)、酪(Tyr)、半(Cys)带有可解离的极性R基(共5种):天(Asp)、谷(Glu)、赖(Lys)、精(Arg)、组(His),前两个为酸性氨基酸,后三个是碱性氨基酸。 蛋白质分子中的胱氨酸是两个半胱氨酸脱氢后以二硫键结合而成,胶原蛋白中的羟脯氨酸、羟赖氨酸,凝血酶原中的羧基谷氨酸是蛋白质加工修饰而成。 (三)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1.一般物理性质 α-氨基酸为无色晶体,熔点一般在200 oC以上。各种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酪氨酸不溶于水)。一般溶解于稀酸或稀碱,

妇产科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妇产科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1.大阴唇外伤后最易形成血肿。 2.阴道后穹窿位置最深,可穿刺或引流。 3.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1/3为基底层。 5.宫颈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6.子宫圆韧带起自宫角,止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前倾位。 子宫阔韧带限制向两侧倾斜,有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穿过。 子宫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7.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拾卵)。 8.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卵巢白膜(防御作用)故不易感染。 9.卵巢固有韧带(卵巢韧带)是子宫与卵巢之间,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不需要切除此韧带。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是卵巢与骨盆之间,有卵巢动静脉穿过,只切除子宫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10.卵巢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子宫、阴道、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 11.阴道上段:子宫动脉。中段:阴道动脉。下段: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 12.右侧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 13.淋巴:阴道下段、宫体两侧→腹股沟浅。阴道上段→髂内、闭孔。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 14.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是青春期发动标志。月经初潮为青春期重要标志。

15.卵巢功能:生殖(产生卵子),内分泌(产生性激素)。 16.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17.排卵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18.黄体生命14天,排卵后7~8日高峰,9~10日退化。 19.雌激素在月经第7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1次高峰,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第2次高峰。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达高峰。 20.性激素为甾体激素(类固醇),肝脏代谢。 21.雌三醇生物活性最低,为筛查项目(检测孕妇尿中雌三醇含量可判断胎儿是否宫内死亡)。 22.雌激素:促子宫输卵管发育,增对缩宫素敏感性,宫颈黏液湿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乳腺管增生,水钠潴留易肿,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子宫黏膜增殖期转分泌期,宫颈黏液干黏,抑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振幅,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基础体温排卵后升高0.3~0.5℃作排卵日期标志。 23.月经周期:月经期(1~4日),增殖期(早期5~7日,中期8~10日,晚期11~14日,腺上皮:低柱状→弯曲→高柱状),分泌期(早期15~19日,中期20~23日,晚期24~28日,糖原小泡→顶浆分泌→糖原溢出)。 24.宫颈黏液:瞳孔样,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雌),椭圆体(孕)。 25.精子获能部位:子宫腔和输卵管。 卵子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26.着床在受精后第6~7日。受精后8周称胚胎,9周起称胎儿。 27.自觉胎动:初产妇18~20周,经产妇16周末。 28.身长:前5个月=月数平方,后5个月=月数×5。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1.阴道穹窿顶端与子宫直肠陷凹(腹腔最低部分)贴接——>>陷凹有积液时经经阴道后穹窿进行穿刺或引流 2.子宫颈:解剖学内口、峡部、组织学内口、宫颈阴道上部、宫颈阴道部 宫颈外口柱、鳞上皮交界,好发宫颈癌 3.子宫分层:浆膜层 肌层——内环外纵,中含血管,收缩止血 粘膜层=功能层(周期性脱落)+基底层 4.子宫韧带:阔韧带(中央) 圆韧带、宫骶韧带(前屈) 主韧带(宫颈) 5.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受精)、伞部 6.盆腔静脉感染易于蔓延:生殖器官周围静脉丛 7.内生殖器官主要受交感、副交感神经神经支配——>>截瘫产妇顺利分娩 8.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9.假(大)骨盆、真(小)骨盆 10.真骨盆标记:骶骨岬、坐骨棘、耻骨弓 11.生殖系统的临近器官 (1)尿道:阴道前,耻骨联合后 (2)膀胱:子宫与耻骨联合之间 (3)输尿管:穿于阔韧带,与子宫动脉交叉 (4)直肠:前为子宫和阴道 (5)阑尾:①随妊娠月份增加而向外上方移位;②患阑尾炎时可累及子宫附件 12.妇女分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生育期)——围绝经期——老年期 13.月经的临床表现:①11-18岁;②21-35天(28天);③30-50ml(超80过多) 14.垂体分泌:①促卵泡素(FSH);②促黄体生成素(LH) 16.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特点 (1)促卵泡素(FSH):排卵前24H低峰式分泌,持续24H左右持续下降 (2)促黄体生成素(LH):排卵前24H陡峰式分泌,持续24H骤降 (3)雌激素(E):两个高峰(①排卵前;②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 (4)孕激素(P):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达到高峰 17.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殖期(D5-14,卵巢卵泡期): (2)分泌期(D15-28),卵巢黄体期:(3)月经期(D1-4) 18.子宫颈的变化 (1)随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粘液分泌增多、变稀薄透明、利于精子通行 (2)涂片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月经周期D6-7出现,排卵前最典型

认知笔记整理版

认知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两个重要的问题: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如何知道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认知:研究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es 如何产生的,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转化、reduced 集中认知资源于一定的刺激上以待进行精细加工、elaborated精细加工、stored存储、recovered 复述and used使用。[即:编码操作(转换、缩减、添加)&记忆和应用操作(储存、提取、运用)]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领域:知觉、注意、记忆、一般知识组织、表象、语言、问题解决、推理Eg: 语言产生(心理过程,依赖于认知系统,非常快):思维表达——概念形成——选择词汇——语法概念、线性顺序(细分的心理结构) 心理表征:加工时,要转化成心理符号; 【发展简史】 (1879年以前,心理学时而敲敲哲学的大门,时而敲敲生理学的大门) 1879年冯特科学心理学实验室;(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19世纪艾宾浩斯研究记忆(学习无意义音节,测量重学时节省的时间); 19世纪威廉詹姆斯注重生活中的心理学; 20世纪华生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20世纪格式塔心理学顿悟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顿悟——问题的各个部分最初看起来彼此无关。然而,随着突然的“顿悟一闪”,各个部分就会配合在一起产生解决办法。) 1956年9月11日认知心理学的生日;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 对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皮亚杰发展心理学(儿童如何发展); 信息加工途径*(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序列的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内部表征: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符号→脑); 信息加工模型与神经科学模型。 生态学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实验室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认知心理学遭到的批评:生态学效度低;) 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试图回答有关心mind的问题,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包括心理学、哲学、语言学、人类学、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甚至是社会学和经济学——跨学科性。 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解释认知过程的;神经水平和认知概念水平之间架起解释的桥梁(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

妇产科复习资料整理版

妇产科复习资料 一、女性内生殖器官解剖,子宫的形态及维持正常位置的四对韧带,输卵管的组成,卵巢的功能; 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子宫:子宫底、子宫体、子宫颈 子宫四对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和宫骶韧带。 输卵管组成: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 卵巢功能: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内分泌功能(合成并分泌激素) 二、与分娩有关的骨盆标志; 骨盆: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 三、胎儿附属物,胎盘的组成及功能,脐带孕足月正常长度及动、静脉分布,孕足月正常羊水量; 胎盘 1.组成: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 2.功能:气体交换作用、营养作用、排泄作用、防御作用、内分泌作用 脐带 1.静脉分布: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2.正常长度:平均长度为50cm 羊水:羊膜腔中的液体称为羊水。随着妊娠月份增长羊水量也增加,足月妊娠时羊水量为800ml左右,呈弱碱性。 四、妊娠的定义及分期,胎动出现的时间,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定义; 妊娠: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早期妊娠:孕12周末以前 中期妊娠:孕13周~27周末 晚期妊娠:孕28周及以后 胎动出现的时间:一般在妊娠18周后 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的纵轴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为纵产式;母儿两纵轴垂直者为横产式。 胎先露:即胎儿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部分。可有头先露,臀先露,肩先露。 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前囱、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则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eg:左枕前:纵产式、枕先露、胎儿的枕骨位于母体骨盆的左前方 五、分娩的定义,分娩机制的顺序; 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分娩机制: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称为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顺序(枕左前位)为: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 六、早产、足月产、过期产、各个产程的时间范围;

昆明医科大学(妇科)学习笔记

昆明医科大学(妇科)学习笔记 一、生殖器官的发育,促性腺激素作用使卵巢增大,卵泡开始发育和分泌雌激素。宫体占子宫全长的2/3(儿童期宫颈较长,约占子宫全长的2/3,绝经后妇女宫体:宫颈=1:1)。现在食品添加雌激素太多导致儿童性早熟,所以小孩行子宫检查时,如看到卵泡内径大于0.4cm,要报一个切面探及几个卵泡。 始基子宫(痕迹子宫):子宫长径≤2cm 幼稚子宫:子宫长径3cm左右 二、卵巢功能:①产生卵子及排卵②产生性激素。每月发育一批卵泡,其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以完全成熟并排卵,其余卵泡自行退化(一般监测排卵就是看有无优势卵泡及其生长,一般在月经周期第11天开始进行监测检测同时还要看内膜分期,排卵前内膜三线征清楚,为A期,排卵后三线征模糊,为B期)。 三、月经周期:(妇科B超检查是妇女的病史还是很重要的,可以问下月经情况) 1、卵泡生长期(月经周期规律,卵泡期或月经中期前看见的囊性结构,小于3cm的一般都是卵泡或优势卵泡,属于正常结构)。 2、排卵期,优势卵泡达到一定大小,在雌激素等作用下被排出(若排卵期后看见卵巢上囊性结构,内径大于3cm,可能是未排出的卵泡形成了滤泡囊肿,滤泡囊肿可在下一个月经周期消失)。 3、黄体期,排卵后,卵泡腔塌陷,形成黄体或黄体血肿(两者性质大同小意,一般看着比较实的体积小的报黄体,体积稍大的囊实回声不均的报黄体血肿,大多数黄体血肿随着月经周期都会慢慢消失,有的黄体血肿声像图改变与巧囊很像,不确定的时候可报黄体血肿与巧囊待鉴别,建议患者2月后再次复查,如两月后还在,可能为巧囊,如消失,则可能是黄体血肿)。若未怀孕,黄体在排卵后9-10天可消失,若怀孕,则变成黄体囊肿(大多于怀孕后一段时间消失,如黄体囊肿太大,可能是因为HCG太高导致)。 4、月经期,黄体功能衰退后月经来潮,此时卵巢中又有一批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 四、子宫内膜周期变化①增殖期(月经周期5-14天)②分泌期(月经周期15-28天)

基础乐理笔记完整版

基础乐理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础乐理 课堂笔记整理 为什么要学习基础乐理基础乐理都包括哪些内容基础乐理是一门音乐公共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作为一门音乐公共基础课,与其他音乐课程的关系,都是极为密切的。 林伟雄整理 2010/7/28

第一章音及音名 一、音是怎么样产生的 二、音的性质 三、乐音与噪音 四、乐音体系 五、音名 六、音组 七、自然半音、全音、变化半音、全音、 一、音是怎么样产生的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作用于听觉器 官,使听到了声音。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大致在每秒钟振动11HZ——20000HZ之间。 二、音的性质 音的性质有四种: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 音高是由发音体在每秒的振动次数来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 低。 音值是由发音体振动时延续时间的长短所快定,延续时长、音则长;反之,音则短。 音量是由发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来快定的,振幅大音则强,反之音则弱。 音色是由收发音体振动时泛音的多少及发音体的性质,形状等多种因素所决定。 音的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三、乐音与噪音 振动规则的,听起来音高十分明显的,叫做“乐音”;振动不规则的,听起来音高不明显的,叫做“噪音”。 在音乐中使用的音,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不是不可缺少的。 四、乐音体系 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的各音,叫做“音级”。 将乐音体系的音,按照一定音高关系和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依次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在音乐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算单位,叫做“半音”。两个半音相加,叫做“全 音”。在键盘上,相邻两键(包括黑键)构成半音,隔开一个琴键的,构成全音。 五、音名 乐音体系中的名音级,都有各自的名称,这就是“音名”。有C、D、E、F、G、A、B、表示。 Do、re、mi、fa、sol、la、si,多用于歌唱,故叫做“唱名”。 以七个字母命名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将基本音级加以高或降低而得来的,叫做“变化音级”。 六、音组 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不同的各音,于是便产生了音的他组,这就是“音组”。 最中间的“小字一组”,表示为c1、d1、e1、f1、g1、a1、b1向右低次为“小字二组”至“小字五组”,标记为小写字母右上角加数字“1”、“2”……“5”。小字五组只有一个音“c5”。

最新妇产科一句话笔记

妇产科一句话笔记

妇产科一句话笔记 (第一版) Our Father in Heaven, hallowed be Your name, Your Kingdom come, Your will be done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give us today our daily bread, forgive our debts,as we also have forgiven our debtors, 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 but deliver us from the evil one. For the Kingdom,the power,and the glory are Yours, now and forever,Amen! 主编赵腾飞

重医优捷文印出版 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高血压患者收入院后除常规检查项目外,需查清洁尿常规(导尿常规)、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BNP)、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评估心功能,并需积极联系眼科会诊及心血管内科会诊,已明确有无器质性病变。 冬杜合剂: 5%GS 500ml 盐酸哌替啶(杜冷丁) 50mg ivgtt 氯丙嗪 25mg

子痫抢救: 子痫产妇产后需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颅内出血。

降压药的选择: 妊娠期糖尿病 诊断标准:

妊娠28周后行75g葡萄糖OGTT:空腹、1h、2h小于5.1、10.、8.5mmol/L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孕妇在孕34周查肝功及总胆汁酸,现在已经摒弃检测甘胆酸作为诊断标准。 生化诊断标准: 轻度ICP:总胆汁酸≥10umol/L,肝功ALT/AST<200iu/L 重度ICP:总胆汁酸≥40umol/L,肝功ALT/AST>200iu/L 终止妊娠时机:不刻意保胎至37周,针对轻度ICP孕妇在36周左右终止妊娠。重度ICP孕妇34周需住院,34-36周择期终止妊娠,若治疗效果好可在35-36周终止妊娠。 治疗方案:熊去氧胆酸(优思弗)250mg po. Qid 思美泰(腺苷蛋氨酸)1000mg ivgtt qd 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1.5mg tid*7-10天(缓解瘙痒) 分娩前3天可行维生素K1 10mg im*3天,以改善凝血功能。 密切随访胎心监护、B超,告知孕妇监测胎动。 双胎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 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 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 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 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 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 辛夷--散寒通窍 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 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 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 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 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