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识字
113.字源识字-干和乾的区别(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13.字源识字-干和乾的区别(解字参考-中华字通)干(拟声gàn )是由上的古文字“二”和竖“丨”组合而成的字。
上“二”指示上面、向上;竖“丨”表示垂直纵向;干指向垂直纵向向上长得主支为干。
声音模拟树枝主干断裂之声。
由于树的主干正、直、结实,故可以做武器、旗杆、丈量的工具。
干通乾(迁qián、杆gān),亁是来描述测量太阳阴影运动轨迹的一个字。
最早是树立一根垂直的木棍,根据木棍的阴影来测量太阳的运动轨迹。
左“”上下两个“十”指示测量太阳和光影的相对运动方向。
中间的“日”指太阳;右“乞”中撇“丿”指示太阳的运动方向,向内圆周运动,横“一”指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乙”来描述太阳的运动轨迹。
借“迁”声表示太阳的迁移与它的阴影一致;借“杆”声来说明测量光阴影用的标杆。
干的本义为树的垂直向上生长主支即主干。
引申为[gàn]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如树干、躯干、干线;2.做,如干事、说干就干;3.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如干部、干才、干员、干练;4.方言,坏、糟:事情要干。
[ gān ]5..触犯,冒犯,冲犯,如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6.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如干禄、干仕;7.关连,涉及,如干系、互不相干;8.古代的兵器,如大动干戈;9.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天干、干支;10.涯岸,水边,如“河之干兮”;11.个数,如若干;12.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如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13.枯竭,尽净,如干尽、干杯;14.徒然,白白地,如干着急;15.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如干亲;16.〔干将(jiàng)〕古剑名;17.姓。
字源识字法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字源识字法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朱文静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41期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属于表意文字,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等。
在整个小学阶段,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而大部分的识字任务是在前三年完成的,特别是前两年,其中一年级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400左右,二年级更是达到了750个左右,低年级的识字量就占了整个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50%。
对于刚刚走进小学课堂的只有几岁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汉字的记忆、书写难度很大,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增加学习的心理压力,以至于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字源识字是一种古老的识字方法,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沿用。
所谓“字源识字法”以传统文字学的“六书理论” 和当代文字学的“汉字构形学”等内容为理论依据,围绕汉字的“文化溯源”为本的汉字文化学。
指引导学生从汉字的本源结构出发,进而掌握汉字的构造、读音和意义,并且达到记忆、书写、运用的目的。
“字源识字法”在营造丰富的字源学习环境中,利用实物、图片来“架构”汉字学习的“桥梁”,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
一、图片识字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主要以直观形象为主,最初的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象形性很强,看图知义,形入心通,因而直接借助实物图片理解学习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母”字时,直接出示母亲喂养宝宝的图片,再出示古文图片 ; 学生往往会想到自己从作为婴儿吮吸母乳,母亲对自己的辛勤哺育,理解“母”为有两点母乳的女子。
从而对字形、字义等加深理解和记忆。
又如,“日、月、明”这三个字就是一个识字模块,出示“日、月”的直观识图配合教师讲解。
先单独出示使学生明白“日”即为太阳,“月”即為月亮,当太阳和月亮出现的时候就会给我们带来光明。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引入“字源识字法”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引入“字源识字法”的意义1. 引言1.1 了解字的来源和演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了解字的来源和演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形体的演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结构和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字源识字法是一种通过分析汉字的构造和含义来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全面认识汉字,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辨认和理解文字。
通过了解字的来源和演变,学生可以从字形的演变中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从而增加对汉字的兴趣。
通过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和构造,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增加趣味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字源识字法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词源、造字规律等知识,为扩展学生的语言知识打下基础。
了解字的来源和演变对于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字源识字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拓展他们的语言知识,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以上内容属实,谢谢。
】2. 正文2.1 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引入字源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之一。
通过了解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字形结构,辅助记忆和识别各种汉字。
字源识字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识字方法,让他们在学习新字时能够更加自信和高效。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字源识字法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
通过分析汉字的构成部分和演变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归纳规律,推断字义,从而提高识字的准确性和速度。
这种系统性的识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将学习变得更加有条理和系统。
除了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字源识字法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了解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和底蕴,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识字方法PPT课件

“减一减”教学方法,是对应加法的逆向思维教学,即把一个合体字分解,进行 游戏。
“换一换”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分解过后再同其他独体字或偏旁部首进行组合。 总的来说,这种加减交换识字教学法其原理就是字理识字法,主要运用在形声字、会 意字、指示字的教学,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让学生再简单愉快的游戏中认识了汉 字的字形,而且还学习到了每一个汉字所表达的含义。
.
10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 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 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 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 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他们最显 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 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 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 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 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一、二年级的老师应 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要在各 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信赖感能够更加持久。
“生”;一口吃一斤“听”;鸟儿没有眼“乌”;二小儿住在宝盖儿下“完”;
抓一半,跑一半“抱”;注意节水“主”;两个月亮爬上来“朋”等。进行这种
游戏,既扩展学生的思维,又能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可谓是两全其美。同时
字源识字ppt课件

辅助识字与写字
通过分析汉字的字源,帮 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造和 意义,提高识字效率,同 时规范写字的笔画。
提高词汇量
通过字源分析,学生可以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扩 大词汇量。
促进阅读理解
通过对字源的解析,学生 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和现 代文中的句子和篇章,提 高阅读理解能力。
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CHAPTER
激发兴趣,引导探索
总结词
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汉字起源和演化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汉 字的字源。
详细描述
利用PPT课件展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让汉字字源更 加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激发他们对汉字字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字源的发展
01
02
03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 字之一,主要用于卜辞记 录。
金文
随着青铜器的发展,金文 逐渐兴起,成为商周时期 的主要文字。
小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 小篆作为官方文字,奠定 了中国文字的基础。
字源的分类
表意字
形声字
通过图形或符号表达意义,如“日” 、“月”。
结合表意和表音的特点,如“河”、 “海”。
传承中华文明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通过 字源识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对汉字的字源分析,可以挖 掘出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如道 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从而弘扬
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深入了解汉字的字源,学生 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华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04 字源识字的教学策略
字源识字模式研究

字源识字模式研究近年来,好多套“课标”小学语文教科书,几乎不约而同地吸纳了字源识字的模式,注重揭示汉字构字理据,以帮助儿童提高识字效率。
什么是字源识字呢?顾名思义,所谓字源识字,就是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识记汉字的方法。
字源识字是一种最古老的识字法,而且三千年来沿用不衰。
“周礼,古者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许慎《说文解字•叙》)。
这说明早在周代,人们就已经用六书条例来教学生识字了。
到了秦代,已有了利用汉字的形旁、声旁作为识字线索的识字课本。
如李斯等人编写的《仓颉篇》,就有将同声旁或同形旁的字编在一起的体例。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六书条例对汉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解说,是分析汉字结构特点的集大成之作,为人们利用字源识字提供了权威性的依据。
到了清代,出现了大量以《说文》为中心的识字蒙学课本,如刘庠的《说文蒙求》,蒯光典的《文字蒙求广义》,李天根的《说文部首韵语》,冯桂芬的《说文部首歌》等等。
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
《文字蒙求》是他专为蒙童编写的字源识字课本。
他积极倡导字源识字:“人之不识字也,病于不能分,苟能分一字为数字,则点画必不可以增减,且易记而难忘矣。
苟于童蒙时,先令知某为象形,某为指事,而会意字即合此二者以成之,形声字即合此三者以成之,岂非执简御繁之法乎?”(王筠《文字蒙求•自序》)此后,学者章太炎精于文字训诂之学,1906年他在日本东京主办国学讲习会,曾为赴日留学生讲解《说文》,力主利用《说文》知识以助识字。
抗日战争时期,陈独秀对于当时教儿童识字“如习符咒”的状况深为不满,力倡改良识字教育,主张教儿童识字应明字理,乃亲自著述了《小学识字教本》。
他认为,“今之教者依此口讲而手绘之,习者如睹画图,虽下愚可晓,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也。
……中国在拼音文字未行之前,识文字善教育之道,舍此无他途。
”(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自叙》)。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引入“字源识字法”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引入“字源识字法”的意义【摘要】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引入“字源识字法”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汉字。
字源识字法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通过引入“字源识字法”,可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字源识字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这种教学方法,使其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字源识字法,提高学生识字效率,拓展词汇知识,促进语文学习,阅读能力,培养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重要性,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交流的加深,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对于学生掌握汉字的能力日益凸显。
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的“以词认字”、“形音义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学生往往因认字困难而产生学习压力,导致识字效率低下。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词汇知识水平,引入“字源识字法”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字源识字法”是指通过了解汉字的构成部件和字源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含义和发音,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内涵和规律,从而更轻松地掌握词汇和提升阅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字源识字法”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探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引入“字源识字法”的意义变得尤为重要。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引入“字源识字法”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拓展他们的词汇知识,促进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小学低年级语文字源识字法运用研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字源识字法运用研究摘要:学习知识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识字,而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字源识字法作为汉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汉字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当前字源识字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造字理据遵循度不足、字源知识储备不充分、字源教学资源匮乏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字源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为学生打下更为坚实的语文基础。
关键词:字源识字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改进策略;教学资源引言:汉字教育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文化认同和创造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识字教学是汉字教育的奠基石,而字源识字法作为一种传统而重要的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论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字源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进策略,以提高字源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一、字源识字法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因为时间限制或教材不足而无法全面解释每个字的造字背后的原理。
这导致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仅停留在字形表面,而未能真正理解和内化字形的构造逻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仅局限于记忆字形,而对于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文化内涵了解不深。
这可能限制了他们对于汉字丰富内涵的理解,影响了识字的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字源教学资源不足也制约了字源识字法的全面应用。
教材的单一性和缺乏多样性可能导致学生对于字源的理解过于片面。
缺乏足够生动、实用的案例和情境,学生难以将字源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降低了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
二、字源识字法的运用策略(一)造字理据的合理遵循造字理据的合理遵循是字源识字法成功运用的基础,通过深入理解每个字的构造原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认知框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章可循。
这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注重传统的造字理据,更要结合现代认知科学的视角,设计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对造字理据的遵循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字源网有每个字物体本身的图片。 /ziyuan/
中国的每个汉字,都有来源。懂得字源,可以使我们 用溯源法去解释今天汉字的字形,知道汉字从甲骨文、金 文、小篆、汉隶、楷书、行书、草书,直至今天简化字的 演变过程。懂得字的来源,才能更规范化地使用和书写汉 字,把字写得准确合理而且好看,克服汉字混乱和写错别 字的现象。 和字理识字稍有不同的是:虽然都是追溯造字的本源, 但我们做的仅仅是利用图案,请学生观察由图到线到字的 发展,并不多去解析字理,增加学生识字的难度。让学生 在多次观察字形演变的过程中,达到识字的目的,符合学 生现有阶段识字认字的能力。
• 让学生达到看过,有印象,有感觉,有兴趣。当然,如果 能产生兴趣,在课外进行自觉的探究学习,更是起到了事 半功倍的效果。 • 通过字源识字了解汉字的本义和发展延伸之后,再结合低 年级课本内容的安排:识字课、课文、语文园地等,在课 文中了解字在文中的意思,学字学词并感知运用。在语文 园地中了解字的归类、特点和变化个个完整的图形 来记忆,这种图形属于形象识记能力的一种。儿童这种能 力不但形成得早,而且潜力惊人,三至五岁是人的一生中 认汉字最快、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就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 子会将汉字当做一幅幅图画,孩子就在记住图画的过程中, 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汉字。 如果孩子错过这个阶段,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就是一个 孩子快速识字比较合适的时期。利用字源识字的方法,就 是将我们正在学习和使用的汉字,从图画式的甲骨文,到 线条化的金文、小篆、汉隶、草书,直到现在的简化字, 引导孩子观察汉字由图画到线到字,直观的有一个简单的 了解,以帮助学生快速的识字认字。
了解字源识字
•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是重点。
• 识字教学经过前辈老师多年的实践,已有多种行 之有效的方法,如随文识字、由字到词到句、字 理识字、诵读识字、分散识字、集中识字等等, 这些识字的方法,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生字都可以 在课堂上加以运用,从而合理高效的进行识字教 学。
首先,了解什么是字源识字?
第三:素材怎样找?
1.象形字典:字形演变、造字解说。 /WordInfo.aspx?id=3696
2.字典网:选字源字形,甲骨文比较标准。 /zizy341674148 / 3.汉典网:选字源字形。
• 如:象形字的认识
甲骨文
甲骨文
楷书
• 如:会意字的认识
甲骨文
甲骨文
第二:基本操作方法。
• 运用字源识字,无论是象形、指事、会意还是形声字的认 识,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都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 行简单的表象化的看图,由图到线到字。 • 先出示实物图片,再单个出现甲骨文图片,让学生观察图 中画的是什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无论猜的结果怎样, 再逐步出现后面的小篆、汉隶、到楷书的字形图片,形成 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字形的演变过程,还可以讲讲文字 背后的故事,引起学生识字、记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