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概论

合集下载

博物馆学概论

博物馆学概论
• 2、日本定义:收集、保管(包括培育)、 陈列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 资料,从教育角度,以供一般民众提高文化 教养、调查研究、消遣娱乐为目的的机构。
• 3、美国定义: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 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 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 关。
• 4、苏联定义: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 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即精神文化珍 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
• 3、1953年,意大利热那亚、米兰、贝尔加 莫,主题:室外博物馆的问题;落后地区的 博物馆问题;现代城镇规划中的博物馆和博 物馆建筑
• 4、1956年,瑞士巴塞尔、苏黎世、日内瓦, 主题:我们时代的博物馆;当今世界中的自 然历史博物馆;当今历史博物馆的问题;现 代科技博物馆的规划和组织;现实与空想。
和历史博物馆》、《未来的博物馆》、《博物馆 管理原则》。
• 4、1904年,英国D•默里出版三卷本的《博 物馆的历史及其利用》
• (二)20世纪30年代
• 1、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了两卷 本的《博物馆学》。
• 2、T•R•亚当姆出版的《博物馆的公民价 值》、《博物馆与大众文化》。
• 3、G•F•拉姆齐出版的《美国博物馆的教育 工作》
• 8、1968年,联邦德国科隆、慕尼黑,主题: 博物馆与研究。
• 9、1971年,法国巴黎、格勒诺布尔,主题 是博物馆以人为本,今天和明天:博物馆 的教育和文化角色。
• 10、1974年,丹麦哥本哈根,主题:博物 馆与现代世界。
• 11、1977年,苏联莫斯科,主题:博物馆 与文化交流。
• 12、1980年,墨西哥,主题:博物馆对世 界文化遗产的职责。
博物馆学概论
绪论
• 1、教学内容 • 了解博物馆学、博物馆和博物馆发展的历

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概论教学纲要

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概论教学纲要

《博物馆学概论》教学纲要第一编博物馆学和博物馆第一章什么是博物馆学第一节博物馆学的定义及发展历史一、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二、中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提出,“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办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的研究博物馆学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

自英国人杰·格拉瑟1885年正式使用博物馆学(Museology)这一术语,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四、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的倡导者五、中国近现代博物馆学的研究及其发展(一)、中国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中国博物馆学是20世纪30年代起步的。

代表性著作主要是1936年6月出版的生物学家费耕雨、费鸿年编著的《博物馆学概论》和同年7月出版的上海市博物馆陈端志著《博物馆学通论》。

(二)、新中国初期的中国博物馆学50年代,博物馆学的特点是以苏联博物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范式,指导中国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博物馆学首先,列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培养博物馆学教学、科研和博物馆工作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式任务之一。

第二,成立了博物馆学研究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中国博物馆学会。

第三,开展了有计划的博物馆学研究活动,形成了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奖励、学报、会议、出版规范或制度。

第四,开展了博物馆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博物馆学科的国际化正在加速。

第二节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学科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二、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一般地说,博物馆学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噗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博物馆学概论

博物馆学概论
19世纪中叶,中国去西方出访、留学者逐渐增多。 他们旳游记和随笔中常有参观博物馆旳记载,所用名称有
“集宝楼”、“积宝楼”、“禽骨馆”、“画阁”、“军器 楼”等,没有统一旳名称。 1867年,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在《漫游随录》中首用 “博物院”一词,但并未普及。 被称为日本博物馆奠基人旳田中芳男,据说是他首先假借中 文,把MUSEUM译成“博物馆”。 1870年后来,博物馆(博物院)一词成为MUSEUM旳固定 译语。
一、 博物馆(MUSEUM)旳词义及其演变
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正式使用 MUSEUM。
这是第一所向社会公众开放旳博物馆,往往被博物馆学家视为 近代博物馆诞生旳标志。
埃利亚斯•阿什莫尔——业余科学家、收藏家、律师,1659 特拉德斯干及其第二任妻子赫斯特,1662,1678,1683
近代以来科学旳发展,博物馆逐渐有意识、有计 划地对人类历史上全部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 和艺术价值旳自然和文化遗存进行全方面和系统 旳搜集和保护。
科学研究
博物馆旳科学研究功能主要还是文艺复兴以来,尤 其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后来,在对自然标本展开研 究旳基础上发展起来旳。
最初旳领域主要是生物学和自然史。
统治者政权正当性旳根据。
妇好墓出土玉戈
尽管从历史早期开始中国就有专门收藏和保存文物 旳建筑和机构,但并没发展出以公共教育为特色旳 近代意义旳博物馆来。
我们今日使用旳“博物馆”一词是19世纪中晚期从 英文MUSEUM翻译而来。
2、MUSEUM旳起源
“museum”源于古希腊文mouseion,意为“思索 之所”或“缪斯旳宝座”。
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旳馆徽上:Education, Expeclition, Research.

《博物馆学概论》PPT课件

《博物馆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 周
第四章 什么是博物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的职能 博物馆的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
唐• 玉飞天
第一节 博物馆的定义
一、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1、中国古代对博物的理解
“博物”:《左传·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博物志》:旧题晋张华撰。仿山海经体,多记神仙方术故事。
一、 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正式使用 MUSEUM。
这是第一所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往往被博物馆学家视为 近代博物馆诞生的标志。
埃利亚斯•阿什莫尔——业余科学家、收藏家、律师,1659 特拉德斯干及其第二任妻子赫斯特,1662,1678,1683
当时在诉讼中,MUSEUM已用来专指那些“储存和收藏各种自然、科学与 文学珍品或趣物或艺术品的场所”,古典时代那种庞大、高度综合性的博 物馆概念已经被分解了。UNIVERSITY(大学),LIBRARY(图书馆), LABORATORY(实验室)
阿什莫林博物馆
阿什莫林 博物馆
3、中译“博物馆”始末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 护、研究、传播和展览。”
有组织的常设性非盈利机构,主要基于教 育或美学的目的,具备专业馆员,拥有、 利用、妥善照管有形物件,并且定期向大 众展示这些物件。
美国博物馆协会(AAM)为博物馆鉴定认证方案制 定的定义。
二、 博物馆的定义
1、为博物馆定义的困难 形态的多样化 职能的多重性 区域性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的差异 内涵与外延的历史性变化
二、 博物馆的定义
2、博物馆定义的变迁

10第十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

10第十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

• 二、博物馆经营战略
• (一)博物馆的产品 • (二)突出博物馆特色 • (三)围绕展览综合开发产品
• 三、博物馆市场营销
• (一)市场调查 • (二)培育观众市场 • (三)博物馆产品包装 • (四)营销公关 • (五)网上营销
思考题
• 1.何谓博物馆机构的 “三部制”和 “一条龙”制设置?两者在 博物馆业务活动中各有什么特点?
• 《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
• (二)博物馆安防系统
➢ 1.制定博物馆安全制度 ➢ 2.建立博物馆安全防范技术系统
• (三)博物馆安保的核心
➢ “人防” ➢ “物防” ➢ “技防”
• (四)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
第五节 博物馆经营
•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 (一)文化产业 • (二)文化事业 • (三)博物馆的 “非营利性” • (四)博物馆经营的内容
第十章 博物馆经营管理
第十章 博物馆经营管理
第一节 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 第二节 博物馆人事管理
第三节 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管理 第四节 博物馆财务与安全管理
第五节 博物馆经营
第一节 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
• 一、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
• (一)发达国家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
➢ 集中管理型(法国) ➢ 非集中管理型(美国) ➢ 半集中管理型(英国)
• (一)博物馆章程 • (二)人事管理规章 • (三)行政管理规章 • (四)业务活动管理规章
• 二、博物馆馆长
• (一)一馆之长的重要性 • (二)馆长的任职条件
• 2001年,《博物馆馆长专业资格条件 (试行)》
• 三、博物馆职员
• (一)博物馆员工分类 • (二)博物馆员工的考核 • (三)员工的激励机制 • (四)员工培训

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精选多篇]

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精选多篇]

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精选多篇]第一篇: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第三章博物馆业务• 第一节藏品征集、鉴定和管理• 第二节藏品保护• 第三节博物馆学术研究• 第四节陈列与展览• 第五节博物馆服务第一节藏品征集、鉴定和管理一、藏品与展品•二、藏品征集•三、藏品鉴定、定名和定级•四、藏品登记、编目和管理一、藏品与展品• 藏品定义:藏品是博物馆根据相关文物法规和自身需要而接收和征集的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或采集、制作的自然标本。

它具有历史、科学或艺术价值。

是人类遗留下来的或自然界馈赠的宝贵文化财富。

藏品中的人类遗留物,又称“文物”,现在更通称“文化遗产”。

其来自自然界且反映自然界现象的自然物或人工加工了的自然物,称自然标本。

• 展品定义:展品,顾名思义,即用于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展出的物品。

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以展示为目的的文物、标本、辅助展品等均可称之为展品。

• 藏品与展品的关系:藏品从库房移到展厅,即转化为展品;展览中有些仅为展览主题的需要而制作出来的辅助展品,若展览结束后不再保藏,便不是藏品。

二、藏品征集•1.藏品征集的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

可以考虑从三个“出发” 着手。

第一,从博物馆的性质出发,确定本馆的征集对象和范围。

第二,从保护人类文化财富出发,如遇到不属于本馆征集范围,但又是极有价值的文物或标本,应当向有关博物馆通报信息,或者先征集入馆,再妥善处理,以避免珍贵文物标本的湮没损失。

第三,从陈列的需要出发。

•(2)逐步完善本馆的藏品体系• 博物馆的藏品征集不是临时性的任务或突击性的工作,而是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

征集的重点应放在本馆藏品中的空白和薄弱环节,以达到藏品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藏品是否丰富系统,主要不在藏品数量的增加,而在藏品质量的提高、品种的丰富和缺漏的填补。

•(3)藏品征集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 要对馆藏现状有调查。

哪此是馆藏丰富的?哪些是缺漏的项目?急需充实的是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征集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博物馆概论第一章

博物馆概论第一章

第三节: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
一、国外博物馆学的发展 二、中国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历史 三、国际博物馆协会
一、国外博物馆学的发展
(一)、17世纪出版了第一批博物馆藏品目录及相 关著述。 (二)、18世纪开始在德国等国出版有博物馆藏品 分类和管理以及陈列、教育功能的专著 (三)19世纪中叶,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的 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四)、20世纪30年代博物馆研究进一步发展 (五)、二战后博物馆学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大百科全书· 博物馆》卷: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 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 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 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 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 律。”
(二)、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从博物馆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以及博物馆的 历史演进和未来发展趋势全面探讨,经行学科研 究。 (1)、研究博物馆的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 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 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 (2)、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 1986 年11月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4次大会上 正式通过。分序言、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 行为3个部分,共8条。对博物馆的性质、任务、 要求,藏品的征集,馆藏文物的捐献、出售、 交换和注销,工作人员对藏品的责任和对社会 的责任以及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等作出了严格 的要求
1、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办馆理念和研究方向。
• “以人为本”、“人与物相结合”、“有助于
人的发展和愉悦”将是博物馆的办馆理念和博 物馆学的研究时代趋向。

《博物馆学概论》课程笔记

《博物馆学概论》课程笔记

《博物馆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博物馆学发展史一、外国博物馆学发展史1. 16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博物馆学(1)起源阶段- 博物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私人收藏,这些收藏多为珍奇物品、艺术品和自然标本。

- 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的贵族、教会和学术机构开始建立私人收藏室,展示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珍稀物品。

(2)初步发展阶段- 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博物馆逐渐被视为传播知识、教育公众的场所。

- 1759年,大英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标志着博物馆从私人收藏向公共展示的转变。

- 此时期,博物馆的职能开始从单一的收藏保存扩展到教育、研究等多个领域。

(3)博物馆学理论初步形成- 19世纪,博物馆的数量迅速增加,博物馆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

- 欧洲各国纷纷建立国家博物馆,探讨博物馆的功能、分类、展览方法和藏品管理。

- 重要的博物馆学著作开始出现,如法国学者阿尔封索·德·贝朗热的《博物馆学原理》。

2. 两次世界大战及以来的博物馆学(1)博物馆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博物馆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战后逐渐恢复,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20世纪50年代,博物馆学理论得到丰富,如博物馆教育的理念、生态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的出现。

- 美国学者乔治·H·埃尔斯海默的《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对博物馆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2)博物馆学研究的国际化-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成立,推动博物馆学研究的国际化。

- 19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世界遗产”概念,博物馆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国际间的博物馆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博物馆学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

(3)博物馆学分支学科的兴起- 20世纪末,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如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建筑、藏品保护等逐渐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