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观察_贾佳
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和预后分析

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和预后分析崔润;郭琤琤;郭颖;吕晓飞;胡婉明;陈忠平;牟永告;杨群英【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22(49)21【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0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81例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总生存期为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81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62.9%,疾病控制率为80.2%,90.1%的患者生存质量状况(KPS)评分和神经症状有改善。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分别为4.4个月(95%CI:4.0~4.8)和7.8个月(95%CI:6.8~8.8)。
单因素分析显示用药时机(首次或≥2次复发时用药)、剂量(5 mg/kg,6~9 mg/kg,10 mg/kg)和是否联合化疗对mOS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影响mOS的独立预后因素。
不良事件主要为1~2级。
结论:贝伐珠单抗可以改善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耐受性好。
KPS评分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影响mOS的独立预后因素,贝伐珠单抗在复发后的用药时机、剂量、是否联合化疗对mOS无影响。
【总页数】6页(P1088-1093)【作者】崔润;郭琤琤;郭颖;吕晓飞;胡婉明;陈忠平;牟永告;杨群英【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分析2.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铂类药敏感型复发性\r卵巢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3.比较替莫唑胺联合阿帕替尼与替莫唑胺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或进展性脑胶质瘤得疗效分析4.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分析5.再程放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良事件 7 4例 , 中以腹 泻 ( 2例 ) 发 热 性 中性 粒细 胞 减 少 其 1 、
( 1例 )恶 心 ( 1 、 8例 ) 呕 吐 ( 、 7例 ) 为 常见 。在 7 较 4例不 良事 件
测量病灶 ( 螺旋 c T或 MR ≥1e ; I m) 肺转 移者 , 转移灶 占肺体积
可 医药 2 1 4月 第 3 北 0 2年 4卷 第 8期
Hee M dcl oma,0 2 V l 4A r o8 b i e i u l2 1 , o 3 p . aJ N
11 57
d i1 .9 9 ji n 10 7 8 . 0 20 .1 o :0 36 / . s. 02— 3 62 1 .8 06 s
・
论 著 ・
贝伐 单 抗 联合 伊 立 替 康 二线 治疗 晚期 转 移 性 结 直 肠 癌 的临 床研 究
李 杰
【 摘要 】 目的 观察 贝伐单 抗与 伊立 替康联 合 用 于晚期 结直肠 癌 二线 治 疗的近期 疗效和 安全 性。
方法 在 2 2例 晚 期 结直 肠 癌 患者 中, 用 贝伐 单 抗 与 伊 立 替 康 联 合 的 生 物 化 疗 手 段 进 行 治 疗 , 察 疗 效 应 观 及 不 良反 应 。 结 果 2 2例 患者 中 , 8例 ( 64 ) 分 缓 解 ( R) 1 有 3 .% 部 P ,2例 (4 5 ) 定 ( D)2例 ( . % ) 5.% 稳 S , 91 进展 ( D) 有 效 率 ( R 为 3 . % , 病 控 制 率 ( C 为 9 . % 。 治 疗 耐 受性 良好 , 要 不 良反 应 为 粒 P , O R) 6 4 疾 D R) 0 9 主 细 胞 减 少和 腹 泻 。结 论 贝伐 单 抗 联 合 伊 立 替 康 用 于 晚 期 结 直 肠 癌 的 二 线 治 疗 效 果好 、 疾病 控 制 率 高 、 耐 受 性 良好 。
伊立替康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ma l i g n a n t g l i o ma f M G1 . S t u d i e s o f i r i n o t e c a n a s mo n o t h e r a p y ,o r i n c o mbi n a t i o n wi t h o t h e r a g e n t s h a v e y i e l d e d
1 / r J0 小 0
伊立替康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刘 东 ,董 梦 竹 ,张程 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药学部 ,湖北 武汉 4 3 0 0 3 0 [ 摘 要] 目 前 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方 案都 无法显著改善患者总生存期 。伊 立替康可透过血脑屏 障 强 烈杀伤恶性胶质瘤细胞 。
f o r t r e a t me n t o f ma l i g n a n t g l i o ma a r e r e v i e we d . Un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e ic f a c y h a s b e e n d e mo n s t r a t e d or f i r i n o t e c a n mo n o t h e r a p y , h o we v e r , e n h a n c i n g e ic f a c y a n d p r o mi s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s p e c t s a p p e a r wh e n u s e d i n c o mb i n a t i o n wi t h o t h e r c h e mo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g e n t s s u c h a s t e mo z o l o mi d e , Ce l e c o x i b , S u ni t i n i b .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

proliferationandmigrationoflungcancercellsthroughdown-regulatingmicroRNA-217expression[J].EurRevMedPharmacolSci,2020,24(11):6157-6165.[18] LIY,GONGY,MAJ,etal.Overexpressedcirc-RPL15predictspoorsurvivalandpromotestheprogressionofgastriccancerviaregulatingmiR-502-3p/OLFM4/STAT3pathway[J].BiomedPharmacother,2020,127:110219.[19] PEIX,CHENSW,LONGX,etal.CircMETpromotesNSCLCcellproliferation,metastasis,andimmuneevasionbyregulatingthemiR-145-5p/CXCL3axis[J].Aging(AlbanyNY),2020,12(13):13038-13058.[20] LIY,QIAOL,ZANGY,etal.CircularRNAFOXO3suppressesbladdercancerprogressionandmetastasisbyregulatingmiR-9-5p/TGFBR2[J].CancerManagRes,2020,12:5049-5056.[21] CHENMS,LINCH,HUANGLY,etal.CircRNASMARCC1spongesmiR-140-3ptoregulatecellprogressionincolorectalcancer[J].CancerManagRes,2020,12:4899-4910.[22] CHEH,DINGH,JIAX.Circ_0080145enhancesimatinibresistanceofchronicmyeloidleukemiabyregulatingmiR-326/PPFIA1axis[J/OL].CancerBiotherRadiopharm,2020[2020-09-20].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598170/.DOI:10.1089/cbr.2020.3600.(编校:张西敏)
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加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加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王艳华;刘冬兰【摘要】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加希罗达(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XELIRI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脱发、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接受.【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6(031)008【总页数】3页(P1274-1276)【关键词】贝伐单抗;XELIRI方案;结直肠癌;化疗【作者】王艳华;刘冬兰【作者单位】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R735.3+7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所有肿瘤的10%~15%[1]。
与其他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结直肠癌发病较隐匿,早期难以确诊。
流行病学研究报道,30%~4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转移,50%~60%的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将会发生复发或转移[2]。
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其中以5-FU、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等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有FOLFOX4、FOLFIRI及CapeOx方案等。
晚期结直肠癌化疗的同时联合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明显增加了治疗的有效率[3-4]。
本研究即旨在探讨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②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无化疗禁忌证。
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的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的临床观察董文静;宫满成;萧剑军;江小梅;殷兆锋;李慧芬【摘要】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的疗效.方法分析20例难治性脑转移瘤瘤周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常规剂量治疗5d以上,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根据5 mg/kg的标准计算每次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剂量,每2周重复一次.所有患者至少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1次,治疗后3d停止常规脱水及激素治疗.使用头部MRI增强扫描来评估瘤周水肿的程度,记录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前后的瘤周水肿程度、KPS评分以及使用贝伐珠单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6例患者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全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的水肿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脑转移瘤瘤周水肿有良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研究病例数较少,尚需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论证.【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4页(P465-468)【关键词】瘤周水肿;脑转移瘤;贝伐珠单抗【作者】董文静;宫满成;萧剑军;江小梅;殷兆锋;李慧芬【作者单位】中山市人民医院化疗科,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人民医院化疗科,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人民医院化疗科,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人民医院化疗科,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人民医院化疗科,广东中山528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脑部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之一,脑转移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
约25%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脑转移,脑转移瘤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缩短了其生存时间,主要原因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本身不断地增殖以及侵袭性生长。
贝伐珠单抗治疗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瘤周水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吉林医学2021年2月第42卷第2期贝伐珠单抗治疗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瘤周水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林丽(北票市中心医院介人肿瘤科,辽宁北票122100)[摘要]目的:观察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瘤周水肿采取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90例肺癌脑转移的伴难治性瘤周水肿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贝伐珠单抗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 56%)高于对照组(80. 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 56%)和观察组(37.78% )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瘤周水肿患者采取贝伐珠单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脑恶性肿瘤瘤周脑水肿,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难治性瘤周水肿;贝伐珠单;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肺癌患者中脑转移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发生率较高,自然 病程低于3个月。
除肿瘤细胞本身的倾斜性生长和不断增 殖,研究发现,90%的脑转移会引发瘤周水肿,加重颅内压增 高症状[1]。
该症状属于晚期急危肿瘤,在短时间内会继发脑 疝,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需在第 一时间给予紧急处理,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瘤周水肿的常规 治疗手段为脱水及激素治疗,但由于血脑屏障原因,很多化疗 药物无法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肺癌脑转移主要采取 替莫唑胺、卡氮芥类药物治疗,虽具有一定效果,但起效速度 较慢。
本次研究探讨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瘤周水肿患者采取 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现详情报告如下。
伊立替康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儿童难治性、复发性髓母细胞瘤疗效观察

伊立替康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儿童难治性㊁复发性髓母细胞瘤疗效观察刘晶晶1ꎬ孙艳玲1ꎬ杜淑旭1ꎬ李春德2ꎬ武万水1ꎬ孙黎明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ꎬ北京100038ꎻ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㊀㊀摘要:目的㊀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替莫唑胺(IT)治疗儿童难治性㊁复发性髓母细胞瘤(MB)疗效ꎮ方法㊀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难治性㊁复发性MB患儿27例ꎬ均给予IT治疗:伊立替康总量300mg/m2ꎬ静脉滴注ꎬ分2d完成ꎻ替莫唑胺150mg/(m2 d)ꎬ口服ꎬ连用5dꎻ每4周为1个化疗周期ꎻ每2~3个周期接受全脑全脊髓MRI检查ꎮ治疗过程中监测患儿的血常规㊁肝肾功能㊁心肌酶等指标ꎮ随访至2018年10月ꎬ期间观察并记录患儿的无进展生存期㊁无进展生存率(PFS)㊁总体生存率(OS)ꎬ进行疗效评价ꎬ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㊁部分缓解(PR)㊁疾病稳定(SD)㊁疾病进展(PD)ꎬ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及其占比ꎮ结果㊀截止到2018年10月ꎬ27例患儿中ꎬCR2例㊁PR5例㊁SD10例㊁PD10例ꎬ化疗有效率(CR+PR)为25.9%ꎬ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2.9%ꎮ27例患儿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1~12)个月ꎬ6个月㊁10个月PFS分别为74%㊁66.7%ꎬ1年㊁2年OS分别为95%㊁87%ꎮ27例患儿中ꎬ腹泻发生率为29.6%ꎬ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8.5%ꎬ没有患儿因化疗不良反应死亡ꎮ结论㊀IT治疗儿童难治性㊁复发性MB疗效较好ꎬ可作为儿童难治性或复发性MB的治疗方案之一ꎮ㊀㊀关键词:伊立替康ꎻ替莫唑胺ꎻ髓母细胞瘤ꎻ难治性髓母细胞瘤ꎻ复发性髓母细胞瘤ꎻ化疗药不良反应ꎻ腹泻ꎻ骨髓抑制㊀㊀doi:10.3969/j.issn.1002 ̄266X.2019.12.007㊀㊀中图分类号:R739.4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 ̄266X(2019)12 ̄0027 ̄04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儿科专项一般项目(XTYB201816)ꎮ第一作者简介:刘晶晶(1989 ̄)ꎬ女ꎬ硕士研究生ꎬ住院医师ꎬ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血液肿瘤ꎮE ̄mail:jingjing356@126.com通信作者简介:武万水(1968 ̄)ꎬ男ꎬ硕士ꎬ副主任医师ꎬ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血液肿瘤ꎮE ̄mail:lwxi@sina.comClinicalefficacyofirinotecanandtemozolomideintreatmentofrefractoryandrecurrentchildmedulloblastomaLIUJingjing1ꎬSUNYanlingꎬDUShuxuꎬLIChundeꎬWUWanshuiꎬSUNLiming(1BeijingShijitanHospitalAffiliatedtoCapitalMedicalUniversityꎬBeijing100038ꎬChina)㊀㊀Abstract:Objective㊀Toexploretheclinicalefficacyofirinotecanandtemozolomide(IT)inthetreatmentofrefrac ̄toryandrecurrentchildmedulloblastoma(MB).Methods㊀Twenty ̄sevenchildrenwithrefractoryandrecurrentMBwereincludedinBeijingShijitanHospitalduringtheperiodofJuly2015toDecember2017ꎬallweregivenITtreatment:300mg/m2irinotecanꎬintravenousdripꎬfinishedin2daysꎬ150mg/(m2 d)temozolomideꎬoralforfivedaysꎬevery4weeksasachemotherapycycleꎻreceivingwholebrainandspinalcordMRIinspectionevery2 ̄3cycles.Bloodroutineex ̄aminationꎬliverfunctionꎬkidneyfunctionandmyocardialenzymeofthepatientsweremonitoredinthecourseoftreatment.Follow ̄upwasconducteduntilOctboer2018ꎬandweobservedandrecordedtheprogression ̄freesurvivaltimeꎬ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ꎬandoverallsurvival(OS)toevaluateefficiencyoftreatment.Curativeeffectevaluationwasdividedintocompleteremission(CR)ꎬpartialresponse(PR)ꎬstabledisease(SD)anddiseaseprogression(PD)ꎬandthead ̄versereactionsandtheirproportionswererecorded.Results㊀UntilOctober2018ꎬtherewere2casesofCRꎬ5casesofPRꎬ10casesofSDꎬ10casesofPDꎬwiththeresponserate(CR+PR)of25.9%anddiseasecontrolrate(CR+PR+SD)of62.9%.In27patientsꎬthemedianPFSwas6(1 ̄12)monthsꎬ6 ̄monthand10 ̄monthPFSwas74%and66.7%ꎬand1 ̄yearand2 ̄yearOSwas95%and87%ꎬrespectively.In27patientsꎬthemostfrequentadversereactionwasdiarrheawiththeincidencerateof29.6%ꎬfollowedbybonemarrowsuppressionꎬwiththeincidencerateof18.5%ꎬnochilddiedfromadversereaction.Conclusion㊀ITiseffectiveintreatmentofrefractoryorrecurrentMBinchildrenꎬandcanbeoneofthetreatmentschemesforrefractoryandrecurrentMBinchildren.72Keywords:irinotecanꎻtemozolomideꎻmedulloblastomaꎻrefractorymedulloblastomaꎻrecurrentmedulloblastomaꎻad ̄versereactiontochemotherapyꎻdiarrheaꎻbonemarrowsuppression㊀㊀髓母细胞瘤(MB)是儿童最常见的脑恶性肿瘤ꎬ约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20%[1]ꎮ研究[2]结果显示ꎬMB约占所有后颅窝肿瘤的40%ꎬ3岁以下者占儿童MB的25%~30%ꎮMB以手术㊁放疗㊁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ꎬ经综合治疗ꎬ其5年总体生存率(OS)已提高至80%以上ꎮ难治性MB是指经一线标准化疗方案治疗2个疗程后肿瘤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者ꎻ复发性MB是指经综合治疗取得完全缓解1个月后再复发者ꎮ武万水等[3]研究发现ꎬ虽然MB的5年OS较高ꎬ但对于儿童难治性㊁复发性MB的治疗并不乐观ꎮ本研究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莫唑胺(IT)治疗儿童难治性㊁复发性MBꎬ疗效较好ꎬ现报告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㊀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住院并使用IT治疗的难治性㊁复发性MB患儿27例ꎬ全部患儿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ꎮ纳入标准:①患儿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ꎮ血红蛋白>80g/Lꎬ中性粒细胞计数>1.5ˑ109/Lꎬ血小板计数>80ˑ109/Lꎬ其余血常规检查及X线㊁腹部超声㊁常规心电图㊁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正常ꎻ胆红素小于正常值的1.5倍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小于正常值的2.5倍ꎮ②左心室射血分数>50%ꎮ③接受过放化疗ꎬ但化疗方案中不包括伊立替康和替莫唑胺ꎮ27例患儿中ꎬ男22例㊁女5例ꎬ中位发病年龄为7(3~11)岁ꎬ其中难治性MB患儿17例㊁复发性MB患儿10例ꎬ肿瘤位于第四脑室者15例㊁位于小脑蚓部者9例㊁位于后颅窝者2例㊁多发占位者1例ꎮ国际上常用Change后颅窝MB分期系统对MB患者进行分期:M0期指无肿瘤转移者ꎬM1期为仅脑脊液中有肿瘤细胞ꎬM2期为仅脑部MRI发现肿瘤转移灶ꎬM3期为脊髓MRI发现肿瘤转移灶ꎬM4期为神经系统外发现肿瘤转移灶ꎮ本研究27例患儿中ꎬ初诊断时临床分期M0期5例㊁M1期8例㊁M2期3例㊁M3期11例ꎮ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ꎬ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ꎮ1.2㊀IT治疗方法㊀伊立替康总量300mg/m2ꎬ静脉滴注ꎬ分2d完成ꎻ替莫唑胺150mg/(m2 d)ꎬ口服ꎬ连用5dꎻ每4周为1个化疗周期ꎮ每2~3个周期复查全脑全脊髓MRIꎬ治疗过程中监测患儿的血常规㊁肝肾功能㊁心肌酶等指标ꎮ患儿用药后耐受良好ꎬ且复查影像学检查无进展者ꎬ方可进行下一周期的治疗ꎬ否则更换为其他治疗方案ꎮ所有患儿用药期间常规应用保肝药㊁止吐药及地塞米松预防药物过敏ꎬ并给予充足的水化治疗ꎬ未常规使用抗生素ꎮ若患儿出现白细胞减少㊁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时ꎬ分别给予相应的集落刺激因子药物ꎬ出现严重骨髓抑制时给予输血治疗ꎮ1.3㊀观察方法㊀27例患儿均接受随访ꎬ随访至2018年10月ꎬ观察并记录患儿的无进展生存期㊁无进展生存率(PFS)㊁OSꎬ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㊁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所有患儿进行疗效评价ꎮ疗效评价标准:MRI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信号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CR)ꎬMRI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病灶减少ȡ50%为部分缓解(PR)ꎬMRI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减小或者增大0~ <25%为疾病稳定(SD)ꎬMRI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增大ȡ25%或出现明显的肿瘤继发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为疾病进展(PD)[4]ꎮ其中CR+PR为化疗有效ꎬCR+PR+SD为疾病控制ꎮIT化疗时ꎬ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㊁粒细胞减少㊁贫血㊁血小板减少)㊁消化道反应(腹泻㊁呕吐)㊁发热㊁肝功能损伤等ꎮ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ꎬ记录27例患儿的不良反应及其占比ꎮ2㊀结果㊀㊀截止到2018年10月ꎬ27例患儿共接受IT治疗140个周期ꎬ平均5.5(1~12)个周期ꎬ中位随访时间7(3~15)个月ꎮ27例患儿中ꎬCR2例㊁PR5例㊁SD10例㊁PD10例ꎬ化疗有效率为25.9%ꎬ疾病控制率为62.9%ꎮ1例患儿因治疗过程中出现PD而放弃治疗ꎻ1例患儿因病情进展迅速ꎬ接受2个周期治疗后死亡ꎮ图1为1例使用IT治疗3个月后CR的患儿前后头部MRI检查结果ꎮ㊀㊀截止到2018年10月ꎬ27例患儿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1~12)个月ꎬ6个月㊁10个月PFS分别为74%㊁66.7%ꎬ1年㊁2年OS分别为95%㊁87%ꎮ27例患儿中ꎬ腹泻发生率为29.6%ꎬ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8.5%(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4.8%㊁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7.4%)ꎮ腹泻患儿给予膜固思达㊁易蒙停联合治疗ꎬ多数腹泻患儿于化疗停止后5d内恢复正常ꎬ腹泻发生时无联合使用抗生素者ꎮ大部分出现骨髓抑制的患儿给予对症处理后逐渐升至正常ꎬ2例患儿因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而减量治疗ꎮ没有患儿因化疗不良反应死亡ꎮ82㊀㊀注:A为IT治疗前(矢状位)ꎻB为IT治疗3个月后(矢状位)ꎻC为IT治疗前(横断面)ꎻD为IT治疗3个月后(横断面)ꎮ图中箭头所指处为病灶部位ꎮ图1㊀1例使用IT治疗3个月后CR的患儿颅脑MRI检查结果3㊀讨论㊀㊀目前MB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㊁全脑全脊髓放疗㊁化疗等ꎬ可使标危患儿的5年OS达70%以上[5]ꎮ在过去的20年里ꎬ经过对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以及新药的研发㊁联合治疗的应用等ꎬMB的治疗效果及5年OS都在逐渐上升[6]ꎮ研究[7]发现ꎬIT治疗实体瘤如尤文氏肉瘤㊁横纹肌肉瘤以及MB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ꎮ除此之外ꎬ伊立替康和替莫唑胺还没有重叠的不良反应ꎬ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ꎬ而替莫唑胺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ꎮ㊀㊀伊立替康是半合成喜树碱类衍生物ꎬ为拓扑异构酶I(TOPOI)抑制剂ꎬ可通过与TOPO ̄DNA复合物共价形成TOPO ̄药物 ̄DNA复合物ꎬ阻断DNA复制ꎬ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ꎮHoughton等[8]研究发现ꎬ伊立替康连续给药5dꎬ每2周为1个周期ꎬ其疗效较连续给药2周更好ꎮ已有研究[7]表明ꎬ伊立替康50mg/(m2 d)联合替莫唑胺150mg/(m2 d)应用5dꎬ每3~4周为1个治疗周期ꎬ在治疗神经母细胞瘤中疗效较好ꎮ㊀㊀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的二代烷化剂ꎬ口服后吸收迅速ꎬ透过血脑屏障较好ꎬ生物利用率高ꎮ替莫唑胺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活性ꎬ但其化疗的有效率不足50%ꎮ替莫唑胺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耐药性ꎬ故替莫唑胺通常选择与其他药物联用ꎬ以增强抗肿瘤活性并减少耐药的发生[9]ꎮ替莫唑胺的传统给药模式一般为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ꎬ自放疗第1天起至放疗结束ꎬ剂量为75mg/(m2 d)ꎬ放疗结束后再给予6个周期的替莫唑胺辅助化疗ꎬ剂量为(150~200)mg/(m2 d)ꎬ第1~5天ꎬ28天为1个周期ꎮ㊀㊀本研究纳入的27例患儿均为难治性㊁复发性MBꎬ在应用IT治疗方案前ꎬ已接受过环磷酰胺㊁甲氨蝶呤㊁顺铂㊁长春新碱等药物的联合治疗ꎮ儿童肿瘤用药相对局限ꎬ在上述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并不多ꎬ可用于儿童并能发挥疗效的药物更少ꎮCasey等[10]研究提示ꎬIT可用于治疗儿童复发性或进展性尤文氏肉瘤ꎬ且患儿耐受性良好ꎬ20例患儿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ꎮBagatell等[11]研究显示ꎬIT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时ꎬ其化疗有效率为15%ꎬ疾病控制率为52.7%ꎬ2年PFS和OS分别为13%和30%ꎮ本研究结果显示ꎬIT方案治疗难治性㊁复发性MB的化疗有效率为25.9%ꎬ疾病控制率为62.9%ꎬ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ꎮ本研究化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ꎬ2年PFS和OS均高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ꎬ可能与神经母细胞瘤本身预后不佳有关ꎬ其10年生存率仅为1.5%~2%[12]ꎮ㊀㊀虽然IT治疗效果较好ꎬ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ꎬ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认知功能的损害㊁听力损伤㊁内分泌紊乱以及继发恶性肿瘤[13]ꎮCasey等[10ꎬ14]研究结果显示ꎬ在IT治疗尤文氏肉瘤时ꎬ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㊁结肠炎和骨髓抑制(包括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ꎮBagatell等[11]研究中ꎬIT治疗神经母细胞瘤ꎬ大部分患者耐受良好ꎬ不到6%的患者出现腹泻ꎻ约20%的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ꎬ仅有不到10%的粒细胞减少患者出现感染ꎻ约15%的患者出现3~4级骨髓抑制ꎻ约10%的患者出现低钾血症ꎮ本研究腹泻发生率为29.6%ꎬ高于相关研究结果ꎬ但均为轻中度腹泻ꎬ可能与本研究用药前未使用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预防有关ꎮ本研究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8.5%ꎬ与前述研究相近ꎮ听力损伤㊁内分泌紊乱㊁继发肿瘤等不良反应未观察到ꎬ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ꎮ㊀㊀综上ꎬIT治疗儿童难治性㊁复发性MB表现出较理想的治疗反应和顺应性ꎬ少有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ꎬ可作为儿童难治性或复发性MB的治疗方案之一ꎮ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不足ꎬ随访时间尚短ꎬ故暂时无法观测其对患儿长时间OS的有效性ꎬ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及更长的随访时间ꎬ以进一步明确该联合方案的远期疗效ꎮ参考文献:[1]LouisDNꎬPerryAꎬReifenbergerGꎬetal.The2016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ofTumor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asummary[J].ActaNeuropatholꎬ2016ꎬ131(6):803 ̄820.[2]纪文元ꎬ梁平.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放疗㊁化疗的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ꎬ2011ꎬ26(11):884 ̄886.92[3]武万水ꎬ杜淑旭ꎬ任思其ꎬ等.采用HIT ̄2000方案治疗的41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ꎬ2017ꎬ32(3):191 ̄194.[4]AguileraDꎬMazewskiCꎬFangusaroJꎬetal.Responsetobevaci ̄zumabꎬirinotecanꎬandtemozolomideinchildrenwithrelapsedmedulloblastoma:amulti ̄institutionalexperience[J].ChildsNervSystꎬ2013ꎬ29(4):589 ̄596.[5]MassiminoMꎬBiassoniVꎬGandolaLꎬetal.Childhoodmedullo ̄blastoma[J].CritRevOncolHematolꎬ2016ꎬ105:35 ̄51. [6]KhatuaSꎬSongAꎬSridharDCꎬetal.Childhoodmedulloblas ̄toma:currenttherapiesꎬemergingmolecularlandscapeandnewertherapeuticinsights[J].CurrNeuropharmacolꎬ2018ꎬ16(7):1045 ̄1058.[7]VenkatramaniRꎬMalogolowkinMꎬDavidsonTBꎬetal.AphaseIstudyofvincristineꎬirinotecanꎬtemozolomideandbevacizumab(vitb)inpediatricpatientswithrelapsedsolidtumors[J].PLoSOneꎬ2013ꎬ8(7):e68416.[8]HoughtonPJꎬCheshirePJꎬHallmanJNꎬetal.Efficacyoftopoi ̄someraseIinhibitorsꎬtopotecanandirinotecanꎬadministeredatlowdoselevelsinprotractedschedulestomicebearingxenograftsofhumantumors[J].CancerChemotherPharmacolꎬ1995ꎬ36(5):393 ̄403.[9]ZhangJꎬStevensMFꎬBradshawTD.Temozolomide:mechanismsofactionꎬrepairandresistance[J].CurrMolPharmacolꎬ2012ꎬ5(1):102 ̄114.[10]CaseyDAꎬWexlerLHꎬMerchantMSꎬetal.Irinotecanandtemo ̄zolomideforewingsarcoma:thememorialsloan ̄ketteringexperi ̄ence[J].PediatrBloodCancerꎬ2009ꎬ53(6):1029 ̄1034. [11]BagatellRꎬLondonWBꎬWagnerLMꎬetal.PhaseⅡstudyofiri ̄notecanandtemozolomideinchildrenwithrelapsedorrefractoryneuroblastoma:Achildrenᶄsoncologygroupstudy[J].JClinOn ̄colꎬ2011ꎬ29(2):208 ̄213.[12]GaraventaAꎬParodiSꎬDeBernardiBꎬetal.Outcomeofchildrenwithneuroblastomaafterprogressionorrelapse.AretrospectivestudyoftheItalianneuroblastomaregistry[J].EurJCancerꎬ2009ꎬ45(16):2835 ̄2842.[13]GudrunardottirTꎬLanneringBꎬRemkeMꎬetal.Treatmentdevel ̄opmentsandtheunfoldingofthequalityoflifediscussioninchild ̄hoodmedulloblastoma:areview[J].ChildsNervSystꎬ2014ꎬ30(6):979 ̄990.[14]廖加群ꎬ黄立敏ꎬ易敏ꎬ等.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联合顺铂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ꎬ2018ꎬ58(15):9 ̄11.(收稿日期:2018 ̄11 ̄25)作者 编者 读者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㊀㊀区别:①资料要求不同:直线相关分析要求两个变量都是正态分布ꎻ回归分析要求因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ꎬ而自变量X是能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ꎮ②统计意义不同:直线相关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伴随关系ꎬ这种关系是相互的㊁对等的ꎬ不一定有因果关系ꎻ回归则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ꎬ一般将 因 或较易测定㊁变异较小者定为自变量ꎬ这种依存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ꎮ③分析目不同:直线相关分析的目的是把两变量间直线关系的密切程度及方向用一统计指标表示出来ꎻ回归分析的目的则是把自变量与应变量间的关系用函数公式定量表达出来ꎬ回归分析不仅可以揭示X对Y的影响大小ꎬ还可以由回归方程进行数量上的预测和控制ꎮ④变量的意义不同:在回归分析中ꎬ因变量Y处在被解释的特殊地位ꎻ在直线相关分析中ꎬX与Y处于平等的地位ꎮ在直线相关分析中ꎬX与Y都是随机变量ꎻ在回归分析中ꎬY是随机变量ꎬX可以是随机变量ꎬ也可以是非随机的ꎬ通常在回归模型中ꎬ总是假定X是非随机的ꎮ联系:①变量间关系的方向一致ꎮ②假设检验等价对同一样本ꎮ③r与b值可相互换算ꎮ④用回归解释相关系数的平方r2称为决定系数ꎬ是回归平方和与总的离均差平方和之比ꎬ故回归平方和是引入相关变量后总平方和减少的部分ꎬ其大小取决于r2ꎮ回归平方和越接近总平方和ꎬ则r2越接近1ꎬ说明引入相关的效果越好ꎬ反之ꎬ则说明引入相关的效果不好或意义不大ꎮ研究在专业上有一定联系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直线关系以及如何求得直线回归方程等问题ꎬ需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ꎮ从研究的目的来说ꎬ若仅仅为了了解两变量之间呈直线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ꎬ宜选用线性相关分析ꎻ若仅仅为了建立由自变量推算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ꎬ宜选用直线回归分析ꎮ从资料所具备的条件来说ꎬ作相关分析时要求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ꎻ作回归分析时要求因变量是随机变量ꎬ自变量可以是随机的ꎬ也可以是一般变量ꎮ当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时ꎬ常需同时给出相关与回归分析的结果ꎮ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 [4] 丁云 龙,应 国 祥,金 丽 萍.职 业 性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中 毒
死亡一 例 报 告 [J].职 业 卫 生 与 应 急 救 援,2011,27 (2):75-77
即停止。14 例 均 未 出 现 严 重 不 良 反 应 如 消 化 道 出 血 、重 度 骨 髓 抑 制 、肝 肾 功 能 明 显 损 害 等 。 3 讨 论
脑胶质瘤具有浸润性生 长、易 复 发 的 特 点,复 发 性脑胶 质 瘤 治 疗 手 段 有 限、有 效 率 低。 早 在 1976 年,Brem 等[1]就研究证实了 脑 胶 质 瘤 细 胞 的 生 长 依 赖于肿瘤血管的形成。恶性胶质瘤是高度血管化肿 瘤,血管增殖是胶 质 瘤 的 病 理 特 征 之 一。 贝 伐 单 抗 是 一 种 重 组 人 源 性IgG1 单 克 隆 抗 体 ,可 选 择 性 结 合 VEGF,阻 止 其 与 内 皮 细 胞 表 面 的 受 体 (Flt-1 和 KDR)结合,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发挥抗肿瘤作用 。 [2]
14 例 共 接 受 74 周 期 化 疗 ,每 例 至 少 接 受 4 周 期 化疗。14 例 中 无 CR 患 者,5 例 PR(35.7% ),7 例 SD(50%),2例 PD(14.3%),RR 为35.7%,DCR 为 85.7%。随访 6~19 个 月,平 均 9.4 个 月,其 中 10 例 随 访 6 个 月 无 进 展,6 个 月 无 进 展 生 存 率 为 71.4%。14例对此化 疗 方 案 均 能 耐 受,常 见 不 良 反 应包括轻 度 血 压 增 高、腹 泻、Ⅰ ~ Ⅱ 度 骨 髓 抑 制 等, 经 对 症 治 疗 后 均 可 缓 解 。1 例 患 者 出 现 少 量 鼻 出 血 , 查凝血功能、血小板基本正常范围,使 用 止 血 药 物 后
1.2 治疗方法 14 例 均 给 予 贝 伐 单 抗 与 伊 立 替 康 联合治疗,具体用药方案:贝伐单抗5mg/kg,d1 静脉 滴注+伊 立 替 康 120mg/m2,d2 静 脉 滴 注。 首 次 应 用贝伐单抗应 静 脉 滴 注 90min 以 上,同 时 密 切 监 测 有无腹泻、出血等化疗不良反 应。 在 治 疗 期 间,每 周 监测全血细胞计数,若无明显骨髓 抑 制 等 不 良 反 应, 化 疗 方 案 采 用 2 周 重 复 ,4 周 期 后 评 价 疗 效 。 1.3 疗效评价 标 准 采 用 RECIST 肿 瘤 预 后 评 价 标准:可 见 病 变 完 全 消 失 至 少 维 持 4 周 为 完 全 缓 解 (complete remission,CR);肿 瘤 体 积 缩 小30% 以 上 为 部 分 缓 解 (partial remission,PR);肿 瘤 病 灶 缩 小 <30%或增大< 20%为稳定(stable disease,SD); 病变 增 大 20% 以 上 或 出 现 新 病 灶 者 为 恶 化 (pro- gressive disease,PD)。 计 算 客 观 有 效 率 (objective response rate,RR)(CR+PR)和 疾 病 控 制 率 (dis- ease control rate,DCR)(CR+PR+SD),以 及 无 进 展 生 存 率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 2 结 果
加。④再灌注受到损害,自 由 基 与 钙 出 现 超 载。 ⑤免疫功能异常与神经递质紊乱的机制 。 [3]
上述的几种机制中,缺血 缺 氧 机 制 占 主 导 作 用。 迟发 性 脑 病 患 者 的 症 状 具 体 表 现 在 精 神 症 状、锥 体 外系症状 与 智 力 障 碍 等 。 [4] 通 过 高 压 氧,不 仅 可 以 有效治疗急 性 一 氧 化 碳 中 毒,使 CO 中 毒 症 状 及 时 得到缓解,而且对于严重的迟发性 脑 病,还 能 够 很 好 地预防。迟发性脑病 患 者 在 治 疗 的 过 程 中,经 常 会 反复发作,只要坚持采用高压氧进 行 治 疗,并 且 间 断 性 地 配 以 用 药 ,患 者 的 病 情 会 有 不 同 程 度 上 的 好 转 。
[1] 郭立生,卢 华,张 青.职 业 性 慢 性 丙 烯 酰 胺 中 毒 6 例 报 告 [J].职 业 与 健 康 ,2010,25(14):103-105
[2] 吴佳嫣,姜方平,柳艳,等.2003—2007 年 镇 江 市 职 业 病发生 情 况 分 析 [J].中 国 工 业 医 学 杂 志,2009,21 (2):96-98
脑胶质瘤在成人中是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
作者单位:100700 北京市,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 *通讯作者
统恶性肿瘤,其传统治疗手段包括 手 术 切 除、放 疗 以 及化疗等手 段。 然 而,因 脑 胶 质 瘤 浸 润 性 生 长 等 生 物 学 特 点 ,即 使 运 用 多 种 治 疗 手 段 综 合 治 疗 仍 极 易
中 国 煤 炭 工 业 医 学 杂 志 2013 年 6 月 第 16 卷 第 6 期
· 923 ·
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性脑胶 质瘤的临床观察
贾 佳 刘彦芳* 于忠和
Hale Waihona Puke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贝伐单抗与伊立替康 联 合 治 疗 复 发 性 脑 胶 质 瘤 的 近 期 疗 效。 方 法 14 例 复 发 性 脑胶质瘤患者应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化疗,具体方案:贝伐单抗5mg/kg,d1 静滴+伊立替康120mg/ m2,d2 静滴,观察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14 例 患 者 中,5 例 部 分 缓 解 (35.7%),7 例 稳 定 (50%),2 例进展(14.3%),客 观 有 效 率 为 35.7%,疾 病 控 制 率 为 85.7%,随 访 6 个 月 无 进 展 生 存 率 为71.4% (10/ 14)。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贝伐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用于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治 疗 效 果 较 好 ,不 良 反 应 一 般 可 耐 受 。 关 键 词 脑 胶 质 瘤 ,复 发 性 ;贝 伐 单 抗 ;伊 立 替 康 中 图 分 类 号 R739.41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7-9564(2013)06-0923-02 DOI编 码 10.11723/mtgyyx 1007-9564 201306023
[2013—03—01 收 稿 2013—03—27 修 回 ]
· 924 ·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Jun.2013,Vol.16,No.6
复发。2009年,贝 伐 单 抗 获 FDA 批 准 用 于 治 疗 脑 胶质瘤。本文 回 顾 分 析 我 院 收 治 的 14 例 复 发 性 脑 胶质 瘤 患 者,采 用 贝 伐 单 抗 联 合 伊 立 替 康 治 疗 的 临 床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项有关贝伐单抗治疗复发脑 胶质 瘤 的 研 究,这 些 研 究 中 与 贝 伐 单 抗 联 用 的 化 疗 药物除了伊立替康,还包括 铂 类、替 莫 唑 胺 等。Vre- denburgh等 的 [3] 研究 表 明,贝 伐 单 抗 联 合 伊 立 替 康 使治疗复发脑胶质瘤患者6 个月无进展生存率明显 提高;但在之前的Ⅱ期临 床 研 究 中 [4] ,伊 立 替 康 作 为 单药治 疗 脑 胶 质 瘤 并 未 延 长 无 进 展 生 存 时 间。 因 此,在 贝 伐 单 抗 的 基 础 上 是 否 联 用 伊 立 替 康 目 前 尚 有争议。本观察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 复发脑胶质 瘤,14 例 患 者 中 客 观 有 效 率 为 35.7%, 疾病 控 制 率 为 85.7%,毒 副 作 用 基 本 可 以 耐 受。 结 果表 明,贝 伐 单 抗 联 合 伊 立 替 康 在 脑 胶 质 瘤 的 治 疗 体现 出 一 定 近 期 疗 效 和 临 床 价 值,但 这 一 方 案 仍 有 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如何优 化 联 合 治 疗 效 果、 用药 方 案 及 选 择 最 佳 的 治 疗 时 间 等,有 待 大 规 模 临 床试验及长期随访研究论证。 4 参 考 文 献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1年 1 月—2012 年 5 月我 院收治的14 例 复 发 性 脑 胶 质 瘤 患 者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男 9 例 ,女 5 例 ,年 龄 41~63 岁 ,平 均 56 岁 。 所 有 病 例 均 为 既 往 接 受 过 手 术 、放 疗 及 化 疗 的 复 发 性 脑 胶 质 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 WTO Ⅲ、Ⅳ级星 形 胶 质 细 胞 瘤 或 多 形 性 胶 质 母 细 胞 瘤 ,术 后 采 用 放 疗 联合替莫唑胺、替尼 泊 苷 等 化 疗,治 疗 后 定 期 复 查 头 颅 MR 证实 脑 胶 质 瘤 复 发。14 例 从 初 次 接 受 手 术 到发现肿瘤复发时间3~49 个 月,平 均 11 个 月。14 例确诊复发时预计生存期均≥3个月,ECOG 评分≤ 2分,血常规检查指标符合下列标准:白细胞计数 ≥ 4 ×109/L,血 小 板 计 数 ≥100×109/L,血 红 蛋 白 ≥ 90g/L,且 无 严 重 肝 肾 功 能 损 害 。 治 疗 方 案 均 获 得 患 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IRINOTECAN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CEREBRAL GLIOMA Jia Jia,Liu Yanfang,Yu Zhonghe.Depart- ment of Oncology,The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PLA ,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irino- tecan for recurrent cerebral glioma.Methods Fourteen cases of recurrent cerebral gliom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Bevacizumab (5mg/kg,iv,d1)and irinotecan(120mg/m2,iv,d2),14 days was a cycle.Results All of the 14 cases,there were 5 cases with partial remission (35.7% ),7 cases with stable disease (50%)and 2 cases with pro- gressive disease(14.3% ).The follow up 6-month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 was 71.4% (10/14), and all patients could be tolerated with a lighter adverse reaction,Conclusion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irinoteca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cerebral glioma with a mild side effect. Key words Recurrent cerebral gliomas;Recurrence;Bevacizumab;Irinote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