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学问:熟悉简洁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把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力量:通过比较,学会观看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依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洁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乐观参加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育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力量。

教学重点:熟悉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学校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同学设疑

让同学自己先思索再提问

3.老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同学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分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熟悉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老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怀疑或问题(由同学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同学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学问举例说明生活简洁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老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生活中的大量物体,熟悉基本的几何体。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看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分。

二、教学过程:

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同学说出熟识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同学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

(1)组织同学分组争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同学回答。

(2)组织同学分组争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

(3)同学回答问题。老师鼓舞同学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同学共同争论它的正确性。

(4)幻灯演示,棱柱的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

(5)组织同学争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

(1)按底面

(2)按侧面

同学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老师让同学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同学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舞的目光让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

3、议一议:

投影P3的图片让同学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让同学分组争论: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外形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同学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外形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外形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外形类似的物体?

4、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外形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

5、小结:

与同学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学会简洁地区分不同的物体。

6、作业:

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的

通过天平试验,让同学在观看、思索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洁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详细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洁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 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

让我们先做个试验,拿出预先预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明显两边的质量相等。

假如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旧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旧平衡。

假如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看图(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假如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同学回答后,老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假如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

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假如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1)、(2)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让同学观看(3),由同学自己得出方程的其次个变形。

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3x-4

(1)解两边都加上5,x,x=7+5即x=12

(2)两边都减去3x,x=3x-4-3x即x=-4

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5=7;x=3x-4-3,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发觉了这些方程的变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就是说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转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留意:“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

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变号后移项。

例2.解下列方程

(1)-5x=2 (2) x=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

练习:

课本第6页练习1、2、3。

练习中的第3题,即第2页中的方程①先让同学争论、沟通。

鼓舞同学采纳不同的方法,要他们说出每一步变形的依据,由他们自己得出采纳哪种方法简便,体会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经受的转化思想,让同学自己体验胜利的感觉。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7页,练习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试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1.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第①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别忘了要先变号,留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分。

五、作业

教科书第7—8页习题6.2.1第1、2、3。

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同学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同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洁的应用题。

3.会推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洁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依据题意,得

1.2x=6

由于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问题1:某校学校一班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让同学思索后,回答,老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觉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由于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动手试一试,大家发觉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由于这里x 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肯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

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5

一、同学基本状况分析:

本期我担当的数学教学工作。七(5)班共有50名同学,通过学校的升学成果来看,同学的数学成果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同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订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索,仔细进行总结,准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在近日的`学习中,后面的同学把握的特别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学校学问比学校的难度大一些。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力量和学习成果。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其次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熟悉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熟悉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简单问题为简洁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育同学的规律推理、规律思维力量和计算力量,培育同学的合作沟通意识和实践创新力量。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同学一起仔细的来讨论学习。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学六仔细工作。把教学六仔细做为提高成果的主要方法,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仔细上课,批改作业,仔细辅导,仔细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同学学会仔细。

2、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同学的爱好,给同学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索题,激发同学的爱好。

3、挖掘数学特长生,进展这部分同学的特长,使其冒尖。

4、以同学进展为本,注意同学共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力量的培育和智力的进展。

5、在注意基础学问、基本技能的同时,留意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同学全面进展。

6、在教学中留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7、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发觉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8、开展分层教学试验,使不同的同学学到不同的学问,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学问,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进展,获得胜利感,使优生更优,差生渐渐进步。

9、重在发觉和确定同学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舞同学的一点小进步。

五、教学进度支配: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课时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实物模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 体。 难点 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和动手做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 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教具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1、课件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2、教师课前准备选择实物进行教学。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 二、新课讲解 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以课本上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找一找: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 辨一辨: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七年级的同学刚刚开始接触高中的数学课程,打好基础是关键,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整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 ;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 ; ③πr2; ④- a2b。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④是,它的系数是- ,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全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识别立体图形 【类型一】识别立体图形 如图,在给出的实物图中, (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 (2)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 (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 解:(1)物体a,d,h,i,n易使人联想起长方体;物体b,p易使人联想起正方体;(2)物体g,m类似于圆柱;物体l类似于圆锥;(3)物体e类似于棱锥;物体f,k类似于球. 方法总结:考查了对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结合所学几何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类型二】立体图形构成的元素 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3)图①中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

(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 解析:(1)根据长方体的面的特点解答;(2)根据圆锥的面的特点解答;(3)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线的特点解答;(4)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顶点情况解答. 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 (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 (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 (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 【类型三】几何体的分类 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 解析:此题作为一道开放型题,分类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说明分类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按某一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 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2)(3)(5)和(6)都是柱体,(4)(7)是锥体,(1)是球体. 方法总结: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一种按平面和曲面分类. 探究点二:几何体的形成 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使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 (2)一条拉直的细线切开了一块豆腐; (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 解析:解释现象关键是看其属于什么运动. 解:(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 方法总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关键是要找到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如第(1)题可将流星看作一个点,则“点动成线”. 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套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 (3)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 (4)幻灯演示,棱柱的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 a、按底面 b、按侧面 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老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励的目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3、议一议: 投影P3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分组讨论: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学问:熟悉简洁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把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力量:通过比较,学会观看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依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洁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乐观参加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育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力量。 教学重点:熟悉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学校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同学设疑 让同学自己先思索再提问

3.老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同学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分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熟悉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老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怀疑或问题(由同学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同学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学问举例说明生活简洁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老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生活中的大量物体,熟悉基本的几何体。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看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分。 二、教学过程: 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同学说出熟识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同学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 (1)组织同学分组争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同学回答。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①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①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①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①棱柱的分类 ①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2.学生设疑 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3.4合并同类项(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5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3.4合并同类项(一)教学设计北师大 版(5篇)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3.4合并同类项(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4.合并同类项 (一)一、教材分析及学生状况 《合并同类项(1)》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北师大版)《字母表示数》中的第四节内容的第一个课时。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大门的钥匙,而这一节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合并同类项(1)》作为本节的第一个课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合并同类项(1)》这一课时中,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初步了解项、系数的概念。这些内容的安排,为学生在本节的第二课时学会识别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对于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及其运算的学习,本书采取了螺旋上升的方式。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还将学习整式及其运算,因此在本课时中教师不宜补充整式及其运算的内容,也不宜做超过本书习题难度或复杂程度的练习。在小学,学生曾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在本章第一、二课学生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了代数式的意义。对于本课出现的列代数式、项及系数的概念学生应能较快完成和掌握,适时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逐步培养观察、比较、分类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本课的开始,教科书提供了一个为娱乐场所设计方案的情景,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代数式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随后的列代数式中,课本进一步丰富代数式的实际背景,使学生再一次体会代数式的表示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参照教科书创设的实际情景的意图,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创设新的学生更为熟悉的情景。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一课时介绍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 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使学 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 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数学伴我们成长与数学交朋友人类离不开 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走进数学世界本单元重点、难点重点跟我学让我们 来做数学试试看难点 1.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学生剪图拼图的具体操作; 3.尝试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 数学与我们 的成长密切相关; 2. 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 3. 人人都能学 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5.积极参与数学学 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规律的准确性。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 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 以下几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我校七年级备课组基于新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学习完成自主开发的一节复习课。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以了解的几何性质及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几何推理解题途径思考——逆向思维。 逻辑推理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一节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开展新思想方法的训练也突显出其重中之重。其主要体现在知识技 能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 这节课既是对前面学过的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复习和延伸,也是为以后学习几何证明的逆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图形传递能力。本课无论从知识、技能还是思维方法上,都是非常难得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抽象建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掌握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后,能较顺利完成简

单的“角的关系直接得直线平行”或由“平行线直接推得角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逆向思维方式在解决平行线有关问题,经历的“观察—猜想—说理—验证”的 思维过程 也是以后学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为在平行线判定方法及平行线性质的进一步理解运应用基础上了解与应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由于从说理方法来看,对于几何逻辑思维尚处于起始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讲,认知难度较大,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平行线有关问题。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二、目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七年级学生对几何说理缺乏足够深度和广度,只有通过“探索”这样特定数学活动,获取一些经验方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严密的几何说明体系。知识技能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进一步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并会进行说理(通过阅读课标,分析教材,本节课的重点为平行线判定方法及平行线性质的进一步理解运应用,而作为解决重点的方法不是让学死记,而是主动尝试与探索。) 2.了解应用逆向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课标要求“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 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 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5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5篇) 第1篇:初中数学目录_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 丰富的图形世界 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3、展开与折叠 4、截一个几何体 5、从不同方向看、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第二章1 有理数及其运算 2、数怎么不够用了 3、数轴 4、绝对值 5、有理数的加法 6、有理数的减法 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8、水位的变化 9、有理数的乘法 10、有理数的除法 11、有理数的乘方

1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器的使用第三章 1 字母表示数 2、字母能表示什么 3、代数式 4、代数式求值 5、合并同类项 6、去括号、探索规律 第四章 1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2、线段、射线、直线 3、比较线段的长短 4、角的度量与表示 5、角的比较 7、平行 6、有趣的七巧板 8、垂直、图案设计 第五章 1 一元一次方程 2、你今年几岁了 3、解方程 4、日历中的方程 5、我变胖了 6、打折销售

7、“希望工程 ”义演 8、能追上小明吗、教育储蓄 第六章 1 生活中的数据 23、科学记数法、100万有多大 4、扇形统计图 5、月球上有水吗、统计图的选择第七章 12、一定摸到红球吗可能性 3、转盘游戏、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整式 2、整式的加减 3、同底数幂的乘法 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5、同底数幂的除法 6、整式的乘法 7、平方差公式 8、完全平方公式 9、整式的除法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1、台球桌面上的角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特征 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1、认识百万分之一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世界新生儿图第四章概率 1、游戏公平吗 2、摸到红球的概率 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第五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图案设计 4、全等三角形 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6、作三角形 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小车下滑的时间 2、变化中的三角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一、有理数的意义 1.有理数的分类 学问点:大于零的数叫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叫负数;假如一个正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那么加上“﹣”号后这个量就有了完全相反的意义;3,,5.2也可写作+3,+ ,+5.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轴 学问点:数轴是数与图形结合的工具;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的三元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这三元素缺一不行,是推断一条直线是否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的作用:1)形象地表示数(由于全部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以后会知道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2)通过数轴从图形上可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忙理解肯定值的意义,3)比拟有理数的大小:a)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b)正数都大于零,c)负数都小于零,d)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 相反数 学问点: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且分别在原点的两边;规定:0的相反数是0。 4. 肯定值

学问点:一个数a的肯定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的肯定值记作∣a∣;肯定值的意义:一个正数的肯定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肯定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肯定值是零,即若a0,则∣a∣=a. 若a=0,则∣a∣=0. 若a0,则∣a∣=﹣a ;肯定值越大的负数反而小;两个点a与b之间的距离为:∣a-b∣。 二、有理数的运算 1. 有理数的加法 学问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一样的符号,并把肯定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①肯定值相等时,和为零(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②肯定值不相等时,取肯定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肯定值减去较小的肯定值;3)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多个有理数相加时,把符号一样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拟简便,若有互为相反的数,可利用它们的和为0的特点。 2. 有理数的减法 学问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 留意:运算符号“+”加号、“-”减号与性质符号“+”正号、“-”负号统一与转化,如a-b中的减号也可看成负号,看作a与b的相反数的和:a+(-b);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0减去一个数,应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一课时介绍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本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 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 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5.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规律的准确性。 1.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学生剪图拼图的具体操作; 3.尝试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一课时介绍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及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及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本单元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及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及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及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一课时介绍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本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 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 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5.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规律的准确性。 1.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学生剪图拼图的具体操作; 3.尝试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