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及其抗瘤作用研究进展
肿瘤治疗中的靶向药物类别介绍

肿瘤治疗中的靶向药物类别介绍引言:在肿瘤治疗领域,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疗,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却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展及分子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肿瘤治疗中的靶向药物的几类重要代表。
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类通过靶向酪氨酸激酶(TK)来干扰癌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TK酶的活性,阻断了细胞内的异常信号传递,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其中最知名的代表是HER2激酶抑制剂,可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和拉普替尼(lapatinib)。
二、激酶抑制剂激酶抑制剂是一类抑制肿瘤细胞内的某些激酶活性的药物。
这些激酶在细胞内起到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作用,因此通过抑制它们的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激酶抑制剂常用于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
常见的激酶抑制剂有伊马替尼(imatinib)、替尼泊坦(dasatinib)、格列卫(gefitinib)等。
三、抗血管生成剂抗血管生成剂是一类通过阻断肿瘤血管新生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物。
这些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信号传导,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血液供应。
通过降低肿瘤血液供应,抗血管生成剂可以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进而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
代表性的抗血管生成剂有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
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的药物。
肿瘤细胞常常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检查点分子结合,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阻断这种结合,恢复免疫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从而加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如PD-1抑制剂(如乌班替尼umbn)、CTLA-4抑制剂(如伊皮利慢)等。
小分子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_张磊

制药联合研发的一种口服靶向抗肿瘤药,能抑制 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体外实验表明,索拉 非尼能够抑制 Raf-1、VGFR-2 和 VGFR-3 的活性, IC50 分别为 6、90 和 20 nmol / L。索拉非尼是第一 个对 RAF 激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 激酶同时具有抑制作用的靶向抗肿瘤药,既 可通过阻断由 RAF / MEK / ERK 介导的细胞信号 传导通路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可通过 作用于 VEGFR 达到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切断 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而达到遏制肿瘤生长的目 的。临床研究表明: 索拉非尼能够显著延长肾癌 等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 泻、皮疹及高血压等。自 2005 年起,FDA 已批准 索拉非尼用于治疗晚期肾癌、肝癌和甲状腺癌。
适应症 慢性髓性白血病,胃肠道间质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肾细胞癌,肝癌,甲状腺癌 非小细胞性肺癌 胃肠道基质肿瘤,肾细胞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 慢性髓性白血病 乳腺癌 晚期肾细胞癌,晚期软组织肉瘤 非小细胞肺癌 甲状腺髓样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甲状腺髓样癌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转移性结肠癌 非小细胞肺癌 BRAF 突变的黑色素瘤 BRAF 突变的黑色素瘤 套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瑞戈非尼 ( Regorafenib) [11]是 由 拜 耳 研 发 的 一个口服有效的靶向肿瘤药物,是在索拉非尼结 构基础上改 造 而 来 的,又 被 称 为“多 吉 美 之 子 ”, 其对多种酪氨酸激酶均具有抑制作用( VEGFR1 / 2 /3、PDGFRβ 和 Kit 的 IC50 分别为 13 /4. 2 /46、22 和 7 nmol / L) 。Ⅲ期临床试验中,瑞戈非尼能够 显著改善对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产生耐药的胃肠 道间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常见的不良反应
坦度螺酮化学结构式

坦度螺酮化学结构式引言坦度螺酮(Tandutinib)是一种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分子化合物。
它属于一类被称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药物,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来干扰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本文将详细介绍坦度螺酮的化学结构式、药理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化学结构式坦度螺酮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坦度螺酮的化学名为N-(5-((5-氟-2-氧代苯基)氨基)-1,3,4-噻二唑-2-基)苯胺。
它的化学式为C18H13FN4OS,相对分子量为358.39。
从结构式可以看出,坦度螺酮由苯胺基团和噻二唑环组成,并且在苯胺基团上有一个氟和一个氧代苯基取代基。
药理作用机制坦度螺酮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酪氨酸激酶是一类激酶酶家族,它在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酪氨酸激酶的异常活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坦度螺酮通过与酪氨酸激酶结合,竞争性地阻断其活性位点,从而抑制其催化活性。
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阻断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酪氨酸激酶的参与,进而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坦度螺酮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研究进展近年来,对坦度螺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的概述:1.抗肿瘤活性研究:多个研究表明,坦度螺酮具有抗肿瘤活性,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具有抑制作用。
例如,在乳腺癌、肺癌和胰腺癌等肿瘤模型中,坦度螺酮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2.耐药性研究:一些研究表明,坦度螺酮可能对某些耐药性肿瘤具有反转作用。
例如,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坦度螺酮可以增强顺铂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3.临床试验:目前,坦度螺酮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一些早期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坦度螺酮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并且耐受性良好。
然而,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结论坦度螺酮是一种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分子化合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其中,激酶抑制剂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究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一、激酶抑制剂生物学原理激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破坏蛋白质酶体系的关键酶活性,从而起到抑制细胞增殖和分裂的作用。
激酶抑制剂被广泛用于治疗很多疾病,特别是肿瘤治疗。
激酶抑制剂更多的是针对特定的激酶,如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进而阻碍癌细胞的刺激和增殖。
二、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一) EGFR激酶抑制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分子靶标。
EGFR激酶抑制剂如培唑帕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已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这些药物口服后可抑制EGFR自身酶活性,从而阻止EGFR在癌细胞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因此,EGFR激酶抑制剂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治疗药物。
(二) PDGFR激酶抑制剂PDGF是一种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强烈刺激因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贡献了重要因素。
针对PDGFR的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imatinib),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型软组织肉瘤、胃肠瘤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恶性肿瘤。
(三) mTOR激酶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蛋白质激酶,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外涵体中。
mTOR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其它许多生命活动。
否定的作用也是负责细胞凋亡的。
目前,mTOR激酶抑制剂如依维莫司(everolimus)已被广泛使用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肾脏癌等肿瘤治疗中。
三、激酶抑制剂药物的副作用尽管激酶抑制剂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但其使用也有其独特的难点。
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药物用量是非常严格的。
如果剂量过大会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如过度抑制细胞增殖和免疫功能、引起毒性肝损伤等。
小分子EGFR-TKIs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小分子EGFR-TKIs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胡亚南
【期刊名称】《药物资讯》
【年(卷),期】2024(13)1
【摘要】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在治疗伴有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获得了巨大的临床收益。
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EGFR-TKIs治疗,不可避免的出现获得性耐药。
本文主要对小分子EGFR-TKIs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进行综述,为该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总页数】9页(P1-9)
【作者】胡亚南
【作者单位】南京知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疾病进展后停药与继续原药维持的30例观察
2.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3.放疗同步EGFR-TKI治疗与先放疗后EGFR-TKI治疗在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4.EGFR-TKIs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获得性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机制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机制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ulti-targete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MTKIs)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多个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酪氨酸激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它们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
正常情况下,酪氨酸激酶通过磷酸化下游分子,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生物学过程。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往往异常增高,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和存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结合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位点,抑制其催化活性。
这些抑制剂通常是ATP竞争性抑制剂,它们与酪氨酸激酶的ATP结合位点竞争,阻止ATP的结合,从而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此外,一些抑制剂还可以通过变构作用,改变酪氨酸激酶的构象,进一步抑制其活性。
小分子多靶点酪激酶抑制剂的特点是它们可以同时抑制多个酪氨酸激酶靶点,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伊马替尼(Imatini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瘤的MTKI,它能够抑制PDGFR、BCR-ABL和KIT等多个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然而,由于多个酪氨酸激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它们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心脏毒性和皮肤毒性等。
因此,在研发MTKIs时,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详细的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价值和风险。
总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多个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它们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副作用。
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并促进凋亡。
目前阿帕替尼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等。
肺癌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阿帕替尼也是肺癌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在肺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例如,一项临床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在治疗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另外,阿帕替尼也可以用于胃癌和食管癌的治疗。
胃癌和食管癌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的恶性肿瘤,阿帕替尼可以通过抑制信号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可以在胃癌和食管癌的治疗中发挥较好的疗效。
总之,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它的疗效显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且有助于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
但是,由于阿帕替尼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和管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一类针对EGFR信号通路的关键药物,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EGFR TKIs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药物研发、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EGFR TKI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将从EGFR TKIs的作用机制出发,阐述其如何通过抑制EGFR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来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接着,我们将回顾EGFR TKIs的药物研发历程,介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EGFR TKIs药物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EGFR TKIs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其疗效、安全性以及耐药性等问题。
我们将探讨EGFR TKIs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如何克服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拓展新的适应症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EGFR TKIs在癌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二、EGFR-TK抑制剂的分类与机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抑制剂)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其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过程。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EGFR-TK抑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可逆性抑制剂和不可逆性抑制剂。
可逆性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结合位点形成可逆性结合,从而竞争性地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这类药物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耐药现象。
不可逆性抑制剂,如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 结合位点形成共价键,导致EGFR的永久性失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抗瘤作用研究进展小分子抑制剂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和干细胞研究、药物研究等诸多领域的有效研究工具,其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可。
现在介绍对抗肿瘤的络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相关研究进展。
与肿瘤相关的酪氨酸激酶主要有位于细胞膜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和位于胞浆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的过度激活与肿瘤发生、发展、预后与转归密切相关。
其过度激活,导致其下游信号途径的激活,最终导致细胞的转化、增殖和抵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
因此,现在科研人员努力致力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尤其是从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角度来研究新的抗肿瘤药物,并且已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如针对Bcr-Abl的Gleevec、针对EGFR 受体酪氨酸激酶Iressa,已被美国FDA批准分别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显著。
另外还有许多小分子抑制剂正在临床试验中,有些在HER2/neu和V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方面进行的一些研究,也取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在附件中我们已经为您整理出来相关的信息)不断的反复的实验才能得到需要的结果,陶素生化现可提供诸多不同信号通路的抑制剂、调节剂以及小分子化合物,并附客户评价、产品相关参考文献、技术支持等助力您的实验研究,且保证产品的高纯度和高活性,交货及时并附带完整的谱图信息。
陶素生化能够提供的118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独特集合,可用于高通量筛选和高内涵筛选• 通过前期临床研究和临床实验,生物活性和安全性得到验证• 其中一些抑制剂已经得到FDA批准• 作用于酪氨酸激酶,如EGFR,VEGFR,SRC,c-Met和JAK• 结构多样,药效显著,可渗透细胞• 具有充分详细的结构说明,IC50值,及客户反馈资料• NMR和HPLC技术保证产品高纯度酪氨酸激酶过度激活,从而导致其下游信号的激活,这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和转归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针对其信号转导途径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Bcr-Abl的STI571、EGFR的ZD1839已被美国FDA批准在临床应用,分别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非小细胞肺癌。
从而使得科学工作者对研究针对肿瘤特异性癌基因的药物研究更具信心,并已有许多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如针对VEGFR的SU666,PTK787等。
从目前的各方面收集的科研结果来看,这些抑制剂可能还不能将肿瘤完成治愈,但这些抑制剂与常规化疗相结合,会明显地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以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通常只有在该信号通路发生异常的肿瘤细胞上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仅仅抑制了某些发生异常的信号转导,则其他一些信号通路仍可能会产生代偿而上调,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抑制信号转导的抗肿瘤治疗还应联合其他作用途径的药物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无论如何,这些针对肿瘤特异性基因改变的药物是消除肿瘤而又无系统毒性的希望。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抗肿瘤药物;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库下面整理了络氨酸酶小分子抑制剂的药物研发最热门靶点相关信息供您参考2000年后肿瘤信号网络被逐渐阐释、完善,大量的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研究、走上市场,近年针对受体酪氨酸激酶靶点如Bcr-Abl(见1.1)、VEGF/VEGFRs(见1.2)、PDGF/PDGFRs(见1.3)、EGFR/HER2(见1.4)、ALk(见1.5)已有多个药物上市,me-too品种的研发逐渐放缓,但扩展适应症、克服耐药性、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还没有结束。
1.1.Bcr-Abl抑制剂Bcr-Abl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目前FDA已经批准伊马替尼、尼罗替尼、达沙替尼、ponatinib等多个药物,其中第三代Bcr-Abl抑制剂ponatinib可克服T315I耐药突变。
我国自主研发的氟马替尼、美迪替尼已经进入临床研究,广药集团的ponatinib类似物HQP1351即将申报临床。
由于已经有多个药物上市,药企基本没有再研发新的Bcr-Abl抑制剂。
1.2.VEGF/VEGFRs抑制剂VEGF/VEGFRs是经典的血管生成信号通路,可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和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FDA已经批准的针对VEGF/VEGFRs单抗或融合蛋白有贝伐珠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ramucirumab,我国自主研发的康柏西普(商品名:朗沐)已于2013年上市。
针对VEGFR的小分子往往对其他酪氨酸激酶也有抑制作用,这类药物也已经上市了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多个,我国也申报了许多类似物。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FDA批准ramucirumab用于治疗胃癌,江苏恒瑞自主研发的阿帕替尼也即将上市。
1.3.PDGF/PDGFRs抑制剂PDGFRs与VEGFRs的相似度较高,很多小分子药物是VEGFRs/PDGFRs同时抑制的,比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帕唑帕尼。
2014年1月Bayer支付2550万美元携手Regeneron,共同开发anti-PDGFRβ单抗,联合阿柏西普用于治疗湿性AMD;2014年5月Novartis以10.3亿美元从Ophthotech Corporation 买下III期anti-PDGF药物Fovista,用于治疗湿性AMD。
1.4 EGFR/HER2/HER3抑制剂EGFR、HER2、HER3都是ErbB家族酪氨酸激酶,已上市的药物包括anti-EGFR单抗、anti-HER2单抗及ADC、EGFR抑制剂、EGFR/HER2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HER2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头颈癌等实体瘤。
第三代EGFR抑制剂可克服T790M耐药突变,AZD9291、CO-1686引起全球的关注,目前都已经获得FDA突破性药物资格。
我国自主研发的艾维替尼、迈华替尼也能克服T790M突变,目前已经申报临床。
1.5 ALK抑制剂ALK通过基因融合而激活致癌,70-8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存在NPM-ALK融合,6.7%的非小细胞肺癌存在EML4-ALK融合。
FDA批准的第一个ALK抑制剂是克唑替尼,用于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但克唑替尼对c-Met、RON也有抑制作用。
第二代ALK抑制剂不再抑制c-Met,能够克服克唑替尼耐药性,ceritinib、alectinib都获得了FDA突破性药物资格。
国内自主研发的ALK抑制剂有江苏豪森的氟卓替尼、北京赛林泰的CT-707。
新药研发企业靶点主要适应症状态克唑替尼Pfizer ALK/c-Met抑制剂ALK阳性NSCLC2011年上市Certinib Novartis ALK抑制剂ALK阳性NSCLC2014年上市Alectinib Chugai Pharma/Roche ALK抑制剂ALK阳性NSCLC2014年上市AP26113Ariad Pharma ALK抑制剂ALK阳性NSCLC PhaseⅡASP3026Pfizer ALK抑制剂肿瘤PhaseⅠ另外还收集了肿瘤信号网络中的两条热门的相关的信号通路PI3K/Akt/mTOR、Raf/MEK/ERK,介绍如下:PI3K/Akt/mTOR抑制剂PI3K中文名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其主要功能是催化PIP2转化为PIP3,从而激活下游信号Akt/mTOR,而PTEN的功能与PI3K相反,它催化PIP3转化为PIP2。
PI3K有I、II、III三大类8个亚型,肿瘤中最重要的是I类四个亚型,即PI3Kα、PI3Kβ、PI3Kγ、PI3Kδ,都是由催化亚基(p110α、p110β、p110γ、p110δ)与调节亚基(p85)构成的杂聚体。
针对PI3K/AKT/mTOR 信号通路的药物包括Pan-PI3K抑制剂、选择性PI3K抑制剂、雷帕霉素类似物、mTOR活性位点抑制剂、PI3K/mTOR双靶点抑制剂、Akt抑制剂。
已上市的有雷帕霉素类似物temsirolimus、everolimus和选择性PI3Kδ抑制剂idelalisib。
国内自主研发的PI3K 抑制剂有江苏恒瑞的乌咪德吉(PI3K/mTOR双靶点抑制剂)、广州必贝特的BEBT-908(PI3K/HDAC双靶点抑制剂)。
新药研发企业靶点主要适应症状态Tesirolimus Pfizer mTOR抑制剂肾癌2007年上市Everolimus Novartis mTOR抑制剂肾癌、乳腺癌2009年上市Idelaisib Gilead Sciences PI3Kδ抑制剂CLL、SLL、NHL2014年上市Duvelisib Infinty/AbbVie PI3Kδ/γ抑制剂CLL、NHL PhaseⅢRidaforolimus Merck mTOR抑制剂实体瘤PhaseⅢPictilisib Genentech PI3K抑制剂乳腺癌、NSCLC PhaseⅡBuparlisib Novartis PI3K抑制剂乳腺癌PhaseⅡBYL719Novartis PI3Kα抑制剂实体瘤PhaseⅡDactolisib Novartis PI3K/mTOR抑制剂实体瘤PhaseⅡApitolisib Genentech PI3K抑制剂乳腺癌、前列腺癌PhaseⅡSAR245409Sanofi PI3K/mTOR抑制剂卵巢癌PhaseⅡPF-05212384Pfizer PI3K/mTOR抑制剂结直肠癌PhaseⅡPF-04691502Pfizer PI3K/mTOR抑制剂实体瘤PhaseⅡCopanlisib Bayer PI3Kα/β抑制剂NHL PhaseⅡAZD5363AstraZeneca AKt抑制剂乳腺癌PhaseⅡMK-2206Merck AKt抑制剂实体瘤PhaseⅡIpatasertib Genentech AKt抑制剂三阴性乳腺癌PhaseⅡAZD2014AstraZeneca mTOR抑制剂实体瘤PhaseⅡMLN0128Takeda mTOR抑制剂乳腺癌PhaseⅡCC-223Celgene mTOR抑制剂肿瘤PhaseⅠ/ⅡSAR245408Sanofi PI3K抑制剂实体瘤PhaseⅠ/ⅡBGT226Novartis PI3K/mTOR抑制剂实体瘤PhaseⅠ/Ⅱ失败GS-9820Gilead Sciences PI3Kδ/γ抑制剂CLL、NHL PhaseⅠb GDC-0032Genentech PI3K抑制剂乳腺癌PhaseⅠTaselisib Genentech PI3K抑制剂乳腺癌PhaseⅠGDC-0084Genentech PI3K抑制剂神经胶质瘤PhaseⅠSAR260301Sanofi PI3Kβ抑制剂淋巴瘤PhaseⅠAMG319Amgen PI3Kδ抑制剂血癌PhaseⅠAZD8186AstraZeneca PI3Kβ抑制剂实体瘤PhaseⅠAZD6482AstraZeneca PI3Kβ抑制剂血栓PhaseⅠ失败AZD8055AstraZeneca mTOR抑制剂肿瘤PhaseⅠ失败GDC-0349Genentech mTOR抑制剂肿瘤PhaseⅠ失败GSK2636771GlaxoSmithKline PI3Kβ抑制剂实体瘤PhaseⅠGSK2269557GlaxoSmithKline PI3Kδ抑制剂慢性阻塞性肺病PhaseⅠGSK2126458GlaxoSmithKline PI3K/mTOR抑制剂实体瘤、IPF PhaseⅠGSK2141795GlaxoSmithKline AKt抑制剂肿瘤PhaseⅠGSK2110183GlaxoSmithKline AKt抑制剂多发性骨髓瘤PhaseⅠMLN1117Takeda PI3Kα抑制剂肿瘤PhaseⅠGSK1059615GlaxoSmithKline PI3K/mTOR抑制剂肿瘤PhaseⅠ失败GSK690693GlaxoSmithKline AKt抑制剂血癌PhaseⅠ失败OSI-027Astellas mTOR抑制剂肿瘤PhaseⅠ失败Raf/MEK/ERK抑制剂Ras/Raf/MEK/ERK是连接细胞膜受体到细胞核的一条信号通路,Raf有A-Raf、B-Raf、C-Raf三个成员,MEK有MEK1、MEK2两个成员,开发的药物包括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