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合集下载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例护理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例护理

一般资料 本组 20 例, 男 15 例, 女 5 例; 年龄 17 ~ 82 [1 ] 岁, 平均 59 岁。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 确诊为慢性
Ph 染色体阳性。 粒细胞白血病且 BCR - ABL 融合基因阳性、 其中慢性期 12 例, 加速期 6 例, 急性变期 2 例。 1. 2 方法 患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 , 其中慢性期患 者剂量为 300 ~ 400 mg / d,急变期和加速期患者为 600 mg / d。餐中顿服。6 例加速期和急性变期患者经甲磺酸伊马替 尼 600 mg / d 治疗 90d 后 5 例无效者改用尼洛替尼 400mg、 每
三明 365000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 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 , 其特 征是带有 9 号和 22 号染色体易位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扩 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 是特异的 BCR - ABL 抑制剂, 现在成为 CML 的首选治疗措施,我科 2005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 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治疗 20 例 Ph 染 色体阳性 CML 患者。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 1 1. 1 资料与方法
月查骨髓象 1 次, 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2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本组有 4 例发生恶心、 腹胀、 呕 吐, 嘱患者: ①进食易消化、 高蛋白食物和补充足够液体 。 ② 减少进食对消化道有刺激的食物 。 ③ 早餐中顿服格列卫化 多饮水, 促进毒素排出体外。 疗药物, 3. 3 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当血小板、 白细胞下降到参考值 要嘱患者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应指导患者避免外 以下时, 伤引起出血, 防摔碰损伤。 禁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 密 : 本组出现 切观察血象的变化。血小板 < 10 ·0 g / L 需停药。 蛛网膜下腔出血 1 例。 观察患者头昏头痛、 恶心呕吐症状, 随时观察神志、 瞳孔变化, 监测血压、 脉搏变化, 遵医嘱给予 , , 甘露醇降颅压治疗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一切生活护理均 由护理工作者完成。 4 讨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进展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进展
郭 杰 综述 , 冯 文莉△审校 ( 重庆 医科 大 学检 验 医学 院 , 临床检 验诊 断学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关 键 词 】 慢 性 粒 细 胞 白血 病 ; 酪 氨 酸 激 酶抑 制 剂 ; 伊 马替 尼 ; 达 沙替 尼 ; 尼 罗替尼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3 . 2 0 . 0 7 5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3 ) 2 0 2 7 6 1 — 0 3
( 9 ; 2 2 ) ( q 3 4 ; q l 1 ) 形成 B c r — Ab l 融合基 因[ 1 ] 。 与正 常 的 c — AB I 蛋白p 1 5 0相 比 , B C R - AB L融 合 蛋 白可 引 起 蛋 白酪 氨 酸激 酶 持 续激活 , 使 白细 胞 增 殖 失 控 而 出 现 C MI 。根 据 白 血 病 细 胞 的数 量 和 症 状 的 严 重 程 度 , 将C MI 分 为 三个 期 : 慢 性期 ( C P ) 、
4( CMI ) 是 起 源 于 造 血 干 细 胞 异 常 的 恶 性克隆性疾病 , 以粒 系增 生 为 主 。CMI 的标 志是 P h染 色 体 t
缓解 。
目前 也 有 i ma t i n i b联 合 I F N 、 A r a C或粒 细胞一 巨 噬 细 胞 集 落 刺 激 因子 ( G M— C S F ) 的 相 关研 究 , 但 是 并 没 有 取 得 更 好 的
者 。在 一 项 研 究 中 5 4 例 P h C MI 慢性期对 i ma t i n i b 4 0 0 mg / d口服 治 疗 耐 药 患 者 , 接受 更高 剂量 i ma t i n i b口服 治 疗 ( 4 7例

甲磺酸伊马替尼项目简介

甲磺酸伊马替尼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甲磺酸伊马替尼为苯胺嘧啶的衍生物,是一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s inhibitors,TKI)。

2001年5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003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

作为全球第一个获得批准的肿瘤发生相关信号传导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上市已经博得了国际医药学界各方的一致好评:它不仅代表一类作用机制全新的抗肿瘤药物已经由此正式走入临床应用,且其本身就已预示了一种疾病治疗药物发展的方向,即药物作用靶的必将日益趋向分子水平,而这正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并降低它毒、副反应的有效途径。

1.1基本信息1.1.1药品名称中文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英文通用名:Imatinib Mesylate化学结构式:NNN HNCH3HNNN3CH3SO3H1.1.2药品注册分类原料药:3.1类胶囊剂:6类1.1.3适应症(1)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

(2)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成人患者。

1.2专利情况本品的化合物专利为CN93103566.X,其为包含伊马替尼的嘧啶类衍生物的化合物专利,申请日期:1993年4月2日,专利到期日为2013年4月。

根据国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专利药到期前2年内可提出注册申请,因此,至2011年4月将可提出申请,如果能够抢先注册成为国内首家,将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其他专利经全面专利检索,无障碍专利。

1.3国内外上市情况2001年5月首次在美国批准上市,2002年4月首次在中国批准进口。

1.5本品研发情况1.5.1合成工艺通过4步反应合成,反应起始原料市场有大量供应,未使用特殊试剂,较易获得;反应收率相对较高;无柱分离过程,反应后处理方便;反应条件温和,工艺可控性好,最终产品为白色晶体,总收率约40%,批量做到1000g,纯度达99.92%。

恩曲替尼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恩曲替尼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恩曲替尼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恩曲替尼(英文名称:Entrectinib)是一种靶向抗癌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的激酶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恩曲替尼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和其他肿瘤的治疗。

该药物的化学性质使其具备出色的抗肿瘤效果。

恩曲替尼的分子式为C31H34Cl2N5O3,分子量为602.54克/摩尔。

其分子结构复杂,由多个不同原子组成的编织网状结构构成。

这种特殊的结构赋予了恩曲替尼优异的特性,包括其强大的抑制肿瘤生长能力和独特的靶向治疗机制。

除了化学性质外,恩曲替尼还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性质。

该药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具有极高的纯度要求。

其熔点为210-21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可以保持稳定。

此外,恩曲替尼在常温下可溶于一些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和二甲基亚砜,但不溶于水。

在药理作用方面,恩曲替尼主要表现出针对肿瘤细胞的抗增殖和抗转移能力。

它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激酶信号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此外,恩曲替尼还具有特异性靶向治疗作用,能够选择性地抑制特定的激酶,从而实现精确的治疗效果。

然而,恩曲替尼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疲劳和食欲不振等,这些副作用需在使用时留意并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恩曲替尼作为一种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复杂的化学性质、独特的物理性质以及较广泛的药理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掘恩曲替尼的潜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和可能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的目录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进行概述,并对恩曲替尼的化学式进行引入。

接着,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介绍恩曲替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药理作用。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恩曲替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药理作用进行总结。

在正文部分,恩曲替尼的化学性质将包括分子式、分子量和结构式的介绍。

博舒替尼合成新方法

博舒替尼合成新方法

博舒替尼合成新方法博舒替尼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的抗癌药物。

它属于一种叫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药物,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Bcr-Abl和C-Kit,从而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然而目前制备博舒替尼的方法并不高效,价格昂贵,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更简单、更经济的合成方法。

在博舒替尼的合成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步骤是合成草酰胺和异吲哚酰氯的步骤。

草酰胺是博舒替尼的重要前体之一,而异吲哚酰氯则是草酰胺合成中的关键中间体,因此合成这两个化合物的方法研究非常重要。

对于草酰胺的合成,传统的方法通常采用胺和酰氯之间的缩合反应。

然而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选择性低,容易产生副反应。

近年来,有研究人员发现利用C-H键活化的方法可以高效地合成草酰胺。

这种方法通过直接在草酰胺的芳环上进行官能团的引入,从而避免了传统方法中的副反应。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催化剂以及氧化剂,将芳基胺和醛反应,得到草酰胺。

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异吲哚酰氯的合成同样具有挑战性。

通常的方法中,需要使用无机氯化合物或有机氯化合物与异吲哚反应,得到相应的氯化物,再经过进一步的转化得到异吲哚酰氯。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多步反应和使用特殊试剂,工艺复杂且不环保。

最新研究发现,可以利用有机酸作为氯源,代替氯化物合成异吲哚酰氯。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邻苯二甲酸等有机酸与异吲哚反应,即可得到异吲哚酰氯。

这种方法具有步骤简单、试剂易得等优点。

这样通过以上两步的改进,可以极大地简化博舒替尼的合成过程,提高合成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优化博舒替尼其他关键步骤,如分子内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等,以进一步提高合成效率。

总结来说,为了合成博舒替尼,可以采用C-H键活化的方法合成草酰胺,利用有机酸代替氯化物合成异吲哚酰氯,从而简化合成过程,提高合成效率和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优化合成过程中的其他关键步骤,以实现更高效的合成方法。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概述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概述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概述杨谊;陈小宇;李雪枫;方芙容;刘斌【摘要】目前,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得到了市场广泛的认可.其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种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几乎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分子靶向药物.因而对其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并重点综述了已经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9(000)017【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抗肿瘤药;分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综述【作者】杨谊;陈小宇;李雪枫;方芙容;刘斌【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西安 712046;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西安 712046;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西安 712046;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西安 712046;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西安712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目前,抗肿瘤研究是全世界医药领域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对肿瘤的治疗还是以手术、化疗、放疗三种经典传统方式为主,但这些传统方法存在易产生耐药性、强毒副性、不良反应多、疗效差等缺点。

为了避免这些缺点,基于肿瘤作用靶点的靶向疗法应运而生,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精确的、温和的、有针对性的杀死癌细胞,而不会杀死其它正常细胞,副作用也较小。

在众多的肿瘤疾病中,酪氨酸激酶作用存在于大多数的致病基因中,因而以酪氨酸激酶为靶点的药物研究与开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

不仅如此,由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本身表现出的高选择性、低毒性、副作用少等优势,使其超越传统的抗肿瘤药物。

据统计,目前市售的激酶类药物80%以上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甚至部分已成为治疗肿瘤的首选药[1]。

1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分类目前,抗肿瘤药物一般分为细胞毒类和非细胞毒类,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即传统的化疗药,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比如分子靶向药物)。

EGFR基因突变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EGFR基因突变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EGFR基因突变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有绝大多数,而晚期NSCLC治疗仍然是一个难题。

EGFR基因突变是NSCLC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约有15%的NSCLC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这一变异会影响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的疗效和预后结果,但是EGFR突变的变异类型和其对治疗的影响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EGFR基因突变类型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预后的关系,为NSCLC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对象:收集2010年至2020年间在XXX医院诊断为晚期NSCLC并进行EGFR基因检测、接受过TKI治疗的患者共计150例。

2. 数据收集:通过患者病历、影像学数据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收集,包括基本属性(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等)、EGFR突变类型、治疗方案、药物剂量、治疗时长等信息。

3. 研究方法:使用SPSS 22.0数据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不同EGFR突变类型和治疗方案的比较,分析EGFR突变类型与TKI治疗晚期NSCLC效果的相关性。

同时,通过生成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EGFR突变类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可以深入探究EGFR基因突变类型与TKI治疗的晚期NSCLC的预后,为晚期NSCLC患者治疗提供个体化的治疗选择和对病情的预测,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TKI

TKI

肾癌患 者 中约 J _ / 3在 最 初诊 断 时 即 伴 有 远 处转
移, 剩 余 的患 者 中多达 一半 最终 出现远 处转 移 ] 。肾
为 1型 和 2型 。1型 乳 头 状 肾细胞 癌 可 有 骨髓 间充 质上 皮 转 变 因子 ( me s e n c h y ma l e p i t h e l i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f a c t o r , ME T) 的 突变 ] 。ME T基 因是 一 种 原 癌 基
药 物 的代表 , 显 著 改善 患 者 的 临床 预 后 , 但 是 患 者 的 疗效 和生存 获 益存 在着 较大 的个 体差 异 。 因此 , 寻找 疗效 与预后 相关 的分 子 生物 标志 物 , 选择 合适 的患 者 进行 TKI 治疗 非 常重 要 。
1 肾 细 胞 癌 相 关 的 分 子 信 号 通 路
因, 编码 一种 酪 氨 酸 激 酶 膜 受 体 , ME T 的 激 活 能 间
接通 过 VE GF R 的过 量 表 达促 进 表 达 血 管 生成 和 肿 瘤生 长 ] 。2型乳 头状 肾细胞癌 可有 富马 酸水合 酶
( F H) 基 因突 变 ] 。F H 参 与线粒体 的三羧酸循环。
癌, 约占7 5 , 其次 为乳 头 状 肾 细胞 癌 ( 1 0 ) 和 嫌 色 肾细 胞 癌 ( 5 ) E l i 。与 肾癌 相关 的基 因中最 重要 的是
希佩 尔 林 道 ( Vo n Hi p p e l — L i n d a u ,VHL)基 因 。
VHL是抑 癌基 因 , 定位于染色体 3 p 2 5 , 该 基 因 的 蛋 白产 物 抑制 血管 生成 和 肿 瘤 的 生长 [ 2 ] 。在 高 达 8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