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的认识

计算器的认识
计算器的认识

计算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逐步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2、在操作、交流、反馈等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并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交流过程和方法。

3、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比赛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计算器操作方法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索和发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好计算器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通过对话情境导入新课,明确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用计算器计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菜场去买过菜吗?菜场里买菜的人多吗?那你们看到那些卖菜的小贩是怎样算钱的吗?怎样不会算错呢?(使用计算器)

2、(出示图片):你们看出图中的场景是在哪里吗?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都用计算器?

你们还在什么地方也见过或用过计算器?

3、揭题:现在,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我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

认真听讲并回答相关问题

观察并思考所涉及的问题

相互交流

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探索新知:

巩固发展:

小结与作业:

了解计算器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懂得如何开机和关机。知道计算器上功能键的作用。

通过自我尝试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精神。

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并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交流过程和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计算器操作方法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索和发现意识,

发展数学思考。

能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整理知识,

形成技能。

问题带来了方便,所以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使用计算器。(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算器:

1、请大家观察你带来的计算器,看看它的外观和构造。

2、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外观特点和构造?

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教师介绍计算器一般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各种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是进行计算。

3、那计算器怎样开机和关机呢?你会吗?试试看?

指名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开和关的?按的是计算器键盘上的哪个键?介绍(on和off 键)

4、那键盘上除了开关机键外还有许多键,你们知道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吗?谁知道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说明。

(二)初步使用计算器

1、计算器的功能是计算,那怎样用计算器来计算呢?

出示题目:38+27

你能用计算器来计算吗?试一试。

交流方法,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按键是怎样按的?并演示操作

出示第2题30×18

用计算器来计算,交流演示操作的方法。

2、下面请大家在纸上验算一下,看看用计算器算的正确吗?

3、你觉得使用计算器怎么样?

三、巩固发展:

1、对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体会,下面请大家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的前面两竖排。

学生独立计算

反馈交流:指名学生说说计算结果和操作方法和过程。对错的学生进行指导。

2、试一试的最后一竖排。

大家看一看,这是两步计算的题目,先算什么?那我们用计算器计算时先算什么?你能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

交流:指名学生说说用计算器怎样计算两步计算题?(按计算顺序,算出第1步的结果后,直接键入第2步进行计算)

3、学生计算后交流结果,选择两题说说操作过程。

4、夺旗竞赛

5、学生先进行计算,并交流算出的结果。

6、按照题目要求计算出得数,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四、小结与作业:

1、组织交流本课收获。

2、组织完成补充练习。

观察自己的计算器

自己先随意操作一下

介绍自己带来的计算器

认真听讲

试一试

说一说

介绍一下

试一试

说说是怎样操作的?按键是怎样按的?并演示操作

用计算器来计算,交流演示操作的方法。

在纸上验算一下,看看用计算器算的正确吗?

独立计算

说说计算结果和操作方法和过程

自己先用计算器算一算

说说用计算器怎样计算两步计算题?

计算后交流结果,选择两题说说操作过程。

同桌进行比赛,看哪个算的既快又对。

先进行计算,并交流算出的结果。

观察算式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个别说。

独立做。

充分挖掘学生对该知识的已有经验,让学生交流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及对计算器的了解,感觉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比较好;对对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加深感性例子。

板书设计:认识计算器

On键开机键

Off键关机键

电脑计算器里面的“科学型”的里面所有的按键的功能

下表描述了计算器的功能: 按钮功能 % 按百分比的形式显示乘积结果。输入一个数,单击“*”,输入第二个数,然后单击“%”。例如, 50 * 25% 将显示为12.5。也可执行带百分数的运算。输入一个数,单击运算符(“+”、“-”、“*” 或“/”),输入第二个数,单击“%”,然后单击“=”。例如,50 + 25%(指的是50 的25%) = 62.5。 ( 开始括号的新层。当前的层数显示在“)”按钮上方的框中。括号的最多层数为25。 ) 结束括号的当前层。 * 乘法。 + 加法。 +/- 改变显示数字的符号。 - 减法。 . 插入小数点。 / 除法。 0–9 将此数字置于计算器的显示区。 1/x 计算显示数字的倒数。 = 对上两个数字执行任意运算。若要重复上一次的运算,请再次单击“=”。 A–F 在数值中输入选中字母。只有在十六进制模式为开启状态时该按钮才可用。 And 计算按位AND。逻辑运算符在执行任何按位运算时将截断数字的小数部分。 Ave 计算“统计框”对话框中显示数值的平均值。若要计算平均方值,请使用“Inv”+“Ave”。只有先 单击“Sta”,该按钮才可用。 Backspace 删除当前显示数字的最后一位。 站将显示数字转换为二进制数字系统。最大的无符号二进制数值是将64 位全都设置为1。 C 清除当前的计算。 CE 清除显示数字。 cos 计算显示数字的余弦。若要计算反余弦,请使用“Inv”+“cos”。若要计算双曲余弦,请使用“Hyp”+“cos”。若要计算反双曲余弦,请使用“Inv”+“Hyp”+“cos”。cos 只能用于十进制数字 系统。 Dat 在“统计框”对话框内输入显示的数字。只有先单击“Sta”,该按钮才可用。 十进制将显示数字转换为十进制数字系统。 度数在十进制模式下将三角函数输入设置为度数。 dms 将显示数字转换为度-分-秒格式(假设显示数字是用度数表示的)。若要将显示数字转换为用度数表示的格式(假设显示数字是用度-分-秒格式表示的),请使用“Inv”+“dms”。dms 只能用 于十进制数字系统。 Exp 允许输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字。指数限制为四位数。指数中只能使用十进制数(键0-9)。 Exp 只能用于十进制数字系统。 F-E 打开或关闭科学计数法。大于10^32 的数总是以指数形式表示。F-E 只能用于十进制数字系统。 梯度在十进制模式中,将三角函数输入设置为梯度。 十六进制将显示数字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字系统。最大的无符号十六进制数值是将64 位全都设置为1。 Hyp 设置“sin”、“cos”和“tan”的双曲函数。完成一次计算后自动关闭双曲函数功能。 Int 显示十进制数值的整数部分。若要显示十进制数值的小数部分,请使用“Inv”+“Int”。 Inv 设置“sin”、“cos”、“tan”、“PI”、“x^y”、“x^2”、“x^3”、“ln”、“log”、“Ave”、“Sum” 和“s”的反函数。完成一次计算后自动关闭反函数功能。

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页第一单元泰山古树—计算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计算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数学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显示屏及按键),掌握数字键排列的一般规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铺垫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我们要登上“五岳之首--泰山”去寻找发现数学问题,同学们愿意吗(课件出示情境图,介绍五岳之首--泰山。) 2.读懂图意 通过情境图观察了解提供的数据及信息。“泰山古树、石刻的数量统计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3.提出问题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温馨提示: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选择性板书。】 【预设】:(1)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 (2)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 (3)虎山、天烛峰和岱庙的古树一共多少棵 (4)岱庙、登山东路、岱顶和灵岩寺一共有多少块石刻 ……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解决问题 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 ●怎样计算 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笔算。(学生体验笔算的“麻烦”。) (1)(2) 教师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感受教师计算的速度“快”) ●有没有使计算快速、简便的计算工具 ●展示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谈谈计算后的感受 揭题:引导学生说出用计算器计算。现在,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我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板书课题:计算器)

四年级下册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40~41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以及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计算器与用计算器的过程,积累一些用计算器计算的经验,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验计算器的学习价值,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教学难点: 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 教具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1.猜谜语——打数学工具。 (1)能分曲直,能辨短长;要问长短,请它帮忙。(尺)

(2)一只宝盘乌又乌,盘中不满百粒珠,只要用手拨一拨,千变万化许多数。 (算盘) (3)这个脑袋真正灵,忽闪忽闪眨眼睛,东南西北带着它,加减乘除不费劲。 (计算器)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计算器计算。 二、认识计算器的组成与功能 1.谈话:计算器大家不陌生吧,对于计算器你已经知道些什么?在四人小组里边演示边交流,说一说你认识计算器上哪些常用的按键?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2.小组交流。 3.教师巡视。 4.交流。 (1)数字键区,运算符号键区 ○1归纳:你给大家介绍了这里是数字键区,这里是运算符号键区,这是等号键。(板书) ○2预设学生质疑:为什么有0键,还有00键呢? ○3总结:当一个数中多次连续出现0,用00键更方便!感谢你的解答,让我们恍然大悟。 (2)功能键 ○1提问:你们看仔细了吗?刚才CE键起到什么作用了? ○2取名:看来CE键有删除上一步操作的功能。有这么好的功能,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你们都能抓住它的功能来取名字,一般我们把它叫做改错键。你们的计算器上有CE键吗,你带大家一起来试试它的功能好吗? ○1找一找,试一试:你了解的是AC键。你说它有归0的功能,它真的有吗?你们也按一按试试呢。怎么样?

计算器有关按键说明大全

计算器有关按键说明大全 一、基本按键 ON 开机 OFF 关机 AC 总清,清除所有存储和显示数值(又:CA, All Clear C 清除所有显示和当前运算、归零(又:CLR、Esc,英文名Clear 注:以上又有组成组合键的情况为ON/OFF、ON/AC、ON/C CE 清除输入,清除当前输入数据中最后一个不正确的输入数据并显示“0”,可重新更正输入(英文名Clear Error或Clear Entry ?清除光标前一字符(又:←、Backspace、BS、DEL(delete) INS 改写模式,从当前位置插入(英文名insert REPLAY 指令状态移动方向,上下查记录,左右移动当前表达式中光标(一般此键上有成十字排列的方向标识:▲▼?? SHIFT 转换,上档选择(又: 2ndF、2nd、2nd(第二功能选择,Second Function)、ALT,按键设定为与其同色的功能 ALPHA 阿尔法,字母,按键设定为与其同色的功能 MODE 方式、模式,用于模式切换(不同的计算器有所不同,常用的见下表:

对于数值计数法有: Norm(normal)标准计数法 Fix(fixed)固定小数点 Eng(engineering)工程计数法 Sci(scientific)科学计数法 Inv 反、倒置,用于使用其它有关按键的相反功能,多用于电子计算器。如ln键变为e x键,sin键变为sin-1键,lsh键变为rsh键等EXP 以科学记数法输入数字,即表示以10为底的方幂(又:EE,英文名Exponent 说明:科学记数法: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如:5EXP2即5×102,就是500 F-E 科学记数法开关,显示方式转换 作用:十进制浮点(Floating Point)与科学记数法(Exponent)显示转换 S?D 数值在标准形式(Standard)和小数形式(Decimal fraction)之间转换 作用:分数与小数显示转换 Ran# 随机数(又:RAND、RND、Rnd#,英文名Random , : 分隔符,用于输入方程式之间、坐标数据之间分隔用 ∠角,用于标识极坐标数据的角度数据或复数的虚数 二、基础运算 0、00、1、2、3、4、5、6、7、8、9 数字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新授课学习过程设计 课题泰山古树—计算器 课标陈述了解认识计算器,知道计算器各键的名称及功能;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在具体的计算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必要的计算。2.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实际应用中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4.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数学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学习环节教学 设计 评价任务评 价标准 设计修改备注 (学习资源) 一、设创情境提出问题评价 设计 读懂情景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 数学问题。 1.准确找出数学信息;?? 2.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 多媒体课件 过程 实施 设计 (预 设) 出示“五岳之首--泰山”,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交 流。今天,我们要登上“五岳之首--泰山”去寻找发现数学问题, 同学们愿意吗?(板书:泰山古树) 师:仔细观察信息窗里的信息,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预设1: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的古树棵树分别是3449棵、527棵、 1640棵。 预设2;岱庙、登山东路、岱顶和灵岩寺的石刻数量分别是157块、 (课件出示 情境 图,介 绍五岳 之首-- 泰山。)

二、 小组 学习 自主 探究 过程 实施 设计 (预 设) 1.解决问题 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 ●怎样计算? 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笔算。(学生体验笔算的“麻 烦”。) (1) (2) 思考:有没有使计算快 速、简便的计算工具? 教师用计算器计算。 (让学生感受教师计算的速度“快”) 展示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谈谈计算后的感受? 揭题:引 导学生说出用计 算器计算。现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我们 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带来快捷方便。(板书 课题:计算器) 【预设】: 生1:用计算器计算更快速、准确。 …… 小结;我们在进行较复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借助计 算器。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计算器”,并请计算器帮 我们解决数学问题。 2.认识计算器 ●请大家欣赏课件,观察各式各样的计算器,说说它 们的外观和构造。 每生一个计 算器,数学 练习本。

(四年级数学教案)“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笔寡?生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初步学会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较大数目的四则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蓖ü?对计算器的使用,体验它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笔寡?生体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1?泵扛鲅?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苯淌χ谱鞯?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这两年我们学校的变化特别大,校园的环境越来越美了。上学期学校粉刷了教学楼,这学期又为同学们购置了新桌椅。

问:你能算算每套桌椅多少钱吗? 生:每套桌椅:115元。75元40元 师:购置一套桌椅就要115元,你能快速地算出2套桌椅多少钱?10套呢? 出示各年级人数统计表(____年11月): 每套桌椅115元,每人一套全校共需多少钱? 师:那么学校这次为全校同学更换桌椅共花多少钱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学校快速、准确地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多数学生用笔算,时间较长;个别学生用自带的计算器算。) 二、尝试研究 1?被惚ń峁?。 师:(问用计算器计算的同学)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生:我是用计算器算的。)噢,还有哪些同学是用计算器算的?你是怎么想到用计算器算的?(生:计算器算得快、准。)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师随学生演示把题写完整) 师:其他同学用什么方法算的?能给大家说说吗?(展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给我们介绍了笔算和用计算器算这两种方法,请你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学生初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的应用教学设计

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23-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学会使用计算器,会进行的数目的计算。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快速、准确、方便)。 4、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只是一种工具,不能过于依赖,仍要积极思 考。 5、培养学生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利用急用计算器计算 教法:整体建构教学法 教(学)具:计算器、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课前互动 1、播图片及资料,引出课题。 师:近几年我们滨州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滨州的风景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问:看完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师:老师统计了五海的占地面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五海占地面积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五海的占地面积共多少平方米?)

二、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1、师:五海占地面积共多少平方米?请同学们帮老师快速准确地解答出来。 师:(一分钟后,问用计算器计算的同学)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生:我是用计算器算的。)噢,还有哪些同学是用计算器算的?你是怎么想到用计算器算的?(生:计算器算得快、准。) 小结:同学们已经发现在计算较大数目时用计算器算好,使用计算器的好处是快捷、准确。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板书: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应用。) 2、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哪儿见过人们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你还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简单介绍) (课件出示计算器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 师:我们介绍的这些按键都是我们常用的基本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将来再学习,不同的计算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键,我们可以在需要时边用边学。 三、体验计算器的优越性 1、师:刚才同学们用计算器解决了五海的占地面积,同学想不想用计算器算几道题试试? (课件出示练习题1、2题,体验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7825-2138= 226×39= 8312÷8=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能总结一下使用计算器有什么优越性吗?(快、简便、准确。)

15.认识计算器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器 教学内容:P23-25的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泰山黄金周景点售票统计表。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是多少? (2)泰山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多少人? 列式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计算太麻烦了。 那么用什么工具能使计算简便哪? 2、揭示课题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1、认识计算器; (1)合作学习 向小组成员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交流; 计算器有很多种,一般都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 2、使用计算器,交流方法 学生试试开机关机并介绍按什么健。还认识计算器上的哪些键,互相说一说。 出示题目,你会用计算器上你认识的键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观察,怎样按键比较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计算完第一道题,怎样才能开始算第二道题?应该先按什么键? 认识清零键——AC键

3、计算比赛,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阅读教材“你知道吗?”。了解小知识。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3、4、7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计算器(1)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是多少? (2)泰山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多少人? 课后反思:

06 12864LCD显示计算器键盘按键实验

目录 1 课程设计概述和要求 (1) 1.1 课程设计要求与任务 (2) 1.2 课程设计思路 (2) 1.3 课程设计需要配置的环境 (3) 2 系统设计 (3) 2.1 设计框图 (3) 2.2 元件解析 (3) 2.2.1 LCD12864芯片……………………………………………………………4 2.2.2 AT89C51芯片 (5) 2.2.3 其他部件 (6) 2.2.4 电路分析 (7) 3 软件设计 (12) 3.1 程序流程图 (12) 3.2 程序代码 (12) 4 系统的仿真与调试 (13) 4.1 硬件调试 (13) 4.2 软件调试 (14) 4.3 软硬件调试 (14) 5 总结 (14) 附录1:程序代码 附录2:12864LCD显示计算器键盘按键实验Proteus仿真图

1 课程设计概述和要求 1.1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任务:利用AT89C51单片机结合12864LCD显示器设计计算器键盘按键。 设计要求1:本设计实现一个12864LCD显示12864LCD显示器设计计算器键盘按键 2.利用AT89C51控制整个电路来实现. 显示12864LCD显示器 设计计算器键盘按键,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重点就 是各部分硬件的连接设计以及程序的编写。本章讲述的就是系统 硬件的设计,其中包括各模块的器件选择和电路设计。将计算器 按键上的信息传送至AT89C51主芯片之中,利用P2端口使之显 示于12864LCD液晶显示屏上。 1.2 课程设计目的思路 1、先把与题目有关的芯片资料找到,熟悉一下芯片资料 2、把此程序的电路图看懂,了解一下它的实现原理,以及实现的功能。 3、分析一下此程序的各部分的功能,各零件的工作原理。 4、对程序进行调试,分析调试结果,观察并得出结论。 1.3 课程设计需要配置的环境 1、一台主机,一台显示器 2、Keil uVision3/Keil uVision4 应用程序软件 3、ISIS 7 Professional 仿真软件 4、老师交给的仿真电路图,及案例 5、纸张,以及一些参考资料 2 系统设计 2.1.设计框图 框图设计是为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各个大的模块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同时罗列出需要主要使用到的各个器件,以方面系统开发中器件的选取。通过框图设计,让设计者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开发。 12864LCD显示计算器键盘按键实验设计框图如下所示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教学中数学工具的运用实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工具”的运用,能够给教师们在教学中带来许多的便利。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学习时直观、开心、敏捷。现就制作的“课件”和“练习纸张”以及“计算器”等数学工具,在具体一堂课中的运用策略和效果加以诠释。 【教学目标】:计算器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课前须已备好)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完美 基督教 医院 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 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知错能改 小巧 学习用品 计算工具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 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课件出示 38 + 27 = 30×18 = )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 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4、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 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了,让我们再显身手,拿出计算器和学习工具。把得数写在练习纸上。 (课件出示书上第101页的“试一试”) 交流得数 师:你有什么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便捷,是我们的好帮手) 重点讲解“816× 68 ÷ 27 ”是怎样输入的? 5、“比一比”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题目)

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

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初步学会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较大数目的四则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对计算器的使用,体验它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这两年我们学校的变化特别大,校园的环境越来越美了。上学期学校粉刷了教学楼,这学期又为同学们购置了新桌椅。 问:你能算算每套桌椅多少钱吗? 生:每套桌椅:115元。 75元40元 师:购置一套桌椅就要115元,你能快速地算出2套桌椅多少钱?10套呢?

出示各年级人数统计表(2019年11月): 每套桌椅115元,每人一套全校共需多少钱? 师:那么学校这次为全校同学更换桌椅共花多少钱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学校快速、准确地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多数学生用笔算,时间较长;个别学生用自带的计算器算。) 二、尝试研究 1?汇报结果。 师:(问用计算器计算的同学)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生:我是用计算器算的。)噢,还有哪些同学是用计算器算的?你是怎么想到用计算器算的?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师随学生演示把题写完整) 师:其他同学用什么方法算的?能给大家说说吗?(展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给我们介绍了笔算和用计算器算这两种方法,请你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学生初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小结:同学们已经发现在计算较大数目时用计算器算好,使用计算器的好处是快捷、准确。(板书)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 2?探究新知。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人们用计算器?(展示)对计算器你还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简单

计算器按键的使用说明

计算器按键的使用说明 . 1、电源开关键: ON、 OFF 2、输入键: 0— 9、. +/ —:正负转换键 3、运算功能键: + - * / ( 注意 : 加、减、乘、除键在计算时都可能代替等号键 ) √:开平方键,用来进行开平方运算。先输入数字,再按下此键,不必按等号键即可得 出结果。 4、等号键:= 5、清除键: ①C:清除键。在数字输入期间 , 第一次按下此键将清除除存储器内容外的所 有数值 . 如果是太阳能计算器,在计算器关闭状态下,按此键则开启电源,显示 屏显示出“ 0”。 ②AC或 CA键:全部清除键,也叫总清除键,作用是将显示屏所显示的数 字全部清除。 ③→:右移键。其功能是荧屏值向右位移,删除最右边的尾数。 ④CE:部分清除键,也叫更正键。其功能是清除当前输入的数字,而不是清除 以前输入的数。如刚输入的数字有误,立即按此键可清除,待输入正确的数字后,原运算继续进行。如 5+13,这时发现“ 13”输入错了,则按“ CE”键就可以清除 刚才的“ 13”,但还保留“ 5”这个数。值得注意的是,在输入数字后,按“ +”、“- ”、“/ ”、“* ”键的,再按“ CE”键,数字不能清除。 ⑤MC:累计清除键,也叫记忆式清除键。其功能是清除储存数据,清除存储 器内容,只清除存储器中的数字,内存数据清除,而不是清除显示器上的数字。 6、累计显示键: (1)M+:记忆加法键,也叫累加键。是计算结果并加上已经储存的数;用 作记忆功能,它可以连续追加,把目前显示的值放在存储器中(也就是将显示的 数字与内存中已有的任何数字相加,结果存入存储器,但不显示这些数字的和)。 如先输入“ 5×1.6 ”→按“ M+”键(把“ 5×1.6 ”的结果计算出来并储存起来)→然后输入“10×0.8 ”→按“M+”键(把“10×0.8 ”的结果计算出来并和前面储存的数相加)→接着输入“15×0.4 ”→按“M+”键(把“15×0.4 ”的结果计算出来并和前面储存的数相加)→最后按“MR”键(把储存的数全部取出来)→则出结果“ 22” (2)M-:记忆减法键,也叫累减键。是计算结果并用已储存的数字减去目前 的结果;从存储器内容中减去当前显示值(也就是将显示的数字与内存中已有 的任何数字相减,结果存入存储器,但不显示这些数字的差). 计算“ 50- (23+4)”时→先输入“ 50”→按“ M+”(把“ 50”储存起来)→再输入“ 23+4”→按“ M-”键(计算结果是“ 27”)→再按“ MR”(用储存的“ 50”减去目前的结果“ 27”)→则出结果“ 23” 7、存储读出键: MR MRC GT ①MR:存储读出键。表示用存储器中数值取代显示值。按下此键后,可使存储在“ M+”或“ M-”中的数字显示出来或同时参加运算,数字仍保存在存储器中,在未按“ MC”键以前有效。 MR调用存储器内容,读取储存的数据。如有三组数字不连续在一起相加的时候,则用这个“ MR”键。举例:如输入“ 3+2”时,按“ M+”键,再输入“ 6+7”时,按“ M+”键,再输入“8+9”时按“ M+”键,然后再按“MR”,则三组数字的总和“ 35”就出来了。 ②MRC:MR和 MC功能的组合,即存储读出和清除键。按一次为 MR功能, 即显示存储数,按第二次为 MC功能,即清除存储数。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教学设计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学会使用计算器,会进行的大数目的计算。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快速、准确、方便)。 4、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只是一种工具,不能过于依赖,仍要积极思 考。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利用急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具:计算器、课件 一、课前互动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小方块; 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问:你猜出来了吗? 生:计算器。 2、板书: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 二、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哪儿见过人们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你还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简单介绍) ON/C—开机键 OFF——关机键 C CE—清除数据键 0~9—数字键 +、-、×、÷、—运算符号键 =—等号键 ·—小数点键 (课件出示计算器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 师:我们介绍的这些按键都是我们常用的基本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将来再学习,不同的计算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键,我们可以在需要时边用边学。 2、(多媒体出示):题目:用计算器算一算:39520÷48×56=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用计算器是怎样算的? 生答:先按39520(数字键)(再按运算符号)÷48 ×56= 同时师在多媒体屏幕上演示(注:反馈清除数据键的用法故意把56按成54)

三、体验计算器的优越性 1、(课件出示练习题1、2题,体验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7825-2138= 226×39= 2、师:使用计算器有那么多优势,下面我们就用计算器进行一次比赛。(出示) 分组赛一赛:同桌为一组!一人读数,另一人按键计算,看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 1952-764 829431÷9 75399+392241 同桌角色互换,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准: 146-89 2759×8 37291+84731-73826 四、体验计算器的局限性。 师:使用计算器有很多优势,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题目,(出示)考考你的观察力: 3×500= 2467+889+111= 问: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你能很快计算出结果吗?用什么方法是计算又对又快? (生试做、订正。)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

一单元(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上册)》2~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计算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数学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显示屏及按键),掌握数字键排列的一般规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PPT); 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情境铺垫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登上“五岳之首——泰山”去寻找发现数学问题。 课件演示。(见图1) (二)读懂图意 通过情境图观察了解提供的数据及信息:“泰山古树、石刻的数量统计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见图2)

(三)提出问题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 预设2: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 预设3:虎山、天烛峰和岱庙的古树一共多少棵? 预设4:岱庙、登山东路、岱顶和灵岩寺一共有多少块石刻? …… 【设计意图】通过泰山古树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解决问题 师: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 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笔算。 课件演示。(见图3、图4) (1)(2) 教师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演示。(见图5) 师:请看老师的计算过程, 想说点什么?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

备课教师:章瑕 课题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 第 1 教时 教学 内容教材第23页 课时教学目标1.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思想方法。 3.在探索知识过程中,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 难点 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 资源课件、计算器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 1.课件出示: 2.师:这是计算器,还记得这些是什么键吗?说一说。 (二)引入 师:你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一)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1.用计算器的方法 (1)课件出示: 386+179= 825-138= 26×39= 312÷8=(2)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3)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4)课件出示: 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 2.试一试 (1)课件出示:825-138= 26×39= 312÷8= 师:自己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 (2)订正答案。 (3)学生质疑 ①师: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有问题吗?(如:按错了怎么办?) ②师:对呀,万一按错一键怎么办?(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按退格键“←”,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 方法二:按“CE”键,清除然后再重新输入。 (二)用“M+”“MR”进行四则计算 1.尝试计算 (1)课件出示:2034-1368÷9 师:你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了吗?那试试这道题。 (2)师:这道题等于多少?(1882、74) 师:哪个结果是对的?怎么做的。(先算1368÷9=152,再用2034-152=

矩阵键盘简易计算器要点

《微处理器系统与接口技术》课程实践报告 计算器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2014.7.5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1、设计题目:计算器 (3) 2、设计目的 (3) 3、计算器总体设计框图 (3) 4、计算器详细设计过程 (4) 4.1输入模块 (4) 4.2键盘输入电路 (5) 4.3主程序模块 (6) 5、分析与调试 (6) 7、运行结果 (8) 8、结束语 (8) 8、参考文献 (8) 9、源程序附录 (9) 9.1主程序 (9) 9.2延时函数delay (12) 9.3显示函数display (12) 9.4键盘扫描函数 (14) 9.5预定义函数 (15)

1、设计题目:计算器 2、设计目的 此次课程实践题目是基于单片机简单计数器的设计,本此设计使用的是Intel公司MCS-51系列的8051AH单片机。设计的计算器可以实现2位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整数的乘方运算,其中用4*4矩阵键盘来输入待参与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符;八位数码管动态显示输入待参与运算的数据以及运算后产生的结果,每个硬件模块的调用过程中涉及到了函数入口及出口参数说明,函数调用关系描述等。 3、计算器总体设计框图 计算器以MCS-51系列的8051AH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应用其强大的I/O功能和计算速度,构成整个计算器。通过矩阵键盘输入运算数据和符号,送入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经单片机运算后控制LED数码管的输出。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 图3 整体框图 本系统硬件主要由矩阵键盘、独立键盘I/O输入输出、数码管显示等主要部分组成。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矩阵键盘将十六进制编码的数字送到单片机。 (2) 单片机扫描键盘信号并接收,对输入的键盘信号进行处理 (3) LED以动态扫描的方式移位显示每次输入的数据和最后的运算结果。实践设计的具体流程图如下图2所示:

我对计算机的认识

我对计算机的认识 姓名:郭敬 学号:201100600017 班级:11级朝鲜语3班 作为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虽然从初中开始就经常使用计算机上网、看电影、做PPT、玩游戏,虽然每天但如果说到对计算机的认识,却是非常有限的。以前仅仅是把计算机当做娱乐的工具,虽然长期使用计算机,懂得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但翻开大学计算机课本才发现,计算机有许多复杂的专业知识、有许多的专业知识需要掌握。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是在小学的计算机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当时计算机的体积非常大,计算效率非常低,在当时被认为是无用的东西。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开始迅速的更新换代,体积越来越小,计算效率越来越快,开始在许多方面发挥作用。九十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互联网,计算机开始慢慢走近普通人的生活,开始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开始把整个世界通过互联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对于计算机,目前虽然我还没有太专业的认识,但却在科技的发展中切身的感受到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互联网可以让远距离的人们通过网络聊天、视频,word可以编辑文字,代替了用纸张书写的不便,Excel可以制作表格,方便数据的统计,通过计算机还可以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二进制代码,方便信息的编辑和传输,省去了许多复杂的环节,节省了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社会已经无法离开计算机,计算机推动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认为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大大影响着人类的科学、文化、教育,带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计算机给人类带来的方便,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是课堂的多媒体设备,以前没有多媒体的时候,大量的知识需要老师在黑板上书写,不仅速度慢、浪费资源,而且课堂气氛也不活跃。有了多媒体之后,老师可以选择许多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更加快速的接收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使老师和学生可以更轻松愉悦的学习知识,间接的推动了知识的进步。 因为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掌握计算机技术对于大学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希望在今后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跟随老师学好计算机技术,在将来更好的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之中。

计算器按键的使用说明

计算器按键的使用说明. 1、电源开关键:ON、OFF 2、输入键:0—9、. +/—:正负转换键 3、运算功能键:+ - * / (注意:加、减、乘、除键在计算时都可能代替等号键) √:开平方键,用来进行开平方运算。先输入数字,再按下此键,不必按等号键 即可得出结果。 4、等号键:= 5、清除键: ①C:清除键。在数字输入期间,第一次按下此键将清除除存储器内容外的所 有数值.如果是太阳能计算器,在计算器关闭状态下,按此键则开启电源,显示 屏显示出“0”。 ②AC或CA键:全部清除键,也叫总清除键,作用是将显示屏所显示的数字 全部清除。 ③→:右移键。其功能是荧屏值向右位移,删除最右边的尾数。 ④CE:部分清除键,也叫更正键。其功能是清除当前输入的数字,而不是清 除以前输入的数。如刚输入的数字有误,立即按此键可清除,待输入正确的数字后,原运算继续进行。如5+13,这时发现“13”输入错了,则按“CE”键就可 以清除刚才的“13”,但还保留“5”这个数。值得注意的是,在输入数字后,按“+”、“-”、“/”、“*”键的,再按“CE”键,数字不能清除。 ⑤MC:累计清除键,也叫记忆式清除键。其功能是清除储存数据,清除存储 器内容,只清除存储器中的数字,内存数据清除,而不是清除显示器上的数字。6、累计显示键: (1)M+:记忆加法键,也叫累加键。是计算结果并加上已经储存的数;用 作记忆功能,它可以连续追加,把目前显示的值放在存储器中(也就是将显示的 数字与内存中已有的任何数字相加,结果存入存储器,但不显示这些数字的和)。 如先输入“5×1.6”→按“M+”键(把“5×1.6”的结果计算出来并储存起来)→然后输入“10×0.8”→按“M+”键(把“10×0.8”的结果计算出来并和 前面储存的数相加)→接着输入“15×0.4”→按“M+”键(把“15×0.4”的结 果计算出来并和前面储存的数相加)→最后按“MR”键(把储存的数全部取出来)→则出结果“22” (2)M-:记忆减法键,也叫累减键。是计算结果并用已储存的数字减去目 前的结果;从存储器内容中减去当前显示值(也就是将显示的数字与内存中已有 的任何数字相减,结果存入存储器,但不显示这些数字的差). 计算“50-(23+4)”时→先输入“50”→按“M+”(把“50”储存起来)→ 再输入“23+4”→按“M-”键(计算结果是“27”)→再按“MR”(用储存的“50”减去目前的结果“27”)→则出结果“23” 7、存储读出键:MR MRC GT ①MR:存储读出键。表示用存储器中数值取 代显示值。按下此键后,可使存储在“M+”或“M-”中的数字显示出来或同时 参加运算,数字仍保存在存储器中,在未按“MC”键以前有效。MR调用存储器 内容,读取储存的数据。如有三组数字不连续在一起相加的时候,则用这个“MR”键。举例:如输入“3+2”时,按“M+”键,再输入“6+7”时,按“M+”键,再 输入“8+9”时按“M+”键,然后再按“MR”,则三组数字的总和“35”就出来了。 ②MRC:MR和MC功能的组合,即存储读出和清除键。按一次为MR功能,即 显示存储数,按第二次为MC功能,即清除存储数。

计算器说明书

1 设计课题任务、功能要求说明及总体方案介绍 1.1 设计课题任务 课题:简易计算器 任务: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计算器。该计算器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界面,进入准备工作状态。能实现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1.2 功能要求说明 在本次工程实践中,主要完成如下方面的设计任务: (1)计算器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显示初始化界面 (2)2秒后进入计算器界面 (3)按键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结果 (4)按清零键后能进行下一次计算 1.3 设计课题总体方案介绍及工作原理说明 计算器的总体功能原理是以AT89S52单片机为主要控制核心,通过外接4*4行列式键盘作为控制信号输入源,一块12864液晶作为显示器件,通过按键控制,单片机实时地去执行,在12864液晶上显示界面。系统控制原理图如图1所示。 液晶 显示电路AT89S52 电源电路 复位电路 下载电路 键盘电路图1系统控制原理图

2 设计课题硬件系统的设计 2.1 设计课题硬件系统各模块功能简要介绍 2.1.1 AT89S52控制模块 考虑到设计功能需要,控制器的功能用于外部键盘信号的接收和识别、液晶模块的显示控制、复位电路等,我们选择了AT89S52系列单片机,具有反应速度极快,工作效率特高的特点。 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AT89S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lash,256字节RAM,32 位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 个数据指针,三个16 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另外,AT89S52 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2.1.2 12864液晶模块 FYD12864-0402B是一种具有4位/8位并行,2线或3线串行多种接口方式,内含国家一级、二级简体中文字库的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其显示分辨率为128*64,内置8192个16*16点汉字,和128个16*8点ASCⅡ字符集。利用该模块灵活的接口和简单、方便的操作指令,可构成全中文人机交互图形界面。12864液晶的控制口线主要接在AT89S52单片机的P0和P3的部分口线上,可以显示8×4行,16×16点阵的汉字。低压低功耗是其又一显著特点。与同类液晶模块相比,无论硬件电路或显示程序都要简洁得多,且该模块的价格也略低于相同点阵的液晶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