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营养标签修约规定

美国新营养标签修约规定
美国新营养标签修约规定

The gram or milliliter quantity equivalent to the household measure should be rounded to the nearest whole number except for quantities that are less than 5 g (mL). The gram (mL) quantity between 2 and 5 g (mL) should be rounded to the nearest g (mL) and the g (mL) quantity less than 2 g (mL)should be expressed in (mL) increments.

份数的质量:0到2克之间进位为,2-5之间为,5以上为进位1。

(1)“Calories, tota l,” “Total calories,” or “Calories”: A statement of the caloric content per serving,

expressed to the nearest 5-calorie increment up to and including 50 calories, and 10-calorie increment above 50 calories, except that amounts less than 5 calories may be expressed as zero.

Energy content per serving may also be expressed in kilojoule units, added in parentheses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statement of the caloric content.

少于5Kcal标示为0,5到50之间则进位值为5,50以上则进位值为10。

(2)“Fat, total” or “Total fat”: A statement of the number of grams of total fat in a serving defined

as total lipid fatty acids and expressed as triglycerides where fatty acids are aliphatic carboxylic acids consisting of a chain of alkyl groups and characterized by a terminal carboxyl group.

Amounts shall be expressed to the nearest ( 1?2 ) gram increment below 5 grams and to the nearest gram increment above 5 grams. If the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gram, the content shall be expressed as zero.

少于标示为0,5克以下以克为修约间隔,5克以上则进位值为1。

(3)“Cholesterol”: A statement of the cholesterol content in a serving expressed in milligrams to

the nearest 5-milligram increment, except that label declaration of cholesterol information is not required for products that contain less than 2 milligrams cholesterol in a serving and make no claim about fat, fatty acids, or cholesterol content, or such products may state the cholesterol content as zero. Except as provided for in paragraph (f) of this section, if cholesterol content is not required and, as a result, not declared, the statement “Not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cholesterol” shall be plac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able of nutrient values in the same type s ize.

If the food contains 2 to 5 milligrams of cholesterol per serving, the content may be stated as “less than 5 milligrams.”

少于2毫克的可以不标示或者标示为0,2-5毫克之间可表示为“少于5毫克”,大于5毫克以上则进位值为5。

(4)“Sodium”: A statement of the number of milligrams of sodium in a specified s erving of food

expressed as zero when the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5 milligrams of sodium, to the nearest 5-milligram increment when the serving contains 5 to 140 milligrams of sodium, and to the nearest 10-milligram increment when the serving contains greater than 140 milligrams.

少于5毫克则表示为0,5-140毫克之间以5毫克为修越间隔,大于140毫克则以10为修越间隔。

(5)“Carbohydrate, total” or “Total carbohydrate”: A statement of the number of grams of total

carbohydrate in a serving expressed to the nearest gram, except that if a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1 gram, the statement “Contains less than 1 gram” or“less than 1 gram” may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or if the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gram, the content may be expressed as zero.

Total carbohydrate content shall be calculated by subtraction of the sum of the crude protein, total fat, moisture, and ash from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food. This calculation method is described in A. L. Merrill and B. K. Watt, “Energy Value of Foods—Basis and Derivation,” USDA Handbook 74 (slightly revised 1973) pp. 2 and 3, which is incorporated by reference in accordance with 5 552(a) and 1 CFR part 51 (the availability of this incorporation by reference is given in paragraph (c)(1)(i)(A) of this section).

少于克则表示为0,克到1克之间则表示为“少于1克”,1克以上则进位值为1。

(i)“Dietary fiber”: A statement of the number of grams of total dietary fiber in a serving,

indented and expressed to the nearest gram, except that if a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1 gram, declaration of dietary fiber is not required or, alternatively, the statement “Conta ins less than 1 gram” or “less than 1 gram” may be used, and if the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gram, the content may be expressed as zero. Dietary fiber is defined as non-digestible soluble and insoluble carbohydrates (with 3 or more monomeric units), and lignin that are intrinsic and intact in plants; isolated or synthetic non-digestible carbohydrates (with 3 or more monomeric units) determined by FDA to have physiological effect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human health. Except as provided for in paragraph (f) of this section, if dietary fiber content is not required, and as a result not declared, the statement “Not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dietary fiber” shall be plac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able of nutrient values in the same type size. The following isolated or synthetic non-digestible carbohydrate(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FDA to have physiological effect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human health and, therefore, shall be includ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mount of dietary fiber: [beta]-glucan soluble fiber (as described in §(c)(2)(ii)(A)), psyllium husk (as described in §(c)(2)(ii)(A)(6)), cellulose, guar gum, pectin, locust bean gum, and 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 The manufacturer must make and keep records in accordance with paragraphs (g)(10) and (11) of this section to verify the declared amount of dietary fiber in the label and labeling of food when a mixture of dietary fiber, and added non-digestible carbohydrate(s) that does not meet the definition of dietary fiber, is present in the food.

少于克则表示为0,克到1克之间则表示为“少于1克”,1克以上则进位值为1。

(ii)“Total Sugars”: A statement of the number of grams of sugars in a serving, except that the label declaration of sugars content is not required for products that contain less than 1 gram of sugars in a serving if no claims are made about sweeteners, sugars, or sugar alcohol content. Except as provided for in paragraph (f) of this section, if a statement of the total sugars content is not required and, as a result, not declared, the statement “Not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total sugars” shall be plac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able of nutrient

values in the same type size. Total sugars shall be defined as the sum of all free mono- and disaccharides (such as glucose, fructose, lactose, and sucrose). Total sugars content shall be indented and expressed to the nearest gram, except that if a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1 gram, the statement “Contains less than 1 gram” or “less than 1 gram” may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and if the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gram, the content may be expressed as zero.

少于克则表示为0,克到1克之间则表示为“少于1克”,1克以上则进位值为1。

(iii)“Added Sugars”: A statement of the number of grams of added sugars in a serving, except that label declaration of added sugars content is not required for products that contain less than

1 gram of added sugars in a serving if no claims are made about sweeteners, sugars, added

sugars, or sugar alcohol content. If a statement of the added sugars content is not required and, as a result, not declared, the statement “Not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added sugars”

shall be plac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able of nutrient values in the same type size. Added sugars are either added 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foods, or are packaged as such, and include sugars (free, mono- and disaccharides), sugars from syrups and honey, and sugars from concentrated fruit or vegetable juices that are in exces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from the same volume of 100 percent fruit or vegetable juice of the same type, except that fruit or vegetable juice concentrated from 100 percent juices sold to consumers, fruit or vegetable juice concentrates used towards the total juice percentage label declaration under § or for Brix standardization under §(g)(2) of this chapter, fruit juice concentrates which are used to formulate the fruit component of jellies, jams, or preserv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of identities set forth in §§ and of this chapter, or the fruit component of fruit spreads shall not be labeled as added sugars. Added sugars content shall be indented under Total Sugars and shall be prefa ced with the word “Includes”

followed by the amount (in grams) “Added Sugars” (“Includes `X' g Added Sugars”). It shall be expressed to the nearest gram, except that if a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1 gram, the statement “Contains less than 1 gram” or “less than 1 gram” may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and if the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gram, the content may be expressed as zero. When a mixture of naturally occurring and added sugars is present in the food, and for specific foods containing added sugar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naturally occurring sugars, where the added sugars are subject to fermentation and/or non-enzymatic browning, the manufacturer must make and keep records in accordance with paragraphs (g)(10) and (11) of this section to verify the declared amount of added sugars in the label and labeling of food.

少于克则表示为0,克到1克之间则表示为“少于1克”,1克以上则进位值为1。

“Protein”: A statement of the number of grams of protein in a serving, expressed to the nearest gram, except that if a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1 gram, the statement “Contains less than 1 gram” or “less than 1 gram” may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and if the serving contains less than gram, the content may be expressed as zero. When the protein in foods represented or purported to b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4 or more years of age has a protein quality value that is a protein

digestibility-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 of less than 20 expressed as a percent, or when the protein in a food represented or purported to be for children greater than 1 but less than 4 years of age has a protein quality value that is a protein digestibility-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 of less than 40 expressed as a percent, either of the following shall be placed adjacent to the declaration of protein content by weight: The state ment “not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protein,” or a listing aligned under the column headed “Percent Daily Value” of the corrected amount of protein per serving, as determined in paragraph (c)(7)(ii) of this section, calculated as a percentage of the Daily Reference Value (DRV) or Reference Daily Intake (RDI), as appropriate, for protein and expressed as a Percent of Daily Value. When the protein quality in a food as measured by the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is less than 40 percent of the reference standard (casein) for a food represented or purported to be specifically for infants through 12 months, the statement “not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protein” shall be placed adjacent to the declaration of protein content. Protein content may b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factor times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the food as determined by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f analysis as given in the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of the AOAC International,” except when official AOAC procedures described in this paragraph (c)(7) require a specific factor other than , that specific factor shall be used.

少于克则表示为0,克到1克之间则表示为“少于1克”,1克以上则进位值为1。

Our regulations, at 21 CFR § (c), provide specific rounding requirements for nutrients such as sodium. Before we issued the Nutrition Facts label final rule, sodium and potassium content was to be expressed as zero when the serving contained less than 5 milligrams (mg), to the nearest 5 mg increment when the serving contained less than or equal to 140 mg, and to the nearest 10 mg increment when the serving contained more than 140 mg. Facts label final rule amended 21 CFR

(c)(5) to replace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labeling of potassium with those of fluoride and amended

21 CFR (c)(8)(iv) to establish an RDI for potassium and add it to the list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with RDIs. The requirements for declaring the quantitative amount of potassium are now the same as those for other vitamins and minerals with RDIs.

Although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claration of quantitative amounts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that are present at less than 2 percent of the RDI differ between the Nutrition and Supplement Facts labels . quantitative amounts may be declared on the Nutrition Facts label when present in quantities of less than 2 percent of the RDI per serving whereas they must not be declared on the Supplement Facts label when present in such small amounts), we recommend that you use the same principles for the declaration of quantitative amounts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on both the Nutrition and Supplement Facts labels for consistency. The principles are driven largely by the requirement that vitamins and minerals present in amounts of less than 2 percent of the RDI per serving must not be declared on the Supplement Facts label. However, we considered how our recommendations impact both conventional foods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apply to quantitative amounts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declared on both the Nutrition Facts and Supplement Facts labels.

The RDIs for some vitamins and minerals are small numerical values ., thiamin mg, pantothenic acid 5 mg, and copper mg). Manufacturers also may wish to declare additional digits after the decimal point when nutrients are present in such small amounts. Furthermore, nutrients with an RDI of less than 25 would not be able to be declared on the Supplement Facts label if they contain less than 2 percent of the RDI . 2 percent of the RDI for copper is mg) and the amount is declared to the nearest mg or microgram (mcg) . if the amount of copper in a serving of the product is , but is rounded to zero).

(微量元素:VD,钙,铁,钾相关部分)?

Therefore, the quantitative amount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with an RDI of less than 25 mg or mcg . iron, vitamin D, vitamin E, thiamin, riboflavin, niacin, vitamin B6, vitamin B12, pantothenic acid, zinc, copper, and manganese) should be declared to the nearest tenth of a mg or mcg per serving. However, the quantitative amount may be declared to the nearest hundredth or thousandth of a mg or mcg when that level of specificity is necessary to attain a value that is at least 2 percent of the RDI in a serving of the food, and therefore, sufficient to declare the quantitative amount of the nutrient on the Supplement Facts label. If a manufacturer determines that rounding to the nearest hundredth or thousandth of a mg or mcg would not be accurate given the variation of the nutrient in the food supply, the manufacturer should provide a nutrient declaration that is accurate and does not suggest a greater level of precision in the amount of the nutrient present than is practical.

如果在少于25mg(mcg)之间,数值取小数点后一位。

A vitamin or mineral with an RDI of at least 25 mg or mcg, but less than 250 mg or mcg, would not be declared on the Supplement Facts label if it contains less than 2 percent of the RDI unless the quantitative amount is declared to the nearest mg or mcg. However, for conventional foods, declaring the quantitative amounts of such nutrients to the nearest tenth or hundredth of a mg or mcg could indicate that there is greater precision in the amount of the nutrients present in a serving of the product than is practical, given the variation in the food supply. Therefore, the quantitative amount of vitamins or minerals with an RDI of at least 25 mg or mcg but less than 250 mg or mcg . vitamin C, vitamin K, biotin, iodine, selenium, chromium, and molybdenum) should be declared to the nearest mg or mcg per serving.

如果在25和250mg(mcg)之间,数值取整数。

A vitamin or mineral with an RDI of at least 250 mg or mc g, but less than 500 mg or mcg, would not be declared on the Supplement Facts label if it contains less than 2 percent of the RDI unless the quantitative amount is declared to the nearest 5 mg or mcg.However, for conventional foods, declaring the quantitative amounts of such nutrients to the nearest mg or mcg, or even to the nearest tenth of a mg or mcg, could indicate that there is greater precision in the amount of the nutrient present in a serving of the product than is practical given the variation in the food supply. Therefore, the quantitative amount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with an RDI of at least 250 mg or mcg, but less than 500 mg or mcg . folate and magnesium), should be rounded to the nearest 5 mg or

mcg per serving.

如果数值在250到500mg(mcg)之间,数值进位取5。

A vitamin or mineral with an RDI of 500 mg or mcg or greater would not be declared on the Supplement Facts label if it contains less than 2 percent of the RDI unless the quantitative amount is declared to the nearest 10 mg or mcg. However, for conventional foods, declaring the quantitative amounts of such nutrients to the nearest 5 mg or mcg or smaller increment could indicate that there is greater precision in the amount of the nutrient present in a serving of the product than is practical given the variation in the food supply. Therefore, the quantitative amount of vitamins or minerals with an RDI of 500 mg or mcg or greater . vitamin A, calcium, phosphorous, chloride, potassium, and choline) should be rounded to the nearest 10 mg or mcg per serving.

如果数值在500mg(mcg)以上,数值进位取10。

Manufacturers may calculate the percent DV for all nutrients other than protein by dividing either the amount of the nutrient declared on the label or the actual amount of the nutrient ., before rounding) to provide for the greatest amount of consistency on the food label (21 CFR (d)(7)(ii)).

Recommendations for declaration of quantitative amounts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on the Nutrition and Supplement Facts labels using RDIs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 4 years

900 Nearest 10 mcg Vitamin A Micrograms RAE

(mcg)

Vitamin C Milligrams (mg) 90 Nearest mg Calcium Milligrams (mg) 1,300 Nearest 10 mg Iron Milligrams (mg) 18 Nearest .1 mg Vitamin D Micrograms (mcg) 20 Nearest .1 mcg Vitamin E Milligrams (mg) 15 Nearest .1 mg Vitamin K Micrograms (mcg) 120 Nearest mcg Thiamin Milligrams (mg) Nearest .1 mg Riboflavin Milligrams (mg) Nearest .1 mg Niacin Milligrams NE (mg) 16 Nearest .1 mg Vitamin B6 Milligrams (mg) Nearest .1 mg

400 Nearest 5 mcg Folate Micrograms DFE

(mcg)

Vitamin B12 Micrograms (mcg) Nearest .1 mcg Biotin Micrograms (mcg) 30 Nearest mcg Pantothenic acid Milligrams (mg) 5 Nearest .1 mg Phosphorous Milligrams (mg) 1,250 Nearest 10 mg Iodine Micrograms (mcg) 150 Nearest mcg Magnesium Milligrams (mg) 420 Nearest 5 mg Zinc Milligrams (mg) 11 Nearest .1 mg

Selenium Micrograms (mcg) 55 Nearest mcg Copper Milligrams (mg) Nearest .1 mg Manganese Milligrams (mg) Nearest .1 mg Chromium Micrograms (mcg) 35 Nearest mcg Molybdenum Micrograms (mcg) 45 Nearest mcg Chloride Milligrams (mg) 2,300 Nearest 10 mg Potassium Milligrams (mg) 4,700 Nearest 10 mg Choline Milligrams (mg) 550 Nearest 10 mg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符合应有的营养品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食品营养标签包括下列内容: (一)营养成分; (二)营养声称; (三)营养知识指南。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所有预包装食品。 第二章 营养成分的标示 第四条 营养成分可以标示下列内容: (一)能量 (二)蛋白质 (三)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四)胆固醇 (五)碳水化合物 (六)糖 (七)膳食纤维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八)维生素:维生素A (b-胡萝卜素),维生素B 1(硫胺素),维生素B 2(核黄素),维生素B 6,维生素B 12,维生素C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烟 酸(尼克酸),叶酸,泛酸,胆碱,生物素。 (九) 矿物质:钠,钙,钾,镁,磷,铁,锌,碘,硒,铜,铬,锰,钼。 标示上款规定的营养成分,不得改变名称和顺序。 第五条食品营养标签必须标示下列营养成分: (一)能量 (二)蛋白质 (三)总脂肪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四)胆固醇 (五)总碳水化合物 (六)糖 (七)钠 (八)钙 第四条规定的其他营养成分可自愿标示。 第六条 营养成分的含量应当以每100ml 、每100g 和/或每份中的实际“数值”标示。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 )或适宜摄入量(AI )的百分比按占每份含量的多少标示。 第七条 营养成分的定义、标示和数值的核准、判断应当执行《营养标签标示规范》的规定。 第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不标注营养成分: (一)食品的每日食用量不足10克或单份食品含有的营养素低于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 )的5 %的食品; (二)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 (三)包装总面积小于10cm 2的食品。 第三章 营养声称的标示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最新版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最新版 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x食品安全法.x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x 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

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 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 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四由两种或者两 种以上食品通过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观均匀一致难以相互分离的食品,其名称应当反映该食品的混合属性和分类类属名称;五以动. 植物食物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用以模仿其他生物 的个体.器官.组织等特征的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人 造”.“仿”或者“素”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分类类属名称。第七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产地。食品产地应当按 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第八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 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 或者其子公司,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和地址;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分公司或者公司的生产基地,应当标注公司和分 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或者仅标注公司的名称.地址;三受委托生产加工食品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 名称和地址;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委托企业具有其委托加工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被委托企业的名称,或者仅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四分装食品应当标注分装者的名称及地址,并注明分装字样。第九条食品标 识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

美国营养标签标示成分

美国营养标签标示成分 世界各国政府对食品的管理有两大目标:第一是确保供应的食品的安全和卫生;第二是防止经济欺诈。恰当标示,如实反映食品营养的信息,便于消费者判断产品价值,即经济价值和健康价值两方面,维护企业权益,防止假冒伪劣,净化市场。为此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美国农业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食品安全检查局(F 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FISI)制定了营养标签法规。在美国,分析食品化学组成的主要依据就是营养标签法规。1990年营养标签和教育法(N utrition Labeling and Education Act, NLEA)的颁布使营养标签更加完善。FDA要求对几乎所有食品实施强制性营养标签[1~2]。NLEA对营养标签的基本格式、内容、营养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取值规则均有明确规定。 一、美式营养标签的基本内容格式 (一)美国食品营养标签的标准形式

图1 营养标签实例 1990NLEL 美国食品营养标签包括必须标示营养信息和自愿标示营养信息两部分。营养标签信息的标准形式如图1所示,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1)一份的量、每包份数; (2)除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外,每份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 (Amount Per Serving); (3)除糖和蛋白质外,每日量值百分率(% of Daily value); (4)占日营养摄入量参考值百分率%(%Reference Daily Intake); (5)当食品含2000千卡(8368KJ)和2500千卡(10460KJ)热量时,有关营养成分日需要量的补充说明。 (6)能量换算指南。 (二)美国食品营养标签的简化格式 如果在14种强制标示的营养成分中,有7种或7种以上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微不足道(不包括由脂肪产生的热量)或是“0”标示的,属FDA管辖的食品可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膳食纤维(简)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卫生部印发 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 推荐性法规:国家鼓励食品企业对其生产的产品标示营养标签。卫生部根据本规范的实施情况和消费者健康需要,确定强制进行营养标示的食品品种、营养成分及实施时间。 营养标签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食品企业在标签上标示食品营养成分、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应首先标示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种核心营养素及其含量。 膳食纤维的定义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提取的或合成的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其聚合度DP ≥ 3、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对人体有健康意义的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菊粉及其他一些膳食纤维单体成分等。 食品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 表 1 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 * 1 营养成分的标示

包括能量和核心营养素的标识以及宜标示的营养成分的标示,膳食纤维属于宜标识的营养成分。 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菊粉及其他一些膳食纤维单体成分。膳食纤维可根据其成分选择检测方法和标示方式。 1)以国标或GB/T 9822测定数据,标示为: 不溶性膳食纤维…克(g); 2)以AOAC 、AOAC 方法测定数据,标示为: 膳食纤维…克(g);也可标示为: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例如:膳食纤维…克(g) 或膳食纤维…克(g) --可溶性膳食纤维…克(g)(自愿) --不溶性膳食纤维…克(g)(自愿) 3)以AOAC其他方法测定的膳食纤维单体成分的数据,可标示出膳食纤维和单体成分如“膳食纤维(以xxx计)…克或g ”, 例如:膳食纤维(以菊粉计)…克(g) “零”数值的表达 当某食品营养成分含量低微,或其摄入量对人体营养健康的影响微不足道时,允许标示“0”的数值。可标示的“0”的界限值如下表: 表5 标示“0”的界限值

包装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大商圈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411015243.html, 2007-09-11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发布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文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 【发布日期】2007-08-27 【生效日期】2008-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已经2007年7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同时废止。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 (四)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品通过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观均匀一致难以相互分离的食品,其名称应当反映该食品的混合属性和分类(类属)名称; (五)以动、植物食物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用以模仿其他生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特征的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人造”、“仿”或者“素”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分类(类属)名称。 第七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产地。 食品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 第八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分公司或者公司的生产基地,应当标注公司和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或者仅标注公司的名称、地址;

_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_修订_三_美国RDA与DRI的演变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修订 (三)美国RDA与DRI的演变 顾景范 (《营养学报》编辑部) 一、膳食标准的演变(1835-1940) 自古就知道健康与体能依赖于膳食,有些特殊的食物还能治疗疾病,如2000多年前用肝脏治疗夜盲。这种知识的大规模应用是在18世纪上半年代海员因缺乏新鲜水果蔬菜而患坏血病,1753年Lind发表预防坏血病的论文可认为是“膳食标准”史料的里程碑。1772-1775年间航海业证实了关于坏血病的性质及其预防的理论,于是海军口粮中装备了柠檬汁。1835年将柠檬或柠檬汁供给海军和海员以防止发生坏血病编入《英国商业海员法》,可视为执行“膳食标准”的首次行动。1847年,从生物材料提取出复杂含氮物质命名“蛋白质”的专家Mulder研究荷兰军队口粮,建议劳动者每日需100 g蛋白质,安静者需60 g 蛋白质。1862年英国经济萧条,枢密院要求进行膳食调查,提出食物标准,以防止失业人群发生饥饿和相关疾病。Smith建议中等活动者每日约需3000 kcal能量与81 g蛋白质,蛋白质供给的能量约占总能量摄入的11%,这是第一个“膳食标准”(Dietary standard)。1895年美国Atwater 和德国Voit通过观察认为中等活动量的工人每日需3400 kcal能量与125 g蛋白质。以上反映了19世纪科学家关注的膳食推荐量限于能量和蛋白质,但以后通过实验和食物分析,认为膳食中还应有矿物元素[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9),英国皇家学会于1918年成立食物委员会,接受了Lusk 提出的每日3000 kcal能量、70~80 g蛋白质、25%能量由脂肪供给的“膳食标准”,还包括一定比例的水果和蔬菜,婴幼儿则须供给一定比例的牛奶。这些保护性食物的考虑成为McCollum早期维生素研究的先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卫生委员会对食物营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首次出版以营养素为基础的“膳食标准”。1925-1935年间发生经济危机,许多国家进行有关食物的研究,讨论“膳食标准”。国联决定成立一个由各国著名营养学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和一个包括经济学家、农学家、商贸专家组成的综合委员会,McCollum和Mellanby作为营养学家代表参加了综合委员会。国联要求开展关注各特殊人群的膳食建议、营养监测、膳食标准和合理营养的教育四项工作。委员会认为对现代营养科学的无知、医学课程中讲营养学很少或没有是引起营养缺乏最主要的原因。委员会对最适膳食(optimum diet)的定义为人体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与工作效能,抵抗疾病而无疲劳衰竭的膳食[2]。 1933年美国农业部(USDA)Stiebling提出了第一个包括维生素A、C、B1、B2与矿物元素Ca、P、Fe的“膳食标准” [3]。1936年国联的标准将成人男子的能量需要量减为2400 kcal,蛋白质减为每公斤体重 1 g,重视肉、鱼、奶、蛋、内脏、叶菜等保护性食物的摄入,并计算其钙、铁、碘的含量。1937年国联技术委员会列出保护性食物与非保护性食物的类别,前者含有7种维生素及4种矿物质[4]。1939年,USDA出版年鉴《食物与生命》,在正常成人最低需要量的平均数上加50%作为覆盖个体变异的范围。可见“膳食标准”的演变从预防坏血病开始,到预防饥饿及相关疾病,再到维持整体健康与工作效能、妇幼健康与婴儿成长,最后达到“完美健康”的目标。 二、推荐膳食供给量(RDA)的演变(1941-198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美国科学院(NAS)国家研究院(NRC)成立食物营养委员会(CFN)考虑与国防有关的营养问题,1941年又成立了永久性的“食物营养部”(FNB)。CFN主席Wilder任命Mitchell,Stiebling,Roberts三人组成推荐膳食供给量(Recommended Dietary

食品标签标准解读

食品标签标准解读

食品标签标准解读 食品营养标签解读和制作001 能解读营养标签并计算NRV 值 002 能解读食品原料和辅料配方003 能撰写产品标签说明书 食品营养价值分析005 能计算食品营养质量指数 006 能进行食品蛋白质营养评价 007 能进行食品碳水化合物营养评价 008 能进行食品脂肪营养评价 食品营养资料编写009 能根据食品营养特点,撰写产品宣传资料 010 能设计市场需求调查表 主要规定 《食品通用标签标准》(GB7718-2004) 强制性标示: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日期标志和贮藏期、产品标准号以及质量(品质)等级 非强制性标示:批号、食用方法、能量、营养素 《规范》仿照美国对健康声称的管理,要求营养素含量“高”、“强化”的食品及营养素补充剂标注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并注明“超过该值对健康不利”; 功能声称使用固定用语模式有助于避免产品通过文字技巧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一、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一)范围 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所有预包装食品。 专类食品有特别规定时除外。

(二)必须标注的能量和4种核心营养成分 1、能量; 2、蛋白质; 3、脂肪总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4、总碳水化合物; 5、钠 食品企业对第一款规定的能量和4种核心营养素的标示应当比其他营养成分的标示更为醒目。 营养成分表 (三)可以标注的营养成分 1、能量; 2、蛋白质 3、脂肪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4、胆固醇; 5、碳水化合物; 6、糖; 7、膳食纤维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8、维生素14种 9、矿物质14个 钠、钙、钾、镁、磷、铁、锌、碘、硒、铜、佛、烙、锰、钼。 标示上款规定的营养成分不得改变名称。

美国食品标签指南

食品标签指南行业指南 2009年10月

目录 包括非约束性建议 1. 2. 3. 序言4 4 背景材料 一般食品标签要求 行业指南 食品标签指南 本《指南》代表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该问题上的当前观点,并未产生或赋予任何人任何权利,亦未对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或公众产生任何约束力。您亦可采用另一种方法,只要该方法符合当前适用法律和条例的要求。如果您想讨论另一种方法,请联系负责落实本《指南》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如果您未能与适当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可拨打本《指南》扉页上的电话号码。 4. 食品名称 7 果汁 5. 内容物净含量声明14 6. 配料名单17 色素 食品致敏原标签 7. 营养成分标签25 基本信息 营养素标示 带有单独包装配料的食品/食品分类 标签格式/图表 一般信息 特殊标签格式 反式脂肪贴标 其他 服食量 免除情况/特殊贴标规定 8. 说明72 营养成分说明 健康说明 合格健康说明 结构/功能说明 9. 附录A:营养成分说明的定义87 10. 附录B:营养成分说明的附加要求 91 11. 附录C:健康说明95 12. 附录D:合格健康说明104

13. 附录E:其他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参考信息123 14. 附录F:计算适当营养物质每日使用量百分比124 15. 附录G:四岁以下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每日所需量125 16. 附录H:根据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四舍五入规定进行数值的四舍五 126 入

1. 序言 在一本类似本《指南》的文件中,不太可能事无巨细地回答所提出的每一个关于食品标签方面的问题,一般采用“问答”的形式解决最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本《指南》对绝大多数食品标签方面的问题给与了解答,并将这些问题根据所关心的食品标签区域进行分类,其中本文件的目录可帮助您找到您所关注的食品标签问题。 根据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法律和规定,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得事先批准食物产品的标签。有关食物产品标签方面的问题,可咨询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食品安全和应用营养中心,营养产品、标识和膳食补充剂办公室的食品标签和标准工作人员(HFS-820),地址是5100 Paint Branch Parkway, College Park, MD 20740-3835, 电话:(301)436-2371。 2. 背景材料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主要负责确保美国在售食品的安全、健康并准确无误地贴上标签。该规定适用于国内所生产的食品以及从其他国家所进口的食品,《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D&C Act)以及《完好包装和标记法》是两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所管辖的关于食品方面的联邦法律。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收到很多生产商、经销商以及进口商在食品生产、经销以及进口方面关于恰当标签的问题。本《指南》总结了这些法律和条例项下所必须出现的关于食品标签方面的相关事宜。为了有助于将法律诉讼和拖延降低到最低程度,建议生产商和经销商在美国生产销售食品之前全面了解美国的适用法律和条例。 《营养成分标签和教育法》(NLEA)是对《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的修订,要求绝大多数食品必须具有营养成分标签,并要求所张贴的食品标签必须含有营养素含量说明,以及一些健康信息以符合具体要求。尽管zhi定了最终的条例,并最终反映在本《指南》上,仍会经常对这些条例进行修订。食品行业必须遵守当前食品标签方面的法律要求。所有新条例均在生效日期之前公布在联邦公报(FR)上,并编入每年的《美国联邦法规典籍》第21 篇。 (1)本《指南》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食品安全和应用营养中心的营养产品、标识和膳食补充剂办公室编制。 上述文件代替1994 年9 月所颁布的原版本。 食品标签指南5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标签上内容的要

美国食品药品经管局对标签上说明内容的要求 1、什么是营养素内容说明? 在食品标签上直接或间接表示食品中的某种营养素水平(如"低脂"或"富含燕麦麸")。营养素内容的说明也被认为是一种"描述"。 2、当营养素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须在食品标签上对其进行描述? 有关营养素水平详见附录A及B。 3、若食品药品经管局的规定中未包括某营养素内容的说明,是否可标在标签上? 若食品药品经管局有关规定中包括了某说明,则此说明标注时需与规则中的一致。生产厂家也应遵守以美国科学部门提出的权威性文件为依据的说明注意问题。其它说明禁止标注。 4、厂方在何处定义营养内容说明? 见有关文件。 5、营养内容说明在字体或标注形式上是否有要求? 有。营养内容说明的显著性不得超过产品特性(指食品名称)的2倍,字体不得超过食品名称的2倍。若在整体布局上该部分内容同食品名称相比过分强调,那么即使它使用的字体是恰当的,也视为违反了有关规定。 6、标注说明时是否还需要其它信息? 需要。所需的信息取决于说明及防止说明出现误导的相关内容。营养标签上注明的都应是实质性的说明内容。 7、什么是郑重声明? 它是为了引起消费者对食品中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的注意,此成分会增加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或影响与膳食相关的健康状态。当食品中营养值超过了规定界限,就应标上郑重声明。郑重声明的内容与营养信息的一致(?quot。见营养信息的钠的内容")。8、何时注明郑重声明内容? 标明了营养内容说明后,食品中含有下列营养素的一种或几种、且含量超过了下面每个通用规格的参考值或小于50克的小包装食品时标(主食食品有不同的含量限值,见第20条)。 脂肪13.0克 饱和脂肪4.0克 胆固醇60千克 钠480千克 9、在标签上如何标注郑重声明内容? 必须用清晰的粗大字体,与其它字体或图案区分清楚,字体应至少和净含量的一样大,并紧挨说明内容标注。 10、"紧挨"是什么意思? 是指在说明内容的后面,二者之间无简介或其它图案或装饰性内容。但允许在说明和郑重声明之间标注食品名称等相关内容(在所说明的内容中包括诸如"低脂切达干酪"等食

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附件:1.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2.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 3.食品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准则 附件1 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依据《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所涉及的内容要求,制定本准则。 本准则规定了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定义、折算系数、营养成分分析和标示方法、数值表达、允许误差和推荐的营养标签格式等内容。 一、术语和定义 1.预包装食品(prepackaged foods)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2.营养成分(nutritional components)指食品中具有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包括营养素、水分、膳食纤维等。 3. 营养素(nutrients) 指食品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物质,将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生化或生理学的不良变化。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

4. 能量(energy)指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能量。推荐以千焦(kJ)或焦耳(J)标示,当以千卡(kcal)标示能量值时,应同时标示千焦(kJ)。 食品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 * 1千卡(kcal)的能量相当于4.184千焦(kJ)。 5. 蛋白质(protein)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可通过“总氮量”乘以“氮折算系数”,或食品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来确定。在测定出“总氮量”后,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蛋白质(g/100g)=总氮量(g/100g)×氮折算系数

产品包装标签设计管理制度

产品包装标签设计管理制度 1目的 根据《新产品开发和上市管理制度》中有关要求,结合后续包装改进需要,对产品包装设计制版过程加以控制,确保产品标签能满足使用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内外包装设计、制版的管理。 3 职责 3.1 市场部负责产品内外包装的设计,文字、标签图案的编辑和条码的确定工作; 3.2 研发中心负责对内外包装标签所有文字部分的确定及审核; 3.3 采购部负责内外包装材料的采购; 3.4 品控部负责检验入厂包装材料是否符合样板要求; 4 内容 4.1研发中心向市场部提供内外包装标签相关文字信息; 4.2市场部负责产品包装的图案、文字编辑及尺寸初稿设计工作,完成的初稿形成纸质版后依次由研发中心经理、品牌推广副总、质量副总、销售副总签字确认。把确认后的初稿(包含电子版)转交给采购部。

4.3由采购部与制版公司联系沟通制版事宜,制版公司根据初稿完成制版后以电子版或纸质版形式传送到公司,由采购部依次提交给研发中心经理、品牌推广副总、质量副总、销售副总、总经理对制版稿进行签字确认。 4.4采购部根据签字确认后的制版稿与印刷公司联系沟通印刷事宜,根据公司采购计划进行首次小批量采购。 5 其它 5.1采购部在批量采购之前,须把确认过的制版电子版样稿转交给品控部一份作为包装标签文字、图案入厂验收依据。 5.2品控部在对首批采购的新包装材料验收时,需通知市场部对实际印刷效果进行签字确认,签字确认的样箱或标签作为后续包装入厂验收参考标准。 5.3 所有的包装设计样稿均要做好版本号及编号的标识,以便归档管理,方便查询,避免制版或印刷时因标识不清而导致传版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 相关文件 《新产品开发和上市管理制度》 LHHN-GL-Ⅱ-01 7 相关记录 无 注:版本号的标识格式如下: 包装类型代号+产品名称+包装形式(内/外)+规格+口味+版本号

美国营养学专业就业前景

美国营养学专业就业前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素来重视饮食,如今,人们也越来越讲求营养的均衡搭配。因此,营养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学科,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美国作为营养师职业最发达的国家,有许多著名大学都提供了营养学专业的学历课程,不少学生也都希望通过到美国留学来丰富这方面的背景。 一、课程介绍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营养素的性质、分布、代谢作用与机制,以及食物摄入不足所产生影响的一门学科。在美国的大学中,营养学的研究生课程开设的不算太多,在综合排名前100当中,大概只有20多所学校开设这个专业。部分学校会将营养学研究生课程单独设置在食品与营养系下面。另外,因为营养学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知识,所以也有部分学校将营养学的研究生课程定位为多科学的交叉性课程。 不同学校的营养学提供的学位会有所不同,一般以Master of Science(M.S)和Doctor of Philosophy(Ph.D)为主,其中M.S还会分成thesis和non-thesis两个选修科目。另外,部分学校还会提供Master of Public Health (M.P.H.)。M.S的thesis option或者Ph.D适合于营养学研究非常感兴趣的申请者。而对于研究的兴趣不是太大的申请者,可以考虑M.S 的non-thesis option或M.P.H,偏重于课程方面的学习。

关于申请方面,首先学校会比较看重申请人的GPA,也就是有关的学术背景。然后会结合实验项目以及相关报告。对于托福或者GRE来讲,美国院校不会特别看重,只要能把语言考到80分以上,GRE有1200分左右,申请院校就不会有太大难度。 二、专业分支 不同学校的营养学分支设置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可分为临床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社区营养学(Community Nutrition)、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和生化与分子营养学(Biochemical & Molecular Nutrition)这四个主要的分支方向。 临床营养学也可以被称为Human Nutrition。经调查研究发现,饮食习惯与很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的发生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临床营养学的重点就在于以饮食结构调整为主要手段,对急性和慢性退行性疾病进行治疗和预防。 社区营养学家运用行为科学理论来制订出关于糖尿病、骨质疏松和超重等疾病的健康教育课程或干预方案,以确保更多人能够对这些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有所了解。 食品营养学方向与食品科学有一定交叉性,是研究食品(饮食、加工食品、保健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其关注的内容是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平衡膳食、食品营养安全与毒理学等等,目的是确保各类食品的健康与安全。

卫生部关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问答

卫生部关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问答 一、基本情况 (一)制定目的。 食品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也是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营养组分、特征的有效方式。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为指导和规范我国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促进公众膳食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卫生部在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国内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以下简称“营养标签标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实施营养标签标准的意义。 根据国家营养调查结果,我国居民既有营养不足,也有营养过剩的问题,特别是脂肪、钠(食盐)、胆固醇的摄入较高,是引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通过实施营养标签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必须标示营养标签内容,一是有利于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指导公众科学选择膳食;二是有利于促进消费者合理平衡膳食和身体健康;三是有利于规范企业正确标示营养标签,科学宣传有关营养知识,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三)国际上食品营养标签管理情况。 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食品营养标签,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先后制 定了多个营养标签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大多数国家制定了有关法规和标准。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报告发布后,各国在推行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和指导健康膳食方面出台了更多举措。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74.3%的国家有食品营养标签管理法规。美国早在1994年就开始强制实施营养标签法规, 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已对预包装食品采取强制性营养标签管理制度。 (四)营养标签标准实施原则。 标准实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符合营养标签标准要求。二是提倡以技术指导和规范执法并重的监督执法方式,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不规范的,应积极指导生产企业,帮助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三是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将营养标签标准的各项要求与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逐步减少盐、脂肪和糖的用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五)营养标签标准与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衔接。 营养标签标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执行的标准。标准实施后,其他相关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自营养标签标准实施之日,卫生部2007年公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即行废止。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总局第 102号令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已经 2007年 7月 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8年 9月 1日起施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同时废止。 局长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 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 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 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 新创名称” 、“ 奇特名称” 、“ 音译名称” 、“ 牌号名称” 、“ 地区俚语名称” 或者“ 商标名称” 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 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 (四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品通过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观均匀一致难以相互分离的食品,其名称应当反映该食品的混合属性和分类(类属名称; (五以动、植物食物为原料, 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 用以模仿其他生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特征的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 人造” 、“ 仿” 或者“ 素” 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分类(类属名称。 食品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标准[详]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食品营养标签是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它显示了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组分和特征的主要途径。为指导和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身体健康,卫生部日前组织制定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食品营养标签能够显示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食品营养标签的管理工作受到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重视,大多数国家都制订有关法规和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先后制定了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年调查的74个国家中,没有食品营养标签管理法规的国家只有19个(占25.7%),有法规的国家为55个(74.3%),其中10个国家强制性执行。在当前国际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已经确立的大背景下,《规范》起草主要基于以下目的:一是指导消费者平衡膳食,当前我国居民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双重问题,这些与每日的膳食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在食品标签中标注营养信息将有效预防和减少营养性疾病。二是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食品营养标签作为选购食品的重要参考和比较依据,食品营养标签也有助向公众宣传和普及营养知识。三是规范企业正确标注,促进食品贸易。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其他国家对进口食品的营养标签要求促使我国部分食品企业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开始使用营养标签,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规定,标示的营养素名称、种类、单位和依据均不相同,甚至还出现了虚假夸大标注营养内容,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亟需相关法规予以规范。《规范》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统筹考虑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食品营养特性、不同人群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者具备的营养知识,以及企业条件、管理能力和生产经营等具体情况,明确政府、消费者和食

FDA对美国市场上销售的食品标签规定

FDA对美国市场上销售的食品标签规定 食品标签的产生 当我们去超市购物的时候,会被进口食品的花花绿绿的包装所吸引,但同时还会发现在大多数进口食品的外包装上会附有一个营养成分表,那么这个表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换言之,我们能从这些数字中得到什么样的商品信息呢? 如果您关注过这样的营养成分表,应该知道营养均衡的饮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休克、癌症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几率。为了掌握一个营养均衡、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配方,您就需要在购买食品前花几秒钟时间研究一下食品的营养价值,了解食品中所含各种营养成分,并思考一下该食品的营养和你及家人的健康的相互关系。 阅读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说明,能让您获取更多的产品信息,并且让我们的饮食更科学化,能从科学饮食的角度出发,去比较和选择适合自身不同需要的食品。 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标签多见于美国和加拿大的食品。100多年前,在未对食品标签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之前,消费者对市面上所销售的食品的标签有诸多不满,因为包装上提供的信息不够全面,消费者无法了解每种产品所含有的全部成分,也就不能对产品质量产生足够的信任度。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1924年颁布法规要求在美销售的食品外包装需列出具体产品成分,并严查具有误导消费者的产品说明。随后,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以及产品的净含量也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明示。 除了这些规定外,美国政府还建立了确定食品营养成分的体系。1973年,FDA出台法规要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标注食品中所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成分信息。 1990年颁布的《营养素标签与教育法案》对食品标签的改进起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在随后的1994年,FDA颁布了《营养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此法规主要有5个方面的改进。

《食品标准》食品标签标准解读

食品标签标准解读 主要规定 《食品通用标签标准》(GB7718-2004) 强制性标示: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日期标志和贮藏期、产品标准号以及质量(品质)等级 非强制性标示:批号、食用方法、能量、营养素 《规范》仿照美国对健康声称的管理,要求营养素含量“高”、“强化”的食品及营养素补充剂标注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并注明“超过该值对健康不利”; 功能声称使用固定用语模式有助于避免产品通过文字技巧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一、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一)范围 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所有预包装食品。 专类食品有特别规定时除外。

(二)必须标注的能量和4种核心营养成分 1、能量; 2、蛋白质; 3、脂肪总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4、总碳水化合物; 5、钠 食品企业对第一款规定的能量和4种核心营养素的标示应当比其他营养成分的标示更为醒目。 营养成分表 (三)可以标注的营养成分 1、能量; 2、蛋白质 3、脂肪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4、胆固醇; 5、碳水化合物; 6、糖; 7、膳食纤维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8、维生素14种 9、矿物质14个 钠、钙、钾、镁、磷、铁、锌、碘、硒、铜、佛、烙、锰、钼。 标示上款规定的营养成分不得改变名称。

(四)标注形式 营养成分的含量以每100ml、每100g和/或每份中的实际“数值”标示。 营养素参考数值(NRV)的百分比按占每份含量的多少标示。 (五)具体见技术附件 1.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2.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 3.食品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准则

食品贮存和销售散装食品标签标注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贮存和销售散装食品标签标注管理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537-38 食品贮存和销售散装食品标签标注 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条为保证食品安全,规范食品标签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食品批发和大中型超市经营者应当具有与所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贮存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第三条食品批发和大中型超市经营者应当做到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第四条食品批发和大中型超市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五条食品批发和大中型超市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六条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