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教学)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教学)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教学)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教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50211

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双语教学)

英文名称:GENET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99

学分:5.0

适用对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的骨干基础课程,在这些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物质基础及其内在规律;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改良,提高医学水平,为人民谋福利。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学会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一般遗传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植物育种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有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Genetics, the science of heredity,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understanding biolog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transmitted from parents to offspring. Genetics is central to biology because gene activity underlies all life processes, from ce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o reproduction. Genetics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which has close links with applied researches because it is used not only in the improvement of plants, animals and microorganisms, but also in the public health protection and medicine. Therefor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genetics teaching is,in terms of theory,to expound the phenomenon of heredity and variation as well as the law of expression, find out the cause and material basis of heredity and variation so as to reveal the inherent law, and in terms of practice,to grasp the basic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genetic research so as to pave the way for learning plant breeding and other related applied subjects. Furthermore, since the course is to be taught by 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 the 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English level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handle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科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教学上要求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对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弄清生物遗传物质存在

的形式及其传递特点;生物的遗传体系及特点,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有效途径;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特征;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基因组学等内容。在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及其遗传学基础。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实验、习题、课程讨论、教学辅助材料等,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要处理好专业知识学习与语言学习的关系,使学生在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其英语水平,从而有利于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Introduction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遗传学的发展及其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What’s the genetics; The subject matter of genetics; The branches of genetic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genetics; Genetic advances in agriculture and medicine 第一章Cytological basis of heredity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分布,染色体的组成、结构及其遗传行为,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Cell structure

1.主要内容:Structure of prokaryotic cell; Structure of eukaryotic cell.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Cell wall; Plasma membrane; Nucleoid; Prokaryotes;

Cytoplasm; Centriol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 Mitochondria ; Chloroplasts; Nucleus;

Eukaryotes.

3.问题与应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主要差别。

第二节Chromosomes

1.主要内容: Mor ph ol ogy ; Speci aliz ed ch rom osom al stru ctu re ; Hom ol og ou s ch rom osom es ; Hapl oi d an d Di pl oi d.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Centromere; Metacentric; Submetacentric; Acrocentric; Telocentric; Telomeres; NORs; Zygote; Genome; Sex chromosome; Autosomes.

第三节Mitosis

1.主要内容:Cell cycle ; process of mitosis; The significance of mitosi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Sister chromatid;Prophase;Metaphase;Anaphase;Telophase;

Cytokinesis.

3.问题与应用: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Meiosis

1.主要内容: Meiosis I : The first meiotic division;Me iosis Ⅱ: The second meiotic divis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Synapsis; Bivalent; The leptotene stage; The zygotene stage; The pachytene stage; The diplotene stage; Diakinesis; Crossing over; Synaptonemal complex; Tetrad.

第五节Gametogenesis

1.主要内容: Spermatogenesis ; Oogenesi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Primary spermatocytes ;Secondary spermatocytes ;Haploid spermatids;Primary oocytes;Secondary oocytes; Polar body.

3.问题与应用:雄配子形成与雌配子形成的差异。

第六节Significance of meiosis

主要内容: The process of meiosis is critical to the successful sexual reproduction of all diploid organisms;The events that occur in meiosis are the bases for the variation and evolution.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Meiosis

布置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通过参加实验等实践性环节验证理论,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预先发放讲义和生词表,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特别是记忆生词,浏览所讲主要内容,课堂上首先检查预习情况(以后章节的学习均是如此,不再一一重述。)第二章Molecular basis of genetic material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DNA和RNA结构和自我复制的特点,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中心法则。(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etic material

1.主要内容: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etic material; Evidence implicates DNA as the major genetic material.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Bacterial transformation studies; Bacteriophages;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 showing that DNA is the genetic material in phage T2; RNA as the genetic material in some viruses.

第二节DNA structure

1.主要内容:Nucleotides; DNA polynucleotides; The double helix; 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 RNA structur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The structure of nucleotides and polynucleotides;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double helix;RNA structure.

3.问题与应用: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及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第三节 Genes

1.主要内容:Structure of genes; Gene promoters; Intron and ex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Intergenic DNA; template strand; nontemplate strand; sense/antisense and coding/noncoding strand; transcription factors ; splicing.

第四节Molecular structure of chromosomes

1.主要内容:Viral and bacterial chromosome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eukaryotic chromosom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karyotic chromosomes; Chromatin; Histones and nonhistones; Nucleosomes; Histone octamer; Solenoid; Euchromatin; Heterochromatin;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3.问题与应用: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的构成及其结构有什么不同;染色质与染色体间的关系;真核生物染色体在细胞循环不同时期的表现特点;不同类型染色质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等。

第五节DNA replication

1.主要内容:Bacterial DNA replication; DNA replication in eukaryot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The replication fork; Leading and lagging strants; Okazaki fragments; Priming; Ligation; Origin of replication; Supercoiling of the DNA; Replication bubbles; Replicon

3.问题与应用: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机制有何不同。

第六节Gene transcription

1.主要内容: Transcription in prokaryotes; Transcription in eukaryotes; Three types of RNA molecul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Transcript; Phosphodiester bond; Holoenzyme; Core enzyme; Initiation; elongation and termination; Messenger RNA; Protein-coding gene; Structural gene; Polyadenylation; Capping; Transfer RNA; The acceptor arm; The anticodon arm; Ribosomes; Ribosomal RNA

第七节Genetic code and translation

1.主要内容:Genetic code; Translation,; The process of protein synthesis; The central dogma.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Tripled code ; Redundancy of the genetic codon; Synonymous codons; The wobble hypothesis; Nonoverlapping; Degenerate; Sense codons; The stop codons, nonsense. codons or termination codons; Anticodon; Aminoacylation or charging; Aminoacyl tRNA synthetases; Accessory proteins; The basic scheme and more complete diagrammatic version of central dogma.

3.问题与应用:深刻理解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发展及意义。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Extraction of plant DNA

布置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和手段,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处理好与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关系,避免重复。

第三章Mendelian genetics

(一)目的与要求

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根据基因型推断表现型,根据表现型推断基因型。基因型的鉴定。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The law (principle) of segregation

1.主要内容: Basic concepts ; The monohybrid cross; The law of segregation; The test cros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Hereditary traits; Genotype; Phenotype; Pure-breeding lines; Dominant and recessive; The ratio of segregation; Homozygous; Heterozygous; Alleles; Dominant alleles and recessive alleles; The Principle of the test cross.

3.问题与应用:一对性状分离比例的表现情况及分离规律的实质。测交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节The law (principle)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1.主要内容: The dihybrid cross; Explanation of the dihybrid cross ; The content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Dihybrid cross or two-factor cross; a Punnett square; The two conditions of 9:3:3:1 ratio; The phenotypic ratio of the progeny of a testcross i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ratio of gametic types produced by the individual tested.

3.问题与应用: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也称为独立分配规律?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The Observation of Life Cycle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Drosophila 布置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实验相结合,重点让学生理解孟德尔定律的实质,学习其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了避免与以前所学知识的重复,讲授要简洁、突出重点。

第四章More Mendelian genetics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性状显隐性表现的类型,致死基因与复等位基因,基因互作的类型和表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Expression of dominance

1.主要内容: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pression of dominanc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Complete dominance; Incomplete dominance; co-dominance

第二节Lethal alleles and multiple alleles

1.主要内容:The concept and nature of Lethal alleles and multiple allel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Lethal alleles; Multiple alleles; Recessive lethal allele; Multiple allelic series

第三节Gene interaction

1主要内容:The assumptions and certain conventions for gene interaction ;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ene interact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complementary effect; Epistasis; Dominant epistasis; Hypostatic; Recessive epistasis; In every case the ratios are derived by summing togetherthe four phenotype classes 9, 3, 3 or 1 of the basic ratio.

3. 问题与应用: 在熟悉基因互作的类型及表现的基础上认识基因互作的遗传实

质。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Dihybrid Crosses of Drosophila

本章课后作业练习;根据前几章所学内容,教师拟定题目让学生写课程论文或学习心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本章的特点,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培养学生兴趣,启发思维分析能力。

第五章Linkage

(一)目的与要求

根据表现型推断基因型。掌握连锁遗传的重组机理,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根据连锁遗传图推断表现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Linkage versus independent assortment

1.主要内容:The definition and relative terms of linkag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Linked genes; The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Complete and incomplete linkage; Coupling phase(or the cis configuration);Repulsion phase(or the trans configuration);

第二节Crossover and measurement of linkage

1主要内容:The significance of crossover; The method of simple measurement of linkag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Single crossovers; Tetrad; Parental and recombinant; Map distance; Map units ; Centimorgans (cM).

第三节Gene localization and genetic map

1主要内容: Two-point testcross;Three-point testcross;Interferenc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Genetic map; Genetic mapping; Recombination frequencies;

Linkage group ; Double cross-over; Negative interference; Positive interference; The 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 (S).

3.问题与应用:明确独立遗传、不完全连锁和完全连锁遗传的主要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完全连锁的杂合体其测交后代为什么总是亲型个体多于重组型个体。明确基因定位的原理,同两点测验相比,三点测验具有什么优势。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本同第四章。

第六章Sex determination and Sex-linked inheritance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性别决定方式和性连锁遗传机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Sex chromosomes and sex determination

1.主要内容: Sex chromosome systems in organism; Sex determinat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Sex chromosomes and autosomes; Unisexual, dioecious and gonochoric; Bisexual, monoecious, and hermaphroditic; Hemogametic sex and heterogametic sex; Sex determination in Drosophila; Sex determination in humans; Sex determination in other organism; Environmental effect on sex determination 第二节Sex and inheritance

1.主要内容: Sex-linked inheritance; Sex-limited and sex-influenced trait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Sex-linked inheritance in humans; Sex linkage; Sex-linkage in Drosophila; Hemizygou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x-limited trait and Sex-influenced trait.

3.问题与应用:掌握生物中存在的性染色体系统,理解性连锁遗传的本质、方式及其在遗传研究和医疗咨询治疗中应用的意义。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Sex Chromosomes and Gene Transmission

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交流结合。在使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加深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教学时间。

第七章Gene mutation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基因突变及其特点,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转座因子与基因突变,DNA 修复类型及其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Classification of mutations

1.主要内容: The categor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ene mutat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Spontaneous and induced mutations; Gametic and somatic mutations; Forward and reverse (or back) mutations; Other categories of Mutation; Mutation rate; Wild-type; Mutant; Morphological mutations; Nutritional or biochemical mutations; Conditional mutations; Regulatory mutations

第二节The molecular basis of mutation

1.主要内容: Point mutation;Frameshift mutation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Transition; Transversion: Missense mutations; Nonsense mutations; Silent mutations; Reading frame

3.问题与应用:理解基因突变与有性杂交产生的变异在变异根源和表现特点上各有什么特点;比较性细胞与体细胞内、有性和无性繁殖下、自花和异花授粉植物中显性与隐性突变各自的特点;为什么说大多数基因突变是有害的。明确基因突变在生物改良中的意义。

第三节Mutagens and DNA repair

1.主要内容: Chemical mutagens; Physical mutagens; DNA repair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Base analogs; Intercalating agent; Alkylating agents ; base-pairing affinities; Dimerization; Excision repair; Direct repair; Photoreactivation; Mismatch repair; hemimethylated.

第四节Transposable elements

1.主要内容:Transponsable elements in prokaryotes; Transposable elements in eukaryot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Insertion sequences; Inverted repeat; target sequence; Transposons;.Composite transposons;Noncomposite transposons;The Ac-Ds system in corn;Revertants; Activator

3.问题与应用:转座因子与基因突变的关系。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Gel Electrophoresis of DNA

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基本同上述几章。另外,结合Barbara McClintock对玉米转座子的研究发现,启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毅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

第八章V ariations in chromosome structure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发生机理、细胞学特点及遗传效应,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Deletion

1.主要内容:The types and consequences of delet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Chromosomal mutation; Deletion; Terminal deletions; Interstitial deletions; The consequences of a deletion; Acentric fragment; Deletion loop; Full fitness; Heterozygous deletion

第二节Duplication

1.主要内容: The types and consequences of duplicat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Duplication; Tandem duplication; Reverse duplication; Heterozygous duplications; Unpaired loops; The Bar eye phenotype in Drosophila ; Position effect.

第三节Inversions

1.主要内容: The form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invers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Paracentric inversion; Pericentric inversion; Inversion heterozygotes;Inversion loop; If crossing over always occurs within a paracentric or pericentrec inversion, 50 percent of the gameteswould be ineffective.

3.问题与应用:缺失、重复和倒位在减数第一分裂前期染色体形态上有何相拟性,怎样区别它们。

第四节Translocation

1.主要内容: The form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translocat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Translocation; Simple translocation;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Crosslike configuration; Alternate segregation; Adjacent 1 segregation; Adjacent 2 segregation; Semisterility; Centrometic fusions and fissions; Robertsonian fusion or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Centrometic fusions and fissions

3.问题与应用:为什么称半不育是易位杂合体的突出特点?理解缺失、倒位和易位影响重组率的机制。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Structural Aberration of Chromosome

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紧密结合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章V ariations in chromosome number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发生机理及遗传效应, 染色体组及其意义、同源、异源多倍体的性状表现和遗传特点,非整倍体的类型及其各自的遗传特点,非整倍体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Aneuploid

1.主要内容: Overview of variations in chromosome number; Generation of aneuploid; Types of aneuploid; The effects of aneuploid on organisms and the consequences in

reproduction; Application of aneu ploidy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Karyotypes; Genome; The haploid number; The zygotic number of chromosomes; Aneuploid; Nondisjunction; Nullisomy; Monosomy; Trisomy;Tetrasomy;Double monosomic; Double tetrasomic; Disomic; Location of genes; Chromosome substitution and addition

3.问题与应用:非整倍体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的遗传特点和实践意义如何?

第二节Euploid

1.主要内容: The generation and types of euploi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eu ploidy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Polyploidy; Autopolyploidy; Allopolyploidy; Triploid; Tetraploid; Allotetraploid ; Hexaploid; Univalent; Autotetraploid; Autotriploid; Trivalent; Octoploid; The origin of autopolyploid and allopolyploid; Related species; The formation of common wheat; Segmental allopolyploid; Autoallopolyploid; Haploid; Monoploid; Polyhaploid; The application of haploid in plant breeding and genetic studies.

3.问题与应用:比较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的形成及遗传特点的差异。单倍体在育种和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Karyotype Analysis of Plant

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本同第八章。

第十章Quantitative genetics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和基础,多基因假说,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的估算,自交和回交的遗传学意义,杂种优势机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raits

1.主要内容:The concept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rait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Qualitative traits; Quantitative traits; Why some traits have continuous phenotypes.

第二节The inheritance of quantitative traits

1.主要内容: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ance of quantitative trait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ntitative traits; Multiple-factor hypothesis for quantitative inheritance;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genes;additive allele;nonadditive allele.

3.问题与应用:明确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特点,为什么二者之间既有着明显的区别,又无截然分开的绝对界限?

第三节Heritability

1.主要内容: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traits; Components of Variation; The concept of heritability; Measuring heritability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The mean; V ariance; Standard deviation; Genetic variance; Phenotypic variance; Environmental variance; The additive genetic component; The dominant genetic component; Heritability; Broad sense heritability; Narrow sense heritability; Realized heritability ; The selection differential.

3.问题与应用:理解不同遗传力的意义及其在选择中的应用。狭义遗传力的估算有助于定型品种选育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节Inbreeding and heterosis

1.主要内容:The concept and effect of inbreeding; The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of heterosi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Inbreeding; Coefficient of inbreeding; Effects of inbreeding;Inbreeding depression;Heterosis ; Dominance hypothesis;Overdominance hypothesis;Physical stimulus;Divergent alleles.

3.问题与应用:从近交和杂交的遗传效应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Genetic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讨论交流等方法,加深理解,增强感性认识。并布置相关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

第十一章Genetic analysis in Bacteria and bacteriophages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特点及其分析方法,基因重组和基因作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Genetic analysis in bacteriophages

1.主要内容:Structure and life cycle of bacteriophages; Mapping genes of bacteriophag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Three types of phage structure; lytic and lysogenic infection; Virulent phages; Temperate phages; Prophage; The method of Mapping genes of bacteriophages; Double infection.

3.问题与应用:理解病毒(噬菌体)遗传学研究的意义。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的区别。

第二节Transfer of genes between bacteria

1.主要内容:. Transformation; Conjugation; Sexduction; Transduct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Transformation or transfection;Competent cells;

Co-transformation; Plasmids; Fertility factor or sex factor; Episomes; Rolling circle replication; Hfr bacteria and chromosome transfer; Interrupted mating experiment; The origin of transfer; F′factors; Merodiploid; 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Transductants; Cotransduction; 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3.问题与应用:掌握细菌的转化过程、细菌基因作图的原理和步骤及其应用。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Induction of nutritive deficiency type of E.coli

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病毒(噬菌体)和细菌遗传学研究的意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就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十二章Regulaton of gene expression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类型,主要包括原核生物基因的正负调控以及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机理与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prokaryotes

1.主要内容: The lac operon; The trp oper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Operon; Organization of lac operon; Promoter; Operator; Regulatory gene; Repressor gene; Negative control; Positive control; Negative control of the lac operon; Positive control of the lac operon; The trp repressor; The trp operator; Corepressor.

第二节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eukaryotes

1.主要内容: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Transcription factor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Why gene regulation is more complex in eukaryotes than in prokaryotes; Transcription factors; Cis-acting regulatory sequences; Trans-acting factors; Enhancers; Silencers; The positive activators; The negative activators; DNA-binding domain; Trans-activating domain; Dimerization domain.

3.问题与应用:试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异同点、基因的正调控与负调控的区别及生物学意义。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重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讲授,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力求使较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并加强课堂讨论交流。处理好与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关系,注意衔接,避免重复。

第十三章Cytoplasmic inheritance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特点,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遗传方式,掌握植物

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The characteristics of cytoplasmic inberitance

1.主要内容:Concept of cytoplasmic inheritance; The characteristic of cytoplasmic inheritanc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Non-chromosomal inheritance; Non-Mendelian inheritance; Extra-chromosomal inheritance; Extra-nuclear inheritance; Maternal inheritance; The characteristic of cytoplasmic inheritance.

第二节The chloroplast inheritance

1.主要内容:The expression of chloroplast inheritanc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chloroplast inheritanc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The example of chloroplast inheritance; The chloroplast DNA (ct DNA, or cpDNA); The chloroplasts genome.

第三节The mitochondrial inheritance

1.主要内容:The expression of mitochondrial inheritanc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mitochondrial inheritanc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Examples of mitochondrial inheritance; Neutral petites; Suppressive petites; mtDNA; Mitochondrial genomes.

第四节Plant male sterility

1.主要内容: Cytoplasmic-nuclear male sterility; Nuclear male sterility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The concept and types of plant male sterility; The utilization of the cms; cms line; Fertility maintainer; Restoration line; The mechanism of nuclear male sterility

第五节Maternal effects

1.主要内容:The example and genetic principle of maternal effect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Maternal effect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coiling direction in the shell of the water snail Limnaea; Dextral and sinistral coiling; Why is the true ratio delayed for a generation.

3.问题与应用:比较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有什么不同。不同植物雄性不育类型特点以及其应用价值。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中注重采用比较法,以便加深理解,对概念更明确,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主要是胞质遗传与孟德尔遗传的比较,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比较。另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了解雄性不育性在育种及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意义、现状及其发展等。采取讨论交流法交流信息,拓展知识。

第十四章Popula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群体遗传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物种概念及其形成机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Genetic equilibrium in populations

1.主要内容: Populations and gene pools; Hardy-weinberg law.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Population; Gene pool; Allele frequencies; Genotype frequencies; What’s the Hardy-weinberg law? Extensions of the Hardy-Weinberge law; Consequences of the law

第二节Factors that alter allele frequencies in populations

1.主要内容:The fact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llele frequencies in population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Natural selection; Stabilizing selection; Directional selection; Disruptive selection; Mutation; Migration; Genetic drift; Nonrandom mating; Positive assortative mating; Negative assortative mating.

第三节Species and speciation

1.主要内容:The concept of species; Species isolation mechanisms and speciat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Species; The genetic definition of a species; Morphological species; Ecological species; Premating isolation mechanisms: Geographic or ecological, Seasonal or temporal, Behavioral, Mechanical; Postmating isolation mechanisms: Hybrid inviability; Hybrid sterility; Hybrid breakdown; Speciation; Allopatric speciation; Sympatric speciation.

3.问题与应用:了解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及其在生物学研究及动植物遗传改良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本章课后作业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讲清概念。采取启发交流、讨论等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P.C.Winter et. al . Instant Notes in GENETICS(影印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William S. Klug et. al .Essentials of Genetics(Fourth edition,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Peter J. Russell. Fundamentals of Genetics.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2000

4.朱军主编.遗传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杨业华主编.普通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赵寿元、乔守怡主编. 现代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七、其他说明

采用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时间可视情况在计划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约20%。

大纲修订人:胡延吉修订日期:2007-12-12

大纲审定人:曾慕衡审定日期 2007-12-20

浅谈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多年来,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加强了双语教学工作,对双语教学颇为重视并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但是总体上看双语教学质量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教育质量。新疆少数民族虽然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受双语教学,学汉语,学到大学,汉语交际能力为什么差得还是这么远?此现象,的确令人深思。本文就双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在实施“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资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新疆的汉语教师队伍和双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自治区双语教育事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双语、汉语教师基本功欠佳。新疆的教育水平不均匀,北疆与南疆教学成效差距偏大。南疆条件艰苦,语言环境偏差。农村学校的汉语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承担的任务重,其他学科教师的汉语授课能力不高。而现有的有些双语教师语音、语调不准;汉语水平也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缺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知识能力。

1.2偏重读、写能力的提高,轻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学重视读、写能力的提高,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目前,农牧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普遍存在着重视教师讲解词语或课文的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得到听、说的训练机会,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不单纯是“我教你学”,而是以汉语交际为主的教学。 1.3地区间,城镇,县城间差距很大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居住程度越高,聚居的面积越大,双向交流的机会越少,双语的发展越慢,双语教学的实行越困难。城乡间的不平衡。和城镇相比,广大农牧区汉语教学水平差,发展慢,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农牧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商品经济不发达,许多地方是贫困地区。 1.4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态度和认识不到位。 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思想认识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没有从民族的发展角度去真正认识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初中生,以片面的民族感情为出发点对待汉语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精)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近年来,双语教学成为本科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之一。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各高校都很重视教学。在阐述目前双语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期对国内方兴未艾的双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的定义:The ri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学校里应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从上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双语教学的实质是运用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双语教学一般有三种教学模式:第一,学校只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即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m-gram);第二,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成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Gngual education);第三,学生刚进入学校是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然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为保留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一、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加入WTO之后,中国在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日显迫切。为此,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4号),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其中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很多大学积极开设双语课程,用英语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高校双语教学都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成果上,缺乏有深度的本土化研究;教学实践普遍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羊群行为”,迷失了方向,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实效,制约了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 1 双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认识不深。在中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虽已开展实施,但在一些方面还尚未达成共识,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不清、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缺乏积极性。有人认为,英语还未过关,没必

大学双语教学的利弊

大学双语教学的利弊 在本文中,概要介绍了双语教学在我国的现状,讨论了双语教学的利弊得失,并阐明了我们的观点。双语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大面积实施弊大于利,不宜过于夸大和推广。 关键词双语教学母语目的语言 一、双语教学现状 双语教学从很早就引入我国,但真正兴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所谓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进行的教育。我国目前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学单位很多,几乎各省市都有。其覆盖的范围和跨度也很大,下至幼儿园,上至大学。在本文中,主要考虑大学双语教学,探讨了其利弊得失,以及我们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广义上讲,凡是采用两种以上语言进行的教育活动均可称为双语教学。但人们普遍接受的双语教学指得是用母语之外的目的语言传授专业知识的教育活动。双语教学可分为下述几种: (一)简单的语言教学,以传授目的语言为目的,并不涉及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词汇式双语教学,以母语为本体传授专业知识,同时用两种语言阐明专业词汇 (三)混合式双语教学,部分内容用目的语言传授,部分内容用母语传授。比例介于10~80%之间 (四)纯粹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所有内容,从教材到课堂讲授到讨论均采用目的语言 第1种情况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在此仅对后三种情况加以阐述。目前高校中实行的双语教学以第2种和3种为主,而且通常是尝试性质的。第4种仅有部分实力较强的大学提供,而且主要集中在MBA方面。 二、双语教学概述 正如前文指出的那样,双语教学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四个方面:需求、成本、教员和生源。 在高校教育中,除了MBA等少数领域外,在其他专业领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并不旺盛,并不像新闻媒体报道的那样。首先是受教一方的兴趣并不高,学生关注的是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掌握知识,而并不是很在意是否要用目的语言(英语)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学生们更在意的反倒是如何学好英语。这与双语教学的目的相去甚远。其次,教师们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除去观念上的原因和实际能力方面的原因,付出与得到的不成比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成本,双语教学所需的成本远高于普通教学,学校方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学生方也同样。如果这些增加的成本全部由校方承担,没有几个学校能大面积承受得起,学生更是如此。不像MBA,对于大多数专业,双语教学的好处短期内不明显,长期更是渺茫,有的只是理论上的潜在好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多数学校认为,在普通大学生中推广双语教学,是件只见投入,难见产出的措施。在普通大学生眼中,如果不增加费用,倒是可有可无,如果这类费用由学生承担,有多少学生能承担的起?据统计,在中国的大学生中,只有50%左右的能承担

遗传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学时数:101 学分:4 适用专业:生命科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与变异,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与调控的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 教学目的: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的遗传学知识,了解其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技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并了解遗传学在工、农业等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学会利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分析、阐述有关遗传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主要任务:全面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同时对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遗传工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对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遗传分析的一般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奠定较好的遗传学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㈠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和遗传学的概念; 2. 理解遗传学研究内容和任务; 3. 了解遗传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4. 了解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工、农、医、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遗传学的应用。 重点:遗传学发展里程碑 ㈡讲授内容: 第一节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遗传和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遗传、变异与选择在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中的作用;遗传学的任务。 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近代遗传学的奠基;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遗传学的建立及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第三节遗传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生物进化领域,动植物、微生物遗传改良及人类医药卫生中的应用。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㈠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实验、解释和验证方法; 2. 掌握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3. 掌握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分离线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4. 掌握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小度写范文浅谈当前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模板

浅谈当前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中双语教学相关文献的检索,分析了当前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当前双语教学的模式和实践方式。[关键词] 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在进入21 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科技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使得我国迫切需要大批能进行国际交往的,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科技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采取双语教学。但是,就当前双语教学的发展水平来看,仍然处于初步的摸索阶段。如何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使之具备综合素质,能及时地与国际科学知识接轨,是当前高校教育与教学改革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也是双语教学发展方向和目标。一、双语教学的含义英文的双语是“Bilingual”,其直接的意思就是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的定义:“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 n language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学校里应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从上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双语教学的实质是运用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用汉语教学外,用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学科教学。二、双语教学的模式国外成功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一是“浸入型”双语教学,即学校使用一种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的模式。二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的模式。三是“过渡型”双语教学,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 ────────── 收稿日期:2005-12-19 作者简介:张雪玉(197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128 -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雪玉1,肖本罗2 (1.河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煤炭医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形势所需,可以弥补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了解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等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128-02 我国开展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需要,应对时代挑战。而我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难以胜任这一新时代的挑战,双语教学是适应社会新发展而采取的新举措。 一、当前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问题 1.英语基础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严重脱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各学校间存在着差距,发展极不平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比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另外,高中英语教学服务于高考,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脱节,新生入学后往往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节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四、六级考试而进行,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思想左右着大学英语教学,所以教师在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与应试能力之间处于矛盾状态,使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大学英语教学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3.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生进入大学英语学习的动机不是很明确,由于过多关注四、六级考试或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等应试能力,对外语应用能力水平要求不高,造成真正有效学习英语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最终英语应用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4.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矛盾 在大学学习中,英语与专业学科的学习相对独立,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不能自觉地与自身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专业英语水平低,自身利用外文文献资料能力不够,对其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一定障碍。 二、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双语教学是应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当今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下,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各阶段教学模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C —Chinese (汉语) E —English (英语) 根据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状况,双语教学应遵循这样一种模式:从传统的母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最终努力达到全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身能力及学生英语水平,同时兼顾本学科专业的发展,逐步进行教学模式的转换,切不可盲目追求双语教学。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外语教学有着相对特殊性,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在开展双语教学时, 要根据本学校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目标也要有所调整。总之,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为目标,注重教学实效性。 3.针对语言应用能力目标,调整教学评估测试体系 测试作为一种检查教学的手段,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将四、六级考试结果作为对教师教学成果评价的最主要的手段。实际上要对教学进行全

《人类遗传的奥秘》教学大纲

《人类遗传的奥秘》教学大纲 MISTERY OF HUMAN HEREDITY COURSE TEACHING PROGRAM 总学时数:36学时面授学时数:14 学时数:22 学分:2学分 适应专业:全校成人教育各专业 执笔者:庄尔铮 编写日期:2005年3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作为校级公共选修课,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懂得一点遗传学基本知识。介绍生物学基本知识、遗传学基本规律、人类性状的遗传、遗传疾病的分析及预防、遗传工程、克隆技术与人类未来等。遗传学在生物科学领域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并且成为生物科学中的领先学科。人类遗传学是专门研究人类遗传变异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上下代形态、生理等性状的传递方式及其亲代和子代间、子代同胞兄弟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因与规律,为遗传病的防治与优生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由于学生缺乏生物学、医学的基础,要求: (一)、教学过程: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2、讲课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实例讲解。 3、应用多媒体教学,图片、VCD、动画片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注意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二)、对学生的要求 1、通过学习,对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掌握一定的遗传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3、认识人类性状的遗传和遗传病的起因、发病规律。 5、通过本课程学习,同学们应对自己作一个评价,建立起自信心,从心身两方面 都得到锻炼,正确对待自己。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你从哪里来(2节) 基本内容 第1节:主要讲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配子的形成、受精,重点讲述染色体在遗传上的作用。 第2节:主要讲述胎儿形成(播放VCD)、遗传与变异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Experiment of genetics 课程编号:1313013224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33 实验时数:33 学分:1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遗传学实验课是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的遗传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理论和实验技术,巩固和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客观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培养21世纪教学和科研人员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以及动、植物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均有联系,所以在上述课开出后有利于该课的顺利开出。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实验一、大蒜根尖的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各时期动态变化[1];细胞的固定、解离、压片方法[3]; 实验二、细胞的减数分裂 植物花粉形成中的减数分裂过程[1];染色体的动态变化[2];制备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技术[3]; 实验三、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3];显微摄影技术[1]; 实验四、果蝇生活史及形态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1];果蝇几个突变型的形态特征[3]; 实验五、小白鼠骨髓染色体制片技术 小白鼠骨髓细胞制作染色体标片[3];空气干燥法基本技术[1]; 实验六、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剖取果蝇唾腺技术[3];制作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3];多线染色体的特征[2]; 实验七、果蝇的单、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三点测交实验 果蝇的杂交技术[3];统计处理方法[3];伴性遗传和非伴性遗传区别[1];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3]; 实验八、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为推动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近年来不少高校进行了双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与困难。针对我国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文章剖析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只要措施得当,推行双语教学改革是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双语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近十年来,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教学理念,双语教学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与采用。我国一些省市的重点高校,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在较早前就引进了双语或全英教学理念,使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不少高校在具体实施教学中存在不少误区,课程定位、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使一些高校的双语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制约着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中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 一、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问题 1.课程定位不清。双语教学指的是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不同学科内容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多数指的是使用英语进行不同学科专业内容的教学。因此,双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学,它是用外语作为教学手段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其教学目标有二:一是让学生直接通过外语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国际前沿知识和理论;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外语实践机会,通过提供大量的外语“浸泡”环境,让学生通过运用外语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外语①。双语教学的主产品应该是非外语学科专业知识与理论的获得,而外语应用水平的巩固和提升则是副产品。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双语课程的定位问题上出现的一个误区是将双语课程定位为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中简单地将双语教学视同英语教学的延伸、英语的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普通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核心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普通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全面地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的遗传分析方法;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系统掌握经典遗传、细胞遗传、数量遗传、微生物遗传、群体遗传、基因工程等相关理论与技术,为学习和掌握育种学及其它生命科学课程等专业课程的遗传学分支理论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初步运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和技能,阐明和解决生命科学中有关遗传学的一般问题以及与遗传有关的人类健康问题。 2.能通过查阅文献理解最新的遗传学成果,更深入理解遗传学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跟上遗传学发展的步伐, 3.能从遗传学角度分析染色体的显微结构、组成和功能,理解经典遗传规律、基因突变、染色畸变以及细胞质遗传和群体遗传规律。 4.能深入分析基因分离、独立分配和连锁互换三个规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基因突变及其变异的分子基础;理解遗传过程中的核质互作关系;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及其微细结构。 5.能区别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特征及其一般分析方法;掌握基因定位、鉴定变异的有关方法;掌握数量遗传统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 章序章题讲授学时1绪论2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3孟德尔式遗传分析54性别决定与伴性基因的遗传45基因的连锁与交换66数量性状遗传分析57染色体变异58群体的基因结构与进化49核外遗传分析410细菌的遗传分析411病毒的遗传分析312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2合计48 四、教学教法建议遗传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基本理论和定律均由实验而来,基本上遵循由现象或实验结果提出基本概念,然后进行假设,再进行验证,最后用来解释现实现象或指导实践这一规则,学习时把握这种规则能收到好效果;对一些没有条件进行实验,也需要对以果蝇和大肠杆菌为材料的经典实验有所了解,这些实验本身就是遗传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理论课教材每章后面有习题,这些习题以思考题和分析题为主,对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和理解教材中内容有很大帮助,需认真解答,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时了解最新的遗传学研究动态,。 该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及其自学相结合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进行。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浅谈双语教学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浅谈双语教学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教师的双语能力得到加强,双语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更为显著,青海同仁地区的双语教学也迎着这股春风正在找寻一条适合于自身发展的道路。1995年,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先生与青海省当地政府共同筹建了一所民族寄宿制学校。建校初期,有关教育部门就将新建的逸夫民族中学作为实行双语教学的试点学校,学校将提高教师素质为着眼点,加强藏汉双语教学为重点,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柱,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作为治校方略。1997年,该校被定为黄南州第一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成为全国千所教改试点学校之一,也是青海省唯一的一所藏汉双语实验中学,为各大院校输送了许多具备良好双语素质的学生,是黄南州教育系统中长期实施双语教育的成功范例。近几年来,黄南州州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资也在逐年增加,各县教育局也加强了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视,对所存在的问题也给予了认真解决,每年从各教学区抽出几名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集中的双语教学训练或委托青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培训这些青年教师,为同仁地区营造出了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 二、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不平衡性,双语的侧重意识影响双语政策的正确落实 黄南州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深厚的藏文化,藏语言文学一直是该州的文化强项,藏语言文学作品的层出不穷,藏学人才的层出不穷,使得此地的藏语文事业得到蓬勃发展。1975年建立的同仁县民族中学就是一所为当地培养藏语文人才的民族学校,该校藏语文成绩曾一度名列全州第一一,理科学生的通过率也曾高达100%。然而,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心有所不同,学校的汉藏语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相当原始,教师所具备的双语能力普遍较低,因为存在本能的怀有对母语的保护意识,在一段时间内,同仁地区的教育无形中形成了重民文轻汉文的不合理倾向,使得同仁县教育系统培养出的初高中毕业生输出后,与其他兄弟州县的学生相比,汉语文水平明显成为“困难户”,而藏语文水平相对来讲有较大的优势。而这些学生却要在中专、大学等本应享受高等教育的学府中继续完成初高中未完成的掌握双语平衡能力的无奈任务。可想而知,这样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对黄南州的教育、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黄南地区的教育领域也发生过多次争议,很多学校也为了迎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纷纷转型为重汉文轻藏文的没有实质意义的民族学校,抛弃自身独有的优秀文化,赤条条地扑向另外一种文化,这种行径是不可取的。所以,协调和平衡好双语教育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是有利于克服目前双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从而促进黄南州双语教学的整体进程。 三、民文教材的短缺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双语教学发展缓慢 民文教材短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陷入了重汉文轻藏文的怪圈,对民文课本的需求量也就自然而然地逐年减少。一些民族学校所开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详细)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讨论稿) 2013年11月修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医学生学习了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阐释遗传性疾病的遗传规律、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遗传保健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医学遗传学基本知识、医学遗传学基础理论和人类遗传学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既应掌握五大类遗传性疾病的基本特点,也应掌握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特征、遗传学改变和遗传病再显危险率的估计,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按要求程度的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掌握”,要求理解和熟记所学内容,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第二级为“熟悉”,要求理解所学内容,并记住内容提要;第三级为“了解”,要求基本理解所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结合临床,遗传病案例贯穿全程;课堂讲授与课外练习并重,文献检索与英文阅读并进,知识面拓展贯穿全程。。 四、建议教材 《医学遗传学》(第三版),顾鸣敏、王铸钢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 五、参考书目 1. 陈竺主编,《医学遗传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 2. 左伋主编,顾鸣敏、张咸宁副主编,《医学遗传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3. Robert Nussbaum, Roderick R. McInnes, Huntington F. Willard. Thompson & Thompson Genetics in Medicine, 7th edition, Saunders Elsevier, 2007 六、主要参考网址 1. 上海市精品课程——医学遗传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2836404.html,/jpkc/med_heredity/index.asp, 2.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ttps://www.360docs.net/doc/b412836404.html, 3. 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b412836404.html, 4. 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https://www.360docs.net/doc/b412836404.html, 5. 人类基因组委员会:https://www.360docs.net/doc/b412836404.html, 七、本大纲的编写基础和适用对象及考核方法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遗传学 英文名称:Medical Genetics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临床药学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与人类遗传相关的疾病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利用现代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控制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其在人群中的危害,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随着人们对遗传病的认识不断深化,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种类日渐增多,这不仅涉及生物化学、生理学、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的各学科,而且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各分支学科的影响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医学遗传学已经成为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门课程通过对各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和预防方法的讲授,是学生掌握各类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简要的临床遗传咨询的能力,为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鉴别和应对遗传性疾病打下基础。 二、理论知识 1.绪论 掌握内容:遗传病的特征;遗传病的种类: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和体细胞遗传病。 了解内容:遗传病的误解;医学遗传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掌握内容:常染色体和异染色质,性染色质,Lyon假说。 了解内容:性别决定的染色体机制。 3.遗传的分子基础 掌握内容:遗传印记;基因突变:碱基替换、移码突变、动态突变。 了解内容:真核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外显子,内含子,侧翼序列(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mRNA的转录与加工:hnRNA、戴帽、加尾、剪接(GT-AG 法则);单一顺序(结构基因)、重复序列、多基因家族(拟基因)。 4.单基因病 掌握内容:系谱符号及系谱分析;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特征;肯定携带者与可能携带者的识别方法;单基因病再发风险计算。 了解内容:可变表现度、不完全外显率在单基因病识别上的作用;近亲婚配的危害;遗传异质性的临床意义;Bayes法估计再发风险。 5.线粒体遗传病 掌握内容:线粒体基因的功能和遗传特征。 了解内容:线粒体DNA的结构特征;线粒体突变与疾病。 6.多基因病 掌握内容:多基因病的特点;阈值学说;多基因病再发风险计算的Edward 公式;多基因遗传病的加性效应和Carter效应; 了解内容:遗传率的计算方法。 7.染色体病 掌握内容:Denver体制;正常核型的书写方法(简写);ISCN关于异常核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领域。它是医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主要任务是研究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传递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从而提高人类的健康素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基本原则,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初步解决医学实践中的遗传学问题。 三、课程衔接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医用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等。与本课程同期开设的课程为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等。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有文字教材一本,学习指导书一本,讲授重点、难点的录像教材一套。 学生应在预习文字教材的基础上看录像教材,并做好笔记,以便复习。 学生必须参加实验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54,电视学时18,实验学时18,学分3。 大纲正文 第一章概论(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医学遗传学及其研究领域 (一)医学遗传学的概念 (二)医学遗传学各研究领域 二、遗传病概述 (一)遗传病的概念 (二)遗传病的分类。 三、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医学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病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般了解:医学遗传学的各研究领域;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 DNA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第二节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一、基因的概念 二、基因的类别 三、基因的分子结构 四、人类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基因的功能 一、遗传信息的储存 二、基因的复制 三、基因的表达 (一)转录 (二)翻译 四、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四节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二、基因突变的机理 (一)碱基置换 (二)移码突变 (三)整码突变 (四)染色体错误配对和不等交换三、基因突变与遗传病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基因的概念;

浅析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均衡 杜琼

浅析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均衡杜琼 发表时间:2017-09-25T16:48:38.1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5期作者:杜琼[导读] 剖析了在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过程设计、师生互动及教材选用等各方面如何在两难中找到均衡,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杜琼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746000 摘要:自2001年中国高校正式自上而下实施双语教学以来,成绩斐然。但基层的双语教学实施者,却仍在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发现诸多含混及两难之处。该文正是以双语教师的视角,剖析了在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过程设计、师生互动及教材选用等各方面如何在两难中找到均衡,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双语教学CLIL 语码转换双语共用 一、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语言教学抑或学科知识传授在双语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明确的即双语教学的类型及其最终目标。在中国,双语教学的概念、理论与模式不仅在学术界一直颇有争议,在各高校的实践中也是各有理解、各有所为。结合我校为地方普通商科类本科院校的特点,在我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更适宜将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为语言教学与专业学科教学的结合,即将英语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得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各专业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即更接近双语教学理论中的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语言与内容的融合式学习”模式。此模式源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并迅速在全球传播。在这种类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第二语言充当了双重角色,它既是教授专业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同时语言不单是种形式,专业学科知识也赋予了其实际的意义与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其目标培养不再是培养学生一般的语言能力,而是综合了听说读写的学术语言能力,以及在某一学科领域中中西结合的思维视角。 二、双语教学的过程设计:母语与外语使用比重的设定双语教学双重目标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为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从教师的授课层面而言,课堂语言的使用、分配及转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母语与外语(在我校即为英语)的使用方式和时间,与授课内容、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仅用时间百分比的表层指标来对两种语言的使用给予界定是不完整的。Jacobson(1990)曾提出,课堂上双语共用有“语码任意转换、翻译、预习与复习、有目的的双语共用”四种形式,而最后一种“双语共用”(concurrent use of both languages) 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即有目的地从一种语言转换至另一种语言,注重每种语言的运用目的和活动功能。对于教师而言,何时转换、转换什么、转换多少、转换形式等等都不再是以时间长短、内容多少来硬性规定,而需要教师结合多重因素来进行“课堂语言的战略管理”,掌握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从而在双语群体中传递微妙的语用信息。 三、双语教学的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安排 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因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更能使课堂从“教”的模式转向“学”的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要在双语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首先必须在课前对参加双语课的同学组织考试,实施评估。对未达到一定外语水平的学生实行双语教学,不仅会打乱整个班级双语教学的进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基础较弱同学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动机。其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意识到,双语课更需要学生在课前有大量的准备与预习,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有效地将每周三个课时甚至更少的教学时间在课后得到延展。与此同时,在双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是多重而复杂的,如何取得角色间的平衡尤为重要。在双语课堂上由于语言障碍的存在,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真正成为课堂中心的难度会更大,因此对教师作为“鼓励者”的要求更高。如何科学设计课堂的流程、如何有效地使用课堂语言及多媒体、如何合理地实现双语的转换成为教学需要考虑的关键。四、双语教材的选用:原版教材与自编教材的抉择 原版外语教材因其视野的国际性与前瞻性、表达的生动性与地道性、素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一直为人所推崇。但在教学实践中,原版外语教材也暴露了其重大不足:一是从专业学科角度而言原版教材的编写者许多只代表一家之言,未能将各大流派综合归纳为完整全面的体系,作为教材不能适应我国的教育模式。二是就内容组织编排而言,原版教材往往篇幅巨大,且案例数据大量参杂其中,不适合中国学生的教材阅读习惯,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其三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而言,原版教材原汁原味,这是其优势,但对于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言,却使即使是高年级学生在面对原版教材时也是望而却步,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糊了学习中“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而一味着眼于语法、词汇、表达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双语课最后都演变为“外语课”。结合我校的实际,以相关专业领域的多种原版教材为基础,综合归纳其主流观点,保留其思路上、内容上及语言表达上的原创性和多样性,简化其篇幅,加之以一定的中文解释与讲解的自编教材将更为适合中国高校的学生。因此,对于原版教材决不可一哄而上,如果在市场上暂无合适的自编教材,那么双语教师在其备课资料的准备中将更多地承担简化、归纳原版素材并对语言知识进行必要解释的任务。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0,(01)。

《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可暂缺) 课程名称:医学遗传学 英文名称:Medical Genetics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必修 总学时:38 学分:2.0 理论课学时:32 讨论课学时:6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疾病与医学关系的科学, 即研究人类遗传的发生原理、传递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医学遗传学学科发展迅速。人体的发育、分化是细胞中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依照精确的时空程序,逐步表达的结果。当遗传信息改变或其表达程序出现错误时,就会导致人体某些器官的功能异常,发生疾病乃至死亡。因此,对人体的认识已从整体水平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进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认识的时代。这些进展带动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的发展。对人类基因DNA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已确认了人类约有25000~30000个基因。重组DNA技术的引入,对人类疾病已有可能进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为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治疗开辟了光辉的前景。因此医学遗传学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医学遗传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培养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与遗传病相关的知识与能力,为未来基础和临床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及实验操作,并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课堂讲授是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利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讨论课是根据医学遗传学学科的特点而设立的,学生在讨论课上运用前期知识,对各种遗传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遗传咨询方案,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课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对学科领域中一些必要的实验技术进行操作、观察和分析,并要求总结书写实验报告。不但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先进的实验技术对学科研究发展的必要性。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双重检验,本课程为必修考查课,以理论考试及平时成绩作为最后的考试成绩。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掌握遗传病的特征;遗传病的种类: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和体细胞遗传病。熟悉医学遗传学的分科及发展趋势。了解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年代、人物、成就)。自学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性质及其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 思考题 1、遗传病的概念和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