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治疗蛋白尿 小偏方治大病
肾炎及尿蛋白高肌酐高偏方

肾炎及尿蛋白高、肌酐高偏方
肾炎及尿蛋白高、肌酐高偏方
材料:
毛草根500克、中灵草200克、黄耆200克、百枝150克、金英子150克、红梗草150克。
高血压患者,加黑参150克;水肿者,加猪苓30克、茯苓50克
用法:
以上,为一付药。
将这些药,浸泡一夜后,慢火水煎3次。
每次,煎出药汁500毫升,三次即煎出1500毫升。
将这些药汁,分成5天服用,每天服2-3次。
每次储藏时,放在冰箱保鲜室,防止药物变质。
献方人称,这个方子多人试用,有效率能达到85%。
一般患者,坚持服用1-3个月,尿蛋白基本恢复正常。
服用此方期间,患者忌辛辣、烟酒及油腻的食物。
献方人称,这个方子,是他家祖传,没啥副作用。
参芪苓术汤治疗肾病蛋白尿

参芪苓术汤治疗肾病蛋白尿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表现之一,其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复发率高。
使用西药治疗毒副作用大,反跳现象明显,远期疗效不甚理想。
中医认为,肾病蛋白尿系脾肾气虚、湿浊潴留所致。
脾主运化,摄取水谷精微,输布水液;肾司开阖,司精气的藏蓄与湿浊的排泄。
脾虚则运化无权,难以摄取精微,又难以输布水液;肾虚则开阖失常,未能固摄精气,又未能排泄湿浊。
清不升而浊不降,渐致血清蛋白偏低,胆固醇反高,尿蛋白大量丧失。
患者浮肿,颜面及四肢按之凹陷,有的可伴有胸水、腹水,胸闷憋气,脘腹胀满,尿量明显减少。
由于尿蛋白浓度高,易起泡沫。
慢性肾病病程长久,必有淤血内停,阻滞脏腑经络。
本病治宜健脾肾,清湿热,化瘀血。
笔者自拟“参芪苓术汤”治疗肾病蛋白尿,颇有效验,一般服药20~30剂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尿蛋白转阴。
组方用法党参、茯苓、肉苁蓉、枸杞子、泽泻、丹参各20克,黄芪、薏苡仁各30克,白术、山萸肉、当归各15克,萆?Z、川芎各10克。
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益气健脾;肉苁蓉、山萸肉、枸杞子补肾益精;薏苡仁、泽泻、萆?Z 解清利湿浊;再配以丹参、当归、川芎活血化瘀。
诸药合用,使脾肾得健,湿浊得祛,瘀血消散,故获效验。
而且丹参、当归、川芎类活血化瘀药可增加肾脏动脉血流量,改善肾组织缺血缺氧,修复受损的肾组织,增强肾对蛋白的回吸收,减少乃至消除蛋白尿。
温馨提醒慢性肾病蛋白尿久不消退者,常因抵抗力差,或由于应用西药免疫抑制药抑制了细胞免疫功能,致患者抵抗感染的能力减弱,易招致反复感染,使肾病复发迁延。
因此,患者平时应经常服用中成药“玉屏风散”,以增强抵抗力,预防外感,减少复发,并注意改善营养,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治疗期间不忌口、不忌盐,以防食欲减退,造成营养物质缺乏,蛋白质减少,电解质紊乱,不利于肾脏的修复和肾功能的恢复。
治疗蛋白尿的3个中医方法

治疗蛋白尿的3个中医方法
1.微量蛋白尿阶段治疗方法:中医组方——益气活血降浊汤
生黄芪:入脾肺经,补气健脾,增强脾脏运化水湿的能力,还可以益肺气和肾气。
生地:滋补肾阴的同时还可以清浮热,配合黄芪利水消肿。
茯苓:扶正祛邪,可以使脾气旺盛。
川芎:行气活血,上达头部,中开散结,下调精气。
葛根:升阳举陷,辅助黄芪。
如果这个人瘀血较重、经常感冒,需要搭配蝉脱、地龙、水蛭三味动物药。
蝉蜕:入肺经,可以驱逐风邪、开宣肺气。
地龙:可以泻腹通便、利水通络,药达病所。
水蛭:可以祛水湿、攻逐通瘀活血。
中医认为动物药味血肉有情之品,擅长攻逐走窜、通达经络。
具有独特的破积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
2.蛋白尿阶段治疗方法
牡蛎:软坚散结,祛风通络。
龙骨:软坚散结,祛风通络,养阴。
提醒:用药的时候要研成细粉,久煎,这样才能使药物的药性析出。
3.大量蛋白尿阶段治疗方法
第三个阶段,长期大量排出蛋白尿,会导致体内血浆蛋白降低,会出现水肿的情况,血压增高。
胃肠道的恶心、厌食、乏力等。
强效动物药
龟板:滋阴潜阳,养血扶正。
与牡蛎、龙骨、葛根、黄芪相辅相承。
蛋白尿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蛋白尿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正常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微(每日排出量约40~100毫克), 作尿常规检查常不能测出。
当有病时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可用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方法测出尿中的蛋白,这种尿称为蛋白尿。
医学上的蛋白尿分为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三种。
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后,长途行军期间, 高温作业或严重受寒,精神紧张等。
高烧病人、心力衰竭病人、健康人进食高蛋白饮食后也可出现这种功能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的发生与体位改变有密切关系,其特点是:清晨尿无蛋白质,起床活动后渐出现蛋白尿。
长时间直立、行走或脊柱前凸姿势(腹部向前突出)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一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
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不需耍作专门的治疗。
病理性质蛋白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妊娠中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特别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尿蛋白比较顽固,不易消失(持久性蛋白尿)。
慢性肾炎的持久性蛋白尿成了医务人员和病人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药治疗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现作一简要介绍。
(一)治疗蛋白尿的中药治疗蛋白尿的中药基本上可分为补益气血(黄芪、党参、当归),健脾和中(白术、茯苓、山药)、补益肝肾(山茱萸、枸杞子、怀牛膝、杜仲、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多,益肾固精(芡实、金樱子、桑螺蛸),滋阴,生津(鳖甲胶、生地、玄参、麦冬),利尿(石苇、干蟾),清热解毒(土茯苓),活血祛瘀(山楂、半枝莲),止痉(蝉衣)等几类。
这些中药除土茯、干蟾、蝉衣不宜久服外,其余均可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黄芪:补气固表,托疮生肌。
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用于治疗蛋白尿每日剂量不得少于30克。
党参:益气,补脾,生津。
治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 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子宫脱垂。
用于治疗蛋白尿每日剂量不得少于30克,而且最好与黄芪同用。
当归:补血调经,润燥滑肠。
『尿蛋白』中药方:尿蛋白秘方

『尿蛋白』中药方:尿蛋白秘方1、主治:尿蛋白(蛋白尿),脾虚湿盛,面色不华,微肿,食少卷怠,小便少,大便溏。
方:党参、黄芪、白术各20g,陈皮、大腹皮、冬瓜皮、生姜皮、防风、赤小豆各10g。
加水煮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上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
分2~3次服。
日1~2剂。
2、主治:尿蛋白,肾虚失困,头昏腰酸,小便昼少夜多,大便时干时溏。
方:黄芪、枸杞子、龟鹿胶(烊化)各20g,覆盆子、八戟天、菟丝子各10g。
加水煮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上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
分2~3次服。
日1~2剂。
3、主治:尿蛋白,肝肾两虚,腰膝酸冷,夜尿清长。
方:附子、肉桂各5g,茯苓、熟地黄、山药、金樱子、车前子、茺蔚子各20g,韭菜子、菟丝子、覆盆子、乌梅炭各10g。
加水煮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上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
分2~3次服。
日1~2剂。
4、主治:尿蛋白,阴阳两虚,头晕耳鸣,腰酸肢冷,小便时清时黄。
方:生地黄、熟地黄、八戟天、牛膝、阴阳藿各20g,知母、黄柏、川芎、当归各10g。
加水煮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上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
分2~3次服。
日1~2剂。
5、主治:尿蛋白、湿邪阻滞。
方:马蹄金、益母草,白茅根、河白草、薏苡仁、山药各20g,蝉蜕、芡实各10g。
加水煮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上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
分2~3次服。
日1~2剂。
6、主治:尿蛋白、脾虚。
方:黄芪60g,党参、白术、茯苓各20g,白扁豆、砂仁、陈皮各10g。
加水煮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上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
分2~3次服。
日1~2剂。
7、主治;尿蛋白,肾阴虚。
方:黄精、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龟板、大红枣、薏苡仁、泽泻、沙参、白茅根、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各10g。
加水煮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上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
分2~3次服。
黄芪益气固肾汤,治疗慢性肾炎致蛋白尿(仅供参考)

黄芪益气固肾汤,治疗慢性肾炎致蛋白尿(仅供参考)
组方:黄芪、淫羊藿、金樱子、芡实、猪苓、炒白术、炒山楂、川芎、石韦。
方解:黄芪作为主药,用量最大,并根据气虚患者的程度,逐渐加大剂量;白术健脾渗湿,补益脾气;金樱子、芡实收敛固涩,防止精微物质外泄;山楂健脾开运;淫羊藿补肾;猪苓消肿;川芎活血化瘀调经。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利水,主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脾肾两虚型,症见乏力,食少,腹胀,自汗,腰酸痛,下肢水肿,蛋白尿,舌质红或暗红,薄白苔,脉沉细。
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既重视健脾补肾治法,同时又重视活血化瘀、利湿治法。
注:中药方剂需要辨证处理,仅供参考。
黄芪重用治慢性肾炎蛋白尿有卓效

黄芪重用治慢性肾炎蛋白尿有卓效天医堂今天导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为黄芪的常用功效,近来有人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不消者,颇具效果。
孟景春老发现这部分患者应属于脾气虚和脾肾阳虚型,用之确有良效。
在本文中孟老还指出了运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黄芪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良药黄芪,性微温、味甘,入脾、肺经。
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临床上与升阳药配伍,治疗脱肛、子宫下垂;与白术、防风同用(玉屏风散),为治表虚自汗的效方;与补血温阳药(当归、肉桂)同用,用于疮疡内陷,脓成不清,或溃后久不收口;与白术、防己、生薏苡仁等配伍可治气虚水肿。
近来有人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不消者,颇具效果。
其用法是:以黄芪为主药,重用60~120g。
证型不同,适当配伍治疗。
如气虚水肿明显者,配汉防己;伴血尿者配仙鹤草;脾虚证明显者,配补中益气汤;肾阳虚明显者,配济生肾气丸;对肾炎后的蛋白尿,须配益智仁、五倍子。
按:肾炎,是临床一种常见病症,若迁延日久转为慢性,其尿蛋白更是难以消除。
用黄芪消除肾炎的蛋白尿,应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有人说不论何种证型皆可用,且用量一定要大,量小则轻描淡写,不足以祛病。
笔者的体会在临床上用黄芪治慢性肾炎蛋白尿不减者,应属于脾气虚和脾肾阳虚型,用之确有良效。
若肾阳虚明显者,则以金匮肾气丸效佳;若肾阴虚明显者,则以六味地黄丸,兼有虚火者,治以知柏地黄丸。
故其曰不论何种证型皆可用之,未免失之偏颇。
又曰用量一定要大,强调一般成人以60~120g为宜。
一般补药重用,必须脾胃功能正常,不然骤然重用补气之品,难免滞气呆胃之弊,故张景岳强调“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务在成功。
”故明·周慎斋的经验,用黄芪时必配少量陈皮。
这又是叶天士强调“补药必佐宣通”的道理。
再有据近来有人研究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重用黄芪降压效果好,而用小量黄芪又能升压(都须有气虚症状方能用),故用黄芪消除“慢肾”蛋白尿,还必须注意血压的高低,若血压低而骤然重用黄芪,难免产生弊端。
黄芪,糯稻根,玉米须配炒糯米,治疗肾炎尿蛋白!

黄芪,糯稻根,玉米须配炒糯米,治疗肾炎尿蛋白!
我是一名肾炎患者。
在这里我也有一方子想公布一下:主要是治蛋白尿的。
我喝了半个月就见到效果了,我不敢保证人人都能有用。
但有蛋白尿的可以试试: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玉米须30克,炒糯米15克。
每天这些量煎水喝。
一天喝一次两次都行。
糯稻根药店里有卖的,泥很多,需要泡半个小时再熬水。
喝时最好用纱布或者小漏勺过滤一下,要不还会有很多泥。
我以前经常发烧,这个方子没有坏处。
我已经连续两个月查蛋白阴性了,而且一年没发烧感冒了,这方子是补气清热利尿的,当时吃了半个月查就有效果了,我又吃了一个多月。
得了肾病很是痛苦,我都四年了。
以前蛋白是2、3个加号,不过一直有潜血。
前年去医院住了40多天,蛋白就是不消,后来得到此方才得以恢复正常。
希望能治愈更多像我一样有病痛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黄芪治疗蛋白尿小偏方治大病
导语:如果有肾病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蛋白尿,但是从蛋白尿的多少也不能够判断出肾病的轻重,治疗蛋白尿可以选择一些小偏方,黄芪治疗蛋白尿的效
如果有肾病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蛋白尿,但是从蛋白尿的多少也不能够判断出肾病的轻重,治疗蛋白尿可以选择一些小偏方,黄芪治疗蛋白尿的效果就很好,有蛋白尿的患者平时也要做好饮食保健。
一、治疗蛋白尿的小偏方处方:
生黄芪60克,太子参15克,焦白术10克,云茯苓10克,煨葛根15克,白茅根30克,干荷叶10克,旱莲草10克,金樱子20克,菟丝子10克,蝉衣6克,丹皮lo克,甘草3克。
尿中蛋白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加玉米须20克、桑螵蛸15克;尿中红细胞多者可加仙鹤草15克、茜草根15克;尿中白细胞多者加石苇15 克、鱼腥草15克;尿中有管型者加丹参15克、通草10克;纳食差者加陈皮6克、薏苡仁12克;伴高血压者加杜仲15克;阴虚者加生地15克;阳虚者加仙灵脾10克、巴戟天15克。
治疗蛋白尿的小偏方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暇。
一般服药1~2个月,尿蛋白可减少或消失。
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尿蛋自属于体内精微物质,宜藏不宜泻。
因此在处方选药时,必须重视补泻两个方面的动态平衡。
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补气健脾,金樱子、菟丝子益肾摄精,茅根、茯苓清热除湿,葛根、荷叶升提举陷,丹皮、旱莲凉血摄血,蝉衣可消蛋白尿,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合用,补而不滞,固摄不留邪,除湿不伤阴,清热不苦寒,凉血不留瘀,消除蛋白尿有良效。
二、饮食保健
肾炎病人出现大量蛋白尿,一般可以通过饮食来补充,认为肾炎病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