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禹州市职业中专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

《电子电器》教案

第1--2周电子线路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是:

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基本电路的原理、结构、用途。

常用器件的特征和应用范围,途径。

能力目标:

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能阅读和分析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

具有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电子元器件及产品的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初步具备运用运算放大器、典型的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组成某些简单应用电路的能力。

能处理电子设备的简单故障。

思想教育目标是:

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分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模拟电子技术

1、常用半导体元件

了解PN结构的单向导电性,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结构及电压、电流关系和主要参数,

了解特殊二极管的作用。

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结构,放大作用、特性曲线,主要参数。

了解半导体元器件查表法。

2、基本放大电路

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静态工作点的概念。

了解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概念。

了解射极输出器的电路结构、性能、特点及应用,了解多级放大器的组成。

3、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掌握运算放大器的性能、特点及反相放大器、同相放大器的典型电路。

了解负反馈的概念、反馈极性的判别,了解反馈类型、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系列品种、主要参数、使用和保护方法。

理解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及非线性应用的概念。

掌握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积分运算的电路结构及运算关系。

了解比较器和限幅器。

(二)数字电子技术

1、数字电路及应用基础

了解数字电路的特点、数制和码制、二进制及其运算。

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复合逻辑门电路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及三种表示方法:逻辑函数式、波形图、真值表。

理解集成与非门电路特性、参数及其应用。

了解逻辑电路的分析和简单的综合应用方法。

了解典型组合逻辑电路:半加器,全加器,译码器等的功能及应用。

理解R—S触发器的结构、逻辑功能及工作原理。。

掌握集成J—K触发器、D触发的逻辑功能,了解触发器的功能变换。

理解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集成二一十进制加发计数器及任意进制计数器、数码寄存器等典型的中规模集成电路的

型号、功能、外引线分布及其应用。

2、脉冲信号的产生和整形

了解矩形脉冲信号的产生方法和施密特触发器用于波形变换与整形。

了解555定时期的结构、原理,理解其应用方法。

选用模块

(一)模拟电子技术

理解MOS场效应晶体管特性、主要参数及其与半导体三极管的性能比较。

了解场效应晶体管共源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及性能特点。

了解晶闸管的特性及保护。

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理解功率放大的概念,了解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

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LC振荡电路、RC桥式振荡电路、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结构特点。

了解运算放大器构成微分运算电路的结构及运算关系,理解PID调节器的功能。

(二)数字电子技术

理解布尔代数及逻辑表达式的化简,理解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综合应用法,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及时序逻辑电路应用的“搭积木法”。

了解移位寄存器等典型的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外引线分布及其应用。

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简单知识。

了解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了解非电量控制与传感技术、传感器的种类及应用。

了解模/数、数/模变换的概念及其变换原理。

了解工业计算机控制的种类、特性和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知识及技能。

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课堂教学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电子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奖励。

第3—6周《电视机原理》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电视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色度学基本知识。

2. 了解电视信号基本组成和主要参数。

3. 了解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路的功能。

4. 理解PALD制彩色电视的编码和解码原理。

5. 掌握彩色电视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

6. 掌握彩色电视机主要元器件、电路和整机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7. 了解电视机一般附属电路的功能与工作原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具备测试彩色电视机元器件、单元电路和整机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

2. 能读懂典型彩色电视机的整机线路图。

3. 能读懂实习用整机电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和装配图。

4. 能叙述典型彩色电视机整机的一般检修方法和各部分的检修流程。

5. 能正确分析故障现象、确定故障部位并排除故障。

6. 能正确填写维修报告。

7. 了解彩色电视机的有关新技术。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2. 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基础模块

(一) 电视图像转换原理与电视信号

1. 了解电视图像光电互换的基本过程,了解像素的概念。

2. 了解图像分解力及电视扫描参数确定的依据。

3. 理解电视的扫描工作原理,了解我国广播电视扫描格式和参数。

4. 了解电视图像的几个相关参数(亮度、对比度、灰度、清晰度、图像几何尺寸等)。

5. 了解视频全电视信号,理解其中各种不同信号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6. 了解场同步开槽和均衡脉冲的作用。

7. 了解电视摄像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 理解电视显像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 彩色电视基本原理

1. 了解色度学基本知识(光与色、彩色的三要素、三基色原理、混色法、亮度方程)。

2. 了解彩色电视图像的分解与重现原理。

3. 了解彩色电视兼容性和彩色电视制式的概念。

4. 了解色度信号频带压缩原理。

5. 理解PALD制彩色电视的编码和解码原理。

6. 理解频谱间置原理与副载频确定方法。

7. 了解PALD制彩色电视机同步信号的特征与作用。

8. 了解PALD制标准彩条信号。

(三) 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

1. 了解超外差单通道式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框图。

2. 理解电视信号在各通道中的波形、频谱变换过程。

3. 了解通道频率特性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4. 了解黑白电视接收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四) 彩色电视接收机原理

1. 了解超外差单通道式彩色电视接收机原理框图。

2. 理解电视信号在各通道中的波形、频谱变换过程。

3. 了解彩色电视机中各种自控电路的作用。

4. 了解彩色电视接收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五) 高频调谐器

1. 了解高频调谐器的功用与性能要求。

2. 了解电子调谐器各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

3. 了解频道预置器的作用与组成。

4. 掌握高频调谐器相关直流参数和总特性曲线的测试与调整方法。

(六) 图像中频通道

1. 了解图像中频通道的功用与性能要求。

2. 理解图像中频通道各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

3. 理解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和自动频率微调(AFT)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 掌握中放幅频特性曲线及AFT特性的测试与调整方法。

(七) 伴音通道

1. 了解伴音通道的功用与性能要求。

2. 理解伴音通道各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

3. 掌握使用扫频仪测量和调整伴音鉴频“S”曲线的方法。

(八) 扫描电路

1. 了解行、场扫描电路的组成、功用与性能要求。

2. 理解同步分离与抗干扰电路的工作原理。

3. 理解行扫描各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

4. 理解场扫描各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

5. 熟悉行、场扫描电路的各级工作状态和相应的检测方法。

(九) PALD制解码电路

1. 了解PALD制解码电路的组成、功用与性能要求。

2. 理解亮度通道电路、色度通道电路的工作原理。

3. 理解基色距阵和末级视放电路的工作原理。

4. 熟悉PALD解码器中波形变换过程,加深对PALD制解码的理解。

5. 掌握彩色电视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十) 电视机电源电路

1. 理解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2. 理解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

(十一) 彩色显像管附属电路

1. 理解彩色显像管的馈电和附属电路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白平衡的调整方法。

(十二) 电视机整机电路读图

熟练掌握电视接收机整机电路读图方法。

(十三) 彩色电视机遥控系统

1. 了解彩色电视机红外遥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判断、分析及维修方法。

2. 能检测并排除彩色电视机红外遥控系统的常见故障。

选修模块

(一) 彩色电视机遥控系统

1. 了解彩色电视机红外遥控系统的组成与常见遥控功能。

2. 了解彩色电视机红外遥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 单片机芯与大屏幕彩色电视机

1. 了解单片机芯彩色电视机的组成及特点。

2. 了解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特点和所采用的新技术、新电路。

(三) 高清晰度电视

1. 了解高清晰度电视的概念。

2. 了解高清晰度电视的技术特点。

(四) 数字电视

1. 了解数字电视的概念。

2. 了解数字电视的技术特点。

3. 了解数字电视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实践训练项目

1. 高频调谐器的检测。

2. 电视中频通道的检测。

3. 伴音通道的检测。

4. 扫描电路的检测。

5. PALD解码器的检测。

6. 白平衡的调整。

说明

1. 为了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进行实验教学时应注重过程,规范操作,严格技能练习,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6—8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本导社的教学,学生启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

2.对多媒体的数据压缩算法及标准有较清晰的认识;

3.掌握多媒体控制接口的编程方法和多媒体系统软件的基本功能;

4.了解多媒体信息管理的方法和主要技术;

5.了解多媒体通信和分布式多媒体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其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1.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学科面宽,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等,因此在讲授某些概念和原理时,应将相关知识做补充,以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

2.多媒体的数据压缩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核心,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教学中将各类算法的原理和标准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

3.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方法和标准的介绍,又兼顾实际系统的分析、具体技术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举例;既注重描述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又介绍多媒体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三类:

1.掌握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准确的回答并能举一反三。

2.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了解

(二)、掌握基本概念、术语、教材选用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多媒体技术》吴玲杨老松杨魏迎梅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三)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掌握多媒体的含义;掌握五种类型媒体的定义;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三个特性;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多媒体技术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媒体与媒体技术

掌握媒体的基本性质;掌握视觉类媒体、听觉媒体、触觉类媒体的基本性质;了解各类媒体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字音频的分类和决定数字音频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即采样频率、采样精度、通道数;掌握声音数据量的计算公式;掌握奈奎斯特采样定律的物理意义;了解常用数字音频的格式;掌握波形声音与MIDI的主要区别;了解MP3的特点;了解视觉媒体的种类;了解图形、图像、视频、动画视觉媒体元素的定义;掌握图形与图像的区别和应用场合;理解图像处理的相关因素,即分辨率、图像灰度、图像文件大小;掌握位图文件大小的计算公式;了解PAL 和NTSC制视频信号的帧速、数据量参数;了解动画的本质;掌握RGB、YUV彩色空间的表示方法;HIS彩色空间的含义;理解视觉类媒体数字化的过程;了解常用数字视频文件格式;了解触觉媒体的应用;理解空间位置跟踪的基本方法;了解力反馈、触觉反馈和热觉反馈的定义。

第3章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掌握数据压缩的重要意义;掌握数据冗余的概念;掌握信息熵的计算公式(教材中没有要补充);掌握数字图像压缩的分类;掌握数据压缩的三个关键指标,即压缩比、图像质量、压缩和解压缩的速度;掌握DPCM编码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ADPCM编码的特点;了解变换编码实现数据压缩的物理意义;理解DCT 变换的数学表达式;掌握DCT变换的特点;了解统计编码的特点,掌握行程编码、LZW编码、Huffman编码和算术编码的数据压缩原理;掌握Huffman编码的方法;了解向量量化、小波编码、分形编码和子带编码的思想;了解音频压缩的基本方法;了解电话质量、调幅广播质量和高保真立体声语音压缩标准;全面了解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的基本方法(p59,图3.5);掌握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压缩标准的主

要用途及两种编码算法;掌握JPEG有损压缩编码的编码框图和基本原理;了解JPEG2000的主要特点;掌握MPEG-Ⅰ视频压缩标准的目标;掌握MPEG-Ⅰ中减少时间冗余的方法以及I帧、P帧和B帧的含义;理解MPEG-Ⅰ中运动补偿预测法和运动补偿插补法的基本原理;掌握MPEG-Ⅱ标准的应用目标;了解MPEG-Ⅱ标准的视频分层结构;了解MPEG-Ⅳ和MPEG-Ⅶ和MPEG-21的主要应用。

第4章多媒体硬件基础

掌握数字音频卡的主要功能;了解音频卡的体系结构,着重了解数字化声音处理、合成器和混音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合成器的类型和频率调制FM合成的基本原理;了解视频显示的技术标准的发展过程;了解CRT显示系统的主要有性能指标,重点理解刷新频率和清除闪烁问题、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视频存储器的模式;理解LCD被动矩阵彩色和主动矩阵彩色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视频卡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及各类视频卡的主要功能;了解视频采集卡的主要工作原理;了解常用输入和输出设备基本工作原理;了解触摸屏的分类,了解扫描仪的结构原理;掌握扫描仪的技术指标;了解数码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SCSI和USB接口的技术特点;掌握USB中数据传输方式;掌握CD-ROM、WORM和E-R/W光存储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如格式化容量、用户容量、数据传输速率和误码率等;了解DVD光存储器的类型;掌握多媒体处理器的结构特点;掌握PCI和AGP 总线的主要性能;掌握PC与MPC的主要区别;掌握MPC的主要性能。

第5章多媒体软件平台

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层次;了解多媒体操作系统种类;掌握多媒体工具软件的分类;了解Photoshop、Flash、Creative WaveStudio、3Dmax、Premiere软件的主要功能;掌握多媒体著作工具的定义、标准、类型及Authorware、Director、Toolbook 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常用多媒体创作模式。

第6章多媒体编程技术

掌握媒体控制接口(MCI)的定义;掌握MCI的常用命令;了解API函数的作用;掌握OpenGL的特点和功能;了解OpenGL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多媒体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

第7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掌握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掌握多媒体通信的性能要求;掌握QoS参数集的主要内容;了解QoS参数对定义分布多媒体网络QoS需求的作用;理解压缩编码对QoS参数的影响;了解QoS的类型及应用场合;了解典型局域网的特点;掌握IP宽带网的主要类型;了解ATM技术的主要特点;了解ATM网络参考模型的组成结构;掌握STⅡ、RSVP和RTP协议的主要特点。

第8章多媒体信息管理的问题

理解传统数据库与多媒体数据库的区别;了解关系数据库向多媒体数据库扩展的主要手段;了解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特点;了解基于内容检索系统的系统结构;掌握超文本和超媒体的定义、特点和组成要素。

第9章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

掌握人-机交互技术的概念;了解科学计算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的概念;了解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

第10章分布式多媒体处理技术

掌握分布式多媒体处理技术的定义及主要特征;了解分布式处理中的协同工作的基本要求;了解CSCW的群件的基本概念;理解中间件系统服务的功能

第11章多媒体应用(不要求)

《电工仪表与测量》

课程质量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关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电工仪表进行操作使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电子测量仪器课程大好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电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了解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用途、性能。

理解常用电工仪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

能力培养目标:

能力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能阅读电工仪表说明书和符号,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仪表。

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操作技能。

能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

能对电工仪表进行维护。

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人科学,实事趋势的学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建精神。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测量的基本知识:

了解测量的内容,特点和基本方法。

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

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电工仪表基本知识:

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

掌握磁电系测量机构,磁电系电压表、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掌握万用电表的结构,并能正确熟练地使用万用表。

了解电磁系,电动系测量机构,了解电动系功率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真确使用。

了解单项感应式电度表的原理。

选项模块

数字仪表

了解数字仪表测量机构、特点。

理解教学电流表、电压表的原理。

掌握数字完用电表的构成,技术特性和使用技能。

示波器

1.了解示波器的结构和用途。

2.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性。

3.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能。

实践训练项目

必修项目

1.磁电系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2.万用电表的使用和测量技能。

3.电度表的使用。

(二)任选项目:示波器的使用和测量技能。四、学时分配建议

电子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子电工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概述: 目前,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以促进其发展,在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是汽车类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课程有些内容在物理课程中讲过。但物理中强调的是概念,而本课程强调的是工程应用。本课程也与后续的专业课不同,一般不讨论综合性的用电系统和专用设备,而只研究用电技术的一般规律和常用电气设备、元件及其基本电路。 2、教学目的: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和我国电工和电子事业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教学方法: 本课程内容包括电工理论教学和电子理论实验两部分组成。教学采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例题讲解,使学生牢固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对基本电路能熟练计算。通过布置一定量的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

电子电工课程标准一览表

三、课程内容及要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教学要求: 在《物理学》中电学部分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讨论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基本要求有: 1、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意义; 2、理解电压、电流正方向的意义; 3、理解电路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4、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并能理解电 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 电气及仪表专业 适用周数:54课时 南京化工技师学院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电工基础》是机电类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计算方法,并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利用软件里的测试仪器可以实时测量和显示数据;还可利用EWB软件丰富的电路元件库,实现多种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有关的后续专业课、进一步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以及考工(中级维修电工)拿证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EWB仿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简单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 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 4.对单相和三相照明电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熟悉其组成、接线及工作状态; 5.能利用EWB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

电工电子基础Ⅰ教学大纲-Read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指导书 课程编号:09110112 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 英文名称:Algorithms Design and Analysis 适应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执笔人:沙莎 实验指导书名称:计算机算法基础 实验一分治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用分治法求解的问题:当要求解一个输入规模为n,且n的取值相当大的问题时,的,如果问题可以分成k个不同子集合,得到k个不同的可独立求解的子问题,其中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2、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点。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并能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4、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工作状态,理解额定电功率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5、掌握电路中各点的电位计算。 二、课程内容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3 电压源与电流源 1.4 电路的基本定律 1.5 电路的状态 1.6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第二章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 2、掌握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能够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二、课程内容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及等效变换 2.2电源模型的连接及等效变换 2.3 支路电流法 2.4 叠加定理 2.5 戴维南定理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8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角频率、相位的概念和相位差的概念。 2、掌握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及电阻、电感、电容的向量模型。 3、掌握向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熟练计算交流电路。 5、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6、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7、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及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 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以及实验技能。 2.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讲授、实验等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序言 教学要求: 1.了解电能和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教学内容: 1.电能的特点和应用,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讲课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熟悉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及方向规定。 2.熟悉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的关系。 3.掌握欧姆定律。 4.熟悉电功、电功率的概念。 教学内容: §1—1电路及电路图 一.电路及电路的组成 二.电路图 三.电路的工作状态 §1—2 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二.电流的方向 三.电流的大小 四.电流的密度 §1—3 电压与电位

一.电压 二.电位 三.电压与电位的关系 §1—4电动势 一.电动势 二.电动势与端电压的关系 §1—5电阻与电导 一.电阻 二.电阻定律 三.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四、常用电阻 五、电导 §1—6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二.电压、电流关系曲线 三.全电路欧姆定律 四.电源的外特性 §1—7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 一.电位的计算 二.电路中两点电压的计算 §1—8电功与电功率 一.焦尔定律 二.电功 三.电功率 实验一: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实验二:欧姆定律的验证 教学建议: 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加强对概念及定义的理解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直流电路

初级电工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初级电工教学大纲与教 学计划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初级维修电工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1.总体目标 培养具有以下条件的人员: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电工基本技能独立完成电气元件及电气设备维修及安装等工作。 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电工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电工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电器元件的应用及工具的基本使用;熟知行业规范等相关知识。 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初级维修电工的基本能力以及使用相关仪表测量的能力并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的水平。 二、教学要求 1、理论知识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 (2)遵章守纪、安全生产。 (3)尊师爱徒、团结互助。

(4)勤俭节约、关心企业。 (5)钻研技术、勇于创新。 2.电工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与安全技术 (2)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 (3)电机及其控制线路 (4)仪表、照明、工具、材料(5)安全防护技术与电气设备安装3.操作技能要求 (1)动力部分 (2)照明及仪表部分 (3)工具部分 (4)安全部分 三、教学计划安排 总课时168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复习80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练习88课时 工初级工技能培训 教学课时分配表

时数仅适用于农民 工培训班使用。 2、实操时 可据学员人数及设 备工位数分别采用 大班教学或分组教学。 四、教材: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维修电工》(初级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维修电工初级工技能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为贯彻落实银川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 神,广泛开展对农民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此,在本工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 学员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教学大纲。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银川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关 于特种作业人员考证培训的有关要求而制订。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培训学员获 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 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以适 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为学员将来的就业和学习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

电工基础第四版(中级班)教学大纲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教育标准 《电工基础》教学实施大纲 CYJ 01. 33(1)—2008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大纲是技工学校具体落实电气类《电工基础》教学要求和组织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本大纲中规定了《电工基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教学中的注意问题、教学内容与要求及教学时数分配。 本大纲适用于2009年入学的初中毕业生培养中级电气类技术工人的电工基础教学,本大纲与劳动版电工类第四版《电工基础》教材配套。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大纲中引用而构成本大纲的条文。执行本大纲的条文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技工学校电工基础教学大纲2000 3课程的性质 电工基础课程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电磁以及有关的电工基础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 4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路和电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电工理论,能对一般的交直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具有一定的电工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打下基础。 5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应以讲解电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适当联系后继课程和生产的实际。演示实验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予以充分注意和重视,凡 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2008-07-01批准 2008-09-01实施

大纲中规定的实验项目应保证完成。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掌握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 掌握电阻器的色标法 3.掌握电功与电功率的概念。 4.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 教学内容: §1-1 电流和电压 §1-2 电阻 §1-3 欧姆定律 §1-4 电功和电功率 教学建议: 物理课中电学部分内容学生没有学习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并采用较多的实物演示。 第二章直流电路 教学要求: 1.掌握串联、并联、混联电路有关计算方法(电流、电压、电阻、电位、功率等)。要求学生对电路的计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掌握电桥的平衡条件。 3.了解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掌握复杂直流电路的有关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2-1 串联电路 §2-2 并联电路 §2-3 混联电路 §2-4 直流电桥 §2-5 基尔霍夫定律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日期:2013年 8月 23日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64 学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及编码:电工基础 2、面向对象:汽修专业专科生 3、开课系(部):机电系 4、学时 / 学分: 64 学时/3.5 学分 5、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汽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及其在电工技术应用的一门学科,是汽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本大纲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汽修等专业的专科生。 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各个基本电路的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路识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电路检测维修能力。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知识目标 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 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 4.了解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学会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 1.具有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和电路的基本操作技能; 2.具有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3.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具有学习和应用电工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5.习得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 6.会查阅有关手册、资料。 素质目标:

1.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培养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用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分为 8 个章节,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主要教学内容 (1)电路和电路模型、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2)电阻元件、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3)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 (4)应用软件进行基尔霍夫定律仿真实验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电路和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2)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 (1)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2)基尔霍夫定律 3.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2)了解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电阻电路 1.主要教学内容 (1)无源及有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 (2)网孔电流法及节点电压法 (3)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及诺顿定理 (4)应用软件进行戴维宁定理仿真实验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电工基础》新教学大纲.doc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0210Z 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 课程类别:专业课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总学时:108 课堂教学总学时:54 实训教学总学时38 机动16 总学分:4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C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简单直流电路的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磁场与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单相交流电路,晶体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电路,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电阻、电感、电容等基本元件的使用与检测,电气原理图的识读,电工基本操作T?艺和安金知识和电工技能技术规范,电工基本技能等。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科目,是完成电工考证的必备知识。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电工基础》课程与《物理》、《维修电工初级》、《维修安装电工》等课程知识相衔接,一般要求学生先学习《物理》电学相关基础知识,在进行《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然后进一步学习《维修电工初级》、《维修安装电工》等课程的学习。

预修课程:《物理》电学 并修课程:《电工仪表与测量》 四、课程教学的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提供必要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讲授、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1.要求学生熟悉并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 2.熟悉并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恢复绝缘,以及照明灯具、开关与插座的 安装; 3.初步具有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气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能力; 4.初步掌握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和基本安全知识,了解与电工技能有关的技术 规范; 5.正确识别和检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手 工焊接技术及电子元器件安装与调试; 6-能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子工程图样,能看懂并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 五、课程教学内容(实训内容)及教学安排 第一章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或实训序号、实训名称及项目)教学目标1.理解并熟悉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及方向的规 2.熟悉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 3.掌握欧姆定律,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分析计算。 4.熟悉电功、电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小组实验法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电功与电功率计算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计算 教学时数8课时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交通管理大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电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性质是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及有关的科学技术打下必要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基础模块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基本内容 Ⅰ、电路和电路模型 了解:电路定义、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组成 Ⅱ、电路基本物理量 理解:电动势、电位、电能的概念 掌握:电压、电流及它们的参考方向和电功率 Ⅲ、电阻元件 了解:电阻元件定义、参数、线性和非线性电阻 掌握: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欧姆定律 Ⅳ、电压源和电流源 掌握: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Ⅴ、基尔霍夫定律 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 理解:KCL和KVL 掌握:应用KCL和KVL列写电路方程。 (2)应用内容 掌握:看电路图训练,正确识别支路、节点、回路、网 孔 掌握:用KCL和KVL求解网孔电路———支路电流法2.直流电阻电路 (1)基本内容 Ⅰ、电路等效变换 理解:等效变换的概念 掌握:电阻串联、并联、混联的联接方式和等效电阻;实

际电源的的两种电路模型的特性及其等效变换 Ⅱ、电路定理 理解:叠加定理条件和内容、戴维南定理的条件和内容 掌握: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含有两个直流电源电路;用戴维南定理求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2)应用内容 Ⅰ、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计算 Ⅱ、了解:实验法求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及负载获得最 大功率的条件。 3.电容和电感 (1)基本内容 Ⅰ、电容 了解:电场、电场强度、介电常数、电容量、电容器中的电场能 掌握:电容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电容串、并联计算Ⅱ、电感 了解:磁场、磁通密度、磁场强度、磁导率、电感线圈、电感量、线圈的磁场能量 理解:电感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 (2)应用内容 理解:电容、电感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的波形变换 4.正弦交流电 (1)基本内容 Ⅰ、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Ⅱ、正弦量 理解:正弦量的表示、解析式、波形图、三要素概念 掌握:正弦量的频率、角频率、周期的关系 Ⅲ、正弦量的有效值与平均值 理解:有效值、平均值的概念 掌握:正弦量有效值与最大值关系 Ⅳ、正弦量的初相与相位差 理解:初相、相位差概念 掌握:同频率正弦量相位比较 Ⅴ、R–C–L串联电路正弦量的旋转矢量表示 掌握: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的转换 Ⅵ、矢量相加与相减 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闭和曲线法 5.单相交流电路

维修电工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维修电工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维修电工培训教学大纲 1.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维修电212212作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上岗,完成一般电气线路及常用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加强技能训练,使培训对象通过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2.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理论知识部分操作技能部分 总课授复总课授练 内容内容 时课习时课习职业道德及相关 14 13 _ _ _ _ 法律法规知识 交、直流电路基 6 6 1 安全生产 22 2 20 础 电工常用工 电子技术基础 5 4 1 具、材料的应12 2 10 用 电工识图知识 16 15 1 电气故障检修 46 6 40

变压器知识 1 3 1 配线与安装 50 2 48 理论知识部分操作技能部分 总课授复总课授练 内容内容 时课习时课习交、直流电动机知电气线路 15 14 1 50 4 46 识调试 电力拖动与自动 10 7 3 _ _ _ _ 控制知识 常用电工仪表及 14 13 1 _ _ _ _ 工具、量具知识 电工材料知识 13 13 _ _ _ _ 照明、动力线路及 15 14 1 _ _ _ _ 接地知识 机械基础知识 11 11 _ _ _ _ 机动 _ _ 机动 总计 120 110 10 总计 180 16 164 总课时数:300课时。 3.理论知识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 3.1 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3.2 交、直流电动机知识 3.3 电子技术基础 3.4 电工识图知识 3.5变压器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

附件7: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6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Auto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时】108学时【实验学时】72学时 【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授课对象】专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训72学时。 当今的汽车技术性能正在朝着更加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工电子装备在车辆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现代汽车的使用、维护与检测人员应当向着机电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技能,其中包括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论知识和运算基础,掌握磁路和电磁理论的知识,熟悉并掌握汽车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能掌握基本半导体元件的特点,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开关电路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了解逻辑代数和运算,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等。通过课程教学,要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计算能力、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

第一章:基本电路元件及直流电路(8学时) 基本要求: 掌握电路元件的检测及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和使用方法,达到能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复杂电路(两个节点、2个网孔、3条支路)的计算。 了解直流电路的组成,认识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及特点,熟悉电路基本元件的特点;了解惠斯通电桥电路的平衡条件及测量电阻和温度的方法及几种特殊电阻的特点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电路的概念 2、电流与电压 3、电阻 4、电阻的串联 5、电阻的并联 6、电容器及电容量 7、电容的联接 8、欧姆定律 9、电功与电功率 10、实验内容(16学时) 实验1.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4学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普遍性的理解。 2)进一步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 原理: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 A.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电路中任意节点,流入、流出该节点的代数和为零。 即∑I=0 2) B.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 即∑U=0 操作: 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 2、按原理的要求,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

农村电工基础教学大纲【最新】

农村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电工常用工具、仪表和材料知识,掌握常用电丄丄具的使用方法、万用表的使用方法等。学会以上知识后,就可以学习农村家庭常用照明线路安装及常用家电使用与维修,最后还可以学习农用电动机的使用与维护知识。掌握知识后还要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U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如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等)的含义。 2.了解交流电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农村触电事故的特点与原因,了解预防触电的措施。 4.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的措施与心肺复苏的方法。 5.了解雷电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6.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7.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培养U标 1.具有开关与插座的安装能力。 2.具有照明灯具的安装方法以及故障处理能力。 3.掌握熔断器与低压开关的正确使用方法。 4.具有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与常见故障检修能力。 5.具有电动机的启动方法与选用能力。 6.具有农用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与排除能力。 7.具有农用电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能力。 三、教材 推荐使用教材:农村电工基础推荐参考书U: 四、课时分配表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的重要性。 2.了解农村用电的现状及存在的隐患 3.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内容 一、农村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及重要性 一、农村用电的现状 三、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和要求 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含义。 2.了解进行电路计算的欧姆定律的含义。 3.了解电路的连接关系及电阻串、并联的特点。 4.了解交流电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路基本知识 一、电路 二、基本物理量 三、欧姆定律 四、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二节交流电 一、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初级电工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初级维修电工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1.总体目标 培养具有以下条件的人员: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电工基本技能独立完成电气元件及电气设备维修及安装等工作。 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电工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电工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电器元件的应用及工具的基本使用;熟知行业规范等相关知识。 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初级维修电工的基本能力以及使用相关仪表测量的能力并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的水平。 二、教学要求 1、理论知识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 (2)遵章守纪、安全生产。 (3)尊师爱徒、团结互助。 (4)勤俭节约、关心企业。 (5)钻研技术、勇于创新。 2.电工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与安全技术 (2)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 (3)电机及其控制线路 (4)仪表、照明、工具、材料 (5)安全防护技术与电气设备安装 3.操作技能要求 (1)动力部分 (2)照明及仪表部分 (3)工具部分 (4)安全部分 三、教学计划安排 总课时168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复习80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练习88课时

维修电工初级工技能培训教学课时分配表 备注: 1、本教学时数仅适用于农民工培训班使用。 2、实操时可据学员人数及设备工位数分别采用大班教学或分组教学。 四、教材: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维修电工》(初级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维修电工初级工技能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为贯彻落实银川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广泛开展对农民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此,在本工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教学大纲。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银川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关于特种作业人员考证培训的有关要求而制订。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培训学员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为学员将来的就业和学习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 学员通过培训后,可以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初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分理论教学(应知的知识)和实训教学(应会的技能)两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第一章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 第一节直流电路 一、教学内容: 1、电路及基本物理量 2、欧姆定律 3、电阻的联接 4、电功和电功率 二、基本要求: 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基本定律;理解电阻串并联的特点;掌握电路功率的计算。 第二节磁和电磁 一、教学内容: 1、电流磁场及基本物理量 2、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3、电磁感应 4、自感与互感 二、基本要求: 了解电流磁场的基本知识;掌握左、右手定则及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交流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2110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72 讲课:64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电工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并能设计简单的应用电路,通过电工实验,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和理解,并使学生对实际电路的设计、制作、调试方法有较好的了解和实践,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所研究的基本现象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2.要求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常用的电路,了解设计简单电路的方法,特别在动手能力方面,通过课内仿真实验得到一定的训练。 (三)教学大纲的实施说明 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电工和电子两大部分。电工部分中,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表示及计算和电路的暂态分析是难点,也是重点,应加强练习。电子部分中,重点是元件的输出特性和分析方法。在模拟部分,集成运算放大器和直流稳压电源是最典型的应用。在数字部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是重点,其中时序逻辑电路部分比较难,应较详细讲解和训练。 2.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要进行翻转教学的知识点,收集教学资源制作成微课。同时,设计详细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三部分内容。最后,将微课及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源放到学生的QQ群及学校的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前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解决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同时引入电路仿真软件比如proteus,对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增加实践过程,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修完下述课程: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习题要求:学习完每一部分内容,都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习题,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所讲例题做到举一反三,能够应用所学内容完成电路的分析及简单电路的设计。 实验要求:理论课后一周内进行,可根据授课内容并结合实验教学进行安排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方法:闭卷。 3、课程总成绩:最终理论考试(70%)、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小测验、提问等)(20%)、实验(10%)

中级电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中级维修电工培训计划与教学大纲(适用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编制:中铁山桥集团高级技工学校 审批:

中级维修电工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1.1 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维修电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职业工作前准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常规工作和有一定复杂性技术工作。 1.2 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维修电工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电路和磁路、电子电路、安全用电、仪器、仪表、晶闸管、电机、拖动与自动控制等基本知识。 1.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对较复杂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图进行分析、能够正确使用有关仪器、仪表,能够检修故障电动机,能够对较复杂机械设备的控制电路及电气故障进行分析、检修、排除,能够对选配器材进行按图安装、测试、调整。 2.教学要求 2.1 理论知识要求 2.1.1 电路和磁路 2.1.2 电子电路 2.1.3 安全用电 2.1.4 仪器、仪表 2.1.5 晶闸管 2.1.6 电机 2.1.7 拖动与自动控制 2.2 操作技能要求 2.2.1 线路分析

2.2.2 仪器、仪表的使用 2.2.3 电动机检修 2.2.4 电气故障检修 2.2.5 配线与安装 2.2.6测绘与调试 3.教学计划安排总课时数:400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160课时。 理论知识复习:47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33课时。 操作技能练习:120课时。 机动课时:40课时。

中级维修电工培训大纲 1. 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中级维修电工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上岗完成较复杂的电气线路及电气设备、机床的检查和故障排除。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注意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培训对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都得到提高。 2.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总课时数:400课时。 3.理论知识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 3.1 电路和磁路 3.1.1 教学要求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戴维南定理、电压源、电流源、等效变换原理,理解三相交流电路中功率、功率因数,掌握相、线电压与相、线电流的概念,明确磁的基本知识,掌握磁路欧姆定律,理解电磁感应、自感、互感、涡流等物理概念。 3.1.2 教学内容 (1)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 (2)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技校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专业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目前,电工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事业的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掌握支路电流法;掌握电路中的电位计算;了解电容器、电感器的特性。 [2] 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量;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在磁场中的力效应、电磁感应;掌握铁磁材料的基本特性,了解铁心损耗;建立主磁通、漏磁通的概念,理解磁路欧姆定律。 [3] 掌握单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基本性质和作用,掌握单一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大小、相位关系及功率计算;理解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及串联谐振;理解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 [4] 掌握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三相电源的星形连接;掌握三相负载星形电路和三角形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特点;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电功率的计算。 [5] 能正确连接三相负载;能正确测量三相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理解中线的作用

《电工电子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A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类别:□通识基础 ■学科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 一、实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性质:电工电子基础实验A 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应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它是一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目的和任务:通过实验,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理论课程的理解;掌握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电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模拟、数字电路器件和电气制图等实验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数字单元电路装配和测试方法;初步掌握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撰写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严谨细致、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科技素质;培养学生在电路方面的工程和技术观点,自觉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细致的作风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两部分,课堂教学10学时,实验实践54学时。 (一)课堂教学内容(10学时) 1.常用仪器及仿真软件介绍(4学时) (1)知识点一:常用仪器的工作框图原理及技术参数; (2)知识点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知识点三:各种测量仪器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及其程度; (4)知识点四: EDA 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直流稳压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万用表、台式万用表、双踪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电子仪表的基本功能和技术参数,熟悉常用仪表的使用,初步掌握EDA 软件在电路分析中的实验方法和在数字电路中进行仿真的方法。 2.知识单元二: 电工电子实验基础知识及其设计、调测方法 (6学时) (1)知识点一: 基本电气参数的测量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2)知识点二:实验报告写作及电气制图基本知识; (3)知识点三:模拟、数字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装配; (4)知识点四:电路、模拟与数字电路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熟悉数字器件的电气参数特点,熟悉模拟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能够按照要求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实践(54学时) 课程编号: B1100081S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A 课内总学时: 64 实验学时/ 上机实验学时: 46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