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变换与信号瞬时特征分析

小波变换与信号瞬时特征分析
小波变换与信号瞬时特征分析

小波变换与信号瞬时特征分析

1 实信号的小波变换及其性质

20()(),)()0()()()()1(,)()()()()2()0i b R R i b R g t b s t L R dt g t b Ra g e g t g t g a

t b S b a e g a s d g s t dt a

g C d ωωωωωπωωω

∞-∞∞-∈∈<-=≠=<∞??信号()()f t L R ∈的Fourier 变换()f ω的定义为

()()i t f f t e dt ωω-∞-∞=?,

反变换公式为

1()()2i t f t f e d ωωωπ∞-∞

=?, (,)L R dt 表示绝对可积函数空间,R 为实数集合。

1.1 小波变换

考虑“解析小波” ()g t (即()0g ω=,当0ω<时),满足

12()(,d )(,)g t L R t L R dt ∈ ,(1)

12()(\{0},)(\{0},)||||

d d g L R L R ωωωωω∈ ,(2) 任给一个信号

2()(,)s t L R dt ∈,()s t 相对于()g t 的小波变换定义为 1(,)()()t b S b a g s t dt a a

∞-∞-=?,(3) 这里,t R ∈,0a <,b R ∈,2()L R 为平方可积函数空间,(

)t b g a -表示()t b g a -的复共轭。

(,)S b a 的频率域计算公式为

1

(,)()()()2i b t b S b a e g a s d g a

ωωωωπ∞

-∞-=?。(4) 1.2 利用小波变换计算实信号对应的解析信号

定理1 设()g t 是满足(1)、(2)式的解析小波,()g t 的实部()R g t 为偶函数,()R g t 的Fourier 变换记为()R g ω,()R g ω满足

()

R g g C d ωωω∞=<∞?,0g C ≠,(5)

任给一实函数2()(,)s b L R dt ∈,则 01

(,)()[()]g da S b a s b iH s b C a

∞=+?。(6) 这里,(,)S b a 由(3)式定义,[()]H s b 表示()s b 的Hilbert 变换。

证:由(3)式得

1(,)()()1()[()()]11()()()()(,)(,)

R I R I R I t b S b a s t g dt a a

t b t b s t g ig dt a a a

t b t b s t g dt i s t g dt a a a a

S b a iS b a ∞-∞∞-∞∞∞-∞-∞-=--=---=-=+????(7) (7)式中,()R t b g a -及()I t b g a -依次表示()t b g a -的实部和虚部, 1(,)()()R R t b S b a s t g dt a a

∞-∞-=?,(8a ) 1(,)()()I I t b S b a s t g dt a a

∞-∞-=-?,(8b ) 利用定理1,对任给的尺度因子a (0a >),

(,)(,)(,)

(,)[(,)]

11()()[()()R I R R R R S b a S b a iS b a S b a iH S b a t b t b s t g dt iH s t g dt a a a a

∞∞-∞-∞=+=+--=+??,(9) (8)式中两边同乘以

1g C a ,然后对a 在区间(0,)∞作积分,得 2002020(,)1

11()()1

1()()()1

11[()]()2R R g g

R g i t R g S b a t b da s t g dtda C a C a a t b s b s t g dtda C a a

b t s e d g dtda C a a

ωωωπ∞∞∞-∞∞∞-∞∞∞∞

-∞-∞-=-=-=???????? 上式中,先对t 积分,作变量替换并利用g C 的定义,有

00(,)()1

11()21()()

2i b R R g g

i b S b a g y da dy s e d C a C y s e d s b ωωωωπωωπ∞∞∞-∞∞

-∞===????

即2011()()()R g t b s b s t g dtda C a a

∞∞-∞-=??。(10) 上式中y R ∈,(9)式两边同乘以1g C a

,然后对变量a 在区间(0,)∞作积分,注意到Hilbert 变换为线性变换,再利用(10)式,即可得(6)式。

1.3 瞬时参数的定义

瞬时参数的定义与通常由解析信号求瞬时参数定义同。下面列出瞬时频率、瞬时相位及瞬时振幅等参数的计算公式。

1.3.1 不同尺度下的瞬时参数

根据定理1,对任给的尺度因子a ,可求出该尺度下的瞬时参数。

(,)e t a =(11a )

(,)arctan[(,)/(,)]I R t a S t a S t a θ=,

(11b ) (,)arctan[(,)/(,)]I R d t a S t a S t a dt

ω=,(11c ) 式中,(,)e t a 、(,)t a θ及(,)t a ω依次表示尺度为a 时信号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及瞬时频率。

1.3.2 实信号()s t 对应的瞬时参数

()e t =(12a )

*()()arctan ()

s t t s t θ=,(12b ) *()()[arctan ]()

d s t t dt s t ω=,(12c ) 上式中,*()s t 为()s t 对应的解析信号虚部,

*01()[()]Im (,)g da s t H s t S t a C a

∞==?,(13) ()e t 、()t θ及()t ω依次表示()s t 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及瞬时频率。

实际中常用的还有加权平均频率及阻尼瞬时频率。阻尼瞬时频率定义为

**222max

()()()()11()()22()ds t ds t s t s t dt dt f t t e t e ωππε-==+?,(14)

这里,()e t 为()s t 的瞬时振幅,22max max(())e e t =,(15)

ε为小于1的正实数。

2 不同尺度瞬时参数的含义

地震资料分析中一个常用模型是褶积模型。尽管实际地震记录满足“变子波模型”, 但在一定条件下可用褶积模型近似。

用()t ω、()R t 及()s t 依次记地震波、反射系数序列及地震记录。根据根据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

()()()()()s t R t d R t d ωττττωττ∞∞

-∞-∞=-=-??,(16) 把(16)式代入(3)中得

1(,)()()1[()()]()()()t b S b a s t g dt a a

t b R t d g dt a a S b R d ωτωτττττ∞-∞∞∞-∞-∞∞

-∞-=

-=-=-????,(17) 式中,1(,)()()1()()()(,)(,)

R I t b S b a t g dt a a t b t g dt a a

S b a iS b a ωωωτωττωττ∞-∞∞-∞--=

---==-+-??,(18) 根据定义,(,)S b a ωτ-为地震子波()t ω的小波变换。(18)式中,

1()(,)()()R R t b S b a t g dt a a

ωττω∞-∞---=

?,(19) 1()(,)()()I I t b S b a t g dt a a ωττω∞-∞---=?,(20) 根据定理1有

(,)[(,)]I R S b a H S b a ωωττ-=-,

设()g t 满足定理2,则()()R R g t g t -=,(19)式可写成

1()(,)()()1()(,)R R R b t S b a t g dt a a

g b a a ωττωωτ∞-∞---==*-?,(21)

式中,R g ω*表示ω与R g 的褶积。由(21)式知,给定a ,(,)R S b a ωτ-实际上是

用()R g t 作为滤波器对地震子波作带通滤波的结果。如果把(,)S a ωτ看成新的震源

子波,根据(17)式,(,)R S b a 就是对应新震源子波的地震记录,(,)I S b a 是(,)R S b a 的Hilbert 变换。(,)S b a 是与新地震记录对应的解析信号。利用(,)S b a 计算出的瞬时参数,描述了新地震记录的特征。

根据小波变换的性质,当a 变化时,()(

)R b t g a τ--的频带宽度及中心频率都将发生变化。A 减小时,()()R b t g a

τ--中心频率升高,频带变宽,由(21)式知,(,)S a ωτ的分辨能力变高;当a 增大时,()()R b t g a

τ--中心频率变低,频带变窄,由(21)式知,(,)R S a ωτ的分辨能力变低。

综上所述,当a 变化时,(,)R S b a 为一系列具有不同分辨率的地震记,(,)S b a 是与其对应的解析信号。由(,)S b a 计算的瞬时参数,描述了具有不同分辨率的地震记录特征。这就是不同尺度下计算出的瞬时参数的物理意义。

3 基于(6)式计算瞬时参数

设20.005ε=,Hilbert 滤波因子取801个点。

图1 无噪声时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

图2 有噪声时Hilbert变换方法的计算结果

当不考虑噪声时,只要Hilbert 滤波因子取得足够长,用Hilbert 变换方法与由(6)式计算的解析信号及瞬时参数吻合得很好。图1a 是一道合成地震记录。子波采用Ricker 子波。图1b 中示出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图1c 为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减取绝对值。均方误差为0.007。

噪声对Hilbert 变换方法计算结果影响很大。例如,图2a 是图1a 中加上白噪声的结果。图2b 是用Hilbert 变换方法求出的瞬时频率。可见,有噪声时直接利用Hilbert 变换方法计算出的瞬时参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有效信号的特征。

当信号中含有噪声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压制噪声,而又使有效信号畸变最小,这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种常用方法是:用双边滤波器对信号作滤波以压制噪声,然后用Hilbert 变换对滤波结果求瞬时参数。图2c 是对图2a 作带通滤波的结果。图2d 是用Hilbert 变换方法求出的图2c 的瞬时频率,比较图2d 与2b ,可见经滤波后求出的瞬时频率,精度明显地提高。

对信号()s t 作小波分解时,当所选小波形状与有效信号比较接近时,有效信号能量分布在时间一尺度域一个小的闭子空间V 中,而干扰波及随机噪声能量分布在时间一尺度域的另一个大的闭子空间V1。V 与V1可能完全分离,也可能部分重叠,当我们在V 空间讨论问题时,噪声得到了一定的压制,当V 与V1有重叠时,V 中各分量的信噪比可能是不同的。

在用(6)式求瞬时参数时,我们可以选实部与有效信号最接近的解析小波,然后把信号()s t 分解在时间一尺度域,确定有效信号的能量分布空间V 。在V 中,如果噪声出现在某个频道可以先对此频道作处理,然后利用(6)式在处理后的V 空间中计算瞬时参数。这种方法在压噪时,引起有效信号的失真最小。

下面用上述小波方法计算图2a 中信号的瞬时频率。图3a 是对图2a 作时间-尺度域分析的结果。所用小波函数如(10)式取4τ=,6m =,图3b 是在时间-尺度域压噪后,利用(6)式计算的瞬时频率。

比较图3b 与图2d ,小波变换方法更接近无噪声时的结果。小波变换方法的均方误差为7.20,而滤波加Hilbert 变换方法的均方误差为14.15。可见前者优于后者。

图3 用小波方法计算图2a 的瞬时频率

图4 复杂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图4a为一地质模型,它由一水平层和一楔形模型构成。图4b为该模型的自激自收合成记录,其中水平层和楔形模形中地震子波依次为50和30Hz的Ricker 子波。图4c是加上白噪声后的结果。图4d、e依次是用带通滤波加Hilbert变换及小波方法计算出楔形模型平分线上的瞬时频率。两图中的细实线是无噪声时的瞬时频率。由图可见,小波方法计算结果明显地优于Hilbert变换加滤波方法。

4 结论

本文讨论了用小波变换分析信号的瞬时特征及求取瞬时参数问题。文中给出的定理2揭示了实信号相对于解析小波的小波变换与它的Hilbert变换之间的联系。模型举例说明了基于定理2计算瞬时参数的有效性。由于小波变换有良好的时间一尺度域局部化性质,因此,根据有效信号与干扰波时间一尺度域特征差别,在实际问题中,可望构造出抗干扰能力强、计算精度高的瞬时参数计算方法。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一般分为两类: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这是因为被测参量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测参量基本不变或变化很缓慢的情况,即所谓“准静态量”。此时,可用检测系统的一系列静态参数(静态特性)来对这类“准静态量”的测量结果进行表示、分析和处理。另一种是被测参量变化很快的情况,它必然要求检测系统的响应更为迅速,此时,应用检测系统的一系列动态参数(动态特性)来对这类“动态量”测量结果进行表示、分析和处理。 研究和分析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用途。 第一,通过检测系统的已知基本特性,由测量结果推知被测参量的准确值;这也是检测系统对被测参量进行通常的测量过程。 第二,对多环节构成的较复杂的检测系统进行测量结果及(综合)不确定度的分析,即根据该检测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已知基本特性,按照已知输入信号的流向,逐级推断和分析各环节输出信号及其不确定度。 第三,根据测量得到的(输出)结果和已知输入信号,推断和分析出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主要用于该检测系统

的设计、研制和改进、优化,以及对无法获得更好性能的同类检测系统和未完全达到所需测量精度的重要检测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通常把被测参量作为检测系统的输入(亦称为激励)信号,而把检测系统的输出信号称为响应。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整个检测系统看成一个信息通道来进行分析。理想的信息通道应能不失真地传输各种激励信号。通过对检测系统在各种激励信号下的响应的分析,可以推断、评价该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与主要技术指标。 一般情况下,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是相互关联的,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也会影响到动态条件下的测量。但为叙述方便和使问题简化,便于分析讨论,通常把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分开讨论,把造成动态误差的非线性因素作为静态特性处理,而在列运动方程时,忽略非线性因素,简化为线性微分方程。这样可使许多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工程测量问题大大简化,虽然会因此而增加一定的误差,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此项误差与测量结果中含有的其他误差相比都是可以忽略的。

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1)时域响应解析算法――部分分式展开法。 用拉氏变换法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可直接得出输出c(t)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对于高阶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象函数为: s den num s s G s C 11)()(?=? = (21) 对函数c(s)进行部分分式展开,我们可以用num,[den,0]来表示c(s)的分子和分母。 例 15 给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24 50351024 247)(23423+++++++=s s s s s s s s G 用以下命令对 s s G ) (进行部分分式展开。 >> num=[1,7,24,24] den=[1,10,35,50,24] [r,p,k]=residue(num,[den,0]) 输出结果为 r= p= k= -1.0000 -4.0000 [ ] 2.0000 -3.0000 -1.0000 -2.0000 -1.0000 -1.0000 1.0000 0 输出函数c(s)为: 01 11213241)(+++-+-+++-= s s s s s s C 拉氏变换得: 12)(234+--+-=----t t t t e e e e t c (2)单位阶跃响应的求法: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给出了一个函数step()来直接求取线性系统的阶跃响应,如果已知传递函数为: den num s G = )( 则该函数可有以下几种调用格式: step(num,den) (22) step(num,den,t) (23) 或 step(G) (24) step(G,t) (25) 该函数将绘制出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条件下的动态响应图,同时给出稳态值。对于式23和25,t 为图像显示的时间长度,是用户指定的时间向量。式22和24的显示时间由系统根据输出曲线的形状自行设定。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就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与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就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与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瞧作就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与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大优点就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与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法与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就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与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与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就是利用结构物(尤其就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就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与阻尼比,但其缺点就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多的设备与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就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脉动卓越周期,反应了不同地区地质土壤的动力特性);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过桥车辆的随机振动。

连续小波变换的概念

连续小波变换的概念swt,cwt,dwt 1。连续小波的概念。就是把一个可以称作小波的函数(从负无穷到正无穷积分为零)在某个尺度下与待处理信号卷积。改变小波函数的尺度,也就改变了滤波器的带通范围,相应每一尺度下的小波系数也就反映了对应通带的信息。本质上,连续小波也就是一组可控制通带范围的多尺度滤波器。 2。连续小波是尺度可连续取值的小波,里面的a一般取整数,而不像二进小波a取2的整数幂。从连续小波到二进小波再到正交离散小波,其实就是a、b都连续,a不连续、b连续,a、b都不连续的过程。操作他们的快速算法也就是卷积(快速傅里叶),多孔(a trous),MALLAT。在MATLAB里,也就是CWT,SWT,DWT。SWT称平稳小波变换、二进小波变换、或者非抽取小波变换。3。从冗余性上:CWT>SWT>DWT,前面两个都冗余,后面的离散小波变换不冗余。 4。从应用上:CWT适合相似性检测、奇异性分析;SWT适合消噪,模极大值分析;DWT适合压缩。 5。操作。就是在某个尺度上得到小波的离散值和原信号卷积,再改变尺度重新得到小波的离散值和原信号卷积。每一个尺度得到一个行向量存储这个尺度下的小波系数,多个尺度就是一个矩阵,这个矩阵就是我们要显示的时间-尺度图。 6。显示。“不要认为工程很简单”。我的一个老师说过的话。小波系数的显示还是有技巧的。很多人画出的图形“一片乌黑”就是个例子。第一步,一般将所有尺度下的小波系数取模;第二步,将每个尺度下的小波系数范围作映射,映射到你指定MAP的范围,比如如果是GRAY,你就映射到0-255;第三步,用IMAGE命令画图;第四步,设置时间和尺度坐标。MATLAB是个很专业的软件,它把这些做的很好,但也就使我们懒惰和糊涂,我是个好奇心重的人就研究了下。里面有个巧妙的函数把我说的(1,2)两个步骤封装在了一起,就是WCODEMAT,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希望大家深入研究小波。 这里,还有要说的是,小波目前理论的热点: 1。不可分的小波或者具有可分性质的方向性小波; 2。XLET: CONTOURLET, WEDGELET, SHEARLET, BANDELET, RIDGELET, CURVELET; PLATELET. 3。多分辨率分析+多尺度几何分析的结合,才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比如小波域的WEDGELET等等。 最后,几点建议: 1。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不同,工程上很多问题小波并不是最好的,在做项目的时候大家要实际情况,实际对待。

第4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解析

第4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4.1 知识要点 4.1.1测试系统概述及其主要性质 1.什么叫线性时不变系统? 设系统的输入为x (t )、输出为y (t ),则高阶线性测量系统可用高阶、齐次、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d )(d d )(d d )(d 01111t y a t t y a t t y a t t y a n n n n n n ++++--- )(d )(d d )(d d )(d 01111t x b t t x b t t x b t t x b m m m m m m ++++=--- (4-1) 式(4-1)中,a n 、a n -1、…、a 0和b m 、b m -1、…、b 0是常数,与测量系统的结构特性、输入状况和测试点的分布等因素有关。这种系统其内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称之为时不变(或称定常)系统。既是线性的又是时不变的系统叫做线性时不变系统。 2.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哪些主要性质? (1)叠加性与比例性:系统对各输入之和的输出等于各单个输入的输出之和。 (2)微分性质:系统对输入微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微分。 (3)积分性质: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对输入积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积分。 (4)频率不变性:若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的谐波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将为同一频率的谐波信号。 4.1.2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1.什么叫标定和静态标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静态标定?标定有何作用?标定的步骤有哪些? 标定:用已知的标准校正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过程。 静态标定:就是将原始基准器,或比被标定系统准确度高的各级标准器或已知输入源作用于测量系统,得出测量系统的激励-响应关系的实验操作。 静态标定方法:在全量程范围内均匀地取定5个或5个以上的标定点(包括零点),从零点开始,由低至高,逐次输入预定的标定值(称标定的正行程),然后再倒序由高至低依次输入预定的标定值,直至返回零点(称标定的反行程),并按要求将以上操作重复若干次,记录下相应的响应-激励关系。 标定的主要作用是: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

Spider-20动态信号分析仪公司推荐

Spider-20是一款紧凑而强大的无线动态信号分析仪和数据采集仪。它提供4个24位高精确高保真输入通道,和一个独特的软件可选的转速计输入信号源输出通道(使用传统的BNC连接器)。每个输入可单独编程接受AC或DC电压或从一个内置电子IEPE(ICP)传感器输出。Spider20 的尺寸为13.5*10.9*3.25cm,可充电,内置闪卡,内置WIFI接口。 使用iPAD可以设置、查看或记录历史信号,以及执行频谱分析、测量频率响应函数FRF和相干函数。将它连接到笔记本或PC电脑还可享受我们EDM软件提供的全部软件功能,包括1/N倍频程声学功能、旋转机械阶次跟踪,冲击响应谱测试或专用的数字滤波器等。 Spider-20 完全脱离PC操作,只需用手进入黑盒操作模式,利用我们灵活的自动测试计划和阈值检测软件使Spider-20变成一个智能化无人监控能够响应数据条件或网络指令,通过邮件向您发送通知。是有线款动态信号分析仪和数据采集仪,用有线以太网连接取代了Wi-Fi,与Spider-20 技术指标和功能相同。 Spider-20特点 超便携易用性:重量只有560g 高精度性:24位分辨率,100dB动态输入

范围内置WIFI,4G闪存,电池保证6小时续航4个输入通道,1个转速输出通道,最高采样率102.4KHz 脱离PC,黑匣子工作模式支持iPAD、笔记本、PC电脑连接操作。 Spider-20功能 实时数据记录,瞬态捕捉转速、相位、轴心轨迹实时数据滤波阶次跟踪倍频程分析与声级计实时算数运算报警监测正弦扫频FRF分析时域统计分析冲击响应谱自动阈值检测任意波形输出传感器校准系统前端校准自功率谱、互功率谱、相干与传递函数。 Spider-20应用 动态信号分析振动测试汽车动力学机械故障诊断模态分析过程监控自动阈值检测声学研究NVH应用机械现场监测全身振动远程监测路谱试验数据采集。

某装备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技术篇 2007年 第十期 某装备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霍 红 (中北大学,太原 030051) 摘 要:利用试验模态分析法获得了某机枪结构的模态参数,分析了机枪的动态特性,并通过基于模态试验的灵敏度分析方法,获得了影响该机枪动态特性的敏感部位,为改善机枪动态特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机枪;灵敏度分析;动态特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8354(2007)10 0001 02 Analysis on structural dyna m ic characteristics for certai n equi p m e nt HUO H ong (N orth U n i ve rs i ty o f Ch i na ,T a i yuan 030051,Chi na) Abstract :A ccor ding to modal analysism etho d,modal parametersw ere derived and structural dynam ic charac teristics were analyzed.U sing sensitivit y analysis of model test ,t he dyna m 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nsitive p oints of a m achine gun were obt ained.These woul d be used to i m prove dyna m ic propert y of t hemachine gun. K ey words :machine gun;sensitivity analysis ;struct ural dyna m 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收稿日期:2007 08 22 作者简介:霍红(1968 ),女,实验师,研究方向: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0 引 言 当今为提高自动武器的机动性,广泛采用弹性枪架,但随着重量的减轻,武器系统的振动加剧.而武器系统的振动又直接影响到射击精度,特别是弹丸出膛 口时的横向位移、横向速度以及弹丸初始扰动等对武器射击精度影响尤其明显 [1] .为此,需掌握武器系统 的固有特性,为分析和优化机枪的动力学特性提供依据,以提高其射击精度.而系统固有特性一般可由理论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获得,前者是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后者是利用试验模态分析法,随着试验技术的发展和测量仪器精度的提高,利用试验模态分析法得到的结果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常常作为验证有限元模型正确性的主要依据,所以,常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两种方法相结合建立模型 [1,2] ,以获得接近实际的结 果,为进一步分析如结构修改设计及结构动力特性优化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本文以某机枪为例,采用试验模态分析法识别机枪系统的模态参数和分析其动 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获得机枪动力学特性对各参数变化的灵敏度,为机枪的动力学特性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1 机枪结构试验模态分析 1.1 模态测试系统 模态测试系统基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激励部分、信号测量和数据采集部分、信号分析和频响函数 估计部分 [3] .其测试系统框图见图1所示. 图1 机枪模态试验系统框图 1

基于ANSYS的某型压力容器静态与动态特性分析

第33卷第3期2 0 18年8月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E&T) Vol. 33 No. 3 Aug. 2 0 18文章编号 # 1006 - 9798(2018)03 -0120 - 05; DO * 10.13306/1 1006 - 9798.2018.03.022 基于ANSYS 的某型压力容器静态与动态特性分析 黄妮,戴作强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针对压力容器容易发生强度失效和稳定失效等问题,本文基于A N S Y S 软件对某型压力容 器的静态与动态特性进行研究,获取了其应力集中危险位置。在三维建模软件S o lid W o rk s 中,建 立压力容器的三维几何模型,使用自由边划分中面进行网格划分,并给出了载荷及边界条件,将前 处理完成的压力容器模型以c d b 格式导人A N S Y S 软件中进行求解,并在空罐状态下对压力容器 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压力容器的静强度具有一定的余量,不会发生强度失效; 在空罐状态下,压力容器筒体和封头容易发生共振,可以在筒体位置适当增加阻尼和约朿,以加强 其稳定性,或者在振型最大处增大厚度以提高刚度,防止和避免共振带来的危害。该研究保障了压 力容器在操作工况下安全可靠。 关键词:压力容器;A N S Y S #静强度分析;模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T H 49 文献标识码:A 压力容器是化工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储运设备[1],随着存储介质质量和种类的变化,压力容器产生失效事 故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所以对压力容器进行静态和动态特性研究,分析其结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对压力容器可靠性的研究有许多。郑云虎等人)]采用静强度和模态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立式圆柱薄壁容器的振 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压力容器的强度和刚度薄弱位置;张自斌等人)]对压力容器的宏观力学响应进行了分 析,并作出应力安全评定,同时运用子模型技术对压力容器接管区域进行了更为精确的应力分析;赵积鹏等人)] 采用特征值屈曲分析方法,得出了压力容器屈曲模态形状和临界外压,提出了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的临界条件;朱 国樑)]应用A N S Y S 分析了立式厚壁压力容器筒体与封头的应力分布特点,提出了优化措施;马言等人)]针对压 力容器分层缺陷的扩展问题,从动力学角度对压力容器进行模态分析,找到了分层缺陷扩展的原因。基于此,本 文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研究某型压力容器的静强度薄弱环节和抗振性能不足之处,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其进 行安全性能评价及动力学特性分析,保障压力容器在操作工况下安全可靠。该研究对分析压力容器的结构可靠 性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1三维模型的建立 液体干燥器的容积约为51 m 3,由筒体、封头和裙座等组成。压力容器总长约为15 900 mm ,其中,筒体高度 10 BOOmm ,筒体前段厚度为26 mm ,筒体后段厚度为34 m m ,封头为标准椭圆形,其内径A =2 B O O mm ,两端封头厚度 为29. 62 m m ,裙座厚度为20 m m ,个地脚螺栓对称分布于裙座底端。压力容器材料为Q 345R ,材料性能如表1所示。 在三维建模软件S o lid W o rk s 中,建立压力容器三维几何模 型,压力容器三维图如图1所示。在有限元分析中,微小的结构 可能导致建模时间和计算量大幅增加,因此应抓住模型主要影 响因素,忽略其次要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简化处理78]。对该压力 容器焊缝、温度计热电偶口、露点仪口、放空口、公用工程口及小倒角等进行简化,压力容器简化模型如图2所示。2 有限元前处理2.1中面处理及网格划分 H y p e rM e sh 是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有限元前处理器,其强大的几何清理功能大大简化了对复杂几何进行仿收稿日期# 2017-12-10;修回日期# 2018 - 02 - 20 基金项目:黄妮(1994 -),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 作者筒介:戴作强(1962 -),男,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材料与系统。Email: daizuoqiangqdu@https://www.360docs.net/doc/b417623833.html, 表1材料性能杨氏弹性密度/屈服极材泊松比模量/Pa k g /m 3限/ M P a Q 345R 2. 1X 1011 0.37 890345

橡胶件的静、动态特性及有限元分析

橡胶件的静、动态特性及有限元分析 北方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橡胶件的静、动态特性及有限元分析   姓名:郑明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谢基龙   2002.2.1 file:///E|/Material/new download/Y476948/Paper/pdf/fm.htm2007-7-3 11:31:00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选题背景 1.3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橡胶类材料的本构关系 2.1引言 2.2橡胶材料的本构关系2.2.1橡胶材料的统计理论2.2.2橡胶材料的唯象理论2.3橡胶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2.4小结 第三章非线性橡胶材料的有限单元法 3.1引言 3.2非线性橡胶材料的罚有限元法3.3非线性橡胶材料的混合有限元法3.4非线性橡胶材料的杂交有限元法 3.5ANSYS软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3.6小结 第四章橡胶材料常数的研究 4.1引言 4.2测定橡胶材料常数的实验方法 4.3 Mooney-Rivlin型橡胶材料常数C1和C2的测定4.4橡胶硬度对Mooney-Rivlin型橡胶材料常数的影响 4.4.1橡胶硬度与弹性模量的关系4.4.2橡胶柱的压缩试验 4.4.3橡胶柱的有限元分析 4.4.4橡胶支座的有限元分析 4.4.5不同硬度下橡胶材料常数C1和C2的确定5小结 第五章橡胶夹层的断裂分析 5.1引言 5.2双悬臂橡胶夹层梁的有限元分析5.2.1试验研究 5.2.2有限元分析 5.2.3计算结果分析 5.3双悬臂橡胶夹层梁的断裂力学分析5.3.1双悬臂橡胶夹层梁界面J积分5.3.2双悬臂橡胶夹层梁应变能释放率G 5.3.3双悬臂橡胶夹层梁的断裂力学分析5.4双剪切橡胶夹层的有限元分析 5.5双剪切橡胶夹层的断裂力学分析 5.5.1双剪切橡胶夹层界面断裂韧性 5.5.2双剪切橡胶夹层的断裂力学分析 6小结 第六章橡胶弹性车轮动态特性分析 6.1引言 6.2橡胶弹性车轮的特点 6.3橡胶弹性车轮的结构 6.4橡胶弹性车轮的有限元分析6.4.1橡胶弹性车轮的有限元分析 6.4.2橡胶弹性车轮的减振效果 6.4.3橡胶硬度对弹性车轮动态特性的影响6.5小结 第七章结论 7.1橡胶材料常数的研究 7.2橡胶夹层的断裂分析 7.3橡胶弹性车轮动态特性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

系统及其特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技术与设计2》中,第三章第一节内容。系统与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枢环节,它既是在“结构”与“流程”的基础上加以展开,又为“控制与技术”的讲述做好了铺垫,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节先通过具体实例对系统的含义进行初步分析与学习,让学生形成系统意识,为学生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事物奠定基础。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是对系统概念的深入研究,皆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的基本特性是本章的重点,让学生建立系统的观点是本节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总的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事物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还不会有意识地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结合丰富的案例,旨在教会学生认识系统,转变看待问题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系统的含义。 2、体会系统的组成和层次关系 3、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4、能利用基本特性对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用系统的观点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能联系各个领域对系统分析进行交流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让学生感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分析事物,渗透事物各部分普遍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系统的含义,2、系统的基本特性 难点:建立系统的观点 五、教学策略

教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中,把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感受提升到理性分析的思维上。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以回想——分析——归纳——迁移为主线,组织教学。 学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归纳,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明确技术离不开生活。要想真正的把技术这一学科掌握好,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要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从课堂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环境中。 六、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和设想,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内容: (一)新课引入 虽然系统给我们的印象很模糊,似乎看不清,摸不透,但它却无处不在,学生展示系统在各个领域应用的图片。 (二)新课学习 对汽车与自行车的结构分析,汽车由车身、底盘、发动机、轮胎等构成,自行车由车架、车把、鞍座、前叉、脚蹬、链轮、车闸等主要部件组成。只有这些零件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才能让汽车和自行车都动以来,才能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 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不难得出“系统是什么”, 什么是系统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以来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要素:指构成系统的最主要的元素。 部分:相对整体而言,要素和部分可以通用 2、小组活动:拆卸圆珠笔 圆珠笔是系统,笔壳、笔芯、弹簧、等是组成要素。 3、两人一组讨论:请指出下列系统分别由哪些要素(部分)组成,并说出相互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系统的名称和组成要素(部分) 台灯:灯座、灯泡、灯罩、电线、开关等。 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物展示台、投影机、电动屏幕、展台、音响设

动态信号分析仪简介

Agilent Technologies 35670A Dynamic Signal Analyzer Product Overview The Agilent 35670A is a portable two- or four-channel dynamic signal analyzer with the versatility to be several instruments at once. Rugged and portable, it’s ideal for field work. Yet it has the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ality required for demanding R&D applications. Optional features optimize the instrument for troubleshoo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noise problems, characterizing control systems, or general spectrum and network analysis. Take the Agilent 35670A where it’s needed! Whether you’re moving an instrument around the world or around the lab, portability is a real benefit. Small enough to fit under an airplane seat, the 35670A goes where it’s needed. But there’s more to portability than size. Like a nominal 12- to 28-Volt DC power input and self-contained features that do not require external hardware, such as built-in piezoelectric integrated circuit power supply, analog trigger and tachometer inputs, and optional computed order tracking. Versatile enough to be your only instrument for low frequency analysis With the 35670A, you carry several instruments into the field in one package. Frequency, time, and amplitude domain analysis are all available in the standard instrument. Build on that capability with options that either add new measurement capability or enhance all measurement modes. Versatile two- or four-channel high-performance FFT-based spectrum/network analyzer 122 μHz to 102.4 kHz 16-bit ADC Key Specifications Frequency Range:102.4 kHz 1 channel 51.2 kHz 2 channel 25.6 kHz 4 channel Dynamic Range:90 dB typical Accuracy:±0.15 dB Channel Match:±0.04 dB and ±0.5 degrees Real-time Bandwidth: 25.6 kHz/1 channel Resolution:100, 200, 400 & 800 lines Time Capture:0.8 to >6 Msamples (option UFC) Source Types:Random, Burst random, Periodic chirp, Burst chirp, Pink noise, Sine, Swept-Sine (option1D2), Arbitrary (option 1D4) The Agilent 35670A shown with four channels (option AY6) AY6Add Two Channels (Four Total) 1D0Computed Order Tracking 1D1Real-Time Octave Measurements UK4Microphone Adapter and Power Supply 1D2Swept-Sine Measurements 1D3Curve Fit and Synthesis 1D4Arbitrary Waveform Source 1C2Agilent Instrument BASIC 1001D0 - 1D4 bundle

机械动力学与动态特性分析

课程名称:机械动力学与动态特性分析 任课老师:蒙艳玫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韦荣发 学号: 1211301011

1、用机械网络分析一下系统的简化模型: 碎石机(用双重动力减震器) 画出上述系统的机械网络图,设计和分析减振效果 解:(1)由上图可得其机械网络图,如图1-1所示。 图1-1 (2)设计与分析 由图1-1机械网络图可知,整个系统会因偏心质量而发生振动,已知偏心质量m ,偏心距为e ,因此,激振力为: 由以上条件,根据基尔霍夫 节点定律列出位移响应方程: pcos wt (1)

导纳阵为: 所以,若要消除m2、K2系统的振动,即在m2点激振时,其位移响应等于零, 则其自导纳H22=0,所以,。所以: 即,,此频率就是反共振频率,当激振力的频率等于该频率时,m2 和m3的位移等于零.因此在设计减振器时,只要合理的选择减振器的质量、刚度,使它在单独振动时的固有频率等于激振力的频率,就能够消碎石机的振动。 2、结合实际研究课题,以一实际结构或机器为对象, (1)作FRFS测试分析,试述: 1)目的 结合甘蔗实地种植情况和蔗地地形, 利用ADAMS View建立一个轮式小型甘蔗收割机的样机模型, 对其行走转向性能进行仿真分析, 并在平路面基础上建立了田间常见障碍物模型,进一步对收割机越障性能进行仿真研究; 通过虚拟仿真和物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轴承及间距对刀轴刚性及甘蔗断面切割质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刚性的轴承布局方法,为设计低破头率的小型甘蔗联合收获机切割器提供了依据. 2)方法、原理 ①选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 View作为仿真分析的软件平台 ②将切割器的结构在Pro/E软件中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到ANSYS软件中,将轴承利用弹性单元进行模拟 3)实验装置,过程 选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 View作为仿真分析的软件平台, 对轮胎、悬架转向盘和地面进行。简化建模。模型中所用到的是全局坐标系: 坐标原点在两前轮中心连线中点, 收割机前进方向为X轴负向, 垂直水平面向上为Y轴正向, Z轴正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其质量和转动惯量与实际底盘相同。根据甘蔗种植情

高二通用技术《系统的基本特性》教案分析

高二通用技术《系统的基本特性》教案分析 高二通用技术《系统的基本特性》教案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系统与设计》这一中具有很主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了第一、二部分后,已经了解到了系统的含义并对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系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重点是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学生在理解了系统的这两个重要特性以后,对系统的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等其他特性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系统的含义和类型之后,通常都会很想继续了解系统的特性。可以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本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说较难的是运用理论进行实际的系统分析。因此,如何用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并将其运用到分析实际的问题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堂讨论,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有关问题。

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四、重、难点 重点:系统的基本特性,增强学生的系统意识。 难点:利用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教学策略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系统进行实际分析的能力。因此,应以系统的基本特性作为教学主线逐步展开教学过程,以案例为载体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特点区别就是:教学资都大量包含学生身边的事物当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这些教学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身边的事例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感受知识亲近感的同时提高堂学习效果。 有条时可安排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方式学习本部分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的互动中。 六、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1时 1、复习旧知 教师提问并由学生回答:系统、子系统和元素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进行系统类型的划分。 2、新教学 教师提问:系统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关系,是通过

推进式堵水开关静动态特性分析

2012年12月第40卷第23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NE TOOL &HYDRAULICS Dec.2012Vol.40No.23 DOI :10.3969/j.issn.1001-3881.2012.23.013 收稿日期:2011-11-16 基金项目:中原石油勘探局资助项目(2011202) 作者简介:张俊亮(1976—),男,工程师,中原油田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从事井下工具的研究工作。Email :zhangdzu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7623833.html, 。 推进式堵水开关静动态特性分析 张俊亮,韩进,张强德,曹海燕,李丽云 (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 摘要:推进式堵水开关是一种井下智能堵水工具。开关在打开和关闭状态下,活塞轴向受力平衡,在打开和关闭瞬间,因地层和油套环空压差造成活塞受轴向冲击。分析了活塞开、关时的液压冲击力,并结合AMESim 软件对活塞受冲击状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增加活塞环空长度、降低电机转速、增加螺杆轴向限位轴肩等可减小瞬态液动力对开关的活塞产生的轴向冲击。为堵水开关结构优化提供设计了依据。 关键词:堵水开关;静动态分析;冲击;仿真中图分类号:TE9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881(2012)23-051-3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Push Type Switch for Water Blocking ZHANG Junliang ,HAN Jin ,ZHANG Qiangde ,CAO Haiyan ,LI Liyun (Petroleum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ZYOF ,Puyang Henan 457001,China ) Abstract :Push type switch for water blocking is a type of intelligent blocking tool used in oil well.In the state of open or close ,the piston of the switch bearing balanced axial force ,but on the moment of opening and closing ,for the differential space pressure of annular of oil and stratum ,there was the axial impact to the piston.The hydraulic impact was analyzed at opening or closing of the pis-ton ,and AMESim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impact states.The results show that lengthening the piston annular ,lowering motor speed and increasing axial limit shaft shoulder of screw rod ,the axial impact to the piston by moment hydra-dynamic force on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piston can be lightened.It provides design basis for optimal structure of the water blocking switch. Keywords :Water blocking switch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Impact ;Simulation 推进式堵水开关是用于高含水油井堵水作业的井下工具,与封隔器等配套使用,每个油层对应一个开关,主要功能是关闭高含水层,打开低含水层,以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推进式堵水开关克服以往机械式堵水开关受地层压差影响的弊端,在打开和关闭状态下实现轴向压力平衡,但在开-关或关-开瞬间, 因地层压力与套压不同而产生瞬态液动力 [1-2] 。瞬态液动力对开关的活塞产生轴向冲击,影响开关的打开或关闭,严重时可能破坏开关的机械结构。因此通过分析开关静动态特性,以确定合理机械结构,确保推进式堵水开关可靠工作。 1推进式堵水开关结构 推进式堵水开关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上接头、传感器、控制电路、驱动电机、驱动螺杆、外套筒、活塞、活塞套、下接头等组成,电机安装在活塞套上端部,驱动螺杆一端与电机轴配合,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活塞连接。传感器接收井口环空压力脉冲信号,控制电路根据信号情况控制驱动电机正反转,电机通过驱动螺杆将转动变为活塞的上下移动。电机正转推动活塞下行至下限位置打开该地层,电机反转推动活塞上行至活塞上限位置关闭该地层。推进式堵水开关采用侧进液模式,活塞装有密封圈,阻止液体流入活塞底部或顶部空间,使液体仅在活塞环形空间内流动,图1为开关处于打开状态,进液口与出液口连通 。 图1推进式堵水开关结构图

先导式减压阀的静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先导式减压阀的静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先导式减压阀在中高压气液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静态和动态特性对整个回路的工作状态有明显影响,因此,需对减压阀的工作特性进行研究。针对典型结构的先导式减压阀,建立其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根据仿真结果对其输出压力、流量等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可对减压阀的工作状态和内部机制有更深刻的理解。仿真结果表明: 利用AMESim 进行仿真具有建模简便、模型精确、运算快捷的优点,能够有效节省试验和设计成本。 减压阀是一种利用气液流经阀口节流作用产生压力损失从而使出口压力( 二次压力) 小于入口压力( 一次压力) 的压力调节阀,内部通常利用结构元件作用和压力差的平衡从而保持稳定输出压力。定压输出减压阀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直动式减压阀和先导式减压阀。先导式减压阀虽然结构复杂,但在静态特性和稳定性上优于直动式减压阀,在中高压气液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减压阀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对于整个回路系统的工作状态有明显影响,因此,在液动系统设计中,有必要对减压阀的工作特性进行研究分析。 1、减压阀的基本结构 先导式减压阀主要由压力调整机构( 先导控制阀) 和流量控制机构( 主阀) 两部分组成,如当二次压力小于最小设定输出压力时,先导阀的阀芯关闭,主阀芯在平衡弹簧作用下处于最低位置,此时主阀芯与阀套的节流缝隙最大,控制窗口处于全开状态,主阀芯阻尼孔中无油液流动,进出容腔短接,减压阀处于非工作状态。当二次压力升高时,先导阀前腔压力高于调节弹簧力,则先导阀打开,产生先导流量,主阀阀芯底腔压力升高,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平衡弹簧力向上移动,主阀芯与阀套的节流缝隙减小,即控制窗口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