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全血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1 检验目的

检测血液中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白细胞分类及相关参数(HGB、HCT、MCV、MCH、MCHC、RDW 及 MPV 等)的变化给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观察疾病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用于检验程序的原理

血常规检查方法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法,白细胞分类计数(需要时)采用显微镜检查法,参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2.1 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即在细胞检测器微孔的两侧各有一个电极,两电极间通有恒定电流,经过稀释液(电解质溶液)稀释的血样(血细胞)在通过检测器微孔时,产生了一个电脉冲;脉冲的高低代表细胞体积的大小,脉冲的个数代表细胞的数量。

2.2 细胞化学和光散射法白细胞计数:即将血液经过细胞化学试剂染色,不同的白细胞胞浆内部即可出现不同的酶化学反应。当这些细胞通过测量区时,由于酶反应强度不同和细胞体积大小差异,激光束射到细胞上的前向角和散射角不同,以 X 轴为吸光率,Y 轴为光散射,每个细胞产生两个信号结合定位在细胞分布散点图上。计算机对存储的测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果。

2.3 多角度激光法白细胞计数:在白细胞分类通道:全血加入溶血剂(FD-Ⅰ和FD-Ⅱ)作用后,嗜酸性粒细胞内颗粒被染色;其它白细胞略有皱缩。

WBC/BASO 通道:全血加入溶血剂(FB)溶血。除 BASO 外,其它白细胞均明显皱缩。仪器从低角度及高角度分析白细胞的内部结构。计算机对存储的测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果。

2.4 光电比色法测量血红蛋白:在稀释的血样中加入溶血剂使红细胞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后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 Hb 衍生物,进入 Hb 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一般在 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 Hb 含量成正比,仪器便可显示其浓度。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溶血剂配方不同,形成的 Hb 衍生物亦不同,其吸收光谱各异但最大吸收均接近 540nm。

2.5 光散射法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二维激光散射法检测红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测试原理是:在测试系统中,全血与红细胞/血小板稀释液混合,使自然状态下双凹盘状扁平圆形的红细胞成为球形并经戊二醛固定,此种处理并不影响MCV 体积。红细胞无论以何种方位通过测量区时,被激光束照射后所得的信号是相同的。激光束以低角度前向光散射和高角度光散射同时测量一个红细胞,根据低角度光散射转换能量大小,测量单个红细胞体积与总数;根据高角度光散射得出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与红细胞在一个系统中测量,其原理是:

根据同质性球体光散射的 Mie 理论,当球形化的血小板单个通过激光照射区时,仪器在两个角度测定激光的散射强度:高角度主要测细胞的折射指数(RI),它与细胞的密度有关;低角度主要测细胞体积的大小。血小板的体积在 1~30fl,RI 在 1.35~1.40 之间。计算机对存储的测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2.6 显微镜白细胞分类计数:把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经瑞氏染料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征予以分类计数,得出相对比值(百分率),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3 性能参数

各种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参数详见相应血细胞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

4 原始样品系统

血液标本详见《血常规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标准操作程序》。

5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血液标本采集的容器是一次性含 EDTA-K2 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血液标本必需添加剂是EDTA-K2 抗凝剂。采集后样本可室温保存,但须在 4 小时内测定,末梢血标本须在半小时内测定,测定后保存三天。

6 所需设备和试剂

6.1 设备:XE-2100 血液分析流水线、HST-302 血液分析流水线、K-4500、

XS-1000i、XS-800i 和XT4000 血细胞分析仪。

6.2 试剂

6.2.1 各类血细胞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中仪器设备试剂。

6.2.2 瑞氏染液及缓冲液。

7 校准程序

各类血细胞分析仪的操作过程分别见相应血细胞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

8 程序步骤

8.1 标本编号

整理血液常规标本,审核标本合格后,对血液标本进行编号。

编号总原则:血液常规检验每天从某一起始号开始进行连续编号,每一个血液标本的编号均为唯一编号。编号完毕再对标本编号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上机测试。

8.2 标本信息的录入

打开电脑,启动“杏和检验系统”,输入用户名及口令后,选择检验分组(血球),进入检验程序,点击“信息处理”,在“编号”栏输入样本编号,选择相应“病人类别”,在“申请单 ID”中输入或扫描条形码。

8.3.1 上机测试

8.3.2 仪器自动传输结果的输入

仪器会自动传输检测结果。

8.3.3 仪器检测结果的进一步镜检标准:

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根据本程序第18条[白细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的白细胞分类筛选原则]选出需要做血涂片检查的血液标本。在进行检验结果输入的同时,检验人员对仪器分析结果进行观察,发现有需要显微镜检查的标本,应对血液标本进行显微镜检验,并在 LIS“备注”中标明“已复查”。

8.4 显微镜检查操作步骤:见《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

8.5 镜检结果的输入及报告确认

8.5.1 非传输结果及镜检结果的输入:标本信息的录入后,选择相应的“检验目的”,进行检验结果的录入及修改;同时输入当前患者的样品“采集时间”和“接收时间”。

8.5.2 自动传输后镜检结果的输入

在“编号”栏输入样本编号,弹出相应样本结果,删除仪器的白细胞分类结果,录入镜检的白细胞分类结果;同时输入当前患者的样品“采集时间”和“接收时间”系统自动进行保存。

8.5.3 检验结果的确认

检验结果的确认应由主管技师或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进行确认,方法为单击“标本审核”菜单,在弹出窗口输入审核人员工号及密码即进行结果审核,如在5分钟之内继续审核其他结果,不需重复输入审核人员工号及密码;如超过5分钟审核其他结果,需要重新输入审核人员工号及密码方可进行结果审核。

9 质量控制程序

执行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具体内容分别见《血液室室内质量控制操作程序》和《血液室室间质量评价操作程序》。

10 干扰和交叉反应

10.1 严重的黄疸或脂血使血红蛋白结果假性增高。影响 HGB、HCT、MCH 和 MCHC 的结果。处理方法:用等离子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等体积置换血浆后,重新检测标本,得出可靠的 HGB 结果。

10.2 冷凝球蛋白增高导致红细胞冷凝集可使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白细胞假性增高(电阻抗法)或假性减低(激光法)和 MCV 假性增高。处理方法有:

(1)将标本立即放在 37℃水浴中,15 分钟后立即以手动模式上机测定;

(2)将患者叫到实验室内,在血细胞分析仪旁采集静脉血,立即上机测定;(3)将血标本用 37℃温试剂稀释液稀释 2~4 倍后立即上机测定,将 RBC、WBC、HGB、PLT 等结果乘以稀释倍数即可,具体稀释方案见《XE-AlphaN 血液分析流水线作业指导书》的附件;

(4)传统的手工显微镜计数法;

(5)血液标本与检测试剂双重加温至 37℃,15 分钟后立即上机测定;

10.3 有血小板凝集者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处理方法:

(1)不抗凝稀释模式检测

(2)立即通知临床加用肝素或枸橼酸钠抗凝剂重新采血,更换抗凝剂后重新检测

(3)用网织红细胞通道检测 (4)镜检复片:做血小板间接计数

10.4 当血液中含有大量有核红细胞时,由于有核红细胞无法完全被溶血素破坏而混入 WBC 检测通道,仪器错将其计数为淋巴细胞并导致 WBC 计数升高,所以应校正 WBC 数之后再报告校正后的WBC 数。

(1)运用校正公式对 WBC 校正:白细胞校正数/L=100X/(100+Y) X:未校正前的白细胞数;

Y:在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计数 100 个白细胞的同时计数到的有核红细胞数 (2)使用 XE2100 有核红细胞通道进行检测

10.5 当有大红细胞或大血小板存在时,由于其与血小板在同一检测通道中检测,分别会导致血小板结果偏高或偏低。处理方法是:用网织红细胞通道检测。 11 结果计算程序的原理

按仪器设计原理,只对红细胞常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进行计算,可根据 RBC 、HGB 及 HCT 结果求出。 11.1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 根据 RBC 及 HCT ,由下式求出: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 HCT

MCV(fl) = =

11.2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根据 RBC 及 HGB ,由下式来求出: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 量 HGB

MCH(pg) = =

11.3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根据 HCT 及 HGB ,由下式来求出: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 量 HGB

MCHC(g/L) = =

11.4 红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RDW )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 RBC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 RBC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 HCT

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获得,是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当红细胞通过小孔的一瞬间,计数电路得到一个相应大小的脉冲,不同大小的脉冲信号分别贮存在仪器内装计算机的不同通道,计算出相应的体积及细胞数,统计处理而得 RDW。

11.5 测量不确定度

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血常规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分别见各类血细胞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标本、标本采集过程、送检时间、保存条件、药物、测试系统、员工素质等因素。

12 生物参考区间

见附件 1。

13 患者检验结果的可报告区间

各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报告区间分别见各血细胞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

14 警告/危急值

危急值指标如下:

Neu < 0.5×109 /L 或 WBC > 30.0×109 /L。

PLT < 20×109 /L 或 PLT >1000×109 /L。

Hb <60g/L 或 Hb>200g/L;新生儿 Hb <95g/L 或> 223g/L 。

15 临床意义

15.1 白细胞

15.1.1 白细胞计数

a. 生理性增加:新生儿、运动、饭后、冷水浴后、疼痛、月经期、受寒、妊娠、分娩、阵发性心动过速、阳光或紫外光照射、抽搐、恶心、呕吐、麻醉等。

b. 病理性增加:类白血病、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溶血、急性失血、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瘤、组织坏死、手术后、肿瘤转移、药物中毒、代谢性酸中毒、过敏等。

c. 减少: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兔热病、布鲁杆菌热、流感、麻疹、风疹、革登热、传染性肝炎(亦可增多)、疟疾、过敏性休克、系统性红斑狼疮、粟粒性结核、败学症、重症细菌感染、恶液质、放射治疗、肿瘤化疗。恶性贫血、非白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戈谢病、Felty 综合症、

Che^diak-Higashi 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15.1.2 白细胞分类计数

各种白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见下表:

15.2 红细胞(RBC)

15.2.1 生理性减少:见于妊娠中后期、6 个月至 2 岁的婴儿等。

15.2.2 病理性减少: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破坏过多或失血所引起的各种[贫血]。

15.2.3 相对性增多:主要因血浆容量减少所致,见于脱水、呕吐、腹泻、多尿、多汗、大面积烧伤、吸烟、高血压、肥胖等。

15.2.4 代偿性增多:主要见于缺氧、新生儿、高原环境、CO 中毒、严重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衰等。

15.2.5 绝对性增多:克隆性真性红细胞增多;非隆性红细胞增多,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过多有关,见于肾癌、肝细胞癌、雄激素分泌细胞肿瘤、肾囊肿、肾盂积水、肾移植、小脑血管瘤、子宫肌瘤。

15.3 血红蛋白(HGB)

15.3.1 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15.3.2 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慢性肺性疾病、脱水)。

15.3.3 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

15.4 红细胞比积(HCT)

HCT 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类同。

15.5 血小板(PLT)

15.5.1 生理性正常人血小板在一天内可有 6~10%变化;表现为早晨低,午后较高;春季低,冬季略高;平原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 10%;月经前低,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减低;运动后升高,休息后恢复。

15.5.2 病理性

a. 减少:除创伤之外,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常见疾病有: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 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 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 增多(血小板大于 400×109 /L):①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③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④脾切除手术后。

15.6 MCV、MCH、MCHC

主要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见下表:

15.7 RDW-CV、RDW-SD:

15.7.1 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 RDW 增大,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15.7.2 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缺铁性贫血时 RDW 增大,而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 RDW 正常。

15.7.3 RDW 与 MCV 结合可将贫血分为 6 种。①小细胞均一性:MCV 下降,RDW 正常,如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②小细胞不均一性:MCV 下降,RDW 增大,如缺铁性贫血。③正常细胞均一性:MCV、RDW 均正常,如某些慢性疾病。④正常细胞不均一性:MCV 正常,RDW 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⑤大细胞均一性:MCV 增大,RDW 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⑥大细胞不均一性:MCV、RDW 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15.8 MPV、PDW、P-LCR

15.8.1 MPV 其临床意义要结合 PLT 的变化才二价值。①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当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血小板减少时,MPV 减少;当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

多时,导致血小板减少,MPV 增大;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MPC 正常。

②MPV 增大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征: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MPV 与 PLT 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MPV 越小;当造血功能恢复时,MPV 增大常先于 PLT 升高。③其它:MPV 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ITP、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MPV 减小见于脾亢、化疗后、AA、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15.8.2 PDW 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数,增大见于急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疾病等;可用于鉴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前者 PDW 增加,后者 PDW 正常。15.8.3 P-LCR 代表血小板计数中体积 >12fL 的血小板的比值或数量,有助于识别堆集血小板、大血小板和细胞碎片,并可监测骨髓的造血功能。

15.9 网织红细胞检测

RET%、RET#、CHr、LFR#、LFR%、MFR#、MFR%、HFR#、HFR%对于骨髓红细胞造血功能判断,以及各种贫血治疗和预后快速判断有意义。

16 安全性预警措施

16.1 实验室及工作人员一般安全防护措施见《实验室风险评估与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16.2 血液标本溢出后,由工作人员立即用 0.2%消毒粉溶液或 75%酒精溶液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

16.3 如果操作人员的皮肤或衣物上沾到了血液及废液,应立即用 0.2%消毒粉溶液或 75%酒精溶液消毒处理,再用肥皂水、清水进行冲洗。如果眼睛被溅入血液及废液,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并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

16.4 在仪器运转过程中,勿触及样品针、移动的传输装置等,避免造成人身伤害。禁止触摸血细胞分析仪密封面板内的电路。触摸电路是危险的,可能造成电击,尤其用湿手触摸时。

16.5 如血液标本采用开盖程序测试,开盖时应防止气雾胶污染环境。

16.6 与血液标本接触的一切器皿、仪器组装/拆卸组合零件都应视为污染源,因此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如穿戴保护性外套、手套等。不小心接触了这种污染源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被污染区域并用75%酒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16.7 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血液标本的防护应启动特殊的安全防护程序。

17 变异的潜在来源

严重的黄疸或脂血标本可使血红蛋白结果假性增高;

标本溶血可使红细胞结果假性减低、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增高;

红细胞冷凝集可使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白细胞假性增高(电阻抗法)或假性减低(激光法法)和 MCV 假性增高;

冷凝球蛋白或冷纤维蛋白增高使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增高;

有血小板凝集者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

试剂的温度;

检测器微孔不完全堵塞;

标本采集后放置的环境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试剂变质。

18 白细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血液分析复检规则

见附件 2。凡是达到复检规则的标本均需按照《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的具体要求进行复片。

19 支持性文件

19.1 XE-AlphaN 血液分析流水线、HST-302 血液分析流水线、K-4500、XS-1000i 及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说明书

19.2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20 附件 1:血液分析各项目生物参考区间

血液分析各项目生物参考区间

注:以上生物参考区间由 Sysmex 公司提供,并经本科室验证。

附件 2:血液分析复检规则

主要计数首次检查超出以下范围:

1.WBC>20.0×109 /L 或 WBC<

2.0×109 /L(复片)

2.RBC<

3.0×1012/L 或 RBC>6.0×1012/L

3.HGB>175g/L 或 HGB<60g/L(复检)

4.儿童:HGB>200/L 或 HGB<70g/L(复检)

5.PLT>500×109 /L 或 PLT<60×109 /L(复片)

6.儿童:PLT>600×109 /L 或 PLT<70×109 /L

分类结果首次检查超出以下范围:

7.中性粒细胞 NE%>90%(复片)

8.淋巴细胞 LY%>60%(儿童 LY%>75%)(复片)

9.单核细胞 MONO%>15%、嗜酸细胞 EOS%>15%、嗜碱细胞 BASO%>3%(复片)

10.WBC、RBC、PLT 细胞图形出现明显异常(复片)

11.仪器不分类或出现异常形态报警提示(复片)

12.血液病病人,无论血细胞计数结果和细胞分布图是否正常,一律做血涂片镜检。

13.临床医生要求做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形态检查的血液标本。

以下情况可不做复检(复片):

1.对初诊或复诊病人,若白细胞、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正常,白细胞散射图、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均正常且无报警者,可不做血涂片镜检。

2.复诊病人结果虽达到以上复片要求但与历史记录及临床治疗诊断相符,而且白细胞散射图正常无报警时,可不做血涂片镜检。

注:以上复检规则为本实验室内部制定并已经验证为有效适用。

全血细胞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全血细胞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规范化操作,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职责】 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 负责人、科主任。 3.【样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 3.1样本类型:静脉血2ml (标本应新鲜,注意避免污染,避免溶血,注意有无血凝块)。 3.2患者准备:要求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精神、体力、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3.3容器添加剂类型:EDTA-2K 3.4仪器设备:Sysmex XT-20i 3.5实验试剂:CELLPACK,STROMATOLYSER-4DL,STROMATOLYSER-4DLS, SULFOLYSER, STROMATOLYSER-FB, PET-SERACHII, RET-SEARCHII 4.【测定原理】 4.1 RF/DC检测方法: 通过直流电阻的变化测定血细胞的大小,并通过射频电阻测定血细胞内的密度。一个血液样品经过吸液、定量、稀释为指定比,然后输送给相应的检测室。检测室内有一个称为“小孔”的圆孔,两侧均为电极。两个电极之间施以直流电和射频电流。

稀释后样品中悬浮的血液细胞通过该孔,使两个电极之间的直流电阻和射频电阻发生变化。通过直流电阻的改变测定血细胞的体积大小,而射频电阻的变化检测血细胞内的密度(细胞核大小与其它信息),这种检测是以电脉冲的形式进行的。根据这些脉冲大小的不同,可得到血细胞大小和内部密度的二维分布(散点图)。通过对这些分布的检测,可得到各种测量数据。 4.2鞘流。。检测方法(RBC、PLT、HCT) 在该检测器内,样品喷嘴定位在孔的前面且与中心对齐。将稀释后的样品由样品喷嘴推入锥形室以后,由前鞘流内的试剂包裹通过小孔的中心。通过小孔以后,经过稀释的样品由后鞘流中的试剂包裹送入捕集管中。这样就可以防止该区域的血细胞回流,并防止产生假性血小板脉冲。鞘流方法改善了血液计数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同时由于血细胞通过在一条直线上的小孔,所以也可防止产生异常血细胞脉冲。 4.3使用半导体激光器的流式细胞计数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和其它生物粒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只需很少的样品就可对这些细胞和粒子进行检测。一个血液样品经过吸液和定量、稀释至指定的稀释比,并进行染色。然后将该样品送入流动池中。这种鞘流装置改进了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同时,由于血细胞颗粒成行通过该流动池的中心,故而防止产生异常血液脉冲并可减少流动池的污染。一个半导体激光束通过该流动池照射到血细胞上。前向散射光由光电二极管接收,侧向散射光和侧向荧光则由光电倍增管接收。光信号被转化为电脉冲,从而可以得到有关血液细胞的信息。 4.4前向散射光和侧向散射光 当一束激光照射到血细胞颗粒上时,就产生光散射。XE-21检测前向散射光和侧

全血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全血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1 检验目的 检测血液中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白细胞分类及相关参数(HGB、HCT、MCV、MCH、MCHC、RDW 及 MPV 等)的变化给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观察疾病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用于检验程序的原理 血常规检查方法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法,白细胞分类计数(需要时)采用显微镜检查法,参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2.1 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即在细胞检测器微孔的两侧各有一个电极,两电极间通有恒定电流,经过稀释液(电解质溶液)稀释的血样(血细胞)在通过检测器微孔时,产生了一个电脉冲;脉冲的高低代表细胞体积的大小,脉冲的个数代表细胞的数量。 2.2 细胞化学和光散射法白细胞计数:即将血液经过细胞化学试剂染色,不同的白细胞胞浆内部即可出现不同的酶化学反应。当这些细胞通过测量区时,由于酶反应强度不同和细胞体积大小差异,激光束射到细胞上的前向角和散射角不同,以 X 轴为吸光率,Y 轴为光散射,每个细胞产生两个信号结合定位在细胞分布散点图上。计算机对存储的测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果。 2.3 多角度激光法白细胞计数:在白细胞分类通道:全血加入溶血剂(FD-Ⅰ和FD-Ⅱ)作用后,嗜酸性粒细胞内颗粒被染色;其它白细胞略有皱缩。 WBC/BASO 通道:全血加入溶血剂(FB)溶血。除 BASO 外,其它白细胞均明显皱缩。仪器从低角度及高角度分析白细胞的内部结构。计算机对存储的测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果。 2.4 光电比色法测量血红蛋白:在稀释的血样中加入溶血剂使红细胞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后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 Hb 衍生物,进入 Hb 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一般在 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 Hb 含量成正比,仪器便可显示其浓度。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溶血剂配方不同,形成的 Hb 衍生物亦不同,其吸收光谱各异但最大吸收均接近 540nm。 2.5 光散射法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二维激光散射法检测红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测试原理是:在测试系统中,全血与红细胞/血小板稀释液混合,使自然状态下双凹盘状扁平圆形的红细胞成为球形并经戊二醛固定,此种处理并不影响MCV 体积。红细胞无论以何种方位通过测量区时,被激光束照射后所得的信号是相同的。激光束以低角度前向光散射和高角度光散射同时测量一个红细胞,根据低角度光散射转换能量大小,测量单个红细胞体积与总数;根据高角度光散射得出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与红细胞在一个系统中测量,其原理是:

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一、引言 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旨在评估机体的血液状况和一些基础生理信息。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操作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程和标准操作流程。本文将介绍血常规检验的操作规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二、前期准备 1. 器材准备 - 血常规检验仪器及其相关配件 - 常规试剂和标准溶液 2. 试剂管理 - 检查试剂的有效期限 - 储存试剂的条件和要求 3. 样本管理 - 采购新鲜的样本 - 适当保存和分类样本 三、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1) 对仪器进行基本的校准和操作前的检查。 (2) 根据样本数量准备所需试剂和标液。 2. 样本采集 (1) 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方式,如指尖采血、静脉采血等。 (2) 采集样本后,将其转移到专用的采样管中,标明相关信息,并 确保标本完整无损。 3. 样本准备 (1)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离心、稀释等。 (2) 校正采样容器的液面高度,以确保准确的液体体积。 4. 试剂加样 (1) 根据仪器的规定,加入相应的试剂和标准溶液。 (2) 注意加样的顺序和方法,以避免样本交叉污染。 5. 仪器操作 (1) 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正确设置参数和程序。 (2) 启动仪器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如选择测试项目、输入样本信息等。 6. 结果判读和记录 (1) 检查仪器生成的结果报告,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2) 将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检验单上,并及时归档。 7. 后期处理 (1) 丢弃已使用的试剂和标准溶液。 (2) 清洗仪器和相关工具,保持其干净整洁。 四、质控措施 1. 日常质控 (1) 每天开始检验前进行质控检查,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2) 定期进行质控样本的检测和比对,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和精度。 2. 质量评价 (1) 参与外部质量评价,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对。 (2) 针对检验结果不准确或异常的情况,及时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 措施。 五、安全注意事项 1. 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以避免样本和试剂的污染和交叉感染。 2. 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样本和试剂,以免产生误差和污染。 3. 丢弃已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等尖锐器械时,要注意安全操作,防 止刺伤。 4. 遵循仪器的操作规程,注意维护和保养,减少仪器故障和误差。

血常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常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查项目,用于评估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筛查一些疾病。下面是血常规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 1. 提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血常规检查设备和试剂,包括血常规仪器、采血针、试剂盒等。 2. 采集样本:使用采血针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一般采集静脉血约2-3毫升。 3.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转移到试管中,注意不要过度摇晃,以免破坏红细胞。使用试剂盒中提供的试剂对样本进行处理。 4. 进行血常规分析:将处理后的血液样本放入血常规仪器中,启动仪器进行分析。该仪器会自动测定血液中的各项指标。

5. 结果解读:根据仪器提供的结果,在医生或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结果解读和判断。 评分标准: 血常规的评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指标进行判断,常见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项: 1. 血红蛋白(Hb):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正常范围为男性130-170 g/L,女性120-150 g/L。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2.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炎症或感染,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功能异常。

3.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50-40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血液凝固功能异常,低于正常范围 可能表示出血倾向。 4. 血细胞比容(HCT):正常范围为男性0.40-0.54,女性0.37-0.47。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血液浓缩、脱水等情况,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5.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正常范围为50-70%。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 示免疫功能低下。 根据不同的指标和正常范围来评分,可以综合判断病人的 血常规结果是否正常,进而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但需要指出的是,评判结果还需结合病人的病史、临床症 状等综合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由专业医生做出最终诊断和 治疗方案。

红细胞手工计数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SOP_09-5 红细胞手工计数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红细胞计数检查的操作及临床 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 四、操作步骤: 1、原理: 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计数池后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红细胞,根据稀释倍数和计数的容积,换算成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 2、试剂:以下两种试剂均可应用。 2.1赫姆液氯化钠1.0g,结晶硫酸钠(Na2SO4·10H2O)5.0g(或无水硫酸钠2.5g)。氯化汞 0.5g,加水至200ml,溶解后加2%伊红水溶液1滴,过滤后备用。 2.2甲醛枸椽酸钠溶液枸椽酸钠32g,加水至500ml溶解后,加40%甲醛10ml,加水稀释至 1L,过滤后备用。 3、操作: 3.1取试管1支,加稀释液4ml。 3.2用校准的微量吸管吸取末梢血20ul。 3.3擦去吸管外部余血,将20ul全血吹入稀释液,并用稀释液洗尽吸管内余血,立即混凝匀。 3.4将计数板及盖玻片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板上。 3.5用滴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室。 3.6静置2~3min 后,用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正中的5个中方格的红细胞数。边 线上的细胞按“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计数。正常血液每个中方格的计数误差不大于10。 4 计算: 红细胞/微升=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计数×10000。 红细胞/升=红细胞/微升×106/L。 5 参考值: 男性:(4.4~5.7)×1012/L; 女性:(3.8~5.1)×1012/L; 新生儿:(6~7)×1012/L; 儿童:(4.0~5.2)×1012/L。 6 临床意义 增加或减少见血红蛋白测定。一般情况下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在部分贫血患者同时测定二者,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白细胞人工计数标准操作规程

白细胞人工计数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对在自动化检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出现的结果偏差进行核查和纠正,确保血液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检验程序方法和原理 血液经稀酸稀释后,红细胞全部被溶解,注入计数池后,在显微镜下计数。 样本 2.1 原始样本采集、制备、处理、检验和存放见《标本采集手册》血液常规检验样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 2.2 样本类型 抗凝全血/或末梢血 2.3 样本采集容器及添加剂 血液样本采集的容器是一次性含EDTA-K 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紫头)。 2 患者准备 患者血液采集前,应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爬楼等剧烈的运动,要求病人休息15分钟后进行采血,冬季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化疗病人要求在化疗前采集样本,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采血不能与静脉输液同侧臂。 设备和试剂 4.1 设备 改良牛鲍计数板,OLYMPUS双目光学显微镜。 4.2 试剂 白细胞稀释液:冰乙酸2ml;蒸馏水98ml;1%亚甲蓝液3滴。 操作程序 5.1 加稀释液 用吸管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小试管中。 5.2 加血 加末梢血或抗凝血20μl于白细胞稀释液中,立即混匀,待细胞悬液完全变为棕褐色。 5.3 充池 用干净的微量吸管吸取细胞悬液,注入计数池中,室温下静置2-3min。

5.4 计数:在低倍镱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 5.5 计算 白细胞(WBC)数=N×50×106/L;N为4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 方法局限性 此法为白细胞计数的基础方法,简便易行,不需昂贵仪器,在严格规范的条件下可用于校准血液分析仪;但其影响因素较多(如微量吸管、血细胞计数板、细胞分布情况及诸多人为因素等),故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某些病人有核红细胞增多,可影响白细胞计数结果,应予以校正除去。校正公式如下:白细胞校正数=X×100/(100+Y),X为末校正前WBC数,Y为计数100个WBC时,所见到的有核细胞数。 参考区间 成年:(3.5-9.5)×109/L;儿童:(8.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 危急值 >30.0×109/L;<2.0×109/L。 实验室临床解释 9.1 增加 9.1.1 生理性增加: 新生儿、妊娠晚、分娩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9.1.2 病理性增加: 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 9.2 病理性减少 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严重感染、X线照射、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病等。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132-13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05-2012 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

血细胞计数仪操作规程

血细胞计数仪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血细胞计数仪的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 员的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章使用准备 第二条实验人员应事先熟悉并掌握血细胞计数仪的结构、原理和操作 方法。 第三条在进行实验前,应将血细胞计数仪置于安装平稳、通风良好的 实验台上。 第四条确保血细胞计数仪的电源充足,且主机、计数室和显示屏均正 常工作。 第三章操作步骤 第五条打开血细胞计数仪的电源开关,待仪器自动初始化完成后,进 入主界面。 第六条准备样本液,将血液样本以适当比例加入稀释液中,轻轻摇匀。 第七条吸取适量稀释液样本,注意不要气泡进入吸头内,挤出吸头上 的空气后,插入计数室的相应孔内。 第八条按下“开始计数”按钮,开始进行计数。 第九条计数过程中,注意观察计数室内液体的流动情况,避免产生气泡。

第十条计数结束后,将计数室从仪器上抬起,将样本液倒入废液容器,然后用纸巾擦拭干净计数室。 第四章结束操作 第十一条关闭血细胞计数仪的电源开关,将仪器断电。 第十二条清洁计数室和计数室配件,使用消毒液或酒精擦拭,保证仪 器清洁。 第十三条将计数室和配件晾干,存放在干燥和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 直射。 第十四条将血细胞计数仪及其配件的情况记录在仪器使用记录表上。 第十五条如遇到操作不当、仪器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 作并向上级报告。 第五章安全措施 第十六条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样本液接触皮肤和呼 吸道。 第十七条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仪器弄湿或弄脏,以免影响仪器 的使用寿命。 第十八条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仪器,确保仪器的卫生与安全。 第十九条如遇停电或突发事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断电。 第六章违规处理 第二十条如发现操作不当或违反本操作规程导致的实验结果无效或仪 器损坏,将做相应的违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白细胞计数的标准操作程序

白细胞计数的标准操作程序 【目的】规范白细胞计数标准操作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适用范围】适用于手工白细胞计数。 【原理】血液经稀酸稀释后,成熟红细胞全部被溶解,注入汁数池后,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白细胞数,换算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 【试剂】 白细胞稀释液:冰醋酸2ml,蒸馏水98ml,10g/L亚甲蓝溶液3滴,混匀过滤后备用。 【样本要求】: 1、静脉采血使用EDTA-K2抗凝。 2、毛细血管采血应擦去第一滴血,以免混入组织液影响结果。 3、标本采集完成放置5-10分钟后测定。 【操作】 1、小试管1支,加白细胞稀释液0.38ml。 2、用微量吸管准确吸取末梢血20 1,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吸管插入小试管中 稀释液的底部,轻轻将血放出,并吸取上层清液,清洗吸管2-3次,混匀。 3、待红细胞完全破坏,液体变为棕褐色后,再次混匀充池,静置23min,待白细胞 下沉。 4、用低倍镜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对压线细胞按“数上不数下, 数左不数右”原则进行计数。 5、计算 白细胞数/L= ( 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4 ) *10*20*106 =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50*106 【参考区间】 成人:(4 一 10)X109/L 儿童:(5 12)X109/L

新生儿:(15-20) X109 /L 【注意事项】 1、末梢采血时不能挤压过甚,因此针刺深度必须适当。 2、白细胞数量过高时,可加大稀释倍数;白细胞数量过低时,可计数8个大方格的 白细胞数或加大取血量。 3、稀释液要过滤,小试管、计数板均须清洁,以免杂质、微粒等被误认为细胞。 4、白细胞总数在参考范围内,大方格间的细胞数不得相差8个以上,两次重复计数 误差不得超过10%。 5、一些贫血患者血液中有核红细胞增多,影响白细胞计数,应校正除去。 校正公式:白细胞校正数= X*(1/1+Y) X =未校正前白细胞数; Y =在分类计数时计数1个白细胞的同时计数到的有核红 细胞数。 【临床意义】 1、增加 1.1生理性增加:新生儿、妊娠晚期、分娩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 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1.2病理性增加: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 2、病理性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 严重感染、X线照射、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血液功能检查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液功能检查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摘要 本文旨在介绍血液功能检查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执行该检查并准确评估患者的血液功能状态。 1. 引言 血液功能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相关功能,包括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含量等。本文将介绍血液功能检查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 操作流程 血液功能检查的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 1. 确保检查设备完好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根据需要准备相关试剂和标本。 3. 获取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史。 步骤二:准备患者

1.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2. 让患者坐或卧于检查位置,以便进行检查。 步骤三:采样 1. 使用无菌技术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2. 根据需要采集全血、血浆或血清样本。 步骤四:检测 1.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2. 根据需要,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或手动操作进行相关检测。 步骤五:记录结果 1. 将检测结果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 2. 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3. 评分标准 血液功能检查的评分标准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功能状态,常见的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血细胞计数

根据血细胞计数结果来评估患者的血细胞数量是否正常,常用的评分标准有正常、偏低和偏高三个等级。 凝血功能 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来评估患者的凝血能力,常用的评分标准有正常、延长和缩短三个等级。 血红蛋白含量 根据血红蛋白含量检查结果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常用的评分标准有正常、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四个等级。 4. 结论 血液功能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本文介绍了其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医务人员应根据操作流程规范执行该检查,并根据评分标准准确评估患者的血液功能状态。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操作规范流程

4.操作程序 4.1开机启动 首先开启仪器主机侧面板的电源开关,然后开电脑主机,仪器主机前面板状态指示灯变为橙绿闪烁,仪器主机初始化后开始自检,自检时仪器会自动灌注稀释液、清洗液及溶血剂,并清洗液路。自检完成后,仪器进入血液细胞分析窗口。 4.2本底测试 4.2.1放置洁净的空试管于采样针下,应确保采样针轻挨试管底部。在血液细胞分析窗口,点击“排液”图标,仪器通过采样针排出稀释液到试管中。 4.2.2在血液细胞分析窗口,点击“编号”图标,进入下一个编号操作,输入“0”,再点击“确定”按钮返回血液细胞分析窗口。(注意:仪器系统软件将本底测试的顺序号设定为0,试测试数据将不存储在仪器中,但禁止将血液样本的顺序号设定为0)。 4.2.3将盛有稀释液的试管放在采样针下,按仪器前面板的“RUN”键,待听到“滴”的一声后,方可移走试管。仪器开始自动计数、测量。 4.2.4计数过程中,在窗口的右下方有WBC、RBC的计数计时器,显示WBC、RBC的计数时间。当计数时间过长或过短时,仪器会发出故障报警,并给出报警提示。若出现报警提示,即参照说明第9章《故障处理》进行处理。 4.3质量控制 首次装机或在每天进行血液样本测试之前必须对仪器进行质控,具体参照说明第5章《质量控制》进行处理。 4.4标定 若本底测试,质控结果达不至要求,且某些参数漂移变化较大,则必须对仪器进行重新标定,具体参照说明第6章《标定》进行处理。 4.5血液样本的采集 4.5.1由于所有的临床样本、质控物、标定物均可能含有人血或人的血清,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因此在处理这些物品时必须遵守已建立的实验室或临床操作规程,穿好工作服,戴好医用手套及安全眼镜。 4.5.2采血过程避孕必须干净、无污染,必须使用合格的抗凝剂。严禁剧烈摇动采血管。在室温下,静脉血只能保存4个小时,若在短时间内不能将血样

血常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常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引言 血常规是一项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评估一个人的血液状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参数的测定。本文将介绍血常规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操作流程 1. 样本采集 首先,需要准备好采集血液样本的必要工具,包括一次性针头、采血管、消毒棉球、试管等。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样本采集: 1. 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采集的过程卫生。 2.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获得其同意。 3. 选择采血部位,通常是患者的前臂弯曲部分,这里的血管比较丰富且较容易操作。 4. 用消毒棉球清洁所选部位,等待干燥。 5.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采血管,将采血管连接到针头上。 6. 使用一手拇指按压住采血部位,然后用另一手穿刺针头进入血管。 7. 将采血管底部的活塞轻轻推动,将血液填满采血管。 8. 轻轻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压住采血部位,避免出血。 9. 将采血管上

的标签填写好,确保血样的标识正确。 10. 将采血管送至实验室进行后续处理。 2. 样本处理与分析 在实验室里,采血管中的血液样本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步骤,以获取血常规的各项指标数值。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一般来说,以下步骤会包括在血常规的处理和分析中: 1. 样本离心:将采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离心,以分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方便后续的分析和计数。 2. 血红蛋白检测:使用血红蛋白分析仪或类似设备,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 3. 红细胞计数:通过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或显微镜检查,对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进行计数。 4. 白细胞计数:与红细胞计数类似,使用适当的设备对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进行计数。 5.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的计数同样是通过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或显微镜检查来完成的。 评分标准 血常规的评分标准主要依据血液指标的正常范围来判断。以下是常用的血常规指标及其评分标准: •红细胞计数:

血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

BC-3000血液分析仪基本操作规范 1、开机前的准备 检查稀释液,冲洗液,溶血剂是否足量,有无浑浊变质,试剂管道有无扭结,倒空废液瓶.检查记录仪,打印纸是否充足,安装是否到位。 2、开机 1)按下机器后部的开关键,电源指示灯亮。 2)主机进行内部初始化,屏幕显示Initializing……该程序持续约30秒, 3)仪器自检系统硬件工作是否正常,试剂是否足量。完毕后进入计数界面。 3、本底测试 按[开始]键,机器计数本底,本底结果要求:WBC≤0。3 RBC≤0。03 HGB≤1 PLT≤10 如果本底达不到该要求,按[清洗]键,执行液路清洗。 4、测量 1)按[菜单]选择“模式"项,将模式设置为“全血”。 2)用EDTA 二钾作抗凝剂取抗凝血标本,(EDTA二钾用量为1。5—2。2mg/ml)混匀抗凝血,充分摇匀血样,将血样放在采样针下,让采样插入抗凝血,按[开始]键,计数开始,当采样针抬起后移开血样,约一分钟后仪器显示计数结果. 5、关机 1)每天测试完毕一定要有E—Z液执行关机程序。 2)约一分钟后,屏幕提示可以关闭电源后再关掉主机电源。 3)检查废液桶,妥善处理废液. 6、BC-3000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保养方法 6.1日常维护 为保证分析仪的稳定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请在每天工作完成后执行关机程序,仪器会自动进行清洗维护保养。 6。2更换稀释液 当出现“无稀释液”报警,提示用户更换稀释液,用户更换完稀释液后,执行“菜单” →“维护”中执行“更换稀释液”使相关管路中充满稀释液。 1)用[←][↑][→][↓] 键,将光标移到“更换稀释液”选项。 2)按[确认]执行更换稀释液操作。 6.3更换冲洗液 当出现“无冲洗液”报警,提示用户更换冲洗液,用户更换完冲洗液后,执行“菜单” →“维护”中执行“更换冲洗液”使相关管路中充满冲洗液. 1)用[←][↑][→][↓] 键,将光标移到“更换冲洗液”选项。 2)按[确认]执行更换冲洗液操作。 6.4更换溶血剂 当出现“无溶血剂”报警,提示用户更换溶血剂,用户更换完溶血剂后,执行“菜单" →“维护”中执行“更换

血细胞计数仪操作规程

血细胞计数仪操作规程 血细胞计数仪操作规程 (SOP) 血细胞计数仪操作规程 一.仪器性能 1.操作简便 一旦标本经过吸氧管吸样后,其他的所有操作都自动完成,包 括稀释和价溶血剂等步骤。 所有操作功能菜单,例如校正、改变设置和数据确定,都可通 过按屏幕上的触摸按钮完成。 2.高精密度和良好的重复性 该仪器在低稀释比例的情况下(WBC200:1;RBC40,000:1; 稀释样本360ul),提供了高精密度和良好的重复性。内置式电 路能自动补偿液体温度的变化,和纠正由于细胞同时通过引起 的细胞计数错误。计数孔能避开外部噪音。 3.可选择但计数和双计数模式。当选择双计数模式时,屏幕将显 示每个参数二次测定的平均数。 4.自动自检 当仪器打开后,会自动注入液体管道,进行一次校正自检。如 发现问题,LCD会显示出错误信号,例如气泡、无稀释剂、堵 孔,使操作着能迅速地确认和解决问题。 5.内置式质控程序 仪器内安装有内置式质控程序,可对 WBC,RBC,PLT,HGB,HCT(MCV),PLT,LY%.MO%,RDW和MPV 标准,正常范围设置,平均数和CV值校正和X-R,X B,X D.CV 控制。 6.数据储存和读取功能 仪器可储存400个标本数据和20个标本的图谱,只需触摸屏幕按钮就可随时取出储存的数据。

7.自动充液和清洗 仪器打开后,管道内自动注入液体。仪器关闭后仪器自动清洗管道。 8.吸样管自动清洗 仪器自动清洗残留在吸样嘴上的血液。使操作者在测定过程中无需接触血样。 9.自动排除堵孔 仪器在每次计数完毕后,从小孔周围中去除血液蛋白或杂质颗粒,以防止堵孔。即便发生堵孔,也能自动排除堵孔,bongo 重新计数标本。 10.自动处理废液 清洁剂(标准附件)含有次氯酸盐,可溶解废液中的氰化钾(KCN)。每测定10分样品后,用DH-620清洗自动清洗液体管道。 二.准备工作 1. 环境要求:不要在阳光直射出安装仪器 仪器必须在下列条件中使用 温度15~30℃ 湿度 30~90% 气压700~1060hpa 2. 接通电源前的检查 附件和消耗品:有足够的稀释液、清洁液和溶血剂 连接和设置:电源线连接良好;废液器以接好,无满溢;打 印机有足够的打印纸。 3. 打开电源 打开后面面板上的开关,前面板上的主电源灯亮;按前面板 电源开关,电源灯亮,仪器自动完成清洗管道,充液和电路 自校。完成充液操作后显示READY信息,可用于计数。三.测定 1.测定静脉血样本 Ⅰ.在含有EDTA抗凝剂的采血瓶中采集2ml全血,轻轻的上下颠倒管子30次以上进行混匀。

BC-5180CRP 血液细胞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

MRSZ/R01N01.05.01(3.0)

保密密级:【秘密】

BC-5180 CRP血液细胞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 1 仪器设备检验项目 适用于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压积等检验。 适用于血液C-反应蛋白的检测。 2仪器设备试剂 BC-5180 CRP血液细胞分析仪专用试剂:M-53D稀释液; 溶血剂;M-53LH 溶血剂; M-53P 探头清洁液;LC 剂盒(乳胶免疫比浊法)。 3 仪器设备标本 4 CRP血液细胞分析仪性能 1米的空间,以方便维护和保养。后部至少要有0.50米的空间,以防止阻碍热气的排放并保证主机后的液路管道不受挤压。将BC-5180 CRP血液细胞分析仪安放在通风良好、灰尘少的地方。避免在过热或过冷以及日光直射的环境中使用BC-5180 CRP血液细胞分析仪。保证操作台面以及主机下方有足够的空间放置稀释液、废液桶。 5.1.2 运行条件 环境温度要求:-10℃~40℃。 环境相对湿度要求:10%~90%。 电源电压要求:100~240VAC,50/60Hz。 仪器设备周围应尽可能无尘、无机械振动、无污染、无大噪音源和电源干扰;仪器附近无强电磁干扰源以及电刷型电机、闪烁荧光灯和经常开关的电接触性设备;不应放在通风条件差、阳光直射的环境中,或热源及风源前。

5.2 仪器安全 在仪器设备上面和周围不要使用可燃性危险品,避免引起火灾和爆炸。 在电源打开状态下,禁止打开仪器前上面、侧面及背面面板,以免损害线路板;禁止触摸BC-5180 CRP血液细胞分析仪外壳里面的电子元件,尤其避免湿手触摸,以免造成电击。 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之间连接及外接线(件)是否正确、正常,电源插头是否正确插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实验过程中如遇水、电故障或中断,应立即关闭影响仪器设备安全的有关开关,并实施安全保护措施。 仪器设备的运输必须按BC-5180 CRP血液细胞分析仪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搬运,禁止鲁莽装卸,应避免倾斜,振动和碰撞。 5.3 人员安全 。试剂一旦接触皮肤,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