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练习疾病概论。

病理学练习疾病概论。
病理学练习疾病概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通过一定途径侵入机体并传播;能否引起疾病跟其侵袭力和入侵数量机体防御功能和病原微生物感受性有关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2021年佳木斯市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复习笔记之免疫性疾病

佳木斯市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复习笔记之免疫性疾病 第十三章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发生机制 ——免疫耐受性中断和破坏。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二)类型及特点 ①器官或细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胶原病或结缔组织病(累及全身)。 1.系统性红斑狼疮 A.基本病变——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细动脉炎。 B.特异性变化——狼疮细胞。 C.活动期病变——纤维素样坏死为主。 D.免疫荧光: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IgG、IgM及C3沉积,形成颗粒或团块状荧光带即“狼疮带”——有诊断意义。 E.狼疮性肾炎——弥漫增生型最常用。晚期可发展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滑膜炎。 3.口眼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泪腺免疫损伤。 4.炎性肌病 (1)皮肌炎:在肌束周边有少量萎缩肌纤维,在小血管周边及周边结缔组织有炎细胞浸润。 (2)多发性肌炎。

(3)包涵体肌炎:肌细胞内有空泡具有淀粉样沉积物,周边有嗜碱性颗粒。血管周边炎细胞浸润。 5.系统性硬化——全身多器官间质纤维化和炎症性变化,重要累及皮肤。 A.皮肤——真皮水肿、真皮中胶原纤维明显增长。 B.消化道管壁进行性萎缩和纤维化。 C.肾脏肾叶间小动脉内膜黏液样变性,伴内皮细胞增生及随后管壁纤维化,引起管腔明显狭窄。 D.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二、免疫缺陷病 ①原发性/先天性——与遗传关于,婴幼儿; ②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更常用。 三、器官和骨髓移植 (一)移植排斥反映及发生机制 免疫损伤——针对移植物中人类重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供者与受者HLA差别限度决定了排斥反映轻重。 (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映病理变化(肾脏为例) 1.超急性排斥反映 2.急性排斥反映 3.慢性排斥反映 1.超急性排斥反映 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浮现。特性——广泛分布急性小动脉炎、血栓形成和组织缺血性坏死。 2.急性排斥反映——间质内单核细胞浸润,或以血管炎为特性。

12、【病理学笔记】免疫病理

免疫病理 第一节系统性红斑狼疮 全身多系统受累的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明确 但可知免疫耐受的终止和破坏导致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另外,B细胞活动亢进是本病的发病基础。 95%患者有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分四类 抗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抗RNA-非组蛋白性蛋白抗体 抗核仁抗原抗体。 遗传因素 有家族聚集现象,纯合子双胞胎有很高的一致性 药物 (盐酸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青霉素胺)可引起红斑狼疮样反应 紫外线 性激素 雄激素似乎有保护作用,雌激素似有助长作用

组织损伤机制: (1)内脏病变为免疫复合物所介导(III型变态反应):主要为DNA-抗DNA复合物所致的血管和肾小球病变 (2)特异性抗红细胞、粒细胞等自身抗体,经II型变态反应,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3)抗核抗体本身无毒性,但是攻击变形或胞膜受损的细胞—机理是与细胞核接触,使细胞核肿胀,呈均质一片,并被挤出胞体,形成狼疮小体(苏木精小体) 二、病理变化 1、狼疮小体和狼疮细胞 狼疮小体:诊断SLE的特征性依据;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 狼疮细胞:吞噬了狼疮小体的细胞 2、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细动脉炎是本病的基本病变 皮肤、肌肉处最多见。 活动期表现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慢性期表现为血管壁纤维化满宁县,管腔狭窄,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进入伴水肿和基质增加,形成洋葱皮样结构。 3、狼疮性肾炎 肾损害主要由DNA-抗DNA在肾小球的沉积引起。肾病变以系膜增生性肾小肾炎、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常见。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内皮下大量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SLE急性期的特征性病变。肾功能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4、狼疮性肝炎 汇管区及汇管区周围的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及肝细胞碎片状坏死。 5、皮肤损害 以面部蝶形红斑最为典型。免疫荧光显示真皮与表皮交界处IgG、IgM和C3沉积。 6、关节病变

病理学理论指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

(1)抗原性质变异:机体对于原本耐受的自身抗原,由于物理、化学药物、微生物等因素的是影响而发生变性、降解,暴露了新的抗原决定簇。例如变性的γ-球蛋白因暴露新的抗原决定簇而获得抗原性,从而诱发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或通过修饰原本耐受抗原的截体部分,从而回避了TH细胞的耐受,导致免疫应答。这是由于大部分的自身抗原属于一种半抗原和载体的复合体,其中B细胞识别的是半抗原的决定簇,T细胞识别的是载体的决定簇,引起免疫应答时二种信号缺一不可,而一般机体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往往只是限于T细胞,如载体的抗原决定簇经过修饰,即可为T细胞识别,而具有对该抗原发生反应潜能的B细胞一旦获得TH的信号,就会分化、增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 (2)交叉免疫反应:与机体某些组织抗原成分相同的外来抗原称为共同抗原。由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共同抗体,可与有关组织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引起免疫损伤。例如A组B 型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的M蛋白与人体心肌纤维的肌膜有共同抗原,链球菌感染后,抗链球菌抗体可与心肌纤维发生交叉反应,引起损害,导致风湿性心肌炎。 2.免疫反应调节异常TH细胞和T抑制细胞(TS)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调控作用十分重要,当Ts细胞功能过低或TH细胞功能过度时,则可有多量自身抗体形成。已知在NZB/WF1小鼠中随着鼠龄的增长Ts细胞明显减少,由于Ts细胞功能的过早降低,出现过量自身抗体,诱发与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3.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病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下列事实可说明这一情况:①很多自身免疫病如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均具有家族史。②有些自身免疫病与HLA抗原表达的类型有联系,例如人类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关系密切,已有报道将HLA-B27基因转至大鼠,转基因大鼠即可诱发强直性脊柱炎。 4.病毒因素病毒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已在小鼠的自发性自身免疫病中得到一些证明,例如NZB小鼠的多种组织中有C型病毒及其抗原的存在,在病变肾小球沉积的免疫复合物中也有此类抗原的存在。病毒诱发自身免疫病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通过改变自身抗原载本的决定簇而回避了T细胞的耐受作用;也可能作为B细胞的佐剂(如EBV)促进自身抗体形成;或感染、灭活Ts细胞,使自身反应B细胞失去控制,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此外,有些病毒基因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从而引起体细胞变异(不能被识别)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具有以下共同特点:①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不少与HLA抗原尤其是与D/DR基因位点相关,女性多于男性;②血液中存在高滴度自身抗体和(或)能与自身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③疾病常呈现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的过程;④病因大多不明,少数由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伤(交感性眼炎)等所致; ⑤可在实验动物中复制出类似人类自身免疫病的模型。

病理学练习疾病概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4.死亡的概念是指 (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病理学绪论疾病概论单元试卷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等 2、疾病的全过程分为()()()()四期。 3、传统死亡过程分为()()()三个时 期,其死亡标志是()。 4、疾病的结局有()()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动物实验 B、活体组织检查 C、尸体解剖检查 D、细胞学检查 2、对肿瘤的普查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价值、简单易行、便于推 广的是() A、细胞学检查 B、活体组织检查 C、尸体解剖检查 D、电镜检查 3、下述哪一项属于病理过程() A、阑尾炎 B、炎症 C、肝癌 D、风湿病 4、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反映了() A、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B、机械论医学模式 C、生物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生物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化学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6、近年来,我国疾病谱的变化是何种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A、呼吸系统疾病 B、消化系统疾病 C、内分泌系统疾病 D、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 7、近年来认为死亡的标志是() A、脑死亡 B、临床死亡 C、自然死亡 D、生物学死亡 8、脑死亡的概念是指() A 、心跳呼吸停止B、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C、小脑和脑干功能的丧失 D、大脑和小脑功能的丧失 9、在传统死亡概念中,临床死亡与生物学死亡的区别在于() A、心跳停止 B、组织代谢停止 C、呼吸停止 D、意识丧失 10、下列除哪一因素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A、血友病 B、先天愚型 C、先天性心脏病 D 、红绿色盲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衰老机体的疾病谱包括() A 、心脑血管疾病B、恶性肿瘤 C、糖尿病 D、慢性支气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变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变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自身抗原性质改变,交叉免疫反应,T细胞对自身免疫反应,B 细胞的调节异常等,导致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丢失,引起组织损伤,导致疾病的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正常人体免疫系统对"非已"抗原发生免疫排斥,而对自身抗原呈免疫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涉及免疫、遗传、感染等诸多方面,机制复杂,可能抗原因素,免疫调节因素,微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为特点的,以广泛的细小动脉炎为基本病变的多系统受累的经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有发热,皮损(如面部蝶形红斑)、肾脏、心脏、肝脏、关节、浆膜等脏器损害,全身细胞减少等。 病理变化 1.狼疮小体:是抗核抗体与受损的粒细胞或其他细胞暴露的细胞核结合,并发生反应,使细胞核染色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均质一片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HE染色呈兰色。 2.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细静脉炎是本病的基础病变,可累及全身任何组织,以皮肤,肌肉最多见。 3.20%可出现肝脏损害,称狼疮性肝炎。 4.皮损以面部蝶形红斑最为典型。 5.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肾脏损害,出现狼疮性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侵犯全身各处关节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血浆中有类风湿因子及其免疫复合物存在。 病理变化 本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在关节、心、肺、皮肤、血管壁内发生纤维素样变性或坏死,并可形成类风湿肉芽肿,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最外周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具有一定特征性。 关节病最常见,呈现多发性,对称性,手足小关节最常受累,最后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 组织学检查,滑膜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病理学考试泌尿系统疾病 习题

泌尿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题 1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 A .化脓性炎 B .以出血为主的炎 C .以变质为主的炎 D .以渗出为主的炎 E .以增生为主的炎 2 .关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 A .感染直接损伤 B .过敏反应 C .体液免疫反应 D .自身免疫反应 E .细胞免疫反应 3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又称 A .弥漫性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C .膜性肾小球肾炎 D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 .肾小球肾炎中免疫荧光阳性物质主要是 A .抗原、补体 B .抗原C.抗体 D .细菌、抗体、补体E.抗体、补体 5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是 A .内皮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 B .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 C .系膜硬化 D .肾小管内脂质沉积 E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6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是 A .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B .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C .单核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D .中性粒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E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7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A .毛细血管基膜呈梳齿状改变 B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大量增生 C .系膜区增宽,常有嗜酸粒细胞浸润 D .银染色见毛细血管壁呈车轨状或分层状 E .电子致密物主要沉积在基膜致密层内 8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 B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变薄、断裂 C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滤过率降低 D.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通透性增加 E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变薄、断裂,通透性增加 9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 A .高脂血症 B .严重水肿 C .低蛋白血症 D .大量蛋白尿E.以上都是

人卫版 病理学(最新超级完整版)

人卫版 病理学(最新,最全版) 绪论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包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章节。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2、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染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和代谢改变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mmunohistochemistry):除了可用于病因学诊断和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外,更多的是用于肿瘤病理诊断。 5、超微结构观察:利用电镜观察亚细胞结构或大分子水平的变化来了解组织和细胞最细微的病变,并可与机能和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加深对疾病基本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 6、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不仅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还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亦可用于对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进行精确的亚群分析,对临床免疫学检测起到重要作用。 7、图像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主要应用于核形态参数的测定,用以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区别癌前病变和癌、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和判断预后等。 8、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和病原体的检测及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 五、病理学的发展史 1、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 2、细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

病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中文名英文名释义 病理学pathology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结局和转归的位于基础医学和 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基本病理过程basic pathological process 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发热、缺氧、水肿、 休克等。 稳态homeostasis 是指正常机体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通过自我调节机制,能够保持各种功能和代谢活动的动 态平衡。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中文名英文名释义 适应adaptation 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或受到轻微致损伤因素持久作用时,可改变其自身的功能、 代谢和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称为适应。 萎缩atrophy 萎缩是指已正常发育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细胞数量一般不增多(心肌肥大:大、重、钝、厚、粗、包膜紧张)增生hperplsia 组织和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化生metaplasia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细胞或组织的 过程。 变性degeneration 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的聚积或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细胞水肿、脂肪变、细胞内外 物质积聚) 细胞水肿 cellular swelling 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内水和钠的过多积聚,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脂肪变性fatty change 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虎斑心tiger spot heart 心肌组织由于缺氧引起灶性脂肪变性时,可在心内膜及乳头肌处看到成排因脂肪变性而致的黄色 条纹,因与暗红色正常心肌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故名。 玻璃样变性hyaline change 又称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泛指细胞内、结缔组织间质等处发生蛋白质蓄积,在 HE染色中表现为均匀粉染的毛玻璃样半透明改变。 淀粉样变Amyloid change 细胞间质,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出现淀粉样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淀

4691-病理学_第06章 免疫系统疾病

第6章 免疫系統疾病 歷屆考題 (C) 1.有關紅斑性狼瘡的敘述,下列哪一項錯誤?(A) 常有小關節疼痛(B) 為一種自體性免 疫病(C) 所有病例都有皮膚病變(D) 好發年輕女性,但男性也會發生。 解析:紅斑性狼瘡之患者其臉上常有紅色皮疹,尤其是照光部分特別嚴重;但並非每個病例都會有此現象。('96高考)(C) 2.下列免疫球蛋白中,和第一型過敏有密切關係者為:(A) IgA (B) IgD (C) IgE (D) IgG。('96專高) (B) 3.關於第一型過敏反應之敘述,何者錯誤?(A) 抗體為IgE (B) T淋巴球增加(C) 組 織胺的釋放會造成水腫(D) 可見嗜酸性白血球浸潤。('96專高) (B) 4.下列何者不會導致免疫功能降低而產生伺機感染?(A) 白血病 (B) 心臟病(C) 腎 臟病引起尿毒症(D) 惡性腫瘤。('96專高) (C) 5.下列關於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DiGeorge氏症候群)的敘述,何者為誤?(A) 因有 低血鈣,會發生肌肉強迫性痙攣(tetany)(B) 容易發生伺機感染(C) 是B淋巴球嚴重減少而起(D) 常併發其他畸形。('97高考) 解析:DiGeorge症候群缺乏T淋巴球,但仍有漿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量正常。(A) 6.在全身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病患組織中找到的蘇木 素(Bematoxylin)小體時,稱為:(A) LE小體(LE body)(B) LE細胞(LE cell) (C) LE陽性反應(D) LE現象。('98高考) (A) 7.IgE抗體與下列哪一類過敏反應有密切關係?(A) 第一類,異位性(B) 第二類,細 胞毒性(C) 第三類,免疫複合體性(D) 第四類,延遲性。('99高考)(D)8.哪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常將免疫複合體沉積在各種組織中?(A) 類風溼關節炎 (rheumatic arthritis)(B) Sjogren氏症候群(C) 全身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D) 全身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99高考)(C) 9.過敏性紫斑(anaphylactoid或henoch-schonlein purpura)在腎小球中的免疫沉積 物是:(A) IgG (B) IgM (C) IgA (D) C3。('99高考) 解析:IgA又稱分泌性抗體,在黏液性上皮細胞之分泌物中存在最多,具很好的保護作用,母乳中亦富含IgA,可以供給新生兒很好的抵抗力。 (B) 10.病毒之好犯特定種類之細胞(viral tropism),最主要是因為該細胞有特定之:(A) viral adhesions(B) surface receptor(C) fimbrial protein(D) fibronectin。('02專高) (C) 11.干擾素是第四型過敏反應中最重要的介質,能活化下列哪一種細胞?(A) 中性球 (neutrophil)(B) 肥大細胞(mast cell)(C) 巨噬細胞(macrophages)(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