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法快速分离制备雷帕霉素工艺研究

种 发 酵 水 平 低 下 和 生 产 提 取 路 线 复 杂 , 由于 雷 帕霉
经活 性炭 脱色 后 ,减压 浓缩 得 雷帕 霉素粗 提 取物 。
22 . HS C 分 离 雷帕霉 素粗提 物 C C
s p r t n a d p rf a i n o p my i o fr n a i nb oh i r e s a e e a a i n u i c t f a a cn f m e me tt r t l g — c l o i o r r o n a
.
Ke r s H 曲一 edcu t - r n rmaorp y Sp rt nadp r ct n R p myi; cl ; u t ywod i s e ne c r t ho tgah ; e aao ui a o ; a a c My e a P ry p o ru e c i n i f i n i l
2L z o o a o a adt h ia cl g , uh u6 6 0 ) u h uv ct n ln c ncl ol eL z o 4 0 5 i e e
Ab ta t 0bet e T eq i p rt n to fh p my i o fr nai rt w s n et ae s c r jci h uc s aai h do e a a c f m me t o boh a v s g td v ke o me t r nr e tn i i
( C C tcn lg s mpo e ,n i ee tov n s m a a zdfrh i r uine ce c. s l HS C )eh oo ywa l d a ddf rn let yt w s n l e e s i t f i y Reut e y f s s e a y o t d tb o i n s
逆流色谱基本原理

高速逆流色谱原理(HSCCC: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液相色谱系统构成高速逆流色谱系统构成TBE300A+ÄKTA Prime逆流色谱原理萃取: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逆流色谱原理液-液分配色谱: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溶剂间分配比的差异,进行分离。
它是不用固态载体的全液态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优点:不存在样品的不可逆吸附,理论回收率为100%极大地避免了样品的变性问题操作简单,无需太多样品前处理等。
HSES 流体静力平衡体系在充满下(上)相的螺旋管内慢慢注入上(下)相,最终会形成整个管柱里上下两相交替分段分布的状态。
无论哪一相作为流动相,都能建立起流体静力平衡状态。
如果流动相与管壁亲和性强,它会均衡沿管壁流过形成连续流,如果亲和性较弱,会形成小滴穿过固定相。
液滴逆流色谱(DCCC)旋转腔室逆流色谱(RLCCC)离心分配逆流色谱仪(CPC)利用离心力产生的恒定立场讲固定相保留在又管道连接的一系列腔体中。
优点:噪声小、平衡性好,多数溶剂系统都可在该仪器使用,流动相流速为数毫升每分钟。
由于死体积存在,两相溶剂难以充分混合,与同体积的流体动力学的逆流色谱仪相比分离效率差。
这类一起都是采用旋转密封接头,不可避免产生溶剂渗漏问题。
HDES流体动力平衡体系螺旋管力能保留住任一相充当的固定相,并能形成在数量上超过螺旋单元数的分配单元。
在螺旋管的各个部位,由大量小滴构成了两相间广阔的界面,这些小滴在支撑相里剧烈而稳定的震荡,减小了质点传递阻力,避免了使样品区带展宽的层流的产生。
螺旋管里不存在完全由流动相占据的无效空间,无论以哪一相做流动相,在整个螺旋管的有效空间里总是有一相会形成剧烈而稳定震动小滴,靠这样的运动和分布能开发出有效的逆流色谱仪。
两相不相溶的溶剂在一根绕自身轴旋转的螺旋管内,其中一相的小液滴会向首端迁移,另一相向尾端迁移。
高速逆流色谱的原理及活性成份提取的进展

雷公藤 春碱
.
陈皮 ]
石油醚一 乙酸 乙酯一 甲醇一 (体积 比为 24: : : 水 : 33)
正 已烷一 乙酸 乙酯一 甲醇一 (体积 比 3 5 3 5 水 : : :) 石油醚一 乙酸 乙酯一 甲醇一 ( 水 体积 比 2 :5 2 :7 2 2 :3 1 )
陈皮苷 、 桔皮素
⑤ 抗 生素的分离纯化 ;
图 1 多级 萃 取 技 术
⑥ 天然产物未知有效成分 的分离纯化( 新化合物 开发) ;
⑦ 海洋生物活性成分 的分离 纯化 ;
⑧ 放射性 同位素分离 ;
⑨ 多肽和蛋 白质等生物 大分 子分离以及手性分离等 。 我 国是继美 国、 日本之后最早开 展逆流色 谱应用 的 国家 ,
3 ( - y r x -n y )5 7dh d o y 6meh - 4h d o ye z 1 - , - iy r x - 一 t —
叶黄素 异戊烯基黄酮
黄 酮 茄 尼 醇 1羟 基 一一 一 2 甲基 一 蓖 蒽 二 苯 乙 烯 苷 菊 苣 酸
大 麻 ] 乌 药 叶 ]
关键词 : 高速逆流色谱 ; 应用 ; 研究进展
d i1 .9 9 J i n 0 44 3 . 0 10 .3 o:0 3 6 / .s .1 0-3 7 2 1 .6 0 2 s
逆流色 谱 ( o nec ret ho tg ah , C ) 合 了 C u trurn rmao rp y C C 结 C
赵 芳
( 石河 子大 学化 学化 工学 院
新疆 石 河子 8 20 ) 300
要 : 综 述 H C C的原理及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活性成份 的应用及 进展 : SC 高速逆 流色谱 ( i -pe o ne ur t ho a h hs e c u t c r n rm — g d r e c
中药有效成分分离应用中的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高 速 逆 流 色 谱 技 术 ( ih sedC u t cr n ho m t r— 酸 钠 缓 冲液 ( ., :) 溶 剂 系 统 . 苦 参 中 分 离 得 到 苦 参 生 H g—p e o ne ur t r— ao a r e C g p 62 1 1为 H 从
p y 简 称 H C C) 是 由 2 h, SC 。 0世 纪 8 0年 代 初 美 国 国立 健 康 研 究 院 I t 授 在 液 液 分 配 色 谱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的 一 项 分 离 技 术 。 体 动 0教 流 力 学 中 有 一 种 特 殊 的 动 力 学 平 衡 现 象 一 单 向 流 . C C就 是 利 HS C 系 数 不 同 , 质 在 两 相 溶 剂 中 进行 分 配 平 衡 , 而 使 不 同 成 分 得 溶 从
属 于 生 理 活性 物 质 。 然 他 们 不 被 认 为 是 维 生 素 , 是 在 生 虽 但 分 与 糖 形 成 苷 , 分 以 游 离 的形 式 存 在 。 部
物 体 内 的 反 应 里 , 认 为 有 营 养 功 能 。这 类 化 合 物 种类 较 多 大 部 人 参 皂 苷 R 被 e和 R l g 。孙 成 贺 等[ 乙酸 乙酯 一 丁 醇 一 ( : : ) 7 1 以 正 水 1 67 孙 印石等【 1 以石 油 醚 一 酸 乙酯 一 醇 一 f 积 比为 2433 乙 甲 水 体 ::: 皂 苷 R 。 艳 艳 等[ ) e王 8 1 仿 一 醇 一 丁醇 一 ( : 24 为溶 剂 系 以氯 甲 正 水 54: :) 为 两 相 溶 剂 系 统 , 陈 皮 中 分 离 出 橙 皮 苷 、 皮 素 和 5 羟 基 一 统 , 龙 胆 中分 离 制 备 高 纯 度 龙 胆 苦 苷 。 它 还 有 以 氯 仿 一 在 桔 一 从 其 甲醇 一 678 ,五 甲 氧基 黄 酮 。 厚 鼎 等 日 , ,,- ,3 4 骆 以正 庚 烷 一 酸 乙 酯一 乙 甲醇 一 异 丙 醇 一 ( :::)上 相 为 固 定 相 , 相 为 流 动 相 , 用 高 速 逆 水 56 I4 , 下 采 水 (:::V v , 相 ( 机 相 ) 固定 相 , 相 ( 相 ) 流 动 相 , 2323 厂)上 , 有 为 下 水 为 分 流 色 谱 法 分 离 纯 化 刺 五 加 粗 品 中 的 刺 五 加 苷 E: 用 正 丁 醇 一 采 乙 离 出 卷 柏 中 三 种 高 纯 度 黄 酮类 化 合 物 , 阿曼 托 双 黄 酮 、 伯 茨 酸 乙酯 一 ( : : ) 为 罗 水 4 2 5 相 , 上 下 分 双 黄 酮 、 柏 双 黄 酮 。曲 丽 萍 等 l 定 氯 仿 一 扁 3 】 选 甲醇 一 f : :) 两 离 连 翘 中 的 连 翘 酯 苷 ; 用 正 己 烷 一乙 酸 乙 酯 ~ 醇 一 一 1 4 水 4 3 2为 采 乙 水 ( :: 相 溶 剂 系 统 , 离 制 备 淡 豆 豉 中大 豆 素 和 染 料 木 素 。其 它 还 有 乙 分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辛夷中的表木兰脂素A

声溶解后 得 到 1m / L的样 品溶液 , 0 gm 备用 。
1 4 H C C分离 纯 化方 法 . S C 将 两相 溶 剂 系统 中 已超 声 脱 气 的上相 ( 固定 相 ) 2 L mi 以 0m / n的速度泵 入 HS C C C分 离管 中 , 上相充 满整 个 分 离管 后 , 慢 调 节 主机 转 速 至 待 缓 8 0/ i , 时针旋 转 , 时以 1 2mL m n的速 度将 下 相 8 rm n 顺 同 . / i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A r SiB l 2 1 1 (5 A h i gi c. u1 0 2,8 0 ) . .
高 速 逆 流 色 谱 法 分 离 制 备 辛 夷 中的表 木 兰脂 素 A
刘 宗红 于 波
162 ) 0 9 1 ( 辽宁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辽宁大连
15 H L . P C条 件
色 谱柱 :tr 1 柱 。流动 相 : 为 Xe a 8 r C A相
1 实验 部分
11 实验材料 . Wa r公 司高 效 液 相 色 谱 仪 和 质 谱 仪 ; ts e 高 速逆 流色谱 仪 ( 海 同 田生 化 技 术 有 限公 司 ) 50 z 上 ; 0 H
炎 、 敏 和降压 等药理 作用 … 。表 木兰脂 素具 有杀 昆虫 抗过 作用, 当饲料 中含 本 品 >1 gm m / L时 , 著 抑 制 黄 猩猩 果 显 蝇 幼虫 的生长 。对于 木 脂 素成 分 的分 离 国内外 已有 很 多
报 道且采 用 的分离手 段也 多为硅胶 和凝 胶柱 层析 法 , 尚 而 缺 乏用 现代分 离技术 对辛夷 中木脂 素成 分 的分 离 。
分析化学中物质的分离方法

第二章色谱分离方法
2.1 色谱分离法的原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类 色谱分离法(Ch rom atog r ap h ic Resolution,CR ):
也称色层分离或层析分离,在分析检测中常称为色谱 分析(Ch rom atog r ap h ic Analy sis, CA)它是一种物理 的分离方法,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 质(如吸附力,分子极性,分子形状和大小,分 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 程度分配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 固定相;另一个相则 流 过 此 固定相,称为流动相。 当多组分混合物随流动相流动时,由于各组分物理化
生命科学仪器 2008 第 6 卷 / 12 月刊
综述
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用于蒽醌,香豆素,以 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质素和 tiel的分离;极性强的溶 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要同样靠甲醇,乙醇,乙酸乙 酯来调节,适用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 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 用高极性 /低极性的体积比为 1/3 的混合溶剂,如果 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 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 好是换溶剂。对于在硅胶中这种酸性物质上易分解的 物质,在展开剂里往往加一点点三乙胺,氨水,吡啶 等碱性物质来中和硅胶的酸性。(选择所添加的碱 性物质,还必须考虑容易从产品中除去,氨水无疑是 较好的选择。)分离效果的好坏和所用硅胶和溶剂 的质量很有关系: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可能含水量 以及颗粒的粗细程度,酸性强弱不同,从而导致产品 在某个厂家的硅胶中分离效果很好,但在另一个厂家 的就不行。溶剂的含水量和杂质含量对分离效果都有 明显的影响。温度,湿度对分离效果影响也很明显,在 实验中我们发现有时同一展开条件,上下午的R f截然 不同。
高速逆流色谱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定相 的分离方 法 。 由于不需 要 固体 支撑体 , 物质 依 据其在两相 中分 配系数 的不 同而 分离 , 因而解
决 了 传 统 分 离 色 谱 因 不 可 逆 吸 附 而 引 起 的 样 品
损失 、 失活、 变 性等 问题 。由于这个 特点 , 高速逆 流色谱特别适合 于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 。而
速旋转和分离过程 中不易 出现渗漏现象 。 高速 逆流色谱 的 目的主要 是制备 型分离 , 目
前 已被 广 泛 应 用 于 植 物 中 生 物 碱 类 ,黄 酮 类 , 萜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 0 4 — 2 5 作者简介 : 黄林兵( 1 9 7 9 一 ) , 男, 浙 江 台州 人 , 工程师 , 浙 江 大 学 应 用 化 学专 业 硕 士 学 位 , 主要 从 事 化 工 、 医 药 方 面 的工 艺 设 计 。 电
的制备分离手段 。
1 HS CCC 技 术
1 . 1 H SCC C 发 展 过 程
上 世纪 5 O年 代 ,逆 流 分 溶 法 ( c o u n t e r c u r r e n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C C D)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天 然 产 物 的分 离 。 但 是 由 于装 置 固有 的 一 些 缺 陷 . 比 如设 备 庞 大 复
l 1 避 免 了样 品 在 分 离 过 程 的不 可 逆 吸 附 、 分 解 等 可 能 的样 品变 性 问题 。 2 1 滞 留在 柱 中 的 样 品可 以 通 过 多 种 洗 脱 方
杂, 易碎 , 溶剂体 系容易乳 化 , 溶剂消 耗量大 和分
离 时 间太 长 等 ,很 快 在 2 O世 纪 6 0年 代 被 液相 色 谱淘汰 。 在2 0世 纪 7 0年代 .一 种 结 合 了逆 流分 溶 和 液 相 色谱 的 优 点 的 方 法 , 逆 流色谱 ( c o u n t e r c u r r e n t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 C C C)法 被 用 来 进 行 连 续 的 逆 流 分 离 。基 于 这 种 方 法 的 液 滴 逆 流 色 谱 在 1 9 7 2年 被 商 业 化 ,并 在 2 0世 纪 七 八 十 年 代 被 广 泛 用 于 天然 产 物 的 分 离 。但 是 这 种 装 置 所 需 分 离 时 间较 长. 通 常要 2 ~ 3 d 。 并 且 仅 有 有 限 的 溶 剂 体 系 可 以
高速逆流色谱实验在有效成分分离中溶剂体系的选择

S lcin o ov n y tm o g - p e u tr u r n h o tg a h ee t fS le tS se f rHih s e d Co n e c re tC r mao r p y o
( i —p e cu t — urn 定 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hg sed o ne c r t h r e
高 速 逆 流 色 谱
crm tgah ,H C C 是 2 ho a rp y S C ) o 0世 纪 8 0年 代 发 展 起 1 溶剂 体 系 ( 系统 )的选 择 来 的 ,一种 不 使用 固态支 撑体 或 载体 连续 高效 的 . 液一 液分 配色谱 技 术 ,利用 溶质 在两 种互 不相 溶 的溶 11 选择 原 则 溶 剂体 系 是所 有逆 流 色谱 的心 脏 ,它构 成逆 流色 剂 中分配 系数 的不 同 ,将 不 同物 质进 行有 效分 离 。相
i e a ain o e Acie I g e in n S p r t ft t n d e t o h v r
Gu o“ l,.j ig h n,Ca n i 】uJ s e g L n i Da
( olg f o d S in ea dEn iern , Jl n utrlUnv ri , Ch n c u C l eo o ce c n gn e g inAg c l a e F i i u iest y a gh n, Jl 1 in 1 01 C ia i 3 8, hn ) Ab t c: T eHih s e dc u tru rn ho tga h ( C C) wa e iud l ud dsr uinc rmao rp y I sr t h g — p e o nec re tc rmao rp y HS C a sa n w l i- i i i i t h o tga h . t q q tb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川 大 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姓名 唐昌云 学号 07 学院 华西药学院 专业 生药学
任课教师 王 曙 教 授 课程名称 高 等 生 药 学 课程成绩 考试时间 2012.12.31.
四川大学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的运用 1 发展历史 高速逆流色谱(HSCCC)是在1982年,美国国立卫生院的一个教授首先研究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不同于传统液相色谱法的现代色谱分离制备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色谱技术,HSCCC分离系统可以理解为以螺旋管式离心分离仪代替HPLC的柱色谱系统。HSCCC不使用固相载体作固定相, 克服了固相载体带来的样品吸附、损失、污染和峰形拖尾等缺点。由于不需要固定相,HSCCC技术具有进样量大、无不可逆吸附等优于其他色谱技术的优点,此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环境、化工等领域。 2 原理 2.1 色谱分离原理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原理结合了液液萃取和分配色谱的优点,是一种不需任何固态载体或支撑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其基本分离原理与其他同类色谱技术相同,主要是利用物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进行分配。而HSCCC将两溶剂的分配体系置于高速旋转的螺旋管内,螺旋管的运动形式,是在自身自转的基础上,同时绕一公转轴旋转,形成行星运动。由此加在分配体系上的离心力场不断发生变化,使两相溶剂充分的混合和分配,从而达到洗脱分离目的。因为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导致组分在螺旋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因而能使样品组分按分配系数的大小次序被依次洗脱下来的一种色谱分离技术。在流动相中分配比例大的先被洗脱, 在固定相中分配比例大的后被洗脱。 2.2 固定相的保留 在高速逆流色谱仪设计方面,其有两个轴,其中一个为公转轴,一个为自转轴,两个轴由一个电动机带动。仪器的公转轴呈水平方向,圆柱形的螺旋管支持件围绕此轴进行行星式运转,同时围绕自转轴进行自转。由于螺旋管柱的行星式运动产生了一个在强度和方向上变化的离心力场,使在螺旋柱中互不相溶的两相不断混合从而达到稳定的流体动力学平衡,两相分离成两层,重相占据螺旋管的每一段的外部,轻相占据每一段的内部,并且两相沿螺旋管形成一个清晰的线性界面。所以可以根据所用体系液体的流动趋势选用合适的模式,使得其中一相作为固定相保留在螺旋管中,另一相作为流动相并带着样品(溶质) 进入螺旋柱并不断反复穿过固定相。这一过程频率极高,当柱心以800r /min旋转时,频率超过每秒13次。流动相从固定相流动的相反方向泵入,以阻止固定相的运动,使固定相保留在色谱柱内,高速逆流色谱法就是利用了这种现象来实现高速分离的。 3 溶剂系统 3.1 溶剂体系的要求及分类 HSCCC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的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的,所以在溶剂选择时要重点考虑溶质在两溶剂中的分配系数,那么其分离物质的关键是溶剂系统的选择。对于分离的溶剂体系, 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不造成样品的分解与变性,且不与之发生反应;2)对样品有足够高的溶解度;3)样品在溶剂体系中有合适的分配系数值(K应在0.5-2之间);4)溶剂体系的各组分应分成体积比例适合的两相, 以免浪费溶剂;5)固定相能实现足够高的保留,且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保留值越大峰形越好)。因而准确测定待分离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便可选择出合适的溶剂系统。 常见的溶剂体系按极性分类有以下几种:1) 强极性溶剂体系;2) 中等极性溶剂体系;3) 弱极性溶剂体系;4) 极弱极性体系(无水体系);5)加酸体系等。这五种溶剂体系分别可以用于分离相应性质的天然产物。 3.1.1 强极性体系 正丁醇体系:该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丁醇和水组成,可根据需要在上下两相中加入不同体积比且极性位于正丁醇和水之间的惰性溶剂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一般加入甲醇、乙醇、丙酮作为调节剂,组成三元溶剂体系。该体系一般不是很常用。 醋酸乙酯体系:该体系是HSCCC分离常用的体系之一,基本两相由醋酸乙酯和水组成,可根据需要在上下两相中加入不同体积比且极性位于醋酸乙酯和水之间的惰性溶剂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一般加入甲醇、乙醇、正丁醇作为极性调节剂,组成三元或四元溶剂体系。用该类溶剂系统分离的物质基本上都属于苷类, 且大多数苷的苷元都比较简单,多数含有多个羟基,有的苷含有多个糖,常用于分离黄酮苷、苯丙素苷以及一些皂苷。最常用的溶剂体系有:醋酸乙酯-正丁醇-水、醋酸乙酯-甲醇-水、醋酸乙酯-乙醇-水、醋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这些常用的体系极性相差不大,只有醋酸乙酯-乙醇-水的极性稍微小点,不常用于分离含有多个糖的苷。 3.1.2 中极性体系 甲基叔丁基醚体系:该体系的基本两相由甲基叔丁基醚和水组成,可根据需要在上下两相中加入不同体积比且极性位于甲基叔丁基醚和水之间的惰性溶剂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一般加入正丁醇、甲醇、乙醇、乙腈作为极性调节剂,组成四元溶剂体系,三元的甲基叔丁基醚体系不是很常见。可以用于分离含羟基不是很多的苷类和极性较大的萜苷,以及含有多个羟基和羧基的非苷类物质。甲基叔丁基醚体系和醋酸乙酯体系的极性相差很小。 氯仿体系:该体系是HSCCC分离常用的体系,基本两相由氯仿和水组成,可根据需要在上下两相中加入不同体积比且极性位于氯仿和水之间的惰性溶剂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一般加入正丁醇、甲醇、乙醇作为极性调节剂,组成三元或四元溶剂体系。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氯仿-甲醇-水体系,氯仿体系可用于分离含有糖的苷, 也可分离不含有糖且含有一些羟基的苷元。但是甲醇在溶剂体系中的比例很接近或者大于氯仿在溶剂体系中的比例时,氯仿-甲醇-水体系可以分离含有多羟基的苷类物质,其极性甚至可以达到与醋酸乙酯体系极性似的程度。常用于分离黄酮、苯丙素、蒽醌、多酚及其苷。 3.1.3 弱极性体系 正己烷体系: 该体系是HSCCC分离常用的体系之一,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可根据需要在上下两相中加入不同体积比且极性位于正己烷和水之间的惰性溶剂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一般加入正丁醇、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腈、氯仿作为极性调节剂,组成三元或四元溶剂体系。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正己烷-醋酸乙酯-乙醇-水、正己烷-甲醇-水、正己烷-乙醇-水、正己烷-醋酸乙酯-水。一般用正己烷体系分离小极性非苷类物质,被分离物质中极性基团很少。常用于分离黄酮、苯丙素、蒽醌和一些萜类化合物。其中正己烷-甲醇-水、正己烷-乙醇-水分离物质的极性很小,基本不含羟基。而正己烷-醋酸乙酯-水分离的物质极性最大,可以分离含有多个羟基的物质,甚至能分离苷类。而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正己烷-醋酸乙酯-乙醇-水,这两个溶剂体系的分离极性范围很广。 石油醚体系: 该体系的基本两相由石油醚和水组成,可根据需要在上下两相中加入不同体积比且极性位于石油醚和水之间的惰性溶剂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一般加入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作为极性调节剂,组成三元或四元溶剂体系。其中运用最多的是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醇-水。用该体系分离的大多数物质都不含有羟基,很少用该体系分离苷类物质,只有当苷元分子较复杂且极性很低时可以用于分离由该苷元组成的苷。降低石油醚的比例,也可以分离一小部分的苷。 3.1.4 极弱极性体系(无水体系) 现在大多数用于HSCCC分离的无水体系都是用乙腈代替水与小极性溶剂组成基本两相,再根据需要在上下两相中加入不同体积比且极性位于小极性溶剂和乙腈之间的惰性溶剂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该溶剂系统可以用来分离极性非常小的物质,这种物质一般含有较多碳,基本上不含有极性基团,适用于分离小极性的甾体、萜类以及多碳烷烃。常见的无水体系有正己烷体系,其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乙腈组成。 3.1.5 加酸体系 在极性相对小的溶剂体系中加入酸碱会增大溶剂体系的极性。常在溶剂体系中加入盐酸、醋酸、三氟乙酸、磷酸盐。这种加了酸碱的溶剂体系常用于分离具有酸碱性质的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和酸性较强的黄酮类化合物。氯仿-甲醇-稀盐酸溶剂体系就常常用于分离生物碱类的物质,可以说氯仿-甲醇-稀酸体系是分离生物碱的专用体系。 3. 2 溶剂体系选择及组分分配系数的测定 选取一个合适的溶剂体系步骤:(1) 通过TLC或者HPLC预测被分离物质的极性。(2) 根据极性选择合适的分离体系。(3) 如果得知与被分离物质极性相似物质的分离体系,可以借鉴。在选择溶剂系统时就需要测定组分的分配系数, 而分配系数测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薄层色谱法,这两种方法都能够较准确地测出特定组分的分配系数值。HPLC法是将适量的样品分别溶于已平衡的两相溶剂,待分配平衡后,进行HPLC的测定,通过得到的色谱峰面积可精确计算出样品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薄层色谱法则是利用样品在等体积上下相中分配平衡后用薄层色谱展开, 通过薄层色谱得到的斑点判断组分的分配情况。不同的体系,有着不同的平衡时间(不同溶剂系统中,从两相溶剂系统的上相与下相溶剂混合时,直到两相系统达到完全分层的时间),其影响着系统的分离效能,与固定相的保留率密切相关。 如果要同时分离多种物质,首先要预测被分离物质的极性,根据极性的大小来选择分离体系。如果被分离物质的极性都比较大, 可以选用醋酸乙酯体系;如果被分离物质一部分极性大,一部分极性中等可以选用氯仿体系;如果被分离物质一部分极性中等,一部分极性较小可以选用正己烷体系;如果被分离物质极性都较小可以选用石油醚体系。 4 实验操作及影响因素 4.1 实验操作 在进行分离纯化时,首先将固定相充满于色谱柱,而后色谱柱即围绕自身轴进行自转;同时围绕设备中心轴进行高速公转(即行星式运动),再将流动相泵入色谱柱。在此之前,首先选择预先平衡好的两相溶剂中的一相为固定相,并将其充满螺旋管柱,然后使螺旋管柱在一定的转速下高速旋转,同时以一定的流速将流动相泵入柱内。在体系达到流体动力学平衡后(即开始有流动相流出时),将待分离的样品注入体系。进样时,将样品组分溶于一定体积的的流动相之中,其组分将依据其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实现分离。同时,在注入固定相和流动相前,需配制溶剂系统,充分振荡后静置过夜;分离上下层溶剂,超声排气30min。而测试结束后用氮气将固定相推出, 可测得保留率,有时由于固定相的流失导致流出液乳化,一般要求固定相的保留值大于50%。 4.2 影响因素 由于高速逆流色谱是无需任何固态载体支撑的液-液色谱,其中作为固定相的液体在色谱柱中的保留程度对于高速逆流色谱的分离过程是十分重要。首先,所选择的溶剂体系对固定相保留率有很大的影响,如两相密度差、粘度、界面张力等。两相的密度差对固定相保留率的影响最大,固定相保留率和密度差基本呈线性关系。其次,还存在一些人为可以操控的条件会对固定相保留率产生影响,如高速逆流色谱的转速、流速、以及柱温等。其中,螺旋管柱的转速以及它产生的离心力场对两相的混合程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于界面张力较高的溶剂系统,应使用较高的转速,以使两相之间能够剧烈的混合,从而促进分配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