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茶文化异同的对比
茶道文化中国与英国的差别

茶道文化中国与英国的差别大概因为茶文化的不同,喝茶方式的不同,亚洲茶文化与欧洲茶文化截然不同,那茶道文化中国与英国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茶道文化中国与英国的差别,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文化中国与英国的差别中国哲学源于农耕文明。
农时农耕尤不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因而中国人视大自然为母亲,对其有一种天然的崇敬、依赖之情,更极为推崇汉代的儒学人家蕈仲舒提倡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思想。
茶生于山川河流之中,中国人在发现利用的基础上,自然结合自身的审美情趣赋予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中国茶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郁的山林气息。
绿茶在众多茶叶品种中最受人喜爱,原因就在于未发酵的绿茶一经冲泡,其形状、颜色、气味无不给人自然的气息,或看、或闻、或品,都令人仿佛置身于葱绿的自然一般心旷神恰。
紫砂茶具也在种类繁多的茶具中获得最多宠爱,是因为紫砂这一陶土精灵给人以质朴的泥土芬芳和无限的天地灵气。
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大夫大都偏爱饮茶,雅兴来时,常邀三五好友,于松风竹林间煮茗论道。
数千年的文化熏陶,赋予了茶“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等神韵。
一方斗室,一豆青灯,一杯香茗,常常使人气定神闲、物我两忘,得以感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理想境界。
与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西方文明主张“天人两分”,视自身为探索者和研究者,试图通过掌握自然的奥秘来主宰自然。
具体而言,英国人喜好发酵过的红茶,还经常加入其他调料,制成奶茶方才饮用。
在茶具的选择上,英国人也没有一直沿用中国瓷器,而是创造性地将动物的骨灰加入到瓷土中进行烧制,制造出了饮茶用的骨瓷。
英国茶文化还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
比如,邀请别人来喝下午茶时,女主人们势必要拿出家中最好的茶,费尽心思做出美味的茶点,还要换上最得体的服饰,从而向客人展示自己以及家中最完美的一面,获得自我精神的满足。
此外,英国茶文化追求实用性。
相较于中国茶文化随时随地皆可饮茶的传统,英国人将茶与一日三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会在固定的饮茶时间才悠闲地喝杯茶,如传统茶、下午茶以及晚餐茶,体现了其严谨考究的文化特色。
中英茶文化差异比较及传播启示

2017年第07期茶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饮品,通过喝茶,我们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放松自己的身心,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也渐渐地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由此,茶文化迅速形成并发展,中国的茶文化,逐渐从东方走向了西方,并对西方各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国家就是英国。
自16世纪之后,茶文化传入英国并不断发展,时至今日,英国的茶文化已经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茶文化的发展。
在中英茶文化的发展中,有很多相似,但又不相同的地方,只有通过比较、对比,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中英两个茶文化的比较,从中得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启示,本文探讨了中英茶文化差异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启示。
1中英茶文化的比较1.1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茶文化,古已有之,换句话说,中国的茶早在上古时期就有史料记载。
在《神农本草经》中,我国传说中的人物神农氏使用茶叶来治疗中毒的人,至今还没有发现比之更早的记载,而这个记载,距今有着大约4900年的历史。
所以,茶在中国的发展,便从此刻开始了。
东汉时期,茶文化缓慢发展着,而到了六朝时期,我国的佛教开始兴盛,出现了饮茶的僧人,带动起了一股饮茶的热潮,而这股热潮,也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
于是,封建统治者开始喜爱饮茶,统治者一带动,大家竞相模仿,后来,上到官员,下到百姓,人人都开始饮茶,掀起一股饮茶风潮,茶由此发展起来。
到了唐朝,商业经济发展兴盛,茶作为东方大国的商品,则更是发展兴盛起来,茶商品交易也流通频繁。
诗人骚客竞相为茶作诗,如李白、杜甫所写的《所做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春风啜茗时》等一系列茶诗,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而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则写成了传世之作《茶经》,这是我国的第一部详细介绍茶的经典巨作。
中国的茶文化至此正式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
1.2英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东方,更是传到了海外,16世纪,贸易的发展,海外贸易兴盛,而茶则开始了海外的传播之旅,它被葡萄牙人带到了英国,这也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节点。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英饮茶文化之间的差异(精品doc)

The Differences of Tea-drinking Culture betweenChina and BritainStudent:liyongTutor: lixuanAbstractChina is the native place of tea, and it i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plant, drink and export tea.When tea was discovered by Chinese, it was initially used as herb.According to records, the Tang Dynasty prosperous exchanges at home and abroad, tea is often used as gifts to the monks of China, missionaries and foreign envoys to Chinese, which is spread to the world, and in seventeenth Century to the identity of the British Isles imported luxury landing.Although,in many countries,there have tea phenomenon,but comparing with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the tea culture of Britain is the most famous and typical, and it has formed its own special tea culture.The paper aim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of tea-drinking culture between Britain and China from the four points,the history of the tea drinking ,the manner of tea drinking,the spirits of tea ceremony, and the impact of tea drinking.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the writer suggests two points to develop our own tea culture,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day of tea drinking and creating our own international tea brand.Key words:Tea culture China and Britain Difference摘要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引用和出口茶叶的国家。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谈中英茶文化

文化探索132摘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中英茶文化中的共性与差异,皆在通过对于中英茶文化中的异同来更好的理解中英文化。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英国茶文化;跨文化交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茶起源于神农氏、闻名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氏。
而欧洲有关茶叶的记载始于1559年。
17世纪,中国茶叶经由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贸易进入到欧洲市场。
使得欧洲各国开始了饮茶的习惯。
除中国外,英国人也将茶发展成了一种文化。
因此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两个具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国家入手来探究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异同,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近而能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促进中英两国更好的进行文化交流。
一、中英茶文化的共性1.饮茶习惯中国是茶的故乡,英国则将下午茶文化发挥到极致。
相传早在公元前2700年以前,中国就有人已经发现茶有滋补唾液、解渴、提神、祛病的功效。
经过不断改进的加工工艺,茶已成为一种适合所有年龄的饮料。
因此,饮茶的习俗在中国已经形成,并持续了几千年。
在英国,上层社会对茶的膜拜则源于一位葡萄牙公主。
1662年,嗜好饮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那时候,红茶之珍贵不亚于白银。
新王后优雅的泡茶方式令英国贵族争相效仿,品茗风尚迅速风行并成为当时“高大上”的象征,英国上流社会掀起一股“最炫中国茶”之风。
而在19世纪40年代英式下午茶盛行。
直至今日英式下午茶依然风靡全球。
2.社交手段自古以来,茶与酒都有着先天的交际功能西方人很重视茶会,特别是英国人,把饮茶变成独具特色的社交形式。
在英国,中上层家庭常组织茶会招待亲友,请来三五客人,一起品品茶,聊些轻松有趣的话题。
在中国茶叶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社交角色。
在中式的婚礼中有一个不能丢掉的环节就是穿着红色结婚礼服的新娘、新郎站在父母面前,会恭敬地端上了茶说:“爸爸,妈妈,请喝茶。
”通过这个动作来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中英茶文化比较

中英茶文化比较作者:蔡佳颖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2期摘要: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中可以反映出该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
茶文化始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当茶文化传入英国后,与当地的文化因素相结合,形成了很有代表性的西方茶文化。
本文通过中英茶文化的对比,简要分析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中国;英国;茶茶对于中国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我们上至国家礼节,下到平民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陆羽的《茶经》。
自17世纪后,茶文化传入英国。
虽然最初只在上层社会流传,但慢慢也形成了独具特色“下午茶”文化。
中英的茶文化中的异同之处可见文化差异之一斑,下面我将就这文化差异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从茶的种类来看,绿茶在中国是最受欢迎的茶,而英国人更喜欢红茶,这其中就能看出许多文化的因素。
从历史上来看,人们茶叶的利用,是一个逐渐了解的过程。
最早出现的茶只是简单地将茶树的叶子煎水后饮用。
后来才有慢慢出现了炙烤、蒸、炒等加工方式,出现了绿茶。
然而有些新鲜的茶叶,采摘下来后,尚未进行及时的杀青,由于堆积、损伤、运输中的摇晃等原因,使得部分鲜叶发生了发酵反应,于是就产生了发酵茶类——红茶与花茶。
在唐宋时代,茶叶的生产系统以贡茶为主,因此就不会出現保存不当而发酵的现象。
同时,对茶叶的挑选制作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龙团凤饼、雀舌、毛尖,都是追求叶子的外形美的绿茶。
而到了元朝,贡茶系统慢慢瓦解,制茶转向民间。
没有了严格的控制标准,有些茶叶经过了无意的发酵,红茶才得以广泛流传。
明清时期,英国开始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由于绿茶的制作成本太高,而且在运输中很难保存,因此流传到英国的茶大多是红茶。
另外,任何文化的产生都是环境适应的结果。
茶文化最早兴起于我国的东南沿海,气候较温暖,而英国出于高纬度地区,气候较湿冷。
绿茶阴寒,不如暖性的红茶适合英国人的体质与生活环境。
另外,英国多食牛羊肉。
中英茶文化差异

文化长廊中英茶文化差异刘子熙 沈阳大学侯君 沈阳大学摘 要:茶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深受世界各国的喜爱,而其在各国衍生的茶文化也大不相同,中国的茶道最具有代表性,而英国的下午茶也有其独特性。
从茶的起源,发展,茶具的使用与习俗到茶所带来的精神都有其各自特点。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中国和英国的茶文化进而比较两者差别。
关键词:中英;茶文化;差异作者简介:刘子熙(1995-),女,汉,辽宁人,沈阳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侯君(1979-),女,汉族,研究生,沈阳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184-01随着当今世界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通过文化的形式影响着世界各地,但不同的人文背景,环境差异,风土人情也使中英有着不同的饮茶文化。
一、中国茶文化茶作为中国的民族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进程,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约300多万年前。
根据陆羽《茶经》所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文化在中国的体现被称为茶道,也是中国文化中唯一获得此称号的美食艺术。
中国的饮茶之道,即所谓的“四大精神”: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中心,是由《周易》中“保合大和”的思想发展而来的,也是茶道之魂。
在儒学中体现为“中庸之道”。
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谦逊待人,在为人处世中体现“以和为贵”。
静,意味着安静,纯净和整洁。
品茶需要平和宁静的环境和空灵虚静的心,当空气中飘散着茶的幽香,萦绕着身心,品茗者的内心也得愈加空灵透澈,渐入“天人合一”的意境。
怡,意味着高兴,舒心和满足。
幽美的品茶环境,精致的茶具,迷人的茶香,清爽的茶味都使人产生舒适的感觉。
人们的审美器官和精神心灵都会在这样一个舒畅,怡悦的氛围中得到升华与满足。
真,意味着物之真,情之真,性之真,道之真。
无论是茶叶,茶具还是桌椅,字画等都要求真家真迹;品茗时的情谊也要真挚;释放真性情;在自然中体会其“道”的哲学。
从茶文化中对比中英文化价值观

2018年第10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LGKY2017-37作者简介:严映雪(1976-),女,陕西汉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1中式茶与英式茶的发展过程1.1中式茶的发展中式茶有着较悠久的历史,根据记载的文献我们分析,唐朝是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点。
其中陆羽的《茶经》能够反映出当时茶的影响范围很广。
其实,在唐这个朝代之前,也出现过茶,但是没能找到比较具体系统的文献,并且那时候对于茶的研究也极少,饮茶的要点也没有。
但是自从《茶经》的问世,就给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再后来,宋朝有一种叫做“斗茶法”的现象出现,将茶文化更好地展现在百姓生活中,遍布了大街小巷。
由此可见,社会风气对于茶的发展来说,也是有推动作用的。
随着后来的每个朝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开始重视起来,将茶贯穿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去。
这样,就加速了茶文化的发展,并且对于之后的茶精神也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1.2英式茶的发展与中式茶比较来说,英式茶的发展时间就比较短了,发展的起点也是不一样的。
大概在17世纪的时候,随着凯瑟琳嫁到英国皇室,在她的众多陪嫁品中,其中也包括了茶。
并且,凯瑟琳也在当时创办了贵族们消遣的“家庭茶会”,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茶在英国逐渐变成一种权利,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19世纪时,英国人偶然发现的野生的茶树,因此,英国就开始殖民地范围内的大面积种植茶树。
随着茶树的种植,以及当时的社会潮流走向,英国人开始将茶作为自己的消遣饮品。
而且对于英国人对茶的需求来说,英国人吃午餐都比较随便,而下午时间特别漫长,为了不饿肚子,“下午茶”也逐渐流行起来。
2英式茶语的文化分析2.1概念“茶”对于英国人来说,包含了不止一种意思。
在中文中,茶不仅是茶叶,还是用茶叶来冲泡的饮品。
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在他们的茶文化里面,茶除了中文所表达的意思之外,还有其他的意思。
比如“下午茶”里面的茶就表示午后休闲时刻,或者是聚会。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摘要: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备品。
由于东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茶有着或相似或相异的文化。
本文在跨文化视野下,从历史渊源、品茶文化、茶道精神、文学对茶的运用等方面,对中英茶文化进行对比。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精神;跨文化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英国利用茶叶这一舶来品塑造了独具英国特色的红茶文化,开创了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成为世界上人均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中英茶文化的不同表现根源于两国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轨迹。
一、茶的发展史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这种贡献不仅在于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的始发性,而且还体现在茶文化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全人类的一种灿烂独特的特色文化体系。
[1]“精茶、真水、活火、妙器”。
[2]茶艺之四要素也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陆羽所撰的《茶经》《茶经》对唐代及以前的茶叶历史、产。
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我国茶文化的里程碑。
宋朝的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到元、明、清时代,城市茶馆随之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把茶与各种民间文化活动融“客来敬合起来,形成了特殊的“茶馆文化”。
“民不可一日无茶”,是中国人生活的一个剪茶”影。
人们的生活习惯千差万别,但茶却是共同的爱好,人们在细啜慢饮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
“饮茶代酒之习惯,东西方同样重视,惟东方饮茶之风盛行数世纪之后,欧洲才开始习饮之”。
[3]茶叶的发现纯属偶《神农草本》然,据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遭七十。
作为能解毒提神醒脑的良二毒,得茶而解之”药,茶后来衍生出品种繁多的茶叶家族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老庄无为主义、孔孟仁爱思想逐渐渗入茶文化领域。
秦汉之前四川就盛行饮茶。
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茶文化与儒、道、释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茶文化异同的对比中英茶文化异同的对比中西方茶文化比较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的21世纪,茶文化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1、中西方茶文化的交融17世纪初,继茶叶到达荷兰后,饮茶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
公元1637年英国首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年,“饮茶皇后”凯瑟琳提倡皇室饮茶,亲以玉照为中国红茶作商标,推行以茶代酒,使饮茶之风很快风行。
这一时期,中国红茶开始大量进入伦敦市场,饮茶之风,开始风靡整个英伦三岛。
明末清初,英国人从我国厦门、广州贩运大量茶叶,除供应本国所需外,还大量转运到美洲殖民地,以后又相继销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1773年的波士顿毁茶事件,爆发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可见当时中国茶在欧洲的影响之深远。
红茶的品饮,在国内不似品饮乌龙茶的“功夫茶法”,那样讲究冲泡技艺及茶道精神。
红茶只以传统的饮茶法,以清饮为主,调饮为辅。
传播到国外,又将红茶与牛奶相融,制成风味独特的奶茶,不但深化了红茶调饮法,而且有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
以英国为例。
自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不仅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饮茶皇后”而且在推动英国茶叶贸易,提倡饮茶风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皇后进宫后,饮茶风尚首先在英国宫廷盛行,并成为宫廷的一种礼仪,接着流行于豪门世家,成为他们的灵丹妙药和社交的风行饮料。
由于皇后的崇尚饮茶之风,又成为贵族夫人时髦的风尚。
18世纪,茶价日趋低廉,茶就成英国人主要饮料,饮茶也逐渐普及民间,此时大众化茶馆林立,饮茶普及各阶层,在英国人生活里,茶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
”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
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2、各国的茶文化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
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
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
下面选取了一些代表国家和地区,去领略同一片绿叶,被赋予的不同内涵。
第一站:美国美国被称为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人喝茶,令人称奇。
在美国市场上,中国的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
这也就凸现出了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
青睐于喝速溶茶,夏季来一杯冰凉的冷饮茶,顿觉心中清凉,很是惬意。
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
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
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沁鼻,啜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
遗憾的是,由于这茶以饮、以凉为主,便没有中国茶沏出的那种品味、那种温馨、那种悠闲,喝茶的情调也大打折扣。
第二站:英国茶是英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茶叶消费量约占各种饮料总消费量的一半。
英国本土不产茶,而茶的人均消费量占全球首位,因此,茶的进口量长期遥居世界第一。
英国饮茶,始于17世纪中期,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与英国查尔斯二世,饮茶风尚带入皇家。
凯瑟琳公主视茶为健美饮料,嗜茶、崇茶而被人称为”饮茶皇后”,由于她的倡导和推动,使饮茶之风在朝廷盛行起来,继而又扩展到王公贵族和贵豪世家及至普通百姓。
英国人好饮红茶,特别崇尚汤浓味醇的牛奶红茶和柠檬红茶,伴随而来的还出现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会以及饮茶舞会等。
目前,英国人喝茶,多数在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进行。
倘有客人进门通常也只有在这时间段内才有用茶敬客之举。
他们特别注重午后饮茶,其源始于18世纪中期。
因英国人重视早餐,轻视午餐,直到晚上8时以后才进晚餐。
由于早晚两餐之间时间长,使人有疲惫饥饿之感。
为此,英国公爵斐德福夫人安娜,就在下午5时左右请大家品茗用点以提神充饥,深得赞许。
久面久之,午后茶逐渐成为一种风习,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在英国的饮食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午后茶的。
在英国的火车上,还备有茶篮,内放茶、面包、饼干、红糖、牛奶、柠檬等,供旅客饮午后茶用。
午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一般只供应一杯茶和一碟糕点,只有招待贵宾时,内容才会丰富。
第三站:法国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靠大西洋。
自茶作为饮料传到欧洲后,就立即引起法国人民的重视。
以后,几经宣传和实践,激发了法国人民对”可爱的中国茶”的向往和追求,使法国饮茶从皇室贵族和有闲阶层中,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法国人最爱饮的是红茶、绿茶、花茶和沱茶。
饮红茶时,习惯于采用冲泡或烹煮法,类似英国人饮红茶习俗。
通常取一小撮红茶或一小包袋泡红茶放入杯内,冲上沸水,再配以糖或牛奶和糖;有的地方,也有在茶中拌以新鲜鸡蛋,再加糖冲饮的;还有流行饮用瓶装茶水时加柠檬汁或橘子汁的;更有的还会在茶水中掺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做成清凉的鸡尾酒饮用的。
法国人饮绿茶,要求绿茶必须是高品质的。
饮绿茶方式与西非饮绿茶方式一样,一般要在茶汤中加入方糖和新鲜薄荷叶,做成甜蜜透香的清凉饮料饮用。
花茶,主要在法国的中国餐馆和旅法华人中供应。
其饮花茶的方式,与中国北方人饮花茶的方式相同,习惯于用茶壶加沸水冲泡,通常不加佐料,推崇清饮。
爱茶和香味的法国人,也对花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年来,特别在一些法国青年人中,又对带有花香、果香和叶香的加香红茶发生兴趣,成为时尚。
沱茶主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因它具有特殊的药理功能,所以也深受法国一些养生益寿者、特别是法国中老年消费者的青睐,每年从中国进口量达2000吨,有袋泡沱茶和山沱茶等种类。
第四站: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因此饮茶带有英国色彩,大多习惯于饮红茶,普遍爱好的是牛奶红茶。
一般早、中、晚饭后各一次,有的甚至达到5次。
大多采用茶炊烹煮法,即先将开水壶中水煮沸,尔后放上红茶,再烹煮3-5分钟,随即用过滤器滤去茶渣,然后将茶汤注入茶杯,再加上牛奶和糖调匀即饮,另外,也有少数不加牛奶而代之以柠檬片的,又叫柠檬红茶。
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高地以及靠近阿富汗边境的牧民,也有爱饮绿茶的。
饮绿茶时多配以白糖并加几粒小豆蔻,以增加清凉味。
巴基斯坦人待客多数习惯用牛奶红茶而且还伴有夹心饼干、蛋糕等点心,大有中国广州早茶”一盅两件”之风味。
第五站:俄罗斯喝茶属于俄罗斯生活的一部份,俄罗斯人喜欢喝茶,但是跟所有以肉食为主的民族一样,他们喜欢喝红茶,主要是红茶末。
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就是中国茶叶的最大买主,那时候中国茶叶的出口量百分之七十五都卖给沙皇时期的俄国。
莫斯科市中心中国城社区有十九世纪雕龙画栋的中国茶行,可见证当时双方茶叶贸易的兴盛。
为了喝茶,俄罗斯人家里都有一个特殊的茶炊,它们称为「萨莫瓦尔」。
以前茶炊是铜制的,有点像台湾台电福利社东北火锅,中间是放木炭、冒烟的桶子,底下是放煮水的锅,唯一差别是俄罗斯茶炊有一个水龙头,水煮开后,就从小水龙头放水泡茶。
这种旧式茶炊只有在莫斯科跳蚤市场看得到。
现代「萨莫瓦尔」兼具传统与新潮,它外表漆得非常有斯拉夫民族的风味,也不用炭烧而用电加热,体积变小,而且用电烧水不会弄得乌烟濔漫。
主要是现在俄罗斯家里人口变少了,家庭人口少,因此不需要大容量的茶炊了。
俄罗斯人泡茶后,要用一个做成各种母鸡或俄罗斯大妈形状的套子罩在茶壶上,等茶泡开了往茶杯倒。
俄罗斯泡的茶特别浓。
所以他们先倒半杯浓茶,然后加热开水,再加两块方糖与柠檬片。
由于俄罗斯人喝茶程序非常复杂,俄国人对茶也比较讲究,不仅要有茶杯,还要有茶托,连用玻璃杯喝茶,也要把杯子放在金属套内。
俄罗斯人不仅饭后喝茶,他们平常也喝茶。
喝茶时配果酱、巧克力、饼干与蛋糕,与台湾茶食比较别有一番风味。
第六站:伊朗伊朗人,将茶喝成了生命里一道不变的美丽风景。
国内大大小小的茶室遍布各地,让人眼花缭乱。
长此以来,形成了一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富茶文化。
一天十五六杯茶。
许多伊朗人每天非茶不欢,而每天喝茶的次数也多得惊人,一天十五六杯是最起码的。
原因在于:伊朗禁酒,以茶代酒,能够提神、健身、醒胃、清肠等等。
茶室,对于大部分伊朗人来说,是以茶会友的地方,也是谈生意的好场所。
几乎每间茶室都出租水烟,握着水烟管咕嘟咕嘟地吸食的同时,一宗宗生意也就不知不觉地谈成了。
在伊朗北部大城大不里士(Tabriz)有间桑葚茶室。
那是间别具风味的露天茶室,设在成排桑葚树下。
那儿有一条奇怪的规矩:男女必须分开坐。
伊朗人喝茶,有个很奇特的方式——琥珀色的茶,盛在小巧玲珑的玻璃杯子里,喝茶时,糖块不是放进茶里搅和的,而是直接放入口中,再去啜茶。
伊朗的糖,呈现不规则的结晶体,一片片薄薄的,晶亮的黄色,轻轻一咬,“卡卡”数声,糖片分崩离析,再悠悠然地把茶啜入嘴里,让它慢慢地与口内的甜味中和,在味蕾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令人心驰神往的涟漪。
有些糖片还镶嵌着柠檬皮,一咬,满嘴生津,这时,赶紧将略带涩味的茶灌入口中,以舌尖略略搅和,那种甘醇已极的好味道,足以使头发“轰”的一声全都直直地立起来。
当然,一般较为简陋的茶室,并不备有这些薄片糖晶,仅仅只供给一般化的方块白糖,伊朗人惯常的做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拈着糖块,蘸了蘸茶,放进口里,等它在舌上欲融未融之际,便啜茶入口,与糖中和。
第七站:韩国韩国的民族史有5千多年,从新囫时代开始就有茶文化,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韩国茶礼“和、敬、俭、美”基本精神,体现了心地善良,以礼待人,俭朴廉政和以诚相待。
成人茶礼是韩国茶日的重要活动之一。
韩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礼节。
成人茶礼是通过茶礼仪式,对刚满20岁的少男少女进行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其程序是司会主持成人者赞者同时入场,会长献烛,副会长献花,冠者(即成年)进场向父母致礼向宾客致礼,司会致成年祝辞,进行献茶式,成年合掌致答辞,成年再拜父母,父母答礼。
冠礼者13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5人。
高丽五行茶礼气势宏伟,规模更大,展现的是向茶圣炎帝神家氏神位献茶仪式。
唐代陆羽著有《茶经》,被人称为茶圣,茶神。
韩国则把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炎帝神家找称作茶圣,古代传说中神家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家是发现茶,利用茶的先行者,高丽五行茶是韩国为纪念神家氏而编排出来的一种献茶仪式,是高丽茶礼中的功德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