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修辞手法

一、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二、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三、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四、分类: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4、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5、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6.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斯妤<<北海的早晨>>)

7.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8.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二)、拟物(借物喻人):

1、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2、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3)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4)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5)坦克后面,“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二、判断下列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2、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5、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6、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7、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8、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9、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10、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11、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12、骆驼是沙漠之舟。()

1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5、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6、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7、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doc

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 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 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

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 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 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 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3 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4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5 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示例: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6 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7 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示例: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8 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示例: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9 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示例: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10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专题02+比拟-古代诗歌阅读常考修辞手法通关+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oa 比力汽 典例在伐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① [宋]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 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召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 案】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说乌云堆压山头时正酝酿着一场大雪,而说“云”和“山”在“商量”下 雪的事;不说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即将来临,而说“柳”会睁开眼睛、“桃”会展开笑颜“领略” 春光。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表达出作者奉诏还朝时高兴的心情。 【试题分 析】 解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词义,颈联中的“容”“意” “商量”以及“眼”“腮” “领略”等词,都是人的形貌和动作特征,这里却用来写“云”“山”和“柳” “桃”,据此分析可知,颈联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I【参考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试题分析】 解此题,可运期丹点明手达+手法的具体运禺+手适作谨果"这一展路解题.瘁午帯初回,巻窗尽I '放春?去"是^^^^人年醉入釁,醛来洁室内清静悠闻,于是卷星带子,明嵋的阳光和請■新的空气涌入室内J ;心情亠下子舒畅是来,春感竟像鸟几亠樺祓放了出去.这里显然使再了比拟(拥物)的手达,化无彩專憋; I I ;为有形,獻写呛了词人商对春光时的感受. ;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即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比拟修辞格可以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比拟,包括两种: (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得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如林逋《山园小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该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致。 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中表现好雨就运用了拟人手法,“好雨”如一位品格优秀的人,做好事也是悄无声息的。 再比如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的“笑”,表现了桃花的艳丽与神采,情味悠悠。 又如刘颁《新晴》:

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修辞手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比拟的修辞手法 一、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二、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三、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四、分类: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4、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5、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6.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斯妤<<北海的早晨>>) 7.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8.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二)、拟物(借物喻人): 1、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修辞手法 一、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二、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三、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四、分类: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4、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5、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6.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斯妤<<北海的早晨>>) 7.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8.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二)、拟物(借物喻人): 1、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高考语文 基础终极突破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拟、借代、对偶素材

一、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判断下列比拟句的种类: A.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 (拟物) B.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顶风冒雪,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拟人) 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D、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E、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拟物) 3、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 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4、比拟的作用 ①感情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生动;⑧表意更加丰富。 二、借代 l.概念 借代是用机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判断下列借代的种类: (1)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用特征代本体。(“红眼睛”代阿义) (2)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具体代抽象。(“枪杆子”代革命军队) (3)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专名代泛称。(“雷锋”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4) 一队红领巾唱着山歌走下山来。形象代本体。(“红领巾”代少先队员) (5)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緇衣。部分代整体,(“低眉”代“低头”) (6) 专弄丈墨,为壮士捧腹。结果代原因。(“捧腹”是“笑”的结果) (7)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材料代本体。(“青铜”代镜子) (8)你怎么不把龙井沏上。产地代本体(龙井代茶) (9)他一天抽一盒“阿诗玛”。牌号代本体(阿诗玛代烟) 3.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用借体称代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例如“红旗指处乌云散”中,“红旗”指人民军队,是借代;“乌云”喻黑暗势力,可还原为明喻,是借喻。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而构成借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例如: A.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账。(借代)

常见地九种修辞手法

一、《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方法例说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比喻的种类”所列举事例,其中明喻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 层峦叠嶂都成了 ..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 ②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这里“事实”是本体,“镜子”是喻体。) ③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 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前一个比喻是从荷花个体的角度,写它的光泽和颜色;后一个比喻是从荷花整体的角度,写它在荷塘里的分布。) 5.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二)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 ...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 ...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 ..,西边的一 个是西装 ..。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 3.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的注意点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解题技巧】 一、考点梳理 (一)考点知识 1.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③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博喻。 (5)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

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2.比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M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作用: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 3.两者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如: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比喻)圣马克堂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游客。(拟人) (二)考查角度 一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二是修辞作用的正确理解,三是修辞类型的准确判断。 (三)考查内容 从取材来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的,主要是那些叙述或

修辞手法——比拟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比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比拟修辞的概念、构成、分类和作用 2、能够准确判断比拟句 3、学会赏析比拟句的表达效果 二、重点、难点 学会判断比拟句以及赏析比拟句的表达效果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1、比拟的概念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2、构成 本体、拟体、拟语 3、比拟的种类 (1)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语描写物。 例: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拟物: a.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 例:在群中的呼和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b.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4、比拟的作用 a.色彩鲜明 b.描绘形象 c.表意丰富 5.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a.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 是用喻体比作本体,重点在“喻”。 b.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 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c.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 惯用于写物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比喻则不同。比喻是把甲物说成像乙物,或是乙物,或者干脆用乙物来代替甲物。 因此:喻体的现和拟体的隐,是区分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7、现代文阅读中赏析比喻句固定答题模式: 6.现代文阅读中赏析比拟句的固定答题模式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了……人的特点,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给人强烈的感染力。 (五)、高考演练 (六)巩固练习 (七)课堂小结

比喻和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容易混淆,这是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例如“海燕像勇士”和“勇敢的海燕”两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拟人。既然“勇士”是人,为什么“海燕像勇士”是比喻而不是拟人呢?因为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 一、两者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比喻构成的客观基础是相似性,比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拟”就是仿照的意思。比拟不要求两者有相似性。如“披星戴月”是比拟,它不是说“星像衣服,月像帽子”而可披可戴,而是说把星当成衣服,把月当成帽子而可披可戴的。同理,“勇敢的海燕”是把“海燕”当成具有人物的勇敢行为来写的,因而是拟人。“海燕像勇士”是说海燕在不怕危险、有胆量这一点上与勇士是相似的,因而是比喻。 二、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比喻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一主一从。“纪念碑像巨人”就是以“巨人”喻纪念碑。“海燕像勇士”就是以“勇士”喻海燕。比拟是以乙当甲,重在“拟”,甲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拟为人。 三、必须出现的成分不同。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如借喻。例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刚落地的娃娃是人生的开始。二者都有充满活力的相似点,这句中的本体出现。例

2.雨扯天扯地下着……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喻体是箭头、瀑布,本体没有出现,分别是雨点和屋檐水。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或人物)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本体。如: 1.勇敢的海燕。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没出现。 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这是苏轼《海棠》诗中的名句。这里苏轼把海棠当作一位“红妆”美女了。前一句中本体是“花”,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说“海棠像人一样睡去”那就是比喻了。 3.延河滚滚喊前进!这句话中的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出现,写成“延河像人一样喊前进”就是比喻了。由此可见,区别比喻和比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运用比喻,喻体必须出现;运用比拟,本体必须出现。

小学修辞手法夸张比拟专项

语文夸张比拟修辞修辞讲解及其练习题 夸张的定义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作用 夸张的作用是 1、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 2、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3、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例子 1、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2、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毛泽东 分类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大虎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我的心像刀绞一样。(夸张)我的心痛得像刀绞一样。(比喻) 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班里静得连针掉了都能听见。 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房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比拟定义 比拟: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即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拟人是赋予事物人的情感与动作。拟物是赋予人事物的情感与动作。 作用: 亲切自然或生动形象 例如:拟人——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高粱笑红了脸。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注意: 1、比拟要避免褒贬不当。 比拟,不管是拟人还是拟物,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比拟时要注意感情色彩协调一致,避免褒贬不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