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4)概述循环系统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常规指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用图解法来表示复杂知识的方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观察心脏的结构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进入了哪里?我们吸入的气体如何运往全身各处?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出示血液分层图,提示思考提纲:

a.正常情况下,血液会凝固,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我们要在血液中加入什么?

b.血液分几层?分层后的各部分是什么成分?

c.血浆的成分和功能是什么?

2.出示光学显微镜下血细胞涂片标本图,出示思考提纲:

a.在此血涂片中指出各种成分的名称?

b.在此血涂片中哪种细胞体积最大?哪种细胞体积最小?哪种细胞数量最多?哪种细胞数量最少?哪种细胞没有细胞核?

c.列表比较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d.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什么?它有什么特性?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称为贫血。贫血病人应多吃含铁质或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f.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仔细观察、思考、交流。

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归纳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小组讨论“人血常规化验单”

结合第一章的内容回答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输血与血型

有些人因为意外原因,失血过多,这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给他输血。是不是所有的学都适合输血啊?

提问:

a.血液的类型。

b.混合输血的危害和输血的原则。

c.谁是万能输血者和万能受血者?

知识拓展

教师幻灯片展示知识拓展的题目。

教师对学生所做题目进行简单的点评。

学生独立完成知识拓展的题目。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出示三种血管的图片判断分析

2.出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对比的表格,让学生列表归纳。

3.出示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和提纲:

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生物学观点?

区别各种血管,并说明区分的依据并列表归纳。

知识拓展

教师展示血管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血管的名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出示心脏结构示意图和思考提纲:

a.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结构的名称。

b.说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各结构的名称。

c.观察图,比较说明心脏的四个腔中,哪个腔最厚?

d.观察心脏的图片,说出图片所指的结构的名称。

2.师生共同归纳心脏的特点及血流的方向。

血液循环的途径

1.出示体循环示意图:

说出体循环的途径。

2.出示肺循环示意图:

说出体循环的途径。

a.体循环和肺循环是通过什么结构联系的?

b.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动静脉血发生转变的场所在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血压和脉搏

提问:

1.成年人的正常收缩压和舒张压。

2.低血压和高血压

3.脉搏次数

结合实际生活

知识拓展

观察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某人患有肾炎,医生在其手部输液治疗,请说出药物经过的途径。

2.下肢骨骼肌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出体外的途径。结合循环路径。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第二单元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2) 1.[2015·漳州]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靠血液中的(B) A.血浆B.红细胞 C.白细胞D.血小板 2.[2015·广元]医生在对病人输液时,输液针刺入的是(C) A.动脉B.毛细血管 C.静脉D.淋巴管 3.[2015·呼和浩特]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图2-2-10 A.③的管壁厚,弹性大 B.③内流的是动脉血,④内流的是静脉血 C.⑥内的血液流向③ D.①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② 【解读】图示中①为右心房,②为右心室,左心房⑤收缩可使血液流向⑥左心室。 4.[2015·聊城]医生在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或严重贫血病人时,应该分别给患者输(C) A.鲜血和红细胞B.血浆和白细胞

C .血浆和红细胞 D .鲜血和白细胞 【解读】 大面积烧伤病人皮肤受损,体液丢失严重,所以应该输入血浆,严重贫血病人是因为缺乏红细胞,血液结合氧能力不足,因此应该输入红细胞,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5.[2014·丽水]排出尿液的顺序是( C ) A .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B .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 .膀胱→尿道→输尿道→肾脏 【解读】 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输导进入膀胱暂时贮存,最后由尿道排出。 6.[2015·杭州]图为处于某一生理状态时的心脏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此时心脏所处的状态是( B ) A .心房收缩、动脉瓣关闭 B .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C .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 D .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 【解读】 图示的过程为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此时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被血液推动而关闭使血液不能倒流回心房,心室内压力大于动脉内压力,动脉瓣打开,使得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7.[2015·资阳]江河让大地葱茏,热血使生命沸腾,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 B 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AB 型的血 B .血浆能运载血细胞 C .体内有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会增多 D .红细胞数量过少会影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图2-2-11

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主题二 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考点一: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完成下表,比较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表达式 是否需要叶绿体 条件(是否需要光) 气体变化 有机物变化 能量变化 联系 2、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及其功能 3、取相同体积的培养液,分别放入透光瓶和不透光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小球藻,置于相 同温度及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透光瓶中产生氧气的量为0.3g ,不透光瓶中消耗氧气 的量为0.lg ,则透光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的量是 ( ) A 、0.4g B 、0.3g C 、0.2g D 、0.lg 4、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 湿度、气体和温度,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 ) ①由于温室内外温差大,在温室薄膜(或玻璃)上结成一层水膜,要及时擦干,以防止 透光率降低 ②适当地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的不足 ③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 的蒸腾作用 ④向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⑤向温室内定期施放 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⑥冬季温室内温度尽量维持恒定 A 、 ①②④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⑤⑥ D 、③④⑥ 5、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 2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植株在a 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乙植株在e 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曲线b ~c 段和d ~e 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 、两曲线b ~d 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可再生资源,我国正式开展 实施“玉米转化汽油醇”工程。汽油醇主要是由汽油与乙醇 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下列反应与“玉米转化汽油醇”这项技术直接相关的是( )

第五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水、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脂肪、淀粉 2、以上这些食物哪些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哪些需要消化才能吸收?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直接吸收,淀粉、脂肪、蛋白质需要消化才能吸收,纤维不消化也不吸收 3、什么叫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 4、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小肠腺 5、消化器官在体表的投射区:看右上图 6、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 7、人体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是:胃 8、消化最初的部位在:口腔 9、消化液最多的部位是:小肠 10、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1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牙齿的种类和功能: 门齿:切割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研磨食物 13、为什么咀嚼馒头时会有甜味? 唾液淀粉酶把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14、唾液淀粉酶最合适的催化条件:酸碱性中性、温度37℃,温度过高使酶变性失效 15、唾液腺有哪几种?腮腺、舌下腺、颌下腺 16、胃的形态结构功能:①外形象皮囊,②胃壁有很多皱襞,分布很多胃腺分泌胃液,;③胃壁有发达的平滑肌,搅磨食物形成食糜④胃液具有杀菌、消化、保护胃壁作用,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所以说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功能。 17、胃蛋白酶合适的催化条件:酸性、37℃ 18、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与消化功能相适应:①长:小肠长5—6米,食物在其中存留时间长,有利于充分消化 ②广:小肠壁上覆盖很多褶皱,褶皱上有很多突起(叫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与食物的接触面积 ③多:小肠前端(十二指肠) 有总胆管和胰管开口,肠壁有丰富肠腺,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液、胆汁三种消化液汇入小肠对食物进行充分消化 ④动:小肠壁有平滑肌促进小肠蠕动,使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 与吸收功能相适应:①长:有充足的时间吸收 ②薄:小肠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通透性好,利于吸收 ③广: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 ④丰:肠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和转运 19、大肠的作用: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贮存食物残渣、形成和排除粪便 20、胆汁:由肝脏分泌,暂存在胆囊中,味苦,由胆总管送入十二指肠,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21、吃饭时为什么要细嚼慢咽? 通过牙齿咀嚼使食物粉碎,舌头搅拌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可以减轻胃的负担 22、患阑尾炎的原因是:大肠起端有一小段长约7-8厘米的小盲管,称为阑尾,其管腔细小,如果食物残渣或肠内寄生虫落入其中,会引起阑尾炎 第二节 人体的呼吸 1、人为什么要不停呼吸?人体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氧气 2、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肺泡+细支气管

第7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1.(2018·大庆)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是()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2.(2017·长沙)患肾炎的张大爷经过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这分别是() A.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都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D.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2018·芜湖)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结构,“瓣膜”的作用是() A.加快血液流动B.减缓血液流动 C.防止血液倒流D.没有太大的作用 4.(2018·济源)下列为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其叙述错误的是() 第4题图 A.流速最快的是② B.管壁最薄的是③ C.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③ D.②内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 5.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5题图 A.a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B.与a相比,c管壁厚,弹性大 C.a中的血液是静脉血,c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D.b是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6.(2018·常德)抽取少量甲、乙、丙、丁四人的血液,分别与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混合,观察其血液凝集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凝集,“-”表示不凝集) 则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是() A.AB、A、O、B型 B.AB、B、O、A型 C.O、A、AB、B型 D.O、B、AB、A型 第7题图 7.(2018·青岛)如图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虚线表示体循环途径,实线表示肺循环途径 B.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C.左心房中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静脉血 D.当血液流经②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知识点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水、矿物质、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和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 二、消化系统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 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3.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构成。 4.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胰腺和胃腺、肠腺构成。 三、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食物主要发生大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加工方式;化学性消化是指食物成分发生变化的加工方式。吸收是指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口腔内的消化:在口腔内,食物经过牙齿的切割、研磨,舌的搅拌,一部分淀粉在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 3.胃的消化和吸收: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位于上腹部,具有暂时贮存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一部分蛋白质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胃能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 4.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1)小肠的特点:小肠是人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小肠壁上有许多肠腺,能分泌肠液。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过胆总管和胰管流入小肠的起始部分十二指肠。 (2)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在小肠内,脂肪在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再在各种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三大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过程如下: 5.大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大肠的起始端有阑尾,末端是肛门,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也是贮存食物残渣、形成和排出粪便的器官。 知识点二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是指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长有鼻毛,内表面有黏膜,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和湿润。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上有许多纤毛,能粘住灰尘和细菌,形成痰。 2.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由肺泡和细支气管组成。肺泡的末端膨大成肺泡,外面布满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 三、呼吸运动:肺的通气是指肺泡内的气体与大气的交换,依靠呼吸运动完成。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外界新鲜的气体从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引起胸腔体积缩小,肺随之缩小,体内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被排出体外。 四、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之间也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知识点三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和血液(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血管是运输的道路,血液是运输的工具)

九年级总复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九年级总复习(一)——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考点 1 食物与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________、______、______、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七大类。 2. 营养素的作用 (1)供能物质:①__________: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大米、小麦中含量较高。 ②__________: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肉、蛋、奶中含量较高。 ③___________: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动物在冬眠前需要大量积累的物质。 (2)非供能物质:①____________: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②无机盐: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钙、铁、碘、钠和磷等元素。 ③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 ④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平衡膳食 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 考点 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 消化系统的结构 (1)消化道:口腔→咽→食管→________→________→大肠→肛门。 (2)________? ??? ?消化道外的唾液腺、肝脏、胰腺消化道壁上的胃腺和肠腺 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示意图 (1)消化的类型 ①物理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 ②化学消化主要是利用________,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 ? ??糖类(主要是淀粉)――→消化 唾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消化胃液、胰液、肠液 各种 脂肪――→消化胆汁、胰液、肠液 甘油和 ――→吸收 循环 系统 ②无须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 ? ?水无机盐维生素 (3)__________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考点 3 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 酶 (1)概念:由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具有________作用的有机物,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2)特点:高效性、________、不稳定性。酶的活性易受到________、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2. 消化腺 流入的部位 消化液 所含消化酶 唾液腺 口腔 唾液 淀粉酶 胃腺 胃 胃液 胃蛋白酶 胰腺 由十二指 肠流入小肠 胰液 多种消化酶 肝脏 由胆囊流 入小肠 胆汁 无消化酶

第7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一、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考点1指认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a 1.心脏 (1)心脏的结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主要由________构成,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与________相连,心室与________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能开关的瓣膜,分别叫房室瓣和动脉瓣。 (2)瓣膜的特点

瓣膜只能向____________开放,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 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 3.人体的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体循环:从__________射出的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__________。 肺循环:从__________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__________。 (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血液循环示意图 考点2 辨认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 a 1.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2)血红蛋白的特点: 在氧浓度________的地方,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________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2.血液的种类 血液? ????动脉血:含氧 ,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含氧 ,颜色暗红的血 考点3 描述人体ABO 血型系统与输血 a 1.人体ABO 血型 人类的血型由遗传决定,而且终生不变。ABO 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________决定的。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①消化有_________和________消化。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________和____ _______;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____,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_ _____。 ②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食物中的_______不经消化能直接被吸收;食物纤维不能被消化;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分别被消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 ______。 ③_______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1)_ _______,内壁形成_______,可扩大小肠内表面积;(2)小肠绒毛内含_______,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腺分泌的_______,能对食物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彻底的消化。 ④吸收是指营养物质进入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①口腔中的________含有________,口腔可以使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分解成_ __________。 ②酸性的________中有_________,它能将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 ③小肠中的消化液包括___________,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分别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它可以______________,3.人体的呼吸作用 (1)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___扩大,___________ _也随之扩张,外界____________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从________进入肺。 呼气时,反之。

第06讲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消化和呼吸)

第06讲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消化和呼吸) 命题点1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3. (2015绍兴30题10分)面粉中除淀粉外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钾、锌、镁、钙)等。面粉是否越白越好?某研究所分析了取自同种小麦三个不同部位的面粉样品,颜色和营养素成分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淀粉被食用后在消化系统内最终消化成,它是人体所需的主要来源。 (2)对于以上图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 取粉部位越靠近外侧,颜色越暗 B. 维生素在三种样品的含量为最白>次白>最暗 C. 无机盐在麦粒内的含量与其所在部位有关 D. 蛋白质是小麦粉最主要的营养素 (3)面粉是否越白越好?从平衡膳食的角度,你对父母购买面粉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粉的颜色深浅还与出粉率有关,出粉率越高,颜色越深。100千克小麦磨出80千克的面粉比磨出70千克的面粉颜色________(填“白”或“暗”)。 麦粒的取粉切面图-----第3题图第7题图 命题点2平衡膳食 4. (2012绍兴)小敏的午餐食谱是米饭、红烧肉、麻辣豆腐。要使食谱的营养更合理、均衡,应当添加的食物是() A. 炒青菜 B. 牛奶 C. 清蒸鲫鱼 D. 炒鸡蛋 命题点3食物的消化与吸收7. (2018嘉兴31题8分) 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______系统。 (2)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______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到______(用图中器官编号表示),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作用。 (3)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8. (2017绍兴)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才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 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 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 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4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第07讲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

第07讲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 命题点1血液 2. (2013杭州8题4分)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家兔新鲜血涂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从操作者的左侧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 B. 为观察位于视野左下方的某个红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 在低倍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数量最多,有细胞核,呈鲜红色 D. 白细胞的体积比红细胞大,在显微镜视野中最容易找到它 4. [2017杭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人造“塑料血”,它由可携带铁原子的塑料分子构成,能像血红蛋白那样把氧输送至全身,可作为急救过程中的替代品。这种“塑料血”不含血细胞,不能长期替代真正的血液。 (1)血红蛋白能在人体内运输氧,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材料中的人造“塑料血”要完全替代人体血液,除了能运输氧之外,还应具有哪些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命题点2心脏 6. (2015杭州)如图为处于某一生理状态时的心脏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此时心脏所处的 状态是() A. 心房收缩、动脉瓣关闭 B. 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C. 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 D. 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 7. (2016杭州22题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两名医生将美国心脏病人刘易斯的整个心脏摘除,然后为他安装一个“人造心脏”,这种“人造心脏”主要是由两个类似涡轮的新型离心泵组成,它工作时能保持身体内血液不停流动,完成血液循环。 材料2:2012年1月,英国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利用这些平滑肌细胞和从人体取出的皮肤细胞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批量“生产”人造仿生血管,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血管移植手术。(1)“人造心脏”中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小,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大,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肺静脉中的血液直接流入哪个离心泵?______________。 (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属于________层次的结构。 (3)培育人造仿生血管时,必须先除去仿生血管可能会引起的免疫反应的特性,然后才能进行血管移植。否则,人造仿生血管移植到患者体内后,患者血液中的________细胞受到仿生血管中的________物质刺激时会大量增殖和分化,其中大多数分化成能分泌抗体的细胞,从而引发免疫排异反应。 命题点3血管 8. (2014嘉兴)长期的自然选择,使生物在形态、结构、功能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适应性。如与静脉相比,人体四肢的动脉一般分布在较深的地方,这是对下列何者的适应() A. 动脉的血压高 B. 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C. 动脉的管壁厚 D. 动脉中的血流速度慢 12. (2017台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古希腊的医生虽然知道心脏与血管的联系,但是他们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入的空气,因为他们解剖的尸体中动脉内部是空的。【材料二】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盖仑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了血液。盖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①肝脏将人体吸收的食物转化为血液;②血液像潮汐一样在心脏与静脉之间来回流动,但血液从心脏到动脉是单向的且最终被人体吸收;③左右两心室的隔膜上有小孔,血液可互相流通。 【材料三】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深入地研究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他做了一个活体结扎实验,当他用绷带扎紧人手臂上的静脉时,心脏变得又空又小;而当扎紧手臂上的动脉时,心脏明显胀大。哈维还进行了一个定量实验,解剖心脏并计算血液流量,以每分钟心脏搏动72次计,每小时由左心室注入主动脉的血液流量相当于普通人体重的4倍。于是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哈维没有发现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流通管道而招致质疑。直到166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在显微镜下发现这一微小管道的存在,证明哈维的理论是正确的。(1)马尔比基发现的“微小管道”是________。 (2)盖仑将“一段动脉上下两端结扎”的操作是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猜想。 (3)哈维的定量实验否定了盖仑观点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命题点4血液循环 14. (2017湖州)如(下一页右图)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

中考宝典:易错题精选专题6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试卷和答案)教师版

中考宝典:易错题精选专题6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试卷和答案)教师版一、选择题 1.临床检测尿液中一定时间内的含氮量,即可粗略估计下列哪一种营养物质在该段时间内的氧化分解的量()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维生素 【答案】A 2.唾液淀粉酶是存在于唾液中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进食咀嚼时,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被搅拌在食物中,随后吞入胃中。唾液淀粉酶在胃中将()A.继续催化淀粉分解B.自身被分解 C.受胃液保护不再分解D.不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胃液中主要含有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当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后,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会被胃蛋白酶分解成多肽,最终被肠肽酶消化成氨基酸,故B 正确。 3.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关注健康饮食、确立膳食平衡观是青少年须有的意识。下列关于营养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盐、水分、蛋白质不需要消化可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B.膳食纤维不能消化也不能吸收,故不需要摄入 C.人体所需维生素全都需要从外界摄入 D.“营养宝塔”告诉我们,人体膳食中含量比例最高的应该是谷物(主含糖类) 【答案】D 【解析】【考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分析】七大营养素中糖类、蛋白质、脂肪需要消化后才能吸收,而膳食纤维不能消化也不能吸收,但它能有效改善肠道功能作用。在维生素中,维生素D可以人体自我合成。【解答】A.蛋白质是需要经过消化后才能被吸收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膳食纤维虽不能消化也不能吸收,但它能有效改善肠道功能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在维生素中,维生素D可以人体自我合成,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5.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b=3N、F 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A.f1=3N,f2=3N,f3=10N B.f1=3N,f2=3N,f3=7N C.f1=0N,f2=3N,f3=10N D.f1=0N,f2=3N,f3=7N 【答案】D 6.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无机盐B.糖类C.维生素D.DNA 第1 页,共11 页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第1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 课堂基础自测卷 1.六大营养物质中,只有、、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而、、等大分子物质必须在中经过,分解成溶解于水的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2.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 3.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 4.吃葡萄时,如果不小心吞下一粒葡萄籽,其在消化道中的旅游路线是() A、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 课后能力提升卷 5.经常酗酒的人,最直接受到伤害的消化器官是 ( ) A.胃 B.小肠 C.大肠 D.口腔 6.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溶液的PH值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A.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7.在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能分泌多种消化液的消化腺是。 8.胃是消化道中最的部分,能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 9.在消化道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10.在口腔内,食物在牙齿的切割、研磨,食物被磨碎,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加工方式叫消化,同时舌头的搅拌下,食物与唾液接触,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部分淀粉被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这种加工方式叫做消化。 11.请根据下面消化系统模式图回答: (1)常常有人得胃炎,图中表示“胃”的是;(填序号) (2)⑦是,它能分泌胆汁; (3)⑤,它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物质的主要场所; (4)从图中可以看出,消化系统包括和消化腺两个部分。 中考链接自测卷 12.(2013·泸州市)“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 ℃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 A B C D 13.(2011·黄冈)下图是三种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A B C (1)小明的早餐是三个馒头,在这三个器官中,最早参与早餐消化的是(填序号)。 (2)某人经常感到腹腔的右上部疼痛,经检查确定是上述三种器官中之一发生了病变,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填序号),那么物质的消化将受到影响。 14.(2013·济南)已知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胃液中含有蛋白酶,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中考科学复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专项复习训练 含答案与部分解析

中考科学复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专项复习训练 1. 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 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下列对血管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静脉 B.②是毛细血管 C.③是动脉 D.全是毛细血管3. 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营养物质 D.能量 4. 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俗称人工肺(如图),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该装置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内。人工肺中的氧合器作用是( ) A.可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B.为病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C.过滤流经血液的含氮废物 D.使流经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 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B.经过B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 D.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6.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一旦受伤就血流不止者应该输入( ) A.血浆B.红细胞 C.白细胞D.血小板 7. 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 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 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腔静脉 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8.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灰霾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还大。世界公认PM2.5是造成灰霾天的主要因素。PM2.5可直接进入肺,它随着血液循环首次经过如图中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5《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习题2(无答案)(新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5《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习题2(无答案)(新版)华东师 大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营养物质,不需经过消化就可以被直接吸收的物质是() A.淀粉、脂肪、蛋白质 B.蛋白质、葡萄糖、水 C.脂肪酸、甘油、麦芽糖 D.水、无机盐、维生素 2.血液流入小肠壁前与流出小肠壁后相比,所含成分的特点是() A.氧增加了,养料增加了 B.氧减少了,养料增加了 C.氧增加了,养料减少了 D.氧减少了,养料减少了 3.脂肪、淀粉、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A.小肠、口腔、胃 B.小肠、胃、口腔 C.口腔、小肠、胃 D.胃、口腔、小肠 4.小肠绒毛不能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A.氨基酸 B.麦芽糖 C.维生素 D.脂肪酸 5.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通过消化液的消化作用,分解成溶于水的、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分别是() A.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B.葡萄糖、麦芽糖、甘油和脂肪酸 C.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 D.氨基酸、麦芽糖、甘油和脂肪酸 6.人体呼吸系统由什么组成() A.鼻腔、气管和肺 B.气管、支气管和肺 C.呼吸道、肺和呼吸肌 D.气管和肺 7.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鼻腔 B.气管 C.支气管 D.肺 8.肺通气是通过下列哪一项原理来实现的() A.气体扩散 B.呼吸运动 C.膈肌收缩 D.肺的扩张 二、填空题 1.气体的扩散是指一种气体总是由____的地方向____的地方运动,直至达到____为止。 2.尿检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病变部位可能是__,若继续进行血检可能发现___数目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