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酸蚀与粘结

合集下载

自酸蚀粘结剂临床应用研究

自酸蚀粘结剂临床应用研究

自酸蚀粘结剂临床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14-06-09T15:23:28.857Z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4月16期作者:范清林范圣杰[导读] 本文拟对牙本质粘结剂的发展沿革、粘结机制和牙本质表面处理技术以及自酸蚀粘结剂的临床应用和微渗漏影响做一系统整理,以期获得对自酸蚀牙本质粘结剂的深刻认识。

[摘要]自酸蚀粘结剂属于牙本质粘结剂发展至今的新型材料。

本文拟对牙本质粘结剂的发展沿革、粘结机制和牙本质表面处理技术以及自酸蚀粘结剂的临床应用和微渗漏影响做一系统整理,以期获得对自酸蚀牙本质粘结剂的深刻认识。

[关键词]牙本质粘结剂自酸蚀粘结剂窝沟洞漆剂牙齿感觉过敏症微渗漏纳米微渗漏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4.16.066作者单位:范清林,262700,山东省寿光市,寿光市口腔医院;范圣杰,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华北煤炭医学院。

1 牙本质粘结剂的概述牙本质粘结剂是一类以树脂单体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化合物,不含或含少量无机填料,可以渗透已经过处理的牙釉质、牙本质深层细部结构内,固化后可在釉质内形成树脂突,在牙本质表层形成树脂牙本质胶原纤维混合层。

通过这些结构达到与牙结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目的【1】。

1.1 牙本质粘结剂的发展沿革自1955年Buonocore【2】引入用磷酸酸蚀剂酸蚀牙釉质增强树脂和牙釉质及牙本质之间的酸蚀粘接技术以来,牙科粘接材料及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促进了牙体缺损修复的发展。

1982年日本学者Nakabayashi提出了关于牙本质粘结的混合层(Hybrid layer)理论,奠定了牙本质粘结的理论基础。

随着各种新型牙本质粘结剂的相继问世其粘结性能正向临床预期目标迈进。

Kugel【3】把粘结剂每次突破性进展所取得的产品成为新一代。

根据出现的时间和性能,牙本质粘结剂已发展到第七代。

第一代牙本质粘结剂与传统牙釉质粘结剂几乎相同,主要用于Ⅲ和Ⅴ类洞得的修复,但是粘结过后会在后牙区出现过敏症状。

VOCO 自酸蚀粘结剂 说明书

VOCO 自酸蚀粘结剂 说明书

Futurabond NR 自酸蚀粘结剂使用说明书Futurabond NR 是纳米颗粒加强型的光固化自酸蚀粘结剂,用以持久地无微渗漏地粘结牙体组织与光固化充填材料。

整套粘结剂包含2个组分,而预备的酸蚀步骤可以省略:Futurabond NR可以得到和全酸蚀粘结剂一样的粘结强度。

Futurabond NR 对湿度不敏感。

Futurabond NR 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光固化型树脂,复合体等材料。

适应症:Futurabond NR适用于所有的直接充填材料以及所有窝洞类型。

操作:1.干燥此后操作的光固化树脂要求干燥的工作环境,因此整个操作面应保持干燥,避免血液或者唾液的污染。

2.预备依照粘结充填技术的要求进行窝洞预备。

彻底的冲洗窝洞。

使用无油气枪除去窝洞内多余的水分。

但不要使牙本质层过于干燥,可保持轻微的潮湿状态。

如果备牙还没有完成(例如楔状缺损)那么牙齿表面需要彻底的清洁并且用车针对牙釉质颈缘进行制备。

窝洞内靠近牙髓的部位,需要用合适的氢氧化钙试剂进行垫底。

3.试剂混合Futurabond NR是光敏感型的材料,因此需要在使用前即刻进行混合。

当使用瓶装材料时:从A,B液中各取出一滴液体到调拌盘内,用毛刷将其混合均匀,混合时间约为5秒钟。

当使用单剂包装时:取下一粒单独的粘结剂包装,将印刷面朝上。

激活单剂时,将拇指对准印有“press here”的单泡,进行挤压,则可以将B液挤压至A液,并且按照1:1的混合比例。

用单个的毛刷头轻轻戳穿表面的锡箔,将毛刷头在里面搅动均匀3-5秒钟,充分的沾取材料。

4.涂抹Futurabond NR将充足的粘结剂涂抹在牙本质,牙釉质等牙体组织上,时间约为20秒。

5.吹散均匀用无油气枪对粘结剂轻轻的吹至少5秒钟,使粘结剂层分布均匀。

6.聚合使用卤素逛灯或LED灯对粘结剂进行光固化10秒钟。

注意事项:酚类物质(如:含丁香酚的临时性材料)影响Futurabond NR 的最终聚合,应避免与之接触。

牙本质黏结临床应用

牙本质黏结临床应用

牙本质黏结临床应用
以全酸蚀粘结剂3M的SingleBond2为例
1、酸蚀:清洁并干燥牙面,隔湿,35%磷酸酸蚀15-20秒。

目的是去除牙本质污染层或对其进行某种形式的修饰和改性,低浓度短时间处理不易导致牙髓损伤,有研究报道牙本质酸蚀超过30秒,黏结性能反而下降。

2、彻底冲洗牙面5秒。

3、用干燥棉球轻轻吸干牙面,保持隐约可见的湿度。

如果牙本质被吹干,水分从孔隙中挥发,造成胶原塌陷,树脂则无法渗透获得黏结,相反,如果牙本质表面湿度过大,过多的水分也使树脂较难渗透,导致黏结强度降低。

关于适合湿度还无定量评价标准,所以有的干脆用自酸蚀体系产品,可省去冲洗和吹干步骤了。

4、均匀涂抹吸干的牙面,涂抹两遍最好。

5、轻吹3-5秒后,光照10秒。

保持操作界面的干净,确保不被唾液或其它东西污染后,就可以用配套的复合树脂充填啦。

牙本质界面的处理都是基本相似的,修复体的黏结界面,特别是全瓷类界面还需另外处理后,才可用树脂粘结剂黏结。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
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全酸蚀粘结技术与自酸蚀粘结技术的临床比对

全酸蚀粘结技术与自酸蚀粘结技术的临床比对
底胶充分渗透:涂布底胶后应放置10 秒。薄而均匀的底 胶 有 助 于 取 得 良 好 的 粘 接 效 果 。选 用 自 酸 蚀 粘 接 系 统,与 全 酸蚀粘接系统相比,技术敏感性更低,更加方便临床操作 [2]。 主要原因:Brannstrom 流体动力学说,基于此理论凡影响牙 本质小管液体流动的因素均可能导致牙本质敏感症的发生。 粘 接 界 面 形 成 水 泡,随 着 粘 接 剂 溶 剂 的 挥 发,牙 本 质 小 管 内 液 体 慢 慢 渗 透,在 粘 接 剂 界 面 形 成 水 泡。在 咀 嚼 过 程 中 形 成 造成牙本质小管内液体的快速流动刺激神经末梢。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为方便回访调查,选择2011 年就读哈密中心小学一年级
某 班 的 小 学 生50 例,年 龄6-8 岁,男 生26 例,女 生24 例。入 选 条件:左右下颌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无龈瓣覆盖,牙颌面深 窝 沟,无 龋,无 釉 质 发 育 不 全,氟 牙 症 及 四 环 素 牙,获 家 长 知 情 同 意,愿 意 配 合 治 疗 并 愿 意 配 合 跟 踪 随 访 者,采 用 自 身 双 侧对照。 1.2 材料和设备
2 结果
50 名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后3、6、12 个月复查,由于 病例来源相对稳定,回访率100%。第3、6 个月两组结果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12 个月比较统计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加用自 酸蚀粘结剂组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高。
3 讨论
粘结技术的发展:第一代全酸蚀,三步疏水,第一至三代 疏水型仅粘接牙釉质效果差。第四代疏水型仅粘结牙釉质效 果 差。第 五 代 全 酸 蚀 Ⅱ 自 酸 蚀 Ⅰ 三 步 简 化 为 两 步 湿 粘 结。第 六 代 自 酸 蚀 Ⅱ 先 混 后 抹。第 七 代 自 酸 蚀 Ⅱ 一 步 完 成。自 酸 蚀 系统分为两步法和一步法。

3M自酸蚀与3M全酸蚀黏结剂在楔形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3M自酸蚀与3M全酸蚀黏结剂在楔形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王 敏 204 1 0 2江 苏 南 京 市 玄 武 区玄 武 湖 社 区
酸 蚀 黏 结 剂 S 联 合 3 30复 合 树 脂 B M Z5 修 复楔 形 缺 损 后 1年 , 取 得 了 较 好 的临 均
Z3 0纳 米 复 合 树 脂 ; l th2 e 5 Gu Ec 0 G l ma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o:0 3 6/ .s .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 s 1x 2 1 . 1
3 058 0.
术 后 1 均 无 明 显敏 感 症 状 , 术 后 初 期 年 但 ( 后 即 刻 及 7天 ) B组 敏 感 程 度 明 显 高 术 S 于 A P组 。继 发 牙 髓 炎 症 的 患 牙 均 为 缺
两 组 继 发 龋 坏 均 在 近 牙 根 处 , 要 原 因可 主
结剂S B在 楔 形 缺 损 修 复 中都 表 现 出 良
好 的 临床 效 果 。
能 为位 于 牙 龈 深 处 的 缺 损 充 填 不 完 善 存 在 裂 隙 , 在 操 作 过 程 中混 入 龈 沟 液 或 血 或
液 污 染 。 两 组 黏 结 系 统 用 复 合 树 脂 充 填
酸蚀 剂 ; ac o 光 凝 氢 氧 化 钙 ; 同 化 C li l m 光
机。
床 效 果 。个 别 病 例 失 败 , 要 有 充 填 物 脱 主 落 、 色 、 牙继发龋坏 、 变 患 敏感 及 继 发 牙 髓 炎 症 。充 填 材 料 是 否 脱 落 取 决 于 材 料 与 牙 体 组 织 的 黏 结 强 度 、 缘 密合 度 以 及 咬 边 合 力 积 累 所 导 致 的 修 复 材 料 疲 劳 。舒 广 等 通 过 自酸 蚀 与 磷 酸 酸 蚀 黏 结 修 复 牙 颈 部 非 龋 性 病 损 2年 疗 效 比 较 , 现 2种 树 发 脂 黏 结 系统 治 疗 牙 颈 部 非 龋 性 病 损 均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 果 , 异 无 显 著 性 。 充 差 填 体 变 色 的 原 因一 般 是 树 脂 与 牙 面 结 合

酸蚀及粘结剂对聚醚醚酮粘结强度的影响

酸蚀及粘结剂对聚醚醚酮粘结强度的影响

酸蚀及粘结剂对聚醚醚酮粘结强度的影响吴彧;晏奇;施斌【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33)8【摘要】目的:研究经过不同表面处理后的聚醚醚酮与饰面树脂间粘结强度的变化。

实验方法:将聚醚醚酮样品随机分为4组进行表面处理:98%浓硫酸酸蚀组,粘结剂处理组,98%浓硫酸酸蚀+粘结剂处理组和未处理对照组。

各处理组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粘结饰面树脂:GC Gradia组,Ceramage组。

每个亚组随机选出一半样品用37℃蒸馏水浸泡24h,其余样品冷热循环10000次后,测量样品的剪切粘结强度,SPSS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体视显微镜检查样品断裂界面,统计粘结失败类型。

结果:各表面处理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经硫酸酸蚀处理的聚醚醚酮与Ceramage硬质树脂的粘结强度最高(19.38±5.34)MPa,且与其他实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在冷热循环后,除粘结Gradia Direct树脂的浓硫酸+粘结剂处理组外,其余实验组的粘结强度明显降低(P<0.05)。

结论:浓硫酸酸蚀与自酸蚀粘结剂均能提高聚醚醚酮与饰面树脂的粘结强度,Gradia Direct饰面树脂与经浓硫酸+粘结剂处理的聚醚醚酮表面可形成稳定的粘结作用。

【总页数】5页(P811-815)【关键词】聚醚醚酮;表面处理;饰面树脂;剪切粘结强度【作者】吴彧;晏奇;施斌【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1【相关文献】1.硅烷偶联剂及自酸蚀粘结剂对VitaMark Ⅱ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J], 谭晓蕾;张少锋;郭航;郭煜2.乙醇湿粘结技术对全酸蚀粘结剂粘结强度和杂化层形态的影响 [J], 王艳开;沈丽娟;李芳3.三种脱敏剂对全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强度和界面形态的影响 [J], 邹璇;赵三军;李芳;陈吉华4.一种自酸蚀粘结剂和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合应用的研究:水和唾液污染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J], Elisabeth Dursun;Jean-Pierre Attal;张彩霞5.自酸蚀粘结剂的预固化及其对复合树脂与牙本质和牙釉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J], J.Luke Chapman;John O.Burgess;Stefan Holst;Avishai Sadan;Markus B,Blatz;曾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烤瓷贴面氢氟酸酸蚀时间

烤瓷贴面氢氟酸酸蚀时间

烤瓷贴面氢氟酸酸蚀时间氢氟酸(HF)酸蚀在烤瓷贴面中的作用烤瓷贴面是一种美学牙科修复体,用于改善前牙的外观。

在粘接之前,必须对烤瓷表面进行酸蚀,以增加其粘结强度。

氢氟酸(HF) 是一种常用的酸蚀剂,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溶解烤瓷中的二氧化硅成分。

酸蚀时间HF 酸蚀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烤瓷类型:不同类型的烤瓷对 HF 酸蚀的敏感性不同。

Feldspathic 烤瓷比氧化铝或二氧化锆烤瓷更易于酸蚀。

烤瓷厚度:较厚的烤瓷需要更长的酸蚀时间。

酸浓度:更高的 HF 浓度会导致更快的酸蚀速率。

酸蚀温度:升高的温度会加速酸蚀过程。

机械搅拌:使用超声波或振动设备可以提高酸蚀效率。

推荐的酸蚀时间对于 Feldspathic 烤瓷,推荐的 HF 酸蚀时间通常为 20-60 秒。

对于氧化铝或二氧化锆烤瓷,酸蚀时间可能需要延长至 60-90 秒。

注意事项过度酸蚀:过度的 HF 酸蚀会导致烤瓷表面变弱和粗糙,从而降低其粘结强度。

因此,酸蚀时间应严格控制。

酸性环境:HF 是一种腐蚀性酸,必须小心处理。

应使用安全装备,例如手套和护目镜。

废物处理:酸蚀产生的废物必须根据当地法规妥善处理。

其他酸蚀剂除了 HF 酸蚀外,还可以使用其他酸蚀剂,例如氢溴酸 (HBr)和氢氯酸 (HCl)。

然而,HF 通常被认为是烤瓷的最有效酸蚀剂。

酸蚀后的处理酸蚀后,烤瓷表面必须彻底冲洗并干燥。

然后应用粘接剂以将贴面粘接至牙齿表面。

结论HF 酸蚀是烤瓷贴面粘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优化酸蚀时间和条件,可以确保获得牢固的粘结和持久的修复效果。

口腔粘结修复技术2

口腔粘结修复技术2

• 电解蚀刻法
非贵金属修复体粘结面经喷砂处理后,采 用电解酸蚀处理
金属修复体为阳极,然后用超声波清洗, 金属粘结面形成许多微孔,粘结树脂进 入微孔中,起机械嵌合作用,提高粘结 强度
• 金合金表面镀锡处理法 粘结性树脂与贵金属粘结力差,与锌、锡、 铝有稳定粘结性,与钛、铬、钼、铁、 铜、镍等有一定的粘结性。与镍-铬、 钴-铬、铜基合金和18-8不锈钢有较 高粘结性 为提高金合金粘结性,可将其表面喷砂处 理后镀锡形成微小凹凸面,增强粘结强 度 适于含4-META和MDP偶联剂的粘结树脂
混合层
(三)塑料粘结面的处理
• 含有4-META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粘接剂 与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品)具有 良好粘结力 • 粘结时将塑料粘结面用乙醇擦去表面污 物,用牙托水浸润后即可粘结 • 与胶、粉型化学固化复合树脂(BisGMA体系)粘结 • 与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
(四)金属粘结面的处理
牙本质粘结面处理
牙本质组织结构与牙釉质不同
牙釉质 牙本质
无机物 86% 70%
有机物 水 2% 12% 20% 10%
牙本质的处理有别于牙釉质,且处理方 法应对牙髓无明显刺激性和保护牙本质胶 原不变性萎缩,可获得高粘结强度。
牙本质断面
(200倍)可见玷污层栓1.湿粘结Fra bibliotek术理论:
牙本质酸蚀后在粘结面上形成胶原纤维疏松 网,有水分子的存在支撑着胶原纤维网不会塌陷, 随后涂用含有挥发性溶剂的牙本质粘结剂,在其 进入表面后替换掉水分子,与胶原纤维相互缠绕, 待粘接剂固化后,就将胶原纤维包埋其中而形成 混合层,达到两者结合。
• 氧化处理法 采用4-META粘接剂时,金属粘结面氧化处理所形成的 氧化膜,可与粘结树脂起分子间化学结合,提高其粘 结强度 金合金修复体可在电炉中加热至400°C保持10min,使 表面析出铜,形成氧化铜皱褶,依靠机械固位增强粘 结强度 钴铬或镍铬合金修复体粘结面经50~60微米氧化铝喷砂 处理后,用硝酸酸蚀5~10min,形成氧化膜,冲洗干 燥后加压粘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临床常规操作---关于酸蚀与粘结(一)酸蚀技术在口腔医学中应用非常普遍(牙体、修复、正畸等均会涉及),凡是和树脂粘结相关的内容多会涉及到此概念。

由于其与粘结息息相关,所以谈到酸蚀就必然要提及粘结技术。

但粘结学是一门相对偏重基础研究,且需要一定的材料学,组织病理学知识背景的学科,故实在是难以用简洁的语言可以概括。

此外,由于其涉及的诸多知识点庞杂且抽象时常令人有晦涩难懂之感,我也时常为此而烦恼。

近日,门诊内部组织的业务学习主题就与此相关。

借此次学习的机会,整理相关知识点,再次温习了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内容,结合近日一些临床的感受,令我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温故而知新”说得的确很有道理。

本人在整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

首先,要引入两个“如雷贯耳”的专业术语:“全酸蚀粘结系统”和“自酸蚀粘结系统”。

何为全酸蚀?何为自酸蚀?他们主要是依据什么来区别?他们是针对牙釉质还是牙本质?或是兼而有之?临床中选择具体酸蚀方法的依据又是什么?或者说他们各自在什么情况下适用?酸蚀时间的长短如何把握?酸蚀完成后进行粘结时,具体临床操作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几代粘结剂的发展历史?牙本质湿粘结时湿度如何掌控?粘结剂的厚薄如何衡量?所有的临床操作要点背后的理论支持又有哪些?看着上面罗列的这些问题,不禁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全酸蚀粘结系统:1979年Fusayama等最先提出全酸蚀理论,即用酸蚀剂同时处理牙釉质和牙本质,完全去除玷污层,并在牙本质表面形成3-5ūm的脱矿层,然后涂布底胶,改善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使粘结剂渗入脱矿的胶原纤维网架中,形成相互缠绕的混合层,成为连接修复树脂和牙本质的一层过渡结构。

混合层与渗入牙本质小管的树脂突共同提供固位力,但混合层起主要的固位作用。

牙本质切削后牙本质纵断面,可见牙本质小管中存在玷污层栓(放大倍数2000)图中上半部分牙本质采用37%磷酸酸蚀15秒彻底冲洗后牙本质横断面,可见玷污层已经被去除(放大倍数1000)牙本质纵断面。

管周牙本质被去除,管间牙本质胶原纤维暴露(放大倍数5000)图示树脂突(放大倍数1500)自酸蚀粘结系统:即将酸性功能成分和偶联剂混合在一起,牙齿表面脱矿与偶联作用同时发生,省略了独立的酸蚀步骤。

详细来说就是酸性功能成分溶解玷污层内的矿物质并使其及下层表浅的牙本质脱矿,但它并不去除玷污层,参与玷污层与渗入的树脂单体形成杂化层的同时,与渗入牙本质小管内的自酸蚀成分混合结固,形成管塞,成为树脂突的一部分,从而达到树脂与牙本质粘结的目的。

其最初仅限于牙本质粘结,后来发展为对釉质、本质均可发挥作用。

自酸蚀粘结系统根据其成分和临床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两类:A 单组分:自酸蚀酸蚀剂+偶联剂+粘结剂三者合为一体B 双组分:处理剂(自酸蚀酸蚀剂+偶联剂)+粘结剂或者自酸蚀酸蚀剂+(偶联剂+粘结剂)以下日本可乐丽公司的SE-BOND 即为双组分〔处理剂(酸蚀剂+偶联剂)+粘结剂〕的自酸蚀粘结系统复合树脂界面复制模型(放大倍数2000)注:T,树脂突;H混合层;D,牙本质;R复合树脂牙本质断面:树脂进入牙本质小管(放大倍数2000)从上述对这两个术语的描述来看,全酸蚀粘结和自酸蚀粘结对釉质、本质均可发挥作用(至于作用效果,对此现在学术研究方面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具体哪些观点为主流观点或者说哪种观点更有说服力,就只能靠我们自己来甄别了),但可以看出,两种粘结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去处玷污层。

由此看出,玷污层这一组织学结构在粘结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其次,我们还看到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身影,比如酸蚀剂、酸性功能成分、处理剂、偶联剂、底胶、粘结剂、混合层、杂化层、树脂突、润湿性…….。

这些概念具体的定义是什么?彼此之间又有何关联?相互之间是否有重叠或混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解释。

何为玷污层?即切割或磨削牙本质时在其表面产生的由切割牙本质胶原纤维、脱矿无定形晶体、水分及其它一些物质构成。

酸蚀剂的种类有哪两种?各自的成分是什么?A. 全酸蚀酸蚀剂:35-37%磷酸B. 自酸蚀酸蚀剂:其功能成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不饱和或可聚合的有机酸或酸性集团作为功能成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另一种是在非酸性亲水性树脂单体中加入有机酸或无机酸,如马来酸、衣康酸等。

与37%磷酸相比酸性更弱,更柔和。

自酸蚀粘结系统中常提到的处理剂为何物?什么是偶联剂?偶联剂和底胶是一种物质吗?Primer 是什么含义?多数厂家生产的自酸蚀处理剂包括自酸蚀酸蚀剂与偶联剂两种成分,称处理剂是为了与全酸蚀的酸蚀剂做以区别,个别厂家将偶联剂成分与粘结剂成分混合为一瓶,而处理剂成分则为酸蚀剂,此时称酸蚀剂会更明确一些。

偶联剂是一类具有两不同性质官能团的物质,它们分子中的一部分官能团可与有机分子反应,另一部分官能团可与无机物表面的吸附水反应,形成牢固的粘合。

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在于它既能与牙齿表面的某些基团反应,又能与基体树脂反应,在牙齿表面与树脂基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层,界面层能传递应力,从而增强了牙体组织与树脂之间的粘合强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还可以防止其它介质向界面渗透。

按偶联剂的化学结构及组成可分为有机铬络合物、硅烷类、钛酸酯类和铝酸化合物四大类。

复合树脂充填时用到的偶联剂多为钛酸酯类,HEMA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可以润湿牙本质基质便于粘结树脂渗入且可以作为一些难溶于水的单体的助溶剂。

它还可以渗入到杂化层的最深处形成化学接触,产生亲水的羟基与暴露的胶原纤维结合,疏水的甲基丙烯酸可与粘结树脂共聚。

偶联剂中的溶剂有水和有机溶剂两种。

目前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丙酮和乙醇。

我的理解:偶联剂就好似“手拉手”的作用,一手拉着亲水性质的牙本质胶原纤维结合,一手拉着疏水性质的粘结剂。

即引导与联接。

就底胶与偶联剂是否为同一含义这一问题,我曾经请教过几位同行,都没能得出确切答案,就我查到的资料也是众说纷纭。

我的感受是:底胶是出现在自酸蚀粘结系统出现之前全酸蚀比较盛行的阶段,且主要针对牙釉质,故将其称为牙釉质粘结剂似乎更合适一些;而后来临床操作时多数没有将牙釉质粘结和牙本质粘结分开来操作,其作用与后来自酸蚀中提到的偶联剂作用类似,因此,对于牙本质粘结而言,底胶的含义与偶联剂相似。

但还有一些临床工作者时常将其与处理剂混淆,我想这与Primer这一英语单词的翻译有关吧。

英汉字典中Primer 可翻译为引物、处理剂、底涂剂等。

事实上多数处理剂是自酸蚀酸蚀剂与偶联剂的混合成分。

在自酸蚀比较流行的现阶段,底胶这一称谓很少被人提及。

什么是润湿性?液体在固体表面扩散的趋势称为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润湿是粘结的必要条件。

混合层和杂化层的组织病理学定义是什么?混合层:牙本质经全酸蚀酸蚀剂处理后(玷污层去除后),粘结剂渗入脱矿的胶原纤维网架中,并与之相互缠绕形成混合层。

杂化层:牙本质经自酸蚀处理剂处理后,未去除的玷污层与渗入玷污层下方表浅的脱矿的牙本质中的树脂单体形成杂化层。

回顾上述这些概念,要想充分理解,我们不得不又回到对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的组织学结构的认识:牙釉质:理化成分:96-97%无机物(羟磷灰石),3%有机物和水组织学结构:釉柱牙本质:理化成分:70%无机物(羟磷灰石),20%有机物(主要为胶原蛋白),10%水组织学结构: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与小管内组织液)细胞间质(管周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球间牙本质等)下图为三例活髓深龋的患牙(已垫底),拟树脂直接修复,临床一般有以下三种操作方法,不知各位同行更倾向于那一种?原因是什么?牙釉质及牙本质同时全酸蚀:(此方法曾因为术后敏感而备受质疑,但近些年,随着间接盖髓剂、垫底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对全酸蚀效果的信赖,仍然有一部分医生很支持此方法)牙釉质及牙本质同时自酸蚀(此方法被多数临床医生所采用,主要原因是简单方便)牙釉质全酸蚀后牙本质自酸蚀(目前,这一处理方法被多数人认同和提倡)最后,提出几个与临床操作比较密切的问题和大家进行探讨:1.全酸蚀(37%磷酸)活髓牙时,牙釉质和牙本质的酸蚀时间?2.全酸蚀(37%磷酸)死髓牙时,牙釉质和牙本质的酸蚀时间?3.酸蚀去净腐质后的下方牙本质(龋坏下方牙本质)和酸蚀因磨损或应力造成的牙本质缺损的表面(硬化牙本质)时,在方法和时间上是否应当有区别?4.冲洗去除酸蚀剂时,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去除残留的酸蚀剂?5.冲洗去除酸蚀剂时,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做到有效隔湿,避免唾液污染?6.如何涂布自酸蚀处理剂?被动浸润还是主动涂擦?7.以下不同厂家生产的粘结系统分别属于全酸蚀还是自酸蚀?本文中部分图片引自《国际牙科名著系列---牙体修复学新进展(第一卷)》一书。

在近些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时有老师和同学向我推荐这个系列的书目。

此系列共有九本,分别为:《固定义齿修复学精要》、《根管外科临床图谱》、《正畸学专业术语大全》、《牙体预备基本原则》、《口腔种植学临床指南》、《牙周外科学图谱》、《正畸学荟萃》、《全口义齿原理与实践》、《牙体修复学新进展》。

当我阅读过其中的几本著作后发现,其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确对我们理解一些知识点大有裨益。

关注临床常规操作--关于酸蚀与粘结(二)口腔常见的粘结操作一般见于以下情况:牙体组织缺损树脂直接修复、嵌体间接修复;根管纤维树脂桩核修复;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全瓷冠修复;牙列缺损固定桥修复;正畸托槽及其他附件粘结;树脂贴面、全瓷贴面美容修复;窝沟封闭……每一种粘结也会因为两种界面的理化性质不同,而对粘结剂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有需要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的,也有需要用聚羧酸锌水门汀粘接的,更多的时候是用树脂粘结的,如树脂直接充填、树脂嵌体的间接修复、树脂贴面的粘结、铸瓷贴面与铸瓷冠的粘结等。

甚至有时还需要对修复体组织面进行特殊处理(如铸瓷全冠内表面氢氟酸酸蚀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等),以保证粘结的效果。

在所有的粘结操作中,树脂直接充填是最常见的治疗项目,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是与此相关的一些粘结剂。

下图是我将查到的与“牙本质粘结剂”相关的文献中关于粘结剂的发展历史用图表的形式做了一个简单总结:以下为我们临床中常遇到的一些不同厂家生产的粘结剂:第四代粘结剂代表产品:3M:Scotchbond义获嘉:HeliobondKerr:Optibond第五代粘结剂代表产品:3M: Adper Single bond plus登士柏:Prime & Bond NT 第六代粘结剂代表产品:可乐丽:Clearfil SE Bond义获嘉:Adhese登士柏:XENO Ⅲ第七代粘结剂代表产品:贺利氏:I-BondGC:G-Bond就我本人临床工作而言,目前比较常用的粘结剂是:3M全酸蚀的Single bond粘结系统和可乐丽的自酸蚀SE-Bond粘结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