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社区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Web2.0虚拟社区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Web2.0虚拟社区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a c a d e mi c r e s e a r c h e r s a n d t e a c h e s .I r t s u p p l e s f e a s i b i l i t y r e f e r e n c e or f he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o a c a d e mi c
作效率的提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 X M L 、 A j a x 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 网新一
代模式。We b 2 . 0 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 和思想体系
的升级换代 , 由原来 的自上而下的、 由少数资源控制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c a d e mi c r e s e a r c h b a s e d o n v i r t u a l c o mmu n i t y We b 2 . 0
WANG J i a n . f e n g
0 引言
随着互联 网、 信 息通信 技术 的飞速发展 , We b
2 . 0 、 B l o g 、 R S S 、 Wi k i 、 S N S 、 P 2 P 等新技术新名词层 出 不穷, 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新 时代的到来 : 即 We b 2 . 0
时代 , 一个 象征 着个 性 主 义 的时代 。它 带 来 的不 仅
王建峰
( 湖北科技学院网络管理 中心 , 湖北 咸宁 4 3 7 1 0 0 )

要:论述了 we b 2 . 0的涵义、内容、特征 ,并探讨 了图书馆利用 We b 2 . 0的核心技术博客
B l o g 、维基 Wi k i 、简易信 息聚合 R S S 、即时通信 I M、A j a x 、标签 T a g 等构建虚拟 网络社 区为教 学、科研人 员提供 个陛化、多样化等超越 用户需求的知识创新服务,为高校 学术研究 中的应用 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We b 2 . 0 ;虚拟网络社 区; 学术研究

虚拟社区中的社团结构研究与分析

虚拟社区中的社团结构研究与分析
a s l tl n c mp ee io a o r m n o h r u n a s c ai n wih o e lp i g b o u ey i o l t s lt n fo o e a t e ,b ti s o it t v ra p n . i n o Ke r s:  ̄ u o y wo d v l a c mmu i nt y;c mmu i  ̄ cu e O I Ult a tt n o nt s y t r ;C DI l y p r i s;c mmo n o mai n c mp a ie l w ;D n to o n i io o n i f r t o a tv a o r u f c in c mp r a-
( . ol eo fr t nadT cn , a igU iesyo rnui n s oat s N ni 10 6 C ia 1C l g f noma o n eh . N m n n ri f o at sadA t nui , aj g2 0 1 , hn ; e I i v t Ae c r c n 2 ol eo fr t nS i c n n i e n , o tesU ie i , aj g20 9 , hn ) .C l g f nomao c neadE gn r g S u at nvr t N i 10 6 C ia e I i e ei h sy n n
朱永真 夏正友 1 湛 刘新 建 , ,、 ,
(. 1 南京航 空航 天 大学 信 息科 学与技术 学 院 , 苏 南京 2 0 1 ; 江 10 6 2 东南 大学 信 息科 学与工程 学院 , 苏 南京 20 9 ) . 江 1 0 6
摘 要: 针对虚 拟社 区中成员 身份 不真实 、 成员之 间关系 模糊 、 团结 构 禾知 的 特点 . 出基 于空 间 和时 间对 虚 拟社 区进 社 提

虚拟社区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_姜雪

虚拟社区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_姜雪
1 引言 伴随着中 国 互 联 网 规 模 及 普 及 率 的 稳 步 上 升 , 虚 拟社区作 为 W e b 2 . 0 的 新 型 网 络 平 台, 在 国 内 外 的 互 联网领域中 也 日 渐 成 熟 。 正 是 这 种 平 民 化 、 自 主 化 的 网络平台使得 信 息 的 传 播 更 高 效 , 用 户 通 过 这 种 社 会 化媒体 获 取 丰 富 的 信 息 并 开 阔 了 自 身 的 视 野 。 然 而 , 相关文献证实 , 虚 拟 社 区 中 用 户 的 信 息 分 享 行 为 存 在 以下两 个 问 题 : ( 1) 尽 管 虚 拟 社 区 有 大 量 的 参 与 者 , 但并不是每个 参 与 者 都 会 贡 献 信 息 , 即 存 在 着 较 严 重
R E S E AR CH ON L I B RARY S C I E N C E 1 9
、W 统研 究 领 域 的 四 大 论 文 数 据 库 E B S C O h o s t e b o f , AHC 、 A / s c i e n c e (S C I E, S S C I I) B I I N F O RM ( , 包括 博 士 论 文 库 ) 、S P r o u e s t c i e n c e D i r e c t进 行 检 q 索,主 要 是 对 文 献 的 题 目、 主 题 词、 摘 要 进 行 检 索, 选择条件 为 学 术 期 刊 以 及 同 行 审 议 。 检 索 后 获 得 1 9 9 篇论文 和 7 4 篇 论 文, 清 除 重 复 和 无 效 记 录 后 可 得 到 2 2 3 篇论文 。 采用相 同 的 关 键 词 对 中 国 知 网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 分别得到 3 0 篇论文和 1 4 篇论文 。 2 虚拟社区与信息分享行为 2 . 1 虚拟社区的定义 虚拟社区 的 定 义 最 早 是 由 瑞 格 尔 德 提 出 的 , 他 定 义虚拟社区为 “ 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 人们 , 他们彼 此 有 某 种 程 度 的 认 识 、 分 享 某 种 程 度 的 知识和信息 , 在很大程度上如 同 对 待 朋 友 般 彼 此 关 怀 , ” 从目前 来 看 , 学 者 们 对 虚 拟 社 区 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 的定义还没 有 达 到 共 识 。 但 是 , 不 同 学 者 从 不 同 角 度 定义的虚拟社 区 都 有 一 个 共 同 点 , 即 用 户 在 虚 拟 社 区 中沟通交流 , 分享信息 。 2 . 2 虚拟社区中的信息分享行为 有关信息 分 享 的 定 义 , 近 年 来 学 者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进行了不同 的 阐 述 。 信 息 分 享 的 过 程 , 是 由 信 息 获 取 与信息分享共 同 组 成 。 信 息 分 享 行 为 是 个 人 将 获 取 的 信息分享给其 他 人 , 所 以 信 息 的 获 取 与 分 享 两 者 是 结 合在一起的行为

网络德育在校园网虚拟社区上的操作化应用范例研究

网络德育在校园网虚拟社区上的操作化应用范例研究

就高校校 园网环境下的网络德育操作化应用进行研究 , 最后 以桂林 电子科技大学 网络德育基地第二频道 德育虚拟社 区为范例 , 就校 园网环境下的网上 引导 以及网络德育的具体应用方面做 出了探 索, 具有一定的
创新 和 实践 应 用价值 。
[ 关键 词 ] 网络德 育 ; 园网; 作化 ; 校 操 范例 研 究 ; 拟激励 虚
生的兴趣 、 爱好 、 心态 。在寓教于 “ 的时候 , 网” 要 充 分考 虑学 生最 容 易 接 受 的学 习方 式 。校 园 网站 的建设 , 不仅仅是用于学校 的管理与行政办公上 , 些都 直接 为 推 动 学 校 校 园 网 建 设 奠 定 了 基 础 , 当 同是 它也是 整个 校 园 的教 育 教学 平 台 , 忽视 了它 的 前, 高校校园网的覆盖率 已经达到了 10 。一般 教育 功能 , 园网建 设 的意 义就要 大 打折扣 。 以电 0% 校 认为, 校园网是在学校范 围内, 在一定 的教育思想 子校务系统、 教务系统、 学生管理系统为代表并不 和理论指导下 , 为学校教学 、 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提 断充 实 的数字 化 校 园建 设 不 断 与专 门设 置 的校 园 供资源共享、 信息交流和协 同工作 的计算机网络。 网虚拟社 区深入结合 , 是网络德育和网上引导的前 提性和基础性步骤 , 并应在活跃性、 信息丰富性 、 交 校园网的设计 目标是将各种不同应用 的信息资源 吸引力等多方位发展才能在这信息时代的眼 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 , 对外通过路 互性 、 球争夺战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由设备 接人广 域 网 。 校园网是高校网络阵地的实质载体 , 其基本的 最近几年 , 国的校园 94年 5月开始联入互联 网时 , 正是 应用在高等院校之间的教育网作为其开端 和基础 , 而校 园 网也是 国 内最 早建 立 的网 络平 台之一 , 教育 部 在 20 0 1年 7月 提 出 的 《 国教 育 事 业 第 十 个 五 全 年计划》 正式把教育信息化写人了文件 , 并把其列 为全国教育事业 “ 十五” 计划 的战略要点 , 20 而 04 年 2 1 教育部(0 3~ 0 7年教育振兴行动 月 0日 2 0 20 计划》 明确提出实施“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 … 这

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

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

虚 拟社 区对 大 学 生社 会化 影 响 的调 查 研 究
徐 福 刚 杨 志 惠 孔 洁
摘 要: 虚拟 社区作为大学生最常接 触到的一种 网络形 式 , 刻影响 着 大学生社会化 的进程 , 深 为其 社会 化带 来了机遇和挑战 。为此 , 们采用社会统计调查的方法 , 我 对大学生参与虚拟社 区对其 社会化 的正面和 负 面影响进行分析 , 出了在 该背景下大学生成功进 行社会化的建议和措施 , 提 以期 为建设 和谐 校 园营造 良好 环
的 一 种 网络 形 式 , 大 学 生 社 会 化 的 方 式 、 容 和 过 对 内
程产生 了巨 大 影 响 , 为其 社 会 化 带 来 了机 遇 和挑 战 。 本 文试 图通 过 社 会 统 计 调 查 方 法 分 析 大 学 生 参 与虚 拟社 区对其 社会 化 的正 面 和负 面影 响 , 出在 该 背景 提
境。
关键词 : 虚拟社 区; 大学生社会化 ; 建设和谐校 园 中图 分 类 号 : 65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社会 化是 指作 为 个体 的 生物 人 成 长 为社 会 人 , 并 逐渐 适 应社 会 生 活 的过 程 。社 会 化 成 功 与 否 关 系 到 个人 能否 在 日益 激 烈 的 社会 竞 争 中适 应社 会 并 获 得 个人 发展 。大 学 生 作 为 青 年 中 的特 殊 群 体 正 处 于 关 键 的社会 化 阶段 。随着 我 国 社会 各 项 事 业 的发 展 , 大 学生 社会 化环 境发 生 改变 , 别是 作 为 大 学 生社 会 化 特
下 大相
关 部 门采取 相 应措施 引 导 大学 生 社 会 化 的成 功进 行 , 以营造 和谐 校 园环境 。

中小学教师使用虚拟学习社区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小学教师使用虚拟学习社区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小学教师使用虚拟学习社区的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柏宏权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 虚拟学习社区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

通过总结接受模型等一系列理论模型并结合教师发展虚拟社区的特性,建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学习社区的接受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来探讨影响中小学教师使用虚拟学习社区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易用期望、社群因素、配套情况均对中小学教师使用虚拟学习社区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自我效能、性别对虚拟社区的使用意向没有显著影响;教龄对虚拟学习社区的使用意向影响显著。

[关键词] 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接受与利用整合理论[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柏宏权(1975—),男,江苏南京人。

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研究。

E-mail:baihongquan@。

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深入发展与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师培训范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教师需要在自身的专业实践场域中主动地寻找专业发展的资源与机会,灵活地组织安排自身的专业发展活动,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与协作探究[1]。

基于Web2.0技术的虚拟学习社区所蕴涵的共享、开放、参与、社会性等元素,能够为教师的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创造条件和可能,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能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平台[2]。

本文中的虚拟学习社区专指教师发展虚拟社区,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环境与支持的虚拟学习社区。

这样的虚拟学习社区能使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愿意学习、勤于学习、擅长学习,促进教师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开阔视野,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3]。

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广大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对教师发展虚拟社区接受度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小教学教师使用虚拟学习社区?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本文将在分析总结接受模型等相关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发展虚拟社区的特性,建构教师专业发展虚拟社区的接受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来探讨影响中小学教师使用虚拟学习社区的影响因素。

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

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
A c : h i u lc mmu i 8o ek n f ew r a eu ie s t d n sm s otn c na ti a e t g te u i es t d ns tT e v t a o r n t a n id o t ok t t h n v ri s e t o t f o tc f c n n v ri s e t y n h t y t u e s i h y t u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 I) , 20 6 我国网 CNC统计 截止 07年 月, 民总人数达到 16亿, 1至 2 岁之间的学生网民占总 . 2 其中 8 4 网民数的 3.%, 这部分学生基本上都是大学生。虚拟社 35 l 3 区是指参与者通过交流和互动而形成一种社会关系的网络
变量名称

scai t n a v c me tp fu dy I h s bo g tte o p r nt n e c aln e fr ter sca z t n T i a t l ,h g tt t a o il ai d a e n ro n l . t a r u h h p o t i a d t h l g o i o i ia o z o n o u y h e h l i hs ri e tou h s i i l c a sc i v s g t n me o n lz ste f na e a d te n g t e if e c f e u ie s t d ns p r cp t g i e vr a o n et ai t d a ay e o t e a v n u n e o nv ri s e t a ia n n t itl c mmu i o ter i o h h r g n h i l h t y t u i t i h u n t t i y h s cai t n n d po o e t es g e t n a dt eie f ta t eu ie i td nsc r n s ca zt ns c e s ty u d r h s a k r u d o il a o ,a rp s s u g s o n h I  ̄L' h t n v r t s e t a r o o il ai u c s U n e t i b c go zi h i l e h sy u y i o i f n , t ul o d e vrn n rte h r no sc mp sc n t c o . o b i g o n i me t amo iu a u o s u t n d o o f h r i k y wo d : r a c mmu i ;S cai t n o n v ri t d n s o s u t n o e ̄ e r s Viu l o t nt y o il i f i e t s e t ;C n t c o f a z o u sy u r i h t O O S c mp s i I n I a u

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

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

二 、研 究方 法
本 研 究 以武 汉 市 部 属 高 校 本 科 生 为 调 查 总体 ,采
用 简 单随 机抽 样 、多 级 分层 抽 样 的方法 选 取 调查 对 象 。在武汉 大学 、华中科技大 学和华 中农业 大学实际 发放问卷 20 ,回收有效问卷 22 ,有效 回收率为 6份 5份 9 . 。样本 构成基本情况见表 1。 69 %
三 、虚拟社 区对 大学 生社 会化 的影响 分析
本次 调查结果 显示 ,虚拟 社区对大学生社会 化的
影 响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两 极 化 趋 势 , 有 的 影 响 趋 向 于 正
面 ,而有 的影响又趋 向于 负面 。下面将从正 负两个方 面来揭示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 ) 拟社 区对 大 学 生 社 会 化 的正 面 影 响 一 虚 1 虚拟社 区的群 体环境有 利于大学 生建 立新型的 .
: 收稿 日期 :2 0- 00 l c 07 1- 8 作者简介 :1 徐福 刚( 8一 ) . 11 9 ,男 ,天津静海人 ,华 中农业 大学 文法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2 杨 志惠【 8一 ) . 1 0 9 ,女 湖北武汉人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管理学硕士研究生 。
2 6
的社会化阶段 。随着我 国社会 各项 事业的发 展 ,大学 生社会化 环境发生 突出改变 ,特 别是作 为大学生社会 化环境 之一的大众 传媒 中的新兴 网络传媒 在大学 校园
迅猛发 展并 日益普 及 ,深刻影 响着大 学生群体 ,使 其
社会化 问题受到社 会越来越 多的重视 。据 中国互 联 网 络信 息中 - NNI) g( C C 统计 ,截 止 20 07年 6月 ,我 国网
社会关系 ,拓展社会化的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虚拟社区发展研究 一、网络虚拟社区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专家对于网络虚拟社区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虚拟社区有不同的定义。如下表所示:

目前一般采用最早的由瑞格尔德(Rheingole)提出的关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定义,他将其定义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2、 分类

国内外研究者对网络社区的分类还没有达成共识,学者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虚拟社区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下表所示:

分类标准 研究者 分类 按社区成员的目的 Armstrong和Hagel III(1996) 分为交易社区、兴趣社区、幻想社区和关系社区四种 按营利性、开放性和管制程度三个维度 Plant(2004) 分为营利性开放式管制社区、营利性私人管制社区、非营利性开放式管制社区、非营利性私人管制社区,以及营利性管制空间与非营利性管制空间交叠的社区。

按成员彼此相熟程度 Dholakia等(2004) 分为网络型(network-based)虚拟社区和群体型(small group—based)虚拟社区。

按照互动是否同步 Li 分为同步虚拟社区和异步虚拟社区 根据管理者和社区主题范围两个指标 Tsuyoshi和Atsushi(2003) 将所有的网络消费社区分为9种类型,从社区管理者的角度看,管理者可分为企业、消费者和第三方,从社区的主题看可以分为:主题围绕一个特定的品牌,主题围绕一个产品或服务类别,主题围绕参与者的某种特质。

按照目前网络中虚拟社区的组建方式和成员类别 分为以下几类:1、由某个正式组织所建设的官方虚拟社区论坛2、由企事业单位建设的针对其内部的或对外公开的虚拟社区3、由现实生活中的公民以一定目的所组建的非官方论坛。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网络虚拟社区现状 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网络技术经过长足的发展,现在仍然保持着不断创新和开拓的态势,而电子商务、虚拟社区等衍生物运作程度已经较为成熟。国外的虚拟社区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社区成员间信息交流互动,人们不仅在社区中找到想要的信息,与信息关联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的情况,产品和服务的在线交易,以及作为社区成员可享受的优惠均可在社区平台上操作。社区的活动也不局限在网络中,会员之间会通过社区举行的聚会而建立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并且会得到由社区出版的印刷品。可以说,国外的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了营销渠道之一,并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 2、国内网络虚拟社区现状 相对于国外运作较为纯熟的社区平台,中国的虚拟社区尚停留在初级阶段。无论是官方还是非官方的社区,都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发布、交流与讨论等社区的基本功能上。除携程、艺龙等较成功的论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形势外,国内在此方面还处于尝试和发展阶段。 3、虚拟社区的发展及其研究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解阶段,主要是理解虚拟社区的概念、定义、规则等 第二个阶段是技术解决阶段,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虚拟社区,使用何种技术保证虚拟社区中的信息交流等关键技术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研究虚拟社区能带来哪些应用,包括虚拟社区对知识共享、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等各方面的作用; 第四个阶段是评估阶段,主要是在虚拟社区发展过程中获取经验,并评估结果; 第五个阶段是产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如何使虚拟社区得到商业化的应用,使虚拟社区在经济上获得成功,使之成为一种产业,最为典型的应用即是电子商务的应用。

三、具体案例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

1、 基本情况 1.1定义与简介

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您可以将您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您的朋友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你发表的信息,随时和您一起分享、讨论。您还可以关注您的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9月25日,新浪微博正式添加了@功能以及私信功能,此外还提供“评论”和“转发”功能,供用户交流。目前优秀的微博桌面客户端有微波炉、AIR微博(官方)、Wing微博。 新浪微博,是由新浪网推出的微博服务,在全球使用最多的微博客的两家提供商分别为—美国的Twitter和新浪微博。新浪微博采用了与新浪博客一样的推广策略,即邀请明星和名人加入开设微型博客,并对他们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的用户在用户名后会加上一个字母“V”,以示与普通用户的区别,同时也可避免冒充名人微博的行为,但微博功能和普通用户是相同的。目前新浪微博的邀请的重点转向了媒体工作者。 1.2 功能与定位 1) 发布功能:用户可以像博客、聊天工具一样发布内容 ; 2) 转发功能:用户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一键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转发功能是对twitter RT功能的改良,保留原帖,避免在传播过程中被篡改)转发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评论。转发后所有关注自己的用户(也就是自己的粉丝),能看见这条微博,他们也可以选择再转发,加入自己的评论,如此无限循环,信息就实现了传播; 3) 关注功能:用户可以对自己喜欢的用户进行关注,成为这个用户的关注者(即“粉丝”),那么该用户的所有更新内容就会同步出现在自己的微博首页上。关注的上限是2000人; 4) 评论功能:用户可以对任何一条微博进行评论。(这是基于中国用户习惯而设置的特殊功能,之后Yahoo Meme 和Google Buzz也都有了评论功能); 5) 搜索功能:用户可以用两个#号之间,插入某一话题。像这像,#某一话题XXX#,则发出的微博,可以点击这个,自动搜索微博上所有的包含有“某一话题XXX”的相关微博。可以展开讨论,实现信息的聚合; 6) 私信功能:用户可以点击私信,给新浪微博上任意的一个开放了私信端口的用户发送私信,这条私信将只被对方看到。实现私密的交流; 新浪微博是一款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 娱乐——涵盖最全面的娱乐明星与资讯 生活——反映网民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 快乐——分享发现人们身边的趣闻轶事 从新浪微博的粉丝排行榜可以看出,新浪微博关注度排名前10名集中在娱乐、体育和企业界。

2、 对国内微博服务提供商现状的分析 2.1、目前为止,国内较为有名的大型微博服务提供商有新浪、腾讯、搜狐、网易这四家综合型门户网站。

2.2、现阶段微博存在的问题: 在4家微博服务提供商中,新浪是最早一家推出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并采用名人战略,发挥名人效应短时间内吸引了上千万的人气。同时,新浪也是4家微博中客户端覆盖最广(涵盖了各智能手机平台及不少个人网站等)、应用服务最丰富的一家微博。 腾讯微博虽然现在的用户数量比新浪微博少,但借助于QQ这个具有庞大用户的平台,用户数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快速飙升。同时通过QQ客户端平台的整合,腾讯微博的竞争力不容小觑。 同时,搜狐及网易通过绑定自有资源,也吸引部分忠实用户。 尽管新浪微博在4家微博中处于领先状态,但面对极具杀伤力的腾讯微博,如何有效地增加用户粘性,留住高端用户,吸引更多的用户,开发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必将是新浪微博优先要考虑的问题。 2.3、新浪微博盈利途径 1)与电信运营商短信分成。很多用户更乐意通过手机以短信的方式发布微博信息,这也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很大流量,那么,利益分成就可能成为一种盈利的来源。 2)广告分成。 3)VIP收费。

四、网络虚拟社区与旅游的结合

1、营销策略 一些知名的虚拟旅游社区采取会员优惠制度的营销策略。如著名的旅游论坛---磨房,其注册会员在论坛中做广告的产品时可享受一定折扣。 知名虚拟社区因为知名度高,拥有大量的注册会员,这些会员在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需求,如对某个旅游目的地的兴趣,对某个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或是对相关产业产品的需求。因此,虚拟社区会与供应商达成协议,凡其注册会员在消费过程中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折扣或特殊服务,而虚拟社区要为供应商开辟相应的广告版块收取较低的广告和网站维护费用,同时因为该虚拟旅游社区能为社区成员提供现实生活中的利好,所以将会吸引更多的网民前来注册,从而增加社区的访问量并提升其知名度,从而使三方都实现共赢。 2、与周边产业的合作 因为旅游产业链的运作涉及到各个环节,食住行购娱是对游的补充与辅助,缺一不可。所以,旅游的网络虚拟社区的营销要注重同周边产业的合作。像在虚拟社区、论坛或相关网站中,都会设有详尽介绍地方特色美食、旅游纪念品等内容的板块,如果与经营这些产品的信誉良好的店铺进行合作,将店铺的信息对应的公布,这样游客在实际旅游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是社区提供的信息使用性更强,同时为商家带来客源,使经营者更愿意将广告投放到相应的社区和论坛,从而也促进虚拟社区的盈利。 综上所述,中国的旅游网络营销还处在探索阶段,利用虚拟旅游社区开展营销的模式也在发展与尝试中。但是,中国有着巨大的电子商务潜力,尤其是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更是值得去研究和开发。这不仅会为中国的旅游目的地营销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也势必将引起整个产业的变革,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