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的评定和康复治疗
《吞咽评定》课件

脑外伤
帕金森病
由于神经递质缺乏,导致肌肉强直和 运动减少,影响咽部肌肉的正常运动 ,引起吞咽障碍。
头部外伤导致脑组织损伤,影响吞咽 中枢的功能,引发吞咽障碍。
肌肉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
肌无力
肌肉无力或萎缩导致咀嚼和吞咽 动作不协调,影响食物的摄取和
能缓解。
声音明显嘶哑,咽部疼痛较重。
进食后口腔或咽部有较多残留食 物,影响正常生活和情绪。
重度异常吞咽评定标准
无法正常进食,噎食或呛咳严重,无法自行缓解。 声音嘶哑严重,咽部疼痛难忍。
进食后口腔或咽部残留大量食物,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社交。
04
吞咽障碍的病因与治疗
神经性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
脑卒中
《吞咽评定》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吞咽评定简介 • 吞咽评定方法 • 吞咽评定标准 • 吞咽障碍的病因与治疗 • 吞咽评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吞咽评定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吞咽评定是对个体吞咽功能状态的一 种系统评估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病史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仪器检查 等手段,全面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社区推广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吞咽障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THANKS
通过吞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造影 剂,观察造影剂在咽喉部的流动
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异常。
CT检查
通过CT检查了解咽喉部和周围组 织的结构,了解是否存在异常。
MRI检查
通过MRI检查了解咽喉部和周围组 织的结构,了解是否存在异常。
03
吞咽评定标准
正常吞咽评定标准
吞咽障碍评定的金标准

吞咽障碍评定的金标准引言吞咽是人体一种基本而常见的生理过程,它的顺利进行对于个体的生存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吞咽变得困难或异常,导致吞咽障碍的出现。
吞咽障碍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神经肌肉疾患、颅脑外伤、中风、咽喉部肌肉无力等。
评定吞咽障碍的金标准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吞咽障碍的定义吞咽障碍,又称吞咽功能障碍或咽喉运动障碍,是指患者在吞咽食物或液体时出现困难、疼痛或异常的症状。
吞咽障碍可能包括咀嚼困难、漏吞、咳嗽、打嗝、喷鼻涕、声音嘶哑、吞咽时胸闷等,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吞咽障碍可能是一过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
吞咽障碍的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吞咽障碍可以分为神经性吞咽障碍和器质性吞咽障碍两类。
神经性吞咽障碍神经性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的吞咽功能异常。
常见的神经性吞咽障碍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患者的吞咽障碍通常与神经系统的病变相关,可表现为吞咽困难、漏吞等症状。
器质性吞咽障碍器质性吞咽障碍是指由于咽喉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吞咽功能异常。
例如,咽喉肌肉无力、食管狭窄、咽喉癌等都可能导致吞咽障碍。
患者的吞咽障碍通常与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相关,可表现为吞咽困难、疼痛等症状。
吞咽障碍的评定指标为了准确评定患者的吞咽功能,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评定指标。
以下是常用的吞咽障碍评定指标:临床评定•患者描述:询问患者的主观症状,包括吞咽困难、疼痛、异物感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听诊咽部、触诊咽部等,以发现异常体征。
•图像学检查:如X线摄影、CT扫描、核磁共振等,以观察咽喉部的结构和功能。
吞咽功能评估•睡眠呼吸监测:监测患者的睡眠呼吸过程,以评估呼吸与吞咽之间的关系。
•婴儿喂养评定:对于婴儿来说,可以通过观察其喂养过程、体重增长情况等来评估吞咽功能。
•水压试验:在患者口腔中注入不同压力的水,观察其吞咽反应,以评估吞咽协调性。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专家共识

的患者。禁忌用于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尚未控制的患者。 • 3.饮食护理 • 应用管饲,注意经口进食患者营养分配以及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分配。
康复护理策略
• (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1.食物/分泌物反流、误吸评定及处理 • (1)误吸评定误吸评定方法: • 内镜检查、超声检查、压力监测、分泌物检测、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 • (2)误吸预防及处理 • 1)消化道手术前,严格禁水、禁食。 • 2)胃肠减压,虽不能将胃完全清空,但可减少胃内的积气及存液。 • 3)抗酸剂,消化道手术前1h应用,使胃pH上升;即使误吸,危害可以减轻。 • 4)误吸的处理:发现误吸先检查口咽,如见异物,立即消除。
分期
• 1.认知期 • 认识摄取食物的硬度、一口量、温度、味道,进而决定进食速度和食量。 • 2.准备期 • 摄入食物至完成咀嚼的过程。 • 3.口腔期 • 将食物送至咽部的过程。 • 4.咽期 • 吞咽的启动标志着吞咽反射开始,吞咽反射一旦开始,就会继续,直到全部动
作完成。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 1.临床表现 • 流涎;食物从口角漏出;饮水呛咳;咳嗽;梗噎;吞咽延迟;进食费力,声音
营养状况、日常活动能力等。 • (4)实验室检查:复护理策略
• 2.专科评定 • (1)吞咽困难的主诉:吞咽器官的感觉、运动、反射、结构的体格检查。 • (2)试验性吞咽:嘱患者吞咽不同量及黏度的食物,通常包括水、稠糊状、固
体这3种黏度的食物,观察吞咽过程。 • (3)常用筛查方法: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染料测试、进食评定问卷
调查(EAT-10)、营养风险筛查评定、管道滑脱高危因素评定 • 3.常用的吞咽功能评定方法 • 容积黏度测试(V-VST)、多伦多床旁吞咽筛查试验(BSST)、吞咽功能性交
《吞咽障碍的评定》课件

可疑吞咽障碍
轻度异常
在吞咽过程中出现轻度异常,如轻微 的咳嗽、声音改变等,但无明显的吞 咽困难表现。
短暂异常
不稳定
在进食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 表现,如食物溢出、呛咳等。
偶尔出现短暂的吞咽困难或不适感, 但很快自行缓解。
轻度吞咽障碍
轻度运动异常
在吞咽过程中出现轻微的运动异 常,如口腔期推进缓慢、咽期喉
PART 04
吞咽障碍的评定标准
正常吞咽
正常吞咽过程
正常吞咽过程包括口腔准备阶段 、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各阶 段均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时间要
求。
正常吞咽时间
正常吞咽时间通常为1秒左右,过 长或过短的吞咽时间可能提示吞咽 障碍。
正常吞咽形态
正常吞咽形态表现为连续、平滑的 蠕动波,无停顿、无异常运动。
改变饮食习惯
如分食、小口进食、缓慢进食等,以降低吞咽障碍的风险。
PART 06
吞咽障碍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
合理饮食
定期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 感染和口腔疾病。
选择易于吞咽的食物,避免过硬、过热或 刺激性食物,尽量保持食物的湿度和温度 适中。
定期检查
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进行口腔和咽喉检查,及时发现和处 理吞咽障碍的潜在问题。
部上抬不充分等。
轻度时间延长
整个吞咽过程的时间略有延长, 但通常不超过2秒。
轻度食物残留
在咽部或食管内残留少量食物, 但不影响进食。
中度吞咽障碍
中度运动异常
在吞咽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运动异常,如口腔期停顿、咽期呼吸困 难等。
中度时间延长
整个吞咽过程的时间明显延长,通常超过2秒。
中度食物残留
吞咽评定方法

吞咽评定方法摘要:一、吞咽评定方法概述二、吞咽评定方法的分类1.临床评估2.仪器评估3.功能测试三、各类吞咽评定方法的详细介绍1.临床评估方法1) 观察法2) 问卷调查法3) 临床检查法2.仪器评估方法1) 吞咽功能检查仪2) 食管测压法3) 核素吞咽造影法3.功能测试方法1) 吞咽障碍程度评估表2) 吞咽能力评分表3) 吞咽康复训练效果评估表四、吞咽评定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人群五、我国吞咽评定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六、未来吞咽评定方法的研究方向正文:一、吞咽评定方法概述吞咽评定方法是指通过对吞咽过程的评估,以了解个体吞咽功能状况的一种检测手段。
评定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康复师和患者提供关于吞咽障碍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训练的依据。
吞咽评定方法包括临床评估、仪器评估和功能测试等。
二、吞咽评定方法的分类1.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通过观察、问诊和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在进食、饮水等日常生活中的吞咽表现,了解其吞咽功能状况。
2) 问卷调查法:通过让患者或家属填写相关问卷,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吞咽功能受损程度。
3) 临床检查法:包括口腔、喉咙和食管的检查,以确定吞咽障碍的部位和程度。
2.仪器评估仪器评估是通过专门的设备对吞咽功能进行检查。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 吞咽功能检查仪:通过对吞咽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呼吸、心率等参数进行监测,了解患者的吞咽功能。
2) 食管测压法:通过插入食管测压导管,监测食管内压力变化,判断吞咽过程中的异常。
3) 核素吞咽造影法:通过注射核素制剂,观察吞咽过程中核素在食管内的分布情况,以判断吞咽功能。
3.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通过一系列评估表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 吞咽障碍程度评估表:对患者的吞咽能力、吞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2) 吞咽能力评分表:通过对患者进食、饮水等日常生活中的吞咽表现进行评分。
3) 吞咽康复训练效果评估表: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ppt课件

头部稍向前倾,有助于食物顺利进入食道,减少 残留和误吸的可能性。
缓慢咀嚼和吞咽
患者应充分咀嚼食物,确保食物充分破碎,同时 减少说话次数,专注于吞咽动作。
进食环境与安全
保持安静、放松的进食环境
01
避免在嘈杂或紧张的环境中进食,以减少患者的分心和呛咳风
险。
监督与协助
02
在患者进食时,应有家属或护理人员在场监督和协助,确保患
家属在康复过程中的角色与责任
心理支持
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吞咽障碍,增 强康复信心。
饮食照料
根据医生建议,家属需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避免食物过于 粗糙或刺激。
观察与记录
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吞咽情况,记录进食种类、量及反应,及时与 医生沟通,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长期康复计划与指导
阶段性康复目标
制定具体的康复目标,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饮食种类 和质地,实现阶段性吞咽功能提升。
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如口腔肌 肉锻炼、呼吸练习等。
定期随访
患者需定期随访,医生评估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患者往往对康复抱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尽快恢复吞咽功能, 回归正常生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倾听与理解
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理解他们的痛苦和顾虑。
充分沟通
向患者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期康复过程,让患者对自己 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
尊重患者
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让他们参与治疗决策的制定。
提供心理支持与疏导
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明确病因和诊断
通过吞咽障碍的评定,可以明确患者 的病因和诊断,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 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吞咽功能评定量表汇总

吞咽功能评定量表汇总对于吞咽困难的评估,有9个评价量表,具体介绍如下:量表1:吞咽困难评价标准。
来自日本康复学界,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困难的程度越低,10分表示正常吞咽。
该量表包含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以营养摄取为线索反应经口进食的能力,分级较细。
分数评价内容1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2仅适合基础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3可进行摄食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4在安慰中可能少量进食,但需静脉营养5 1~2种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6 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7 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不需静脉营养8除特别难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9可经口进食,但需临床观察指导10正常摄食吞咽能力疗效判定标准:大于等于9分:基本痊愈;提高6~8分:明显好转;提高3~5分:好转;1~2分:无效。
量表2:洼田饮水试验。
日本学者XXX提出的,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症的患者。
但是该检查根据患者主观感觉,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很多,并要求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
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喝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疗效判别尺度:治愈:吞咽障碍消逝,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良,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量表3: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
该表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及种类逐步分级,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
评定条件:匡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
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2级:3个条件均具有则误吸减少;3级:具有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4级:如选择适当食物,则基本上无误吸;5级:如留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6级:吞咽正常。
言语吞咽康复

二、言语功能 评定
(Evaluation
of speech function)
言语与语言
• 言语是指说话/口语的能力,也就是用声音来进行口语 交流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口腔、咽喉结构和呼吸器官 产生声音实现交流的运动活动和实际过程。
解和书写表达。
大脑半球外 侧面
语言中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言语形成的神经生理基础
• 左半脑的中下部靠近听觉中枢(听觉皮质区) 的区域,主要是控制听觉语言的接收与理解 (语音与语义的连接),称之为维尼克区 (Wernicke’s area); •左半脑额叶的下部有一区域称之为布鲁卡区 (Broca’s area),主要负责控制语言的发声 与表达(Webster,1995)。 • 布鲁卡区与维尼克区的联结主要是依赖一束束 神经纤维叫“弓状纤维束”; • 言语时,词汇先从维尼克区形成,通过弓状纤 维束,送到布鲁卡区决定词汇的形式和发音, 然后再将具体的指令送到控制言语表达的运动 皮质区。
• 言语的形成,主要是由肺部喷出气体,经气管进入声 道,形成声音;
• 声道包括:喉、声带、咽、舌、软腭、硬腭、牙和唇。 • 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人与
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有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 • 包含口语、书面语、手势语和体态语等交流符号的集
合系统; • 语言活动有四种形式:口语表达、口语理解、阅读理
4.阅读理解及朗读训练:
单词的认知包括视觉认知和听觉认知。 1)视觉认知:同时摆出3张画片,将相对应文 字卡片让患者看过后进行组合练习 。 2)听觉认知:将单词的文字卡片每3张一组摆 出,患者听治疗师读一个词后指出相应的字卡。 3)朗读单词:出示每张单词卡,反复读给患者 听,然后鼓励患者一起朗读,最后让其自己朗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