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器乐的创新与发展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发展之路

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发展之路

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发展之路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民族器乐一直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器乐,这些器乐凝聚了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民族器乐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化。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音乐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民族器乐演奏和研究也随之迅速兴起。

在经历了各种变革和探索之后,传统民族器乐逐渐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第一步,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族器乐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在今天,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经典器乐曲目的传承和保护上,更要注重对传统器乐的创新和发扬。

这个过程需要有传承人对于传统器乐体系的学习和理解,从中挖掘器乐的演奏技巧、音乐表现等多个方面的内涵,同时也需要创作者对于器乐曲目的发掘和重构,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的审美需要。

第二步,国际化。

在当今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族器乐的创新与传承需要面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交流。

中国已经与许多国家在传统器乐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如Sino-US Music Institute、Sino-French Music Institute等等。

通过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传统器乐在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了跨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增加了器乐的艺术内涵和多样性。

在传统器乐经验的来源和传统的内核之外,如何发挥多元文化元素对于传统器乐艺术的丰富和创新,也是当代传统器乐发展问题中的一个关键点。

比如,中西合璧的演出、民族与流行音乐的结合等,带给了节奏、音色、曲调以及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的机会,对于传统器乐的发展添加了新的动力。

总而言之,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发展之路是传承、创新、国际化、多元化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只有在这样一条道路上,我们才能把传统的文化艺术传承好,发扬好,同时又能创新,注重时代的变革,民族器乐才能在未来更有发展前景。

中国音乐器乐的历史与演变

中国音乐器乐的历史与演变

中国音乐器乐的历史与演变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文化历史,其中音乐更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中国音乐中,器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几乎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中国音乐器乐有着怎样的历史与演变呢?第一段:中国古代乐器的产生中国乐器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乐器多数是以空心的动物骨头制成。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和形态逐渐丰富起来。

商朝时期出现了缓慢发音、节拍不规则的“筑”与镗孔少、音乐音色丰富的“鸣”两种不同的乐器组合演奏。

到了周代,国行万里,不同地域文化风格也逐渐产生了差异,乐器的制作和使用更加多样化。

据《周礼》记载,周代乐器数目就达到了1300余种,其中以弦鸣和吹管乐器为主。

第二段:唐宋时期的变革到了唐宋时期,音乐理论和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音乐曲式、音律系统、演奏技巧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革。

唐代吹管乐器活跃于宫廷,如笙、箫、管等,弦鸣乐器也得到了极大的弘扬,出现了琵琶、二胡、古筝等。

到了宋代,民间音乐逐渐增多,一些乐器如板胡、扬琴、琵琶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丰富了中国音乐乐器文化的内涵。

在此期间,器乐艺术和歌曲词艺术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词、江南丝竹等艺术形式。

第三段:元明时期的发展到了元明时期,中国的乐器制作技艺、音乐理论、演奏技巧都有了新的发展,乐器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根据不同音色需求出现了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形态的乐器。

在音乐表现手法上,器乐音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官方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在民间乐器、曲艺、戏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元代时期白居易、马致远等名家的音乐词艺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艺术的内涵。

第四段:近现代时期的发展近现代时期,一些西方器乐制作和演奏技术逐步被引入到中国音乐文化中,同时中国也有了自己的音乐器材制作和演奏技术革新。

在民族乐器的制作方面,中国有了以琴、瑟、箜篌、笛子、龙笛、唢呐等有代表性的乐器,同时还出现了具有高超演奏技巧的天津琵琶、京胡等乐器。

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史

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史

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史中国民族器乐是中国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以时间顺序探讨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史。

古代中国是民族器乐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古代,中国人就开始使用各种乐器来表达情感和表达思想。

最早的民族器乐之一是古琴,它被誉为“中国的国乐”。

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象征。

古琴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弹奏时需要借助指法和技巧来表达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民族器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

这也为中国的民族器乐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发展机遇。

丝绸之路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民族器乐开始融合了一些西方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宋朝时期,中国的民族器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时,乐器的种类更加丰富,演奏技巧也更加成熟。

著名的乐器如古筝、笛子、琵琶等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乐器在演奏技巧和音色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民族器乐进一步发展壮大。

这个时期,乐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乐器的制作工艺也更加精细。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器乐开始与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

著名的乐器如京胡、二胡等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进入现代时期,中国的民族器乐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的民族器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但是,中国的民族器乐并没有被淘汰,反而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的音乐家开始将民族器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崛起,中国的民族器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加强了对乐器制作工艺的保护和研究。

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音乐家也加入到传统民族器乐的学习和创作中,为中国的民族器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219461074_中国民族打击乐传承与创新路径分析——以《龙腾虎跃》打击乐重奏曲为例

219461074_中国民族打击乐传承与创新路径分析——以《龙腾虎跃》打击乐重奏曲为例

077[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国民族打击乐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性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

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民间打击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

结合自身音乐研究经验,以《龙腾虎跃》为例,对我国民族音乐打击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 键 词] 打击乐;《龙腾虎跃》;创新;传承中国民族打击乐传承与创新路径分析——以《龙腾虎跃》打击乐重奏曲为例杨文君中国民族打击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保持着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打击乐得到了迅猛发展,充分展现了我国音乐工作者的智慧,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大街小巷都有中国民族打击乐的身影。

打击乐是指以击打为表演方式的传统音乐演奏方式。

我国民族音乐中较为常见、应用较多的打击乐器主要包括鼓、钹、镲等几种类型。

根据现有理论文献和资料可知,我国打击类乐器起源较早,其中起源最早、最具艺术色彩的打击类乐器为编钟。

编钟起源于先秦时期,主要应用于宫廷礼仪、祭祀等大型正式、非正式场合。

在当前多元化文化的背景下,打击类乐器在我国传统音乐演奏以及西方管弦乐演奏中的艺术价值不断提升,类型不断增多。

一、中国民族打击乐的传承方式中国民族打击乐的传承方式分为三种:文字、乐谱、音像。

文字整理 :分析、概述该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此来深入探讨该区域民间打击乐的发展,主要包括乐人和乐班、乐器形制、演奏技法、乐器组合和表演形式、艺术特点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文字记载。

乐谱收集:收集整理乐谱对实际演奏非常重要,也是最为有效的传承保障。

针对不同的区域,这项工作是在不同的条件下系统地开展的,特别是以口传方式世代传承的区域,整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按照民族器乐集成的要求重新梳理,以利于今后的学习、普及、推广。

音像录制:在条件成熟时,对代表性传承人、班社表演活动,有计划地进行音频、视频记录。

中国传统乐器发展历程.pptx

中国传统乐器发展历程.pptx
船行十里一曲犹未终唐人多壮举乐舞呈颠峰
也就是这个时期,古代几种乐谱就形成在隋唐,中国古谱大约有32种,代表:文字谱,减字谱,俗字谱等。敦 煌
曲谱成为古谱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近古代音乐:伶工失恩宠乐自民间兴填词协乐律说唱调诸官歌舞演鼓事杂剧得繁荣
这一时期包括宋辽金元明清两宋时普遍流行曲子词,许多著名词人的作品被用语演唱,还出现了精通音律的词 家。在宋元,真正作为说唱音乐品种而登堂入室的事鼓子词和诸宫调。而宋元最重要的伟大贡献事杂剧的产生。“宋 人重乐论,著述颇硕丰,乐书卷浩繁,漫志多考证,琴史载琴家,笔谈见解精”。著名杂剧“汉宫秋、窦娥冤,西厢 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等永垂史册。在音乐理论,从北宋到南宋,先后有四部重要乐学著作留给后人。最著名的是 “乐书1."四大声腔起,戏曲渐鼎盛,皮黄与梆子,昆高胡乱灯”,中国戏曲到明清两代,迈入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有 一幅著名图“清,同光十三绝图”,这一时期器乐独奏,合奏艺术特别是琵琶“海青拿天鹅”、“月儿高”、“十面埋伏”、“霸 王卸甲”“涪阳月夜”灯十三大套曲的演奏艺术提高到空前水平,合奏更是品类繁多,百花齐放。福建南音,西安鼓乐 ,山西八大套,辽南鼓吹,北京智化寺音乐,江南丝竹,潮州弦丝,潮北锣鼓,陕北喷呐,鲁西南鼓吹,冀中笙管 乐、弦索乐,广东音乐和少数民族的芦笙,冬不拉音乐,土家族打溜子音乐灯。
先秦时期的乐器,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近70种。仅在《诗经》一书中提及的即有29种,打击乐器有鼓、钟、锌、 磬、缶、铃等21种,吹奏乐器有箫、管、填、笙等6种,弹弦乐器有琴、瑟等2种。由于乐器品种的大大增加,于是 在周代时产生了根据制作乐器的不同材料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作“八音”分类法。
在这种合奏音乐中,虽然有明确的主奏乐器,但打击乐依然有很重要的地位。 C鼓吹乐:鼓吹荐朝会僧道有古传和笙伴隼篥(音bili)大曲套十 一种以吹奏乐器为主,少量打击乐助奏的民间合奏。他的分布比任何民间乐种都更加广泛。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乐器改革看中国民族器乐的“新传统”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乐器改革看中国民族器乐的“新传统”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乐器改革看中国民族器乐的“新传统”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了一次空前大规模的乐器改革,对传统乐器进行了改进和改良,同时也引入了西方乐器。

这次改革推动了中国民族器乐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也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形成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新传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二胡改革,改革后的二胡音域更宽、音色更饱满、演奏技巧更多样化。

此外,还有琵琶、笛子、古筝等传统乐器也经过改良和创新,产生了多种新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推动了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引进西方乐器,并将其融合到传统音乐中,形成了新的跨文化音乐形态。

比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西方乐器被融合到了中国民族乐曲之中,产生了独特的风格和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音乐家们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在探索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打破了传统音乐的限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可能性。

同时,他们也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和推广了中国民族音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总之,中国民族器乐的“新传统”不仅是传统乐器改良和西方乐器引进的结果,更是音乐家们的创新和创作的体现,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

民族器乐课件ppt

民族器乐课件ppt
《渔舟唱晚》
通过示范演奏这首古筝名曲,展示吹奏技巧和音乐美感的 完美融合,帮助学习者提高对民族器乐的审美能力和演奏 水平。
《高山流水》
通过示范演奏这首经典的琴曲,展示拉弦技巧和音乐意境 的完美融合,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民族器乐的文化内涵和 艺术魅力。
04
民族器乐作品欣赏
传统经典作品赏析
总结词
传统经典作品是民族器乐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 史价值。
03
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 网络直播、音乐APP等 ,推广民族器乐,扩大 其影响力。
04
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 让民族器乐走向世界舞 台,展示中国音乐的魅 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鼓励音乐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 新,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
器乐作品。
借鉴其他音乐风格的元素,丰富 民族器乐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加
多样化。
探索新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提高民族器乐的艺术表现力。
民族器乐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推广
01
将民族器乐融入学校音 乐教育,让学生从小接 触和了解民族器乐。
02
在公共场所举办民族器 乐演出,让更多人欣赏 到民族器乐的美妙。
色。
吹奏技巧
包括唇部控制、气息运用和指法 变换等,要求气息稳定、唇部力 量适当,以实现音色的变化和音
高的准确控制。
拉弦技巧
包括弓法运用、指法变换和力度 控制等,要求力度均匀、节奏稳 定,以产生流畅、自然的音色。
经典曲目演奏示范
《二泉映月》
通过示范演奏这首经典的二胡曲目,展示弹拨技巧和情感 表达的完美结合,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器乐 的演奏艺术。
跨界合作与演绎
总结词
跨界合作与演绎是民族器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多元性和融合性。

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发展之路

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发展之路

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发展之路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发展之路进行探讨。

一、历史发展中国的传统民族器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古代。

古代的民族器乐大多以管弦乐器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琴、瑟、笛、鼓等。

在唐宋时期,民族器乐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著名的琴师李白和瑟师李煜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流传广泛。

随着元明清时期的变迁,民族器乐逐渐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乐器和音乐形式,如胡琴、二胡、琵琶等。

这些新的乐器和音乐形式使得民族器乐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状在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经历了不少的变革与发展。

一方面是在传统器乐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另一方面是结合现代音乐技术和观念进行传统器乐的创作和演奏。

在传统器乐改良方面,曾经有不少著名的音乐家如著名的琵琶演奏家韩心、二胡演奏家薛凤岐等,他们都在传统器乐表演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挑战,为传统器乐带来了新的风貌和活力。

在现代音乐技术的帮助下,一些年轻的音乐家也开始尝试用电子音响和合成器等现代音乐设备进行传统器乐演奏和创作,这些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器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随着在国际文化交流的推动下,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也逐渐走向世界。

不仅在国内举办了许多音乐会和表演活动,还在国际上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器乐家与国外音乐家的合作更大程度地推动了传统器乐的发展和传播,使中国传统器乐逐渐受到了国际的重视和尊重。

三、未来发展方向在当代中国,传统器乐的发展已经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器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需要加强传统器乐的教育和培养。

传统器乐需要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来传承和发展,因此在教育方面需要加强传统器乐的教学力度,培养更多的优秀音乐家和演奏家,为传统器乐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民族器乐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自刘天华第一首二胡曲《病中吟》于1923年问世以来,二胡现已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发展最快、最有代表性和最具表现力的民族乐器之一。

而对于二胡音乐作品的创作更是层出不穷,不仅将大量的小提琴乐曲移植为二胡音乐作品,而且在音乐创作中融入大量西方音乐元素,大幅度挺高了二胡在音乐方面的表现性。

本文以王建民先生的二胡狂想曲为分析对象,浅谈中国民族器乐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民族器乐音乐;王建民;二胡音乐作品;创新与发展
民族器乐伴随着民族乐器的产生而出现,器乐从仅作为诗、歌、舞的伴奏形式发展到作为独立演出的音乐形式,在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胡自刘天华第一首作品《病中吟》于1923年问世以来,现已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发展最快、最有代表性和最具表现力的民族乐器之一,而层出不穷的二胡音乐作品更是为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胡作为独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大概可以把其分为四个时期:1923年至1949年的初创时期,以刘天华的十首二胡曲和四十七首练习曲为标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的繁荣和发展时期,以1963年《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为标志,期间出现了大批优秀二胡作品及优秀演奏家;1978年到1987年的拓展和光大时期,以刘文金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曲》为标志,开创了二
胡的中、大型曲式作品的时代,出现了《兰花花》等代表作品,使二胡可以从容地演奏各种大型复杂的并具有戏剧性的音乐作品;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的探索和创新时期,开辟了二胡音乐作品创作的多元化道路。

一、王建民先生与他的“狂想曲”
王建民先生作为近年来在我国民族器乐创作方面成绩显著的作曲家,在其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中,有四首二胡狂想曲给人眼前一亮之感,他把近现代作曲技法与传统民歌的素材结合了起来,有着鲜明地时代感和浓郁的民族情,同时也不乏高超的技巧性,可以说这四首作品为现代二胡曲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现代二胡曲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音乐体裁的突破
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的体裁,是指一种感情奔放、结构自由的器乐曲,常常取材于民族、民间音乐素材。

王建民创作的《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第三二胡狂想曲》、《第四二胡狂想曲》中,分别运用了云南、湖南、新疆和西北等地民间及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作为其音乐作品的主题并发展。

乐曲采用了西方“狂想曲”的体裁形式,充分发挥其表现力丰富、结构自由多变的特点,同时,又将鲜明的民族性以及突破传统的“无标题”性融入其中,描绘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和节日欢庆的盛大场面,表达出作者内心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及深切的感受。

(二)创作理念的突破
现代二胡音乐艺术的发展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音乐思维的开阔,二胡音乐的创作理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创作方向。

笔者从《从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看他的创作理念与音乐特质》一文中了解到王建民先生的三种创作理念:
1、“雅俗共赏、中西并存”是王建民创作理念的自我表达。

王建民说过:“雅——作品的结构、形式、语音等综合方面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俗——作品的‘可听性’和可接受面。

中西并存是用我国的优秀民间音乐素材结合一切可用的传统及现代作曲技法来融合、创作。


2、“构思缜密、运用精简”是王建民又一创作理念,王建民把作曲技法的运用分为了四个层次:“一是技法简单且效果不良,为最次;二是技法虽“复杂”但效果也不良,为其次;三是用复杂的技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为佳;四是用“简单”的技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为最佳。


3、“素材凝练、变化等富”,将材料的广泛性缩小到一定的局限范围,再从有限的范围内衍生出无限的变化。

二、王建民先生“狂想曲”中民族性的体现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王建民先生在创作中完美地将中华民族独特的地域性音乐元素植
入音乐创作之中。

王晓君在《浅谈王建民的二胡作品创作技法与音乐风格-析王建
民的二胡狂想曲》一文中讲到王建民的作品无论是在少数民族音调上还是地域风情上,都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一狂》就根植于云贵音乐元素基础上,描写了一幅云贵地区载歌载舞的景象;《二狂》采用了湖南花鼓戏以及湖南某民歌曲调,地域色彩极其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三狂》则采用了新疆民间音乐的素材,杂糅各种乐曲的散板乐段以极富新疆音调的羽调开篇……它不仅展现了
新疆音乐的时代特点,而且展现了整个西域色彩浓郁的风景画;《四狂》是一首具有西北风味的乐曲,从头至尾的素材来自陕北民歌,把四度和二度音程作为核心音程来创作……正如王建民自己所说:“中国的作品,尤其是民族器乐作品,理所当然应该用中国民族的音乐素材,民族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至于前几年,我的部分作品能够受到一定的欢迎,原因之一是有着较强的可听性。


三、创新发展二胡音乐作品的时代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只有不断的去创作好的音乐作品,才能够延续提高乐器的生命力,从而丰富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

通过上述内容的论述,笔者认为,创新发展二胡音乐作品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提供了动力。

首先,二胡音乐作品中“民族性”音乐元素的体现,既可以体现中国音乐的地域性特征,又可以通过作曲家的手将民间音乐“去民间化”,通过高超的音乐创作技巧将民间音乐的“灵魂”进行升华,从而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

其次,音乐作品中高超的演奏技巧与丰富的音乐表现对扩展二胡
的表现力以及提高二胡的演奏技术具有很大的影响。

还有,各种拨弦、弓杆敲击琴筒、手击琴筒等非常规技术的使用,也都为丰富二胡的表现力做出了多方面的技术扩展。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将中西弦乐器的演奏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丰富了二胡演奏技巧,拓宽了二胡表现手段,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创新与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