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探析

合集下载

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规划设计思路的探讨与浅析——以广西来宾高铁站站前广场为例

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规划设计思路的探讨与浅析——以广西来宾高铁站站前广场为例

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规划设计思路的探讨与浅析——以广西来宾高铁站站前广场为例周正【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的快捷与舒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站前广场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旅客换乘率、城市形象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的好坏,也是衡量城市综合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国内对这一领域在深入理论研究及系统实践总结上尚较薄弱,因此,对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设计的相关研究和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论文围绕“以人为本”这项基本原则,探讨分析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高速铁路客运站设计中的体现,并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客运站人性化设计的一些方法和体现.【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高速铁路客站;站前广场;空间模式;交通流线【作者】周正【作者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1新世纪的改革发展中,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到了更高更快的水平,已有城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伴随以高铁、城铁为先导的新城、新区建设成为中国城市生长的重要模式,站前广场作为重要交通枢纽与城市发展的接合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要实现留与停的融合转换关系,在设计实践中更需要突破传统建筑设计,形成自身独立的系统设计理念。

因此,通过对未来高速铁路客站广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及时的研究和发现潜在的问题,对高速铁路客站广场设计有着积极意义。

1.1 高速铁路客运的特点以及站房与站前广场的一体化(1)快速高效的行车组织高速铁路行车特点是“高密度、小编组”。

单列车次运输人数少,但到发车频率高,在站停候时间短,旅客可随到随走,实现公交化运营。

为适应高速铁路客运高效、快捷的到发车要求,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流线应更加清晰,旅客换乘流线更加便捷,因此,只有提升站前广场的效率,才能提高客站运输旅客能力。

(2)开放的进站模式普速铁路客运站由于候车人数多,对进站候车的旅客进行了限制——2小时以内出发车次的旅客才能进入候车室候车。

现代高铁火车站前广场景观

现代高铁火车站前广场景观

现代高铁火车站前广场景观作者:李海强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摘要】城市环境美历来是人类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环境美有利于提高生产、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们工作时精神振奋,休息时心旷神怡,还可以提高现代城市品位,发展旅游事业和吸引投资者兴趣。

现代高铁火车站前广场是对外的窗口,设计好站前广场对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现代高铁火车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字】现代高铁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中图分类号:U4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现代高铁火车站前广场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交通问题交通是火车站最本质的功能,而站前广场更应该强化体现这一功能,故而广场的设计首先要解决交通的问题。

问题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车行与步行的问题,在出租车等候区显得尤为突出;二是快速通行与缓冲人流的问题,在站前广场区域比较突出。

景观方案设计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人们的步行问题,如何处理好空间、视觉、触觉等步行体验的问题将是场所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2、周边环境问题在进行高铁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时一定要牢记:广场是整个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它不能脱离周边环境独立存在。

因此,广场的景观设计一定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要力求广场的景观要给周边环境以正面的影响,给城市环境锦上添花。

3、安全问题作为人流复杂的公共空间,对火车站站前区域所有通道、界面、空间的安全问题应该着重考虑。

站前广场作为城市交通的过渡界面和景观界面,站前广场应该如何处理才能既保证安全又保证景观的可赏、可游性,这也是该设计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场地内的夜景灯光处理将不仅体现美观问题,要更多考虑照明的安全问题。

二、现代高铁火车站站前广场设计目标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之后,有关专家一致认为现代高铁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设计目标应包含以下内容:(1)满足火车站人流集散的交通功能要求;(2)满足乘客及工作人员候车和休闲需求;(3)作为“城市客厅”,必须能体现城市形象;(4)作为现代城市广场,景观元素与人之间必须是和谐的,景观元素之间也必须是和谐共处的。

浅析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设计策略

浅析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设计策略

浅析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设计策略发表时间:2020-12-10T08:22:35.006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0年18期作者:梅振斌[导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间交通联系需求的不断增强,城际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其中,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作为铁路与城市的连接部位成为市民关注的重点。

笔者从交通换乘、城市景观、商业开发等角度对站前广场的设计策略进行剖析,为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的设计提出基本的认识和指导。

梅振斌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间交通联系需求的不断增强,城际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其中,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作为铁路与城市的连接部位成为市民关注的重点。

笔者从交通换乘、城市景观、商业开发等角度对站前广场的设计策略进行剖析,为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的设计提出基本的认识和指导。

关键词:站前广场;换乘;景观;商业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rcity railway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Among them, the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station front square a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ailway and the c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concern.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station front squa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raffic transfer, urban landscape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basic understanding and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station front square of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Keywords: Station square station; interchange; landscape; commercial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间交通联系需求的不断增强,城际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浅谈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

浅谈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

浅谈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作者:廖铭清苏晓毅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1期摘要:指出了火车站站前广场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昆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例,从总体布局、交通组织、植物配置、地面铺装、园林小品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火车站站前广场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调整意见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昆明站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144-021 引言火车站是城市的门户之一,它既是旅客来到城市的第一站,也是旅客临时停靠的港湾。

火车站站前广场在城市中承担着交通枢纽功能、城市广场功能和城市节点功能,不合理的设计不仅给旅客的心理造成不安全感也给旅客的出行造成不变。

随着现今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客流量不断增加,站前广场的设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 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要点2.1 总体布局火车站站前广场在平面布局上应注重空间功能划分。

可以将广场分为“动”、“静”两个部分;“核心区域”、“休闲区域”、“交通区域”等多个层次,并对地面形态进行设计。

地形指广场或街道在竖向上的变化,产生于现有的自然因素,也可以有目的地设置,对空间的品质同样有着积极的影响[1]。

昆明站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每日旅客集结量达到了70000人次。

北面对接人流量巨大的北京路,东面相邻汽车客运站,使得站前广场承担集散人流的作用。

广场面积约14000m2。

平面布局呈端正的矩形,广场中部的硬质铺装呈现规则的“中”字,地形微微抬高,是广场核心区域。

核心区域外围栽植大面积绿化植物,是相对安静的区域。

广场的停车场设在地下,外围是由公交专用道和立体的交通组成的交通区域。

广场主道路直通火车站候车室入口,形成一道主轴线。

2.2 交通组织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是广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效的交通组织使旅客达到“零距离换乘”,使旅客直接进出火车站,是交通组织的关键之处。

在广场的外围可以组织公交车入站、高架桥等方式,大城市可以通过地铁实现地下换乘。

高速铁路车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方法探讨——以哈尔滨西客站站前广场设计为例

高速铁路车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方法探讨——以哈尔滨西客站站前广场设计为例

高速铁路车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方法探讨——以哈尔滨西客站站前广场设计为例高春霞【摘要】我国迎来一个高速铁路迅猛发展的时期,高铁的建设实现了"同城化"效应,加强了城市和区域之间的合作.本文试图以哈尔滨西客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投标方案为例,探讨该类项目如何在做好景观设计的同时,处理好交通集散、城市广场、景观形象等诸多复杂问题,希望能够为该类的项目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期刊名称】《建筑设计管理》【年(卷),期】2010(027)009【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交通规划【作者】高春霞【作者单位】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天津,3003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8.10 引言2009年7月初,哈西客站地区建设办公室与市城乡规划局联合启动了哈尔滨西客站站前广场设计方案招标工作。

获得参赛资格后,我们成立了以景观规划师牵头,包括经济策划师、交通工程师、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等多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设计团队。

通过一个半月的努力工作,经过最终评选,本方案获得佳作奖(见图1)。

项目简介:哈尔滨西客站建成后将作为哈尔滨市两个重要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中心之一,也将作为地标性建筑矗立在哈尔滨的“西南大门”。

哈西客站不仅将成为一个火车、地铁、轻轨、公交线路等多种交通工具“零换乘”的枢纽,也将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区域,对哈尔滨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场地南高北低,高差11.5m。

现状为农田大棚,北侧广场中有一条河流穿过。

哈西车站主站房建筑采用南北贯通、高进低出结构布局,中层与地面同高,与南北广场相连,为站台服务区,上层为出发候车区,下层为到达区。

南、北站前广场通过地下通道相连。

整个项目设计内容涉及交通规划组织、广场地面景观设计、地下空间设计等几个部分。

1 空间结构以满足站前交通需求为前提高铁站前广场承载着大量的交流集散与换乘功能,方案前期就需要与交通规划师不断的探讨与协调,才能使方案既满足交通使用要求,又有较高的景观效果。

高铁站区景观的研究与设计——以高铁无锡东站南北广场景观为例

高铁站区景观的研究与设计——以高铁无锡东站南北广场景观为例
要有配套 的景观才 能发挥其交通枢纽 的重要作用 , 各级省市领导对 当地 高铁站的广场景观 的关注造 就
了 高铁 景 观 在 当 今 大 环 境 下 的 重 要 性 。 二 、 前 期 研 究
升,景观可通过不同的功能分区来实现商业办公 与 高铁 的密切融合 。
三、 成功案例列举 国 内 外 有 很 多 关 于 车 站 景 观 的成 功 案 例 , 通 过
为 相邻 城 市 的 公 共 交通 工 具 。 3 . 高 铁 建 设 对 城 市 及 相 关 产 业链 的 影 响
( 1 )促进商业消费 ,增长经济效益; ( 2 )吸引人群停 留,带动广场活力;
( 3 )功 能 多 样 化 ,便 捷 周 边 人 群 。 商 业 办 公 一体 化 有 利 于 高 铁 景 观 广 场 的人 气 提
r il a l a n sc d a e f p r o m t h e p e d e s t i r a nf l o wl ne i , f u n c t i o n d i v i s i o n ,
高铁站一般 设立 于城市的新兴开发城 区,交通 体系也处于逐渐 完善的过程 ,将来会成为城 市的副
a r c it h e c t u r e , l nd a s c a e, p i n t e r i o r o f t h e p r o f e s s i o n 1 a T h e a u ho t r o nt h el nd a s c a e l p e v e l c r a r i e s o nt he a na ly s i st ot h e h i g h ・ s p e e d
C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 ,C in h a h a s g r a d u a l l y e n t e r e d t h e e r a o f h i 曲- s p e e d r a i l . Hi h- g s p e e d r a i l t r a c k s i n Wu x i Of ic f e c o mmi s s i o —

高铁站前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高铁站前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浅析高铁站前广场规划设计原则摘要:站前广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广场类型,是交通枢纽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区别于普通城市广场的独有特点。

本文结合广州南站中轴广场规划设计,对高铁站前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该类型的项目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站前广场;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u4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各大高铁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建设以高铁为发展引擎的交通枢纽发展区,而站前广场因其较强的交通集散功能和景观展示功能,成为了高铁客运枢纽地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此地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综合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探索适合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正是结合广州南站中轴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对高铁客运枢纽地区站前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同类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起到积极意义。

1 交通优先原则高铁站前广场承载着大量的人车流集散与交通换乘功能,因此站前广场作为交通型城市空间应该把解决交通问题作为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来处理。

首先,在项目前期阶段需要不断地与交通规划师沟通与协调,了解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预测出的站区客流高峰日平均旅客流量、高峰小时旅客流量,推算出城际轨道、城市地铁、长途客运、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步行等客流量;然后进行静态交通规划,即明确人行广场、出租车落客区和候客区、公交车落客区和发车区、社会停车场以及轨道交通换乘大厅的规模及平面布局方案,明确地下空间的出入口位置等;最后进行动态交通规划,包括进出站行人交通组织、广场内部人车流交通组织、与城市交通衔接的人车流交通组织等。

同时,站前广场的交通规划还需要考虑高铁站周边地区大规模的商业、商务、娱乐、公共服务等开发用地所带来的人车流量的影响,使整个高铁枢纽地区的交通体系达到有机的统一。

在广州南站中轴广场规划设计中,因社会车辆停车场、出租车上落客区、部分轨道交通换乘区都已在南站大楼地下空间内设置(如图1所示),所以广场交通只需要考虑长途客运、城市公交的车流组织以及各种人流组织。

铁路客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铁路客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备容 量足够的话 , m人 口可 以不设 屋顶 , 只没墙体 或者栏 杆 ,
在必须设置屋顶 的地方 ( 冬季降雪 或 降雨量 人地 区 ) 或者 m F景观构件 的考 虑 , 【以设 计 H 人 口屋顶 , 可 以方便 也 1 『 ; 既 人群使用 , 也仁富了景观 , 如图 4所 , 。 J = : () 2 结合商业 、 闲、 休 交通功能的地下 出入 口景 观设计 。 在人型客站 交通换 乘 巾 , 流量 巨人 , 考虑 引 入商业 人 庸 建筑 问 , 促进客站经济利益综 合发展 。住这些地 下通道 … 人 口, 为空间得 以扩大 , 常常形成露 天 的半 室外广场 空问 ,
2 5 3 雕 塑 . .
雕 塑 及 各 类 小 品是 客 站 景 观 叶 小 ¨缺 少 的 一 分 , 仃 1 丁 它 J
别致的造型 、 阜富的色 彩常 常会 成为 人们 的视觉 焦点 , 使 能
环 境 具 有 较 好 的识 别 性 , 于 点 缀 对 ( 转第 8 下 l硬 )
这种 形 式 住 城 市 商 业 J‘ 一 卜 常 , 今 随 着 人 并 的 场 l 分 } 1 如 综 合 化 发 展 , 新 型 铁 路 客 站 『 也 I r这 种 『 彤 (殳 在 I ;入 l 1 = 】 】 I l
5)
图 2 京 都站 大 阶梯 ( 片 来 源 : 元 欣提 供 ) 图 赵
形 态与特点 , 对站前广 场景观包 含的主要 景观构成 要素进行
详细的探讨 。
城市空间 , 有必要把 车站和站前地区作为一 个整体来 考虑其
构成要素间 的关系 。
在站前广场景 观设计 中 , 要保持 其整 体性 , 各个 要素 从
的布置到各个细节 的加工都应该基 于同一个 系统下来考 虑 。 因此 , 在铁路 客站站前 区域 整体规 划或 者站 前地 区改造 、 再 开 发的过程 中, 都要 引入景 观 的观点 。从 建筑 的布 置定 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探析
【摘要】:目前,高速铁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作为高速铁路重要组成部分的站前广场,不仅是衔接多种交通方式、大规模集散人流的场所,更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和重要标志。

本文以津秦高铁滨海站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提出新型车站广场的设计理念、方法以及对城市文化的体现方式,已期为大型站前广场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标志性、城市文化
1、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城市间联系的日益频繁,拥有速度快、安全性好、舒适方便、能源消耗低等特点的高速铁路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出行手段。

高速铁路站前广场不仅是衔接多种交通方式,大规模集散人流的场所,更是城市的展示窗口和重要标志。

建造集合商业、休闲、集散为一体的综合型站前广场成为发展大趋势,本文力求通过对津秦高铁滨海站综合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的研究,为国内综合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2.站前广场设计要点
2.1站前广场的文化性
火车站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集中体现城市文化、文明的场所,站前广场是进入一座城市的门户,是旅客进入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站前广场作为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窗口,作为外来人口流动的场所,其文化内涵对于城市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其规划设计能否体现“以人为本”、彰显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城市风貌成为设计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火车站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通常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文脉、传统、历史、宗教、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符号学等等,在规划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提炼,进行加工,挖掘出本地区的景观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我们的设计当中,从而将城市浓厚乡土风情展现出来。

2.2站前广场要营造人们聚集、交流的场所空间
站前广场主要功能除了要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证乘客的流通的便捷,在规划设计中应尽量进行开敞空间的设计,尤其在人群聚集的区域要最大限度的将其流通性打开,尽量减少大面草坪的使用,使来往的人们可以更自由穿行。

在功能布局上,利用高差和地下交通空间设置小型商业和精品餐饮,为顾客
提供方便,最大化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广场外围设置绿化休闲空间,可为旅客及周边办公区的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空间,同时也使土地的价值最大化。

在空间设计上,进行人车分流,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进行明确的划分,合理安排车辆、行人的集散。

如在入口两侧设置专用车辆的停车场,对人流进行安全疏散。

2.3火车站广场环境设计中标志性的体现
标志性景观指某一区域、场所中位置显要、形象突出、公共性强的人工建筑物、自然景观或历史文化景观,它能体现所出场所的特色,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环境具有辐射和控制作用,融合相应的人文价值,经时间的沉淀,成为人们辨别方位的参照物和对某一地区记忆的象征。

一处景观场地要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它必须要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地域性、时代性、场所性和空间性。

标志性城市景观便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形象代表,标志性城市景观能够提升一座城市的品位,让人一听说这个标志性景观,就会想到这个城市。

设计应尽量突出地方自然特色的标志性设计,即适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选用当地材质,进行景观建设,与当地文化、产业结构相统一。

2.4营造简洁、通透的立体绿化设计
广场绿化在空间上,配置高低树木,留出通透视野廊道。

在植物的色彩选型和配置方式上,结合草坪、地被、花卉、色叶植物、修剪灌木、花灌木和乔木,形成流畅大气、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生态景观效果。

同时,结合广场高差和高架引桥加强立体绿化,打造丰富的立体景观。

3.实例分析
3.1项目概况
新建天津至秦皇岛铁路客运专线是联系东北、华北和华东环渤海周边城市的高速城际铁路。

滨海站地处天津滨海新区,是津秦高速铁路配套规模最大的车站,是以铁路客运为中心,集城市轨道、市区公交、出租车、私家车、其他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及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滨海站基地曾是退海后的小渔村,借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契机,将会成为高铁站引导开发的新城区、混合使用、高密度的新都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宜居新城区。

滨海站的建成将带动周边地区形成集交通、商业、酒店会议、研发孵化、文
化娱乐等多种城市公共职能与一体的新型交通商务中心,必然会推动滨海新区的建设与发展。

3.2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3.2.1项目定位及目标
本项目定位为秉承“以人为本、以海为魂、以陆为脉、以新为韵”的原则,打造滨海“新空间、新景观、新中心”,将代表滨海新区的形象的窗口打造成为大气、生动、空灵的蓝色驿站。

建设目标是创造一个令人难忘的城市公共场所,激活旅游文化、商贸、时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创造一个有声有色的多功能都市空间;创造一处欣欣向荣的公共艺术广场,通过文化注入,结合艺术雕塑、阳光天井、出入口的设计颂赞本地文化特色和城市自豪感;创造一处绿色生态的城市地标,尊重基地环境并激发空间活力。

3.2.2设计理念
以“人、城市、文化”为主旋律打造城市门户,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用钢、石、玻璃等现代元素和现代景观表现手法造景,营造和谐的生态景观,体现天津的人文精神。

以“海之记忆”为主题呼应基地特色;采用“海浪”为设计母题,营造出大浪淘沙的气势,打造“海的印记”,寓意基地曾是退海之地;以“翻卷海浪”造型打造主题雕塑,寓意腾飞中的滨海;
3.3功能分区与布局
设计在总体形成“一轴、三区、功能交错、南北呼应”的景观格局,一轴是贯穿南北的地上、地下空间轴线。

三区即广场中央立体交通区,候车休闲区与商业休闲活动区,几大功能区有机的联系与交错,力求打造多功能、多层次的景观格局。

3.4景观设计分析
3.4.1 文化体现
天津滨海地区是退海之地,港口文化、海文化、漕运文化就成为滨海新区的文化特色。

本方案以“海之回忆”为主题呼应基地特色,寓意滨海新区是大海褪去露出海面的一颗明珠。

设计主要由“海之魂”艺术景观区、“海之韵”休闲活动区和“海之恋”生态绿化区组成。

“海之魂”艺术景观区,由以“渤海明珠”为主题的椭圆型玻璃天井为中心,在
满足中央地铁付费区采光功能要求下,与18米高的主题雕塑巧妙结合,成为广场的核心区域和独具特色的标志。

“海之韵”休闲活动区以舒缓的“海浪”造型,形成富有韵律的景观序列,并结合地下商业,将商业门脸引入地上空间,引导人们出入广场和夹层商业区,创造富有层次和趣味的广场休闲购物区域。

“海之恋”生态绿化区,以土方造型的缓坡绿地为主,结合具有回旋式浪花的带状种植, 形成流畅大气、层次分明的生态景观效果。

3.4.2空间布局
南广场为滨海交通枢纽的主广场,三条地铁线乘换站设在南广场的下方。

分为人行疏散广场、广场停车场和景观广场三个不同主体功能区。

北广场为滨海交通枢纽的次广场。

北广场分为人行景观疏散广场和广场停车
场两个不同主体功能区。

人行景观疏散广场采用三级退台设计,两侧逐级绿化在界定空间的同时,加强了广场的连续性。

3.4.3 广场的标志性
滨海站以“翻卷海浪”造型打造主题雕塑,作为广场标志性主题雕塑,整体平面铺装以海浪的造型进行展示,对滨海新区地方特色及精神进行解读,使滨海站在当地成为一处体现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景观。

4.结语
滨海站广场景观设计结合交通规划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秉承“以人为本、以海为魂、以路为脉,以新为韵”的原则,创建滨海新区的形象展示窗口和大气、生动、空灵的蓝色驿站。

以“海”为主题展示天津这颗渤海明珠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更象征天津这座港口大都市海纳百川的热情。

只有在包容学习多元文化和传承地区特有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的方式,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友好且极具魅力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徐士伟.郑毛颖.徐二威.高铁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探析——以广州南站为例. [J]规划师.2011(10).
[2]高春霞. 高速铁路车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方法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0 (9).
[3]单之蔷.英雄黄万里与“河官”王化云.国家地理.2004.(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