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门脉高压症-韩宗文

合集下载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
出 血 , 虑 可 能与 病 情 较 重 的 患 者 因 需 手 术 治 疗 多 在 外 科 考
1 2 影 像 学 检 查 : 有 患 者 均 行 胃镜 、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及 . 所 彩
C T检 查 。 胃镜 检 查 示 1 7例 孤 立 性 胃 底 静 脉 曲 张 , 2例 食
管 下 段 及 胃底 静 脉 曲 张 ;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示 脾 脏 不 同 程 度 彩
P P 最 常 见 l 。P P 的 正 确 诊 治 对 门静 脉 高 压 症 和 胰 S H) _ 2 ] SH 腺 基 础 疾 病 的 病 程 及 预 后 转 归 都 有 显 著 影 响 。 现 对 我 院 20-21 0 0 0 0年 收 治 l 8例 P P 患 者 进 行 回 顾 性 研 究 , SH 总
上 消化 道 出 血 表 现 多 见 ( 3 1 )其 次 为 腹 痛 、 化 不 良 、 1/8 , 消 消
瘦 、 力 等 慢 性 胰 腺 炎 及 脾 功 能 亢 进 表 现 。但 陈 叶 青 和周 乏 国 华 _ 报 道 3 P P 患 者 均 无 脾 脏 显 著 增 大 及 上 消 化 道 5 例 SH
孟令勤 姚 旭 刘 源 刘金 钢
在 门静 脉 高 压 症 中 , 外 型 门 静 脉 高 压 症 患 者 占 5 肝

入穿刺引流治 愈 , 患 者均 顺 利康 复。获得 随访 1 余 5例 , 1 例 胰 腺 癌 患 者 术 后 3年 死 于 复 发 转 移 , 患 者 均 良好 , 再 余 无
为胰腺病变者 占大多数 , 为 P P 称 S H。本 组 病 例 病 因 以慢
l 1 临 床 资 料 : 组 患者 男性 1 _ 本 O例 , 性 8例 , 龄 2 ~ 女 年 7 7 4岁 , 均 4. 平 15岁 。 其 中 有 呕 血 、 便 史 1 黑 3例 ,慢 性 腹 痛 、 泻、 瘦 1 腹 消 1例 。既 往 有 胆 石 症 病 史 7例 , 慢 性 胰 腺 有 炎 史 5例 , 反 复 发 作 急 性 胰 腺 炎 史 7例 , 饮 酒 史 4例 , 有 有 其 中 2例 分 别 于 外 院诊 断 为 肝 硬 化 门 静 脉 高 压 症 和 特 发 性 门 静 脉 高 压 症 。查 体 均 无 黄 疸 、 掌 、 蛛 痣 、 腔 积 液 等 肝 蜘 腹 肝 硬 化 表 现 , 有 不 同程 度 的脾 肿 大 、 系 减 少 等 脾 功 能 亢 均 三 进 表 现 , 功 能 检 查 均 正 常 , 型 肝 炎 、 型 肝 炎 病 毒 学 指 肝 乙 丙 标 均 阴 性 , P 均 不 高 , A1- AF C 99升 高 者 7例 , 胚 抗 原 癌

门静脉高压分类及分级

门静脉高压分类及分级

门静脉高压分类及分级
门静脉高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肝脏疾病或其
他因素导致的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

在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中,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门静脉高压的分类
及分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门静脉高压可以根据其病因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硬化,这是肝脏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血液在肝脏内无法正常流动。

其他原因还包括肝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阻塞、肝脏肿瘤等。

根据
病因的不同,门静脉高压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因此对病因进
行准确分类非常重要。

在临床上,门静脉高压还可以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
进行分级。

一般而言,可以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轻度门静脉
高压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症状,如腹胀、腹水等,病情相对较轻。

中度门静脉高压患者症状可能较为明显,如腹水增多、腹胀加重等。

重度门静脉高压患者症状严重,可能出现严重的腹水、腹胀、肝性
脑病等并发症。

对门静脉高压进行分类和分级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
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门静脉高压患者,可以通过药
物治疗、饮食调理等方式进行治疗。

对于中度门静脉高压患者,可
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重度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能
需要进行紧急的治疗,如腹水穿刺、肝移植等。

总之,门静脉高压的分类及分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对患者病因和病情的准确分类和分级,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
质量。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一、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的病生理变化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常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动因素。

按阻力增加的部位,可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前、肝内和肝后三型。

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可以发生下列病理变化。

1、脾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流受阻后,首先出现充血性脾大,然后出现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2、交通支扩张由于正常的肝内门静脉通路受阻,门静脉又无静脉瓣,四个交通支大量开放,并扩张、扭曲形成静脉曲张。

在扩张的交通支中最有临床意义的是在食管下段、胃底形成的曲张静脉。

3、腹水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同时肝硬化引起的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及淋巴液生成增加,促使液体从肝表面、肠浆膜面漏入腹腔而形成腹水。

门静脉高压症时虽然静脉内血流量增加,但中心血流量却是降低的,继发刺激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钠、水潴留而加剧腹水形成。

二、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方法1、肝组织学活检此法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对于鉴别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至关重要,临床实践中常有两种途径,即经皮或经皮经颈静脉途径。

两种不同途径肝组织学活检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表1)。

表1两种不同途径肝组织学活检的主要适应证根据不同病因发展的纤维化分为4种主要纤维化模式:①门静脉-中央静脉型纤维化(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②门静脉-门静脉型纤维化(胆道疾病);③窦周和细胞周围型纤维化(代谢性疾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脏疾病);④中央-中央型纤维化(布-加综合征等静脉流出阻塞)。

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布-加综合征等疾病门静脉高压常在病程的早期就发生,而代谢性疾病门静脉高压常在疾病的后期才形成。

2、肝静脉压力梯度(H V PG)H V P G是检测P H T变化的“金标准”,是通过颈内静脉、股静脉或肘静脉插管检测肝静脉楔压与肝静脉自由压之差,从而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正常人门静脉压力<5 m m H g。

H VP G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方法,对判断临床终点事件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表2)。

(郭)门静脉高压症

(郭)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流淤滞、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继而引发脾大及脾功能亢进、食管和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等一系列病症的临床病症。

【解剖概要】正常人全肝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 500ml,其中门静脉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 100ml,平均占肝血流量的75%。

肝动脉血流量平均占全肝血流量的25%,每分钟约为350ml。

由于肝动脉的压力大、血含氧量高,故门静脉和肝动脉对肝的供氧比例几乎相等。

门静脉骨干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其中约20%的血液来自脾。

门静脉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两支,别离人左、右半肝并慢慢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的肝窦,然后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汇人小叶下静脉、肝静脉,最后汇入下腔静脉。

因此,门静脉系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一端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小叶的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网)。

门静脉的正常压力约在1.27 ~ 2. 35ka (13 ~ 24cmH2O)之间,平均为1.76kPa (18cmH2O)左右。

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可升高至2. 94~4. 90kPa (30~50cmH2O)。

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存在四组交通支(图21-1)。

1.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吻合,流入上腔静脉。

2.直肠下端、脏管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3.前腹壁交通支门静脉左支的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吻合,分别流人上、下腔静脉。

图21-1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交通支1.胃短静脉2.胃冠状静脉3.奇静脉4.直肠上静脉5.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6.脐旁静脉7.腹上深静脉8.腹下深静脉①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②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③前腹壁交通支④腹膜后交通支4.腹膜后交通支肠系膜上、下静脉在腹膜后有许多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彼此吻合。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门静脉高压症试题及答案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门静脉高压症试题及答案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门静脉高压症试题及答案1、单选门脉高压症临床表现错误的是()A.脾肿大,脾功能亢进B.呕血或便血C.无黄疸D.可有肝肿大E.腹水正确答案:C2、单选有关Budd-Chia(江南博哥)ri综合征,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肝脾大和腹腔积液B.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C.肝上下腔静脉阻塞属肝后型门脉高压症D.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首选检查方法E.外科治疗包括断流术和肝移植正确答案:E3、单选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并发症不包括().A.消化道出血B.腹腔积液C.肺感染D.脾功能亢进E.血细胞减少正确答案:C4、多选属于贲门周围血管的是().A.胃右静脉B.胃冠状静脉C.左膈下静脉D.胃短静脉E.胃后静脉正确答案:B, C, D, E5、单选男性,55岁。

厌食、乏力、腹胀2个月。

5小时前突然呕吐鲜血3次,总量约900ml,含有凝血块。

既往肝炎病史17年。

查体:P112次/分,BP80/50mmHg。

巩膜轻度黄染。

肝右肋缘下3cm,质硬,结节状,脾脏左肋缘下3cm,边缘圆钝,质地中等。

腹腔积液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WBC3.0×109/L,Hb5.6g/L,HBsAg(+)。

紧急止血措施首先采取().A.补液抗休克B.应用止血药C.放置三腔双囊管+全身应用止血药D.胃管内注入冰盐水E.急诊行断流术正确答案:C6、多选男性,55岁。

解黑大便伴头晕6小时,突然呕血1小时入院,患者于6小时前开始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150g,1小时前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出鲜红色血液,量约300ml,无血凝决。

伴头晕、心悸、口干。

患者有乙肝病史多年,去年7月份在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既往无"呕血"病史。

入院体验:体温36.9℃,脉率9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5/70mmHg,慢性病容,颈部皮肤见多个蜘蛛痣,巩膜无黄染。

门静脉高压症名词解释

门静脉高压症名词解释

门静脉高压症名词解释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于门脉系统受阻或功能异常引起的门静脉系统内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

下面以700字为例,对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门静脉系统:门静脉系统是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门静脉及其分支组成。

门静脉起源于消化道器官、脾脏等,将这些器官中的富含营养物质的血液引流至肝脏,经肝脏代谢处理后再通过肝静脉回流至体循环。

门静脉系统对于调节消化道血液供应、代谢物质的吸收和肝脏的排毒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系统内的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其常见原因包括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阻塞等。

门静脉高压症会导致肝内、肝外血管扩张、壁面增厚、血流剧烈搅拌等,严重时可引发食管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3. 肝硬化:肝硬化是指肝脏发生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组织增生和再生修复,以及肝脏功能失代偿的疾病。

肝硬化常见病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肝硬化导致了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一步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

4. 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门脉高压反应使得食管内的静脉血管扩张、血管壁薄弱,从而出现食管静脉曲张。

这些食管静脉呈曲张、扩张状,很容易破裂引发食管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大量出血威胁生命。

5. 腹水:腹水是指腹腔内积聚大量液体的病理现象。

在门静脉高压症中,肝脏的功能受损导致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管通透性增加,促使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腹腔内。

腹水可以导致腹胀、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腹腔引流或洗腹手术。

以上是对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的简要解释。

门静脉高压症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其相关名词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对该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还应结合相关医学文献和医生的诊断建议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

门静脉高压-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门静脉高压-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肝静脉压力梯度不超过12mmHg (16cmH20)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很 少破裂出血。
门脉血流动力学的解剖分区
(1)胃脾区:脾静脉、胃冠状静 脉、胃短静脉、高位食管静脉,左 膈上静脉和胃后静脉。
(2)肠区:肠系膜上静脉、肠系 膜下静脉。
五、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和诊断
临床表现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腹水。 门脉高压性胃病。 肝性脑病。
门静脉高压症
概念
门静脉血流受到阻碍, 淤滞,引起 门静脉的压力增高。
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 腹水 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 症”。
一、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和脾 静脉汇合而成。
门静脉的左右两干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后逐渐 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分支的血液汇合于 肝小叶内的肝窦,然后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 脉,再汇入小叶下静脉、肝静脉,最后注入 下腔静脉。
四、门静脉高压症血流 动力学变化
正常人全肝血流量每分钟为1500ml 门静脉血占60%~80%,平均为75%。 肝动脉血占全肝血流量的20%~30%,
平均为25%。
门脉压力: 正常13~24cmH2O,平为 18cmH20。比肝静脉压高5~9cmH20。
门脉高压时,压力大都增至30~50cmH20。
(4)三腔管压迫止血 一个腔通圆形气囊,冲气后压迫 胃底。
一个腔通椭圆型气囊,充气后压 迫食管下段。
一个腔直接通胃管。
三腔气囊管的使用
(1)首先将两个气囊充气约150ml。(检查漏气 否)
(2)将气囊和管涂上液体石蜡油。
(3)从病人鼻孔将气囊缓慢送入胃内,长度大 约45~50ml
(4)将胃气囊充气约150~200ml,将管向外提 拉,悬吊0.5kg的物品作牵引。食管气囊充气 10-40mmHg汞柱。

2007~2009年门脉高压症病因分析及调查

2007~2009年门脉高压症病因分析及调查
12 方 法 .
大、 腹水 、 腹壁 静脉 曲张 、 黄疸 和蜘 蛛痣等 。 因其 严重 影响患者
的生活 质量 , 故应 积极治疗 。 门脉 高压症一旦 合并 多种并发 而
症, 往往 已不可逆 , 故应 以预 防为主1 本文 中笔 者就 门脉高压 3 ] 。 症 的病 因进行 调查 及分 析 , 现随 年份后 延 , 硬 化 、 性胰 发 肝 慢 腺 炎 等所 占比例增 高较 快 , 能与 生活 不规 律 、 酒 、 可 饮 饮食 不 节 等不 良生活 习惯 有关网 随着 这些 疾病 的发病 率增 高 , , 门脉 高压症 的发病率也呈 上升趋势 , 故应加 强此方面 的健 康宣传圈 。
硬化 有长 期大量 饮酒史 ,有些患者 有食 管静脉 曲张 破裂 引起 的消化道 出血史 。 主要症状 为虚弱乏 力 、 欲减退 、 血 、 食 贫 腹胀 和齿 龈 出血 , 可 出现少 尿 、 病 等症 状1 也 脑 2 " 1 。体 检时 发现 脾肿
11l 资料 . 临床 选 取 20 0 7年 1月~ 0 9年 1 20 2月 于本 院 进行 治疗 的 门
20 4 第7 第 1 0年 月 l 1 1 卷 期
调 查 研 究
2 0 ~2 0 年 门脉高压症病 因分析及调查 07 09
郭 保 华
( 辽宁 省铁 岭市 中心 医 院消 化 内科 , 宁铁岭 辽
12 0 ) 100
【 摘要 】 目的 : 对历 年 门脉 高压 症 的病 因进 行 调查及 分 析 , 门脉 高压 症 的治 疗及 预 防提 供依 据 。方法 : 取 2 0 为 选 0 7年 1 20 月~ 0 9年 1 在本 院进 行治疗 的 门脉高压症 患者为 研究对 象 , 2月 根据 入 院年份将 其分 为 A组 (0 7年 1 1 20 ~ 2月组 ) 、 B组 (0 8年 1 1 组 ) C组 (0 9年 1 1 20 ~ 2月 和 20 ~ 2月组 ) 后将 各组 患 者 引起 门脉 高压 症 的病 因 进行 统 计分 析 , 加 以 , 并 比较 。 结果 : 结发 现 , 总 肝硬 化 、 慢性 胰 腺炎 及胰腺 肿 瘤是 引起 疾病 的主要原 因 , 中 随着年 份 的增加 , 硬化 及慢 性 其 肝 胰腺 炎所 占比例呈 上升 趋势 , 年 龄呈下 降趋 势 , 比较 , < . 差 异均 有统 计学 意义 。 且 经 P均 00 5, 结论 : 随着时 间上 年份 的 后延 门脉 高压 症引起 的肝 硬 化 、 慢性 胰腺 炎发 病率 越来 越 高 , 患病 年龄 越来 越小 , 应加 强此 种疾 病相 关知 识 的宣 传 , 以降低疾 病 的发病 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韩宗文
概述 general consideration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Hypertension,RPH),亦有称为“左侧门脉高压”、 “局限性门脉高压”等,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常 为多种原因引起的单纯性脾静脉梗阻,致门静脉脾胃区压力增高超过正常。据病因可分为胰 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三类,其中以胰源性最为常见(72.3~86.7%)。它除了可引起 脾脏淤血肿大外。还可形成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而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及食道静脉则较少 受影响。
PPH诊断 腹部超声、CT、MRI
的诊断价值
诊断胰腺原发病变 排除肝硬化等肝脏病变 门脉系统、曲张静脉的血管显影
PPH诊断
脾静脉-门静脉血管造影 确诊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金标准
经皮经肝穿刺门脉系统造影
动脉-门脉系统造影
PPH诊断 PPH辅助检查技术的选择
➢ 胃镜发现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 CT、MRI、EUS等技术明显提高了诊断率 ➢ 脾脏切除术是控制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 胰腺等原发疾病的治疗是关键,并直接决定预后
谢谢
谢谢大家!
PPH临床特点
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表现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 不伴食道下段静脉曲张(最典型)
位于胃底,向贲门集中
可出现在胃底任何部位, 不与贲门相连
PPH临床特点 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表现
胃底静脉曲张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较少见)
胃底静脉曲张较长、迂曲、结节状 延续至胃食管连接处以上、食管下段
胃底静脉曲张较直, 为食管静脉曲张延续, 沿胃小弯延伸至胃食管连接处以下2-5cm
胰腺疾病
门脉系统分支血管(脾静脉)阻塞
区域性门脉高压 临床上又称左侧门脉高压症或脾胃区门脉高压症
胃底静脉曲张 脾静脉阻塞
PPH发生率
肝 内 型








肝 后 型
90%








5%
左 侧 门 脉 高 压 症
80-90%
胰 源 性 门 脉 高 压 症
10%
PPH发生率 左侧门脉高压症 80-90%是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仅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约5% 仅占门脉高压症约0.5%
1999年前资料
例数
构成比%
43
34.4
33
26.4
16
12.8
7
5.6
26
20.8
125
100
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 是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常见病因
2000-2008年资料
例数
构成比%
92
28.51103415416.7
26
8.0
41
12.7
323
100
病因
Sutton et al., 1970 Madsen et al., 1986 Evans et al., 1990 Bernades et al., 1992 Hwang et al., 1999 Sakorafas et al., 2000
左侧门脉高压症发生率低,但为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 门脉高压症特殊性,易造成误诊、漏诊
正常门脉系统血液循环
脾静脉
胃网膜左静脉 胃短静脉
胃体底静脉血
门 脉
胃左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贲门附近静脉血
门脉大循环 (肠系膜血流区)
门脉小循环 (脾胃血流区)
PPH形成机制 脾静脉阻塞
脾静脉
胃网膜左静脉 胃短静脉
左侧门脉系统压力升高
PPH病因
胰腺疾病(80-90%) 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脓肿
PPH病因
非胰腺疾病(约10%) 创伤 淋巴瘤、肉瘤 胃溃疡 腹膜后纤维化 脾动脉瘤 骨髓增生性疾病 肾肿瘤……
PPH病因
国内文献PPH病因构成比
慢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其它疾病 非胰源性RPH 合计
胃左静脉尚有一逆行分支分布在胃底部。故脾静脉回流受阻就可累及脾胃区,致局限性高压 状态
胰尾位于第12胸椎水平,相对活动,末端达脾门并与脾动脉或脾静脉起始部一起由两层脾肾 韧带包绕。因此,胰腺、尤其是胰尾部发生病变很容易涉及脾静脉,严重时可引起RPH
PPH基本概念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pancreatic portal hypertension, PPH)
国外文献PPH病因
合计
38 151 12 20 24 34
慢性 胰腺炎
9 56 5
34
胰腺 肿瘤 19 34
5
12
胰腺 假性囊肿
61 2 15
急性 胰腺炎
5 12
胰腺疾病在区域性门脉高压症中最常见
PPH发病机制 胰腺疾病及其并发症
脾静脉受压、痉挛、扭曲 脾静脉管壁增厚, 管腔堵塞, 血栓形成
脾静脉压力增高 脾胃区侧支循环形成
24
上消化道出血 51 2 10 6 2 6
胃底 静脉曲张
38
10
11 21
食管下端静脉曲 张
4
两者均 有
31
8
12 30 2
无肝硬化的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典型特征
PPH诊断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胃底静脉曲张的4项X线特征
胃大弯、近贲门部息肉状团块,迂曲; 胃粘膜变形,水泡状圆形区; 可伴有食管静脉曲张; 脾肿大
PPH治疗方法 内镜治疗
➢ 套扎治疗 (variceal ligation, EVL)
➢ 硬化剂注射治疗 (injection sclerotherapy, EIS)
PPH治疗方法 ➢ 内镜硬化剂注射治疗过程
PPH治疗方法 ➢ 内镜套扎治疗过程
PPH治疗方法
内镜治疗 ➢ 硬化剂注射治疗
胃底静脉曲张操作困难 疗效差、再出血率高
➢ 首选腹部B超了解肝脏有无病变、脾脏大小、门静脉血流
➢ CT、MRI、EUS检查胰腺、脾脏、肝脏等发现原发病变, 门脉系统成像判断门静脉血流受阻情况
➢ 脾静脉-门静脉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 但有创伤、应用少
PPH治疗原则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胰腺等原发疾病
无呕血、黑便等症状
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内、外科综合治疗
药物
PPH治疗方法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比较
组别
N 止血率 再出血 急诊 合并症 副反应 (%) 率(%) 手术
奥曲肽组 95 68.4 17.9 7.3 8.4 8.4
垂体后 100 52.0 37.0 18.0 36.0 43.0 叶素组
PPH治疗方法 三腔二囊管压迫
➢ 临床上常用的急救治方法,简便、有效 ➢ 止血率95% ➢ 压迫时间12-24h,>24h并发症显著升高
PPH临床特点
国内文献PPH的临床表现
合计 脾肿大 上消化道出血 进行胃镜检查 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下端静脉曲张
1998、99年资料 例数 65 63 45
62
59
31
脾肿大是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是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严重的并发症
2000-2008年资料 例数 323 323 173
➢ 套扎治疗 EVL控制活动性出血优于EIS, 套扎部位坏死,发生早期大出血
PPH治疗方法 脾脏切除术
胰体、胰尾切除,脾脏切除术 外科手术是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根治性方法
小结 ➢ 不明原因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但肝脏无明显病变,应考虑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
➢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典型的内镜表现
PPH发病机制 脾静脉压力增高 脾脏血液回流障碍 脾脏淤血、脾大 脾功能亢进
PPH发病机制 脾胃区侧支循环形成
胃体、胃底等处静脉血回流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 胃左、胃右静脉
门静脉
食管粘膜下深静脉丛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奇静脉、半奇静脉
腔静脉
PPH临床特点
胰腺病变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 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少部分) 脾大、脾功能亢进 肝功能正常,无肝硬化
PPH诊断 胃镜检查 胃底静脉曲张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
贲门或胃底 团块样结节、迂曲盘旋的隆起
常位于粘膜下 粘膜色泽外观正常,无红色征
PPH诊断 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
胃壁内曲张静脉,与粘膜下肿物鉴别 显示胃及食管周围侧枝静脉 观察奇静脉,脾静脉、门静脉的扩张程度 多普勒超声还可显示血流 观察胰腺、脾胃区的原发病灶

RPH的解剖学基础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两个主要属支汇合形成,门静脉循环实质上可分为“内脏大 循环系”(肠系膜区,即右区)和“内脏小循环系”(脾胃区,即左区)。脾动脉携带的血液为 门静脉总血流的20%左右,通过脾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回流至门静脉,其中脾静 脉是回流主要通道。胃网膜左静脉和胃短静脉是脾静脉的分支,前者收集胃左侧前后壁静脉 血,后者收集胃底前后壁静脉血。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 无须内镜或手术处理
PPH治疗方法
控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
药物治疗 内镜治疗 气囊填塞 外科手术
PPH治疗方法
快速降低门脉压力,减少内脏血流量 ——药物治疗的优点
最常用控制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 即刻开始治疗 利于内镜检查及治疗
PPH治疗方法 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 特利加压素 生长抑素衍生物-奥曲肽 生长抑素


系 统
胃左静脉
粘膜下深静脉 食管粘膜下深静脉丛(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交通支开放 左侧门脉高压症,胃底静脉侧枝循环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