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类型学的重新解读

我国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类型学的重新解读
我国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类型学的重新解读

浅谈建筑类型学

浅谈建筑类型学 摘要:类型学是一种分析建筑的方法,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认识,可以使建筑设计师对特定历史的文化生活与真实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类似于以往而又不同于以往建筑形式的理想建筑。 关键词:类型学;建筑设计;方法论及现实意义 1建筑类型学的含义 “类”,即有种类、同类、分类、类别之意。我国古代逻辑中,“类”就已被作为推理原则的基本概念和手段了。所以,“类”也有相似、类推、法式的含义。现代词“类型”更加强调了其方法论特征。类型,指按照事物的共同性质、特点而形成的类别。性质特征相同或极其相近的群组为其主要内容。群组,是类型形成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单体。 类型概念是法国拿破仑时代著名理论家Q•德•昆赛(Quatremere De Quincy)第一次提出的。他认为:“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去复制或模仿一事物的意欲,而不是相同的形象,至今还适用。而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认为类型就是人类在其漫长的生活与艺术实践中,历史的、约定俗成的确定下来的各种形态和形态关系。它既原始,又新奇。由于它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所以它曾经也必将永远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类型并不意味着对事物形象完全的抄袭和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是人们能够据此创造出种种绝不雷同的作品的概念。这也就是说,类型所模仿的总是感情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类型决非等同于建筑师所设计出的形式,形式只是类型的一个变体。一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统一与多样的矛盾问题。 2建筑类型学的研究重点 类型学在建筑上研究的重点有3个主要方面:类型选择、类型转换及类型与城市形态关系研究。 2.1类型选择 它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有时候,创造过程也就是类型选择的过程,选择时应该依据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其过程往往是生活方式与建筑形式相互适应。 2.2类型转换 转换是结构的基本属性和构成方法之一。转换的最常见方式是在同一类型内

3 城市更新的规划体系

第三章城市更新的规划体系

一、城市更新的规划程序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更新规划的整个过程应始终贯彻系统论思想,并运用系统理论的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组织等级原则控制和引导城市更新的开发建设,以保证其顺利进行。 城市更新规划程序的系统建构: 一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基础研究技术 一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基础研究,全面考虑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和综合评价,制定综合更新目标;另一方面,还需要将综合更新目标进一步深化,转译为管理语言,将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纳入到连续决策的管理过程之中,使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管 理

具体而言根据系统控制理论,可以将城市更新 规划控制系统划分为三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组成体系: ①城市更新评价体系 主要任务: 第—,负责收集和评价更新地区历史和现状资料,为更新目标制 定提供必要的信息; 第二,对初步形成的旧城更新规划目标进行分析和评价作为最后 的目标决策提供咨询; 第三,对更新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现状进行评价,了解 更新目标的实施进程,并为下一步的城市更新提供信息。

②城市更新目标体系 是城市更新规划控制系统的决策单元。 其一,目标体系应具有高度的前瞻性,这是保证城市更新规划高 质量实现的关键: 其二,目标体系对于现实的情况的变化应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 其目标可以不断调整 其目标可以不断调整。

③城市更新控制体系 是城市更新控制系统的操作监控器官。 一方面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另一方面也应 保持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城市更新的规划体系 1.目标体系 从深层意义上,城市更新应看作是整个社会发展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应面向提高城市活力,推进社会进步这一更长远全面性目标。 ①城市更新的经济发展目标 ②城市更新的环境持续目标 ③城市更新的生活舒适目标 ④城市更新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目标 ⑤城市更新的社会发展目标

20150206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实施办法

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实施办法 (试行) (讨论稿) 目录 第一条 (目的) (1) 第二条 (定义和适用范围) (1) 第三条 (工作制度) (1) 第四条 (管理职责) (1) 第五条 (组织实施机构) (2) 第六条 (区域评估) (2) 第七条 (实施方案) (2) 第八条 (规划政策) (3) 第九条 (土地政策) (4) 第十条 (实施管理) (5) 第十一条 (公众参与) (5) 第十二条 (附则) (5) 附: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技术要求(试行)

第一条(目的) 为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有效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和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称城市更新,是指为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而进行的各类建设活动。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中心城、新城、新市镇已基本建成区域中认定的城市更新地区,已纳入土地征收范围的旧城改造、工业转型、城中村改造地区,应当按其它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工作制度) 城市更新实行区域评估和实施方案相结合的工作制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依法合规地推进实施。 第四条(管理职责) 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城市更新工作,依法制定规划和土地政策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指导、管理、监督区、县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市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制定有关城市更新的配套政策和标准,依法履行相应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职责。

类型学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类型学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以西方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其中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简略综述类型学理论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主要针对现代建筑之后直到现在(即20 世纪60 年代至今)的当代西方建筑形态中涉及类型学理论的建筑实践加以归纳和论述。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第三种类型学、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ims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heory and its design metho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effect 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study. A brief overview of type theor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mainly for the modern building until now (that is, since the nineteen sixties) of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architecture in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heory to practice to summarize and discus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typology, prototype typology, generic typology, third types of schools, the new rationalism, New Regionalism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类型学概况 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分类学,而社会领域的分类行为则称之为类型学。二者既区别又联系。但是,分类学往往对于“自然属性”进行探讨,而类型学却可以用来研究可变性与过渡性问题,类属间变化愈细微,限定自然类属的区别因素就愈困难,所以分类学就愈不胜任。同时,由于类型学通常为追加的目的来进行条理化,所以分类学可以被看作限于条理问题的类型学。 建筑学上常以功能、形态、结构、地域等分类,由此可见,建筑学中讨论的分类行为应该是类型学的而不是分类学的。把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continuum)做分类处理的方法用于建筑,因而有了建筑类型学。至于把类型学明确引入建筑设计,则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所以“建筑类型学”还是一门较新的研究课题。类型在建筑理论中亦有独特含义,作为一种形式创造手段,它也超出了史学范畴。 类型学在建筑中的运用 类型进入建筑领域是源于人们的需要和对美的渴求。 在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的一些建筑家首先发展出一套类型学理论,将古典

《产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发展趋势与模式演变》课程大纲(升级版-涂20190505)

《产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发展趋势与模式演变》 课程大纲(2020-升级版) 讲授:涂山青 【课程简介】 城改难!是房开企业共同的感受。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更新(旧改)、棚户区和城中村大规模 改造。城市更新(旧改∕棚改)一时成为市场新“热点”。面对巨大的市场,相关各方利益博弈 也异常激烈──它到底是诱人的“蛋糕”,还是烫手的“山芋”? 特别是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2015年发改委《关于开 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颁布,产城一体化发展有了巨大的政策推动,城市更新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准确把握产城一体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发展趋势,认识城市更新领域的困难、挑战与机遇,掌握项目操作的主要环节和流程,把握规律,创新方法,克服风险,理性作为,是企业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的关键所在。 【学员对象】 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总监∕经理∕政府主管部门领导∕银行金融业高管∕房地产等行业高管 【课程收益】 1.认识产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问题和把握机遇 2.剖析城市更新项目操作流程与主要环节 3.掌握城市更新中产业导入和培育的方向选择与方法策略 4.了解城市更新项目过程风险,掌控风险,从容应对 【课程特点】 ◆全真干货,倾囊相授。精!准!狠! ◆拒绝平庸!我们不做无效的培训。 ◆讲师视野宏大,课程高屋建瓴。全程紧盯热点,剖析难点,直击痛点,抓住增长点! ◆策略引领,步骤分解,方法演绎,实战实训!让受训学员从观念到心态到方法到技能全面提升。【培训时间】1~2天 【课程主要内容】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

城市更新规划设计

城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逐步老化或因外界变化而引起不适应性,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旧城的物质环境就成为必然。因此城市更新规划设计也成为了当下的潮流。下面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就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森美兰高铁新城概念规划为例,为大家讲讲关于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 连接新马的跨国高铁,从吉隆坡开往新加坡市中心,在到达芙蓉之前会经过一片广袤之地,这里便是拉布。现在,拉布借助高铁,计划在距吉隆坡市中心50km、紧邻机场的地方,建造一个新的城市。 新城的规划核心,在于如何利用产业和城市设施吸引人才,产生人才与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新城必须做到“产城融合”,也就是需

要合理的布局商务、产业、居住及其配套。 场地现状是一片自然,东部有山,让自然山体的绿色向新城的市中心流动,形成城市生态绿廊。

新城北面已建成高速公路和铁路,待建设的高铁线路横穿新城。 新城的功能布局,让居住区避开了高速公路、铁路和高铁的影响,取而代之的是制造业和食品加工的产业区。

最终,以“产业”和“乐居”为两大基础。将森美兰新城定位为“产业智慧之城,生态乐居之谷”。 思纳史密斯集团成立于1853年,是美国运营历史最悠久的设计和咨询集团,近二十年都在权威的世界建筑排名前十位,集团在中国设立策划设计和投资运营二大事业板块。 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SYM 836121)及其下属各专业咨询策划设计子公司负责集团的策划设计板块。思纳设计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规划、建筑、旅游和产业的产品策划和设计专家,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建筑规划国家双甲资质单位,公司在大型城市综合更新、智慧模块建筑、城市和旅游产业策划规划、室内装饰和艺术设计、区域环境研究和景观工程、特色酒店跨界组合运营规划等领域都有卓越的人才及成功的案例。

最新城市更新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更新详细规划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以城市更新设计为纽带,树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规划 设计观; 2、培养观察和研究城市(包括城市分区、道路结构、景观结构、城市街区、街道界面等) 的思想和方法; 3、掌握城市更新设计的内容、要求和程序; 4、了解与城市更新设计有关的经济与社会因素,探索新形势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思路,学习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如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组织、景观结构、建筑群体组织等)思考城市更新的模式及策略; 5、使学生完成从单体建筑功能、平面、空间、环境组织到群体建筑功能、平面、空间、环 境组织能力的提升,建立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正确观念。 6、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表达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认真收集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背景,分析城市上一层次规划对基地提出的设计要求,以 及基地现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分析学习相关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调研报告和分析成果。 编写规划说明、规划指标和绘制设计图纸。 2、提出地块规划的结构分析,包括用地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和空间结构等。 3、分析并提出整个地块和区域的交通组织,包括车行系统和地面、地下停车场,人行系统 及广场,公交站点,地铁出站口及人行道等,结合各方面要素综合考虑道路景观的效果,必要时设计出相应的道路断面图。 4、景观系统规划应层次分明,概念明确,与用地功能和城市空间统筹考虑,必要时应提交 相应的环境设计图。 5、鼓励同学在对基地现状及周边城市结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生 活习惯、历史文脉、技术条件、城市景观等方面进行规划构思,提出体现现代城市中心区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有创造性的设计方案。 三、项目位置及相关情况 任务一:龙翔里地块 规划设计场地位于杭州市城市核心区,毗邻西湖风景区和城市商业区。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该地块为城市更新整治地块。 该区域东至延安路,南至平海路,西为东坡路,北至学士路。地块面积1.1847公顷,容积率不大于2。根据规划,该区域将建设成为一处重要的城市级商务、商业中心,总建筑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目录 1前言 (4) 2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5)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 2.1.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5) 2.1.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2.2智慧城市“十三五”规划要点 (8) 2.2.1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点 (8) 2.2.2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要点 (9) 2.2.3我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0) 2.2.4我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1) 2.3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基础 (12) 2.3.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12) 2.3.2“数字城市”基础 (13) 2.3.3“平安城市”基础 (14) 2.4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 (14) 2.5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基础 (15) 2.5.1产业特点及基础 (15) 2.5.2物联网技术成果基础 (16) 3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8) 3.1指导思想 (18) 3.2建设原则 (18)

3.3发展远景 (19) 3.4建设目标 (20) 3.5建设任务 (21) 3.6智慧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 (22)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我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我市“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我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建筑类型学的研究与实践_杨跃华

图1 摘要:本文讨论了建筑类型学的类型与原型理 论,并结合湖南大学营造工作室多年的建筑实践介绍了营造工作室在类型学理论方面的探索。关键词:类型;原型;元设计 Abstract:ThepaperdiscussedthetheoryoftypeandarchetypeofarchitecturaltypologyandthenintroducedtheHunanUniversityConstructStudio'sresearchaboutarchitecturaltypologyonthebasisofyearsconstructpractice.Keywords:type;archetype;meta-design中图分类号:TU-0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6-0085-04 1类型 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古已有之,而所谓类型思想,则导源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即在文艺思想上崇尚古典,重视理性判断,迷信规则的原则。然而将类型说移植到建筑学,始作俑者是维特鲁威。虽然他并没有针对类型运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具体理论,但是从他的《建筑十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古典主义文艺思想给他的影响①。用亚里士多德的方法,维特鲁威从建筑中分离出6个构成要素:法式、布置、比例、均衡、合式和经营,他提出建筑是“摹仿自然的真理”,并将摹仿归结为人的本性和行为,认为类比或比拟是建筑移植摹仿论后不可避免的方法。而建筑类型学真正以理论的形式进入建筑领域则是在18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一些建筑家进入建筑历史,将古典建筑的平面及立面整理出一些基本类型,以试图解决任何所遇到的景观、城市、个体各个层次上的问题。至此,类型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似乎 只可意味不可言传,FrancescoMilizia曾作过预见性的陈述:“任何舒适的建筑包括3个主要的条件:基地、形式和各部分的组织方式。”这似乎触及了类型的定义,但与类型本身还有很大的差距。 类型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按照相同的形式结构对具有特性化的一组对象所进行描述的理论。但这个定义似乎过于笼统。19世纪,巴黎美术学院常务理事德?昆西(Q.D. Quincy)在其著作《建筑百科辞典》中通过区别“类型”与“模型”提出了最具权威性的定义,他说:“‘类型’并不意味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模型’,就其艺术的实践范围来说是事物原原本本的重复。反之,类型则是人们据此能够划出种种绝不能相似的作品的概念。就模型来说,一切都精确明晰,而类型多少有些 作者简介:杨跃华(1980-),男,湖南怀化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类型学的研究与实践 ResearchandPracticeofArchitecturalTypology 杨跃华 魏春雨YANGYuehuaWEIChunyu ①引自《建筑类型学》 ,汪丽君,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P11。

一、规划背景

一、规划背景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和慈溪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慈溪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北拓、东延”的战略构想,急切需要加强对东部区域的规划控制。东三环路已建成通车,北三环路已东沿伸至东三环路使万亩畈地块的开发条件日趋成熟。因此,为促进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一个上档次的居住小区,从而从总体上提升整个东北区块的居住档次,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现状分析 2.1区位条件 慈溪万亩畈地块位于慈溪市东北部,离市行政中心只有5分钟的车程。规划区南临北三环路向东延伸段(规划),北靠潮塘江,东至规划中的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西抵东三环路。规划总面积为78.01公顷。 2.2 用地条件 规划区地貌属杭州湾沉积平原,地势低平,标高在2.11m-3.28m之间。区内河网水系比较发达,以纵向河道为主,外围有市骨干河道(潮塘江),该区块现状是慈溪市农业园区用地,土地以基本农田为主,需调整为建设留用地或待置换用地。用地北侧和东侧有两条110KV高压线通过。 2.3周边条件 该地块周围用地均为农田,东面是逍林镇农田,北边是慈溪市农业观光园区,西面是已编制规划的慈溪城东新区(是慈溪今后新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中心),南侧是已编制规划的慈溪市东北区块(有中小学等配套设施)。 2.4环境条件 潮塘江从地块北侧通过,即将拓宽至80米,两侧50米的绿化控制带,其他三面又有三条大路通过,两侧各50米的绿化带使整个地块处于一个绿色包围圈当中。用地现状是农业园区用地,景观基础较好。 2.5交通条件

该地块对外交通联系十分便捷,地块西侧有城市主干道东三环路通过,北三环路东沿也指日可待,使地块开发的交通条件已经具备。 三、总平面规划 3.1规划结构 该地块的布局结构是:一心,二片区。一心,一心是被次环路围绕的小区中心绿地及周边的公共服务中心,二片,一片是规划A路以西的的多高层居住片区,二片是规划A路以东的多层复式居住片区。小学规划设置在小区中心绿地东南(D-04)地块,共18班,总用地面积17900平方米,容积率不大于1.4,建筑密度不大于35%,绿地率为35%,建筑层数不大于4层。 幼儿园设置在杨家路江以东(C-02)地块,共8班,总用地面积4100平方米,容积率不大于1.2,建筑密度不大于40%,绿地率为35%,建筑层数不大于3层。 规划在中心绿地东北(D-02)设置一个会所,作为小区的公共服务中心和游乐场所,并对其进行精心设计成为该小区的标志性建筑,总用地面积13800平方米。 在规划B路北侧(D-02)布置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经营各种食品、服装、纺织品、医药、日用品、五金交电、文化体育和经营各种蔬菜、肉类的综合超市。总用地面积4800平方米。基本满足小区住户的需求。 3.2用地分类与适建性 本地块建设用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用地一般细分至小类。针对本区实际情况,主要设有居住用地(R)、道路广场用地(S)、绿地(G)、水域和其他用地(E)五大类用地。 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的体现与运用

第36卷第8期?4?2010年3月山西建筑 SHANXIARCHITECTURE Vd.36No.8 Mar.201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08—0004.02 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的体现与运用 宁善文 摘要:通过对类型学的论述,简单介绍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如何体现与运用,接着以菊儿胡同为例阐述上述观点,最后阐述类型学如何指导我国的建筑运动,并提出建筑设计应整体地体现五点交织的原则。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居住建筑,类型选择,意义 中图分类号:TU-022文献标识码:A 给事物分类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表现,人们为了把各种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分fJ别类。“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分类学,而社会学领域的分类行为则称之为类型学,二者既区别又联系。”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依据“自然属性”来分类,而后者依据的是一套较为模糊的系统来分类。前者注重研究有具体目的的分类法则,而后者关注与分类意识本身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联系,用以研究“町变性”和“过渡性”分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手段,人们通过分类而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进而把握自己的认识。 1建筑类型学概况 类型学就足按照具有相同形式结构,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组对象进行描述的理论。建筑类型学为人们认识建筑提供了一 活的新型住宅。比如对起居室、卧审、客厅、厨房、卫牛问、农用车辆停放及农机具存放场地、粮食存储仓库等进行合理布局,对水、电、气、讯、暖等进行配套没计,充分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节能环保材料,通过方案对比优选没计图纸。 4.4在有条件的乡村率先建设样板小区 为打消农民对农村住宅小区化建设的顾虑,可在有条件的农村率先建没样板小区。安全、适用、美观、经济的样板房,将引领农村住宅建设新潮流。明晰农民的产权,他们感觉到住宅小区化建设的好处后,自然会积极参与,从而推动住宅小区化建设的推广与发展。 4.5严格控制单家独院,倡导推广多户联排多层住宅建设 改变过去农户分散居住,单家独院的建没模式,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按照小区规划图,多户联排,统一建筑风格建设多层住房。不搞一阵风,运动式大拆大建。有条件的农民可在规划好的宅基地上按设计l冬j纸先行建设,没有条件的可仍然在原有住房居住,什么时候有经济条件什么时候建设新房。搬进新住房后,原有老宅基地可以恢复耕种,更快的发挥土地作用。 4.6各地地方政府在政策及资金、技术上提供大力支持,各地方政府要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就个不同的视角。因此,类型并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是人们能够据此创造出种种绝不雷同的作品的概念。这也就是说,类型所模仿的总是感情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类型决非等同于建筑师所设计出的形式,形式只是类型的一个变体。一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统一与多样的矛盾问题。 2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的体现与运用 住宅的类设计模式可以解释为:传统民居中某些经过提炼的要素在当代住宅设计中的再现。这螳“要素”可以是单纯的建筑形式表征,可以是单纯的建筑文化内涵,也可以是两者兼而有之。传统民居中的种种要素,真伪相混、精粗相杂。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提炼”。就种类繁多的传统民居形式而言,不是每一种形式 业机会,降低就业门槛,鼓励和引导农民务工经商,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建房资金的来源;银行等金融单位对资金短缺但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可采取先储后贷、担保、房屋抵押等办法进行贷款融资;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住宅新区建设进行适当的资金扶助和奖励,并在宅基地划拨、物资供应、人力组织、房屋建造、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7完善小区的各项管理措施 小区建成后,应配备专职人员对小区进行日常管理,如垃圾清扫、安全保卫、园林绿化、设备维护等,卫生院有专职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居委会为小区居民排忧解难等。小区居民将获得安全、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居住条件。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5结语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及激励机制,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农村新建住宅逐渐向小区聚集,将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参考文献: [1]王义.农村住宅法律地位评析[J].律师,2005(5):16.[2]肖明辉,杨焱琦.浅谈新农村住宅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3):90—91. Onexplorationandresearchonruralresidencedistrictconstruction WANGCan-juan Abstract:Thepaperhastheinvestigationofthecurrentsituationforruralhouseconstruction。illustratestherealisticsignificancefor the删residentialconstruction,exploresthewayofhowtOcarryouttheresidentialdistrictconstruction,andpointsouttheruralnew-builtresidenceassemblyisaproject,whichisbeneficialforthecountry,thepeople. Keywords:rural,residence,district,managl舶tlentsystem 收稿日期:2009.11.30 作者简介:宁善文(1983.),男,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09

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背景 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是指导我市城市更新推进及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上版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修编及动态调整项目()》已于年底到期,需要编制新一版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指导我市城市更新工作。 同时,我市现状建设强度已高达,城市更新和减量规划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逐步搭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规划体系、管理体系、政策体系,通过高品质的城市更新,实现城市形态提升、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公共配套完善,着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因此,我局组织制定了《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二、目标与基本原则 .远期目标: 通过多元化的城市更新,逐步改善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用地高效利用,全面改善旧城镇、旧村居的人居环境,均衡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一批具有示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为把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提供空间保障。 .近期目标: ()至年间,全市应完成城市更新规模约为,其中,拆除重建规模为。在拆除重建规模中应提供的居住用地、的工业用地、的商业服

务业用地、以及的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其他用地。 ()至年间,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拆迁费用和直接投资)预计约亿元,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累计约亿元。 ()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旧村居改造;基本完成“”组团主要片区的旧村居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旧城镇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初步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力争完成个重点产业片区改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腾挪空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 ()完成条成片岭南建筑的风貌街区;借助历史街区的文化符号、涵和集体记忆,规划引导公共文化综合体建设,促进文化相关和物质空间的有效保护,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三、城市更新规模 本次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标图建库的基础上,在综合分析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现状容积率、建筑质量、建设年代、设施水平等因素的背景下,全面梳理了城市更新图斑,总规模约为2,约占现状建设用地比例的。 其中,已经纳入标图建库的图斑规模约为2,标图建库之外图斑规模约为2。具体详见下表: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风貌区保护的主体博弈关系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风貌区保护的主体博弈关系 发表时间:2018-10-29T14:19:56.78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作者:冯筱莉 [导读] 城市更新的概念最早开始于美国《住宅法》,是对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 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深圳龙岗老墟历史风貌区保护的主体博弈过程和最终达成共识的实践案例,揭示了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风貌区保护中企业主体的角色已由“开发商”走向“城市服务运营商业”转变,城市更新的方式也从“完全拆除重建”,走向“品牌性、文化性”经营道路,而建立“规范”的保护管理制度是历史风貌区保护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风貌,博弈,龙岗老墟 引言 城市更新的概念最早开始于美国《住宅法》,是对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以满足城市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和城市发展诉求。城市更新主要包含三种模式:拆除重建,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城市更新背景下企业主导的涉及历史风貌区保护的城市更新一般为综合整治和拆除重建结合的方式,称为复合更新。由于历史风貌区保护的各项管理步骤不连续,保护工作缺乏连续性,造成了城市更新和历史保护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同时各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将导致保护行为难以为继。 “博弈论”(赛局理论、对策论)是一种解决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决策的、系统的、有效的行为分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政治决策、贸易纠纷、谈判咨询等多种具有冲突和协作的应用领域[1]。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很多情况下不是要打倒对方,形成一个你死我活的结局,而是想引导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比赛。现在的社会,特别是在经济、贸易和政治领域,更多的情况下是想构建一个双赢(Win-win Game)或者多赢的局面,形成一个多方互利、有助于可持续性发展的决策方式[2]。历史风貌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社会的“公共产品”。若单靠个体自身的道德约束和“公益”性,其操作的可行性和最终实施可能相对较难,因此需找到一个平衡点来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 1 龙岗老墟历史风貌区保护 龙岗老墟历史风貌区位于龙岗区龙岗街道,面积24320平方米,为一级近代墟市型历史风貌区。龙岗老墟距今约200年的历史,是龙岗的发源地,是深圳仅存的客家墟市,有浓厚的客家文化积淀,1/3的建筑都有上百年历史。龙岗老墟历史风貌区在龙岗建区前一直是龙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龙岗历史最悠久的社区;是龙岗唯一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古墟;也是深圳目前保存完整的六大墟市之一,堪称 “龙岗上河图”,对龙岗意义重大。据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的《归善县志》记载,龙岗老墟建于清嘉庆年间。清初实行迁海令后,从粤东迁到龙岗的客家人逐渐繁衍生息,在榕树下交换农产品,榕树头成为老墟中心地标。改革开放后,龙岗老街也是龙岗镇规划的第一条街道,当时龙岗的邮电局、服饰店、供销社、粮管所、税所、文化站和百货公司全部集中于此,整个龙岗十几万人全到老街办理业务、寄信、购物消费,繁盛一时。20世纪90年代龙岗建区,新区重新选址,繁华的老墟镇开始日渐衰落。老墟“三街六巷”格局俱在,整体风貌保存较好,周边有1处已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龙塘世居)和2处尚未公布定级的历史建筑(上梨园老屋、下梨园老屋),延续着传统的祭祖风俗(图1.1)。龙岗老墟历史风貌区存在不同年代、多样的建筑类型:有清末至民初的客家建筑、民国的侨乡式建筑、建国至改革开放前的折衷式建筑和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建筑(图1.2)。 图1.1 1984年龙岗老墟圩肚街照片 图1.2 龙岗老墟现状照片 图片来源:《时空边缘—深圳龙岗老墟镇城市研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龙岗老墟是开发商主导的历史风貌区保护类型。龙岗老墟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在项目初期的开发商与居民赔偿的博弈、方案阶段市政府、开发商与专家就历史风貌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形式的博弈、以及实施阶段区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表1.1)。

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发展背景

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发展背景 摘要:城市规划与管理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重要战略性建设工作进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随着当前产业化经济迅猛发展,诸如市场服务需求、精神文明建设需求、以及市场竞争需求等都在逐步提高。但也正因为如此,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建设进程道路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发研究。因此,如何结合当前国家时势要求做好城市规划与管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发展背景;问题;意义;分析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直至今天,国家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愈发强大,使得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工作进程步伐加快。因此,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建设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发严峻。尤其是随着经济市场中的诸多需求全面提高的形势下,我国城市规划工作建设进程所体现出的问题就越多。即新的时期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发展势头,同时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诸如城镇规划工作也逐步体现除了法制化、市场化、以及生态化等性质的发展趋势。所以,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的重要过渡时期,如何能够处理好城市规划问题,汲取国内外的成功研究经验与教训非常重要。也仅有如此,才能逐步完善并重组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正规发展格局。 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与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需求 从我国近些年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所取得成就不难看出,我国近些年的城市规划目标在不断向着我国战略发展建设目标所靠拢,并且已经逐步成为国家走向持续化发展的主要控制手段。也就是说,从上世纪90年代时,我国城市规划的目标就已经逐步渗透到了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程中,并直至当前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总体来说,国家这些年所做出的成果非常显著。如,城市规划普化阶段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就响应了十四大“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空间环境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精神,把城市建设推向市场,并通过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调控城市空间环境的生产和分配。尤其是2000年以后,直至今天,国家仍然贯彻并坚持采用扩大内需相关政策,鼓励投资,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而城市规划成为了该政策的实行手段之一。 (二)适应国家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城市规划逐步走向多样化选择方式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不光是提高行政效率,还要带来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并最终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民主政治。近20 年政治体制改革使作为社会过程的城市规划在立项、设计、实施上都拓宽了方法和渠道。如“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为公众参与

城市更新项目计划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城市更新项目计划书 篇一:旧城改造策划中关于工业区升级改造的政策解读【开元观点】旧城改造(:城市更新项目计划书)策划中关于工业区升级改造的政策解读 20XX-12-30毛惠 前言: 城市工业区一般由加工工业企业群组成,大部分是在优越的地理条件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但随着城市发展,城市传统产业的工业聚集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呈现与城市环 境格格不入的景象,原有工业区的工业厂房、配套设施、技术水平以及环境影响等均已无法满足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 的要求。这些工业聚集区未来面临的变化不单是简单的厂房拆除和产业置换,而是牵涉到更深层次的改造利用、产业设计和功能更新。特别是牵扯到当地支柱型工业企业的改造,由于该工业区攸关整个城市的发展,必须慎重。于是,“退二进三”、“产城融合”等转变方式与理念应运而生。 从工业用地退二进三说起,“退二进三”提出于上个世

纪90年代,是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鼓励一些产品没有市场,或者濒于破产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从事第三产业的一种做法。后来把调整城市市区用地结构,减少工业企业用地比重,提高服务业用地比重,提出一些企业从城市的繁华地段(二环路以内)退出来,进入城市的边缘(三环路)进行发展,也称为“退二进三”。 中国的工业企业升级改造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的技术升级到腾笼换鸟发展现代服务业几个阶段。从 20XX年佛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的决定》全面实施和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到如今“三旧”改造已上升为广东全省的发展战略。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运营过程中的热门词汇,其实际是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决策者们更多从城市形态和城市再造去考虑建设,从顶层设计考虑城市功能改善、文化品质提升、以及基础配套的完备,其背后的源动力来自于以土地为载体的产业发展升级转型,原有的工业企业生产方式和聚集特征已无法满足城市更新换代的要求。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的现代化发展,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再造传统工业区的新时代活力,国家也相应提出《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XX-2022年)》(国函〔20XX〕46号)、《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9号)等指导性意见,为“三旧改造”、“退二

广州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

广州市城市更新局2017年1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更新总体目标与策略 (4) 第三章更新规模控制 (7) 第四章更新功能引导 (7) 第五章更新强度指引 (14) 第六章空间管控指引 (15) 第七章专项控制指引 (18) 第八章近期重点工作与更新时序指引 (29) 第九章规划实施机制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有效引导和有序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保护与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改善城市面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制订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 经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审核通过的广州市2014 年12 月“三旧”地块标图建库数据库动态调整和核查梳理分类成果(以下简称城市更新用地)及其需要整合连片的范围。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本规划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文)、《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4 号,2015)、《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配套文件的通知》(穗府办〔2015〕56号)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粤府办[2009]122号)、《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三旧”改造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粤建规函〔2014〕1972号)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修正版)等有关法规、政策规定,依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广州市“三规合一”规划》、《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等相关规划进行编制。 第五条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城市发展和建设规律,坚持城市工作“五个统筹”,按照广州社会经济发展“四个结合”和城市更新“注重安居乐业第一;承接历史文脉,绝不毁无价之宝;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有序更新”的四项要求,着力构建和完善城市更新长效机制,把城市更新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重要战略和公共政策长效推进。 第六条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发挥城市更新作为统筹城市整体发展战略抓手的重要作用,

浅谈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模式

浅谈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模式 发表时间:2019-01-23T09:09:31.24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5期作者:苏泽荣 [导读] 我国城市进程的加速,有许多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新政策,重点是发展小城镇,新型城镇的开建是推进产业与城市的共同发展。特色小镇是针对城市的模仿的一种方式,主要特征是它属于新兴的产业聚集的发展平台,是让城镇慢慢转变为城市的一种过渡形式。助力城市产业转型的升级,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战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特色小镇;开发建设 近年来,我国城市进程的加速,有许多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还有城市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城镇化建设落后,导致许多城市出现了住房困难、交通拥堵、就业困难、污水排放、环境变差等各种问题。要合理利用原有空间和资源,来实现把高效化转化为低消化,是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途径。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特色小镇一般是在3平方公里左右,不超过5平方公里;与城市空间相对独立且还要能互动。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有经典传统产业、新型导入产业、居住空间与社区、商业建设、商业建设、生态、文化、旅旅、基础设施等。 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特色产业与旅游为核心。 1.当地特色产业,一般都是比较经典或者是传承下来的产业为主。要加强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要加强对历史建筑的设计和整体装饰。要充分发挥小镇独特的历史文化。 2.旅游项目是吸引外来消费者的关键,如主题乐园、特色街区、观光区、历史文化区、温泉养生中心等。 3.产业延伸环围绕特色产业及旅游产业,会形成一系列项目,围绕着市中心,形成辐射或者是组团分布。还要展现出“宜居、宜游、宜业”等多个方面。 4.要有服务居民生活、金融、教育、医疗、商业、公交教育、社会服务以及旅游产业的等一系列服务。 5.核心产业的研发、生产、制造、运输等特色产业。要鼓励各类新兴产业的创建。以促进产业聚集和发展。 二、由企业来主导 在传统产业转型为电子商务小镇的过程中,大型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不同于一般的“镇”行政划分。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应具备独特性,是属于区域特发展,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产技术、经济聚集、交通便利等,要发展成“独占一方”的特点,是别人模仿不来。包括特色产业内涵的独特性、功能性、核心、环境优美性、新颖性等方面。平台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来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小镇,也可以让其他的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例如一中国“地毯之乡”驰名海内外的天津武清区崔黄口镇依靠自身地区优势,成功转型发展为电商产业。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昔日的“地毯之乡”变成如今“电商小镇”的华丽蜕变。目前,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累计引进企业1200余家,电商及配套企业340家,聚集如京东商城、携程网、唯品会、乐蜂网等优质电商企业,实现招商引资216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2000余人,并获批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要尊重城市的内在秩序和制度,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发展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培育,创新资金来源和一些社会的力量的帮助。培育特色小镇能够有效破解空间资源不够用和资源不足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人们居住的环境,为原有的城市诸如新的血液,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是对城市粗放型产业再利用的一种方式,帮助城市成功转型,是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 三、建设主要目的 从特色小镇实践来看,一般是所处小镇所在的资源丰富或者是其他优势条件,在一定的地方或者空间来吸引企业、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形成独特的地域优势来服务于消费群体。来促进当地的发展。 政府引导型,由政府引进有投资能力的企业进入小镇,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创作团队。可以和企业共同合作和发展,这样的运营方式更直接的面向市场,更有竞争力。也有过成功的例子。如浙江杭州的梦想小镇,就是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区域转型的案例。 特色小镇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异的地理趋势,特色小镇的选址和环境是发展的关键,特色小镇的空间要小而精致,有效应对对土地指标紧张的制约,它要有一定的规划空间限制。它是一种经济性的空间模式,一定要能融入大城市的生活圈,要交通便利,以方便运输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小镇要对自然环境做到资源保护,不过度索取、铺张浪费损害生态环境。小镇应该结合周边的特色和环境,进行园林规划和建筑设计。将小镇特色融入进去,提升小镇的生活品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前来,让他们感受到在小镇生活的舒适,对这里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 建设特色小镇要融入多种元素,以此来推动区域文化融合,特色小镇可以促进“城市、产业、文化、人脉”四方面的融合。一般特色小镇都是建设在大城市周边的乡镇,它们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城市为小镇提供同等服务,提供人才、信息、科技、资金、服务等其他的来源;而且大城市消费较高,工资较低,学历要求较高等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生存的困扰,而小镇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生本不高,工资岗位较多还提供了生活居住的地方,未来将会更有发展前景。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是推动城乡发展、传递文明、带动经济发展、吸引人才这些都有利于特色小镇的居民融合,为城镇发展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特色小镇都提出了以特色农业为发展核心,但是现有的农业结构单一,科技技术较低,产业链短,以至于出现高投入,收益低的现状,不能吸引投资者,在文化成长方面,小镇的创新度不高,关注力和投入还不够多,有的小镇文化内涵比较单一,风格类似,没有特殊和看点;在旅游方面没有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时候要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现如今建设特色小镇的队伍还在不断的扩张,特色小镇无论是面积、产特、产量和人口,都是与原有的新城市开发有很大的区别。特色小镇的建设现在还属于探索和建设开发的阶段,要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优质产业和最大有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的不断更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建设好特殊小镇要做到政府扶持,加大宣传力度,要引进人才、以便推动特色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要做到落实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