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内部控制比较与借鉴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体系,它在企业运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运作机制、优势和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势经验融入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我国企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启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述,运作机制,优势,不足,结论,总结与展望,研究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运作,保护股东利益,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全球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经济体之一,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相对完善,经验丰富。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机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借鉴。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仍存在不足和挑战。
对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其经验,优化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治理水平,更能促进我国企业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作机制和优势,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探讨这些经验对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规范经营。
通过深入探讨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可以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重要参考,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美内部控制研究的比较

内部 控 制 内部 控 制 最 早 出 现 于 1 3 9 6年 ( 郑 利 , 0 8)经 过 几 或 处理 )。 这 一 类 目标 通 常 为 内 部和 外部 审计 师所 关 注 。 胡 20 , 十年的发展 ,内部控制 已形成 了一定 的理论。其大致经历 了内部牵 从 以上 的分 析 可 知 ,我 国 最 近 的 内控 目标 与 美 国 的 内控 目标 大 制、 内部控制制度 、 内部控制结构 、 内部控 制整体框架 四个 阶段。 美国 体  ̄ ',说 明 我 国在 内控 的制 度 建 设 上 已经 跟 上 美 国 的步 伐 , 内控 tP, f J 但 的 内部 控 制 研 究 硕 果 累 累 , 各 国 所 效 仿 , 文 拟 对 我 国 和 美 国 的 内 效 果要 留待 时 间 来 考 证 。 为 本
的是 内部稽核制 ,0世纪 随着公司所有权和经 营权 的分离,企 业建 证 业务 活动 的有 效 进 行 , 护 资 产 的 安 全 和 完 整 , 止 、 现 、 正 错 2 保 防 发 纠 立 了 内部 牵 制 制度 , 到 2 而 O世 纪 8 0年 代 , 国 加 快 了 内 部 控 制 的 误 与 舞 弊 , 证 会 计 资料 的 真 实 、 法 、 整 而 制 定 和 实 施 的政 策 与 美 保 合 完 制度 性 建设 ,9 8年 ,美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协 会 发布 《 计 准 则 公 告 第 程 序 。 内部控 制 包括 控 制 环 境 、 计 系统 和 控 制 程 序 ” 0 4 年 《 18 审 会 。2 0 独 5 》 “ 5号 以 内部 控 制 结 构 ” 代 “ 取 内部 控 t t 度 ” 9  ̄ J 。 O年 代 C O 委 员 立 审计 具 体 准 则 第 2 号 — — 了解 被 审 计 单 位 及 其 环 境 并 评 估 重 大 tl OS 9 会 出 台《 内部 控 制 — — 整 体 框 架 》 指 出 内部 控 制 整 体 框 架 包 含 五个 错 报风 险》征 求 意 见 稿)中 则 提 出 内部 控 制是 “ 了 合 理 保 证 财 务 , ( 为
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分析

2 美 国 内 部 控 制 形 成 机 制 。 在 内 部 控 制 规 范 的 制 . 定 』 美 同 的 主 要 做 法 是 广 泛 吸 收 社 会 各 界 的 意 见 , , 程 序 j 提 高 透 明 度 , 彻 民 主 决 策 的 原 则 。 C0So 委 员 会 - 贯
3 .两 个 内 部 控 制 形 成 机 制 之 差 异 。 从 对 形 成 机 制
标 。报 告 方 面 的 目 标 是 指 企 业 报 告 的 可 靠 性 , 括 内 部 包
起 源 很 早 , 以追 溯 到 1 世 纪 可 8 1 .我 国 内 部 控 制 形 成 机 制 。 我 圈 的 内 部 控 制 规 范
设 的 急 速 发 展 时 期 , 只 能 先 借 鉴 囝 外 先 进 成 果 制 定 出
具 有 指 导 性 的 规 定 , 后 随 着 外 部 环 境 的 变 化 、 位 业 然 单
务 职 能 的 调 整 和 管 理 要 求 的 提 高 , 再 对 其 进 行 不 断 的
修 改 和 完 善 。 ( ) 部 控 制 目标 比 较 二 内 1 .我 国 内 部 控 制 目 标 。 据 审 汁 准 则 定 义 . 国 内 根 我 部 控 制 的 主 要 对 象 是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的 会 计 控 制 , 这 就 决 定 了 内 部 控 制 的 总 体 目标 是 保 证 企 业 资 产 的 安 全 完 整 、 务 会 计 的 可 靠 可 信 及 业 务 活 动 的 合 法 合 规 。财 务 财 部 发 布 的 《内 部 会 计 控 制 规 范 — — 基 本 规 范 》( 行 ) 试 指
票 的 方 式 我 的 内 部 控 制 规 范 从 2 0 年 年 初 财 政 部 0 0 会 汁 刮 组 成 内 部 控 制 研 究 小 组 到 2 01年 6 月 《内 部 会 0 计 控 制 规 范 — — 基 本 规 范 ( 行 ) 和 《内 部 会 计 控 制 规 试 》 范 — — 货 币 资 金 ( 行 ) 发 布 , 共 经 历 了 一 年 半 的 时 试 》 总
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运用比较

·表1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政策比较项目一、评价政策二、评价标准三、评价的责任主体内部控制自评内部控制审评美国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管理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4节明确要求SOX 法案和PCAOB 的AS NO.2董事会内部审计部门或专门部门中国《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规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董事会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运用比较武汉理工大学戴春兰彭泉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财务舞弊现象,使得内部控制及其评价问题在国际、国内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了解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现状,笔者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的基本情况和评价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具体的问卷调查。
通过统计调查发现,只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少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有将近20%认为不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方面,虽然有一半被调查者认为大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执行,少数公司形式多于实质,但认为不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不佳的也占到了近20%。
可以看出,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内部审计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待改进,部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现象。
本文拟通过对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政策和方法的比较与分析,得到发展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启示。
一、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政策比较(一)美国内部控制评价政策早在1978年,美国审计师责任委员会就建议公司管理当局应该提供报告,并出具具有独立审计师的证明。
1987年,Treadway 委员会在其报告中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
1992年COSO 在《内部控制———整合架构》中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框架,但未有力证明企业应该提供内部控制控制报告。
2001年以来,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 法案”)。
该法案第404节明确要求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进行自评。
[关于,中美,内部控制,其他论文文档]关于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与思考
![[关于,中美,内部控制,其他论文文档]关于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792966f6c85ec3a86c2c500.png)
关于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与思考【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目标;控制要素【论文摘要】美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发展至今,已经达到较完善的程度。
本文通过对我国和美国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比较,找出我国企业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一些建议。
1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管理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理论。
2我国内部控制的不足2.1我国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较低,且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只局限于差错防弊、会计资料的合法和保证业务的有效进行,而并没有把营运的效率和效果包含在内,更没有把其提到目标的高度,来增加企业价值,实施风险管理。
2.2我国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实务指导上尚缺乏一个统一指挥和协调机制,主要是从单个作业环节上进行规范的定义,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不具备完整性,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结构、内容和联系)。
2.3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会计控制研究,且多是从审计角度出发,视野范围过于狭窄在内部会计控制的方式上,已经有相关法规提到信息技术控制和风险控制,理论界也有相关的研究提到信息对于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问题,但并没有系统地从信息化的角度去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的运作流程。
3对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当前我国的现实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提出了严峻挑战。
综合以上差异比较,以及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具体情况,应该有一下的建议可以采纳。
3.1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量身定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特别要注意应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立上和实践上的不足和缺陷,从根源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来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益性、报表的可靠性和法规的遵循性,并最终服务于社会。
3.2建立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国现阶段的内部控制建设应由内部控制逐渐转向内部会计控制、控制、风险控制以及信息评估等多个要素结合的体系。
借鉴美国经验浅析我国内部控制审计

借鉴美国经验浅析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使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的开展成为一种趋势。
在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呼之欲出之际,文章从内部控制审计开展的动力方面,通过与美国的比较,提出了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应首先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着手,并兼顾其他内部控制;从性质上应定位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有限保证鉴证业务,在审计方法上可借鉴美国审计准则,整合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运用风险导向型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由出具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同一家事务所提供内部控制审计鉴证服务等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美国;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2008年5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大中型非上市企业执行。
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还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至此,内部控制审计已在我国尝试性开展。
如何定位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性质,如何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怎样使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看,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久、最有代表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主要从内部控制审计开展的动力入手,比较中美两国的差异,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性质和审计方法方面探讨美国实践中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及需要我国结合具体国情进行改进的方面。
1比较中美两国内部控制审计开展的动力对于美国而言,安然、世通等舞弊事件的发生,极大动摇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为强化上市公司的责任,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发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OX)。
其中302 条款规定,对于依照《1934 年证券交易法》编制报告的公司,其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在提交报告的同时还需要提交一份证明文件。
404(a)条款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会计年度末期评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并将其包含在公司对外公布的年度报告中。
中美企业内部控制操作体系的比较研究

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
创造 。 职务 发明 创造 申请专 利 的权利 属于 该 单位 : 被批 准后 , 申请 该单位 为专 利权 人 。, ’ 应
修 正
笔者认为, 以职 务 发 明创 造 权 属 界 定
以来, 美国为了适应新的经济需求, 2 0 于 04 年颁布 了《 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 以强
化 内部控 制 环境 和 风 险 应对 问题 ;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次
的要素确认、 务发明创造权 属界定 的属 职 性认定为前提 , 在此基础上确立共有职 务
第一, 对专利 法第六 条第一 款“ 执行
本 单 位 的任 务 或 者 主要 是 利用 本 单位 的 物
我 国的内部控制体 系建立 较晚, 近年 来, 随着 市场 经济 的进 一步 发展 , 在一 些 规模较大 的上市公司中, 开始逐渐应 用内 部 控 制 理论 , 建 立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模 型 , 初 见成 效。2 0 年 5月 由财 政部等五部委 08
1 4
明 创 造 任 务 的 完 成 者 ,两 者 是 合 作 关 系 , 其 中 提 出者 是 先导 , 成者 是 关键 。 完 第 二 , 主 要 是 利 用 本 单 位 的 物 质 技 在 术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任务 中, 本 单位 是 职 务 发 明 创 造 条 件 的提 供 者 , 单 本 位员工是职务发明创造任务的完成者 , 两 者 也 是 合 作 关 系 ,其 中 完 成 者 是 关 键 , 条 件提 供 者 是保 障 。
当修正为‘ ‘ 执行本单位 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 用本单位 的物 质技术条件所完成 的发明创
会计实务: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

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制度,它对内防错纠弊、保护资产,对外为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效率提供有效途径。
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中美内部控制变迁比较(一)我国内部控制变迁早在西周时,便有统治者为防止官吏贪污盗窃、弄虚作假,制定了分工控制和交互考核的措施,实行职务、职权的相互牵制和制约。
其作用正如朱熹所说,“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
西汉时期出现了上计制度,地方须将其户口、垦田、钱财、谷物等情况编册上报,并呈报皇帝审查。
及至宋太祖时期,实行“官职分离”、“职差分离”的官职制,“主库吏三年一易”。
与今天的职务轮换制类似。
清朝时,政府在财物出纳、调拨、储运、保管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程序。
内部控制的现代理论研究大约起于上世纪80年代。
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进力度。
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容,规定CPA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第37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将内部控制定位于内部会计控制,2004年底“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基于COSO 框架的评价方法。
但这都只是从审计角度出发,还无法为企业实际操作提供直接依据。
(二)美国内部控制变迁美国的内部控制是以英国为蓝本发展起来的。
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掀起了经济发展的高潮,出现了公司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
当时的美国铁路公司为控制、考核各地的运输业务,采用内部稽核制,取得了显著效果,各大企业起而效之。
二十世纪初,经济的发展使股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一些企业建立起了“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交易的处理不能由一人或一个部门包揽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