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山水画欣赏

浅谈中国山水画欣赏
浅谈中国山水画欣赏

浅谈中国山水画欣赏

(江西南昌 330103)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9646(2012)6-0035-02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为第一大画科,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是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阅历的集中体现。而且欣赏山水画的角度也很多,可以从笔墨、构图、形神、哲学、意境等方面进行欣赏,下面我们从欣赏山水画的几个要点来分别阐述。

一、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欣赏

用笔与用墨,是学习山水画首先要解决的的问题,是最能体现画家功底的问题,因此也是我们欣赏山水画的一个重要方面。

明代沈颢说:“笔与墨最难相遭,具境而皴之,清蚀在笔,有皴而势之,隐现在墨。”中国画的墨法和笔法是不能分的,墨是以笔来表现的,墨法之妙,全在笔出。如果没有墨,笔法就无从体现。山水画以墨色为基本色,墨法包括用墨浓淡的程度和墨色黑白深浅的变化。墨分五色,即指:焦、浓、重、淡、清五种浓淡不同的色度。其实运用的时候,实在不止五色。墨色也具有色之变化的趣味,须有干有湿,有浓有淡。墨法也就是山水画的一种用色法,山水画

用色时强调要“色不碍墨”。唐代王维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南西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南此可见,笔墨是山水画的重要表征,山水画通过笔墨既立形也表情达意。

中国画笔墨是重要的审美要素之一,用笔用墨是自然融注在绘画当中的,一幅好的绘画不光题材,内容,造型,构图等要好,用笔用墨的功夫也是极其重要的,若笔墨不佳,则此画必不佳,但笔墨是为绘画服务的,不能为了笔墨而笔墨,不顾一切的追求笔墨只会脱离实际,从而成为玩能笔墨的形式主义。笔墨的问题,历来论述较多,用笔讲究点,勾,皴,擦之法和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侧笔,圆笔,中锋偏锋,逆锋等。用墨讲究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以及破墨飞墨诸法,此外还有“五墨”、“六彩”之说。用笔与用墨的变化既是不同绘画的需求,也是不同画家的修养与绘画风格的体现,最高的境界应是心手合一,笔随心运,水墨淋漓,自然天成,而不是矫情做作,故弄玄虚。对山水画笔墨的欣赏,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是山水画欣赏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中国山水画的章法欣赏

章法就是画面的布局,即构图法,顾恺之称作置陈布势,谢赫称作经营位置。

山水画的构图法,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三远法”,西洋画一般采用“焦点透视”,中国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也叫“移动

透视”。“焦点透视”就象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只能把视域以内的东西拍摄下来。“散点透视”则是移动着立足点来进行观察的,所以不受视域的限制。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把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张山水画中,往往是“三远”综合运用的。1.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即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这种透视法宜于描绘崇山峻岭。荆浩的《匡庐图轴》,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近代黄宾虹的《山水图》。

2.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远眺,并要移动视点才能看到的景象。这种透视法宜于表现幽深的意境。如巨然的《万壑松风图轴》如张大千的《水阁清凉图》、清代王翚的《万壑千崖图》。

3.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是在“平视”中所得的远近关系。宜于表现坦荡开阔的南方山水。如郭熙的,《窠石平远图轴》;如元代倪瓒的《秋色图》。山水画中的以大观小的俯视法和散点透视法(有人认为应称作无点透视法)结合运用,可使层山叠岭、千里江河、深宅广院俱现于一幅画之内,不但庞大的画而得以铺陈布设,而且这样构图可以极为自由地充分表现内容和山水的气势。

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欣赏

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山水画的境界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不论是北宗山水还是南宗山水,所表现的意境与功能无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缥缈神奇,或是悠闲农夫渔樵的隐居之所。文人山水画多表现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朴自然的水墨风光,宫廷画家的界画多表现楼宇宫殿是人间的繁华,也是超脱于人间的世外桃源。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心灵居所。这也是画家与观者的心灵沟通。

宋代有一位山水画大家范宽,他在山水画作品中,善于用全景式的构图,以雄壮陡起的巨峰为主景,环之以群山,坡地,林木和瀑流点缀,以渔舟、寺庙、栈道、房舍等布景,使画面显现出气势恢宏、雄阔壮美、气势逼人的雄浑意境;由范宽所画的,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体现这种意境之美的典范之作。画面上迎面耸立的山峰,逼迫在眼前,壮气夺人;山骨嶙峋,坚硬挺拔,峰巅林茂叶密;山谷虚处一线飞瀑直泻而下,飞流百丈,似乎给整个大山都带来了清新的生机、不息的活力;山下溪水从突兀巨石间盘桓泻出,奔腾流注,仿佛能听到潺潺流动的水声;山岗上老树古木丛出,隐现出庙宇楼阁;山道上,行人驱赶着驮运的骡马沿溪走来,行色匆匆,似有马蹄得得、行旅的吆喝声回荡于空旷幽静

的山谷中。《万壑松风图》这是由另一位山水画大家巨然所作,他在画中用笔用墨奔放豪迈,大刀阔斧,显出水墨淋漓的酣畅之劲道,一石一皴都显出了“万壑松风”的气势。

马远的《雪景图》,画面描写在空空荡荡的江面上飘荡着一叶扁舟,船头有一渔翁独坐垂钓。船四周出寥寥数笔微波,全为空白,观者望去江天一色,空旷萧瑟。画家运用计白当黑的手法,使人感觉到江水之浩淼,感觉到苍穹之深远,似乎又能体会到空气中逼人的寒气,同时也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无意中空灵、含蓄的诗意涌来,仿佛读到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北宋山水画家董源多描绘江南秀丽景色,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飘渺迷远的氛围之美的意境,比如他的山水代表作《潇湘图》表现的都是长山复岭,层层叠叠;茂林远树,葱郁苍茫;林中房舍若隐若现;云气掩映,显现出明晦幽深之景。笔墨上多见淡墨点皴,有一种秀润迷茫之感。整幅画面显出山峦苍秀,江天辽阔,迷远缥缈,使人观之如入其境之中,令人赞不绝口。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我国民族文化所特有的。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髓和悠久历史内涵,例如“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因此,欣赏中国山水画,不能简单的以“像不像”为准则,而是要求欣赏者有比较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艺术方面的修养。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山水画历程 摘要:山水画的艺术发展历程人们自古以来就有着亲近自然、追逐山水的欲望。“高山流水,小桥人家”是古代人们所追逐的,便出现的山水诗;古人描绘山水,便出现了山水画;古人创造山水,便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的创作一脉相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 一.起源(石器时代、殷、周、秦汉)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特有的画种之一,说到中国山水画起源得先从中国绘画说起。早在旧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出现使得绘画在陶器的装饰上得以表现;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装饰图案代表新石器时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原始岩画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本性,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朴素理想、信仰和生活;而到了秦汉,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宫殿壁画的大量涌现,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这时虽未出现山水画,但出现了表现山水的图画,如东汉时期的山系平陆早园汉墓壁画《山水图》。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在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囿台主要是满足上层社会阶级,他们用囿台狩猎、游玩、观察天象和气候以及祭祀。而在秦汉园林则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离宫别馆与山水环境结合,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阿房宫”,它首先在苑囿中建立朝宫,实现了皇家园林里的游赏、居住、朝政等活动的兼容,促使了具有宫苑式的“园”的形成。中国园林从汉起称“苑”。其中以上林苑最为著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同时在汉文帝时期还出现了私家园林,《西京杂记》就记述了这个时期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私园情况:“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绵数里。”以山水为建筑要素亦在私家园林中建设。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以《高存山居图》“合壁”的文化事件作为本课的导人,创设山水画鉴资的问题情境。 为什么中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部的山水情怀?观看《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观察图像 考问题

1 一、山水情怀 问题情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不下 幸筵,坐穷泉壑” 《叙画》所述:“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 思浩荡。” 展示《富春山居图》 提问: 1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2.从文中和图中你是否感觉到“山水”是 ”畅神”的乐? 3.“山水”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 家园? 4。为什么说“山水以形媚道”? 5.《富存山居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情怀? 归纳: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他们 心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 山水画的出现,满足了“不下堂金,坐穷泉 壑”的追求。 探究、讨论、思考。引 用画论的原文还原山 水面创作的时代背景。 阅读教材中的“探究发 现”,深人思考。

归纳:山水圃的创作源于自然,画家只有饱游饮看才能从外在的自然山水中汲取创作素材,在头脑中提炼概括,神领意会,令“山而兼数士百山之意态”。 探究发现3 三、因心造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山水画移情作用 的“相关链接”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山水圃的灵魂? 《吉卞隐居图》怎样经营“留白"? 《六君子图》是怎样的留自方式? 两件作品的留自有何不同?给你怎样的艺 术感受? “留白”对山水画意境的表达起到了怎样 的作用? 2.《溪山行旅图》与《踏歌图》分别表达 了什么意境? 归纳:山水画是实境和虚境的统一,是情与 景的统—。对山水画意境的欣赏取决于观 察者的人生经验与文化修养。 阅读教材26页的 “相关链接”思考回答 问题。 画中山水与真实山水 对比。 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活 动。 根据学情的差异 性,纳学生的表述 “实境”指的是自 然中存在的山水, 虚境”是画家通过 各种绘画语.融合 自己的想象感情、 志趣是现出来的山 水。 探究发现4 课堂总结山水画原自对自然山的生,但又超越具体 时室,具有纯粹的、普巅性的美,是中国 传统山水画的特质欣赏山水画意境与个人 人生经验、文化修养相关联,同学们在学: 习和生活中注意自我丰富、自我提高。 在教师的组织对本节 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联系现实 生活发表见解,综 合培养和提升美术 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评价以《富春山居图》为例,能否说出中国传 统山水画的特点?能否从构图、笔墨等方面 谈黄公望此画的创作寺点?能否根据他的 人生经历,谈谈文人画家怎样借山水创作 抒发内心的情怀。 依据教材附录中 的“学生学业水平综 进行自我合评价表” 评价. 互评,在学习评价中得 教师通过问题指导 学生自我评价,对 应本课评价量规落 实核心素养。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 摘要:何谓中国山水画?顾名思义,中国山水画即是从大自然中观察、体会、得到某种印记或感悟后,再经过提炼、概括、吸取自然景观的精髓,利用传统笔墨的技巧,从而创造出某种特定意境的画面。按理说来,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与本民族的民族精神,理应受到至高的重视与珍视。然而,随着中国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一涌而入,各种标新立异的西方印象画派以其自由,快速,狂放的技法被中国年轻人喜闻乐道,而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则渐渐被忽视。在中西文化深度交融碰撞的今天,提高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迫在眉睫。 关键词:山水画,审美观,文化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简介 山水画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了画家不同的性格,绘画时的心情及创作背景等。下面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山水画的技法。 (一)用墨方面 1、泼墨法,顾名思义,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而要使用这类技法,毛笔要大一些。用饱含

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所画物体的轮廓。 2、积墨法,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3、破墨法,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而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在画虾的头和胸的时候就经常使用该种技法以表现虾的 透明感。 (二)用笔方面 1、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滞。 2、要变化而有联系,要将粗、细、浓、淡、长、短、横、直、干、湿、轻、重根据物象参差需用,既有变化,还要互相联系。 3、要苍老而滋润,苍老就显出含蓄的笔力,用笔光滑就显得雅嫩,过于苍老亦易枯燥,故须在苍老中滋润,也就是干湿并用。 4、要松灵而凝炼,松灵比自然更进一步,要活泼轻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轻浮,轻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练是一笔画去到尽端有回锋。 5、要刚柔相济,即在轻柔中有骨力。所谓“线棉裹铁”才能稳厚,

2015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之美术学科—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2015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之美术学科—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发 展 中国画自古就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当时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在隋唐时期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接下来中公资深讲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宫殿壁画的大量涌现,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这时虽未出现山水画,但出现了表现山水的图画,如东汉时期的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画《山水图》。 二、起兴——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乱战,社会动荡不安,使得社会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名士们纷纷寄情山水以逃避现实,大量的山水诗、田园画的出现促使山水画的生成。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他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看到峰、石、云、水、树的表现,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此时的山水画理论也已经基本成熟,而且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他的《画云台山记》可算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 在南北朝后期山水画逐渐发展成独立画科,并出现了戴逵、宗炳、萧绎等以山水画著名的画家。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 三、全盛——隋唐 隋唐结束了战乱状态,进入中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山水画在南北朝时所显现的独立趋势,入隋以后渐渐明朗。初、盛唐之际,山水画已脱离人物故事而成独立的画科,到盛唐时,出现了画法工致、赋色浓丽和笔迹豪放、水墨减淡等不同流派,山水画由此启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山水画的发展,首先表现在隋唐兴建的大量宫廷和台阁上,他们在设计依山傍水的建筑时,先要绘画大量山水背景,从而促使了山水画的进步。这时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山水画大师。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

66首经典山水画题画诗,入画入书都很棒!(附佳作欣赏)

66首经典山水画题画诗,入画入书都很棒!(附佳作欣赏) 01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缜《离思》之四02 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相携及田家,山月随人归。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03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04楚色三江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泛》05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06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子可留。——(唐)王维《山居秋溟》07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雾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唐)王维《过香积寺》08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叶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君同。——(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

友》09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1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12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唐)苏禹钦《淮中晚泊犊头》13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唐)李贺《梦天》14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意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五代)李唐《七绝》15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里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宋)苏轼《题王晋卿画后》16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南宋)马远《踏歌图》17 山色空蒙翠欲流,长江清澈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渔舟。——(宋)钱选自题《秋江待渡图》18 东风一样翠红新,绿水青山又可人,料得春山更深处,仙源初不限红尘。——(元)张圭题展子虔《游春图》19 丰草茸茸软似茵,长松郁郁静无尘。相逢尽道年华好,不数桃源洞里人。——(元)黄公望《题赵松雪山居图》20 谁家亭子傍溪湾,高树扶疏出石间。落叶尽随溪雨去,只留秋色满空山。——(元)黄公望自题《秋山林木图》21 远望云

如何欣赏古代山水画教案

第三阶段 如何欣赏古代山水画教案 红光中学美术教师周剑梅 课型:中国山水画鉴赏课。 教学目的:在中国的山水画里,东方文化的体现优为深刻.有中华武术的阳刚之美,也有高山流水的韵律之美,更充实着华夏人的朴实无华,勤劳勇敢,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大度之美. 我们的国画远源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想。 欣赏山水画,只注意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还远远不够.当然这是基础,必须从这里入手.山水画描绘的是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云树石木,它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充满着节奏美,旋律美.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这正是其博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原因.中国山水画 讲究写意,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意境,讲究气势,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大山圣水赋予人灵气,智慧和博大的胸怀。 教学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审美缺憾进行梳理和调整。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评价,学会将新旧知识串成串,融会贯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1、师提问:经过前两次的中国古代山水画相关常识的学习,谁能说说怎样欣赏中国山水画? 学生分组讨论,并以组为单位派一代表阐述讨论意见。 本课内容为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评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⑴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其次,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斜、“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放映录象)

2019-2020-阅读答案:中国的山水画……(含答案解析)-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阅读答案:中国的山水画……(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文人对自己生存环境——大自然的观照,深深的打上了意识 形态的烙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间、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 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两大特征。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山 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 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那时的古希腊地中海 地区出现了一种有创见的、有发展前途的西方山水艺术。它远远先于远东地区 的山水画,但后来的基督教改变了这一切。西方山水画艺术被扼杀、中断了, 直到文化复兴运动后,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山水画才得 以重新发展。然而在中国,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作是无法分割的整体, 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为山水画提供了创作前提。中国山水画 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 和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宇宙、大地的赞美来表现 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 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渗透在中国人 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样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审美世界观。在山水画史上,许多 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 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不是站在客体之外去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而是需要 尽可能地融入客体之内去体会、理解,使主、客体完全融合。道家的这种哲学 精神,转化成了中国艺术的主要精神。作画时,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 是凭记忆按照心想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 欲行”的自由境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感悟、体验、转述、传达与表现。这种以道为本体存在,在空间意识上建构一个永恒的“质有而趣灵”的空间艺 术表现,惟有山水画特殊的散点透视法才可以表达。道家对自然的直观一直是 中国山水画家的神秘的一面,直至后来披上了禅宗的外衣。 禅宗是佛教中惟一推动山水画发展的部分。禅的实质是“释迦其表,老庄其实”;但是禅对人生及宇宙的直觉体验,“顿悟”其中的奥妙玄机,比道家略 高一筹。禅的神秘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印度教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

中国经典山水画书籍

中国经典山水画书籍 《大涤子题画诗跋》是一部绘画论著。 石涛每画必题,汪绎晨据家藏石涛画之题跋及散见他处者辑成此著,附于《画语录》之后。俞剑华又将汪辑未及者辑成《石涛题画集》。石涛的绘画思想主要见己题于《画语录》,题画诗跋中的不少跋语,是“语录”的进一步阐发,如反对摹拟,表现自我等。此外,认为绘画应取不似似之,对形、理、情三者关系的见解,对“神”的推崇等,也很有价值。 石涛对“理”“法”的关系很有新见,这就是“理尽法无尽,法尽理生矣。理法本无传,古人不得已”。禅宗及南宋理学家讲“月印万川”、“理一分殊”,“理尽法无尽”当本于此,而“法尽理生”仍主于破“法障”而得“理”,后二句谓理法无传,当然在于自得,故其背后仍是强烈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他所说的“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感慨“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批评“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都是这种自主意识、创造精神的体现。绘画的创造精神不仅表现在“师古人”的争论上,而且表现在“师造化”中。石涛写道:“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问,不似似之当下拜。”这“不似似之”其实正道出了中国绘画主于“表

现”而非“摹仿”的民族特征。石涛还本于孟子及文章家的“养气”说,提出画家的养气,“峥嵘奇崛,磊磊落落”,气“与“神”相关,气胜则精神灿烂,意懒则浅薄无神,他认为,后人只摹倪瓒画的枯索寒俭,而未得其远神,这些看法确是出乎众上。除理、法关系外,石涛又论及形、理、情三者关系:“以形作画,以画写,理在画中。以形写画,情在形外。至于情在形外,则无乎非情也;无乎非情也,乎非法也。”所论深刻。 除辑入《大涤子题画诗跋》者外,其余题跋也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如论蒙养、风格、评人之画与自评,论用笔的三操、三人、三格、三胜等,都极有见地。 有1928年商务印书馆排印《论画辑要》本及《美术丛书》本。《石涛题画集》为俞剑华辑本。 顾凝远,号青霞。吴郡人。为人好学,于古今坟典艺志无所不窥,喜蓄商周秦汉文物。画山水师董、巨、又出入荆、关,兼精画理。 《画引》是一部绘画论著,明朝顾凝远撰,全书共有一卷。 《画引》分为七论,即:论兴致、论气韵、论笔墨、论生拙、论枯润、论取势、论画水。每论仅数十字,最长的论生拙亦仅二百余字占《画引》文学简约,更无从构成体系,但很有独到之见。如《论兴致》认为,作画之兴致须藉外物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导入: 过度:闲暇之余我们都喜欢亲近自然,外出旅游。美丽的自然风景能带给我们心旷神怡,轻松自然之感。 提问:同学们都去过哪些中国的名山大川呢? 学生:黄山、泰山、、、、、五桂山(教师可幽默回答,当然五桂山、大尖山也算是我们中山的名山) 提问:我们常说的“三山五岳”是指什么? 学生:(略)相传古代的“三山”是指蓬莱、方丈、瀛洲。现指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徐霞客(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五岳”是指东岳泰山之雄(山东)、西岳华山之险(陕西)、南岳衡山之秀(湖南)、北岳恒山之奇(山西)、中岳嵩山之峻(河南)。(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唐代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等) 提问:我们现代人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一般都会用相机把美丽的风景记录下来。那么在中国古代,人们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呢? 学生:诗歌、绘画是常用的方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示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概况及脉络 提问:什么是山水画呢? 学生:(略)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中国画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彩作画于绢、宣纸、帛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提问:中国古代山水画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呢?距今1500多年大概是什么时代。 学生:(略)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重点讲) 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山水画就已经开始萌芽,但仍附属于人物画;(图例《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绢本设色(传是宋代摹本) 纵27.1cm 横572.8cm 这幅画现在有四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有删改) 14.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15.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省市第二十三中学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客厅山水画图片大全易从网为您推荐十大类经典山水画

客厅山水画图片大全,易从网为您推荐十大类经典山水画 现代许多人装饰客厅,都会选择山水画,一来装饰富有色彩,能够让客厅不那么单调;其次用山水画装饰客厅有修养有品味,能够给人高雅的感觉。更何况中国的山水画,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提炼,选一幅山水画来装点客厅,绝对是不言而喻的内涵品味,一幅好的画作既是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又是教育者,更是可以净化观赏者的心灵,所以内在美的选择,当然是一幅国画山水。 客厅山水画如何选?易从网客厅山水画图片汇总,为您推荐十大类经典诗情画意的装饰山水画,使家中雍容华贵起来。 一、客厅山水画图片大全---五岳独尊泰山图 王宁新品力作五岳靠山图《鸿运当头》【作品来源:易从网】 此幅五岳独尊国画泰山图,寓意深远,旭日东升,寓意事业家业稳如泰山之意,画面布局严谨,雄伟细腻。是家庭客厅沙发背景墙装饰的上佳之作。 画中对山水的描绘也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从绘画的构图、笔墨技法等方面有着画家独有的特色,画面上的云雾滚滚奔腾着,充满了气势,带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欣赏着这样一幅自然美景图,笔酣墨饱、灵动有韵,总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山水的真情赞美,作为公共场合和机关单位以及其他室内装饰定会增添一份难得的艺术享受,堪称精品,推荐购买收藏。 二、客厅山水画图片大全---万里长城山水画 金色长城耀华夏王宁国画长城作品《中华之魂》【作品来源:易从网】 这是一幅超经典的中国传统国画,风水师仔细看了这幅金色长城画,这幅画不是随随便便挂的,提升事业运,平步青云,值得拥有! “万里长城万里长,百世英雄百世梦”。国画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人类的骄傲。《中华之魂》构图简洁清新,沉稳中透出豪情,大气中彰显雅致。画中的高山象征着基业有靠山,发展稳如山;长城寓意基础牢固,坚如磐石;山脉象征着龙脉传承,家业兴旺;阶梯则表示事业步步高升,官职积极高升;茂密的古树则寓意着万古长青,生生不息。 三、客厅山水画图片大全---旭日东升山水画 旭日东升迎百福蒋伟新品鸿运聚宝盆《旭日东升》【作品来源:易从网】 旭日东升,是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作品,适合挂在客厅,作品意境生动、山水交汇、细节出色,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 旭日东升山水画作品把烂漫红叶、壮丽江河、雄浑瀑布的大气磅礴和雄浑气势表现得极为传神,用壮阔的瀑布景观和漫山遍野的红叶的谐音,诠释了鸿运当头的美好寓意。满眼

中国山水画赏析要略

“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中国山水画赏析要略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为第一大画科,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山水画产生时间较人物画晚,比花鸟画早,孕育萌芽于早期人物画的背景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隋唐时期发展成熟,五代两宋时期达到艺术的高峰,元明清各代均有发展与建树,名家辈出,遂形成蔚为壮观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至今不衰。 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阅历的集中体现。下面从欣赏山水画的几个要点来分别阐述。 1.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哲学内涵) 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道家思想追求素朴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精神,所以山水画多以水墨表现为主,以色为辅。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玄学的代表思想就是道家的思想,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名士为了躲避政治上的倾轧选择归隐,像陶渊明、嵇康、阮籍等,他们隐居山林,吟诗作赋,山水诗于是大盛,山水画也应运而生。这都与道家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密不可分。儒家思想对绘画的影响多体现在早期的人物画上,明劝戒,著沉浮,建立社会礼教,所以儒家思想是以入世为主的,而山水画多体现出世,禅宗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也比较深,但不如儒家、道家来得分明,影响更多的是后来的花鸟画。当然这样绝对的划分是不严谨的,没有这样的必然,只能说是大致如此。儒、道、释思想后来逐渐融合,共同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山水画的发展也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但总的看来主要的还是道家思想。 2.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山水画的境界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不论是北宗山水还是南宗山水,所表现的意境与功能无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缥缈神奇,或是悠闲农夫渔樵的隐居之所。文人山水画多表现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朴自然的水墨风光;宫廷画家的界画多表现楼宇宫殿是人间的繁华,也是超脱于人间的世外桃源。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灵居所。这也是画家与观者的心灵沟通。 3.山水画的章法 章法就是画面的布局,即构图法,顾恺之称作置陈布势,谢赫称作经营位置。中国画讲究立意定景,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并巧妙地运用画面的空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有着“细细看,面面观,看地透,窥其穿”的要求,即能从山前看到山后,从山下看到山上,从房内看到房外,这种要求是为了满足“饱览卧游”的需要,使咫尺千里的美景尽在眼前。山水画的构图法,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三远法”,即郭熙所谓的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而谓之,如郭

中国山水画欣赏

中国山水画欣赏 演义历史的长河

引证解释 1. 山与水。《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2. 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恽敬《重修松窦庵记》:“后陈茂才云渠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松窦。” 3. 山水画的简称。唐杜甫《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驊骝。” 宋张淏《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焦循《忆书》六:“先曾祖母卞孺人幼时,卞公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新生》:“ 章老先生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吴昌硕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倪云林的山水,上面有张延济的题跋。” 4. 山中之水。《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四年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馀人。” 5. 犹山野。宋王安石《赠李士云》诗:“ 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1] 起源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 自仰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在几何装饰的手法中,对称、运动等构成概念己明显地运用于时空的表现之中。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稷神崇拜图》。在以农立国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风。而这幅图中的禾、田、人的关系传达了先祖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素朴理解。在沉淀了人与动物、植物的自然关系认知的基础上,社会意识又成为最为关键的文明起源。沧源文化的《村落图》,用岩画形式记述了人类对农耕定居的“家”的理解。这幅画最有视觉趣味的是以村落为中心的道路关联,以

中国古代山水画-模板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十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

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1. 名词解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范宽《溪山行旅图》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溪山行旅图》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一.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八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 (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 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过程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观赏书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先学会画树。 (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2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3归纳总结课堂的内容,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八、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 1、教学策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充分地进行图画展示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好奇心,通过集作品、树的图片和现场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画树的技巧。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着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