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根管冲洗剂——MTADft Word 文档
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次氯酸钠根管冲洗液中的作用效果及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次氯酸钠根管冲洗液中的作用效果及研究进展作者:姜婉祎王晓峰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07期[摘要]次氯酸钠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常用的根管冲洗液,具有广谱抗菌能力及组织溶解能力。
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及根管冲洗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及冲洗时间,但其最主要的缺点是过高的表面张力,导致其在根尖部以及侧支根管处的冲洗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近年来,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次氯酸鈉溶液,可以降低次氯酸钠的表面张力,提高次氯酸钠溶液在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增加其在牙本质小管中的渗透作用,达到更好的根管冲洗效果,故越来越受到医药制剂行业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医疗前景。
[关键词]次氯酸钠;根管冲洗;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中图分类号]R7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7-0186-03Effec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Surfactant Used in Sodium HypochloriteRoot Canal RinseJIANG Wan-yi,WANG Xiao-feng(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00,Heilongjiang,China)Abstract: Sodium hypochlorite,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root canal irrigating solution in the world,has broad-spectrum antibacterial ability and tissue solubility.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dium hypochlorite and the effect of root canal washing ar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nd washing time. However, the main disadvantage of sodium hypochlorite is its high surface tension, which limits its washing effect at the root tip and lateral branch root canal to some extent.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with surfactant can reduc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sodium hypochlorite, improve the wettability of 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on the surface of dentin, increase its permeability in dentin tubules, and achieve better root canal flushing effect. Therefore, i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clinicians, and has a broad medical prospect.Key words:sodium hypochlorite; root canal irrigation; surface tension; surface active agent在机械预备过程中及根管成型后,适量的根管冲洗液不但能消毒根管系统,还能有效溶解感染的牙髓组织,带走根管内的大量碎屑,提高机械预备的效率[1]。
根管治疗中抗菌剂的种类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根管治疗中抗菌剂的种类及其性能研究进展仇元新;秦宗长;梁素霞【摘要】Microorganisms play a major role in initiation and perpetuation of pulpal and periapical diseases. Therefore, elimination of the microorganisms present in the root canal system is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 of endodontic treatment. The use of mechanical debridement, chemical irrigation or other antimicrobial protocols and intra-canal medicaments are critical to attain this goal.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was to review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their properties in endodontics.%微生物感染是引起牙髓根尖周病的主要病因,因此,根管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根管系统内感染的微生物。
临床上通过根管的机械预备,化学冲洗及根管内封药达到去除根管内感染微生物的目的。
就根管治疗中常用的抗菌剂及其特性做一综述。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30)008【总页数】2页(P148-149)【关键词】抗菌剂;根管治疗;次氯酸钠;洗必泰;MTAD;氢氧化钙【作者】仇元新;秦宗长;梁素霞【作者单位】天津市口腔医院/南开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二科,天津 300041;天津市口腔医院/南开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二科,天津 300041;天津市口腔医院/南开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二科,天津 30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8.2微生物感染是引起牙髓根尖周病的主要病因,根管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去除根管系统内的微生物感染并预防再感染,从而达到治愈根尖周病的目的。
根管化学冲洗的四种药物和六大误区

根管化学冲洗的四种药物和六大误区四种药物(一)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ClO)次氯酸钠水溶液呈碱性,是强氧化剂,也用做消毒剂和家用漂白剂。
次氯酸钠是应用最广泛的根管冲洗药物,具有广谱杀菌、溶解组织、中和细菌毒素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润滑功能。
次氯酸钠在酸性水溶液中解离为Na+和ClO-,生成次氯酸(HClO),干扰细菌细胞生物膜的氧化磷酸化和细菌DNA的合成过程,从而发挥灭菌作用。
温度和浓度均可对次氯酸钠杀菌效果产生影响。
临床使用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为0.5%~6.0%,2.5%以上的次氯酸钠具有溶解有机组织的作用,且随着浓度增高,杀菌效果和组织溶解能力逐渐增强。
同时,其对组织的刺激性、腐蚀性和细胞毒性也增加。
次氯酸钠溶液加热至37 ℃以上杀菌效果增强。
用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常伴随根管机械预备进行,也用于根管预备完成后的终末冲洗。
次氯酸钠溶液需即配即用,避免受到光和热的影响;考虑其毒性和腐蚀性,应做好对医患双方的隔离防护,避免将次氯酸钠推出根尖孔造成根尖周组织损伤,治疗中使用橡皮障保护牙龈和口腔黏膜,也应避免次氯酸钠溶液溅出接触眼睛,或造成衣物污染及损坏。
对含氯消毒剂过敏史的患者可考虑换用氯己定或其他根管消毒剂。
(二)氯己定(chlorhexidine)氯己定又名洗必泰,临床上应用的0.2%~2.0%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具有稳定长效的广谱抗菌特性,作为根管冲洗剂使用的浓度为2%。
其抗菌机制是药物穿透细菌胞壁或细胞外膜,攻击细菌的胞质膜或内膜,从而杀灭生物膜中的细菌。
氯己定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与根管壁钙离子螯合,也具有结合蛋白质的能力。
当其吸附在根管壁表面,可以在根管系统中保留抑菌活性长达12周,进而减少细菌繁殖,故多用于严重感染根管和再治疗根管的终末冲洗,以使其在根管壁发挥缓释功能,延长根管内的抑菌时间。
但是,氯己定既不具有溶解坏死组织的能力,也不能去除玷污层,故临床操作中在根管机械预备时使用的冲洗液仍首推次氯酸钠。
根管冲洗液对粪肠球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根管冲洗液对粪肠球菌作用的研究进展粪肠球菌是一种最常见的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细菌,如何控制根管内的粪肠球菌是研究的热点。
根管冲洗剂是杀灭和抑制粪肠球菌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感染特点、常用根管冲洗液以及冲洗剂联合使用对其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标签:粪肠球菌;根管冲洗剂;杀菌效果Research progress on root canal irrigation solutions on the role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Zhang Rongde1,2, Dong Ruihong1, Duan Yansheng2, Chen Liya3.(1. Dept. of Stomat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guan District in Lanzhou City, Lanzhou 730030, China; 2. Dept. of Oral Medicine, School of Stomat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3. Dept. of Stomat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Abstract]Enterococcus faecalis is the main root canal treatment failure and refractory periapical root canal bac-teria detected. The study on Enterococcus faecalis within the root canal inf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linical root canal irrigation fluid h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Enterococcus faecalis;root canal irrigant;sterilization effect粪肠球菌是根管治疗失败和难治性根尖周炎根管内的主要检出菌,本文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感染特点及其对临床常用根管冲洗液的敏感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MTA联合不同根管消毒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对比

154中国处方药 第19卷 第1期·临床研究·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进行根管治疗后患者即可康复,但是部分患者经常规根管治疗无效,表现为难治性根尖周炎,需要进行二次根管治疗或行根尖手术治疗,这些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更大,因此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抗感染措施以预防感染,而且根尖手术为有创治疗,不仅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还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感染[1]。
术后需要采用适当的填充材料对根管进行倒填充,传统材料为银汞合金,但是长期应用中发现其填充效果并不理想,易产生填充不实而增加感染率,而且组织相溶性也不理想,术后康复慢。
近年来,有一些新型填充材料应用于根尖手术的填充中,其中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就是常见的一种[2],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其进行填充后效果优于传统的银汞合金,部分医院甚至将其列为首选的填充材料[3-4],但是术后仍有少数患者会发生感染,因此我院开展了相关研究,对比了MTA联合不同根管消毒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经根管治疗后无效需行根尖手术治疗的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68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用Ca(OH)2甲硝唑联合糊剂(n=51例,56颗)、B组用甲醛甲酚(FC)溶液(n=47例,54颗)和C组用液樟脑酚(PC)液加碘仿封药(n=54例,58颗)。
A组男24例,女27例,年龄19~65岁,平均(47±4.2)岁,16例为真性囊肿、9例为口袋囊肿、8例为尖肉芽肿和18根尖脓肿;B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18~63岁,平均(48±3.5)岁,13例为真性囊肿、10例为口袋囊肿、9例为尖肉芽肿和15根尖脓肿;C组男25例,女29例,年龄19~68岁,平均(49±3.1)岁,14例为真性囊肿、12例为口袋囊肿、11例为尖肉芽肿和17根尖脓肿;对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资料进行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新的根管冲洗剂——MTAD来源:创新医学网推荐作者:朱文昊综述王世明审校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北京100081 【摘要】与器械预备相伴的根管冲洗是根管预备过程的重要环节,冲洗液应当能够溶解坏死组织,有消毒杀菌作用,并且能够去除玷污层。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根管冲洗剂——MTAD。
MTAD 是强力霉素、柠檬酸和清洁剂的混合物,它能有效去除玷污层,抗微生物作用强,细胞毒性小,临床使用安全。
【关键词】根管冲洗剂;MTAD;玷污层Stomat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 Root canal irrigation, accompanying with instrument prepar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cedure during root canal preparation process. Rinse solution should be able to dissolve necrotic tissue, have sterilization and bactericidal action, and remove smear layer.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a new root canal irrigant: MTAD(a mixture of tetracycline isomer, acid, and detergent). It can remove smear layer effectively, have antimicrobial efficiency and less cytotoxicity, and be used securely in clinical therapy.[Key words] root canal irrigant;MTAD;smear layer在根管治疗中,如果不使用恰当的冲洗液是不可能有效清洁根管的。
MTAD(a mixture ofte-tracycline isomer, acid, and detergent)是一种新的有抗菌作用的根管冲洗剂,由强力霉素、柠檬酸和清洁剂(聚山梨醇酯-80)混合组成。
本文对MTAD的物理化学性质、细胞毒性、抗微生物作用等作一综述。
1 MTAD的物理化学性质1.1 MTAD去除玷污层以及对牙本质的脱矿作用对根管进行机械预备会在根管壁上产生一层不均匀的玷污层。
玷污层的结构包括牙本质粉、有机碎屑、牙本质细胞突起、微生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
保留玷污层可能会影响愈合过程,因此在根管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使用能够将其完全去除的根管冲洗剂。
目前广泛使用的冲洗剂包括不同质量分数的次氯酸钠(NaClO)、氯己定、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有机酸和MTAD等,这些制剂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根管内的有机物和无机物[1]。
尽管临床上使用MTAD能去除根管壁大部分玷污层,但是根管壁表面仍有一些有机成分存留。
当低质量分数的NaClO作为根管冲洗剂在MTAD之前使用时,可提高MTAD完全去除玷污层的能力,同时对牙本质小管结构没有明显改变[2]。
在这项试验中,机械预备的根管用NaClO作为最初冲洗剂,用MTAD作为最终冲洗剂后,根管壁2~5 mm厚的玷污层可以被完全去除[3]。
MTAD和EDTA都可在腐蚀牙本质内和牙本质小管周围产生一个脱矿的胶原基质带,轻度酸性的MTAD比EDTA作用更强。
实验已证实,质量分数为5%的枸橼酸和MTAD比质量分数为17%的EDTA能明显加快此脱矿过程[3]。
这个脱矿的牙本质层可以为亲水性的粘接剂或封闭剂渗透入牙本质形成嵌合层提供机会[4]。
先用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作为开始冲洗剂,之后用MTAD或质量分数为17%的EDTA冲洗根管的时间减少到2 min时,并不会影响其去除玷污层的能力,MTAD可以产生5~6 mm的脱矿牙本质基质,质量分数为17%的EDTA产生1~2 mm 的基质,这个值低于环氧树脂类封闭剂渗入基质中的最适值[5]。
1.2 MTAD的表面张力MTAD比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和17%的EDTA的表面张力小。
较低的表面张力,可以增加冲洗液与根管壁的紧密接触程度,使冲洗液能渗入较深[6]。
1.3 MTAD对牙本质的着色当根管在光线下,用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作为最初冲洗剂,然后用MTAD冲洗后,牙本质可见紫红色着色。
这种内源性牙本质着色与根管是否充填无关。
实验室研究显示,这种现象是一种放热反应,该放热反应不是酸碱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非常类似于四环素的着色反应。
四环素的着色反应是四环素的光氧化反应导致一种紫红色降解产物的产生,这种产物与羟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力。
可能是NaClO作为氧化剂引发了这种光氧化降解过程,所以在使用MTAD前用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冲洗使用过NaClO的根管,可预防这种反应[7]。
1.4 MTAD对釉质和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临床上使用MTAD的方法是:先用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冲洗根管,然后再用MTAD处理根管。
采用此方法行根管治疗的牙齿,用牙本质粘接剂前可不需要使用其他牙本质处理剂[8]。
1.5 MTAD对牙本质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按照临床使用MTAD的方法,先用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冲洗,然后再用MTAD最后处理牙本质块,牙本质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没有明显变化,提示MTAD可以按照目前临床方法使用,不会影响牙本质的物理性质[9]。
2 MTAD的细胞毒性MTAD比丁香油、体积分数为3%的H2O2、Ca(OH)2糊剂、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质量分数为17%EDTA的细胞毒性低,但比质量分数为2.63%、1.31%和0.66%的NaClO的细胞毒性高[10]。
3 MTAD的抗微生物作用3.1 MTAD的直接抗菌作用Shabahang等[11]通过实验显示,将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作为根管初始冲洗剂,MTAD 作为最终冲洗剂能有效杀死粪肠球菌。
用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冲洗机械预备后的根管,其后根管内和外表面均与MTAD接触5 min,可以有效地消除8种粪肠球菌中的7种。
实验显示,MTAD稀释到1∶8 192时能抑制多数的粪肠球菌,而稀释到1∶512时可以杀死多数粪肠球菌[12]。
体外实验表明,对于粪肠球菌MTAD比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2%氯己定有更明显的抑菌带[13]。
MTAD稀释200倍后仍有杀死粪肠球菌的作用,但是NaClO稀释超过32倍后则无抗菌能力[14]。
但也有学者研究显示,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和质量分数为15%的EDTA联合使用作为感染根管冲洗剂时,有持续消毒的作用;而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和MTAD联合使用会遗留近一半的感染根管[15]。
Kho等[16]则认为质量分数为1.3%NaClO和MTAD,以及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和15%EDTA,这两种方法在感染粪肠球菌根管的根尖5 mm处的抗菌性无明显差异。
NaClO与MTAD的相互作用对MTAD在牙本质中直接抗菌性会有一定影响。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MTAD组的细菌抑制带平均直径明显大于NaClO和MTAD联合使用组。
被NaClO氧化后的MTAD,其直接抗菌性有部分的丧失,这种反应类似于活性氧对四环素的过氧化作用[17]。
3.2 MTAD预防微渗漏的作用玷污层覆盖的牙本质中形成的嵌合层比用MTAD 或EDTA冲洗后形成的嵌合层更易发生渗漏[18]。
用EDTA或MTAD去除玷污层的组比只用NaClO冲洗组,细菌渗入需要更长时间[19]。
Park等[20]通过染色渗漏实验,评价用MTAD去除玷污层对根管充填后冠部微渗漏的影响。
结果显示,用MTAD冲洗样本的微渗漏明显低于用NaClO冲洗样本的微渗漏,但是染色渗透量在MTAD或EDTA冲洗的两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3.3 MTAD的抗真菌作用Ruff等[21]比较了质量分数为6%的NaClO、质量分数为2%氯己定和MTAD等作为最后冲洗剂时的抗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作用,结果显示MTAD的作用不如NaClO和氯己定。
4 MTAD的其他作用MTAD的抗菌性可用来消毒树脂类材料,实验证实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质量分数为2%氯己定和MTAD都能有效快速地消毒牙胶尖,浸泡1 min就足够了[22]。
Smith等[23]检测EDTA和MTAD对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表面特性和超微结构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用MTAD处理过的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表面与EDTA处理过的相比显示更粗糙,也析出更多的钙。
用MTAD做最后冲洗后,酸的侵蚀作用可以分解粒子的水合过程,引起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所修补的穿孔处强度和封闭性的改变,有临床隐患。
【参考文献】[1] Torabinejad M, Handysides R, Khademi AA, et al.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2, 94(6):658-666.[2] Torabinejad M, Cho Y, Khademi AA, et al. J Endod,2003, 29(4):233-239.[3] De-Deus G, Reis C, Fidel S, et al. J Endod, 2007, 33(11):1364-1368.[4] Tay FR, Pashley DH, Loushine RJ, et al. J Endod, 2006, 32(3):218-221.[5] Tay FR, Hosoya Y, Loushine RJ, et al. J Endod, 2006, 32(5):473-477.[6] Giardino L, Ambu E, Becce C, et al. J Endod, 2006,32(11):1091-1093.[7] Tay FR, Mazzoni A, Pashley DH, et al. J Endod, 2006, 32(4):354-358.[8] Machnick TK, Torabinejad M, Munoz CA, et al. J Endod, 2003, 29(12):818-821.[9] Machnick TK, Torabinejad M, Munoz CA, et al. J Endod, 2003, 29(11):747-750.[10] Zhang W, Torabinejad M, Li Y. J Endod, 2003, 29(10):654-657.[11] Shabahang S, Torabinejad M. J Endod, 2003, 29(9):576-579.[12] Newberry BM, Shabahang S, Johnson N, et al. J Endod, 2007, 33(11):1352-1354.[13] Davis JM, Maki J, Bahcall JK, et al. J Endod, 2007, 33(5):567-569.[14] Torabinejad M, Shabahang S, Aprecio RM. J Endod, 2003, 29(6):400-403.[15] Johal S, Baumgartner JC, Marshall JG. J Endod, 2007, 33(1):48-51.[16] Kho P, Baumgartner JC. J Endod, 2006, 32(7):652-655.[17] Tay FR, Hiraishi N, Schuster GS, et al. J Endod, 2006, 32(10):970-975.[18] García-Godoy F, Loushine RJ, Itthagarun A, et al. Am J Dent, 2005, 18(4):281-290.[19] Ghoddusi J, Rohani A, Rashed T, et al. J Endod, 2007, 33(2):173-176.[20] Park DS, Torabinejad M, Shabahang S. J Endod, 2004, 30(12):890-892.[21] Ruff ML, McClanahan SB, Babel BS. J Endod, 2006, 32(4):331-333.[22] Royal MJ, Williamson AE, Drake DR. J Endod, 2007,33(1):42-44.[23] Smith JB, Loushine RJ, Weller RN, et al. J Endod, 2007, 33(4):46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