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神经鞘瘤

合集下载

8-30神经纤维瘤讨论

8-30神经纤维瘤讨论

• 2、NF2基因
• NF2位于染色体22q12.2,该基因编码类似于ERM (ezrin, radixin, moesin) 家族蛋白,被认为连接细胞膜上细胞骨架的组分,与细 胞表面的蛋白发挥作用,参与细胞骨架动力学和铁离子转运调控。 其突变导致的II型神经纤维瘤特征为双侧前庭神经鞘瘤、伴随耳 鸣、失聪以及平衡障碍。
71左右的患者达到了预期的部分缓解标准肿瘤体积减小至少20持续至少4周其中20mgm2剂量组中有9例25mgm2剂量组中有例30mgm2剂量组中有3部分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为23个疗程目前尚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9已有肿瘤增长的患者在经过26个疗程治疗后疾病无进展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 均来源于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 • 神经鞘膜细胞也称Schwann细胞,分为二型即髓鞘型Schwann细胞 和非髓鞘型Schwann细胞。 • 现在一般认为,神经鞘瘤来源于髓鞘型Schwann细胞,而神经纤 维瘤来源于非髓鞘型Schwann细胞。
多发神经鞘瘤治疗
• 对于本病目前的治疗,主要包括疼痛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 射治疗、化疗等。 • 疼痛治疗: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拉莫三嗪等对慢 性痛有一定的效果。 • 放射治疗(SRT): 散发性的前庭神经鞘瘤和脊髓神经鞘瘤。近期疗 效显示,SRT对不伴有潜在的肿瘤抑制综合征的患者是安全有效 的。然而,该方法理论上存在因射线暴露增加肿瘤恶性转移的风 险,但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实这一点。多数学者对必须治疗而 无法手术切除的神经鞘瘤仍采用放射治疗。
• 神经纤维瘤病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MRI检查、病理可以 做出诊断。基因测序从分子水平进行病因诊断,同时对精准治疗 提供重要的意义。
1、NF1基因
• NF1位于染色体17q11.2,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负调控Ras转导的信号 通路,该基因的突变能够导致I型神经纤维瘤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Waston综合征、视神经胶质瘤等疾病。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3 神经鞘瘤
男,62岁,体检发现纵隔占位。
3 神经鞘瘤
男,73岁,体检发现纵隔占位。
4 神经纤维瘤
❖ 神经鞘细胞的增殖、波状胶原束的增生、不同程度的黏液样变性。 ❖ 类圆形,边缘光滑、境界清楚。 ❖ 平扫CT呈低密度,钙化较神经鞘瘤多见。 ❖ MR上T1等-稍低信号,T2高信号。 ❖ 强化程度取决于上述细胞比例。 ❖ 骨质压迫吸收,较神经鞘瘤常见。 ❖ 多发,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谢谢
3 神经鞘瘤
❖ 最常见,起源于脊神经根,沿肋间神经延伸。 ❖ Antoni A型区(致密型)和Antoni B型区(疏松型)。 ❖ 类圆形、哑铃形,边界清楚,单发。 ❖ CT上密度等或略低,部分密度不均,囊变常见,可见散在小的钙化。 ❖ MR上T1等-稍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实性成分强化。 ❖ 邻近骨质压迫吸收。
❖ 高度恶性,小儿最常见,小圆细胞组成。 ❖ 持续性疼痛、神经麻痹及Horner综合征等。 ❖ CT表现为椎旁肿块,大片状、粗大的钙化,与神经鞘瘤、神经节
细胞瘤的小点状钙化有显著区别,出血、坏死常见。 ❖ 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 ❖ MR上信号不均匀,显示椎管内侵犯及肝脏转移较好。
8 神经母细胞瘤
男,5岁,咳嗽、 气促5天。
14 鉴别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
男,48岁,体检 发现左上肺占位。
15 小结-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 大部分的成年人脊柱旁肿瘤属于周围神经鞘瘤,大部分是良性的。 ❖ 大部分的儿童脊柱旁肿瘤属于交感神经节来源的肿瘤,年龄越小,恶性的
可能越大,良性交感神经链肿瘤(节细胞神经瘤)多发生在青少年。 ❖ 多发,增强后轻度或不强化-神经纤维瘤病。 ❖ 钙化最大、最多的是神经母细胞瘤。 ❖ 实质部分强化最明显的是副神经节瘤。 ❖ 肿瘤长径和宽径比差异最大的是节细胞神经瘤-长梭形。

为什么会得脑瘤?可能原因有这些!

为什么会得脑瘤?可能原因有这些!

为什么会得脑瘤?可能原因有这些!脑瘤是一种颅内肿瘤,出现颅内肿瘤会压迫到脑子正常运作,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发生脑瘤没有年龄和性别之分,脑瘤也分为两种,如果是恶性脑瘤会危及到生命危险,如果是良性肿瘤可以通过简单的切除手术来进行治疗。

任何一种肿瘤都要占据颅脑内一定的空间,均属颅内占位性病变。

其中常见的有:(1)由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神经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的1/3。

(2)由脑膜细胞形成的脑膜瘤,约占脑肿瘤的1/6。

(3)由颅神经的鞘膜细胞形成的神经鞘瘤,约占脑肿瘤的8%-10%。

(4)由脑下垂体细胞形成的垂体瘤,约占脑肿瘤的8%左右。

脑肿瘤亦有良性与恶性之分,神经胶质瘤属恶性;脑神经鞘瘤和垂体瘤多属良性,但脑膜瘤和垂体瘤可以恶变。

颅内转移瘤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向颅内转移而形成的,其中以肺癌转移最为常见。

脑肿瘤后头痛的出现,是由于脑内占位性病变引起颅内压力升高而导致的。

早期发现脑肿瘤的信号,对于患者的康复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出现以下症状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1、清晨头痛在清晨四五点钟,往往是在熟睡中被痛醒的,睡得越熟,痛得越重。

起床活动后至八九点钟头痛逐渐减轻以至消失,故称之为清晨头痛,为脑肿瘤所特有。

其发生机机制是由于脑肿瘤使正常的脑脊液循环发生梗阻,尤其是在安睡后脑脊液流动更慢,形成短暂性脑积水而出现剧烈头痛甚或痛醒。

起床活动后促进了血液循环加快,故可使头痛缓解。

2、喷射状呕吐与胃肠疾病的呕吐相比,脑肿瘤患者的呕吐不伴有胃脘闷胀、恶心、腹痛和腹泻,呕吐与进食无关,而是在一阵头痛后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常可喷出二三尺远。

因为增高的脑压使延髓的呼吸中枢受到刺激所致。

儿童由于不能表达其他症状,多以无缘无故的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3、视力障碍正常情况下眼球静脉血由眼静脉回流入脑,患脑肿瘤后引起的脑压增高,眼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淤滞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使视力下降。

有的表现为一时性黑朦,并有短暂的视力丧失,随病情加重逐渐出现持续性的视力减退,最终导致失明。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骨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真题-无答案(74)48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骨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真题-无答案(74)48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骨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69)(总分81.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男性,15岁,左膝酸痛2个月,加重1周伴局部肿胀,无发热,X线片显示左股骨下端骨质不均匀性溶骨性改变,有散在的钙化并有骨膜反应,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软骨肉瘤,采取以下哪种治疗A. 中药治疗B. 病灶整块切除C. 病灶整块切除+植骨D. 病段切除+自体带血管骨移植E. 化疗+免疫治疗2. 关于骨肉瘤的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 起源于成骨性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B. 多发生于骨骺生长最活跃的部位,如股骨远端,胫骨、腓骨和肱骨近端C.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多在10~27岁,男性多见D. 几乎所有转移均经淋巴转移E. 疼痛为早期症状,起初为间断性疼痛,后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3. 女性,53岁。

右股骨上端疼痛20天。

1年前曾行乳癌根治术。

查体:右股骨上端肿胀压痛,右髋活动受限。

X线检查:右股骨颈及转子下溶骨性破坏。

最可能的诊断是A. 骨肉瘤B. 软骨肉瘤C. 纤维肉瘤D. 骨巨细胞瘤E. 乳癌骨转移4. 治疗骨囊肿的原则是( )A. 囊壁彻底骨切除+植骨B. 囊壁刮除+囊腔内液体引流C. 病段切除+植骨D. 观察,不必手术E. 截肢5. 有关纤维异样增殖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女性多见,儿童期发病B. 畸形,肿块和病理骨折为常见临床症状C. X线特点,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受累骨膨胀,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D. 放疗有效,不易发生恶变E. 以手术治疗为主6. 有关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改变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 最初是单纯性滑膜结核,以后者多见B. 最初关节软骨面完好C. 结核病灶进一步发展可破向关节腔D. 关节结核可破溃形成窦道E. 治愈后可不遗留任何后遗症7. 下列关于切开活检错误的是A. 切开活检的切口应该选用纵切口B. 术中强调无瘤操作以避免肿瘤污染C. 在肢端操作时要避免骨折D. 活检应仔细显露主要神经、血管结构以避免损伤E. 如需要可留置引流8. 下列影像学检查,对骨与关节结核诊断率低的是A. X线检查B. 核素骨扫描C. CT检查D. B超检查E. MRI检查9. 下列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要点中,不正确的是A. 有结核病史B. 脊柱疼痛、僵直、畸形、压迫征,拾物试验阳性C. 关节部位出现疼痛、肿胀、跛行,活动受限D. 虽有贫血,ESR增快,OT试验阳性,但可无结核中毒症状E. 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等病变10. 容易导致心脏不良反应的化疗药物是A. 阿霉素B. 顺铂C. 甲氨蝶呤D. 异环磷酰胺E. 博来霉素11. 软组织肿瘤的确诊依据是A. 病史B. 临床表现C. 影像学表现D. 术中肉眼所见E. 病理诊断12. 患者男,12岁,左胫上端骨骺处一偏心性溶骨性病变,边界不清,骨皮质完整,无骨膜反应,最可能的诊断是A. 非骨化纤维瘤B. 成软骨细胞瘤C. 骨巨细胞瘤D. 动脉瘤样骨囊肿E. 成骨细胞瘤13. 软组织肉瘤最重要的预后因素A. 肿瘤的大小B. 肿瘤的部位C. 组织学分级D. 肿瘤的组织学类型E. 临床病程14. 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为A. 骨髓瘤B. 骨软骨瘤C. 骨巨细胞瘤D. 骨囊肿E. 骨瘤15. 骨软骨瘤的手术适应证不包括A. 肿瘤巨大,影响美观B. 肿瘤明显增大,疑有恶变者C. 肿瘤生长在干骺端D. 肿瘤影响关节功能E. 肿瘤产生压迫症状16. Maffucci综合征属于A. 骨组织肿瘤B. 软骨组织肿瘤C. 纤维组织肿瘤D. 骨髓组织肿瘤E. 滑膜组织肿瘤17. 有关骨肿瘤的分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治疗方案是根据外科分期来确定B. 局限于皮质或骨膜范围内的骨肿瘤定义为T1C. 尚未侵入皮质的骨旁肿瘤为定义为T2D. 对于Ⅰ期的肿瘤,为了避免复发和转移,需要进行彻底地切除E. 对于Ⅱ期肿瘤,常需在手术彻底切除的基础上辅以化疗以降低手术的风险18. 下列内生软骨瘤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A. 起源于干骺端,从干骺端开始可波及整个骨干,甚至侵入骨骺,年龄常在30~40岁B. 一经发现应早期手术,恶变者行截肢术C. 主要发生于长管状骨和短管状骨,以指骨、掌骨最为常见,其次为肱骨、股骨等,在长管状骨内可恶变,而短管状骨内很少有恶性变D. 通常无特殊症状或无痛性肿胀,可发生病理性骨折E. X线片可见骨干内有一个椭圆形骨疏松阴影,很少波及骨骺19. 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的意义不包括A. 可以避免手术B. 可以早期进行全身治疗以期消灭潜在的微小转移灶C. 可以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D. 提高保肢率,减少复发率E. 可以评估术前化疗的疗效,指导术后化疗20. 30岁男性,右手中、环指肿胀,疼痛一年,X线片示中、环指近节指骨膨胀性骨吸收,夹杂钙化斑,诊断内生软骨瘤,施刮除植骨术,术后1年复发,进一步的治疗是( )A. 肿瘤段切除植骨术B. 肿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C. 放射治疗D. 截指术E. 刮除植骨术21. 单纯使用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骨肉瘤,5年存活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A. 多见于年轻人B. 早期广泛侵犯软组织C. 早期血液中发现癌细胞D. 早期淋巴管内瘤栓形成E. 早期髓腔内广泛蔓延22. 下列哪种情况不是狭窄性腱鞘炎的体征A. 弹响指B. 扳机指C. 弹响拇D. 鼓槌指E. 握拳尺偏试验阳性23. 关于中央型椎体结核的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 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B. 好发于腰椎C. 病变进展快D. 一般只侵犯1个椎体E. 整个椎体常被压缩成楔形24. 提示肿瘤预后较好的骨肉瘤化疗坏死率为A. 小于10%B. >40%C. 小于40%D. >60%E. >90%25. 男性,25岁。

脑干恶性肿瘤护理措施

脑干恶性肿瘤护理措施

营养护理
营养评估:评估患者 的营养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营养计划
01
营养补充:对于营养不 良的患者,需要及时补 充营养素,如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03
02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营养需求, 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
04
监测体重:定期监测患 者的体重变化,及时调 整营养计划,确保患者 营养充足。
观察病情变化
呕吐
4
语言障碍: 言语不清、 失语、构音
障碍等
2
视力障碍: 视力下降、 复视、视野
缺损等
5
意识障碍: 嗜睡、昏迷、 意识模糊等
3
运动障碍: 肢体无力、 共济失调、 步态不稳等
6
生命体征异 常:血压升 高、心率加 快、呼吸急
促等
心理护理
01
建立良好的护 患关系,增强
患者信任感
02
倾听患者心声, 了解患者心理
定期翻身,预 防褥疮
监测生命体征, 预防低血压、低 氧血症等并发症
定期检查尿液, 预防尿路感染
定期检查胃肠道 功能,预防胃肠
道并发症
定期检查神经系 统功能,预防神
经系统并发症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高脂肪、高热量、
高盐分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需求
03鼓励患者积极面 对疾病源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04
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缓解焦
虑和恐惧情绪
疼痛护理
01
03
04
疼痛教育:向患者及家 属解释疼痛原因、治疗 方法及注意事项
非药物治疗:使用物理 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 缓解疼痛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及恶性雪旺氏细胞瘤56例分析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及恶性雪旺氏细胞瘤56例分析

声 、CT和核素扫 描检查 ,其他检查均不 如超声简便 、无损 伤 、 胞 瘤 :本瘤 比较 罕见 ,好 发部位 多在 头颈部 、臀部 、四肢及 腹膜
无放射性损害 。如能结合病史 ,将其与声像图表现和血 流特点 后 ,亦 可发 生在背部 、腹壁 及纵 隔,见于内脏者较少 。
进行综合分析 ,甚至动态观察 ,将更有利于亚 甲炎的诊 断及鉴
现为无 清晰边界 的局部异常低 回声 区,CDFI可发现病灶 内有 发 ,其恶性 的主要表现为局部侵犯 ,也可转移 。
正 常血 管穿过 ,这 是非 占位性病 变的特征性改变13]。部分肿瘤
2.1_3 肿瘤分布 神经鞘瘤 :此瘤 的分布部位相当广泛 ,身
呈弥漫性生长 ,肿瘤征象亦不 明显 ,与弥漫型亚 甲炎 (腺体 内 体各部位均 可发 生 ,但多发生于 四肢屈侧较 大神经干 ,亦可见于
322亚甲炎与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其周边组织及血管可出现压迫等肿瘤征象而亚甲炎多表现为无清晰边界的局部异常低回声区cdfi可发现病灶内有正常血管穿过这是非占位性病变的特征性改变3
维普资讯
低 阻 血 流 。
3 讨 论 3.1 亚急性 甲状 腺炎 ,又称非 化脓性 甲状 腺炎 、肉芽 肿 性 甲状 腺炎、巨细胞性 甲状腺炎 等 ,属 自身 免疫 性疾病 ,一般 认 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如腮腺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等 ), 患者发病前常先有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病毒使 甲状腺滤泡破
神 经 鞘瘤 、神 经 纤 维瘤 及 恶性 雪 旺 氏细胞 瘤 56例 分 析
江 水 娥 何 林 盛
坏 ,释放 出胶体 引起 甲状腺异物 反应 ,形成 炎症细胞浸润 ,结
(建宁县 医院,福建 建宁 3545OO)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 表现与鉴别诊断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 表现与鉴别诊断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 表现与鉴别诊断金腾;吴刚;李小明;王仁法【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蝾螈瘤1例。

所有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MRI 扫描。

结果:4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葡萄藤”状,10例神经纤维瘤为分叶状,6例神经鞘瘤表现为梭形或类圆形肿块,恶性蝾螈瘤为团块状。

神经纤维瘤MR 均表现为 T1 WI 等信号,T2 WI 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夹杂低信号分隔;神经鞘瘤 T1 WI 呈稍低信号,T2 WI 表现为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即“靶征”;恶性蝾螈瘤在 T2 WI 上表现为高信号,其内可见环形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影。

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以及信号特点均对其 MRI 诊断有帮助。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MR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diagnosis.Methods:MR imaging features of 21 patients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y proven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re were 14 neurofibromas,six schwannomas and on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RI scanning routinely.Results:Of the 14 patients with neurofibroma,grapevine-like appearance was showed in 4 patients and lobulation in 10patients.Fusiform or ovoid mass were assessed in the 6 patients with schwan-noma.Th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was showed as a mass.The neurofibromas showed isointensity (compared with adjacent muscle)on T1 WI,mainly hyperintensity yet mixed with some hypo-intensity septa on T2WI.Schwannoma showed slight hypo-intensity on T1 WI and target like appearance with central hypo-intensity surrounded with a hyper-intensity rim on T2 WI.Th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showed high signal intensity mixed with annular or linear low signal intensity septation on T2WI.Conclusion:The location,morphology,size、and signal intensities of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s varied,which can provide helpful information for the MRI diagnosis.【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1213-1216)【关键词】周围神经系统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作者】金腾;吴刚;李小明;王仁法【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39.43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恶性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神经纤维瘤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神经纤维瘤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神经主干或周围神经轴索鞘神经膜细胞和神经束膜细胞中。

一、病因NF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可分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Ⅰ)和Ⅰ型(NFⅠ)。

NFⅠ主要特征是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外观率高,基因位于染色体17q11.2。

NFⅠ基因位于染色体中,又称中枢神经纤维瘤或双侧听神经瘤病22q。

这种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大约一半的儿童可以发病。

NF由于基因突变,可能会失去生长调节的基因功能,从而使细胞失去控制,增生为肿瘤。

它是一种生长在神经干处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纤维细胞。

NFⅠ基因组跨度350Kb,cDNA长11Kb,由59个外显子和2818个氨基酸组成327kD神经纤维素蛋白分布在神经元中。

NF可能为后合子体细胞突变外,约50%病例代表新的基因突变。

NFⅠ基因是一种由易位、缺失、重排或点突变引起的肿瘤抑制基因。

NF染色体中的基因17q11.2中心周围区,神经纤维瘤素是由基因编码而成的ras蛋白质转化的蛋白质具有生长调节功能。

NF基因位于染色体22q11-q13神经鞘瘤素是将肌动蛋白支架连接到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也起着生长调节的作用。

NFⅠ基因缺失突变引起Schwann细胞瘤和脑膜瘤。

二、发病机制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神经脊发育异常。

近期认为与神经生长因子产生过多或活性过高有关,促进神经纤维异常增殖,导致肿瘤生长。

主要病理特征是外胚层神经组织发育不良、过度增生和肿瘤形成。

NFⅠ神经纤维瘤常发生在周围的远端神经、脊神经根,尤其是马尾辫;脑神经多见于听神经、视神经和三叉神经。

脊髓肿瘤包括室管膜瘤和星形胶质细胞瘤。

颅内肿瘤最常见的是脑胶质细胞瘤。

肿瘤大小不同,成梭细胞排列,细胞核像栅栏。

一般见:一般见:神经纤维瘤并不都与大神经干有关,也可以从非常小的无髓纤维开始。

有松散明亮的薄膜,没有或有轻反应区。

侵袭性纤维瘤疾病可渗透周围正常组织,钝性剥离难以实现囊外边缘囊切除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女,60岁,因"发现左背部肿物8个月”入院
影像表现:左肩背部MRI增强扫描
左侧背部脊柱旁竖脊肌及斜方肌之间见团片状异常信号影,形状不规则,见分叶,边界
不清,上端约平颈5椎体下缘水平,下端约平胸3椎体正中水平,前内侧包绕部分邻近椎体
横突,病灶大小约10.2cm*4.5cm*3.5cm,其内信号不均,病灶T1WI主要呈低信号,T1WI
及T1WI抑脂序列内均见斑片状高信号影,T2WI主要呈高信号,内见多发条片状低信号区,
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多发斑片状无强化及低强化区,冠
状面及矢状面增强图像示病灶上段似见条状低信号神经进入,病灶周围见多发迂曲增强血管
影。
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示胸5椎体内见一结节状T2WI混杂高信号影,病灶中心呈低信号、边
缘呈高信号,相应区域T1WI抑脂呈稍低信号,病灶边界尚清,大小约1.6cm*1.4cm,增强
扫描见不均匀强化,边缘呈环状强化,中心见散在斑片状及点状强化。
影像诊断及建议:
左侧背部脊柱旁巨大不规则分叶状肿块伴出血征象,考虑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病理:

大体检查(Macroscopy Description):
送检物13x4x3cm,表面凹凸不平,大部分区域使用包膜,灰白,质韧,局部暗红,似有出
血.
镜下所见 (Microscope Feature):
瘤细胞卵圆形至梭形,可见小核仁,呈弥漫分布或条索状、栅栏状排列,部分围血管生长,
间质黏液变,玻璃样变,可见玻璃性核分裂。
病理诊断(Pathology Diagnosis) :
(背部肿物)肉瘤,免疫组化:肿瘤细胞
AE1/AE3(-),EMA(-),Vimentin(+),S-100(-),GFAP(-),BCL-2(-),CD99(±),SMA(-),Ki-67指数30%,现有

免疫组化结果未能明确肿瘤分化方向,结合形态特点及临床特征,倾向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良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一般不伴有神经纤维瘤病。罕见恶变。
神经鞘瘤好发于头颈部的脊神经及交感神经根、四肢屈侧的神经。
临床表现:无症状类圆形肿块,或影像检查偶然发现,生长缓慢,偶可伴疼痛。
病理特点:大体:通常为单发类圆形肿块,表面光滑,直径<10cm,部分可见与神经相连;
组织学:神经鞘瘤有包膜, 由分化良好的雪旺细胞组成,无轴索。 可分为排列整齐且紧密
的细胞区(Antoni A 区)与排列疏松的黏液样基质区(Antoni B 区) 。
影像表现
CT 表现:
①平扫时肿瘤密度低于肌肉组织。 这主要因为肿瘤细胞排列疏松, 间质成分多, 细胞间
水肿液及黏液成分较多;另外, 神经鞘瘤与肌肉组织相比衰减少, 这与雪旺细胞黏液基质水
分含量高有关。 ②肿瘤包膜密度高, 边界清楚、光滑。 这主要是由于肿瘤有完整的纤维包
膜。 ③肿瘤密度不均、强化不均匀。 这与肿瘤出血、坏死、囊变有关, 也与肿瘤细胞排列
有关。
MRI 表现: 神经鞘瘤一般较小、形态规则,呈沿神经干走向的偏心性椭圆形肿块,边界清
楚,有包膜,部分肿瘤旁可见其伴行神经; 无囊变时T 1WI 呈均匀等信号, T2WI 为轻度不
均匀高信号, 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中心强化为著; 有囊变者T 2WI 为明显不均匀
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不均匀强化。典型表现:①靶征②神经出入征③脂肪包绕征及脂肪
尾征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 :并非都起源于神经鞘细胞, 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将来源于
外周神经、神经纤维瘤恶变或显示神经鞘膜分化的梭形细胞肉瘤采用MPNS T命名。 MPNST
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0 %。 MPNST有3 种发生形式: ① 一半病例系散发性,原发于大
神经干; ② 另一半病例系继发于神经纤维瘤病Ⅰ 型恶变; ③ 再有极少数病例系发生
在其它肿瘤放射治疗后,或神经鞘瘤、节细胞神经瘤的恶变。
散发病例与继发于神经纤维瘤病Ⅰ 型恶变病例在发病和肿瘤部位上有所差别, 前者发
病高峰年龄为50 ~ 59 岁, 女性较多见;常发生于肢体和躯干, 头颈部少见。后者发病高
峰年龄为10 ~ 15 岁,男性多见;常发生于躯干和头颈部, 肢体少见
临床表现:
呈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或疼痛性肿块,当累及神经时表现为感觉异常、肌无力、放射痛等,
可伴有神经支配肌肉的萎缩病理特点:瘤细胞大多呈梭形,具有多形性且含有明显的病理性核
分裂像,肿瘤内往往可见坏死区域,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S-100 常呈阴性.
MRI表现:
恶性神经鞘瘤一般较大, 大于10cm时要高度怀疑恶性的可能;边界不清,可呈分叶状,
信号不均匀, 囊变多见,靶征罕见,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且周围强化为著。
鉴别诊断:
脂肪肉瘤:脂肪肉瘤为肉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来自原始间充质组织,多发生于大腿及腹
膜后的深部软组织,极少从皮下脂肪层发出。脂肪肉瘤分为分化成熟型(包括脂肪瘤样脂肪
肉瘤和硬化型)、黏液型、多形性、去分化型和圆细胞型,脂肪肉瘤分化较差时,瘤体内交
难发现脂肪密度,两者鉴别困难。
神经纤维瘤:肿瘤可发生于周围神经的任何部位,主要累及皮肤浅表神经,多见于躯干、四
肢、头颈皮肤及皮下组织,也可发生在神经末梢或沿神经干的任何部位。神经纤维瘤MRI
多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无包膜,边界不清,包绕周围神经生长,信号不均匀,可有靶
征,增强扫描不均匀显著强化。 伴神经纤维瘤病时,神经纤维瘤可出现多个肿瘤灶无囊变,
一般无神经出入征、脂肪包绕征、脂肪尾征。
良性神经鞘瘤:
①靶征:其它软组织肿瘤的液化坏死区多在肿块中央, 而周围神经鞘瘤的黏液样基质区则在
周缘, 中央为实质性肿块;
②神经出入征: 提示该肿瘤为神经源性肿瘤;
③脂肪包绕征和脂肪尾征:纤维组织肿瘤和肌肉组织肿瘤多无此征象, 血管组织肿瘤可伴有
脂肪组织存在, 但多呈不规则状, 而非薄层包绕状或在肿瘤上下两极形成尾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