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学与汉语语法研究
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语法教学

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语法教学【摘要】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语法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认知教学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语法习得的帮助、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可以发现认知教学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也需要注意到认知教学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比较认知教学法和传统语法教学方法的异同,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发现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语法教学的结合是有效的。
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更多认知教学法对语法教学的具体影响,总结认知教学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为提高语法教学效果提供更多实用方法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认知教学法、汉语语法教学、语法习得、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局限性、结合、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语法教学的关系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语法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认知教学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和理解,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发展。
而汉语语法教学作为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认知教学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2 研究意义在汉语语法教学中引入认知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规则的实质,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和应用规则。
通过认知教学法的引导,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语法知识,同时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认知教学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对于探索提高语法教学效果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语法教学的关系,可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和成果。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语法教学理论的发展,也有助于为实际教学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1.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包括对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语法教学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认知教学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认知教学法对学生语法习得的具体帮助作用,总结认知教学法提高汉语语法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比较认知教学法与传统语法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汉语语法教学中认知教学法的局限性,分析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语法教学的融合效果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现代汉语框式介词“在+NP+L”后置词隐现的认知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框式介词“在+NP+L”后置词隐现的认知语法研究现代汉语框式介词“在+NP+L”后置词隐现的认知语法研究摘要:自从中国文化发展以来,语言一直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基础工具。
作为一种塑造思维方式的工具,语言既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也对文化产生着一定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中框式介词“在+NP+L”后置词隐现的认知语法研究,探索了语言及其相关文化因素对思维方式的塑造和影响。
关键词:框式介词,“在+NP+L”,后置词隐现,认知语法1. 引言汉语作为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其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影响。
在现代汉语中,框式介词“在+NP+L”作为一个常见的结构,它表达了一种位置关系,并带有语言习惯的特点。
然而,研究者们发现,该结构中的某些成分在表达过程中往往是隐含的,这给语言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本文旨在通过认知语法的研究方法,探索现代汉语框式介词“在+NP+L”后置词隐现的认知过程和语法规律。
2. 框式介词“在+NP+L”后置词的基本语法特征框式介词“在+NP+L”后置词作为一种语法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一定的固定形式。
它的基本结构包含了三个成分:在(介词)+NP(名词短语)+L(位置成分)。
其中,“在”介词表示位置,在表达空间或时间位置时,起到连接作用;“NP”作为介词的宾语,可以是名词、动名词或代词等;“L”表示具体的位置,可以是一个地点词、动作、状态或时间。
3. 后置词的隐现特点及其认知过程研究发现,框式介词“在+NP+L”后置词中的某些成分在实际表达过程中往往是隐含的。
这种隐现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分的省略,二是成分的替换。
(1)成分的省略在实际表达中,有时可以省略一个或多个成分,但语境必须具备补全省略信息的线索。
例如,“在+NP+L”结构中,可以省略“在”+“NP”,只保留“L”表示位置,如“电视上”。
这种省略是基于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对信息的共享,对于熟悉该语言和文化的人来说,往往可以凭借上下文补全省略信息。
汉语言文学中的汉字语法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汉字语法研究汉字,作为汉语最重要的书写系统,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其中,汉字语法是汉字研究中相对重要的一部分。
汉字语法是指通过汉字的书写形式、组合以及位置等特征,揭示其所承载的语法信息,进而推导出汉语的语法规则。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汉字语法的相关问题。
一、汉字独特的语法贡献首先,汉字具有独特的语法贡献。
由于汉字本身是一种图形符号,使得汉字语法与音系语言的语法在表述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
比如,中文语法中的补语和谓语之间的定位关系,可以用“V-O”的结构表达。
在中文中,如果要增加一个形容词来修饰对象,就需要将它放在名词的前面。
这种语法结构中,汉字所占据的位置和书写方式可以起到推导语法关系的作用。
其次,汉字还有很多特殊的语法规则,例如汉字的往来借用、构词功能等。
汉字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体现在它们的书写形式上,更关键的是它们在语言通用的过程中所承载的信息。
例如"人"字在表示具体意义的同时,还可以引申为"人民"等概念,这样就构成了程度不同的词汇。
二、汉字语法的研究方法关于汉字语法的研究方法,受限于汉字语法本身不像西方语言的语法那样有一个固定的语法形式,因此研究方法较为多样。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语料库分析法。
语料库分析是指通过对大量汉字语言材料的系统性分析,从中发掘汉字语法结构规律及其使用方式。
通过对各种场景中实际的语言使用方式,来寻找相关的语感特征和规则。
2.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强调“观察、测量、分析”的科学方法,以数据为基础,对汉字语法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汉字语法的使用情况、特征和规则,从而更好地揭示汉字语法的内在联系。
3.多角度分析法。
多角度分析法是指通过将汉字语法问题置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分析视角中,实现对其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这种方法可以将汉字语法研究与外部环境、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多个层面进行有机的整合。
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语法教学

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语法教学本文尝试把认知教学法引入到汉语语法教学之中,用“有意处置/无意处置”这对全新概念对“把”字句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认知解释,提高了“把”字句的教学效果,最后提出了将认知教学法应用到语法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标签:认知教学法语法教学“把”字句有意处置一、引言认知教学法是一种强调教师让学生通过对语言规则的归纳与理解,形成语言的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本文尝试将认知教学法引入到汉语语法教学中,从而提高汉语语法的教学效果。
比如“把”字句是汉语特殊句式之一,也是汉语区别于境内民族语言和国外语言的典型特征之一。
学界讨论“把”字句教学(包括中国学生的本科教学和对外汉语的留学生教学)的文章也不少。
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用“有意处置/无意处置”,对“把”字句的特征进行全新解释,进而提出了将认知教学法应用到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二、“把”字句的教学重点“把”字句是由“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这五个构件组成,这是目前国内几本主要现代汉语教材已经达成的共识。
下面我们就从“把”字句的结构出发,来看“把”字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或强调的教学难点。
首先,“把”字句的主语在语义上大多数是施事。
比如人称代词“你”“我”“他”。
其次,“把”字句的宾语在语义上绝大多数是有定的、交际双方已知的人或事物。
如:(1)a.*我把一封信寄走了。
(不定指)b.我把信寄走了。
(定指)c.我把那封信寄走了。
(定指)再次,“把”字句谓语部分。
谓语动词一般要有强动作性,对受事要有积极的影响,因而动作性较弱的能愿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判断动词(是)、趋向动词(来、去、起来、下去)等,是不能做“把”字句谓语动词的。
此外,谓语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后面通常要有其他成分,比如补语(结果、趋向、动量等)、动态助词(了、着、过),以及动词重叠形式等。
如:(2)*他把那碗饭吃。
(光杆动词)(3)a.她把眼睛哭瞎了。
(结果补语)b.你把帽子举起来。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汉语词类研究

语 义描 述 。语 义在 认知语 法 中起 着核心 作用 , ag c e认 I n ak r . 为认 知语法理论 必须建 立在语 义之上 , 句法 以语 义为基 础 ,
语 义具 有 百 科 全 书 知 识 的 特 点 , 词 汇 、 子 的理 解 都 需 要 对 句
体 的语 素 , 包括 比如 NP的VP等这些 半 图式构式 。这 些 也
复杂程度与抽 象程度不等 的象 征单位没有本质 的区别 , 他们
形 成一个范 畴化网络 , 统一表征在人 的语 法知识体 系中。词 类 知识是从具体 的词汇项 目用 例中抽象 出来 的 , 其本质也是
一
与业 已形成 的词类 概念进行对 比, 出现的冲突会在认知识解 与构式 的范畴 化网络中得到消解 。这样 , 知语法既从语 义 认
名 词凸 显一个实体 (ni ) 这些 实体 在抽象 程度 与复杂 程 e ty , t 度 上是不 同的。例如 “ ” 凸显的实体 是具体 的 、 一 的, 水 所 单
而 “ 斗 ” 凸 的 实 体 是 复 杂 的 , 一 个 有 结 构 的 实体 。认 战 所 是
(0 6 等众 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 了大量 的研 究 , 20 ) 但仍然无法 走 f这 一困境 , 因之一 就是我们利用形态发达 的西方语 言 “ 原 的词 类研究 方法来研 究汉语 的词类 。尽管人 的词类范畴 知 识具 有普遍性 , 这也是我们从认知语 义的角度探讨词 类的基 础, 但是跨 语言的词类研究决定 了一种语 言的词类与其它语
构 成 短 语 , 短 语 构 成 句 子 。换 句 话 说 , 不 是 句 法 操 作 的 由 词
认知语法学与汉语语法研究

认 知 语 法 学 与 汉 语 语 法 研 究
朱卫 国 段 福 德
(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西 赣州 3 4 1 0 0 0 )
摘 要 : 认 知语 法 学 理 论 引入 汉语 语 法研 究 , 开 阔 了汉 语 语 法研 究 的新 视 野 , 推 动 了汉 语 语 法研 究 , 解 决 了传 统 汉 语 语 法 中 的一些难题 , 丰 富 了 汉语 语 法研 究的 成 果 。 关键词 : 汉语 语 法 认 知 语 法 研 究现 状
础是 经 验主 义 ( 即体 验 哲 学 ) 。认 知 语 言 学 家 所 主 张 的 经 验 主 义 不 同 于哲 学 史 上 早 期 的经 验 主义 , 也 不 是 指 被 动 地 印在 “ 自 板” 上的感知印象 , 而 是 指 由人 的身 体 构 造 及 与外 部世 界互 动 的基 本 感 觉 — — 运 动 经 验 和 在 此 基 础 上 形 成 的有 意义 的 范 畴 结 构 和 意 象 图式 。经 验 主 义 哲 学 观 的主 要 观 点 是 : ( 1 ) 思 维 是 不 能脱 离 形 体 的 。 ( 2 ) 思 维 具有 想 象 性 。 ( 3 ) 语 言 符 号 不 是 对 应 于 客观 的外 部 世 界 ,而 是 与 认 知 参 与下 形 成 的概 念 结 构 相 一 致 。( 4 ) 概 念 结 构 与认 知 模 式 具 有 完 形 特 性 。 四、 认 知 语 法 认 知 语 法 是 认 知 语 言 学 的主 要 组 成 部 分 。 认 知 语 法 源 于 美 国加 州 大 学 ( 圣地亚哥 ) 语言学教授R o n . a k l w . 1 a n g a c k e r 创 建 的 一 种 崭 新 的 语 言 学 理 论 — — 空 间 语 法 ( s p a c e g r a mm e r ) 。 认知语法认为 , 认 知 和 语 义 是语 言形 成 其 句 法 构 造 的 内在 动 因 ,句 法 构 造 的外 在 形 式 是 受 认 知 和 语 义 因 素 促 动 的 。 因此 , 认 知语 法 以 体验 哲 学 为 理 论 基 础 , 主 要 阐述 人 们 对 世 界 的 感 知 体 验 。 以及 在 此 基 础 上 形 成 的种 种 认 知 方 式 是 如 何 形 成 和 约 束 语 法 构 造 的 ,并 深 入 解 释 语 法 规 则 背 后 的认 知 方 式 和 心 理 基 础 , 以及 与意 义 之 间 的 关 系 。 仔 细 描 写 人 教, 心 向空 门 , 对 混 乱 至极 的 政 治 社 会 感 到 失 望 。 这 样 的 时 代 背景对人们 身体 、 生活及精神上 的伤害在 《 方丈 记》 中 留 下 了 明显 的 印 记 , 这 样 的文 学 作 品无 论 从 何 种 角度 来 审视 . 都 不 能 忽略其包含的“ 政治性因素” 。
从认知语法角度分析汉语双主语构式

就是人 , 将一个想象 的实体用 作参照 点 R ( r e f e r e n c e p o i n t ) ,用一个 词 来建立 与另一个实体 T ( 即目 标t a r g e t )的心智接 触 ( m e n t a l c o n t a c t ) 。 这一 组实体 通过 一个 特 定 的参 照点 形 成 自己 的领 域 D ( d o m i n i o n ) , 这就 是参 照点关 系最 基本 的结 构 ( L a n g a e k e r ,2 0 0 7 ) :
—
充 当谓语 部分 的射 体 ,同时也 是 内部 参 照点 ,叫做 内 主语 ,内部小 句 的显影 是一 个过 程 。但 是双 主语 结 构还 有另 一 个 结 构 ,我们 将 另 个 名词 短语 相对 于 内 部 小句 来 说 当成 是 话 题 或 者参 照点 , “ 我” 相 对于 内部小 句 是 整个 小 句 的 主语 ,即外 主 语 。而 对 于 整个 结 构 ,
( 5 )关 于双 主语 构式 的图解 ( L a n g a c k e r ,2 0 0 7 : 2 4 6 ) :
个最基本 的点是 :概念化在本质上是动态的 ,它包含我们在 大脑 内部 的连续处 理活动 。通常我们认为概念化主体 C ( c o n c e p t u a l i z e r ) ,也
文化与探索
西部皮革
2 0 1 6年 1 0月
从 认 知 语 陕西 师范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山西 临汾 0 4 1 0 0 0 )
摘 要 :本 文 旨 在 从认 知语 法理 论 角度 出发 对 汉语双 主语 构式 进 行 简单 分析 。汉 语 中存在 的 句首有 两个 名词 短 语 N P 1 和N P 2
汉语语法研究

汉语语法研究
汉语语法是研究汉语词汇、句法和句子结构等规则的学科。
它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研究汉语习得和教学的重要基础。
汉语语法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词类、句子成分、句子结构和语义等方面。
首先,词类是指汉语单词按照其用法和性质划分的类别,常见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等。
研究词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词汇在句子中的功能和作用。
其次,句子成分是指句子中的各个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研究句子成分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句子的结构和语序,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
句子结构是指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句子结构有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系表结构等。
研究句子结构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表达方式,使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句子。
最后,语义是指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汉语语法研究也包括对词义和句义的研究。
语义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从而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信息。
在汉语语法的研究过程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方法和理论,如形式语法、功能语法、依存语法等。
形式语法关注句子的形式和句子成分的规则,功能语法关注句子的功能和句子成分的用途,
依存语法关注句子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
这些方法和理论为我们研究汉语语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框架。
总之,汉语语法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使用和教授汉语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汉语语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规则和结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促进语言教学和交流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