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四课SARS给我们的启示

合集下载

非典事件

非典事件
案例之六:非典事件
12月15日河源市人民医院 接治两名患者。 12月23日 河源市人民医院内一区护 士游丽成为第一位感染 SARS的医护人员。
• 2002年11月16日第一例非典患者佛 山庞先生发病。11月28日广州出现 最早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人,广州火 车站的一名小贩。
河源危机1
• 2003年1月1日河源市人民医院的院长做出了成 立抢救小组,并对所有被感染的医护人员进行 隔离治疗的决定,并向河源市卫生局长紧急求 救,希望马上向广东省卫生厅报告,请求派出 专家组到河源市人民医院会诊。 • 1月2日傍晚6时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 会诊小组抵达河源市,凌晨1点钟形成了SARS 病症被定义的广东省卫生厅赴河源会诊调查专 家组工作报告。
启动应急措施
• 4月9日北京市18个区县的卫生防疫部门开始 采取积极措施,定期对辖区内的公共场所进行 卫生消毒。 • 4月9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成立了6个应急小分队, 除了白天的正常工作外,每天晚上都安排了6 0多位一线医务人员值班。 • 4月10日北京在全市范围内组建了一支2500人 的防治非典型肺炎卫生防病队。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不能有效实施
• 在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当地政府应当根据传染病 疫情控制的需要,组织卫生、医药、公安、工商、交 通、水利、城建、农业、商业、民政、邮电、广播电 视等部门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 (1)对病人进行抢救、隔离治疗;(2)加强粪便管理,清 除污物; (3)加强饮用水的管理,保护饮用水源; (4) 消除病媒昆虫及其他染疫动物; (5)加强易使传染病传 播扩散活动的卫生管理; (6)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 (7) 组织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染疫动物密切接触 人群的检疫、预防服药、应急接种等;(8)供应必需的 药品、器械等; (9)保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第3课《细菌的启示》ppt课件1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第3课《细菌的启示》ppt课件1

硕士。他对社会生活的杂质,仍然不愿睁一只眼闭一只
眼。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 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整体感知
基础字词
反刍
奶酪 喷嚏 chú
繁衍 豁免
笨拙
yǎn
huò zhuō
发酵 砥砺 一小撮
jiào dǐ lì cuō
lào pēn tì kàng
不卑不亢
整体感知
不计其数: 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豁免: 免除。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 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不卑不亢: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 也不傲慢自大。 不瘟不火: 形容人心情平和,待人接物不冷漠
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
你体内。你把食物给消化了,它直接吸收到它的身体 里。” 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到“寄生” 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 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
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
研读课文
2.生物进化有哪两个方向?
一个是结构往简单化走;
研读课文
3.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 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 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
争到底。
研读课文
4.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01 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 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 02 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 03 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04 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 对话、交流的语气。
“细菌与人类进步的关系”。请同学们课外也就

《健康教育学》课件(可编辑)

《健康教育学》课件(可编辑)

《健康教育学》课件(可编辑)《健康教育学》课件谢谢~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 我国健康教育发展概况我国古代的健康教育《黄帝内经》春秋时期:管仲少数人散在自发的活动,对人民健康影响不大 * 近代以来新中国建立前的健康教育洪秀全写民歌劝群众戒毒、戒烟、戒酒 20世纪初,我国的HE活动开始在科学基础上活跃起来 1915年,“中华医学会”成立1916年,“卫生教育联合会”成立 1920年,第一部健康教育影片《驱蚊灭蝇》1924年,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期刊《卫生》创刊 1927年,以健康教育为根本任务的“丙寅医学社”成立 1931年,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设立卫生教育科提供学士学位1936年,“中华健康教育学会”成立 * 新中国建立后的健康教育新中国建立之初的“爱国卫生运动” “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除四害,讲卫生,增强体质,移风易俗,改造国家” 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得到控制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等得到控制 1964年基本消灭性病人口期望寿命大幅度提高,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 新中国建立后的健康教育 HE专业机构、人才培养机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不断发展 50年代,卫生教育所相继成立,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其它医疗单位――卫生宣教工作 80年代,“中国健康教育所”成立,《中国健康教育》创刊,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建立 80年代后期,一批重点大学和专科院校开始培养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 2002年,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与同级其它公共卫生机构组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新中国建立后的健康教育新的理论和工作模式健康教育工作的横向联系及与其它社会部门的合作不断加强健康教育途径、方式方法更丰富国际合作日益广泛 * 国外健康教育发展概况国外健康教育简要回顾前苏联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国家非洲 * 国外健康教育发展概况国外通过健康教育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成功范例: 芬兰北卡地区:针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干预美国: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 国际健康促进大会 1st : 1986年,加拿大《渥太华宣言》 2nd : 1988年,澳大利亚3rd: 1991年,瑞典《宋斯瓦尔宣言》 4th: 1997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宣言》5th:2000年,墨西哥“架起公平的桥梁” * HE有关国际组织及其网站资源国际健康教育联合会(IUHE) 世界卫生组织(WHO)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 联合国艾滋病署(UNAIDS) * 健康教育的意义社会意义: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显著变化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名列疾病谱和死因谱前茅行为因素是影响人群健康的关键改善人们的健康行为需要HE * 四类疾病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医疗卫生服务、保健因素行为人类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 行为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 良好的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可显著延长寿命不吸烟不酗酒适宜的体育锻炼每天睡眠 7 - 8小时保持适当体重按时早餐不多吃零食 * 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他人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参与社区活动娱乐和艺术爱好心情愉悦平和 * 良好的自然、社会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的前提与自然的和谐减少物理、化学污染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 * ? 如何改善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我国女性主要死亡原因 1. 恶性肿瘤 2. 脑血管疾病 3. 心脏疾病4. 意外事故 5. 糖尿病 6. 肾脏疾病 7. 高血压性疾病 8. 肺炎 9.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10. 慢性肝病目前我国男性主要死亡原因 1. 恶性肿瘤 2. 脑血管疾病 3. 意外事故 4. 心脏疾病 5. 糖尿病 6. 慢性肝病 7. 肺炎 8. 高血压性疾病 9.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10. 肾脏疾病 * 与过去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急性传染性疾病――相比,慢性疾病目前尚不易治愈、病程长原因:病因复杂;目前尚不清楚;往往与环境中的各种有毒有害因素和自身行为有密切关系。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我们把能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叫做传染源,也就是说,患有某种传染病的人就叫做传染源。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小学生预防传染病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小学生预防传染病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为什么要预防传染病。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以及怎样预防等基本卫生知识。

课前准备:预防传染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讲了《体格检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板书:预防传染病二、教学新课:教师:我们班上有哪为同学曾经得过传染病?学生:痢疾、打摆子(疟疾)等等教师:对,这些都是传染病。

有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传染病 ?学生:会传染给别人的病。

教师:对,要预防传染病,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我们把能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叫做传染源,也就是说,患有某种传染病的人就叫做传染源。

教师:有了传染源,是不是就能传播疾病么?学生:有了传染源,还必须有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样传染病才能传播开来。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传播途径吗?学生口答。

教师: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动物传播教师:知道了传播途径,你知道要怎样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了吗?学生小组讨论。

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预防传染病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空气、水、食物、接触、动物小学生预防传染病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指导思想:本次课内容以力求突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等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努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

本次课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本节课后,除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掌握以外,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都要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传染病要有正确的认识,能有正确的态度对待传染病和身边的传染病人,能够提高自觉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更加地珍爱生命,让自己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可借鉴)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

(可借鉴)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

巩固练习:
导学案P37页1、2题
情境导入
据说 ,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达依 尔,他的胃口似乎并不大,他说:陛下,请你在这张棋盘的第一小格 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给四粒,照这 样每一小格比上一格多一倍,把这个棋盘的六十四个小格放满就 行了.国王一听,心中暗喜,立即命人把一袋子麦子拿来,叫仆人照 办,谁知还没到第二十格袋子已经空了,一袋子又一袋的麦子扛到 国王面前,但麦粒数迅速增长,即便把全印度的小麦全给了他,也 实现不了他的诺言! 那么,宰相所要的麦子有多少呢?
中国乒乓球有过一颗闪耀过瞬间光辉的新星,叫韩玉珍,
她刻苦训练,曾获得过“练不倒的韩玉珍,打不垮的铜墙铁壁” 的荣誉。她曾两度逼近世界冠军,然而两次都垮了下来.第一
次,她因过于紧张而临阵逃脱.第二次则是在她已经领先两局
的形势下,仅仅因为对手追上几分,她便心慌手软,终于控制不 住,称肚子痛不打了,这两件事成为了国际乒坛的丑闻。 从哲学角度分析,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何启发?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
再加盐
新质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 发生新的质变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 有质变发生。
要求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量变。 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 息地向前发展的
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
金刚石和石墨的比较
金刚石
石墨
结构不同
性质不同
骨架形结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当代视线 第3课《细菌的启示》备课全方案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当代视线 第3课《细菌的启示》备课全方案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

郑也夫《细菌的启示》新课导入SARS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可是当时人们对这种致病性细菌了解不多,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恐慌,为了让大家对细菌有个科学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作者在当年的5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这场演讲。

积累整合字词积累1.易读错的字音摄.取(shè)反刍.(chú)发酵.(jiào)奶酪.(lào)繁衍(yǎn)豁.免(huò)砥.砺(dǐ)巅.峰(diān)免疫.(yì)咀.嚼(jǔ)省.劲(shěnɡ)一小撮.(cuō)觅.食(mì)2.多音字jiān(中间)hán(可汗)zhǒnɡ(种子)间汗种jiàn(间接)hàn(汗水)zhònɡ(种植)3.形近字踪zōnɡ(跟踪)摄shè(摄影)酷kù(残酷)综zōnɡ(综合)慑shè(威慑)醋cù(醋酸)4.词语释义不卑不亢:即不自卑,也不高傲。

形容言行自然、得体。

不瘟不火:形容人心情平和,待人接物不冷漠也不激动,不过火。

一招鲜吃遍天:指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有绝招,到处都可以谋生。

招,招数。

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观念把一切事物贯穿起来。

贯,贯穿。

束手待毙:捆起手来等死。

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等失败。

毙,死。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厚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家语。

道,指正气。

魔,指邪气。

原意为正气难以修得,后用以比喻事物兴起,又有事物超过其上。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作者介绍郑也夫,1950年生于北京1968年从北京第八中学毕业,北上黑龙江建设兵团八五二农场务农,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攻读哲学硕士。

现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背景资料本文题目很耐人寻味。

细菌,能带给人们什么启示呢?本文从题目开始设疑,正文层层答疑,使人读之忘倦。

2016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细菌的启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6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细菌的启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细菌的启示》【教学内容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当代视线的第一篇《细菌的启示》,是一篇围绕“细菌”而展开的分析、议论及启示,是郑也夫在“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做的一篇精彩的演讲稿。

他通过对细菌的介绍和说明,把自己睿智、执着、从容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了,他振奋听众精神意志、同心协力共抗“非典”危机的鉴定意志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2.理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了解细菌的特征以及与人的启示。

4.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

培养勇敢面对危机、克服危机的精神品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2.了解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3.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2003年春天的SARS,带给每个中国人的不仅仅是恐慌。

那段日子里,人们谈“菌”色变。

你觉得细菌可怕吗?今天就让我们重新审视SARS、细菌,看能得到什么启示。

二、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1、引导学生交流读到的信息(学生通过阅读能把握住细菌的性质和特征;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即可。

)2、帮助明确明确:这篇演讲稿作者主要从“认识细菌”和“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两方面告诉我们细菌并不可怕。

三、思路透析(一)“认识细菌”部分1、学生阅读本部分,了解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2、交流细菌的性质和特征生物界元老无所不在发挥重要作用不可毁灭性寄生(二)“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部分1.朗读本部分,思考细菌对人类有哪些挑战?2.交流见解3.点析重点句段(“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开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

“在“非典”期间……谢谢大家“可归纳为,作者演讲的目的。

)4.教师小结: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细菌,认识了细菌,并牢记——细菌并不可怕。

读《春风沉醉的晚上》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春风沉醉的晚上》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春风沉醉的晚上》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读《春风沉醉的晚上》有感1000字松江郁利华有幸重读郁达夫烈士85年前的文章,感慨颇深。

创作背景《春风沉醉的晚上》创作于1923年7月。

当时,郁达夫烈士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已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因此,他的目光也开始从先前较多地注视知识分子狭小的圈子,转移到更广大的劳动人民。

在作品中,他开始有意识地表现下层劳动者,描绘他们的苦难,表现他们的抗争,歌颂他们的品德,揭示他们不幸遭遇的根源。

作品中的”我”是一位生活无着的穷知识分子,为生活所迫,住进了贫民窟中一个窄小破旧的阁楼里。

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同样被生活压迫的烟厂女工—陈二妹,由于有着共同的生活处境,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他们相识后很快从相互同情,发展到相互关怀、体贴。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个是备受压榨的工厂女工,一个是贫困窘迫的知识分子,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儿在小说中相遇了,他们由素不相识到后来互相关切同情,而女工的善良和真诚感人至深,她那不被贫困、苦痛所泯灭的人性之光,不仅在当时的黑暗中熠熠生辉,也在如今的社会中十分珍贵。

小说所讲述的是在民国时的一个小租屋,那时侯,人们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我”因为没有工作只得租一间破房子,女工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可能开始读的时候会想这个女工会在某个晚上偷”我”的东西,因为在我们看来,人为了生存,会不择手段地攫取身边的东西,但出人意料的是,女工并未行窃,而是担心”我”不走正路,发不义之财,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

反思当下相对而言,如今我们的政治生态非常良好,文化经济蒸蒸日上,生活是非常优越的,我们不必为自己的衣食担心,也不必为自己的住行而着急。

但是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却或略了精神文明的再造,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或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些画面:一个怀抱婴儿的母亲或者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在公共汽车上,手扶扶杆艰难地站着,而旁边就是一位年轻的小姐或一位健壮的青年端坐着,视而不见;也经常有披露不良企业为了最求利润而坑蒙拐骗;更有甚者,达到目的后即逃之夭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时 教 案


SARS给我们的启示

教案序号 4

授课
时间
2011、10、2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了解为什么不断有新的传染病出现?
2.灵敏高效的公共卫生防御机制包括哪些?
3.如何追求生态文明?
4.人类可以战胜传染病?

教学
重点
灵敏高效的公共卫生防御机制包括哪些?

教学
难点
了解为什么不断有新的传染病出现?

教学
准备




SARS给我们的启示




了解为什么不断有新的传染病出现。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课本p17的引言
部分。
人类面临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1.看课本p18插图。
2.案例p18。
3.为什么不断有新的传染病出现?(详见P18)

二.完善公共
卫生防御体

1.引言。
2.案例p19。
3.灵敏高效的公共卫生防御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快速反
应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
4.2003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
列》。它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已
纳入法制化轨道。
5.活动天地

三.追求生态文明 1.引言
2.信息平台
3.自然界不仅创造了人类,还创造了万物生灵。人类是自
然之子,不是自然的主宰。
人类可以战胜传染病
1.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就是与疾病作
斗争,不断认识疾病,消灭疾病的历史。
2.活动天地
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辉
煌成果。
3.预防传染病时全社会的责任。

四、课后小结

预防传染病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提高对传
染病的防控意识,了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掌握必要的防
护技能。这样,不管原有传染病的死灰复燃,还是新发传
染病的突然出现,人类都能从容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