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翻译概述
1 翻译美学导论

在西方,译论之芽也是首先依附在哲学,美学之树上,持续 达1800年之久,可以说从西塞罗到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和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以词章美学论翻译, 一脉相承。一般认为,西方译论始于公元前古罗马的知名哲 学家,政治家和修辞大师马库斯西塞罗和随后的古罗马抒情 诗人和讽刺大师昆塔斯霍拉斯。
3.词语层审美信息 词语层审美信息
承载审美信息的用词在语言中是最常见的物态材料。有审美价值的用 词显然是经过原语作者精心选择的,通常符合以下条件或标准,也是 我们的审美依据。 (1)准(appropriateness) 用词准确有两层意思,一是准确地表达了原意;二是准确地适应了语 境,语法和逻辑上的合理性以及用词习惯上的切合妥帖。 (2)美(beauty) 这里所说的“美”不是指华丽绚烂等菲靡之词,而是指“能给人身心 以很大的愉悦的品质”。 (3)精(compactness) “精”指精炼。用词精炼处切忌无益的铺陈,虚设。 以上所说的“准美精”三条标准,也可以简称为词的“ABC”原则。 中外古今的艺术杰作,若论用词之工,则鲜有悖于此原则者。
第二章:翻译的审美客体
包括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 形式系统主要指审美符号集,包括语音,文字,词语层等 审美信息。 1.语音层审美信息 语音层审美信息:语音是语言的承载审美信息的基本形 语音层审美信息 式手段之一。主要体现在诗歌翻译中。首先是音律和节奏。 由于汉英文字语言系统迥异,要在译诗中保留原诗(SL) 的音部节奏是不可能的,译者力求做到的是显现译诗(TL) 的节奏。英译汉时诗行尾韵的对应是可能的,如果韵式不 能对应,也至少可以做到押韵,力求保留原诗的韵美。英 诗中最常见的韵式是abab,cdcd,十四行诗的基本韵式是 abab,cdcd,efef,gg。这些韵式汉译时都不难模仿。当然, 由于译者的审美理想各个不一,也有人认为译诗不必押韵, 主要努力应放在保证意向美。但译诗者应能审视出原诗的 韵美所在,这是毋庸置疑的审美任务。诗歌中韵是一个重 要的音美因素。“韵”可以使诗歌音律和节奏产生和谐的 听觉审美满足。但西方译诗的倾向是不押韵,而重在意向, 不主张因音就韵,而破坏意向之自然。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第一册作文带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第一册作文带翻译内容简介本文档主要是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第一册》的作文内容进行概述和翻译。
该教材是一本针对大学英语研究的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概述《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第一册》是由杨晓芳等人编写的一本英语教材。
该教材分为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内容涉及多个主题,包括个人经历、社交与媒体、研究与教育等。
在阅读部分,教材提供了一系列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都有相关的问题和练,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这些文章涉及到不同的话题,包括科技、环境、文化等,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和阅读素材。
在写作部分,教材通过提供写作任务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将通过写作任务来组织思路、撰写文章,并通过相关的指导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大学研究中更好地应对写作任务和论文写作。
翻译Title: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第一册作文带翻译IntroductionThis document provides an overview and translation of the writing content in the book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4th Edition Reading and Writing Coursebook (Book 1)". This textbook is designed for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Overview"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4th Edition Reading and Writing Coursebook (Book 1)" is a English textbook written by Yang Xiaofangand others. The textbook is divided into reading and writing sections, covering various topics such as personal experiences, socializing and media, learning and education.In the writing section, the textbook helps students improve their writing skills by providing writing tasks and guidance. Students will organize their thoughts, write essays through the writing tasks, and enhance their writing techniques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ies through relevant guidance. This will help students better cope with writing tasks and paper writing in college studies.。
《三峡》郦道元 (1)概述

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 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 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 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 “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 描绘。
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 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 矛盾?
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 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 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 旦启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 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 快。
三
峡
郦 道 元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之首------
瞿塘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 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 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 著称。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 气势。 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 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 和文化艺术走廊。
2.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 写三峡的山?
(长)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连绵,多)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
(山陡,高峻)
正面
侧面
(侧面渲染山峰的高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峻、江面的狭窄。)
(山高、江窄)
铺垫
夏水的迅猛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水势大,凶险)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水流湍急)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 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熟读成诵
活动:看看谁记得快 要求:根据图片,尝试背诵课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 Unit1 课文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Section A一堂难忘的英语课1 如果我是唯一一个还在纠正小孩英语的家长,那么我儿子也许是对的。
对他而言,我是一个乏味的怪物:一个他不得不听其教诲的父亲,一个还沉湎于语法规则的人,对此我儿子似乎颇为反感。
2 我觉得我是在最近偶遇我以前的一位学生时,才开始对这个问题认真起来的。
这个学生刚从欧洲旅游回来。
我满怀着诚挚期待,问她:“欧洲之行如何?”3 她点了三四下头,绞尽脑汁,苦苦寻找恰当的词语,然后惊呼:“真是,哇!4 没了。
所有希腊文明和罗马建筑的辉煌居然囊括于一个浓缩的、不完整的语句之中!我的学生以“哇!”来表示她的惊叹,我只能以摇头表达比之更强烈的忧虑。
5 关于正确使用英语的能力下降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故事。
学生的确本应该能够区分诸如their / there / they’re 之间的不同,或区别complimentary 跟complementary之间显而易见的差异。
由于这些知识缺陷,他们承受着大部分不该承受的批评和指责,因为舆论认为他们应该学得更好。
6 学生并不笨,他们只是被周围所看到和听到的语言误导了。
举例来说,杂货店的指示牌会把他们引向stationary(静止处),虽然便笺本、相册、和笔记本等真正的stationery (文具用品) 并没有被钉在那儿。
朋友和亲人常宣称They’ve just ate。
实际上,他们应该说They’ve just eaten。
因此,批评学生不合乎情理。
7 对这种缺乏语言功底而引起的负面指责应归咎于我们的学校。
学校应对英语熟练程度制定出更高的标准。
可相反,学校只教零星的语法,高级词汇更是少之又少。
还有就是,学校的年轻教师显然缺乏这些重要的语言结构方面的知识,因为他们过去也没接触过。
学校有责任教会年轻人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可他们并没把语言的基本框架——准确的语法和恰当的词汇——充分地传授给学生。
8 因为语法对大多数年轻学生而言枯燥且乏味,所以我觉得讲授语法得一步一步、注重技巧地进行。
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课文翻译全

Unit1课程开始之际,就如何使学习英语的任务更容易提出一些建议似乎正当其时。
Some Strategies or Learning English学习英语绝非易事。
它需要刻苦和长期努力。
虽然不经过持续的刻苦努力便不能期望精通英语,然而还是有各种有用的学习策略可以用来使这一任务变得容易一些。
以下便是其中的几种。
1. 不要以完全同样的方式对待所有的生词。
你可曾因为简直无法记住所学的所有生词而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太差?其实,责任并不在你的记忆力。
如果你一下子把太多的生词塞进头脑,必定有一些生词会被挤出来。
你需要做的是根据生词日常使用的频率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它们。
积极词汇需要经常练习,有用的词汇必须牢记,而在日常情况下不常出现的词只需见到时认识即可。
你会发现把注意力集中于积极有用的词上是扩大词汇量最有效的途径。
2.密切注意地道的表达方式。
你可曾纳闷过,为什么我们说 "我对英语感兴趣"是"I'm interested in English",而说"我精于法语"则是"I'm good at French"?你可曾问过自己,为什么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获悉消息或秘密"是"learn the news or secret",而"获悉某人的成功或到来"却是"learn of someone's success or arrival"?这些都是惯用法的例子。
在学习英语时,你不仅必须注意词义,还必须注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
3.每天听英语。
经常听英语不仅会提高你的听力,而且有助你培养说的技能。
除了专为课程准备的语言磁带外,你还可以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和英语电影。
第一次听录好音的英语对话或语段,你也许不能听懂很多。
先试着听懂大意,然后再反复地听。
新概念第一册97课的翻译

新概念第一册97课的翻译
【实用版】
目录
1.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 97 课的概述
2.课文的主要内容
3.翻译课文的难点和重点
4.课文翻译的实践和技巧
5.总结与建议
正文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 97 课的概述】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 97 课是一篇关于一位女士寻找她的猫的文章,通过描述女士发现猫的过程,展示了一些日常英语表达和常用短语。
这篇文章对于学习英语日常口语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一位女士寻找她的猫的过程。
文章开始,女士发现她的猫不见了,于是她开始在房子里寻找。
接着,她听到猫的叫声,并跟随声音找到了厨房。
最后,她发现猫被困在了冰箱后面。
【翻译课文的难点和重点】
翻译这篇课文的难点主要是一些日常英语表达和常用短语的翻译,比如"I can"t find my cat"、"She is looking for her cat"等。
这些表达在日常英语中非常常见,但是翻译成中文需要准确理解其含义。
【课文翻译的实践和技巧】
在翻译这篇课文时,可以先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再逐句进行翻译。
对于一些日常英语表达和常用短语,可以查阅相关的英语词典或者请教英
语老师。
同时,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境和语气,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总结与建议】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 97 课是一篇很好的英语学习材料,通过翻译这篇课文,不仅可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学习到一些日常英语表达和常用短语。
4-1-2遗传信息的翻译和中心法则(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AUCG 4 氨基酸
AUCG 4 4 AUCG 氨基酸
AUCG AUCG 4 4 4 AUCG
氨基酸
这种方式能满足组成蛋白质 的21种氨基酸的需要。
1.3 密码子
密码子的概念 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为1个密码子。
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科学家---克里克
1.4 遗传密码的破译
体内存在RNA复制酶,实现RNA
烟草花叶病毒模式图
复制;
一些RNA病毒(HIV病毒)的遗
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DNA,
存在RNA逆转录酶,RNA逆转录
合成DNA。
HIV病毒
RNA RNA RNA
活动4 中心法则的内容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表示___转__录____过程,需要_R_N__A_聚___合__酶;④表示__逆__转__录____过程,需要_逆___转__录____ 酶的参与。 (2)正常情况下,在人体细胞内能进行的过程是__①__②__③___。 (3)图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过程是___①__②__③___④__⑤____。 (4)任意一个人体细胞均能发生①②③过程吗?
形态: RNA链经过折叠,形成三叶草形。 功能: 识别和转运氨基酸
结合氨基酸的部位
5'
碱基配对
GU A
反密码子
mRNA 5'
C AU
3'
密码子
核心归纳
1.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比较
项目 存在位置
含义
生理作用
直接决定mRNA中碱基排列
遗传信息 DNA
碱基的排列顺序
顺序,间接决定氨基酸排列
论语十二章选修一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选修一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目录1.论语十二章概述2.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和意义3.论语十二章的影响和价值正文【论语十二章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精华部分,备受历代学者的重视。
论语十二章选修一原文及翻译,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领悟孔子的智慧。
【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和意义】论语十二章选修一原文及翻译,主要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这些内容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子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这句话强调了与有仁德的人相处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才能算是明智的选择。
这一观点体现了儒家注重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的观念。
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这句话指出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只有仁者安于仁道,智者才会行仁。
这一观点强调了仁德在个人修养和处世方面的重要性。
3.唯仁者能好 (1) 人,能恶 (2) 人。
这句话表明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爱人和恨人。
这里强调了仁德在情感方面的作用,认为仁德是情感的基石。
【论语十二章的影响和价值】论语十二章选修一原文及翻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论语十二章中的智慧,为后世的道德教育和人格修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总之,论语十二章选修一原文及翻译让我们领略了孔子的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One翻译概述关于翻译到底就是不就是一门学科,学者曾有过激烈得争论,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翻译就是一门艺术,有人认为翻译就是一门科学,也有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技能。
但不论争论探讨得结果如何,有一点不容否认得就就是,翻译或翻译学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得重视。
在本单元,我们只涉及关于翻译最基本得几个问题,主要包括翻译得概念、标准、过程及中国得翻译史简介。
一、翻译得概念关于翻译到底就是什么,中外学者在不同时期曾给出不同得解释。
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一书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现代汉语词典》得定义就是: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得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前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认为“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得连贯性话语在保持其内容即意义得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得连贯性话语得过程。
”而美国著名得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对翻译得阐述就是: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就就是在译语中用最为贴切自然得等语再现源语得信息──首先就是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是就风格而言。
) 上述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总得来说,翻译得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翻译这一活动涉及两种不同得语言,即源语(source language) 与译入语(target language);翻译得目得就是实现这两种语言之间意义得对应转换,即将SL表达得信息通过TL加以传递;在实现这种语际意义得对应转换中,要做到完整准确、不折不扣,不仅再现原文得意义,也要再现原文得风格。
下面我们瞧几个例子:例1:From there I could see the whole valley below, the fields, the river, and the village、It was all very beautiful, and the sight of it filled me with longing、从那里,我可以瞧见下面得整个山谷,那田野、河流与村庄,一切都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
解析:这句话在两种语言中无论就是语言结构还就是意义信息基本上就是对等得,所以在翻译时只要忠实得传达原文得信息即可,无须作特殊得处理。
例2:我得工作经历与所学知识得有限性使我产生了留学美国继续深造得愿望。
It is the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limitation of my knowledge that stir me a desire to pursue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解析:这句话得汉语原文用得就是两个并列得名词短语作主语,其内容就是全句表达得重点。
在翻译成英语时,句式进行了转换,选用了It is…that…这种强调句式,为得就是突出原文得表达重点。
例3:Wine was thicker than blood to the Mondavi brothers, who feuded bitterly over control of the family business, Charles Krug Winery、译文1:查尔斯·库勒格酿酒厂使蒙特维兄弟忘了手足情谊,她们为争夺这份家业而结怨成仇。
译文2:对于蒙特维兄弟来说,酒浓于血,她们为了争夺查尔斯·库勒格酿酒厂这份家业而结怨成仇。
解析:有一个俗语叫“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这句话中得wine is thicker than blood就是对这一俗语得模拟变体。
译文1将这一变体译为“忘了手足情谊”,将原文得意思表达了出来,但却失去了原文得那种形象与精妙;而译文2将这一部分译为“酒浓于血”,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一变体得来源,既准确地传达了原文得语言意义,也有效地保持了原文得语言风格。
二、翻译得标准刘宓庆曾说过:语际得意义转换不能就是随意得,它必须遵循一定得规范,才能使翻译成为有意义得社会行为。
也就就是说,翻译并不就是一种随心所欲得再创作,必须有一定得标准作为指导。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翻译如果就是一门科学得话,那也就是一门人文科学。
所以,翻译得标准不可能像物理、化学或数学那样,有固定得公式。
关于翻译得标准,不同得学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得理解与阐述。
在中国,谈到翻译得标准,人们首先会想到严复提出得“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
这就是严复在《天演论》序言中提出得:“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在英国,早在18世纪,著名得翻译家泰特勒(Alexander F、Tytler)也提出了一个翻译得三原则: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译文应完整地复述出原作得思想);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译文得风格与手法应与原作得性质一致);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position、(译文应与原作一样流畅)。
除了严复,鲁迅提出了“信”与“顺”,指出凡就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 二则保存着原作得丰姿。
”而在论述二者之间得关系时,鲁迅提倡“宁信而不顺”。
林语堂在1933年得《论翻译》一文中提出了三条标准: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得标准。
这三条标准分别体现了译者对原著者得责任、译者对中国读者得责任以及译者对艺术得责任。
傅雷提出了“传神说”,她在1951年《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到:“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得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钱钟书则强调“化境”,认为文学翻译得最高理想就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得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得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得风味,即入于“化境”。
翻译得标准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致,到底采用何种标准受很多因素得影响,如文体、译者得翻译意图、目标读者群等等。
但翻译得根本标准应以“忠实”为核心,既忠实于原作得思想内容,又保持原作得风格。
例1: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s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e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王佐良译)解析:这就是英国著名得思想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4)得一篇名作“Of Studies”,汉译以王佐良先生得《谈读书》最为有名。
原文采用16世纪时得英语,而培根得散文又以风格古朴、语言简练、逻辑严密著称,所以王佐良先生在译文中采用类似得古朴凝重得文言文进行翻译,从而做到了与原文在表层语言结构上对应,在风格上相符。
例2:要想开发一个拥有13亿人口得市场,网络服务部门应改建服务,使普通用户能轻松上网,使上网得简便程度如同打开家用电器一般。
To tap the market of 1、3 billion people, the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ISPs) should improve their service in such a way that ordinary users will be able to get onto the Internet as easily as they switch on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解析:汉语句子轻短松散,而英语句子语义层次分明,显性形态标记准确清晰,结构严谨,因此在作汉译英时,一定要首先确定好句式结构及句子得主干部分,然后再添上枝节结构。
在这个译文中,to tap…,in such a way that…以及as easily as…这几个状语得运用充分体现了英语得特点。
三、翻译得过程翻译得过程就是正确理解原文与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得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解码与重编码得过程。
奈达认为翻译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分析——就就是从语法与语义两个方面对原文得表层结构、原文得信息进行分析;传译——就就是译者在脑子里把经过分析得信息从源语传译成目得语;重构——就就是把传递过来得信息重新加以组织,最后形成译文。
一般来说,翻译得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理解阶段、表达阶段、校核阶段。
1.理解阶段理解就是表达得基础与前提,没有正确得理解,就谈不上确切得表达。
对原文得理解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必须弄清词义,特别就是处理好一词多义得现象。
另外,正确理解习语也就是不可忽视得一个方面,特别就是两种语言中有些习语表面上瞧来十分相似,但意义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也就就是所谓得“假朋友”(false friends),如果望文生义,很容易因不求甚解而造成误译。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得差异,在理解阶段还必须仔细分析原文得语法结构与句子结构,理顺内在得逻辑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即了解背景知识与相关得专业知识。
例1:She told me that her 18yearold son was the baby、她对我说她那18岁得儿子就是她子女中最小得。
解析:baby在这句话中并不就是“婴儿”得意思,而就是指“兄弟姐妹中最小得”。
例2:In my poor opinion, you should let him go、依我浅见,您应当放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