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12-03T01:00:37.7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月15期作者:王珏[导读]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王珏(上海市崇明区港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202154)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来本院接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对样本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通过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进行自身血脂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冠心病;治疗冠心病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包含有胸痛、胸闷等,并且容易出现心绞痛等典型症状,在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基础上,对于生命健康与安全也会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患者血脂的控制,减少冠心病对患者生活所造成的影响。
通过将他汀类药物应用到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对患者胆固醇的形成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患者血脂的有效控制,对于患者心律失常等问题也能够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
本文主要选取了冠心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就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9~66岁,平均年龄(52.2±3.1)岁,病程时间3~16年,平均病程时间(8.2±2.3)年;观察组患者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2.6±3.3)岁,病程时间2~16年,平均病程时间(8.4±2.4)年。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摘要】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常用的降脂药物,用于冠心病治疗。
本文从药物应用、药理作用、研究对比和安全性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全面比较。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对比分析,发现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在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事件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瑞舒伐他汀在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需要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警惕。
综合分析认为,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但在安全性方面需谨慎。
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两者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差异,并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治疗效果、药理作用、对比分析、安全性、研究结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所导致的一组症候群。
据统计,冠心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药物治疗是常用的一种方式。
在药物治疗中,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两种常用的药物,它们都属于降脂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从而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本文将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探讨它们在药理作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冠心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两种药物的异同,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开展个性化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为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效果上的差异,通过对两种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药理作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以探讨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选择。
我们将研究现有文献中有关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成果,比较二者在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等方面的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准确的药物选择依据。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致。
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而联合心血管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心脏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一种强效的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还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临床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钙片不仅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可以减少斑块的形成和稳定斑块,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而心血管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扩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缺血等手段,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将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这些心血管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
阿托伐他汀钙片主要通过降低LDL-C水平来减少斑块的形成,而心血管药物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减少心肌耗氧量等方式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心脏负担。
研究表明,将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心血管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联合应用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是长期服药容易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
联合应用可以简化患者的用药流程,降低患者的服药负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心血管药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在联合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他汀类降脂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贵州医药 20 0 9年 2 月第 3 卷第 2 3 期
・
1 ・ 77
见下 表 2 , 。 E5 4]
表 2 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 比较
征 ( S 治疗 中 的一 个热 点 。 AC )
23 1 改善 血管 内皮 功 能 内皮 细 胞 功 能失 调 是 ..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的始动环节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发展 又 可加重 内皮功 能 的 失调 , 括 内皮依 赖 的血 包
作 用 进行综 述 。
1 已应用于临床的他汀类药物 随 着对 高 血 脂异 常 基 础理 论 的 深入 研 究 , 断 不 有新 的他汀类药物研究成功 , 投人生产并应用于临 床, 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洛伐他汀 、 普伐他汀 、 辛伐他 汀、 氟伐他 汀、 阿托伐他汀、 西立伐他 汀、 舒伐他 瑞
汀、 匹伐他 汀 。其 中西 立 伐 他 汀 因为 严 重 的肌 病 不 良反应 于 2 0 0 1年撤 市停用 [ 。见 表 1 1 ] 。
表 1 他汀类药物概况
除 匹伐他 汀外 , 他 几 种 他 汀类 药 物 均 已获 得 其 国家 食 品药 品监督 管 理 局 批 准 在我 国上 市 销 售 , 其
管舒 张 。 目前 认 为 , AC 在 S早期 他汀类 药 物可通 过 改 善 内皮 细胞 的合成 与分泌功 能 , 定病 灶 , 而减 稳 从 少 急性 冠脉 事件 的再次 发生 。他 汀类药 物改善 内皮 功 能 的 机制 尚不 清 楚 , 为可 能 与 N 认 O依 赖 的 过 程
有关 。研究表明, 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可活化 内 皮细胞 e O , N S 引起大 鼠主动脉血 管环 的内皮依 赖
内降脂药销售情况看 , 汀类药物 占到了所有降脂 他
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1冠 状 动脉 粥 样 硬 化 斑块 的形 成 学 说
L L C升高 与动脉粥 样硬化 斑块 的形 成 密切 相 D. 关 , D . L LC从 动 脉 血 中穿 过 功 能 受 损 的 内 皮 细 胞, 沉积 在动 脉 壁 内 , 成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 以第 1 形 9 号染色体 L LC受 体 基 因 缺 陷 而 导致 的 家 族性 高 D。 胆 固 醇 血 症 为 例 , 类 患 者 由于 血 清 中 L LC过 此 D- 高, 常常 在早年 就 患有 严 重 的 动 脉粥 样 硬 化 。在 治
说, 以及他 汀类 药物 治疗冠 心病机 理方 面进 行综 述 。
著 升高 。而且心 肌梗死 患者 血清 中炎性细 胞 因子 I一 L1 O和干扰 素 的水 平 明显 高 于不 稳 定心 绞 痛 的 患者, 因此 血清 中炎性 细 胞 因子 的水 平可 能 反 应 了 冠 心 病 患 者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的 不 稳 定 性 和 受 损 程 度 。对 7 5例 s T段抬高 型心梗 患者 的血清学 检测 发现 , 心 肌 梗 死 急 性 期 第 3 d和 第 7 d血 清 在
2 % 、0 6 、1 9 。血 管 内超 声检 查发 现 : 1 3 .% 4 . % 应
高胆 固醇血 症和炎症 都 与动脉 粥样硬 化 的形成
密切 相关 , 固醇 过 多是 临床 上 引 起 动脉 粥 样硬 化 胆
的一个 必要 的条 件 , 固醇 过 多 引起 的最 早 的反 应 胆 是位于 主动脉 内皮表 层 的血管细 胞粘 附分 子 1表达 增加 , 它是单 核 细胞 和 T淋 巴细 胞 的粘 连 分子 。经 过一 系列 的反 应最终 单核 细胞渗 出并 聚集 在损伤 部
临床药学--文献汇报: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研究进展-4

结论:如果在肺炎确诊时就建立长期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计划,可以明显降低 患者在6个月内的死亡风险。由于他汀类药物价格低廉,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 好,为了确定在肺炎患者治疗初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有更多的获益,一 项针对肺炎患者、随机化设计、短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干预的临床试 验已经获准进行。
他汀类药物围手术期治疗获益的主要多效性
结论:该数据证实使用他汀可以减少C艰难梭菌感染风险,与越来越多
实验的文献相一致。他汀的多效性可以为抗C艰难梭菌感染提供防护 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入院患者感染C艰难梭菌的风险
小 结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使其逐渐向各个治疗领域渗透,但在 学者尝试将他汀运用于各个领域的同时,则意味着将会出现更 多的合并用药,势必会增加用药风险,如何趋利避害,避免不
罗俊等.心血管病学研究进展. 2010;31(6):872-4.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含义及原理
目前认为他汀类药物多效性主要是通过抑制异戊二烯 类 的合成 。 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来自胆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的中间 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许多蛋白质翻译修饰的重要脂质连接 分子,这些分子在细胞生长中和信号转导通路中起基础作用。
题目:术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术后急性肾损伤
术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术后急性肾损伤(Preoperative Statin Use and Postoperative Acute Kidney Injury)
他汀类药物有益于肾功能改善
方法:回顾了一个包括98939名患者的队列,患者为2000~2010年间经 历了一个主要的开放性腹部、心脏、胸或血管手术。根据手术类型、 基线时的肾功能、入院至手术的天数和基于人口统计学、并发症和共 用药物的倾向得分,将他汀类药物使用者与未使用者进行配对匹配。 急性肾损伤根据急性肾损伤类型和风险-损伤-衰竭阶段系统,提出的 检测血清肌酐变化的方法以及是否需要肾脏替代疗法来确定。采用条 件逻辑回归评估他汀类药物使用和急性肾损伤之间的关联性。
瑞舒伐他汀片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瑞舒伐他汀片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效果1. 引言1.1 瑞舒伐他汀片联合通心络胶囊的应用背景瑞舒伐他汀片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通过阻断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一种酶,降低人体内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通心络胶囊则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调节心脏功能、增强心肌供血等多种功效。
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片联合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综合降脂、扩张血管、改善心脏功能等多方面作用,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治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而瑞舒伐他汀片联合通心络胶囊的出现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在国内外多项研究中,该药物组合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探讨瑞舒伐他汀片联合通心络胶囊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背景,对于促进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冠心病的危害与现状冠心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和狭窄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冠心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据统计数据显示,冠心病已成为我国人群中的主要死因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压、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下,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冠心病的现状十分严峻,治疗起来也相对困难。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然而药物治疗容易出现抗药性和副作用,介入手术治疗则存在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高的问题。
寻找一种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冠心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冠心病的危害与现状结束】2. 正文2.1 瑞舒伐他汀片的作用机制瑞舒伐他汀片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合成。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瑞舒伐他汀片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这一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纳米粒子包裹的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

纳米粒子包裹的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孙宇姣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卷),期】2014(35)1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形成很难逆转.一种新型的药物转运系统是通过纳米粒实现的,它是生物可降解的无毒害作用的多聚物,能改变其包裹在内的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增加药物在靶器官的分布量及持续时间,从而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匹伐他汀纳米粒在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及肺动脉高压防治的研究中已显示了巨大优势,表现为靶向定位、高效持久,并发现匹伐他汀纳米粒小剂量单次用药的效果是长期大剂量匹伐他汀的100倍甚至300倍.但尚无纳米粒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这一新剂型药物的的出现将为寻求药物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剂型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方向及依据.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孙宇姣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1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R972+.6
【相关文献】
1.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肖祥彬;程希富;覃数;马康华
2.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金鑫;李拥军
3.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潘有平
4.他汀类药物多效性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沈雁岩
5.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曹洪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南开大学医院药剂科天津 300071)【摘要】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广泛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但其临床作用不仅限于此,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均已有涉及或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他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率失常【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68-02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合成,但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不仅限于此,除调脂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多种作用,包括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性、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
本研究就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1 他汀类药物简介1987年首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被批准临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此后引发了一系列“他汀类”调脂药物的发展[1]。
他汀类药物一方面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阻断HMG-CoA 的转化,到达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目的;另一方面,代偿性地增加了肝细胞膜上LDL受体的合成,使得血浆中的LDL被摄取,经LDL受体途径代谢为胆汁酸,降低了血浆中LDL水平。
此外,LDL受体内与LDL-C 结合,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降解,降低了VLDL水平,而VLDL是合成甘油三酯(TG)的主要载体,又能够达到降低TG、上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目的[2]。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3]中也明确指出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其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
目前多个国家发布的指南或建议中均将他汀类药物用于降脂治疗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4]。
目前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且应用广泛的包括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
而于2002年首先在荷兰上市的新一代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具有更为强大的调脂作用。
但他汀类药物的用途不仅限于调脂作用,其在临床的应用涉及心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甚至肿瘤等多个方面。
2 他汀类药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破裂及急性血管内血栓的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主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纤维帽中胶原蛋白的含量,其含量减少会导致斑块的脆性增加,易于碎裂[5]。
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在胶原蛋白含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机械稳定性下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水平,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6]。
刘滋源[7]的研究表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能协同参与了ACS的发生,而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此外,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中作用机制还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抑制细胞间黏附作用、抗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
1994年的一项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的大规模的随机对照平行试验,即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首次证实了他汀类药物能使冠心病患者普遍临床获益[8]。
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5项大规模临床实验: 4S、胆固醇和冠心病复发事件试验(CARE)、缺血性心脏病普伐他汀长期干预研究(LIPID)、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和美国空军得克萨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APS /TexCAPS)证实,他汀类药物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血清LDL-C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致残率,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
此后的多个大规模的冠心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能使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减慢,甚至减小,由此打破了冠心病病情不可逆转的传统观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NAPLESⅡ研究发现,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80mg)在24 h内单次给药,能够降低择期PCI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9]。
3他汀类药物与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治疗的重点在于恢复窦性节律、控制心室律、预防血栓。
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以减轻心律失常的病例基础,减少房颤的发生[10]。
Frustaci等研究对12例孤立性房颤患者进行心房肌活检,首次报道了炎症在次房颤中的作用[11]。
陈莉等[12]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心血管病及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房颤发生,并减少其复发率。
一项纳入25项研究共计32903例研究对象的Meta分析,其中23项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生和复发;按患者有无房颤病史,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一级预防相比,他汀类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疗效更为显著。
其余2项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标准计量相比,增加他汀类药物剂量并未能降低房颤的发生或复发的风险[13]。
尽管临床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房颤发生的风险,但尚无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因此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2010年欧洲的房颤诊疗指南中指出[14],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应使用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级预防来防止新发房颤,但不建议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预防性地使用他汀类药物。
4他汀类药物与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CHF患者机体处于持续的氧化应激状态,心脏中大量的活性氧簇(ROS)不断地加速CHF的进程。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通过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的水平来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应激作用阻止ROS的产生以改善心功能[15]。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他汀类药物与CHF 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关系[16], 100 例CHF患者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 mg/d)和对照组,随访观察1年,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1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6%,22%),提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CHF患者心源性猝死发生率。
新的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活性,并改善心功能;中重度缺血性收缩期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可减少非致死性缺血事件的发生;对于心力衰竭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老年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1年和3年的生存率[17]。
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CORONA,旨在观察他汀类药物的治疗能否使得所有病因的CHF患者获益。
该研究纳入7 000例CHF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Ⅳ级,给予瑞舒伐他汀,原始终点观察所有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复合事件[18]。
随访32.8个月后结果显示10 mg的瑞舒伐他汀并未能减少患者心源性死亡或总死亡率,但可以显著减少因CHF而致的住院系数,且数据证明其长期使用安全[19]。
5他汀类药物与高血压高血压病最临床常见慢性病,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高血压不仅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是一个伴随着血管破坏、血管重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现象的病理过程。
他汀类药物用于降血压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降血压作用可能与其直接降压作用,和(或)能够使得组织血管壁对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强、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减弱有关。
此外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的同时能够改善周围血管的顺应能力,扩张血管,达到降低动脉血压及脉压差的目的。
袁李礼[20]的研究中报道,对血脂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提示,相对与高血压1、2级患者,阿托伐他汀在血脂正常的高血压3级患者的降压治疗中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一项关于他汀类药物干预高血压病炎症反应的疗效的Meta分析,纳入64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各项炎症反应指标[21]。
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临床试验ASCOT2LLA的研究结果和数据也表明,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改善患者预后。
尽管,已有的文献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降压机制的阐明、直接降压作用的研究匮乏、剂量疗效相关性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高血压患者有策略地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改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为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6 小结他汀类药物是一组被广泛应用和研究的药物,其在多种疾病中体现出应用价值及良好的耐受性。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不仅限于本研究报道,例如其能够降低腹主动脉瘤术后病死率、抗类风湿关节炎、预防阿尔兹海默症、预防败血症等作用,仍需要临床研究和工作者们发掘其更多的应用价值。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批准剂量范围内的不良效应,如肌病、横纹肌溶解症、转氨酶升高、神经系统症状、新发糖尿病的风险等在临床并不常见,其安全性和耐受性相对较好。
鉴于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患者获益远大于其风险,目前仍推荐其在心血管风险预防中应用。
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应用中需要把握适应症、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1]杜海燕, 林阳.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11(6): 488.[2]张冰, 王莉莉.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40(5): 009.[3]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专家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循证工作组, 等.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633.[4]Minder C M, Blaha M J, Horne A, et al. Evidence-based use of statin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AmJMed, 2012, 125(5): 440.[5]蔡佳, 贺娟, 徐贵丽.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 15(2): 281.[6]赵丹. 他汀类药物临床多效性作用概述[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 21(1): 41.[7]刘滋源.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1,51( 43):63.[8]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 Group. Randomised trial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in 444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 (4S)[J]. The Lancet, 1994, 344(8934): 1383.[9]Briguori C, Visconti G, Focaccio A, et al. Novel approaches for preventing or limiting events (Naples) II trial: impact of a single high loading dose of atorvastatin on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09, 54(23): 2157.[10]Thacker E L, Jensen P N, Psaty B M, et al. Use of Statins and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in Relation to Risk of 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J]. Ann Pharmacother, 2015, 49(4): 378.[11]沈雁岩, 张延勋.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2, 18(16): 2612.[12]陈莉, 陈灿, 黄石安, 等. 他汀类药物与心房颤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3): 257.[13]程宏杰, 丁旵东.他汀类药物预防心房颤动疗效的Meta分析[J].安徽医药, 2012,16(11):1670.[14]Camm A J, Kirchhof P, Lip G Y H,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0: ehq278.[15]黄春林, 邱万斌.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14(28): 930.[16]Vrtovec B, Okrajsek R, Golicnik A, et al. Atorvastatin therapy ma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ronic heart failure[J]. J Card Fail, 2008, 14(2): 140.[17]徐慧, 张振刚.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5): 177.[18]Kjekshus J, Dunselman P, Blideskog M, et al. A 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Controlled rosuvastatin multinational study in heart failure (CORONA): study design 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J].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05, 7(6): 1059.[19]Kjekshus J, Apetrei E, Barrios V, et al. Rosuvastati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systolic heartfailur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7, 357(22): 2248.[20]袁李礼.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D]. 中南大学, 2012.[21]曾勇, 杨贵芳, 谭超, 等. 他汀类药物干预高血压病炎症反应的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 2015, 26(3):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