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阐述十月革命性质的文章

第一次阐述十月革命性质的文章

第一次阐述十月革命性质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也是最早在中国宣传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行者。

为什么李大钊会承担这个历史重担?

20世纪初期,中华民族正在深陷重重灾难之中。社会精英推动的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让很多人对中国该走向何方产生了极大疑问。

正在此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李大钊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识到这场革命的意义,在阶级敌人和一切反动势力视十月革命为“洪水猛兽”的社会环境中,李大钊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的意义。

在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文章阐明了俄国革命的本质及其对于世界的影响,认为“俄罗斯之革命是20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这是中国最早的一篇欢呼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

同年,他又撰写《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文章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的原因,“是德国的社会主义战胜德国的军国主义”。文章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热烈欢呼社会主义的胜利并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篇文章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介绍十月革命的著名论文之一。

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十月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对国人认识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19课 十月革命

第19课:十月革命 导入: 来自于十月革命20周年献礼片《列宁在十月》,及斯大林期间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过程艰难险阻、波澜壮阔,意义非凡。披露的大量史料证实,革命期间并未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相反还“非常平静”,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一场“宫廷政变”。 历史细节的发掘使十月革命的镜像渐变清晰,但对知识碎片化的沉迷又将十月革命抽象为模糊的表象。但专注于看似客观的知识碎片,却回避了宏观整体理解。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客观: ①20世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解说:1906年列宁曾发表过一个小册子,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出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必然会迅速灭亡。列宁认为,当时的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属于军事封建型帝国主义。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沙皇专制制度依靠贵族地主阶级和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因实力不足而依赖西方强国,英法等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因此,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②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2)主观: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解说:俄国无产阶级深受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俄国工人阶级开展斗争比西欧各国晚,受机会主义危害较小。经过1905年革命洗礼,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俄国无产阶级有农民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更为重要的条件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二、十月革命的经过 1.1917年3月8至15日,二月革命。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结果: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解说:在一战,俄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俄国有一千多万人被拉去当兵,伤亡数百万人。前线很多士兵没有鞋子,甚至几个人共用一枝枪。国内大片耕地荒芜,工厂倒闭,物价飞涨,食物极度短缺,首都彼得格勒有一天甚至连一个面包都买不到。3月8日这一天,妇女们排队买面包,结果面包很快卖完了。买不到面包的妇女愤而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一路上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在前线的沙皇调兵镇压,但军队却不听命令。几天过后,沙皇决定退位。 2.1917年4月17日,列宁回到俄国,提出《四月提纲》。 解说:二月革命发生时,列宁正在瑞士流亡。德国政府为了搅乱俄国,消除东方战线的压力,就派人联系列宁,表示愿意为其回国提供方便。列宁为了回国领导革命,则接受了德国的帮助。4月12日,列宁一帮人乘坐德军的专列回到俄国。 (1)背景: ①客观: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 ②主观:国内布尔什维克支持临时政府,不赞同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内容: ①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水滴系列)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的第一课,讲述的内容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这是一件对俄国、对世界都有着的重大意义的事件。通过十月革命,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 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竞学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索契冬奥会开幕式》 教师:索契,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依山傍水,气候宜人,随着第22届冬季奥运会的召开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俄罗斯,一个辽阔的欧洲国家,工业发达、美丽非凡,又一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而在九十七年前,俄国这个名字更是响彻大地,震惊了世界。下面就让我们回到九十七年前,来看一下当时的俄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奥运会导入,调动学生的关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旧时代的终结——二月革命 展示: 材料一一战前,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社会动

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十月革命是指1917年10月25日(俄历十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士兵和农民夺取政权的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如下: 1.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它推翻了 沙皇制度和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工人阶级领导:十月革命彰显了工人阶级的政治主导地位。 通过布尔什维克党(即列宁领导的党)的领导,工人阶级 成为推动革命和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同时也成为国家政权 的支配阶级。 3.政治和经济变革:十月革命在政治和经济层面带来了深刻 变革。它取消了私有制,实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 制,通过国家对经济进行计划和管理的方式,实现了生产 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4.国际影响:十月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鼓舞 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成为20世纪 初全球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并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 远影响。 5.改变历史进程: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扭转 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趋势,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兴起,同

时激发了国际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殖民主义运动,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6.政权的巩固和建设:十月革命开创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 历史时期,为后来苏联的政权巩固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它为后来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和参考。 总的来说,十月革命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标志着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彰显了工人阶级的政治主导地位,对俄国和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历史影响。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车社会主义;昭示着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水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旦觉醒、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社会制度。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义的呢?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1918年7月,他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同年11月、12月,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值得注意的是,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的个别人物。

考研政治史纲中51个重要的“第一次”

考研政治史纲中51个重要的“第一次”! 1、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六届六中全会; 2、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著作:《论联合政府》; 3、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本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文章:《<共产党人>发刊词》; 4、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5、第一次提出建设一项伟大的工程:《<共产党人>发刊词》; 6、第一次系统总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共产党人>发刊词》; 7、第一次明确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 8、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 9、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 10、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1、第一次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2、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将革命进行到底》; 13、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献:中共七大刘少奇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4、第一次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到城市的文献:在中共第七届二次会议上做的报告; 15、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党建设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 17、1954年人大一届通过第一部《宪法》; 18、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著作:《整顿党的作风》; 19、第一次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报告:《论十大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1.2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一起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彼得格勒的工人因为长期的战争、饥饿而走上街头,派去镇压的军队当场哗变。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沙皇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对军队和国家的控制。沙皇被迫退位,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历史事件介绍

十月革命的历史事件介绍 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建立了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政府,那么你了解十月革命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十月革命的简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十月革命的简介 十月革命是怎么回事?十月革命是1917年11月7日发生在俄国的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由于这一天是俄历10月25日,因此称之为十月革命。这是一次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这次革命开辟了人类的新纪元,对俄国和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十月革命是怎么回事。 1917年的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变得异常的尖锐,这个时候的俄国处于封建专制王朝沙皇的统治之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在战争中失败,这使得俄国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内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获得了比较充分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已经逐渐的壮大起来,同时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也已经在列宁的领导下变得越来越成熟。俄国国内的革命形势逐渐的成熟,于是爆发了二月革命。二月革命之后资产阶级窃取了政权,建立起了临时政府,但是资产阶级并没有结束俄国的战争,而且也没有能够及时的出台有利于缓和国内矛盾的政策措施。因此列宁敏锐的决定发动十月革命。 于是1917年11月7日,列宁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起义,通过武力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且发布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同时全国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交给农民使用。 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俄国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世界上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世界上有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峙。

2020考研:政治中那些重要的“第一次”

2020考研:政治中那些重要的“第一次”摘要:开始复习了,不少小伙伴面对政治中的第一次,懵圈了,这些第一次都是高频考点,尤其是史纲部分的选择题,极有可能考到。因此,为大家分享各种第一次相关的知识点,快来看看! 1、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六届六中全会; 2、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著作:《论联合政府》; 3、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本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文章:《共产党人发刊词》; 4、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5、第一次提出建设一项伟大的工程:《共产党人发刊词》; 6、第一次系统总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共产党人发刊词》; 7、第一次明确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 8、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 9、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 10、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1、第一次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2、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将革命进行到底》; 13、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献:中共七大刘少奇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4、第一次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到城市的文献:在中共第七届二次会议上做的报告; 15、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党建设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 17、1954年人大一届通过第一部《宪法》; 18、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著作:《整顿党的作风》; 19、第一次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报告:《论十大关系》; 2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1、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22、中国同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美《望厦条约》; 23、中国同法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法《黄埔条约》; 24、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5、《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6、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27、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8、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29、1894年11月孙中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30、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新的阶段; 31、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32、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33、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34、李大钊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35、李大钊发表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

十月革命论文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分析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作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之一,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十月革命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场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新成果也层出不穷。 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问题 1.十月革命有其历史必然性。这一观点得到史学界的普遍认可。如傅树政认为,当时俄国是先进与落后两重性并存的国家,它的工业高度集中,某些工业部门高度发展,但同时也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俄国是世界列强之一,但在经济上却依赖更发达的国家。正是俄国经济中的先进部分,即进入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成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前提。夏景才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在特殊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在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战略和策略武装起来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下,把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各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斗争汇合在一起,集中在比较软弱的俄国资产阶级身上,用革命的暴力手段”取得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667.

‘历史的偶然性’”马书芳也指出,20世纪初,俄国“不仅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前提,而且其社会政治条件也已形成”,这就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充分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学者把十月革命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指出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所孕育的产物,也是世界历史发展合乎规律的结果”,简言之,“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的产物。”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方法的运用,对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的探讨更上新台阶。如吴思远运用社会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列举和比较十月革命前后俄国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指标,从现代化的角度阐释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现代化进程矛盾的必然反映”;同时,俄国国内外不可调和的矛盾(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俄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深刻的社会矛盾激起俄国社会各阶层的反抗)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因素”。总之,“俄国现代化进程要求冲决以沙皇专制为代表的反动的上层建筑和旧生产关系,而俄国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则是这种冲突的具体表现”,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也就不言自明。范玉传从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一国胜利”学说的理论基础,俄国的特殊国情和主观条件四个方面论述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认为,“十月革命如同任何其他社会革命一样,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成熟,……但是,它又不是纯粹的经济生活矛盾运动的结果,而是所有各种社会历史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同时,“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

十月革命简介

十月革命简介 十月革命的时间 十月革命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十月的革命,这场革命是1917年11月7日发生在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因这场革命发生的时候是俄历的10月25日,因此历史上一般将其称作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从此开始了人类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时间是1917年俄历十月二十五日,在这一天列宁亲自在斯莫尔尼宫领导了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7日凌晨开始起义部队先后占领了邮政总局、波罗的海火车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车站,之后关闭了政府大楼的照明,切断了临时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电话,之后起义部队占领了皇宫大桥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临时政府克伦斯基仓皇逃走,7日上午10时,革命军事委员会散发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政权已转归苏维埃。但临时政府2000多名军官和士官生仍然在冬宫内不肯投降,11月7日下午5~6时,起义部队包围了冬宫,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最后通牒,命令临时政府的人员缴械投降,但是遭到拒绝。

晚上九点四十五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出了向冬宫发动总攻的信号。起义部队迅猛的冲向冬宫,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到11月8日凌晨,临时政府的所有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起义部队获得了决定性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十月革命主要是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也就是俄历10月25日,因此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爆发原因 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的10月25日,因此被称为十月革命,这次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为主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之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权,十月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十月革命的爆发有着深刻的背景,下面就介绍一下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之客观原因: 首先在经济上俄国的社会经济要远远的落后于欧美等资本主义大国,这是由于俄国的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政治制度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出现,这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性原因。 再者,俄国的政治制度在二月革命之前是封建专制制度,二月革命之后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上台执政的资产阶

关于十月革命-南方周末的文章

[头条]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 2007-11-8 王康 俄国革命如此出人意外地收场,真正体现了历史辩证法的缘由。它那伟大、神圣、终极性的目标虽然被背叛,但并没有被灭绝;它的报复虽然无形,却具有最强大的力量,虽然无情,却使俄国和全人类获得最珍贵的启示 斯芬克思之谜 无论拥护还是反对,没有人能否认十月革命对于20世纪乃至可以想象的人类命运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从世界历史的完整性出发,十月革命才是全球近代史的终结,现代史的开端。直到苏联解体,世界历史天空最夺目的旗帜是从十月革命的炮声中升起的。 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美国的历程相比,苏俄一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就散发着史诗般的光辉,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苏俄那样,一开始就以人类和世界的名义,开创着文明的新纪元。 苏俄的成就举世皆知:它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三百年来一统天下的巨大危机;它把一种新的人类解放福音带给世界;它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用两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把一个愚昧、落后、腐朽的三流国家改造成了一个超级大国;它在抵抗并粉碎纳粹德国的世界性大战中居功厥伟;它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把核弹头直接运到美国后院;它的国民教育、退休养老、医疗保健令全世界艳羡不已;它的电影、芭蕾舞和奥运奖牌使整个西方相形见绌;它的哲学、制度和生活方式成为无数民族仰望和遵从的典范;它的原子弹、氢弹足可以将全世界摧毁五十次以上;它所主宰的半个世界远比另外半个世界更高尚、更纯洁、更无私、更有前途;它对西方的最终取代和胜利,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苏俄一度是人类的希望所在,不仅成为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精神祖国,而且获得了包括英国戏剧大师肖伯纳、德国戏剧天才布莱希特、法国物理学家若里奥·居里夫妇、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西班牙现代艺术泰斗毕加索、法国文豪罗曼·罗兰等成千上万名西方杰出人士的同情、赞同、神往。苏俄社会充满朝气、活力、天真,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伟大民族的人民正在满怀热情地建设一个新世界。 但74年之后,这样一个横跨欧亚的超级帝国,没有被十四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干涉扼杀于襁褓之中,没有在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面前溃败,却在其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外交诸方面并无重大危机时,戏剧般地坍塌了。无论捍卫者或颠覆者,都没有为之流血,更没有战争——甚至已没有捍卫和颠覆者。 这是现代世界真正的斯芬克思之谜。 如果说十月革命是20世纪初世界历史最重大的事件,从而根本改变了人类命运,那么,苏俄的溃散则再次变换了世界历史的潮流。在未来五十年到一百年间,无论怎样估计苏俄衰亡造成的影响,都不为过。 不言而喻,对于中国而言,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坦荡博大精神洞悉、明辨、审问苏俄的败亡,是更为峻急的任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