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区位条件与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研究
影响河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因素研究

影响河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因素研究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中部省份,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直是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影响河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将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区域地理位置是影响河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南省处于我国东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毗邻长江,是交通枢纽地区。
河南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区域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河南在东中部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次,城乡发展差距是影响河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河南省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城市经济相对发达,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这种差距造成了城乡分割和资源匮乏的问题,阻碍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
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就需要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河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至关重要。
在河南省的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只有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
第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影响河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去,河南省的农村经济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农村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偏单一,缺乏多样性。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最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推动是影响河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需要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城乡发展的有机融合。
同时,政府还需要优化营商环境,为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创新空间和更多机会。
焦作市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与条件

焦作市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与条件1.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焦作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它周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
这为焦作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焦作市还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通过京广铁路和107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焦作市与周边城市以及全国各地相连。
这为企业的运输和物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产业结构和优势焦作市拥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
其中,焦作市的主要产业是煤炭和化工产业。
煤炭资源的丰富使得焦作市成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化工产业则以焦化、煤化工和磷化工为主,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
除此之外,焦作市还发展了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焦作市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环境。
焦作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设立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项目,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此外,焦作市还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为焦作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焦作市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焦作市居民的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市场上涌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超市和专业市场,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同时,焦作市也吸引了许多知名品牌和零售企业进驻,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5.政府支持和投资环境焦作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区域经济建设。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举措,鼓励企业投资兴业。
焦作市还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土地、税收和金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
这些政府支持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6.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焦作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行动计划,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
焦作市还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

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原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包括郑州、洛阳、安阳等一系列城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中原城市群的大中小城市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部分大城市发展迅速,而小城市和小城镇却发展滞后,城乡差距加大。
这种不平衡发展不仅影响了整个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也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给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大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资源环境等问题。
小城镇作为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多的支持和促进,以实现与大城市的良性互动。
深入研究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城市间的平衡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部分的完成。
1.2 研究意义中原城市群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集聚区,各城市和城镇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为中原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具体研究意义包括:1. 加强城市规划和资源配置。
通过研究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现状比较,可以深入了解各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在未来城市规划和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各城市的优势和特色。
2.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探讨协调发展路径,可以找到促进各城市和城镇间良性互动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3.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环境质量。
通过政策建议,可以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实现协调发展,避免过度拥挤和资源过度消耗,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原城市群发展背景

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背景研究摘要:在实现中部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的前提下,河南省提出了建设中原城市群的战略目标,本文旨在研究中原城市群建设的背景和原因,从历史文化背景、经济社会背景、区位背景、理论背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中原城市群发展具有充分的条件和强大的支撑,必将走上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在河南的中原崛起战略中定会起着“柱石”作用。
关键词: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发展背景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发展城市群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
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城市布局呈集聚型,构成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最基本的空间优势。
当然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1、历史文化背景1.1、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充分说明了河南的历史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1.2、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河南是龙的故乡,仓颉造字在河南,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河南,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此外,河南自古以来是农业、商业、科技、思想文化、医学等起源、发展和弘扬地。
1.3、河南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城市起源早、曾经发展辉煌,拥有城市发展的根基和经验,因此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也是具有历史和经验双方面的可行性。
2、经济社会背景2.1、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河南拥有16.7万平方千米土地,全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人,居全国第三位(根据《河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2942.68亿元,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焦作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焦作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作者:李芳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5期李芳焦作大学摘要: 从中原经济区的规划到中原经济区的建立、发展会对焦作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原经济区的规划方案;并分析了焦作自身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和机遇;最后论述了在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焦作经济发展的主推力是什么,同时对焦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焦作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焦作跨境电商综试区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2-0-02一、中原经济区的规划中原经济区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011年国庆前夕,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2年中原经济区成为是中国首个内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区,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标志。
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级市,10个省直管县市及山东、河北、安徽、山西12个地级市,3个区、县,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人。
具体范围:包括5省的30个省辖市和3个县(区),面积28.9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3%和9%。
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总之,根据规划,中原经济区要建设成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二、焦作发展存在的优势面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机遇,首先焦作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发展的优点是什么,再根据自身的优势制定出好的改革规划。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郑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郑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焦作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5.10•【字号】焦政〔2017〕14号•【施行日期】2017.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郑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焦政〔2017〕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推动郑焦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我市经济增长新引擎,现就加快推进郑焦融合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郑州大都市区的范围,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郑州与焦作等四个地市深度融合,共建现代化大都市区。
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推进郑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借力省五大国家战略,加快郑焦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
郑焦融合发展具备较好基础。
焦作与郑州仅一河之隔,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具有融合发展、互补发展的强劲潜力。
加快郑焦融合发展,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交通、生态等融合发展上开拓创新,加快建设创新焦作、富裕焦作、美丽焦作、平安焦作。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服务郑州大都市区为目标,坚持借势发展、错位发展、竞合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共治共保,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推进郑焦两地互惠互利、行动协调、合作深化,加快实现资源共享、设施联通、资金融通、人才流通的区域发展美好愿景,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大都市区重要门户枢纽城市,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建设作出贡献。
中原城市群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研究

中原城市群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研究摘要:经济发展与快速城市化使得城市资源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加剧。
城市群作为经济、人口、资源等要素聚集的中心,在其快速发展中,出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互不协调的情况。
为此,构建了中原城市群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原城市群的9个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判断,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各个城市协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目的是促进中原城市群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状况更加透明,便于预警和调控。
关键词: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12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城市之间竞争合作的需求日益迫切,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原城市群是中国7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2014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原城市群在中国国家级城市群中综合实力名列第5,位列中西部城市群第1位。
城市群要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
本文立足于次,以中原城市群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的发展思路和模式。
2 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经济、资源与环境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以三个系统的协调度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量化,来认清中原城市群目前的综合发展状况,揭示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中,C为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协调度;k为调节系数,k2。
协调度C反映了经济、资源环境进行组合协调的数量程度,其取值在0~1之间,最大值即为最佳协调状态,反之,协调度C越小,越不协调。
上述协调度仅考虑了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协调度状况,难以反映经济、资源环境的整体发展水平。
为了认清该区域是处于高水平协调发展,还是低水平协调发展,通过以下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做定量评价:其中,D为区域协调发展度,C为协调度,T为经济、资源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数;a、β为待定权数。
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与城乡一体化调控

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与城乡一体化调控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与城乡一体化调控一、引言中原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包括郑州、洛阳、焦作等多个城市。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持续增加,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生态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和评价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生态系统,并探讨城乡一体化调控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生态系统现状分析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对空气质量和水质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由于工业和汽车排放物的增加,中原城市群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同时,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发和水资源的消耗,对水质和土地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空间规划在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空间规划,保护重要的生态节点和自然景观。
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评价1. 指标体系建立为了评价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生态系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从生态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绿化建设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状况。
2. 评价结果分析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城市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四、城乡一体化调控对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1. 资源优化配置城乡一体化调控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减少城市对农村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2. 城乡空间整合城乡一体化调控可以推动城乡空间整合,降低城市周边地区的环境负荷,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调控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农村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向农村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部崛起战略2.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如果说,2003年提出中原城市群的构想时,中原城市群更多地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构思之中,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
那么,2005年《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则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张宏伟的蓝图,中原城市群的模样在人们的头脑中明晰了起来;2006年郑开大道的建成和郑汴城际公交的开通,吹响了郑汴一体化的号角,拉开了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大幕;中原城市群之间的城际公交的逐步开通,让人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一体化建设带来的便利;规划中的九桥飞架将使黄河现天堑变通途,拟建的城际轻轨将让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近若比邻,政策地区差异的逐渐消焦作市区位条件与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研究□苏玉栋(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100)摘要:焦作市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与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十分迫切。
本文在分析焦作区位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焦作融入中原城市群的建议。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焦作;区位条件;一体化Abstract:Jiaozuo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entral he nan urban agglomeration,and it is urgent for Jiaozuo to integrate into 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location condition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on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Jiaozuo integrating into 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Keywords: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Jiaoz uo;location conditions;integration一、中原城市群城市及其功能定位1.中原城市群的概况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巩义、新密、禹州、新郑、偃师、荥阳、登封、舞钢、汝州、辉县、卫辉、沁阳、孟州、长葛等23个城市,34个县城,374个建制镇。
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950万,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10.51亿元,占全省比重的5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778元,为全省平均值的1.5倍。
在中国15个城市群中综合实力名列第7位,位列中国中西部第一位。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郑州市的核心地位显著提升,九市功能和主导产业定位基本明晰,发展的整体合力明显增强;建设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型基本架构,初步形成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奠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完善,形成区域内任意两城市间“两小时经济圈”;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等四大产业带初具雏型;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和谐城市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确立在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领先地位。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根据各市现有基础、发展态势以及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分工与职能如下:表1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城市功能定位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洛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
开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工业基地,郑州都市圈重要功能区。
新乡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轻纺和医药工业基地,职业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北部区域物流中心。
许昌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轻工、食品、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和生态观光区。
焦作国际山水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原材料、重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平顶山中国中部重化工城,中原城市群重化工、能源、原材料、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
漯河中国食品城,中原城市群轻工业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南部区域物流中心。
济源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
除将使人们在中原城市群内尽享“同城生活”。
随着各方的努力,中原城市群已经不仅仅是存在于构想之中,一个活生生的中原城市群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人们走来,中原城市群已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已经切切实实地影响到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正在我国中部崛起。
然而,中原城市群从提出到目前也不过数年时间,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要真正做到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走的路还很长。
二、中原城市群框架下焦作市的区位条件分析1.区位优势①优良的自然条件: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中部为一东宽西窄的狭长平原,因形似牛角,又称“牛角川”。
境内北部山区为南太行余脉,是我国地形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山势雄伟,峡谷众多,植被良好,孕育了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蜚声海内外的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就分布在这里;山前缓坡地带地势开阔、地质坚硬稳固,地层耐力巨大,且近邻矿点、水源、交通干线和城镇,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中部为面积广大冲击平原地带,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全国著名的小麦高产区,享誉世界的“四大怀药”即产于此处;南部黄河滩区面积广大,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生态环境优良,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良好区域。
②独特的地理位置:焦作交通便利,太焦、焦枝、焦新铁路,郑焦晋、长济、焦桐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晋煤外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线路从这里经过。
焦作地处豫晋交界,北越太行与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紧紧毗邻,随着郑焦晋高速公路的贯通,焦作与晋东南地区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由于山西河南两省自然条件与经济特点的差异性明显,两省之间有着较为强烈的互补性,随着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两省间的经济往来会愈加密切,而焦作起到中原城市群与山西能源基地之间桥梁的作用日益显现。
③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007年,焦作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230元,居全省第3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270元,仅次于郑州(34069元)和济源(33199元);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49元,居全省第四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52元,仅次于郑州(3327元)、济源(2219元)和洛阳市(1540元)。
焦作所辖县域地区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人均生产总值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中原城市群中仅次于郑州,居第二位。
焦作市2005年工业化综合指数为61,仅低于郑州(79)、济源(70),居全省第3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段。
2007年,焦作市城镇化率为43.6,居全省第4位,仅低于郑州(61.3)、鹤壁(46.0)和济源(45.0)。
2.制约因素①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不强。
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心城市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经济规模应比较可观,整体实力应比较雄厚,国内生产总值在所属区域中应占有相当的比重,人均GDP应该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这是中心城市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发挥其作用和效能的经济基础。
作为中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和豫西北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焦作,经济实力在河南省和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中的排名位居前列。
然而,焦作中心城市的经济规模相对于整个地区经济总量还相对薄弱,2007年中心城区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只有19.6%,在中原城市群中仅高于许昌,居倒数第二位(表2)。
中心城市经济规模小,人均GDP 水平不高,将会影响焦作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使得其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城市全市GDP(亿元)全市人均GDP(元)市区GDP(亿元)市区人均GDP(元)市区GDP所占比重(%)郑州2486.75340691025.4838038.6241.24开封555.4411855134.9316018.6624.29洛阳1595.3225120551.5235544.9334.57平顶山821.1616976284.5528666.8334.65新乡779.6814095245.7324531.6131.52焦作856.0025230167.7720346.1219.60许昌855.4019968103.8625677.0312.14漯河437.021*******.5520129.4262.14表2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市区产值对比②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的制约。
从自然地理位置上来看,焦作北靠太行山南临黄河,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然而,山水的阻隔也造成了焦作对外交通和联系上的不便,致使焦作与太行山以北,黄河以南地区之间发展联系度不高。
尽管现代交通技术已能突破自然的屏障,拉近区域间的距离,近年来焦作交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焦作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和密切联系山西能源基地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交通位置上来看,焦作偏离河南省十字形交通主干线,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相比,交通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给焦作对外交往带来很大不便。
以焦作火车站为例,不论是停靠的列车数目,还是年客运量,均明显少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也明显偏少。
这种局面与焦作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焦作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处,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境内公路承受着很大的货运压力,使得道路使用寿命缩短,尽管经过多次修建和维护,但部分路段损毁较为严重。
特别是连接境内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有很多与晋煤外运通道相重合,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利。
③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
焦作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在中河南省各城市中工业水平较高,因为焦作的城市发展起步于资源的开发,工业结构中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比重大,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
轻工业依赖农产品原料的特征十分明显,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仍占据优势。
2007年焦作市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8.06,65.68,26.26。
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而工业中又以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大,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比重相对较小,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焦作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焦作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研发水平竞争力差。
焦作市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居中原城市群的第8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居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