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20•【字号】新政文[2006]54号•【施行日期】2006.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新政文[2006]5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望遵照执行。

二○○六年四月二十日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第一章总则一、编制目的编制《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是为了贯彻省《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中原城市群中的郑州、洛阳、开封、新乡、许昌“十”字型核心区的战略意图,进一步落实《新乡市城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新乡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及《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抓住国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发展基础。

二、指导思想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金融、通讯、电力、交通同城建设为重点,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整合区域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协调发展,形成整体合力,加快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着力打造中原地区加工工业基地、高素质人力资源培育基地和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促进中原城市群崛起。

三、规划范围都市区规划是以市区为中心,以30分钟通勤圈所覆盖的范围为区域,包括辉县市、卫辉市、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等5个县(市)。

拓展区指封丘、长垣两县。

四、编制依据(一)世界银行城市联盟起草的《新乡都市区发展战略》;(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三)市委、市政府2003年制定的《新乡市城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四)市委、市政府2004年制定的《新乡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五)《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原区 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中原区 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中原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一、前言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促进中原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我们制定了中原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这一方案将在未来十年内指导该区域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确保区域内各个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1. 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中原区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2. 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

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

3.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4.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三、发展战略1. 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城市功能区划,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市政设施,优化交通网络,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低碳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提高居民环境素质。

4.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

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四、实施措施1. 加强政府领导。

建立中原区总体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2. 强化规划落地。

结合中央和地方政策,制定详细的中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切实推动各项规划的具体实施。

3. 加大投资力度。

增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中原区的资金投入,支持规划实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4. 健全法律法规。

修订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规划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5. 优化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加强项目监管和评估,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6. 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渠道宣传中原区总体规划,加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五、监测评估1.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制定相关指标体系,对规划实施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 建立信息系统。

建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规划实施情况,提供决策支持。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发布 未来郑州是这样子的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发布 未来郑州是这样子的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发布未来郑州是这样子的《中原城市群进展规划》提出“将郑州打造成为国际性枢纽城市”将来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半小时、1小时和1.5小时交通圈,形成跨区域多路径的现代交通网络“建国际性枢纽城市对郑州是一个很大提升”在《中原城市群进展规划》(简称《规划》)里,首次提出要把郑州打造成“国际性枢纽城市”,支持建设洛阳“全国性枢纽”。

此前,包括《河南省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方案》中,有关郑州的定位,也只是“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没有提到建设国际性枢纽城市。

对于洛阳和济源人民最为关怀的“呼南通道”走向问题,《规划》里正式提到要“讨论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建设可行性”,或许“呼南通道”走向真的有其次种选择。

此外,郑州南至开封、开封至新乡、郑焦城铁云台山支线、洛阳至平顶山至漯河至周口至商丘等城际铁路也将被正式拿出来“规划讨论建设”。

【概念】将郑州打造成为国际性枢纽城市支持建设洛阳“全国性枢纽”解读: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进展讨论所所长王建国《规划》提出“将郑州打造成为国际性枢纽城市”,对于目前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无论从功能作用还是地位,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国际性枢纽城市”的定位势必是基于郑州地处国家普铁、高铁大十字枢纽上,基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基于郑州地处中原的区位,所以郑州作为国际性枢纽城市是有基础的。

另外,郑州航空港区作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进展先行区,这一战略的第一个定位就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而且,国家提出郑州要“买全球、卖全球”、郑州机场作为国家八大门户机场之一这些条件,都可以支撑郑州成为国际性枢纽。

同时,在这个基础上,郑州无论是高速大路、“米”字形高铁还是航空港等其他交通形式,都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这样,郑州具备了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条件。

此外,国家已经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枢纽城市的定位和国家中心城市也是相配套的。

国际性交通枢纽建设,也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原城市群规划及实践

中原城市群规划及实践
题之一;并于1996年正式列入河南省“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建设规划。
• 2000年的《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和2003年8月出台的《河南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若干年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布局和调
整的中心是构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 2003年,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列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年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R(km)
58.739 60.582 62.204 63.655 64.967 67.459 69.923 73.050 75.768 79.378 84.697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
城市 郑州 洛阳 平顶山 新乡 开封 焦作 许昌 漯河 济源
0 4806.09 1852.23 10276.32 8227.45 2722.05 4412.42 1024.21 522.53
郑州
洛阳
4806.09 0 720.77 1265.27 957.51 1538.96 739.46 272.72 1061.81
平顶山
1852.23 720.77 0 554.81 404.73 261.26 4873.62 815.35 49.31
新乡
10276.32 1265.27 554.81 0 1444.6 5618.28 1040.02 321.94 269.63
•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 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 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 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 联系圈。
• 从全国城镇体系发展布局看,中原城市群位
于京广、陇海两大城镇发展轴的交汇处,是 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和西部地区战略资源输出的重要通道。加快
中原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中原崛起、 推动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 时,作为一个近亿人口的农业大省,中原城 市群的建设发展,将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 转移就业方面发挥重要的承载作用,从而防 止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盲目无序涌入沿海大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02月23日17:25 来源:发改委网站【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注:此稿为金融界网站补发发改委网站2006年06月19日文章编者按:中原城市群不仅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而且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也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河南省有关方面组织编制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进行了统筹规划。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现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

区域土地面积为5.8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全省的35.1%;总人口4012.5万人,占全省的41%。

2005年,区域实现生产总值5914.8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09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6.1%和62.5%;城镇化率达到3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

一、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中原城市群是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内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进程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与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及其他城市群发展相互呼应,并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

现阶段中原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竞争力较弱、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

依据现实基础与发展要求,初步考虑,“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创新发展机制,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放大整体优势,增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将中原城市群建成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平台,形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带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

从9城到30城 十余载中原城市群终成“大群”

从9城到30城 十余载中原城市群终成“大群”

从9城到30城十余载中原城市群终成“大群”核心提示|中原城市群,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历经10余年时间。

从九个城市到30个城市,一步步进展壮大,集体抱团,升级为“国家队”,这是中原城市群进展史上的新高度、新标杆、新境界,并将主导将来中原地区进展。

有专家表示,14个城市的核心区和16个城市联动辐射区的提出,颇有新意,将来可实现1加1大于2倍增效应。

中原城市群的五个战略定位第一个定位是:经济进展新增长极。

其次个定位是: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第三个定位是: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

第四个定位是: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

第五个定位是:绿色生态进展示范区。

溯源|上世纪八十年月中原城市群已现雏形中原城市群如同一颗钻石,在经受不断的打磨和雕刻后,在全国大的进展战略布局中,越来越灿烂夺目。

2023年,中原城市群首次被提出来。

在该概念提出前,中原城市群已经有一个早期的雏形,这个雏形就是我国较早的城市群概念——沿黄河城市群。

上个世纪八十年月,河南省提出建设沿黄河城市群,包括沿黄河8省区,分别是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

“这是国内首次提出的城市群概念。

”省政府参事、原省发改委经济讨论所所长郑泰森说,正由于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后来中原城市群的“开枝散叶”。

2023年,河南编制了《中原城市群战略构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月的六个城市基础上,范围再次扩大,最终定下9个城市,又增加了漯河、平顶山和济源。

2023年,河南省大力推动郑汴一体化建设,这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举措。

随后,郑新一体化、郑许一体化的建设,也进一步加快。

两年后,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中原城市群”的表述,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和完善,也首次明确提出“一极两圈三层”的总体布局。

中原城市群的概念从9个城市,再度扩大到18个省辖市。

如今,距离中原城市群概念首次提出,已经过去十多年。

去年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进展规划》,这是继长江中游、长三角、成渝、哈长等城市群之后,国家批复的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规划。

第七个国家级城市群诞生!涵盖5省30个市(名单)

第七个国家级城市群诞生!涵盖5省30个市(名单)

第七个国家级城市群诞生!涵盖5省30个市(名单)2017-01-10 10:12:00 来源:央广网特约撰稿张赛男上海报道导读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范围涵盖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等5省30个市,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等了14年,中原城市群规划终于等来了国家批复。

特约撰稿张赛男上海报道导读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范围涵盖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等5省30个市,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等了14年,中原城市群规划终于等来了国家批复。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

根据规划,中原城市群范围涵盖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等5省30个市,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另外,《规划》还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五大定位,包括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郑州核心地位强化早在2003年,河南发改委就提出了包含郑州、开封、洛阳等9个省内城市的“中原城市群”概念,但未获国家批准。

据当地学者透露,可能是因为这个范围太小,更像是河南省自己的城市群,不适合做一个国家级战略。

河南省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原城市群的规划。

2006年,河南省有关方面组织编制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在9个城市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个县级市、县、建制镇,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在此过程中,“郑汴一体化”率先发力,郑州和开封逐渐走向深度融合。

基于郑州大都市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基于郑州大都市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基于郑州大都市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作者:常美龄来源:《财讯》2018年第24期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中部,以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毫州市、河北省邯郸市、邢台枣,山东省聊城枣等5省30座地级市。

是目前城市群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被誉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2016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中原城市群规划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挑战,为更好实施规划提供理支撑。

中原城市群规划机遇和挑战中原城市群规划(1)规划的目标中原城市群规划提出的目标是要实现三个突破,分别为:1.交通方面突破,要研究编制郑州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的网络规划,来推进一批城际客货分离的快速通道的建设,以此构建由多种模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大都市区交通网络。

2.产业突破,就是要规划布局六条产业带,以交通连接为突破口,率先启动了郑州到开封的创新创业走廊,航空港区到许昌的产业带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项目。

3.生态建设突破,主要是启动沿黄河生态旅游带的规划和建设,来加强重点生态基点的建设。

(2)规划的内容一是,在综合交通方面,致力于打造郑州大都市区交通网。

加快发展郑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连接周边组团的市域(郊)铁路,实施干线公路城区段外迁,布局货运专用通道,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城市快速路网为基础的都市区交通廊道。

拓展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形成布局合理、层级明晰、分工明确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二是,在产业规划上,建设开(封)港(区)产业带、许(昌)港(区)产业带、郑(州)新(乡)产业带、郑(州)焦(作)产业带、荥(阳)巩(义)产业带等产业带,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材料、健康休闲等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医疗健康等产业,打造绿色制造和休闲旅游密集带。

3.在生态建设上,建设生态文化公同,建设成未来真正的绿城和生态廊道。

建设生态航空大都市,将郑州航空港定位于科技文明、中原腾飞、人、商、绿、城和谐发展大都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这里将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原城市群将来什么模样?6月12日省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中,中原城市群九大城市功能定位更加明确,通过整体规划,实现真正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突出中原城市群组团优势,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使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城市群中稳做“龙头”。

一、中部4大城市群比较从统计数字上看,2005年无论是城市群体规模,还是综合经济实力,中原城市群均居我国中部地区4大城市群之首。

生产总值2005年中原城市群实现生产总值5914.82亿元,分别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1.38倍、2.45倍、1.90倍。

地方财政2005年中原城市群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09亿元,分别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1.5倍、2.38倍、1.89倍。

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中原城市群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0.55亿元,分别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1.53倍、2.15倍和1.69倍。

地方财政增长速度2005年中原城市群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为32.2%,分别高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54.4、44.3和43.8个百分点。

唯一一个排名第二的是发展速度,略低于皖江城市带。

省发改委主任林景顺说:“2006年以来,中原城市群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季度,中原城市群9市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占到了全省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发展新概念新闻发布会称,《纲要》已由省政府正式印发,这标志着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纲要提出的“集合城市”、“共生城市”、“经济城市”等城市群发展新概念,引人注目。

1.强化城市整体功能的“集合城市”《纲要》系统地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框架结构,明确提出中原城市群九市通过在空间、功能、产业、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努力形成作为一个城市群体发挥作用的集合城市。

在空间上形成三大圈层——以郑州为中心的都市圈(开封作为郑州都市圈的一个重要功能区)、紧密联系圈(其他7个结点城市)和辐射圈(接受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的周边城市)。

在产业上,发展重点向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新郑漯京广、新焦济南太行、洛平漯等四大产业发展带集聚,通过“产业簇群化”发展,努力形成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共生城市”理念兼顾新老城区《纲要》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城市体系基本架构为:构建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其他省辖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相协调,功能明晰、组合有序的城市体系。

根据现阶段城市规模加速扩张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共生城市”的理念,积极引导各市在加快新城区建设的同时,兼顾老城区的有机更新,实现共同发展。

3.打破“区划城市”突出“经济城市”《纲要》注重打破传统“区划城市”束缚,突出“经济城市”的发展定位。

从城市功能定位入手,以产业定位为重点,研究提出了不同城市的定位,以指导各市突出城市特色,努力避免产业同构、重复建设现象。

以郑汴一体化为突破口,打破传统行政区划束缚,从功能、城区、空间、产业、服务、生态等六个方面,具体提出了加快两市发展对接的基本途径,努力促进两市的发展融合。

对跨区域的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集中布局;同时深化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行政区域有序调整,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

三、中原城市群发展构想到2010年,中原城市群的生产总值要超过1万亿元;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的人均生产总值要超过5000美元;财政收入在全省的比重要超过75%。

作者: longsea2006 2006-8-15 17:22 回复此发言--------------------------------------------------------------------------------2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1.地位:中西部增长极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含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市在内的城市密集区。

区划内现辖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地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流域;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5.1%;2004年年底,区域总人口398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41%。

从全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布局来看,在中西部地区,中原城市群是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内,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与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及其他城市群发展相互呼应,并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并将成为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未来:人均GDP5000美元“十一五”期间,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郑州市的核心地位显著提升,9市具有基本明晰的功能和主导产业定位,整体合力增强;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等四大产业带初具雏形,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形核心区,奠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完善,形成区域内任意两城市间两小时内通达的经济圈;城市功能显著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和谐城市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到2010年,中原城市群的生产总值要超过1万亿元;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的人均生产总值要超过5000美元。

3.布局:城市定位分三级《规划纲要》对中原城市群中的每座城市,都给出了清晰的定位,将郑州定位为中心城市,洛阳为副中心城市,开封等7市为支点城市,巩义等作为节点城市,并努力将新郑等小城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郑州市〕城市定位:河南省省会、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发展布局:中心城区(郑州市8区)组团+荥阳—上街组团+中牟组团+航空港组团+卫星城(巩义、登封、新郑、新密四市)。

由于在地形上呈现出“南沟北河”的基本特征,向东与开封空间距离较近,且为广阔原黄泛区,土地沙化,发展成本较低;向西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区、上街区及连绵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洛阳相连接,城镇和产业密集度较高。

“十一五”时期,郑州市中心城区主要向东扩展,同时通过城区的部分产业转移拓展西部。

在区划上适时将中牟、荥阳撤市(县)建区,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

其中,近期建设的重点是郑东新区。

2010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00万;2020年超过4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万。

〔洛阳市〕城市定位: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职业培训基地、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

根据定位,洛阳承担辐射带动豫西地区等重要功能。

发展布局:中心城区组团+卫星城(偃师、孟津、新安、伊川四市县)。

“十一五”时期,其中心城区主要向东南方向发展,近期重点在洛河南岸、伊洛河之间建设洛阳新区,并向偃师顾县镇、诸葛镇拓展。

〔其他市〕支点城市:《规划纲要》将开封、新乡、许昌、漯河、焦作、济源、平顶山定位为中原城市群东部、北部、南部、西北部、西南部重要的支点城市。

节点城市:在郑州与洛阳、郑州与许昌之间县级城市中,选择人口规模大、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巩义、偃师、新郑、长葛等市(县),作为重要的节点城市加快发展。

作者: longsea2006 2006-8-15 17:22 回复此发言--------------------------------------------------------------------------------3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小城市:考虑到中小城市在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布局中承担着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农村发展、吸引人口聚集、支撑城市网络体系的重要功能,“十一五”时期,在发展壮大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同时,还将加快中小城市和有产业支撑的小城镇的发展步伐,努力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旅游景区和面向农村、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人口密集区。

力争新郑、新密、新安、伊川、辉县、长葛、禹州、舞钢8市(县)市区人口超过20万,进入中等城市行列。

2020年,力争登封、卫辉、汝州、长垣、孟津、沁阳、尉氏、孟州、宝丰等9个市(县)成为中等城市。

4.产业:形成四大产业带《规划纲要》要求推动优势产业向基地化方向发展,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向园区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基地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带动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外围空间形态的变化,努力培育形成四大产业发展带: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这是我国陇海产业带上城镇和产业密集度最高的区段之一,也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战略通道。

其规划建设布局将按三个层面展开,一级层面为郑州、洛阳、开封市区;二级层面为巩义、偃师两个重要的节点城市;三级层面为义马、新安等其他9个节点市(县)。

新—郑—漯(京广)产业发展带:这是我国京广产业带的重要区段,以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107国道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北京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为依托,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新乡、郑州、许昌、漯河4市和所属的卫辉、原阳、新郑、长葛、尉氏、临颍6个县(市),承担着辐射鹤壁、安阳、濮阳等豫北地区和驻马店、信阳等豫南地区的功能。

新—焦—济(南太行)产业发展带:该产业带是我省豫西北地区重化工业密集区,产业基础比较好,背靠山西能源基地,紧揽晋煤外运通道,水资源和煤炭等重要矿产资源丰富,具有集中连片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洛—平—漯产业发展带:该产业带以洛阳—南京高速公路、省道、焦枝线中段、孟宝铁路为依托,依次穿越洛阳、平顶山、漯河三个市区和所辖的汝州、宝丰、叶县、舞钢等市(县),向西南连接辐射南阳等豫西南地区,向东连接辐射周口等豫东地区。

四、城市空间发展和功能对接“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重点依托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和新—郑—漯(京广)产业发展带,率先推动郑汴、郑新、郑许之间的空间发展和功能对接,努力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产业集聚、城镇密集的大“十”字形基本构架。

1.郑洛互动■形成五条快速通道■工业基地跨市交通改造:为推动郑洛互动发展,目前我省正在积极建成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全面完成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拓宽改造和310国道郑州至洛阳段一级公路改造升级任务,连同郑少和少洛高速公路及既有陇海铁路,在郑洛之间形成五条快速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