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概述
罗宾·库伯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将作业分为:
(1)单位水平作业
(2)批次水平作业
(3)产品水平作业
(4)维持水平作业
8
任务
作业链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由各种作业 所构成的。这些作业是前后有序、相互 联系的有机整体。企业为了满足顾客的 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前后有序、相互联 系的作业集合体就称为作业链。
价值链
5.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又称成本库,是指构成一个 业务过程的相互联系的作业集合,用来汇集 业务过程及其产出的成本。作业中心有助于 企业更明晰地分析一组相关的作业,以便进 行作业管理以及企业组织机构和责任中心的 设计与考核。
11
任务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的成本和 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以作业为中介联系 在一起,“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法的实质就是在资源耗费与产品 耗费之间借助作业这一“桥梁”来分离、归纳、 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
任务
3.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既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又是一种管
理工具,它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即作业成本计算法和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种着眼于“作业”,依据作业资源的消 耗情况(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再依据作业对最终 成本的贡献方式(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最终归集到产品,由此 得出最终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管理同样也必须基于“作业”,根据作业成本计算 法的计算过程,对生产过程甚至整个企业内部的作业链和价值链 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改进生产及整个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的目的。
(1)资源动因
反映资源消耗量与 作业间的关系,是把总分 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 各项作业的依据。

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作业成本法是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用于计算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以及成本分配。

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发展,作业成本法逐渐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结合历史背景以及企业实践,探讨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作业成本法产生于工业化的初期。

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知道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以便确定合理的售价和准确的利润率。

于是,人们开始探索一种能够准确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这就是作业成本法。

早期的作业成本法主要是基于直接成本计算,即只计算直接与产品制造相关的成本,例如原材料、人工费用等,忽略间接成本。

当时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线比较简单,因此直接成本很容易计算。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并增加了更多的环节,间接成本也越来越多,使得仅计算直接成本已无法满足成本分析的需求。

因此,人们逐渐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去准确计算间接成本的分配,以便实现更加准确的成本计算和分析。

二、作业成本法的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制造流程的日益复杂,作业成本法开始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成本管理方法。

在上个世纪,作业成本法进一步发展,不但考虑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配问题,还考虑了如何处理进程成本、逆向成本等复杂问题。

这个时期的作业成本法主要应用在制造业领域中。

目的是为了在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中,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具体来说,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作业成本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使得企业生产线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个背景下,活动成本法、盈余成本法以及战略成本管理法等新的成本管理方法相继诞生,成为作业成本法的补充。

但作业成本法同样在不断发展,例如,现代作业成本法已经逐渐从复杂的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和公共管理方向延伸。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3)产品水平作业(Product-Level Activities):为支 援各种产品的生产而从事的作业。这种作业的成本与单位 数和批数无关,但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成比例变动,如顾客 关系、产品分类、产品工艺设计等。 (4)维持水平作业(Facility- Level Activities):为 维持工厂生产而从事的作业,这种作业的成本,为全部生 产产品的共同成本,如工厂管理、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 通用照明、热动力等。

香港1999年调查作业成本在香港的应用状 况如下图所示:


作业成本的应用已经由最初的美国加拿大和英国 向澳洲、亚洲和欧洲扩展。 在行业应用领域方面,也有最初的制造行业扩展 到商品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机构、医疗卫 生等公共品部门,甚至出现了在政府部门和教育 部门的应用。 公司内部会计和财务部门是使用作业成本法信息 最多的部门,其他按照使用频率依次为生产部门、 产品管理、工程设计和销售部门,应用最多的领 域包括生产加工、产品定价、零部件设计和确立 战略重点。
两种方法比较
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高产量、生产 过程简单的产品成本计算结果显然高于作 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而低产量、生产过 程复杂的产品计算结果则恰恰相反。造成 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后一产品每件 所消耗的间接费用显著高于前一类,而传 统成本计算法却无法对此做出反映。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不良后果
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本月资料如下: 项 目 A产品 产量 100件 单位产品机器小时 3小时/件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 100元/件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 55元/件 制造费用总额 395,800元 (一)要求: (1)分配制造费用给A、B产品; (2)计算A、B产品的单位成本。 B产品 8200件 2小时/件 90元/件 60元/件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新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新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新发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其产生和发展源于企业对于更精确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当代的新发展。

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通过将企业所进行的各种作业划分为不同的成本池,然后根据产品或服务消耗的作业量来分配成本。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更精确地核算产品的成本,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优化企业的各种作业。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作业成本法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产生,当时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成本压力和竞争环境。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成本情况,同时也无法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成本控制和优化手段。

因此,企业开始探索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满足自身对于更准确的成本信息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作业成本法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成本管理工具。

作业成本法的新发展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于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作业成本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这种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和作业成本池化,然后根据产品或服务消耗的作业量来分配成本。

同时,作业成本法也在不断发展新的应用领域,例如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预算编制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智能化和大数据技术来改善和优化作业成本法。

例如,通过引入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企业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作业数据,进而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性和效率。

结论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成本管理工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它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企业对于更准确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应用领域和优化方法。

在当代,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业成本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业成本法的历史发展及基本原理(陈婉秋)---副本-(3)

作业成本法的历史发展及基本原理(陈婉秋)---副本-(3)

作业成本法的历史发展及基本原理(陈婉秋)---副本-(3)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成本法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原理院别经贸学院专业名称会计学班级学号1090220学生姓名陈婉秋指导教师张亚辉2012年6月15日作业成本法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原理摘要本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产生的时代背景、起源与发展以及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目的是使读者了解作业成本法,为管理会计的其他方面奠定基础。

可靠有用的成本信息能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各类管理决策,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的控制和评价依据,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并不能提供更准确的相关信息,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是通过追踪作业活动,动态地反映、计量作业成本,并以作业为基础计算的产品成本,用以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它是现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因果关系,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再按照产品等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等成本对象。

作业成本法运用数理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对传统成本进行重新分类和计算,将成本更合理地计入产品中。

由于作业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法的诸多缺点,现在,许多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都在积极尝试推行作业成本法。

关键词: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作业,资源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activity-basedcostingAuthor:Chen WanqiuTutor:Zhang Yahui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the background, origin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other aspect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Useful and reliable cost information to help businesses make the right types of management decisions for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to provide accurate control and eval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raditional costing methods can not provide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activity-based costing emerged . Activity-based costing to track work activities, dynamically reflect the measurement of operating costs, product costs and operating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of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a cost calculation method. It is the basis of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of the activities consume resources, the cost of resources allocated to the job,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of oper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ducts and other cost objects, operating costs allocated to the product cost object. The operating cost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cost of re-classification and calculation, a more reasonable cost is included in the product. The operating cost method to overcome the many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cost method, and now, many of the better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companies are actively trying to implement activity-based costing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 activities,resources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第1页目录目录 (1)1绪论 (2)1.1选题背景及意义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课题的研究方法 (2)2 作业成本法的起源与发展 (4)2.1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4)2.2作业成本法的定义和起源与发展 (5)2.2.1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 (5)2.2.2 作业成本法的起源与发展 (5)3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7)3.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 (7)3.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8)结论 (10)参考文献 (1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第2页1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自提出以来,在理论界广受推崇,被视为当代管理会计的重大发展成就之一,也被视为新一代革命性的成本管理系统。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及理论研究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及理论研究

成本库 (Cost , pool ) 的建立进行了深人透彻的分
析 和探 讨 。这些论 文成 为人们研 究作业 会计 的必 备参 考文献 ,为此库 拍 和 卡普 兰也被 称 为作业 成 本会计 研究 的代 表人 物 。 此后 , 科技 的发展 与应用 成为 时代 的主旋律 , 学术界 也掀起 了对作业 成 本法 的研 究高 潮 ,其 中
作业 是 由人力 、机器 、技术或设 备执行 的任 务, 是企业 生产 经 营过程 中相互 联 系 的活动 , 业 作 可 以作 为企业 划分控 制和管 理 的单元 。企业 经 营 过程 中的每项 环节或 生产过 程 中的每道工序都 可 以视 为一 项作业 。作业 的划分是 从产 品设计 开 始 到物料供应 , 生产 工艺 流程 的各个 环节 、 从 质量 检 验 总装 到发运 销售 的金过 程 。
(二 )作业
料 ) 的核算仍然 与传统 成本 制 相 同。 作业成 本法 的 基本 思想在 于尽量 根据成本 发生 的因果关 系 ,将
资源耗费分配至产 品( 或其他成本计算对象 ) 上 。 二 、作 业成本 法在 国外会计界 的产 生及发 展
现状
最早 对 “ 作业 “ 进行 探讨 的是美 国杰 出的会 计 大 师 埃 里 克 科 勒 。科 勒 教 授在 1952 年 编著 的 《 会计师词典》 , 中 首次提 出作业 、 作业帐户 、 作业 会计 等概念 。科 勒 的作 业会 计 思想 主要是 为 了适 应会计 预算 和控 制 的发 展需 要 ,但 在 实务 中并 没 有得 到认 可 。另一位 美 国人 乔 治 斯托 布斯 最早
一 、 业成本 法 的基本概念 作 ( 一 ) 作 业成本 法的基 本假 定 作 业成本 法认 为: 作业 消耗 资 源 , 成本对 象耗 用作 业 ; 作 业是 成本计算 的核 心 ,而产 品的成本 则 是制 造 和传 递产 品所需 全部 作业 的成本 总和 。 成本计算 的基 本对象是作 业 。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是怎样的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是怎样的

作业成本法的产⽣及应⽤是怎样的作业成本法⼀般指ABC成本法。

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的产⽣及应⽤是怎样的?请跟随店铺⼩编⼀起在下⽂中进⾏了解。

作业成本法的产⽣及应⽤是怎样的⼀、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认识,要从以下⼏个基本概念着⼿。

(1)作业与作业中⼼⼴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切经济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成本,有的不会发⽣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

因为我们的⽬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成本的作业;⽽从管理⾓度出发,⽆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

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附加价值,并会发⽣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个基本经济特征:①作业是“投⼊——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顾客需要⽽建⽴的⼀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

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个集合。

表⽰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项作业转移为另⼀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3)成本动因(Cost drivers)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中提出来的。

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和国内外发展历程的介绍,论述了作业成本法从理论到实际运用的过程,对作业成本法的今后发展和运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标签: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发展;作业1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1)适时制生产系统的实施,为作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创造了重要的应用条件。

适时制使传统的“交易基础成本计算”或“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受到强烈冲击,并直接导致作业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作业成本会计因适时制的产生而产生,又因适时制的发展而发展。

(2)由于变动成本法在实践中运用地不理想,所以企业家目前更注重的是完全成本法。

实务工作者认为短期变动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种不充分的计量尺度。

他们倾向于把固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之中,以全部成本作为产品的长期制造成本,实务工作者对完全成本法的这种浓厚兴趣,就成了作业成本会计产生的现实土壤。

(3)在高新科技条件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制造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许多企业更加需要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更加关注成本计算方法。

过去看起来是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新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扭曲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及管理需要的现象。

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都追溯到产品中去,直接成本由于归属对象明确,可以做到准确分配,而间接成本的发生动因却比较多,笼统以单位水平动因来分配,在制造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将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时代的变革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改进和完善管理技术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随着企业对成本计算的准确度要求,作业成本法慢慢地走入了企业成本管理者的视野中。

2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1)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杰出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科勒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算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