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通过三天时间的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实践,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得体会。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三、循环经济对我国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我们应

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因而必须注重两端,一方面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而是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转移。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发展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考试试题十201907150237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十) 生物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 B. 氨基酸、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含氮元素 C. 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D. 抗体、受体、酶和神经递质都具有特异性 2. 下图是细胞结构或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乙丙丁 A. 以上细胞结构或细胞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有机物 B. 甲、乙两种结构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具有丙结构的生物比丁高等 C. 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丁中不含甲、乙、丙 D. 甲、乙、丙、丁在进行相应生命活动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和水的消耗 3. 右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为ATP酶,在图 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 B. 吞噬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 C. 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 D. 氧浓度变化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 4. 某实验小组利用从3种生物材料中提取的H2O2酶分别探究其最适pH,记录数据绘制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新鲜猪肝中提取H2O2酶时,需将鲜猪肝充分研磨,以利于H2O2 酶从细胞中释放 B. 酵母菌前期培养可在25 ℃、一定转速的摇瓶中进行,以利于 酵母菌大量繁殖 C. 图示马铃薯酶液中H2O2酶的最适pH为7.2,鲜猪肝酶液中H2O2 酶的最适pH为6.8 D. 图示pH范围内,三种材料中的H2O2酶活性比较是鲜猪肝>马铃 薯>酵母菌 5. 右图甲表示水稻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

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1 王明远(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On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Wang Mingyua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Tsinghua University Law School, Beijing 100084)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了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产生和发展的状况,随后分析了我国的若干代表性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通过这些法律的制定或者修订,应当确立和完善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考虑进一步制定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循环经济概念废弃物 在我国,循环经济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2,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循环经济概念。因此,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立法工作的角度看,都需要首先对这一基础性的概念进行认真分析和明确界定。 综合看来,循环经济是人们对“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产物,是克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之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反应和有效尝试,是一种试图有效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关系的新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践首先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其中尤以德国和日本两国最为发达。 一、“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发展与启示 作为学术性概念,多数学者都认为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理论。但最先明确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的却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开始作为实践性概念出现在德国。几乎是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与之含义相近的循环社会实践活动3。90年代末,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我国并开始广为使用4。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法制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直接驱动因素在于,采用传统的填满方式处理废弃物时占地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高。再加上资源的匮乏,促使其为了减轻垃圾处理压力和节约资源而走上了针对废弃物的“循环经济”之路。而这种对废弃物的管理要求又必然涉及生产与流通环节,导致这些 1世界银行资助“循环经济立法”项目阶段性成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而非整个项目的最终观点。2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所作的不完全统计,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多达40余种。参见《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3参见徐嵩龄,《为循环经济定位》,载《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总第13期),第63-64页。 4参见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60页。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国际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传统发展道路导致了全球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这在二战后工业高速发展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这迫使人类开始审视自己走过的发展之路,高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持下的高速发展愈来愈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人类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联合国授权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此作为指导方针,制定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在这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造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都在寻找解决这一危机的办法,种种解决方案都被提到了各国领导人,各大企业老总的手中,在这其中,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是被各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皆认为是最佳答案。因此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又为越来越多的世人所重视和关注,被誉为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最佳办法。世界各国都开始把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提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了一系列的促进活动。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没有自然的存在、自然的恩泽和自然的完美,人类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人类不仅要在自己的欲求和自然的资源和环境之间建立起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而且还要富有远见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我们需要环境文明,需要环境道德和环境伦理,需要伙伴关系,需要友爱和责任。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应该去保护它、去回馈它、去帮助它。这是环境伦理最基本的内涵了。遗憾的是,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崛起、欲求的增加使得我们越来越离开了文明的本质。人类大大小小的苦恼都来自文明的异化,我们所看到的文明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是将自然的演变命运排斥在外的文明,时代在呼唤新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观,在我看来,就是将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发展观,就是将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就如何回应人类的理念作为对一切问题考虑出发点的发展观,因此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互相协调,然后才谈得上实现社会总体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一、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在古代。在很久以前,人们便发现了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循环经济工作总结》的详细文章,希望对网友有用。篇一: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工作总结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工作总结 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 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建设五大基地、构筑我市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后,在市领导的关怀和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藁城市、栾城县、裕华区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化工基地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目前,化工基地一期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累计完成投资11.12亿元,500万吨炼油扩能龙头项目已建成投产,一期、二期道路建成通车,园区内排水工程完工,16万吨己内酰**、10万吨环己**、20万吨硫酸、5万吨氨基乙酸、园区外排水、22万电站和水厂项目开工建设。 一、以加快化工基地启动建设为目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前期工作,为一期项目全面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20XX年6月市政府成立了化工基地建设指挥部,划定了化工基地5.44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利用6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了1150亩基本农田的调整规划和征地任务。今年4月,为适应项目建设的需要,市里决定进一步理顺化工基地的管理体制,按照市县共建原则,派出筹备组进驻基地开展项目建设组织协调工作,5

月31日根据市编办批复,成立了化工基地管委会,注册了化工基地开发公司,搭建起了化工基地建设的平台。从筹备组进驻化工基地以来,范文写作迅即对20XX年化工基地建设工作做出了安排,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克服了人员少、工作头绪多、项目问题多、协调任务重等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管委会一班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在土地和规划上,全部完成了一期项目征地工作,使化工基地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可能。高标准完成了基地建设详细控制性规划。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十一五”行业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基地的“三化合一”产业链规划,突出了基地特色和建设目标。特别是对一期项目规划进行了科学完善,完成了化工中路连接东三环、石炼中路南延和基地排水、排污、供水、供电的建设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保证了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在完善管理体制上,调整了化工基 地建设领导小组,充实加强了领导力量,进一步明确了管委会、三个相关县(市)区、入区企业的职责任务,建立了对重大问题的工作机制,三个县(市)区都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挂帅的基地建设办公室。同时,基地管委会还就重要问题主动向相关县(市)区和所涉乡镇主要领导沟通情况,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市县共建体制基本理顺,最全面的形成了建设化工基地的合力。在拆迁补偿工作中,把做细做好群众工作和按政策按规定搞好拆迁补偿作为今年项目启动工作的重点,

环保知识竞赛复习题

环保知识竞赛复习题 1.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几月几日? 6月5日 2. 据联合国最近发表的观测报告说, 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80亿 3. 人类最早的环境法令是什么?《汉谟拉比法典》。 4. PH值小于多少的雨水称酸雨? 5.6 5. 地球上的淡水, 绝大部分分布在哪里?冰川 6. 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行为,向环保部门举报应拨打什么电话号码?12369。 7. 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怎样做?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8. 世界上平均多长时间就有一个人因吸烟而死亡?10秒钟 9. 废弃塑料在自然界中自行降解大概要需要多少年?100—300年。 10.城市污水主要包括什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1.汽车排出的氮氧化物有95%以上是什么气体?一氧化氮。 12.在大气污染物中,对植物危害较大的是什么气体? 二氧化硫和氟化物。 13.我国每年污水处理率为百分之几? 25%左右。 14.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哪类人群智力?儿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什么时间通过的?1989年12月26日 16.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什么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17.我国能源资源有限,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多少。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0.7% 18.目前我国受污染的河流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几?90% 19.最新修订的节能法将什么确定为基本国策。节约资源 20.环境保护工作以什么措施为本,靠什么措施起家的? 教育为本,宣传起家。

21.吸烟危害健康,你知道香烟中含那种主要致癌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尼古丁;钋-210。 22.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大气条件恶化、导致物种绝灭的主要原因是?滥砍乱伐森林。 2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何时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2008年6月1日 24.土壤变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类的活动和气候的变化。 25.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臵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怎样处理?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26.对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危害后果怎样处理? 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27.一节1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一粒扣式电池可污染多少立方水? 6万立方米。 28.世界上最大的熊是什么熊,有3米多长,750-800 千克。棕熊 29.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是在哪一位领导人的倡导下开 创起来的? 周恩来。 30.如何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绿色植物的面积 31.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什么? 阿尔金山保护区。 32.乳山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地地址在哪里?乳山河。 33.汽车行驶中产生的尾气中对大气造成危害最大的成份是什么。二氧化碳 34.乳山市大气自动监测站主站设在哪里?乳山市环保局。 35.乳山市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康家村北,是什么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 2002年。 36.当今世界人为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什么?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

公需科目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考试参考答案

用编辑菜单查找功能输入试题关键词找答案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试卷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 经济危机 B. 气候变化 C. 全球合作 D. 知识经济 2. 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 )种气体。 A. 4 B. 5 C. 6 D. 7 3. 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 B )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4.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 D )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A. 美国 B. 中国 C. 日本 D. 英国 5. 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C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 6. 发达国家中,( D )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 7. 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 倒“V”形 B. “V”形 C. 倒“U”形 D. “U”形 8.(D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A. 经济发展阶段 B. 资源禀赋 C. 消费模式 D. 技术进步 9.(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 老布什政府 B. 克林顿政府 C. 小布什政府 D. 奥巴马政府 10. 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 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 美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日本 11. 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 印度 B. 中国 C. 巴西 D. 南非 12. 2010年“阿尔法文图斯”风能电站的并网发电标志着( D )的海上风电进入大发展时期。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13. 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 A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 进口 B. 出口 C. 进出口 D. 生产 14.( C )的发展使得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A. 农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服务业 15. 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的增加将主要来自( A )。 A. 发展中国家 B. 发达国家 C. 俄罗斯 D. 印度 16. 中国能源消费以(A )为主,而优质能源的利用存在“先天不足”。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核能 17. 我国目前唯一现实的能大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是( C )。 A. 天然气 B. 太阳能 C. 核能 D. 地热能 18. 人工造林面积居于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 C )。 A. 印度 B. 巴西 C. 中国 D. 俄罗斯 19. 我国明确提出“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是(B )。 A. 《节约能源法》 B.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C. 《循环经济促进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 20.( A )参议员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是迄今为止以“低碳经济”为名的世界第一份议案。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法国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FUDAN JOURNA L(S ocial Sciences)N o.2 2005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 诸大建 朱 远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到了需要深化的阶段。本文运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通过对生态效率的情景分析,指出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C模式),最后结合上海的有关实践,提出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维度。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效率 脱钩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0289(2005)020060007 从2002年开始,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高度关注。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的全球环境基金成员国会议上,发表了“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的重要讲话。[1]在2004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当前在党和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在新的高度上推进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从生态效率和减物质化的角度,指出当前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不足,结合脱钩理论阐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一、对循环经济的现有认识及认识误区 循环经济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形成,1998年引入我国并广为流行。 国内学者已就循环经济的以下四个方面达成共识:(1)确立了“3R”即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为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2)把循环经济视为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第三阶段,它不同于以前的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和末端治理模式;(3)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生产之间和社会整体三个层面的循环进行整合;(4)从新型工业化的角度审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认为循环经济是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赢的发展模式。[3][4][5][6][7] 这些共识已成为当前指导循环经济实践的重要杠杆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循环经济理论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仅仅从物质回收和利用角度阐述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的“3R”归结为再循环(Recycle),忽视了循环经济在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上的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意义;(2)仅仅从企业间的物质闭路循环角度去理解循环经济,忽视了循环经济需要在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等三个层面展开,而且建设区域性的循环经济体系显得更为重要;(3)仅仅从生产环节的物质闭路循环角度去了解循环经济,没有把重要的消费过程以及物质流通的其他环节纳入循环经济的视野;(4)仅仅注意工业物品 3本文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与委员会“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 200412 [作者简介] 诸大建(1953— ),男,浙江余姚人,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导,复旦大学环境 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咨询专家。 朱 远(1978— ),男,福建莆田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doc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 篇一: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开发利用综合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建设 ————杭州*********有限公司XX年2月各位领导、专家: 我公司自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以来,充分利用本地和附近地区的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保护资源、减少了非再生资源的浪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总结归纳如下: 一、企业概况: 杭州*******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的建材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XX年4月份,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位于*****区红山农场创业路*****号(*****内),厂区占地20余亩。 公司现有全国一流的生产设备,拥有2XHZS180混凝土搅拌组2套流水线,可提供各种标号等级的商品混凝土,年生产能力可达60万方。公司配备了具有建筑业企业三级资质的试验室装置一套,引进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十名,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企业强抓内部管理,从制度建设入手,制订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车队管理、员工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为全面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只有优质的产品,过硬的服务才能占领和开拓市场。公司坚持以管理促进发展,用品质满足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相关混凝土国家标准的规定,持续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 对产品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公司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专职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成效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公司杭宏砼政(XX)8号文件确定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资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完善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规定,因此从公司领导到具体操作者组织结构健全、人员配套、各项措施落实,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公司定期组织中层以上的骨干召开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艺方案。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使我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C40及以下各等级混凝土废弃资源兑掺比例均高于30%以上。 (二)抓好工艺配方,优化资源配置 我公司配置的混凝土生产设备,在同行中较为先进,配

循环经济学作业

论个人修养--循环经济的自我约束 姓名:邱智伟 学号: 20090390214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2班 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

论个人修养--循环经济的自我约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采,循环经济愈发显得重要。本文主要结合课程知识详细介绍循环经济的具体内容,并从个人修养方面具体谈谈关于循环经济的自我约束问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个人修养自我约束 1、引言 众所周知,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而传统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 润。这种粗犷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历 史发展的历程证明是不科学的、不可取 的,因此循环经济理论也就应运而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循环经济的各种知 识。 2、正文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 人、自然资源和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 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 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 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 环来发展的经济。如右图解。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利 用为目标,以“、、”为原则,以物质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方式运行的。它要求运用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 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它要求运用生 态学规律来指导的经济活动。所谓循环 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 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 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 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 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 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 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 根本变革。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

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原则论文

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原则论文 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摘要】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职称论文投稿职称论文发表 【正文】 一、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藕合互联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因而,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从不同工业型态比较看:传统工业经济的特征是征服自然,指导理论是社会财富论;目标体系是高增长、高消费,最大限度创造社会财富;价值观是金钱至上、竞争;经济要素是劳力、土地、资本;资源状况是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要素是劳力、资源、资本、环境、科技智力资本;资源状况是逐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新型工业化包含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五个方面的要求,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兼顾和统一。因而,新型工业化是全面统筹资源开发利用的、以信息化带动的、依靠科技创新的、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是一致的。二、按照循环经济原则,构建恩施州生态工业体系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重点包括建设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和绿色服务业体系,其中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1.明确

环保知识问答(删节版)

2·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多少氧气?0.75公斤3·一粒纽扣式电池可污染所少水资源?6万立方米水 4·下列问题中, 不属于当今世界三大难题的是?战争问题 5·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1999年10月12日 9·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几位?第六位 11·我国污水处理率为?25%左右 12·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鄱阳湖 114·我国现有森林面积有12465万公顷, 居世界第几位?第五位 15·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5% 17·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日本 20〃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什么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21·据我国耕地资源的粮食最大生产力, 人口承载量绝对不超过?17亿 36、世界环境日?每年六月五日 44、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放射线污染、热污染等 48、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里昂。 51、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氯氟化碳(氟里昂)、哈龙等 52、白色污染废弃塑料的环境污染 53、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植物营养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73、“世界水日”?3月22日 74、“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75、“地球日”是哪天?4月22日 76、“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77、“中国植树节”?3月12日 78、“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 79、“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80、最早的一部呼吁保护生态平衡、拯救地球的著作是?《寂静的春天》 83、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87、请列举出世界上被称为“八大公害事件“中的一件? 马斯河各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事件,水俣病事件,富山痛痛病事件,爱知米糠油事件, 88、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会徽是什么动物?熊猫 89、“九五”以来,我国开始实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三湖”指?太湖、滇池、巢湖 90、“九五”以来,我国开始实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三河”指?淮河、海河、辽河 93、我国的水资源是丰富的,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淡水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几,是世界主要贫水国之一。1/4 9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设在哪个国家的首都?肯尼亚 95、我们常说的噪声污染是指多少?80分贝以上 96、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哪种金属污染源?铅 98、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多少? 12369 101、我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多少?40% 1104、联合国于哪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72 109、清洁能源有哪些?生物能、太阳能和地热能116、什么叫循环经济的“3R原则”?“3R原则”即“简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117、什么是ISO14000?是环境管理系列标准。118、请至少列举出3种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119、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英文缩写是什么?WWF 120、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英文缩写是什么?IUCN 121、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我国七个生态省试点,请至少列举2个。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正式批准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他们是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共7个生态省建设试点。 123、通常人们把城市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工业集中,造成温度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称为什么?热岛效应 PS:1·①正常字体——1②下划线——2③加粗楷体——3 2·每人2题①、一题②、一题③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的考试-87分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 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 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 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 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 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 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2.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 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 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3.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4.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5.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6.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二、多选( 共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清洁生产应用于()。 A.治理污染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杨梅,李如忠,钱家忠,洪天求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E-mail:qjz_mail@https://www.360docs.net/doc/b81155784.html, 摘要:研究和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本质,从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环境承载力本身具有模糊性、多指标性,采用模糊优选原理进行评价,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提出了AHP—模糊优选模型。作为案例,将上述理论方法应用于某一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糊优选评价模型 水环境承载力(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ECC是承载力概念与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的自然结合[1],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活动与水环境条件适配程度的重要指标,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九十年代初 WECC概念在我国得以提出, 随后WECC研究方向在环境科学领域独立发展逐渐完善[2-6],但对水环境承载系统各要素的内涵、特征、变化关系和定量化表征等尚未见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本文从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所涉及的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区域状况,提出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AHP—模糊优选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包含多指标、多因素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具有很好的效果。 1. 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特点,考虑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科技文化水平的差异性、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等。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 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通过三天时间的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实践,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得体会。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三、循环经济对我国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

循环经济调查报告

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治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以来,郊区区委、区政府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并纳入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按照《长治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长治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郊区领导组并召开全区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批转经贸委、质监局等部门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分阶段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循环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长治市郊区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段西麓,上党盆地东缘,东、西、北3面环绕长治市区。1976年2月建区,现辖5镇1乡,1个旅游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12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85 km2,总人口30万。 长治市郊区位于城市近郊,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全区依托自然优势,形成以煤焦、铸造、建材、冶炼、化工等5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是全市的能源小区,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近4 000个。另外,郊区素有“二分山地七分川,一分河流盐碱滩”之称,土壤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加之光、热、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设施齐全,具备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和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创优环境促发展,大上项目培财源,调优结构促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走“挂靠引进”之路,在发展城郊特色经济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主,一二三产并促的产业格局,使全区经济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但是长治市郊区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一直以来,以煤炭资源为依托,重工业占绝对比重的工业经济结构使长治市郊区走上了一条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路。目前仍存在可利用资源未充分循环利用,因资源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群众上访等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治市郊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1. 资源利用不充分。煤电副产品管理无序、浪费较大。郊区是长治市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电能源支柱产业企业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灰渣、泥煤、煤层气、废水、热尾气(水蒸气)等煤、电副产品。煤矸石、灰渣、泥煤等煤、电副产品长期处于无序管理、任人随意占用的状况,利用率不高,2010年粉煤灰、煤矸石、废水等煤、电副产品的年利用率分别为80%、75.5%、75.4%,热尾气(水蒸气)利用更少,几近浪费。 2. 环境污染较突出。郊区是长治市的重工业生产基地,首先,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煤灰、煤矸石、瓦斯气,这些副产品在未循环利用的情况下,对环境形成污染十分严重。其次,依附在长钢、长信等钢铁厂周围的焦化厂、化工厂等生产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气不仅对郊区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随烟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更是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第三,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等再生资源没有经过科学循环加工利用,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农业生产。 3.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分布广泛,多以传统产业为主。郊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到总企业数的60%多,而且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多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资源性”和“传统型”行业。这些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强,技术装备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科技创新和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解读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有了多重保障 循环经济不是一个新概念。垃圾处理、生态城市、绿色产业、节能减排……似乎什么概 念都能往循环经济这个大筐里头装。说得多了,似乎我们对概念的理解也就不那么确定了。循环经济究竟是什么,循环经济这块蛋糕能做多大,很多人说不清楚。近日,国务院印发 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战 略及专项规划。 《战略》提出,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循环型生产方式 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 率大幅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战略”提出,到“十二五”末,主要资源产 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此外,《战略》提出了近80个 量化的循环经济具体指标,涉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循环利用等。 1.8万亿元,蛋糕有多大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到“十二五”末,主要资源产出率 比“十一五”末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 在“战略”中提到,构建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循环经济体系和构建社会层面的 循环经济体系是重点任务,并对每个行业提出了具体目标。除了传统的煤炭、电力、石油 等传统工业行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等基础农业,此外,旅游业、通信服务和资源再 回收利用类企业都在“战略”的规划之列。 以电力工业举例来说,“战略”提出到2015年,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到325克标准煤/千瓦时,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0%,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80%,生物质发电装 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对于石油化工业的要求则是到2015年,原油加工综合能耗降到 86千克标准煤/吨,乙烯综合能耗降到857千克标准煤/吨,石油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 用水量比2010年减少30%。 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包括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综合 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绿色消费等等,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战略”规定,到2015年,主要再生资源利用总量达到2.66亿吨,产值达到1.2万 亿元,就业人员1800万人。在垃圾分类方面,到2015年,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3万吨/日。 循环经济不仅涉及到资源再利用和整合,它与我们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科技水平密 不可分。对此,“战略”还提出,通过科学规划,实现技术突破和管理创新,促进产业结 构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个大话题,怎样通过合理投资和规划,在拉动产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起到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某些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呢?对此,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 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说,核心的问题是要优化投资结构,不能够再去搞那些低水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