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的腔内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初步经验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初步经验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初步经验张涛;王峰;纪东华;李城【摘要】目的总结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探讨PEVAR术适应证及禁忌证,评估该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采用PEVAR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26例,主动脉夹层10例,胸主动脉瘤2例.观察PEVAR术中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PEVAR术治疗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 (38/38).术中共缝合64处股动脉入路穿刺点,其中缝合24~25 F血管鞘7例次,20~22 F血管鞘19例次,18 F以下血管鞘38例次.血管缝合器一次成功率为78% (50/64),二次成功率为100%(14/14).无缝合失败及入路动脉闭塞,无围手术期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PEVAR术中ProGlide缝合器使用安全有效,增强手术医师经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有助于降低缝合器缝合失败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6(025)008【总页数】4页(P664-667)【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经皮穿刺封堵;腔内修复【作者】张涛;王峰;纪东华;李城【作者单位】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腹主动脉瘤等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具有微创特点,但术中仍需要解剖显露股总动脉作为支架入路。

随着多种血管缝合装置普及应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PEVAR)技术渐趋成熟[1]。

由于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国内外已广泛应用血管缝合装置缝合主动脉支架输送器创口,还可在局部麻醉下对高危患者实施PEVAR术,进一步降低创伤及相关并发症。

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日臻完善——301医院“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高级课程新闻发布会

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日臻完善——301医院“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高级课程新闻发布会

分支血管 内和近端主动 脉之间应用裸
支架或覆膜 支架来保证被 覆盖分支血
管的血流 。 “ 囱”技术 一方面希望 烟
通 过 主 动 脉锚 定 区的 延伸 来 防止 内 漏 ,但另一方面 “ 囱”又增 加了 内 烟 漏 的可 能 。 因此 ,应 用 “ 囱” 技 烟
在腔 内重建 冠状动脉 以腔 内修复 升主
推广 的范 围仍 很有 限。在复杂病变 的 腔 内器材设计上将 更趋 合理 ,技术 操
作将 更趋安全简单。
是 “ 囱” ( h m e )技术 。这种 烟 C i ny 技术 是利用普通 支架 型血管先将 重要
分支血管覆 盖 ,然后通过 在被覆盖 的
解剖弯 曲 ,使完全腔 内重建头臂动 脉 技 术更加复杂 。这也是主动 脉腔 内修
注于医疗教育、医疗 政策
研 讨和医疗 管理培训的企 业大学。作为全球医疗 科 技研 发和应用 的领航者 ,
秉承 “ 减轻病痛 ,恢复健
康 ,延 长寿命” 的使命 , 长期致力于为慢性疾病状 态 管理 提供 治疗 方 案 。 美敦力 公司在进入 中国l 年 以来 ,在 4 主动脉修复 技术方面做 出了大量推广
动脉瘤 的病 变上 ,这将 需要更 长的科 研 过程 。尽 管腔 内重 建内脏动脉 技术 已经 出现 ,但基 于技术 的复杂性和潜 在 的风险 , 目前 能解决 的病 变和可 以
道 远的工作 。解放军总 医院血管外科 在 主动脉腔 内修复 技术上积累 了丰富 的经验 ,以此结合美敦力 大学的模式 ,通过高级培 训班的方式来培 训熟练应 用腔 内修复 技术 的医师成
中国6 年之 后 ,于2 1 年将最 新一 代 00
设 计对病变 解剖有严格 的要 求 。带侧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术中及远期临床效果评价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术中及远期临床效果评价

DOI:10.3969/j.issn.l007-5062.2021.04.011•临床论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术中及远期临床效果评价李昊锟姜维良李宪伟陈哲[摘要]目的:研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RS)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中、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TEVAR或TEVAR+RS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23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85例,女性54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4.2±10.7)岁。

TEVAR组111例,TEVAR+RBS组128例。

手术成功率100%。

TEVAR+RS组较TEVAR组支架远端新发破口(dSINE)发生率明显降低[14/111(12.6%)"s.2/128(1.6%),P=0.0007],同时主动脉假腔重构也明显优于TEVAR组。

结论: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RS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dSINE发生,并且有利于主动脉夹层假腔重构,具有良好的中-长期疗效。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限制性支架[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062(2021)04-354-07prevention of distal stent graft-induced new entry after endovascular repair for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plus restrictive stent LI Haokun,JIANG Weiliang CHEN Zhe,LlXian-wEI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15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with a distal restric­tive stent(RS)in the treatment of B type aortic dissection in Medium and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Methods:The data of patients with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who received TEVAR or TEVAR+RS treatment in the Vascular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2010to December2018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239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including185males(185/239,77.4%)and54females(54/239,22.6%),aged from24to80years old,with an averageage of(54.2±10.7).There were111cases in the TEVAR group and128cases in the TEVAR+RBS group.Technical success rate100%.The incidence of distal induced New entry(dSINE)of TEVAR+R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EVAR group[14/111(12.6%)vs.2/128(1.6%),P=0.0007],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false aortic cavity was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EVAR group.Conclusions:Theapplication of thoracic aortic endovascular repair combined with restrictive stent(RS)in the treatment of B-typeaortic dissection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dSINE occurrence,but also be beneficial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the false cavity of aortic dissection,with good median-long-term efficacy.[Keywords]Aortic dissection;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Distal stent graft-induced newentry;Restrictive stent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为凶险的致死性疾病。

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阮鹏;左逸;宣海洋【摘要】目的探讨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孙氏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在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去分支技术,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气管插管带管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去分支技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9(028)008【总页数】3页(P658-660)【关键词】主动脉弓;主动脉夹层;去分支技术;并发症【作者】阮鹏;左逸;宣海洋【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4.3主动脉夹层又称为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夹层血肿,并非主动脉壁发生扩张,而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经由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所致的夹层或血肿[1]。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案,尤其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方案越发多样。

去分支技术是在升主动脉重新利用人工血管将供应上肢及脑部的3根血管(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并将原来的血管残端予以结扎处理进而延长锚定区,最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辅助下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实现隔绝夹层或血肿的技术[2]。

血管手术麻醉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麻醉管理

血管手术麻醉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麻醉管理

血管手术麻醉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一)腔内血管技术介绍腔内血管技术作为创伤性更小的手术,可以部分替代开放性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并且为那些不适合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治疗手段。

腔内血管技术可以避免手术大切口、剥离广泛、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明显的失血和液体转移等缺点。

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时,动脉入口的选择根据血管大小及粥样硬化病变阻塞程度决定。

最常用的方法是做一个延伸到腹股沟两侧的横向切口以暴露股动脉。

对股动脉和能动脉有严重病变的患者,可以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术或局部动脉内膜切除术,以便为器械进出操作提供通道。

主动脉腔内手术主要通过导管完成。

因此,经过合适的训练,心脏科、放射科和血管外科等专业人员均能从事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

常常采用多专业合作的方式,以提供外科手术和导管两方面专家的最佳治疗。

理想的治疗场所是在标准的手术间,尤其是在有可能改为开放手术时。

手术间的必需设备包括腔内血管操作器械和物品、移动式X线成像设备和血管造影床,并采取放射防护措施。

主动脉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前,需要通过造影检查对主动脉解剖进行细致研究。

对于腹主动脉瘤而言,必须确定动脉瘤近端颈部的长度和直径、主动脉或骼动脉重要分支的位置(如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骼内动脉等)和远端固定部位的特征等。

若有动脉瘤颈部显著成角、颈部长度过短、颈部直径大和严重的主动脉钙化等表现,目前一般不进行腔内血管修复术。

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通常需依据患者的主动脉解剖专门定做,每一种支架人工血管的推送器具有独特的展开方式。

目前使用的支架型人工血管为全支撑式和自膨式,支架张开时无需球囊扩张,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血管的移位及相关并发症。

虽然很少需要,但适度地控制性降压(使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可在移植物展开时选择性应用。

局部麻醉、区域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可用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早期因为操作时间长常采用全身麻醉,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手术时间大为缩短,更多在局部麻醉和区域麻醉下完成手术。

介入技术在血管外科应用的进展-争议与共识

介入技术在血管外科应用的进展-争议与共识

介入技术在血管外科应用的进展-争议与共识前言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相关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

近30年来,得益于介入材料和器械的发展,腔内治疗已经成为血管外科的重要治疗手段。

然而,在其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不少的问题,值得去思索。

本文就介入技术在血管外科主要疾病中的进展情况进行概述,并着重评述其发展过程中所达成的共识以及尚存在的争议。

主动脉疾病1.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TAA)和胸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对于瘤体两端具有足够锚定长度的TAAA,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能够显著降低了传统TAAA开放手术治疗的死亡率[1]。

AD 腔内治疗的优势同样体现在复杂型急性,非复杂型亚急性和慢性Stanford B型AD的修复。

其修复的目的在于:封堵近端原发撕裂口,恢复真腔血供,减小假腔压力。

目前,用于TAA的支架也用于亚急性Standford B型AD的治疗。

常用的支架包括Medtronic公司的Talent、Aneurx和Valiant支架,Cook 公司的Zenith TX2支架,Bolton Medial公司的Vanguard和RelayTM 支架,Gore公司的TAG支架,中国先健公司的Ankura,上海微创公司的Hercules-T等。

支架型号的选择,通常需要参考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主动脉造影测量的结果。

一般来说,TAA支架选择的直径应该大于近端锚定区主动脉直径的20%-30%。

对于急性和亚急性AD者,支架的直径应该不超过破口近端主动脉的直径的10%为宜,以减少支架径向力对于内膜的损伤[2,3];对于慢性AD形成夹层动脉瘤者,支架的直径应该大于破口近端主动脉直径10%-20%为宜,以减少移位和内漏的发生[4]。

1.1锚定区不足的处理介入治疗TAAA和AD时,覆膜支架近端需有大于1.5cm的锚定长度,对于缺乏足够锚定区的患者,可以采用烟囱支架、开窗技术以及分支支架技术保证主动脉弓分支动脉供血,并增加近端锚定区的长度。

原位针刺开窗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弓上动脉重建的META分析

原位针刺开窗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弓上动脉重建的META分析

・162・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February2022,Vol.34,No.2水平,笔者也深感到以下不足:(1)VR技术本身受限于传统影像学资料的分辨率情况,而CKMRI等未能显示的结构应用VR技术仍存在不少问题,诸如肝蒂血管的三、四级分支普遍显影较差,对于要求制定更为精密的亚肝段切除方案仍有不小距离;(2)目前VR手柄与真实手术器械差距依然较大,并且由于缺乏力反馈,导致模拟手术体验不佳。

其次VR 手术仍只能粗略反映手术步骤,对术中意外紧急情况仍然无法模拟。

此外临床肝切除手术器械己呈现多元化,除外手控以外,还有不少能量平台器械利用脚控操作,而这些在现有的VR手柄上均无法得到实现,这也可以成为VR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3)现有应用VR技术的医学中心仍然太少,可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不是很多,笔者认为亟待建立一个互动的VR数据库系统,将典型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存入其中,以便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随时调用。

同时通过大数据管理也可修正现有的在图像处理、模拟操作中的不足,为建立标准化的处理系统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1]王利,姜红,张兆臣.虚拟现实技术在手术方面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8,2:23-27.[2]何毅斌,陈定方21世纪初的虚拟现实[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0,2:35-3&[3]CHIRICO A.LUCIDI E DE LANREN-TIIS M.et al.Virtual reality in health sys­tem:Beyond entertainment.A minireviewon the efficacy of VR during cancer treat­ment[J],J Cell Physiol,2016,231(2):275-287.[4]王壮雄,李林容,王芳元,等.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LT].实用医学杂志,2018,34(7):1210-1212.[5]张鹏,祝文,方驰华,等•多模影像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导航中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5):480-486,[6]曾宁,范应方,杨剑,等.数字虚拟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3):16-19.[7]QUERO G,LAPERGOLA A,SOLER L,et al.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in on­cologic liver surgery[J].Surg Oncol ClinNAm,2019,28(1):31-44.[8]MAO R Q,LAN L,KAY J,et al.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for surgical training:Asystematic review[J].J Surg Res,2021,268:40-58.[9]范丽亚,马介渊,张克发,等.VR/AR技术在人体解剖教学及手术培训中的应用[J].科技导报,2020,38(22):31-40.[10]DEPAOLTS LT,DELUCA V.Augmentedvisualization with depth perception cuesto improve the surgeon's performance in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J].Med BiolEng Comput,2019,57(5):995-1013.收稿日期:2021-08-03(本文编辑:吴迪汉)原位针刺开窗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弓上动脉重建的META分析梅统,张岚,赵文军,卢永明【摘要】目的评估主动脉弓上动脉针刺原位开窗(ISNF)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TEVAR)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Chimney技术在主动脉腔内修复的研究现状

Chimney技术在主动脉腔内修复的研究现状

1 7 8・
《 转化医学杂志) 2 0 1 3年 6月 第 2卷 第 3期
பைடு நூலகம்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Me d i c i n e J o u ma l , V o 1 . 2 N o . 3 , J u n 2 0 1 3
C h i mn e y技 术在 主动 脉 腔 内修 复 的研 究现 状
b e r g l 8 提 出, 是指 主动 脉腔 内修 复 同 时 , 小 型 的裸 支 架 或覆 膜支 架与 支架 型移 植物并 列 放置 于主 动脉 腔 内并延 伸 至血管 分 支 内 , 以提 高安 全 锚 定 区长 度 和
严重 扭 曲成 角等 不 良解 剖 条 件 , 髂 动 脉 破 裂 风 险 明 显 降低 , 此点对 国人 高龄 女 性 尤 其 重 要 。而 瘤 颈 的 不 良解 剖 因素 已经 成 为 E R应 用 的主 要 限 制 条件 , 通 常合适 的瘤 颈距 离 分支 血管 开 口至少 应具 备 1 5 ~
2 0 m m 的长度 , 以提供 良好 稳定 的 远近 端 锚定 区 , 减
保 障重 要脏 器 的血 流灌 注 。其 特 点 在 于 技 术 简单 , 可 充分 利 用 现有 器 材 ( 即外 周 血 管 支 架 ) 和 适 用 破 裂 性 主动 脉瘤 的急诊 救治 。最 初用 于腔 内术 中腔 内 移植 物释 放位 置过 高时 不慎覆 盖 分支 血管 开 L ] 意外
C h i mn e y技术 , 又称 为 S n o r k e l 技术或 D o u b l e .
b a r r e l 技术 , 国 人译 为 “ 烟囱” 技术 , 最早 由 G r e e 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266X. 2018. 42. 032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R654. 3

1002266X 2018 42010304
累及主动脉弓部区域的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 是指于主支架外将1 枚或多枚支架平行并列植入分
内漏的危险因素有近端锚定区位于0 ~ 2 区(从 预开窗:指先体外人工开窗再将主支架送入弓
LCCA 开口远端至LSA 开口远端的区域)、使用烟囱 部释放。预开窗需要对支架进行定制,因此不适用
支架、LSA 开口被覆盖、主支架直径超过自身血管的 于急诊手术的患者。Najuta 开窗覆膜支架(Najuta
山东医药2018 年第58 卷第42 期
主技动术脉研弓究上进分展支血管的腔内修复
岳晓通,朱一林,颜维剑,韩磊,贺逢孝,柳德斌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730030)
摘要:主动脉弓部疾病一直是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对弓上分支血管血运重建;传统开胸手术仍然是治疗
的金标准,然而开胸手术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腔内修复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胸腹主动脉
14. 2% 。自 [2] Dake 于1999 年首次报道使用主动脉 效。Shahverdyan 等[6]使用单/ 双烟囱支架修复高危
腔内修复技术(TEVAR)微创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后, 患者的弓上血管,术后30 d 内生存率为83% ,使用
腔内修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瘤和夹层的 卡普兰生存曲线评估术后1 年生存率为66% ±
为10% ,双烟囱则为14% 。Ahmad 等[11]的统计数 非必须放置。该款支架自2000 年问世以来,已有研
据也证实,使用烟囱支架Ⅰ型内漏的总体发生率为 究报道其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2015 年,Iwakoshi
。 9%
等[17]率先报道了使用Najuta FSG 患者的中期预后,
如何安全固定主支架并有效防止Ⅰ型内漏,仍 术后3 年整体生存率为67%,内漏发生率10%。
中重建BCT 和LCCA 的时间分别为489. 6 、s 100. 4 支型支架有Cook 内植入式双分支支架、Inoue 覆膜
s,平均随访5. 4 个月,所有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及 支架、Microport 分支型支架等,这些支架均未获得美
支架移位发生。张玉京等[15]认为,LSA 原位开窗术 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正式上市,但是已为主动
原位开窗:指主支架释放后再于主支架上选择 完成一站式覆盖,优点是解决了不同患者主动脉弓
部位实施破膜开窗。Shang 等[14]报道了10 例肝脏 部解剖差异性的问题,且分支支架均内嵌在主支架
穿刺活检针辅助下行原位开窗术,近端锚定区均为 内,相比于烟囱和开窗技术,Ⅰ型内漏发生率更低,
区, 例、 例,术 0 BCT + LCCA + LSA 8 BCT + LCCA 2 缺点是支架定制的时间较长。目前用于临床上的分
14% 等。Wang 等[10]研究了一组植入单/ 双烟囱支 FSG)是一款可预弯曲的定制支架,拥有多种开窗结
架的患者,其中101 例的单烟囱,21 例的BCT、 构及“Z”形金属框架结构,开窗部位未进行加固,开
LCCA 双烟囱;单烟囱支架植入后Ⅰ型内漏发生率 窗直径大于对应分支血管开口的直径,分支支架也
TN 指近端锚定区总长度,SN 指锚定区内主支架完 预开窗,开窗大小需同分支血管开口相匹配,已完成
全贴附于主动脉壁的长度,NW 指包含有烟囱支架 24 例LSA 单开窗+ 分支支架植入术,平均开窗时间
的长度;SN≤5 mm 且TN≤25 mm 是发生Ⅰ型内漏 为16 min,手术成功率100% ;术后早期1 例因主支
破裂导致血液漏入隔绝腔内;④Ⅳ型:不明原因的隔 度较大,径向支撑力可能不足,于分支支架内再植入
绝腔扩大,未发现明显的内漏血流及腔内交通支血 1 枚裸金属支架,能提高径向支撑力,可降低发生内
流灌注。烟囱支架与主支架之间存在间隙,故Ⅰ型 漏的风险。近年来,有学者报道使用激光定位辅助
内漏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术中Ⅰ型内漏 原位开窗技术,该技术能明显提高开窗位置的精确
修复。 [3] Ishimaru 分区将主动脉三维的解剖结构简 化成了纵向上的切面结构,从而能更直观地预判锚
。 等长期随访行弓部 术 9% Voskresensky [7]
TEVAR
的115 例患者,其中27 例因术前评估不适合开胸手
定区所要覆盖的分支血管开口,为弓上分支血管的 术而行单纯TEVAR + 烟囱支架术,该组患者年龄
是目前研究烟囱技术的聚焦点。Baldwin 等[12]提出 Yuri 等[18]近期报道,使用Najuta FSG 对54 例累及0
将主支架分为覆盖区和固定区的概念,覆盖区代表 区、1 区的弓部动脉瘤患者实施BCT + LCCA 开窗重
主支架完全贴附于主动脉壁的区域,固定区则代表 建术,LSA 开口常规被直接覆盖,随访时间(41. 4 ±
烟囱技术,又称Chimney 技术或平行支架技术,
根部至BCT 开口远端的区域)、1 区(从BCT 开口远 端至LCCA 开口远端的区域),手术成功率为89% , 术后早期死亡率4% ,卒中发生率10% ,术后1、3 年 生存率分别为 和 。 88% ± 6% 69% ± 9% Liang 等[8]近期报道了1 例成功使用三烟囱治疗1 例63 岁弓部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该患者术前被评估为不 宜实施传统开胸手术,且拒绝行hybrid 复合手术,术 后随访1 年所有支架未发现内漏,支架内血流通畅。
疾病的治疗,同时腔内修复主动脉弓部的理念也逐渐被接受。弓上分支血管的血运重建技术包括烟囱技术、开窗
技术、分支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不断改良,近期已有研究开始探索腔内修复作为治疗
主动脉弓部病变首选的可能性。
关键词:主动脉弓部疾病;分支血管;腔内修复;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技术
端弯曲,能更好地适应主动脉弓部的生理弯曲,使分 疗方式更加个体化,但是此类支架定制时间长,并不
支支架能更容易地定位至弓上分支血管的开口处; 适用于急需手术的患者。总而言之,对于主动脉弓
但是,该款支架必须将LSA 开口覆盖,不能用于椎 部及其分支血管的腔内修复治疗必将成为未来微创
动脉左优势型的患者,可能也增加了卒中的风险。 治疗大血管疾病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透进入被支架隔绝的血管腔内,是支架植入最常见 的并发症。目前最常用的内漏分型为:①Ⅰ型:发生 于支架近端或远端锚定区,意味着近端或远端锚定
103
山东医药2018 年第58 卷第42 期
区未被完全封闭;②Ⅱ型:主动脉分支血管与隔绝腔 后发生Ⅰ型内漏的原因,可能与LSA 分支支架的径
存在交通,血液持续流入隔绝腔内;③Ⅲ型:支架壁 向支撑力有关;因LSA 支架与主动脉弓降部之间角
腔内修复重建提供了治疗指征和大致的预后判 (69 ±12)岁,主支架锚定区均为0 区(从升主动脉
断。随着 [4]
TAVER
技术的进步,包括烟囱技术、开
窗技术、分支技术等,扩展了腔内修复主动脉的范
围,为腔内修复主动脉弓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
文就这些技术应用于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最新进
展作一综述。
1 烟囱技术
烟囱支架与主支架平行并列的区域,为避免支架移 26)个月,患者总体生存率为75%,Ⅰ型内漏1 例发
位或“鸟嘴”的出现,需保证足够长度的固定区。 生于主支架后壁、Ⅱ型1 例不伴瘤腔扩大、Ⅲ型1 例
Fazzini 等[13]在此基础上提出“NEW NECK”(NN)、 伴支架移位、Ⅳ型内漏1 例。
“SEAL ”( )、“ NECK SN TOTAL NECK”(TN)的概念, Canaud 等[19]于主支架上剪开一椭圆形的开口
内漏是指血液通过支架周围或直接穿过支架渗
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06RJ2A256);兰州市人 才创新创业项目(2017RC6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引进人才科研专 项( )。 ynyjrckyzx2015310 通信作者:柳德斌( : ) Email liudebin01@ sina. com
有学者[20]近期对27 例使用该款支架的患者进行回 参考文献:
顾性分析,手术成功率 ,术后 内均无死亡 100%
30 d
[] , : 1 Joseph G Canaud L. Commentary combining ascending aorta and

病例,早期神经系统并发症3 例(11. 1% )、完全恢 复的短暂性脊髓缺血2 例(7. 4% )、需二次手术治 疗4 例(14. 8% );平均随访1 年,1 例(3. 7% )死于 远端胸腹主动脉瘤破裂,3 例(11. 1% )发生Ⅱ型内
104
山东医药2018 年第58 卷第42 期
脉弓部疾病的完全腔内修复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 腔内修复为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和夹层等疾病提
方向。
供了微创治疗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开胸手术风险
Cook 双分支支架自带2 个重建BCT 和LCCA 高的患者,其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随着腔内修复
血运的内嵌入式支架,输送鞘由亲水性材料制成,近 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定制支架的不断改良,使治
漏。Spear 等 在 [21] Cook 预置导管开窗系统的基础 腔内修复治疗进展[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34(1):96
[] , , (): aortic arch TEVAR J . J Endovasc Ther 2017 24 1 7580. [] , , , 2 Larsen M Trimarchi S Patel J et al. Extended versus limited
[] arch replacement in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J . Eur J Car , , (): dio Thorac Surg 2017 52 6 11041110. [3]韩磊,岳晓通,颜维剑,等.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远段破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