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知识一

中药专业知识一

中药药剂

水是中药提取溶剂

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中草药中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甙类等都能被水溶出。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酸水提取,可使生物碱与酸生成盐类而溶出,碱水提取可使有机酸、黄酮、蒽醌、内酯、香豆素以及酚类成分溶出。但用水提取易酶解甙类成分,且易霉坏变质。某些含果胶、粘液质类成分的中草药,其水提取液常常很难过滤。沸水提取时,中草药中的淀粉可被糊化,而增加过滤的困难。故含淀粉量多的中草药,不宜磨成细粉后加水煎煮。中药传统用的汤剂,多用中药饮片直火煎煮,加温可以增大中药成分的溶解度外,还可能有与其他成分产生“助溶”现象,增加了一些水中溶解度小的、亲脂性强的成分的溶解度。但多数亲脂性成分在沸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大的,即使有助溶现象存在,也不容易提取完全。如果应用大量水煎煮,就会增加蒸发浓缩时的困难,且会溶出大量杂质,给进一步分离提纯带来麻烦。中草药水提取液中含有皂甙及粘液质类成分,在减压浓缩时,还会产生大量泡沫,造成浓缩的困难。通常可在蒸馏器上装置一个汽一液分离防溅球加以克服,工业上则常用薄膜浓缩装置。

中药制药用水

制药用水是成方及单味制剂生产、使用过程中用作药材的净制、提取或制剂配制、使用时的溶剂、稀释剂及制药器具的洗涤清洁用水。本部药典制药用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一般应根据各生产工序或使用目的与要求选用适宜的制药用水,天然水不得用作制药用水。饮用水为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其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饮用水可作为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器具的粗洗用水。除另有规定外,亦可作为口服、外用普通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用药材的提取不得用饮用水。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备的制药用水。其质量应符合二部纯化水项下的规定。纯化水不含任何附加剂。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必要时亦用作非灭菌制剂用药材的提取溶剂。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纯化水制备过程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用作溶剂、稀释剂或精洗用水,一般应临用前制备。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制药用水,其质量应符合二部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的溶剂或稀释剂,静脉用脂肪乳剂的水相及注射用容器的精洗。为保证注射用水的质量,必须随时监控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各生产环节,定期清洗与消毒注射用水制造与输送设备。经检验合格的注射用水方可收集,一般应在无菌条件下保存,并在制备12小时内使用。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经灭菌所得的制药用水,其质量应符合二部灭菌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灭菌注射用

水主要作为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因此,灭菌注射用水灌装规格应适应临床需要,避免大规格、多次使用造成的污染。散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散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散剂末细者可直接冲服,如川芎茶调散、七厘散;将饮片捣成粗末加水煮沸取汁服者称煮散,如香苏散。外用散剂一般匀撒疮面上或患处,如生肌散、金黄散等;还有吹喉、点眼等外用散剂,如冰硼散、八宝眼药等。散剂要求粉碎细度适当,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剂量准确。为了消除散剂的不良气味或刺激性,除了用矫臭矫味法或装入胶囊外,还可将药物粉末制成包衣颗粒剂或微型胶囊剂。

中药炮制

款冬花炮制

款冬花:除去杂质及残梗。

蜜款冬花:取净款冬花,照蜜炙法(附录?D)用蜜水炒至不粘手。【款冬花性味】辛、微苦,温。

【款冬花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用法用量】5,9g.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糠谷老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泥土。

饮片性状:为貂尾状。花颖呈叶状体,大多不实或间有少数子粒。用手搓时可散落棕色粉末状的卵孢子。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糠谷老性味】淡;微寒。

【糠谷老归经】大肠;脾;肾;膀胱经。

【糠谷老功能主治】清利湿热。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心烦;口渴;痢疾;湿疹;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椒目炮制

【炮制】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炒出汗(油)用。

【性味】苦辛,寒,有毒。

陶弘景:冷。

《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唐本草》:苦,寒,无毒。

【归经】《要药分剂》:入脾、膀胱二经。

【功能主治】治水肿胀满,痰饮喘逆。

陶弘景:去水。

《唐本草》:主水,腹胀满,利小便。

《本草衍义》:治盗汗。又治水蛊。

《本草蒙筌》:定痰喘。

《本草备要》:治胀,定喘,及肾虚耳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中药鉴定

昆明鸡血藤性状

性状鉴别茎呈圆柱形,直径1.5-2.0cm.表面灰褐色,粗糙,栓皮鳞片状,皮孔椭圆形,纵向开裂。商品呈长椭圆形斜切片,皮部约占横切面半径1/4-1/3,外侧淡黄色,内侧分泌物呈黑褐色;木部淡黄色,导管孔洞状,放射状排列呈轮状;髓小居中。气微,味微涩。

显微鉴别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草酸钙方晶有时可见。皮层10余列细胞,密布小型合晶厚壁细胞,分泌细胞可见,壁薄,切向延长,充满棕色分泌物;偶见石细胞。中柱鞘主为石细胞及少数纤维组成的厚壁细胞环带,环带内外两侧多数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韧皮射线明显,稍弯曲,宽1-5列细胞;外侧散在较多石细胞群,其周围多数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石

细胞,韧皮纤维为晶纤维外侧散在,内侧与软韧部相间排列成层。形成层明显,成环。木质部射线宽l-7列细胞,细胞壁较厚,纹孔、孔构明显;大型导管多单个,少数2个并列排列成近轮状,小型导管数个相聚;外侧木薄壁细胞多含棕色块状物,其间有分泌细胞,内侧木薄壁细胞无棕色物;木纤维多为晶纤维,众多,与木

薄壁细胞相间排列成近层状。髓部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纹孔可见,环髓有众多草酸钙方晶及较多分泌细胞。

苦竹叶性状鉴别

【苦竹叶性状】性状鉴别干燥叶多呈细长卷筒状。展开后叶片为披针形,长6-12cm,宽10-15mm.先端尖锐,基部圆形,叶柄长6-10mm,上面灰绿色,光滑,下面糙有毛,主脉较粗,两侧脉8-16条。边缘的一侧有细锯齿。质脆而有弹性。气弱,味微苦。

【苦竹叶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心;利尿明目;解毒。主热病烦渴;失眠;小便短赤;口疮;目痛;失音;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九层风鉴别【性状】性状鉴别枝条细长,圆柱形,有分枝,节部微膨大;幼枝有柔毛,老枝无毛。叶多已皱缩或脱落,完整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枯绿色,长4-15cm,宽2-8cm,全缘。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或再复合成圆锥花序;花梗短,花小,鲜时绿色或带黄色,果时带红色。浆果近球形,红色,干后棕色。【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痢疾;泄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中药化学

阔叶麦冬化学成份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或山谷潮湿处。主产华东、华中。【性状】块根呈矩圆形,两端钝圆,长1,3cm,直径6,12mm.表面棕竭色,有宽皱折,凹凸不平。质硬,断面土黄色,角质样,中柱明显,不易折断。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份】含甙元为鲁斯可皂甙元ruscogenin和薯蓣皂甙元的多种阔叶山麦冬皂甙(阔叶山麦冬皂甙A、B、C、D、E、F、G、H)。

榼藤化学成份

【生境分布】生长于灌木丛、山坡。分布广东、广西、台湾、云南及喜马拉雅山东部等地。

【化学成份】树皮含皂甙。茎含氨基酸、黄酮类、酚类。

【榼藤功能主治】

《广西药植名录》:通经,消疮肿,治风湿腰痛。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九眼独活化学成份

【化学成份】从食用土当归的干燥根中分离出芳香化合物:正己醛(n-hexanal),α-蒎烯(α-pinene),3-侧柏烯-2-醇(3-thujen-2-ol),β-蒎烯(β-pi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柠檬烯(limonene)、1-(1,4-二甲基-3-环己烯-1-基)-乙酮,1-(1,4-dimethyl-3-cyclohexen-1-yl)-ethanone,,α-樟脑烯醛(α-camphole-nal)。

【药理作用】食用土当归所含的对映贝壳杉烯酸(KA)和对映海松二烯酸(PA)有镇痛作用。口服KA300mg/kg和PA500mg/kg有镇痛、降温、延长戊巴比妥麻醉期作用,且能抑制去氧麻黄碱所增强的运动性。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一、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研究和概貌,初步掌握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整理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打下一定基础。

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机理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3.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二、中药四性药理作用表现哪几个方面,五味所含成分与药物功效,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三、中药药理所特有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药物因素: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

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

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

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

6.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如枳实青皮水煎灌胃或口服未见有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却明显有升压作用。

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一般说解表药火力要强,补益药火力要温和,牡蛎龙骨先煎,薄荷后下。

四、与解表药功效相关药理作用有那些,

1.发汗和促进发汗作用:

(1)麻黄碱,麻黄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 (2)生姜挥发油和辛辣成分能使血管扩张,改善体表循环;

(3)桂枝也能扩张末梢血管,促使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而加强黄麻黄发汗作用。 2.解热作用:通过发汗,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抗病等作用促使体温下降,有效成分有柴胡皂苷,桂皮醛,桂皮酸钠。

3.抗菌抗病毒作用:多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4.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许多药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以及对抗中枢兴奋药士的宁,戊四唑引起的惊厥有明显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利尿,可用于慢性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者,抗炎:对许多环节如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白细胞游走,结缔组织增生等都有抑制作用。

五、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相关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 1.发汗解表作用:L-麻黄碱均有发汗作用,麻黄发汗作用是阻碍了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吸收;

2.解热降温作用:麻黄挥发油乳对人工发热有解热作用,使体温降低

3.平喘:主要是麻黄碱,化学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可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B-受体而产生平滑肌松弛作用。虽强度不如肾上腺素,但作用持久,口服有效,用于哮喘。

4.利尿作用:以D-伪麻黄碱最显著,是由于其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结果,也可能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5)抗原病微生物:麻黄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均表现不同程度抗菌作用。麻黄挥发油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6.其他:(1)对心血管作用:麻黄碱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皮肤粘膜内脏的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麻黄碱作用是通过兴奋a,B-肾上腺素受体实现的,特点作用缓慢温和持久。反复用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2)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使神经兴奋,过量则引起失眠。

六、桂枝作用特点:含挥发油,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

1.促进发汗,桂皮油能使血管扩张,使血液流向体表,利于发汗解热。

2.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桂皮醛有中枢抑制作用,使动物自主活动减。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词典

蓍实来源|主治|用法

【出处】《本经》

【拼音名】ShīShí

【来源】为菊科植物蓍的果实。9,10月,果熟时采收,晒干。【性味】?《本经》:苦,平。?《别录》:酸,无毒。【功能主治】《本经》:主治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慧。【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辞典》

菱壳来源|主治|用法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LínɡKé

【别名】菱皮(《滇南本草》),乌菱壳(《纲目》),风菱角(《医宗汇编》)。

【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皮。

【功能主治】治泄泻,脱肛,痔疮,疔肿,黄水疮,天泡疮。 ?《滇南本草》:烧灰为末,调菜油搽痔疮。

《纲目》:止泄痢。

《纲目拾遗》:治头面黄水疮。

《本草推陈》:止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附方】

治脱肛:先将麻油润湿肠上,自去浮衣,再将风菱壳水净之。(《张氏必验方》)

治头面黄水疮:隔年老菱壳,烧存性,麻油调敷。(《医宗汇编》) ?治无名肿毒及天泡疮:老菱壳烧灰,香油调敷。(黄贩翁《医抄》) ?治指生天蛇:风菱角,灯火上烧灰存性,研末,香油调敷。未溃者即散,已溃

者止痛。(《医宗汇编》)

【摘录】《*辞典》

中成药

安神药含义|功效|分类|主治

1.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分类和主治。

2.掌握两类安神药的特点:

药材来源力量治标治本用法

重镇安神药:矿石化石贝壳强治标中病即止

养心安神药:植物、种子弱治本可长期使用

3.安神特点:

朱砂: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

磁石:肝阳上亢之心神不宁,兼养肾阴。

龙骨:肝阳上亢之心神不宁,重镇安神要药。

酸枣仁:心肝阴血亏虚之心神不宁,养心安神的要药。

柏子仁:心阴血亏虚之心神不宁。

夜交藤:阴血亏虚之心神不宁。

远志: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

合欢皮:肝郁气滞之心神不宁。

琥珀:心神所伤、神不守舍及瘀阻心脉之心神不宁。

4.功效比较:磁石龙骨;磁石朱砂;酸枣仁柏子仁。

5.特殊用法:

朱砂:0.1,0.5g,不入煎剂,忌火煅

磁石:15,30g,先煎,生用或煅后醋淬

龙骨:15,30g,先煎,生用或煅用

琥珀:不入煎剂,作丸散剂1.5g,3g

6.炮制:龙骨(生用,煅用);朱砂(忌火煅)。

平肝息风药含义|功效|分类|主治

1.掌握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分类和主治。

2.常见功效及相对应的主治与药物:

平肝——肝阳上亢证,如桑叶、菊花、磁石、龙骨、石决明、珍珠母、钩藤、天麻、羚羊角、代赭石、牡蛎。

息肝风——肝风内动证,如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蝉蜕。

清肝——肝热(火)上炎证,如桑叶、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羚羊角、钩藤、蒺藜。

疏肝——肝郁气滞证,如柴胡、薄荷、香附、川楝子、青皮、佛手、郁金、蒺藜。 ?既清肝又平肝:桑叶、菊花、石决明、珍珠母、钩藤、羚羊角、蒺藜。 ?既平肝又息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

既平肝阳,又息肝风、清肝热:羚羊角、钩藤。

既平肝又疏肝:蒺藜。

主要用于热极生风之肝风内动:羚羊角、牛黄、钩藤、地龙。 ?既祛外风又息内风:蝉蜕、天麻、僵蚕。

3.功效比较:石决明草决明;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磁石龙骨;磁石代赭石;旋覆花代赭石;羚羊角牛黄;羚羊角钩藤;天麻钩藤;全蝎蜈蚣;僵蚕蝉蜕。

4.特殊用法用量:

钩藤;?牛黄,羚羊角;?石决明、珍珠母、牡蛎;?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5.别名:刺蒺藜(白蒺藜);僵蚕(白僵蚕);天麻(赤箭、定风草);牛黄(丑宝);全蝎(全虫)。

6.“介类潜阳,虫类通络”。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基础

湿痰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湿痰: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苍白术各10克。

牢脉主病介绍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

【体状相类诗】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劳实要详看。

【主病诗】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颓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中医古籍

中医古籍济阴纲目-论月水不利

良方云:妇人月水不利者,由劳伤气血,体虚而风冷客于胞内,伤于冲任之脉故也。若寸脉弦,关脉沉,是肝病也。兼主腹痛,孔窍生疮,尺脉滑,血气实,经络不利;或尺脉绝,不至,兼主小腹引腰痛,气攻胸膈也。(弦与沉主气病,滑为实,绝为虚)

薛氏曰:前证属肝胆二经,盖肝胆相为表里,多因恚怒所伤。若本经风热,用补肝散。

【方见胁痛门】血虚,用四物加酸枣仁。若肾水不足,用六味丸。若患诸疮疡,治见后

神农本草经-鞠华

味苦平。

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

吴普曰:菊华一名白华(初学记),一名女华,一名女茎。

名医曰:一名日精,一名女节,一名女华,一名女茎,一名更生,一名周盈,一名傅延年,一名阴成,生雍州。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

案说文云:蘜治墙也,蘜日精也,似秋华,或省作,尔雅云,蘜治墙;郭璞云:今之秋华菊,则蘜、(上艹下左辛右匊)、蓻皆秋华,字、惟今作菊,说文以为大菊瞿麦,假音用之也。

方剂集锦

黑络丸菌来源|主治|用法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HēiLuòWánJūn

【别名】黑根须腹菌、黑络丸

【来源】药材基源:为腹菌科真菌黑络丸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名:RhizopgonpiceusBerk.etCurt。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除去菌索和泥土,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呈不远则球形,径1.5-4cm.新鲜幼嫩时灰褐色,成熟后浅烟色至乌黑色,子实体初期生地下。后半外露,表面贴生白色菌索,在于实体下部的如细根状。包被紧密,单层,厚220-270μm.孢体内部深肉桂色,腔室迂回呈迷路状。有不规则空隙。腔壁近乳白色,厚60-120μm.孢体黑褐色。孢子透明微具淡褐色,长椭圆形,短棒状,壁平滑,内含1-2枚油滴,(5-7)μm×(2.5-3)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混交林地,如不被动物觅食,可终年保存。秋末冬初成熟。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主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

1.《皇和蕈谱》:黑子,此蕈丘陵之上,踯躅树下多生之,始终隐伏于土中,

盖上黯黑而又有肉刺,里白而有蜂巢眼,不另生褶去苦味而食。 2.《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微苦,性平,有止血功能。用于外伤出血(研粉经消毒后,直接敷于伤口处)。

【摘录】《中华本草》

横经席叶性状|主治

【出处】出自广州《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HénɡJīnɡXíYè

【英文名】LeafofMembranaceousBeautyleaf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membranaceumGardn.enChamp.

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ophyllummembranaceumGardn.enChamp。采收

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薄叶红厚壳灌木至小乔木,高1-5m.幼枝四棱形,有狭翅。单叶对生,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12cm,宽1.5-3.5cm,先端渐尖、急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反卷,两面光泽,干时暗褐色;中脉上面凸起,侧脉纤细,平行排列成篦子形。聚伞花序腋生,具花3朵,有时为1-5朵,被微柔毛;小苞片线形,早落;萼片4,外面2片较小,圆形,内方2片较小,倒卵形;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合生成4束;子房卵球形,花柱细长,柱头钻状。核果卵状长圆形,长1.6-2cm,宽1-1.2cm,先端有短尖头,成熟时黄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疏林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苦;涩;平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药事管理与法规

药事管理

新药的审批和生产

第十三条研制单位在新药临床研究结束后,如需生产、必须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提出申请,报送资料及样品,经审查同意后转报卫生部、由卫生部审核批准发给“新药证书”及批准文号。未取得批准文号的新药一律不得生产。

第十四条凡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研究单位,在新药临床研究结束后可按第十三条规定,“新药证书”并可凭证书转让技术,接受技术转让的生产单位可凭此证书(副

本)向卫生厅(局)提出生产的申请并提供样品,经检验合格由卫生厅(局)转报卫生部审核发给批准文号。

第十五条第一、第二类新药批准后律为试生产、试产期两年,批准文号为“卫药试字(383)号,试产品仅限供应医疗单位使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新药物药商店零售。其他各类新药批准生一律为正式生产,批准文号为”卫药准字(383)号“。

第十六条新药在试剂产期内,生产要继续考察药品质量和稳定性,原临床试验单位要继续观察新药的疗效和作毒副作用,药检部门要经常抽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报告。如有严重毒副作用或疗效不确者,卫生部可停止其试产销售和使用。

第十七条新药试产期满,生产单位要按照第十六条的要求,汇总有关方面的材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转报卫生部审查批准并发给正式生产的批准文号。逾期不报者取消原批准文号。

药品包装的管理方式

第四十四条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和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管理办法、产品目录和药用要求与标准,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并公布。

第四十五条生产中药饮片,应当选用与药品性质相适应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不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不得销售。中药饮片包装必须印有或者贴有标签。中药饮片的标签必须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药品批准文号。

第四十六条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必须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五十四条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印制。

药品商品名称应当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

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配制制剂所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制剂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符合《药品管理法》第六章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方式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设立制剂室,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予以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或者批准的决定。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变更《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当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30日前,依照本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向原审核、批准机关申请《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许可事项。原审核、批准机关应当在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医疗机构新增配制剂型或者改变配制场所的,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依照前款规定办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配制制剂的,医疗机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换发《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医疗机构终止配制制剂或者关闭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缴销。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和样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制剂批准文号后,方可配制。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不得发布医疗机构制剂广告。

发生灾情、疫情、突发事件或者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时,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规定期限内,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特殊制剂的调剂使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医疗机构制剂的调剂使用,必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审核和调配处方的药剂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以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的药品应当与诊疗范围相适应,并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调配。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采购和向患者提供药品,其范围应当与经批准的服务范围相一致,并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调配。

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不得配备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以外的其他药品。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范围和品种,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

药事管理政策

违反处方管理制度法律责任

一、使用未取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处罚

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的; ?使用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

使用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上述未取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法律责任包括: ?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未按规定保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及未依照规定进行专册登记的处罚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保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依照规定进行专册登记的,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法律责任包括: ?由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印鉴卡;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

处分。

三、药师未按规定调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的处罚

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其执业证书。

四、药师未按规定调剂处方药品的处罚

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处方药品,法律责任包括:

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并由所在医疗机构或者其上级单位给予纪律处分。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管理部门

1.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2.管理部门

(1)国家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会同卫生部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管理规章和政策,并监督实施; ?通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

组织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

并会同卫生部组织检查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 ?对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

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采取紧急

控制措施,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NO. 品名功效 1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 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4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0 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2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1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2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3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5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6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7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9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0 淡豆豉解表,除烦。 11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小结:1.解表药中有疏肝作用的:薄荷、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1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2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3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4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排脓。 5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6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通淋。 8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9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0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 11 青葙子明目退翳,除虚热 12 密蒙花明目退翳,平肝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1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4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5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 1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2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3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 4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清肝火。 5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诊。 6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 1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主讲:邵辉 91-92 A.锻磁石 B.煅龙骨 C.煅赭石 D.煅炉甘石 E.煅牡蛎 91.苦寒之性降低,平肝止血作用增强的饮片是 92.收敛固涩作用增强善治胃痛吐酸的饮片是 93-94 A.姜黄连 B.萸黄连 C.酒黄连 D.醋黄连 E.黄连炭 93.善泻头目之火,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饮片是 94.可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止呕作用的黄连炮制品是 95-97 A.生麻黄 B.蜜麻黄 C.蜜麻黄绒 D.麻黄绒 E.炒麻黄 95.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宜选用的饮片是 96.外感风寒而表证较轻,咳嗽气喘较重,宜选用的饮片是

98-100 A.薯蓣科植物薯蓣 B.豆科植物甘葛藤 C.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D.薯蓣科植物山药 E.豆科植物野葛 98.药材葛根来源于 99.药材粉葛来源于 100.药材山药来源于 综合分析选择题 某外科医师善治疮痈瘰疬、乳腺增生等,常用中成药小金丸(糊丸),用后每能收效。该药处方有人工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制草乌、枫香脂、醋乳香、醋没药、五灵脂(醋炒)、酒当归、地龙、香墨等。功能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主治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癣。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或骨及骨关节肿大,皮色不变,肿硬作痛。 101.《中国药典》规定,小金丸应检查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双酯型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毒性,处方中含有这类生物碱的中药是 A.木鳖子 B.制草乌 C.枫香脂 D.醋乳香 E.醋没药 102.关于处方中醋乳香炮制方法或炮制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100kg乳香用米醋10kg B.醋乳香炮制宜采用文火加热 C.醋乳香炮制宜先炒乳香至表面微熔再喷入米醋 D.乳香醋炙后刺激性缓和,利于服用 E.乳香醋炙后增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其序例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在序例部分除对《本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外,又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药学理论。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李勋、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五)《本草纲目》 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该书的作者为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全书共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其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及药性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发挥;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 (七)《中华本草》 为当代本草代表作。该书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单位500余名专家历时10年共同编纂的划时代巨著。 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药学科、傣药学科及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不仅对中医药、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及苗医药的教学、科研、临床治疗、资源开发、新药研制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而且对我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例题·最佳选择题】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50题含答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50题含答案 单选题 1、黏性中等的药粉制蜜丸应选用 A老蜜 B蜜水 C中蜜 D蜂蜜 E嫩蜜 答案:C 中蜜(又称炼蜜):炼制温度达116~118℃,含水量在14%~16%,相对密度为1.37左右,炼制时表面翻腾“鱼眼泡“(黄色均匀而有光泽的气泡)。手指捻有粘性,但两指分开指间无长白丝出现。适用于粘性中等的药粉制丸,为大部分蜜丸所采用。 单选题 2、下列哪个是右图所示药材的药理作用 A抗病原体 B解热 C抗炎 D抗毒素 E镇痛 答案:E

本题考查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清热药主要有抗病原体、解热、抗炎、抗毒素、抗肿瘤和调节免疫作用。 单选题 3、某药厂生产的连花清瘟胶囊,其药物组成为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薄荷脑、广藿香、大黄、红景天、甘草,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属热毒滞肺证,症见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处方中,属于含醌类化合物常用中药的是A板蓝根 B大黄 C广藿香 D甘草 E鱼腥草 答案:B 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包括大黄、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丹参、紫草。 单选题 4、醋炙甘遂的炮制目的有 A生大黄 B熟大黄 C大黄炭 D酒大黄 E醋大黄

答案:C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用于血热有瘀出血。 单选题 5、中药的纯度检查包括 A大蓟 B广金钱草 C广藿香 D穿心莲 E香薷 答案:D 穿心莲药材含叶不得少于30%。薄荷药材含叶不得少于30%。广藿香药材含叶不得少于20%。 单选题 6、加钌红试液,显红色的是 A糊粉粒 B黏液 C脂肪油 D淀粉粒 E菊糖 答案:C

考点归纳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 2017年分值:5分左右1.四气 2017年预测:必考,四气+五味的综合运用,1分 2.五味 2017年预测:必考,五味的简单理解,具体考法同2016年真题,3分 3.“七情” 2017年预测:必考,七情的综合理解,具体考法参考2014年真题,配伍题 4.君臣佐使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约在50% 5.升浮沉降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50% 6.功效分类题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50%,考法见2014年真题

7.历代本草题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20%,考法在本草名称和特点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分值:5分左右 重点:1.采收原则 2.药材加工方法,其中“发汗”必考,单选/多选 3.“道地药材”产地,必考,配伍题 1.“道地药材”产地题 2017年预测:必考4分,80%考试考点见下表 2.加工方法 2017年预测:“发汗”的5个药材,必考 3.采收原则题 2017年预测:花蕾入药,必考,单选题1分 第三章中药化学 分值:25分左右 一、总论 考点一:提取方法题2017年必考1分

考点二:分离方法题2017年50%,1分 考点三:结构鉴定题50%, 1分 考点四:分子极性大小题2017年考试频率80% 极性小石油醚<乙醇<甲醇<水极性大 最喜欢考乙醇和水的极性最大 考点补充:物质纯度判断方法:熔点、熔距+TLC波层色谱 二、生物碱中药化学重点,历年考分在5-7分 考点五:生物碱分类题必考,配伍题2分 考点六:生物碱性质 1.碱性强弱2017年考试频率80% 碱性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 碱性强弱:季铵碱>脂肪胺>酰胺 2.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小檗碱碱性最强,利血平在紫外光下显荧光,咖啡因等个别生物碱具有升华性. 3.生物碱主要在双子叶植物中,苦味,多为无色或白色结晶,多呈左旋光性. 考点七:生物碱鉴别反应题2017年考试频率40% 考点八:生物碱代表药材题每年必考,配伍3分左右

中药专业知识一

中药专业知识一 中药药剂 水是中药提取溶剂 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中草药中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甙类等都能被水溶出。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酸水提取,可使生物碱与酸生成盐类而溶出,碱水提取可使有机酸、黄酮、蒽醌、内酯、香豆素以及酚类成分溶出。但用水提取易酶解甙类成分,且易霉坏变质。某些含果胶、粘液质类成分的中草药,其水提取液常常很难过滤。沸水提取时,中草药中的淀粉可被糊化,而增加过滤的困难。故含淀粉量多的中草药,不宜磨成细粉后加水煎煮。中药传统用的汤剂,多用中药饮片直火煎煮,加温可以增大中药成分的溶解度外,还可能有与其他成分产生“助溶”现象,增加了一些水中溶解度小的、亲脂性强的成分的溶解度。但多数亲脂性成分在沸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大的,即使有助溶现象存在,也不容易提取完全。如果应用大量水煎煮,就会增加蒸发浓缩时的困难,且会溶出大量杂质,给进一步分离提纯带来麻烦。中草药水提取液中含有皂甙及粘液质类成分,在减压浓缩时,还会产生大量泡沫,造成浓缩的困难。通常可在蒸馏器上装置一个汽一液分离防溅球加以克服,工业上则常用薄膜浓缩装置。 中药制药用水 制药用水是成方及单味制剂生产、使用过程中用作药材的净制、提取或制剂配制、使用时的溶剂、稀释剂及制药器具的洗涤清洁用水。本部药典制药用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一般应根据各生产工序或使用目的与要求选用适宜的制药用水,天然水不得用作制药用水。饮用水为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其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专业知识一》精华总结版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专业知识一》精华总结版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 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 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本草代表作。载药921种,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资料(题库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资料(题库版) 1、多选不和大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的是()。 A.苦参碱 B.伪麻黄碱 C.麻黄碱 D.小檗碱 E.乌头碱 正确答案:B,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麻黄生物(江南博哥)碱的鉴别反应"。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不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 2、多选胶剂按原料来源可分为()。 A.皮胶类 B.骨胶类 C.甲胶类 D.筋胶类 E.角胶类 正确答案:A, B, C, E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胶剂的分类"。按原料来源,胶剂分为:①皮胶类:以动物皮为原料,如以驴皮、猪皮为原料制成的阿胶与新阿胶,以牛皮为原料制成的黄明胶。②骨胶类:以动物骨骼等为原料,如狗骨胶、鹿骨胶。③甲胶类:以动物甲壳等为原料,如龟甲胶、鳖甲胶。④角胶类:以动物骨化的角为原料,如鹿角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E。 3、单选甘油可作为()。 A.絮凝剂 B.天然高分子助悬剂 C.合成高分子助悬剂 D.润湿剂 E.低分子助悬剂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各类液体药剂的附加剂"。①阿拉伯胶为有效的O/W型乳化剂,一般用量为10%~15%。②聚山梨酯为润湿剂。③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合成高分子助悬剂。④甘油为低分子助悬剂。⑤枸橼酸氢盐为絮凝剂。 4、单选黄酮类化合物大都显黄色,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多存在于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中。苔类中很少含有黄酮,而藻类、微生物、细菌中没有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以下化合物不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是()。 A.黄芩素

B.金丝桃苷 C.橙皮苷 D.杜鹃素 E.补骨脂素 正确答案:E 5、单选为侧柏叶的性状特征的是()。 A.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 B.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的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性,长5~20cm,宽2~6cm C.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 D.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 E.多皱缩、破碎,有短柄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常用叶类中药的性状鉴别"。①侧柏叶: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为苦涩、微辛。②大青叶:多缩皱卷曲,有的破碎。完整的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性,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叶柄长4~10cm,浅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③番泻叶: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全缘。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6、单选与药共制后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疗效的是()。 A.麦麸 B.河砂 C.稻米 D.土 E.蛤粉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固体辅料及其作用"。(1)麦麸与药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除去药物不良气味,使药物气味均匀一致。(2)河砂主要是作为中间传热体,利用其温度高、传热快的特点,使质地坚韧的药物质地酥脆,或使药物膨大鼓起,便于粉碎和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3)稻米与药共制,可增强药物疗效,降低刺激性和毒性。(4)土与药物共制后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疗效。(5)蛤粉与药物共制可除去药物的腥味,增强疗效。 7、单选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作为()。 A.絮凝剂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含答案参考17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含答案 1. 多选题:下列哪些药材加工时不宜用水洗 A.白芍 B.木香 C.何首乌 D.细辛 E.薄荷 正确答案:BDE 2. 单选题:来源于旋花科植物的中药材 A.小茴香 B.连翘 C.栀子 D.牵牛子 正确答案:D 3. 多选题:炒莱菔子的临床作用偏于 A.涌吐风痰 B.降气化痰 C.消食除胀 D.温肺化痰 E.泻肺平喘 正确答案:BC 4. 单选题:注射剂出现热原的主要原因是: A.原辅料带入 B.从溶剂中带入 C.容器具管道生产设备带入 D.制备过程中带入 E.从输液器中带入 正确答案:B 5. 单选题:辛凉药多能() A.发散风寒

C.发散风热 D.利水渗湿 E.补气助阳 正确答案:C 6. 多选题:浸出药剂防腐可用的方法有 A.控制环境卫生 B.药液灭菌 C.加防腐剂 D.各药分煎 E.棕色容器贮存 正确答案:ABC 7.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细辛的性状鉴别特征 A.常卷缩成团 B.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 C.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 D.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E.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正确答案:E 8. 单选题:可用于鉴别纤维素细胞壁的试剂是 A.间苯三酚试液 B.盐酸 C.苏丹Ⅲ试液 D.氯化锌碘试液 E.硝酸 正确答案:D 9. 单选题:“罗盘纹”是形容哪种药材断面特征的() A.怀牛膝 B.大黄 C.何首乌 D.狗脊 E.商陆

10. 单选题:三七加工时剪下的芦头、支根、须根晒干后,其商品规格分别是()。 A.剪口、筋条、绒根 B.筋条、剪口、绒根 C.芦头、筋条、绒根 D.芦头、腿、须 E.根头、支根、须 正确答案:A 11. 多选题:有关散剂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吸收,起效迅速 B.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 C.运、贮、带方便 D.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 E.口腔、耳鼻喉、伤科、外科、小儿多应用 正确答案:CAEDB 12. 单选题:植物类中药材折断面显粉性表示 A.含石细胞多 B.合淀粉多 C.含糖多 D.含草酸钙结晶多 E.含黏液质多 正确答案:B 13. 单选题:常选醋、酒作为辅料炮制的药材主成分是()。 A.苷类 B.生物碱类 C.挥发油类 D.黄酮类 E.蒽醌类 正确答案:B 14. 单选题:胃热呕吐宜选用()。 A.黄连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一、常用歌诀 1、中药七情歌 相须为用互增效,相使一药助一药;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约;相恶配伍疗效减, 相反曾毒要记牢;单行无需它药配,七情配伍真奧妙。(注: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杀、相畏、相恶表示拮抗) 2、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萎半薮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诸参:沙僧挑担子,给唐玄奘偸吃人参果,很苦) 3、十九畏 硫磺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箱见,狼毒最怕弥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便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4、妊娠禁忌歌 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及天雄,野水银既巴豆,牛膝慧仁并娱蚣,棱莪赭石芫花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砒石硝黄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兼通草,瞿麦干桃木通,确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妊娠禁忌(二):雄黄轻草莪巴川,草子玄明京芒丁,土鳖商路扮南星,天仙遂附蛭蚣麝,雪莲皂霜牵牛,三芫千金马钱闹。 慎用:桃花红、芦荟绿,黄枳売牡丹皮,肉桂蝉蜕冬葵叶,附子急芒射牛膝。 5、28种毒性中药 披金戴银一天仙,半升半降黄白钱,川南狼,闹粉娘,遂草炒豆熬酥糖。 二、中药学 1、辛温解表药 荆防麻桂紫,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紫散寒兼中宽, 气胀解毒胎能安。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 蔓荆牛勞二子凉,薄荷娩豆饮菊桑,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牛勞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痒腮强。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息风痉开音。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升麻发表又透疹,清热解毒升陷阳。蔓荆清利头目热,止痛祛风在经络。 3、清热泻火药 泻火石膏知芦竹,决明梔子粉夏苦。 石借泻火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煖用收敛又生肌,专配知母情相须。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润燥虚热退。梔子泻火除烦湿,凉血解毒肿痛止。夏枯草清肝散结,高压消澳珠痛解。芦根除烦又生津,止呕排脓利尿淋。决明益肾又清肝,明目润肠通大便。 4、清热燥湿药 三黄苦胆 黄苓清肺除湿热,解毒止血又安胎。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痿。黄柏入肾燥下湿,泻火解毒退虚热。胆草燥湿泄肝胆,带状疱疹小儿惊。苦参燥湿又杀虫,疮疹癣麻痢尿淋。 5、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紫丹芍。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40个必记高频考点

精心整理 ※考点1 ※考点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神农本草经》,汉代,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神在最早的时候有,农民经常流汗(汉代)) 《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集注,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集注,通过自然属性分类来集注)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图文并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重新来修,是由国家组织的,因此有图文,唐代的兴盛也造就了这第一部官修本草) 《证类本草》: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 (宋代包拯破案讲究证据)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珍视明滴眼液)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拾遗:捡漏,所以新增最多) 《中华本草》:当代作品,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当地的作品,集继往开来的成就,所以载药最多。) ※考点2 ※考点2:五味 辛: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 甘:能补、能缓、能和,能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涩):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3 ※考点3:七情 单行:单独,不需辅助 增效 相须:相互需要 相使:使得更厉害 减毒 相杀:杀毒软件。(生姜杀半夏) 相畏:杀人会怕。(半夏怕生姜) 减效 相恶:相互厌恶,工作效率就降低了。 增毒

相反:反目成仇,仇恨增深 精心整理 ※考点4 ※考点4:道地药材(****) 云南:三七、木香 贵州:天麻 安徽:木瓜 东北:人参 福建:泽泻(福泽天下) 河南:四大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河南牛山,菊花遍地黄) 河南---- 怀庆 牛山一一牛膝、山药 菊花遍地黄一一菊花、地黄 浙江: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白菊、杭麦冬、郁金。 浙江玄参,被胡输得一穷三白,抓山猪卖金。 被胡输得一穷三白—一被:浙贝母 ——胡:延胡索 ——三白:白术、白芍、杭白菊 抓山猪卖金一一山猪:山茱萸 ——卖金:麦冬,郁金 ※考点5 ※考点5:采收时间 采收原则:有效物质最多、产量最多的时候采收。 根及根茎类:秋、冬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春初发芽前、刚露苗时。 茎木类:秋、冬两季 皮类:春末夏初 叶类:光合作用旺盛,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花类:一般不宜在完全盛开后采收(残花败柳) 果实:多自然成熟时采 种子:完全成熟 全草类:充分生长,茂盛时采 大多数动物类、矿物类全年可采 ※考点6 ※考点6:产地加工 拣、洗: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位,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洗。 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肉质的果实类,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不切。揉搓:中皮、肉易分离使药材质地松泡的皮肉紧贴。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高频考点及例题答案解析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00考点+例题 考点1.中药配伍单行:单味药即可发挥作用,如独参汤; 相须:性能相似药物合用,原有疗效增强,如石膏配知母; 相使:具有某种共性两药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 相杀:一药物能消除或减弱另一药物毒性,如生姜杀半夏; 相畏:药物毒烈之性能被另一药物消除或减弱,如半夏畏生姜;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药效降低,如人参与莱菔子; 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 最佳选择题 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的是 A.相须 B.相使 C.相杀 D.相畏 E.相恶 【正确答案】B 考点2.方剂组成原则 君药:方剂中必不可少药物,针对主证和主病起治疗作用。 臣药:辅助君药治疗主病和主证,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 佐药:①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②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③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使药:引药直达病所,调和诸药作用。 最佳选择题 根据方剂的组成原则,关于佐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直接治疗兼病的药 B.减缓君臣药毒性的药 C.减缓君臣药烈性的药

D.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 E.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 【正确答案】A 考点3.方剂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变化(成方加减不可减去君药):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三拗汤。 2.药量加减变化:四逆散一通脉四逆汤,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 3.剂型更换变化:抵挡汤一抵挡丸,前者主治下焦蓄血之重症,其人发狂或如狂,少腹鞭满, 小便自利;后者用丸剂,主治下焦蓄血之轻症,只见身热,少腹满,小便自利。理中丸一人参汤,前者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自利不渴,或病后喜睡等;后者为汤剂,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症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四肢不温,少气懒言等。前者虚寒较轻,病势较缓,取丸以缓治;后者虚寒较重,病势较急,取汤以速治。 最佳选择题 由麻黄汤化裁为三拗汤属于 A.药味加减的变化 B.药量增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 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 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正确答案】A 考点4.中药剂型的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类 (1)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等。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如胶浆剂、涂膜剂等。 (3)乳浊液型液体制剂:如口服乳剂、静脉注射用乳剂、部分搽剂等。 (4)混悬液型液体制剂:如洗剂、混悬剂等。 2.按给药途径及方法分类 (1)经口服给药的剂型如汤剂、合剂、糖浆剂、颗粒剂、丸剂、片剂等。 (2)经直肠给药的剂型如灌肠剂、栓剂等。 (3)经注射给药的剂型如静脉、肌内、皮下、皮内及穴位注射剂。 (4)呼吸道给药的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

中药专业知识一精华总结版

考霸教育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精华总结版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2)燥指苦 能燥湿,如苍术。(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②坚厚肠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软、能下, 6.涩:能收、能敛,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猪苓、茯苓。常将淡附于甘。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 者慎用。 此外,还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等作用,如藿香、佩兰等。 芳香味与辛味一样,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四)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四、升降沉浮 (一)含义: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与所治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治疗疾患的病位 相同。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 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性,如胖大海、前胡。 (二)所示效用: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潜阳息风等作用。 (三)临床应用 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 病位在上在表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病位在下在里类病证,宜用沉降之性的药。 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 病势下陷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治疗病势上逆病症,常选用药性沉降的药。 五、归经 (一)含义: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 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1.脏象学说;2.经络学说 (三)确立依据: 1.药物特性: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味辛,故归肺经。2.药物疗效:如苏子、白 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至,故归肺经。 六、有毒与无毒 一、毒的特性:1.狭义的毒:药物不良反应。2.广义的“毒”:(1)药物的总称;(2)药物的偏性。 二、确立依据:1.是否含有毒成分;2.整体是否有毒;3.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 三、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有品种、来源、采集时间、加工炮制、制剂工艺、给药途径等。 第2页 四、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 疗程过长7.配伍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中药专业知识一

中药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一、最佳选择题 1、主要含有醌类化合物的中药是A、丹参B、莪术C、龙胆D、蟾酥E、麝香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大黄、丹参、紫草、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其中丹参的主要成分是菲醌类;紫草的主要成分是萘醌类,其他5种中药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蒽醌。 2、液-液萃取法及液-液分配色谱的分离原理是 A、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进行分离 B、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C、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进行分离 D、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E、根据物质的酸碱度不同进行分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常见的方法有简单的液-液萃取法及液-液分配色谱(LC或LLC)等。3、樟木中的樟脑的提取方法是A、回流提取法B、水蒸气蒸馏法C、渗漉法D、煎煮法E、升华法[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升华法: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后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做升华。中药中有一些成分

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中药学中“毒”的含义为药物总称B、“毒”指药物的副作用C、“毒”指药物的毒性D、“毒”指药物的偏性E、“毒”指药物的四气五味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毒”,在中药学中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似指今之药物的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二:一为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即是“毒”,“毒”即是药;二为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11、具有沉降趋向的药物,性味多是A、辛、甘、凉B、咸、苦、温C、辛、甘、温D、酸、苦、寒E、辛、咸、热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一般认为,味薄(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